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单元教学设计及分析第一单元
本单元《神鸟》、《冬不拉》、《火把节》三篇精读课文及两篇略读课文都属于民间传说和英雄传奇故事的范围。
这一单元课文的主题是“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多彩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我们说学生的体会,感受不是空洞的理解,不是简单的讲述,它蕴含在作者对一个个人物形象的刻画之中,蕴含在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之中。
《神鸟》一文以依尔特戈尔可汗三次捉到神鸟,神鸟却用讲故事的方法三次逃脱的大故事为主线索,分别讲述了3个动物被错杀的小故事,为学习者刻画了忠于职守,勇于救人的光辉形象,进而教育人们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否则会伤及无辜甚至会伤害忠良。
《格萨尔王的故事》一文,通过讲述格萨尔王消灭恶魔、杀死强盗接纳岭部落的人民迁移到自己部落并帮助他们重建家园的故事,展现了一个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藏族人民的英雄形象。
《冬不拉》一文介绍冬不拉这种乐器名字来历的动人故事,表达了人们对勇敢、善良,勇于为民除害,甚至不惜献出生命的高尚品德的赞美之情。
《火把节》一文则通过对火把节热烈场面及来历的描述,为学习者展现了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赞美了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美德。
《刘三姐》一文又是通过刘三姐以山歌为武器同恶势力作斗争的故事,歌颂了刘三姐勇敢、正直的人品,同时反映了人民群众爱憎分明、机智勇敢的品质。
综上所述,这几篇课文正是通过优美的语句,鲜活的人物形象,感人肺腑的故事情节,让学习者感受到作者对我国各族人民勇敢、纯朴、善良美德的赞美之情;领略到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及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注重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注重对文章情感的体验,注重对文章表达方法的领悟。怎样落实这几个注重呢?首先要突出重点,长文短讲。这几篇课文篇幅较长,教师要围绕主题,整合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语句细细品味,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其次,要理清文章的结构,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
几篇课文表达方法各有特色,如《神鸟》一文中大故事中套着小故事,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从大故事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还要引导学生从3个小故事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格萨尔王的故事》一课先概括介绍这个人,略写他为商人做的好事,详写他为岭部落做的好事。尤其是文中唱词不同的表达方式要在读中感悟。《冬不拉》一文中先讲述冬不拉王子除掉瞎熊光荣牺牲的故事,再通过阿肯用琴声告诉国王王子牺牲的经过,写出了冬不拉这种乐器的来历。《火把节》一文四次出现“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这句话。这种句式反复的修辞方法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另外,文章第二部分按时间顺序写了一天的庆典活动,层次清晰,让学习者感受到火把节节日的氛围;感受到彝族人民热情好客及心情的愉悦。《刘三姐》一文按总—分—总结构成篇,即:先概括其人品特色再举例描述,最后总结,使得文章层次清楚。
第三,要加大朗读力度。
民间文学的语言朴素、清新、刚健,保留了劳动人民纯朴、自然的语言及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式。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体验,想象着画面读,带着理解读,在读中受到感动,受到感染,进一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感受语言文字及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我国各民族,更加热爱各族人民。
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要让学生在感知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了解故事情节,体验情感的过程中,崇尚那些为人民的利益敢于与恶势力作斗争,甚至牺牲自己生命的英雄们,为各族人民的纯朴善良、勇敢的品质而喝彩,为我国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而自豪。更加热爱我们的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更加热爱我们的中华民族。
配合本单元主题,在“语文百花园一”中安排了相关的训练内容。在“温故知新”的栏目中,“拓展与交流”中三个泡泡框为学生提供了范例:如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课文内容,通过续写《神鸟》的故事表达对课文的理解,表达自己的情感,还可以从阅读文章的方法等方面交流。通过谈自己的收获,进行自我评价。
“阅读平台”通过学生自读感悟,让学生了解傣族泼水节的盛况及民族风情,进一步感受多彩的民族文化。“积少成多”编排的三条少数民族谚语具有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每条谚语都通过通俗而简练的语言反映丰富而深刻的道理,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
“语文大课堂”这一栏目中,教师要根据实施建议帮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搜集整理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欣赏、鉴别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交流活动中,不仅要交流搜集整理的故事或歌谣,更要注意交流搜集办法和体会,帮助学生学习一些整理运用资料的方法。
在“习作”栏目中,在编写故事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运用民间传说的表达方法,通过故事情节自然展开来揭示主题,发挥教育作用,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故事写清楚,写完整。尤其是所写故事的意思要与原文保持一致。在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引发学生对本单元主题的深入理解,进一步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教学本单元可用17课时,精读课文9课时,略读课文4课时,“语文百花园一”4课时。第二单元
本单元以人类的伙伴为题材,以“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仔细观察,把动物的特点写具体的,又是怎样真实地表达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的”为专题。共编排了五篇课文。其中《猫》《珍珠鸟》《老人与海鸥》是精读课文,《海豚救人》《草虫的村落》是略读课文。
《猫》这篇课文写了猫的古怪性格,并写了满月小猫的可爱,文章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珍珠鸟》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状物散文。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描写了“我”为珍珠鸟创造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它们由怕人到能与“我”和睦相处。人、鸟之间的深情使“我”感悟到“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海豚救人》是一篇说明文。文章先以海豚救人的三个实例讲述了海豚被人们称为海上救生员,然后介绍了人们经过对海豚的研究,解开了“海豚救人”之谜——“海豚救人的美德,来源于海豚对其子女的‘照料天性’”。《老人与海鸥》写的是一个人与海鸥之间充满深厚情谊的感人故事《草虫的村落》写的是在田野里,作者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在“草虫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他看到了茂盛的森林;看到了迷失在森林里的游侠;看到了散布在森林边缘的村子;看到了村子的大街小巷中美丽的南国少女,和经过长途旅行到此来访的庞然大物——蜥蜴;看到了一群奏出灵泉般音乐的演奏者;还看到“村民们”行色匆匆的劳动生活。作者以他丰富的、独特的想象力,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生动的草虫世界,使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那颗不曾泯灭的童心。
无论是家中饲养的宠物,还是大自然中的生灵,它们都是我们人类的好伙伴。这五篇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人与这些伙伴和谐相处的一幅幅生动感人的画面,给我们带来无限的乐趣,同时还会带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教
学
目
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启迪。
解句子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联系时代背景等方法理解重点语句。有些句子,要让学生体会到不仅要看字面上的意思,还要想一想句子真正表达的意思。
3.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课标》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五年级第二学期,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应该能理出文章思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应留有让学生自己概括、体会的时间,能力强的应让学生预习时写一写,通过课堂逐步深入的学习,修正自己概括的主要内容,加深对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感受,提高概括的能力。
4.要注意揣摩作者的写作顺序与方法:
《课标》指出要初步揣摩作者的写作顺序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学习,揣摩作者的写作顺序;在感悟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感受选词用语的奥妙,为学生由读到写做好准备。
四、值得注意的问题:
除教参上要求我们做到的加强诵读感悟、注意品词品句、学做批注笔记外,提示大家还要注意:
1.突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本单元教学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呈显性的目标,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在教学时,应作为重点,选择一定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体会情感,受到感染与教育。
2.构建开放的课堂:《课标》提出要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课前要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课中、课后,我们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书本,要抓联系,找特点,适当拓展延伸,加大学生的信息量、阅读量。
3.应重视加强语文基本功的训练。重视第一课时的教学,挖掘教材的训练点,进行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第一课时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功底。
4.注重学法、写法指导。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总结学法与写法,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第六单元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六”组成。五篇课文中,《少年闺士》《凡卡》《孔明借箭》是精读课文,《战风车》《童年乐趣》是略读课文。这是一组反映中外优秀文化的课文,篇篇都是世界级文学大师的经典作品。《少年闰土》节选自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的《故乡》,刻画了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凡卡》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著名短篇小说,反映了旧俄时代穷苦孩子的凄惨遭遇,抨击了沙皇制度的黑暗和罪恶。《孔明借箭》节选自我国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斗智故事,着力赞扬了诸葛亮的超人智慧。《战风车》节选自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的伟大作品《堂吉诃德》,讲的是堂吉诃德模仿古代骑士第二次出征中的一段故事,表现了他一心行侠仗义、行动盲目可笑的形象。《童年乐趣》节选自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讲述的是作品主人公童年时的一段生活,表现了他儿时的乐趣、儿时的可爱、儿时的天赋。五篇课文中编排有四幅精美的插图,作为阅读材料的一部分,用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把文字变成画面的能力。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六”中,编排了“温故知新”“口语交际”、“习作”三个大栏目。“温故知新”有“理解与运用”“拓展与交流”“阅读平台”和“积少成多”四个小栏目。在“理解与运用”练习中有两项内容:一是通过比较,理解怎样把句子写具体;二是实际运用,学习把句子写具体。这是训练学生把内容表述得具体一些的一项基本功。“拓展与交流”采用了小伙伴对话的互动方式引导学生畅谈阅读本单元作品的认识和收获,重在交流对作品写法上的特点的分析与鉴赏,意在启发学生要特别关注名家在表达上值得学习的地方。“阅读平台”提供的阅读材料节选自我国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目的是扩大学生阅读名家名篇的视野,提高阅读优秀作品的兴趣和独立阅读的能力。“积少成多”选编了一组鲁迅名言,旨在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进一步感知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和思想风貌。“口语交际”安排的话题是“名家笔下的精彩情节”,这是高段系列名篇赏析中的第二次口语交际活动,由上次的赏析人物描写到这次的赏析情节记叙,侧重点不同了,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多方面鉴赏作品的能力,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表达的能力和参与互动评价的能力。“习作”要求“写一篇读后感”。这是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最高要求。教材设计了“习作讨论平台”,选编了一篇“读后感”的例文,还编排了“指南针”进行了“学写读后感”的说明和提示。本单元在在五篇课文前面编排的导语有两小段话。第一段话简要介绍了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几部“凝结着情感与智慧的”中外名著;第二段话明确指出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想想名家是怎样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导语的背景图上是行走在森林中的几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寓意本单元的主题“名著之旅”,以吸引学生带着浓厚的兴味来读一读后面的课文。本单元要求认识生字23个,会写生字29个。单元学习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少年闰土、凡卡、孔明、堂吉诃德、小约翰•克利斯朵夫这几个名家作品中著名人物的不同特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2、认识23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优美的语段。4、能根据课文学习的需要,查阅相关的资料,锻炼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5、在语言环境中,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口语交际,在交际的过程中能够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6、回顾看过的书籍内容,恰当写出所读内容,重点写出真实感受。学习状况分析:五年级学生经过了一个学期的训练,已经完全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在课堂上应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进一步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记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中侧重于在把握故事内容、情节的基础上,着力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去感知人物的鲜活形象,体会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风貌,并深入领悟小说所反映的有关社会现实问题。本单元课文是几部“凝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