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黄土课件_第1页
荒漠黄土课件_第2页
荒漠黄土课件_第3页
荒漠黄土课件_第4页
荒漠黄土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荒漠——气候干旱、植被非常稀少的地带。在这样的不毛之地,风力作用盛行,人们习惯上称为沙漠,其实沙漠只是荒漠的一种类型。荒漠气候干燥,蒸发量>>降雨量,温差大、径流贫乏。我国有109平方公里。

荒漠的类型:1沙漠:流沙覆盖地面、分布最广泛的荒漠。2、岩漠:基岩裸露的荒漠。3砾漠:由砾石构成的荒漠,又称为“戈壁”。4泥漠:荒漠中的低洼地带发育大量盐渍泥质粉砂和粘土的区域。地球上有两大荒漠区:干旱区荒漠,极地区荒漠,在此只介绍前者。第一节荒漠区的自然特征

地理分布:南北纬15-35度间,由副热带高压引起的干旱荒漠;北纬35-45度间,大陆内陆干旱荒漠

主要营力:风力作用

主要地貌:风蚀地貌、风积地貌世界荒漠分布图世界荒漠分布图萨哈拉阿拉伯基拉阿拉卡玛澳中卡拉哈里大陆内部干旱荒漠区.第二节风力作用

风与流水一样,是一种流体动力,能对地面进行侵蚀、搬运和堆积,而且作用形式相似。但只因它的密度小(空气),故动力强度比流水弱。一、风蚀作用——风力将地表物质脱离原地的作用方式:吹蚀、磨蚀风蚀作用包括风的吹蚀和磨蚀。

风吹经地表时,由于风的动压力(上部压力小,下部压力大)作用,将地表的松散沉积物,或者基岩上的风化产物(沙物质)吹走,使地面遭到破坏,称为吹蚀作用。最易吹蚀的沙粒是直径0.1mm的沙粒。

风挟持的沙粒对岩石、地面进行碰撞摩擦、或在裂隙和凹坑内旋磨,称磨蚀作用。

起动(沙)风速的大小与沙粒粒径、沙粒含水率和地表性质等有关。当沙粒越细,越干燥松散,地面越平坦时,所须的起动风速越小,吹蚀也就越强烈。

风力作用造成沙粒脱离地面

龙卷风.二、风的搬运作用

风的搬运作用与流水相拟,风沙搬运的形式,依风力、颗粒大小和质量不同,有下列三种形式,即悬移、跃移和蠕移(1)悬移

粒径小于0.1mm的粉砂和粘土,被风吹起后,其沉降速度小于风的紊动向上分速(相当于平均风速的1/5)时,就能使泥沙长期悬浮于空气中。例如0.2mm的沙子沉降速度为1m/s,在风速5m/s时,它就可以悬浮。一般粒径小于0.05mm的粉砂和粘土,搬运距离很远,可达千里以外,如我国北方的黄土就主要是由沙漠地区搬来的。

北京的沙尘北京的沙尘暴——风悬移砂粒而成(2)跃移

粒径较大的细砂和中砂(0.1—0.5mm),一般在地面作跳跃式的移动。由于空气密度比水的密度小800多倍,故不但容易跃起而且跃得高,跳得快。如砂粒在水中的跳跃高度只有几个粒径,而在空气中跳跃高度则有几百至几千个粒径。跳跃速度每秒数十厘米至数米。因跳得高,故在气流中获取的动能也大,下落撞击地面时,不但再次反弹跳起,而且还能把附近更多的沙粒溅起,如果这个过程反复出现,搬运的沙量就会很大。跃移沙粒的动能,可推动比它大6倍或重200多倍的沙粒。近地表的沙粒发生跃移

跃移沙粒(照片)(3)蠕移

粒径大于0.5mm的粗砂,重量较大,只能沿地面缓慢的滚动或滑动,称为蠕移。蠕动速度一般为每秒1—2cm。蠕移的动力,一是风力,二是受跃移沙粒的冲击力。据实测资料表明,在三种搬运方式之中,以跃移为主,搬运量约占总量的78%;蠕移为次,搬运量约占总量的22%;悬移最少,仅占总量1%以下。但搬运方式是随风力的增减而改变的,如风力增大时,蠕移可变为跃移,跃移也可成为悬移;如风力减小时,情况相反。搬运的高度,据在内蒙古沙漠的实例资料表明,约90%的沙量是在距地面30cm的范围内进行的(表7-4)。三、风积作用风所搬运的沙粒由于遇山体、森林、建筑物及草丛等阻挡,风速减慢,发生的沙粒堆积作用——风积作用风的搬运堆积物称风积物风积物的特点:1.粒径小于1mm;2粒度均一,分选好;3磨圆度高;4沙粒表面有凹坑;5成分以石英为主、有少量长石和各种重矿物第三节风成地貌

包括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一.风蚀地貌(1)石窝(2)风蚀蘑菇石和风蚀柱(3)

雅丹(4)风蚀洼地及风蚀谷(5)风蚀残丘(6)风棱石(戈壁砾石迎风面长期风蚀,后被磨光磨平后在瞬时大风中发生滚动,新的迎风面再次磨光磨平,两个或多个迎风面间就形成风棱,即形成风棱石)石窝(壁龛)石窝/风蚀穴(2)风蚀柱和蘑菇石

垂直裂隙发达的基岩,风蚀后,切割成破碎的孤立状石柱。石柱的下部由于磨蚀作用很强,特别是具有水平层理和不甚坚硬的岩石,磨蚀就更加剧烈,结果往往造成上部大、下部小的形状,称为蘑菇石。.风蚀菇雅丹雅丹(风蚀垄槽)雅丹是维吾尔语,意即陡壁小丘。现泛指垄、槽相间所组合的地貌。在已干涸的湖泊或河床上,风沿干缩裂隙、垂直节理吹蚀,形成沟槽与垄脊。雅丹2平坦的基岩地面,经过长期的风蚀作用可形成大小不等的洼地,平面呈圆或椭圆形,顺风向延伸。小型风蚀洼地,直径数十米,深仅1m。大的如南非的风蚀洼地面积达300多km2,深7—l0m。我国甘肃河西走廊的风蚀洼地面积也达数十平方公里,深5—l0m或更大。其成因大多数是在地表水侵蚀的基础上,再经风蚀而成。有的具有断陷盆地性质,再经风蚀修饰而成。风蚀洼地风蚀谷与风蚀残丘群-风蚀城由基岩组成的丘陵或台地,受暴雨冲刷后开始产生沟谷,以后经过长期的风蚀,扩大成为风蚀谷。它无一定形状,时宽时窄,底部崎岖不平,蜿蜒曲折,长度可达数十公里。由于风蚀谷的扩大,风蚀谷之间的地面便日益缩小,最后成了风蚀残丘。其高度一般10-30m,长10—200m不等。残丘的形状,受到岩性及产状影响。由软硬相间、产状水平的岩层所成的残丘,多成为顶平而四周壁立的丘陵,远望如城堡,又称风城。如新疆准噶尔盆地的乌拉尔禾、东疆的吐鲁番盆地、哈密西南等地,风城都很典型。此外也有尖顶状、塔状等。风蚀残丘风蚀谷风蚀城残墙风棱石二风积地貌二风积地貌

1信风型风积地貌:由单向风或近似向风的风积地貌。

(1)新月型沙丘风向坡度10-20度背风坡坡度28-33度高度可达30m.从饼状、盾性沙丘演化而来(2)纵向沙垄

是顺风向延伸的垄状堆积地貌长可达数百米,高达几十米纵向沙丘的成因有多种:1)由草丛沙堆发展而成:有植物生长的地面,先形成草丛沙堆,当两个以上的草丛沙堆顺主风向延伸并互相连接时,则成为纵向沙丘。2)由新月形沙丘演变而成:新月形沙丘形成后,又在两种呈锐角相交的风向力作用下,其中受主风向作用的一翼前伸,受次风向作用的另一翼萎缩,最后形成鱼钩状的纵向沙丘

3)由大气卷轴涡流(水平轴)的作用所成:由于沙漠中温差大,常常产生强烈的顺风向的水平轴涡流,把地面沙子吹向两涡流之间堆积。

4)由地形控制而成:如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一些山口,风力作用特别强,可形成顺风向延伸的纵向沙丘。

纵向沙垄2.季风-软风型风积地貌是两个方向相反的风向交替出现时,其中一个方向占有使得风积地貌形态:A

新月形沙丘链

B横向沙垄——巨大的复合型沙丘链

C

樑窝状沙地——边缘为似月形沙丘的半圆心凹地。是风力不等的两向风交替作用的结果。新月型沙丘链3对流型、干扰型风积地貌对流型风积地貌——

夏季的沙漠中常形成龙卷风,在龙卷风作用下形成的堆积地貌。如蜂窝状沙地。干扰型风积地貌

主要气流向前运动时,遇到山地阻挡而产生折射,引起气流干扰形成的各种地貌,如金字塔型沙丘蜂窝状沙地第四节影响风成地貌的因素一、地面特征二、气候特征三、人类经济活动本章作业:1风蚀作用、风的搬运作用各有哪些方式或形式?2风蚀地貌、风积地貌各有哪些种类?3名词理解:荒漠、石窝、雅丹、樑窝状沙地第八章黄土地貌黄土的特征(1)灰黄色或棕黄色、风积细粒沉积物,颗粒细小,以粉砂粒(d=0.005-0.075mm)为主、粘粒(d‹0.005mm)次之。(2)多孔隙、富含碳酸钙及可溶性盐类,

(3)垂直节理发育

(4)透水性较强,遇水易沉陷。(5)土层深厚,利于农业生产,但常是不良地基土。黄土地貌:

流水作用于黄土,形成的很多沟谷和沟间地。第一节黄土的分布与性质一黄土的分布全球分布: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我国分布:北纬34度—45度的干旱-半干旱区:陕、甘、宁、晋等,面积广、厚度大,为原生黄土;在冀、豫、鲁也有分布,多为次生黄土,面积达63.5万平方公里。二黄土的性质1黄土成分:粒度自西、北向东、南变细,自下而上变粗;砂粒碎屑以石英、长石、云母为主,粘土矿物为高龄石、伊利石;化学成分主要SiO2占优势,其次为Al2O3、CaO,再次为FeO3,MgO、K2O、Na2O、FeO、TiO2和MnO。

2.黄土的厚度:厚度各地不一,我国黄土最厚的达180-200m,分布在陕西省泾河与洛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其他地区从十几米到几十米不等

。3黄土的物理性质

结构疏松,多孔隙,吸水能力高,透水性强,富含可溶性盐,发育垂直节理,常成陡崖;遇水浸湿后会发生坍塌,称为湿陷。

4.黄土成因黄土的成因,有残积说、水成说和风成说等多种学说,但以风成说为主。以我国西北黄土为例,证据

(1)黄土颗粒由西北向东南变细,厚度逐渐减薄

(2)黄土的矿物成分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与当地的下伏基岩成分无(3)黄土披覆在高度不一的各种地貌之上(4)黄土中含陆生草原动物和植物化石,并埋藏着古土壤层,表示非水成产物第二节黄土地貌类型分为黄土沟谷地貌、黄土沟(谷)间地貌和黄土潜蚀地貌等类型

一、黄土沟谷地貌1.纹沟在黄土坡面上,降雨形成的片流汇成许多细小的股流,侵蚀土层,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很细的小沟,即为纹沟。

纹沟的重要标志是没有边缘线,经耕犁,可立即消失2细沟当黄土坡面上片流逐渐增大,可形成较大的集成股流,侵蚀成大致平行的细沟。

细沟的宽度不超过0.5米,深度约0.1-0.4米,长数米到数十米。细沟的谷底纵剖面呈上凸形,下游开始出现跌水,横剖面呈宽浅的“V”字形,沟坡有明显的转折。黄土沟谷照片冲沟切沟细沟纹沟黄土沟谷地貌一、黄土沟谷地貌

3切沟细沟进一步发展,下切加深,切过耕作土层,形成切沟。其宽度和深度均可达1—2米,长度可超过几十米,河床多陡坎,横剖面有明显的谷缘。4.冲沟切沟进一步下切,其纵剖面呈一下凹的曲线,与斜坡凸形纵剖面完全不同,形成冲沟。冲沟长度可达数公里或数十公里,深度达数十米至百米。并出现串珠状陷穴。横剖面上可以划分出沟坡和平坦的沟床,呈梯形,纵剖面呈凹弧曲线。二、黄土沟(谷)间地貌

黄土沟(谷)间地貌可分为塬、墚、峁三种类型。它们是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堆积的原始地貌经流水切割侵蚀后的残留部分。

1.黄土塬

黄土堆积的高原面,四周为沟谷的沟头向源侵蚀,从平面上看,呈花瓣状;塬的顶面部分地势极平坦,坡度不到1°塬的边缘地带可增至5°。有些黄土塬的面积可达2000-3000km2,在泾河支流蒲河和马莲河之间的董志源,长达80km,宽为40km。黄土塬如受沟谷长期切割,面积逐渐缩小,这时就可能有两个沟头向中心伸展而很接近,沟头之间剩下一条极窄的长脊,称为“崾(yǎo)崄(xiàn)”

黄土塬面照片冲沟、崾岘冲沟“崾(yǎo)岘(xiàn)”

黄土塬2.黄土墚、3.黄土峁

2.黄土墚呈长条形的黄土高地。根据黄土梁的形态可分为顶梁和斜梁两种。顶部较平坦,宽度不一,多数为400~500米,长可达数公里。3.黄土峁是一种孤立的黄土丘,平面呈椭圆形或圆形,峁顶地形呈圆穹形。峁与峁之间为地势稍凹下的宽浅分水鞍部。若干峁连接起来形成和缓起伏的梁峁,统称黄土丘陵。黄土梁照片黄土峁照片三、黄土谷坡地貌1.泻溜黄土谷坡表面土体受干湿和冷热影响而膨胀,先形成的碎土和岩屑,又在重力作用下,顺坡而下形成泻溜。与“土溜”阶坎区别2.崩塌在黄土的谷坡上,由于雨水或径流沿黄土的垂直节理下渗,水流在地下进行溶蚀作用,并把一些不溶的细水颗粒带走,使节理不断扩大,谷坡土体失去稳定而发生崩塌,沟床河流侵蚀岸坡基岸部或因雨水侵湿陡崖基部而使上坡失去稳定,也能发生崩塌。3.滑坡黄土沟谷的滑坡常在不同时代的黄土接触面之间或黄土与基岩之间产生滑动。黄土滑坡(上图)

崩塌(右图)四、黄土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