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这符合礼制吗?春秋时期郑庄公的祭祀坑遗址中出土了“九鼎”【复习目标】1.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变法运动的必然性;
2.了解老子、孔子学说;3.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第2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统编版)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统编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24新课标卷·2道家思想全国甲卷·1宗法制山东卷·2春秋礼制变革广东卷·1春秋礼器的变化2023新课标卷·25法儒治国方略上的共同主张
全国甲卷·24
孔子与儒家学派、礼乐制
全国甲卷·47
孔子思想与儒家学派全国乙卷·24百家争鸣背景浙江卷·2战国时期的生产工具;河北卷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浙江卷
孔子、老子思想及百家争鸣思想;江苏·1春秋政治体制之变湖南·2秦国官僚体制2022【乙】45·商鞅变法【甲】24·老子思想湖南·1·百家争鸣2021【甲】24·孔子思想湖南·《诗经》2020【Ⅰ】24·分封制【Ⅲ】24·商业的发展(货币)山东·百家争鸣
江苏·墨子思想浙江·孔子与墨子的思想考情扫描备考建议: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的表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是命题的重点。复习时关注一些命题关键词:礼崩乐坏、社会转型、列国纷争、三家分晋、民族交融、华夏认同、变法改革、铁犁牛耕、郡县制、官僚政治、军功爵制、工商食官、铜铸货币、百家争鸣、“无为而治”、“兼爱、非攻、尚贤”、以人为本、社会大变革、天人合一、崇德尚贤、德法之争等。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统编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时空坐标封建社会:前221年——1840年奴隶社会:前2070年——前771年社会转型:前770年——前7221年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至清前期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统编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经济大发展、政治大变革、民族大交融、思想大解放、社会大转型经济: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政治: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分封制破坏;诸候纷争,变法运动兴起。民族关系: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华夏认同。文化:诸子立说,百家争鸣。时代特征真题演练
(2023江苏高考)春秋时期,晋国在兼并虞国等同姓方国时,与无终戎等北方诸戎和好,以免在同楚国争霸过程中腹背受敌。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北方诸戎已融入华夏族B.政治权力下移至卿大夫C.楚国吴起变法成效显著D.宗法政治体制遭到破坏D一、观变——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1.政治之变东周西周(武王伐纣-平王东迁)公元前770年-前476年春秋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战国思考:观察上图,指出有何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出了什么趋势?变化:①周王室衰微,诸候纷争;②诸侯国数量减少:局部统一扩大;③北方出现长城;④一些少数民族消失,逐渐融入华夏族。趋势:①分封制、宗法制走向瓦解;②由分裂走向统一;
③民族交融、华夏认同观念增强。一、观变——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华夏认同理解核心概念:战国形势图春秋形势图中原华夏认同夷狄蛮戎夷狄蛮戎中原各国因经济文化较为先进,自称华夏战争、迁徙、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经济发展,相继封建化民族交融,中华民族初步形成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
华夏认同的影响:
①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
②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形成;
③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奠定了基础;
④有利于形成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同感。一、观变——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内容出处“辽之先,出自炎……奇首(辽先祖名)生都苍山,徙潢河之滨。”《辽史·太祖本纪》“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辽史卷》七十二“诏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翰林学士院、大宗正府、殿前都点检……地方设路、州、府、县。”《金史·百官志》概括少数民族政权华夏认同的主要表现,分析直接和根本目的?
血缘认同(同源同祖)文化认同制度认同直接:论证其政权的合法性;促进本民族文化发展;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根本:巩固统治一、观变——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真题演练(2024·山东高考·2)西周时期,诸侯国在奉行周礼的同时,多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变革礼制,移风易俗,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诸侯国转变做法主要是为了A.重构统治秩序B.限制贵族特权C.以德行教化民众D.打破宗法血缘关系A【解析】据材料“西周时期……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春秋战国……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可知,西周时期,社会秩序相对稳定,诸侯国在遵循周礼的同时尊重当地风俗。而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王室衰微,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为了契合争霸兼并战争,实现富国强兵的需要,各国通过变革礼制、移风易俗等手段加强诸侯国的文化认同,重构统治秩序以适应新的形势和需求,故选A项;题干材料反映对周礼民风的重构,是整个社会风气的调整,且限制贵族特权本身是为了从整体上构建有利于自身的统治秩序,排除B项;儒家思想“仁”、“德”的理念不利于争霸,在春秋时期并没有得到重用,题干主要反映变革礼制,以德行教化民众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C项;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建立在宗法制的基础之上,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在新兼并的地区推行了以地域为基础的郡县制,体现了宗法血缘关系遭到破坏,题干材料主要反映变革礼制,移风易俗,没有涉及对血缘关系的的调整过程,排除D项。一、观变——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真题演练(2024·广东卷·1)据研究,古代礼制记载的春秋时期酒器礼器,分为爵、觚、觯、角、散五种,称为“五爵”,其名来自于商、周时期的青铜酒器礼器。实际上,春秋时期的五爵为漆木酒器,其容量依次为一至五升,“宗庙祭祀,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春秋时期礼器的变化反映出A.礼器形制趋同说明礼崩乐坏B.宗庙祭祀遵循天人合一观念C.漆木酒器彰显人文关怀D.以小显贵维系封建等级秩序D【解析】据材料“春秋时期”“宗庙祭祀,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逐步确立时期,通过容量大小的排序,以小容量的爵凸显封建贵族阶级的尊贵地位,故选D项;“漆木酒器”“其容量依次为一至五升”说明春秋时期的酒器形制和容量与商周时期已经迥然相异,排除A项;材料以小容量的爵凸显贵族的等级身份,并未借用上天的意志,无法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排除B项;“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说明春秋时期的礼器依然以维护贵族等级秩序为基本出发点,不符合“人文关怀”的客观要求,排除C项。一、观变——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真题演练(2024·重庆卷)新石器时代到两周时期中国各地区传统墓葬头向可概括为:“东夷及其先民尚东,楚蛮及其先民尚南,西戎及其先民尚西,华夏及其先民尚北。”关中地区凤翔西村、沣西客省庄等地西周墓多为北头向,春秋时期的墓葬多为西向头。这表明
A.西周时期华夏认同初步形成B.春秋时期深受西戎俗影响C.各族同源观念得到发展 D.各地区得文化传统趋于稳固B【解析】西周时期,关中地区(秦国地域)墓多为北头向,是为华夏代表,说明当时关中地区受中原华夏文化影响大,而春秋时期(东周)关中地区墓葬变成西向,说明这一时期关中地区已经有西戎文化的渗透,而且较为明显以至于墓朝向变化,B项正确;西周时期华夏认同初步形成说法欠妥,排除A项;材料只强调了关中地区一个地方的变化,至于其他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变化没有提及,所以该选项判断为与材料无关,无中生有,排除C项;趋于稳固说法过于绝对,材料谈到关中地区的丧葬文化变化,变化与维持稳定说法矛盾,而且材料没有谈到其他地区的文化传统变化与否,排除D项。一、观变——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2.经济之变农业工具①冶铁技术出现。②铁制农具开始使用。③牛耕得到推广工程各国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芍陂工商业①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②货币流通广泛。③涌现出一批中心城市。④工商业主聚集财富。⑤“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材料二: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吕氏春秋·审分》材料三:齐国:“相地而衰征”,即按土地的好坏征收数量不等的田税。鲁国:实行“初税亩”,“履田而税”,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收税。【探究】如何理解春秋战国社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导致上层建筑变革。工商食官:是商周政府占有工商业者并进行垄断性经营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周王室和诸侯都有官府管理的各种手工业作坊。这些手工业作坊的各类生产者称为百工。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制度衰落,至战国后期,彻底终结,但是其演化出的官营手工业一直存在。一、观变——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2.经济之变铁犁牛耕,水利事业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出现个体经营,私田开垦、公田不治(私田实际私有)井田制瓦解,赋税改革,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新兴地主、佃农自耕农奴隶主贵族阶级没落社会转型(奴隶制→封建制)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工商业繁荣,私营工商业者活跃一、观变——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自然经济最本质的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的最本质的属性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自耕农经济最本质的属性是家庭经营的土地属于自己的;自耕农从属于小农经济,而小农经济又从属于自然经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自耕农少量自己的地自己耕种自己消费佃农没有土地租地有人身自由女织没有土地没有自由依附于地主奴隶家庭手工业小农经济:家庭经营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交换商品经济田庄自给自足;佃客与庄主有较强的人身依附关系自然经济:自给自足概念辨析:一、观变——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真题演练(2023全国乙卷)孟子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一观点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A.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 B.井田制度的繁荣C.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D.商业活动的衰退C【解析】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推广和铁农具的广泛使用,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孟子所谈的就是一家一户小农经济的发展前景,故选C项;休养生息政策是王朝建立初期为缓和矛盾和巩固政权所采取的与民生息、轻徭薄赋的政策,不符合战国时期诸侯兼并战争不断的时代特征,而且这一政策体现的是道家的无为思想,排除A项;当时井田制正在走向崩溃瓦解,而商业活动有所发展,排除B、D两项。一、观变——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真题演练(2023海南高考)据《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而战国晚期,秦、齐、楚等诸侯国都拥有人数近百万的军队,连七国中最小的韩国也有30万兵力。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军事理论的形成B.生产方式的变革C.政治制度的演进
D.地形地势的利用B【解析】材料通过对比西周和战国可调动军队数量的巨大差异,反映这两个时期人口数量差异;而战国时期人口快速增长,得益于铁犁牛耕等生产力的提高和小农经济的形成发展,故答案选B项。军事理论、地形地势与调动数量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D两项;政治制度对军事力量发展有一定影响,但也是经济发展的产物,C项不符合“主要是因为”的要求。二、应变——春秋战国的变法运动背景(必然性)社会大变革时期,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经济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处于急剧变动之中政治兼并战争不断;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严重破坏思想法家思想的推动目的适应社会变动,实现富国强兵代表秦国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李悝变法(魏国)、吴起变法(楚国)等影响推动社会转型,各国逐步建立君主专制、郡县制等政治制度顺势而变才能国富兵强!二、应变——春秋战国的变法运动二、应变——春秋战国的变法运动【深化理解】为什么说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最彻底的变法?
法律层面承认土地私有官僚政治县制(中央集权)井田制贵族政治分封制(地方分权)社会转型政治转型:血缘国家→地缘国家贵族政治→官僚政治地方分权→中央集权君权有限→君主专制实质:地主阶级封建化改革,推动了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二、应变——春秋战国的变法运动政治制度选官制度户籍制度法律教化【知识补充】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之变春秋时期,分封制、宗法制开始解体。战国时期,君主权力加强,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西周至春秋盛行世官制,贵族垄断高官。春秋战国时期,尚贤思想兴起,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大规模制定户籍,目的是掌握人口变动情况,以便征发赋役。(秦献公“为户籍相伍”;商鞅变法,实行什伍连坐法)春秋郑国子产“铸刑书”,制定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二、应变——春秋战国的变法运动真题演练(2024·湖北高考·2)《岳麓书院藏秦简》记载:“丞相其以制明告郡县……毋令吏以苛徭夺黔首春夏时。令皆明焉,以为恒。不从令者,赀(处罚)丞、令、令史、尉、尉史、士吏、发弩各二甲(甲胄)”。这表明秦朝A.相权挑战皇权B.延续秦国耕战国策C.统治残暴严苛D.崇尚儒家民本思想B【解析】据材料信息,《岳麓书院藏秦简》中的这段记载反映了秦朝对农业生产保护的重视,其中提到“毋令吏以苛徭夺黔首春夏时”,意思是不让官吏在春夏农忙时节以重税和劳役干扰百姓的农业生产。这一政策的目的在于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避免因过多的徭役和税收影响农时,从而保障国家的粮食供应和社会稳定。这一政策延续了秦国时期的耕战国策,故选B项;材料主要是强调秦朝重视农业生产,没有涉及相权挑战皇权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统治比较合理,不实行苛刻的徭役,“残暴严苛”说法错误,排除C项;秦朝尚法,“以法为教”,“以吏为师”,非崇儒,排除D项。二、应变——春秋战国的变法运动真题演练史料
商鞅变法,严惩百姓私相斗殴行为,奖励军功,授以爵位田宅,养成“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风气,秦国的军队几乎战无不胜,统治区域不断扩大,被当时六国人称为“虎狼之国”。荀子曾访问秦国,他认为秦国管理有效,承认秦国军队战斗力强悍:“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但他认为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隆势诈,尚功利”,无礼义教化,“干赏蹈利”(求赏逐利),只能称之为“盗兵”。“尚功利之兵,则胜、不胜,无常”,不能与春秋时齐桓公的军队相比,更不能与商汤王、周武王那样的仁义之师相提并论。
——《荀子》等【解析】原因:民众养成好战之风;士兵具有功利性;荀子提倡仁义思想。评价:提升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成就统一霸业奠定了基础;严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有利于封建地主阶级的发展;缺乏仁义,导致逐利尚武的社会风气。商鞅军事改革(2022全国卷)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荀子称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军队为“盗兵”的原因,评价商鞅的军事改革。三、思变——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周朝的核心价值观礼乐制度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社会动荡力图重构价值体系百家争鸣有的人,被迫流离失所……有的人,死于战火……有的人,政途不顺含恨投江……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该何去何从……到了战国时期……诸侯国为获取更多的土地、财富和人口,彼此之间不断开展兼并战争……各国统治者都在寻求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办法。克敌取胜之道,首在富国强兵,诸侯国的统治者们争相延揽人才,不断调整国策,希望用最短的时间来达到目的。——卜宪群等《中国通史·第二卷》有的人,开始思考破局之法!面对社会失序,不同思想家代表不同阶层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形成百家争鸣……三、思变——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争鸣争什么?——治世方案
在争鸣中有没有共鸣?——围绕如何改变社会动荡的现状,如何恢复或重建秩序,积极逆挽世运,以图天下大治。◆争鸣焦点:①儒墨之争的焦点是“仁爱”(有阶级差别)还是“兼爱”(无阶级差别);②儒道之争的焦点是“有为”还是“无为”;③儒法之争的焦点是“德治”还是“法治”。派别/代表阶级理念命运儒家孔子没落奴隶主德治克己复礼·为政以德孟子新兴地主仁政王道·民贵君轻荀子新兴地主礼法并用·君舟民水道家老子没落奴隶主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法家韩非新兴地主法治·专制集权墨家墨子小生产者兼爱、非攻、尚贤、节俭儒、道、法、墨的治国理念及其时代命运主张复古,偏于保守不被新兴地主阶级接受主张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治国脱离政治实际,过于理想化没有得到新兴地主阶级采纳消极避世思想不适应社会潮流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革进取和加强封建集权的迫切愿望反映了小生产者要求平等、和平的愿望,成为民间显学知识拓展:三、思变——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知识拓展: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价值
(1)儒家的“仁政”“有教无类”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3)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当今中国的法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4)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链接·选必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重视以人为本孔子:仁者爱人。管子:顺应民意,孟子:仁政、民贵君轻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荀子: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墨子:“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孟子:尊贤使能。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儒家精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孟子: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和而不同孔子:和为贵。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思变——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真题演练(2023·重庆高考·1)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弟子中不乏出身社会下层者。墨子则进一步主张以“匹夫徒步之士”为教育对象,以先行劳苦服役为入学条件。故《墨子》载:“翟以为虽不耕织乎,而功贤于耕织也。”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A.儒家倡导人人平等B.劳动教育开始普及C.墨家重视生产技艺D.平民阶层得到发展D【解析】据材料“孔子……弟子中不乏出身社会下层者”、“墨子……‘匹夫徒步之士’为教育对象”可知,孔子的弟子中有很多出身社会下层者,墨子主张以平民百姓为教育对象,两者的教育主张都使社会下层群体有机会接受教育,反映出这一时期平民阶层的发展,故选D项。三、思变——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真题演练(2023新课标·统考高考真题.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借助网络资源提升2025年国际金融理财师考试的技巧试题及答案
- 银行业务组织结构优化与团队协作研究试题及答案
- 发展趋势2025年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职业发展的2025年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春节假期安全教育指南
- 2025年银行从业资格证考试理论试题及答案
- 如何进行理财规划中的有效评估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银行从业资格证考试的复习进度安排试题及答案
- 众多考生的选择2024年网络编辑师试题及答案
- 国际金融理财师考试重点试题及答案
- 中外戏剧史课件
- 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评价)专家库
- 《工程伦理学》教学大纲
- 超厚混凝土现浇板的高支模工程施工方案
- 初中物理中考物理考点详解——导体、绝缘体
- 中医诊断学--脉诊
- 副主任药师考试模拟题1
- 二年级《时间单位换算口算题(共100道)》专题练习训练
- 互调干扰频点计算小工具参考模板
- 304不锈钢湿硫化氢应力腐蚀开裂案例分析
-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