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案_第1页
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案_第2页
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案_第3页
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案_第4页
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年级数学教学进度表(2013学年第二学期)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时备注

12/11-2/14开学典礼1

P2登险峰1

P3植树

2

P4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

22/17—2/21P5相差多少2

补充:《浙数》P20-23应用问题2

机动1

32/24—2/28P8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2

P13小探究1

P16数射线(千)2

43/3—3/7P18位置图上的游戏1

P59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2

P61万以内数的读写及大小比

2

53/10—3/14单元练习1

P20时间(时、分、秒)2

P24小练习(1)2

63/17—3/21机动2

P26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2

P27三位数加减一位数1

73/24—3/28P28三位数的加法5

83/31—4/4P33三位数的减法3清明节

P38三位数加减的估算1

P38三位数加减的估算1

94/7—4/11P40小练习(2)1

期中复习3

104/14—4/18期中复习与考查5

114/21—4/25分析考试卷1

P42轻与重1

机动1

P41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2

补充:《浙数》P66-68认识克与千

克1

124/28—5/2

补充:《浙数》P69-72练一练十、1

十劳动节

单元练习1

P49东南西北1

135/5—5/9补充:《浙数》P24-272

补充:认识“八方”1

P51角2

145/12—5/16P53三角形与四边形2

P56三角形的分类(1)2

单元练习1

155/19—5/23P64解决问题2

P69巧算3

165/26—5/30补充:《浙数》P102T05简便计算3儿童节

单元练习1

176/2—6/6P71数学小广场一一列表枚举1端午节

P72数学小广场——匕巧板1

P74数学小广场一一流程图

1

(1)

测验1

分析1

186/9—6/13

期末复习与考试4

196/16—6/20期末复习与考试5

206/23—6/27结束工作5

全册教材的具体内容

1.数与运算

(1)数的认识与表达

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课本第7〜18页)

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课本第59〜63页)

时间的初步认识(二)(课本第19〜24页)

质量(重量)的初步认识(课本第42〜47页)

在《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这两个单元中,学

生通过结合生活中熟悉的具体情境和对学具的操作继续学习、发展数的概念,并

且将数的范围从百以内扩展到千以内、然后再扩展到万以内的数,一方面可以为

后面进一步学习大数(百万、亿)等做准备,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展学生日常生活

中对于“数”的实际应用。

在《时间的初步认识(二)》这一单元中,学生由已经习得的整时、整时半

的表示,继续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从一般时刻的表示(几时几分),再通过对

(小)时、分(钟)、秒的实际时间段的感知认识各个时间单位,以及它们之间

的进率,从而来一步认识时刻和时间段,丰富学生的实际时间观念。

在《质量(重量)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中,从重量的初步感知、重量的直

接比较、重量的间接比较、再到使用统一的重量单位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初步

建立起质量(重量)单位的概念,并认识与理解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克”、“千

克”,并用它们来表示物体的重量。

对于“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的教学,教材先从实景图到数图,帮助学生

建立千以内数的直观认识,然后结合千以内数的读写、在算盘上表示千以内的数、

千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以及千以内数的组成(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

突出了十进制记数法的位值概念,帮助学生初步系统地建立起千以内数的认识。

然后再通过千以内数的数射线,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感。教材展示了一个较完整

的对数的认识与表达的过程,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足够的空间,使他们的认识从直

观到抽象,从认识到表达,到初步建立自己的模型(课本第13页小探究),对学

生的认知也是一个大的促进。

重量、时间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内容是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综合性知识,包

括:比较轻重、认识重量单位和时间单位,掌握称量的方法,感知时间的长短等

丰富的内容。这些知识的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中的经验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

必须以操作为主,通过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使学生将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经验联系

起来,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他们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

的密切关系。

(2)数的运算(课本第25〜40页)

通过让学生使用数射线以及草图、板条块等多种教学具来帮助学生理解三位

数加减法的算理,并逐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维形式化。引导他们将已学的知识

迁移,通过探究得出自己的计算方法,并使用算式描述自己的思维和计算过程,

这些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在三位数加减法教学的初期,通过让

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使他们了解使用不同方法进行加法计算和表达的好

处,并能够正确使用这些方法进行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和表达。

2、方程与代数

《复习与提高》章节中,让学生尝试在关于乘法的不等式7X口<30,□

X5<40中找出口中可以填入哪些合适的数,最大的是几。使学生逐步体会

到在口中不仅可以填入一个数,而且还可以填入几个不同的数,也就是口不仅可

以表示一个固定的数,还可以用来表示可变的数。

在“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一一“数射线(千)”中(课本第16页试一

试题1)要求写出在数射线上字母所表示的数,初步接触用字母表示数,为以

后的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3、图形与几何

(1)东南西北(课本第49〜50页)

(2)角(课本第51〜52页)

(3)三角形与四边形(课本第53〜55页)

(4)三角形的分类(1)(课本第56〜57页)

能对东南西北各方位进行识别,能进行简单的街区图定位,能够用东南西北

各方位词对行走路线进行简单描绘。能够识别直角、锐角和钝角。知道角的大小

只与它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而与所画的两个边的长短无关。识别三角形、四边

形及多边形。知道长方形(包括正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识别直角三角形、锐

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可以按角分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

角三角形。

4、拓展内容

七巧板

用七巧板进行拼图,可以拼出体育运动、机器人等图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和创造力,并通过欣赏拼出的各种图形,激发认识图形的兴趣。

第一章复习与提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解答乘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探究乘法不等式中形如“匚]*5V40",找到合适的解和最大的解。

3、能利用乘法分配律,将一些简单的表外乘法题转化成两个表内乘法题进

行计算。

4、利用数射线的草图做加、减法,通过“补充”和“减去”求差。

6、理解比多比少的问题,并能用加减法正确求解。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将14个6分拆成几个6加几个6,从而解决14X6的计算的过程,

体会到使用乘法分配律解决乘法问题的思想。

2、通过自己在数射线上的草图上画一画,解决相差多少的简单应用问题,

理解和掌握相差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数学学习和数学应用过程中,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

态度。

2、通过解决植树活动中的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

知数学是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3、将表外乘法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来完成,体会用已学知识来解决未知问

题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九年制课本《数学》二年级(下)P2登险峰

【教学目标】

1、熟练计算表内乘除法。

2、正确计算两步混合运算一一乘加、乘减、除加、除减,进一步感知乘法

分配律。

3、会数出简单组合图形中正方形的个数。

4、能够正确解答乘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5、探究乘法不等式中形如“口义5<40”的题目,找到合适的解和最大的

解。

【教学重点】

1、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2、解决乘除法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数简单组合图形中正方形的个数

2、解决乘除法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去登险峰,只有完成所有门上的题目才能登上险峰。

2、出示课题:登险峰(板书课题:登险峰)

二、探究

1、复习表内乘法题。(第一道山门)

小胖他们四人来到山脚下第一道山门前,山门紧闭,只有正确解答上面

的算式,山门才会打开。山门上是些什么题?它们的积有什么特点?

(独立完成,汇报。)

小结:像4、6、9、16、这些数称平方数,这几个数可以写成2个相同

数相乘。

2、复习有余数的除法。(第二道山门)

这些是什么题?被除数、除数各有什么规律?

算一算,看一看它们的商和余数会有什么规律?(独立完成,汇报。)

观察发现:

(1)被除数逐次增加10,除数逐次增加I,商相同,余数逐次增加1。

(2)从(1)通过逆运算得到(2),等式右边逐次增加10就等于等式左

边逐次增加1个9与1个1。

(3)可以运用(2)的形式来检验(1)的答案。

检验:注意看余数是否比除数小?

3、复习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第三道山门)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4、几个几加减几个几。(第四道山门)

出示:4X9+2X9=

讨论如何计算更方便?如果把中间的“+”改成“-”呢?

学生独立完成第四扇门上的题。

5、宫。(第五道山门)

先让学生试一试,再请他们来交流经验:从迷宫出口开始往里找寻道路,

最后取到钥匙。

6,数有几个正方形。(最后一道山门)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角度来考虑。

三、巩固

利用教具,改变山门上的题,再次练习达到复习的目的。

四、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九年制课本《数学》二年级(下)P3植树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解答乘除法的应用题。

2、探究乘法不等式中形如“口><5<40”的题目,找到合适的解和最大

的解。

3、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条件,培养学生对应的思想。

5、经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数学来源于自己身边的生活,体验生活

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1、解决乘除法的应用题。

2、乘法不等式中找到合适的解和最大的解。

【教学难点】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条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你们知道植树节是几月几日吗?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帮助小朋友们解决在植树中遇到的问题。

板书课题:植树

二、新授

1、出示图片P3:现在请大家看一下,有一个班的小朋友他们想在植树节这

一天种些树,来美化环境。看着这幅图你知道了一些什么信息?

学生交流自己所获的信息。

2、出示例:有42名同学,平均分成6组,每组有几人?

学生独立完成。

3、变化:把上一题的问题往下移,在前标上序号(1)

生讨论:老师这样移,是为什么?

原来下面还有其他的问题要问,而把前两个条件做为共享的条件

学生独立完成P3例2/(1)(2)(3)

4、出示例2/(4)

讨论:这题你可以怎么来思考?

第一种:可以从所种的棵数去考虑

6X8=48(棵)48<50所以够

第二种:从小组分配去考虑

504-8=6(组)2(棵)

因为可以分给6个组所以也够了。

5、出示P3/例3:()X6<20

比较:这个算式和刚才写的这些算式有什么不同?

概念:在数学里像这样的算式我们就称它为不等式。

完成P3/例2,集体汇报、交流。

小结:从0、1、2、3这四个数都可以填,所以它的答案是多个的。这

是不等式的一个特点。但最大的数只有一个。

三、巩固拓展

改编例题:()X6>20()里可以填几?

小结:可以填那么多答案。填得完吗?只要填4或4以上的数都可以,所

以它的答案有无数个。这是不等式的另一个特点。

四、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吗?

第三教时

【教学内容】九年制课本《数学》二年级(下)P4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

【教学目标】

1.能将14X6这类表外乘法题分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进行计算。

2.进一步感知乘法分配律。

【教学重点】

将14X6这类表外乘法题分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1、将14X6这类表外乘法题分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进行计算

2、计算7X12时,需对第二个因数12进行分拆

3、计算22X8时,需要对22进行两次分拆,或一次分为三个加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14箱海南无籽大西瓜,每箱装6个,一共有几个?”

①列式:14X6=?

②没有这样的口诀,怎样计算呢?(讨论)

2、出示课题: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

分拆哪个数,可以怎样拆?

把14拆成10和4、9和5、8和6、7和7等等

二、探究

1、学生展示分拆的方案

小丁的方法:14个6可以分拆成10个6加上4个6

14X6=10X6+4X6

小亚的方法:14个6可以分拆成7个6加上7个6。

14X6=7X6+7X6

小胖的方法:小巧的方法:

14X614X6

=10X6+4X6=7X6+7X6

=60+24=42+42

=84=84

(根据学生的能力,能说几种就几种)

三、巩固练习

书P4/练一练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第四教时

【教学内容】九年制课本《数学》二年级(下)P5-6相差多少

【教学目标】

1、会利用数射线的草图上做加、减法。

2、会在数射线的草图的帮助下,通过“补充”和“减去”求相差。

3、理解比多比少的问题,并能用加减法正确求解。

【教学重点】

1、使用算线,通过“补充”和“减去”求差

2、理解比多比少的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求差、比多比少的问题,并能正确列式求解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我们过完了愉快的寒假,我们都长大一岁了,你们的个子是否

也长高了呢?小组里的小朋友可以两个两个站起来比一比,说说谁比谁

高,或谁比谁矮?

生活动,汇报。

2、朋友真的都长高了,那么同桌两个小朋友的身高究竟相差多少呢?今天,

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新本领(出示课题,相差多少)

二、自主学习,认识“算线”

1、认识“算线”

1)小丁丁他们在寒假里发明了一条“算线”,在算线上做加减法可清楚了,

你们想学吗?

2)画出一条算线,并在算线上标出20、50、60、70、95

3)仔细观察一下

①算线和我们以前学的数射线有什么不一样?

②我们怎样把数字在算线上标出?

4)学生汇报:

算线和数射线很像,但算线没有箭头,没有数射线那样有精确的刻度,

在标出数字时,小的数字在前,大的数字在后,只是精略地标出位置

就可以了,数字之间的间隔距离要看数字之间相差多少,相差大,间

隔距离大一些,相差小,间隔距离小一些。

2、请小朋友自己画一条算线,并在算线上粗略地标出

50、55、60、70、75、81、85、100

并请小朋友说一说,画算线要注意一些什么?(两数相差5的距离比相差

15的要小一些)

三、探究新知,计算“相差”

(-)观察图意,理解“相差”

1、刚才小朋友比了高矮,东东和丽丽也在比身高,我们来看看比的结果。

出示两幅图

2、说说你看懂了什么?那么丽丽和东东相差多少呢?小亚是怎样想的,小

巧又是怎样想的?(同桌讨论)怎样来列式呢?

3、生汇报

①78+()=100

丽丽再长高一些才能和东东一样高

②100-78=()

丽丽必须站在多高的凳子上才能和冬冬一样高

4、小结:通过比较,丽丽比冬冬矮,也可以说冬冬比丽丽高或丽丽和冬冬

相差多少。

(-)在算线上计算

1、朋友仔细观察了图,知道了丽丽和冬冬比身高的结果,但是100和

78相差多少呢?

说说你怎样算?

2、学生汇报、板演

3、我们把计算过程用算线来表示

4、小结:78再添上22就是100,求78和100相差多少我们可以想78

再加上几得100?

5、用减法又怎样计算呢

6、请你在算线上尝试着自己算一算

学生练习并汇报

7、小组同学相互评价各种算法

8、小结:100减去22得78,所以100和78相差22,所以说丽丽比冬

冬矮22厘米,冬冬比丽丽高22厘米,它们都表示冬冬和丽

丽相差22厘米。

9、练习:小丁丁有68个玩具小人,小胖有84个玩具小人,他们之间

相差多少个小人呢?请你列出算式,并在算线上表示你的计算

过程。全班交流。

(三)已知相差数,求另一个量

出示P6/例4

通过线段图,用竖式计算,已知相差数和一个量,求另一个量。

四、巩固练习

1、完成P5/练一练

2、完成P6/练一练

五、总结

两个数相差多少,可以用加法来计算,也可以用减法来计算,通过算线的

帮助,我们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在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我们来计算一下

相差多少呢?(学生汇报和生活相联系的实例)

第五教时(补充)

【教学内容】浙江版《数学》二年级(下)P20-21应用问题(1)

【教学目标】

1、会较熟练地用分析法、综合法分析两步计算应用题。

2、会熟练运用分步计算方法正确解答含乘除、加减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3、培养分析、思考问题的条理性。

4、感知数学思考的条理性。

【教学重点】学习“和”结构的两步计算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开学前,学校买了很多盆花用来布置校园,学校买了菊花有4行;每行

菊花有7盆。那我们可以知道什么信息呢?

生回答并列式计算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应用问题(一)

二、新授

1、例1:出示3条信息:

(1)菊花有4行;

(2)每行菊花有7盆;

(3)月季花有12盆。

这样的信息在应用题中称为条件,试一试,根据这三个条件,编一个问题,

使其成为一道完整的应用题。

2、学生小组讨论

3、交流:

预设1:菊花有多少盆?

只运用了两个条件。

预设2:菊花和月季花一共有多少盆?

预设3:菊花比月季花多几盆?月季花比菊花少几盆?

菊花和月季花相差多少盆?

4、分析解题

(1)菊花和月季花一共有多少盆?

从问题出发分析,

菊花的盆数+月季花的盆数二总盆数

?(已知)

数量关系式:部分数+部分数=总数

菊花的盆数=行数X每行的盆数

数量关系式:份数X每份数=总数

板书计算:

4X7=28(盆)

28+12=40(盆)

答:菊花和月季花一共有40盆。

(2)菊花和月季花相差多少盆?

学生交流分析

5、例2:出示3个条件:

(1)菊花有4行;

(2)每行菊花有7盆;

(3)菊花和月季花一共有40盆。

学生根据这三个条件编应用题

问:月季花有多少盆?

分析:从条件出发,

月季花和菊花一共有40盆

月季花的盆数+菊花的盆数=总盆数

?40

菊花的盆数=行数X每行的盆数

4X7=28(盆)

40-28=12(盆)

答:月季花有12盆。

6、例3:出示3个条件

(1)菊花和月季花一共有40盆;

(2)菊花有4行;

(3)月季花有12盆。

提问:学生讨论

预设生:每行有几盆菊花?

分析:加上“平均”,平均每行有几盆菊花?

从条件出发,

月季花和菊花一共有40盆

月季花的盆数+菊花的盆数=总盆数

12?40

部分数=总数一部分数

40-12=28(盆)

菊花的盆数=行数X每行的盆数

每份数=总数小份数

284-4=7(盆)

答:平均每行有7菊花。

7、小结:对于多个条件的应用题,我们根据实际题意,可以从条件出发进

行分析,也可以从问题出发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式分步

列式计算。

三、巩固练习

浙江版《数学》二年级(下)P21/练习1-4

四、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

第六教时(补充)

【教学内容】浙江版《数学》二年级(下)P22-23应用问题(2)

【教学目标】

1、会较熟练地用分析法、综合法分析两步计算应用题。

2、会熟练运用分步计算方法正确解答含乘除、加减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3、培养分析、思考问题的条理性。

4、感知数学思考的条理性。

【教学重点】学习“和”结构的两步计算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探索新知

1、出示条件:

(1)菊花有4行;

(2)每行菊花有7盆;

(3)菊花和月季花一共有40盆;

(4)月季花有12盆。

根据这4个条件,选出3个条件,编应用题

学生讨论编题

2、讨论:当选取条件(2)(3)(4)时,如何编题?

学生交流讨论

独立完成解题过程

3、根据7X()+12=40,你会编题吗?试一试。

根据算式可以找到哪些条件,缺少的是哪个条件,你会编题吗?

(同学在小组中互编,再全班交流。)

二、用综合法、分析法分析应用题练习:

1、一条绳子长23米,剪去8米后,把剩下的平均分成3段,每段长多少米?

(1)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

(2)从条件出发(综合法),你可以怎样分析?

(学生同桌互讲,再全班交流)

(3)从问题出发(分析法),你可以怎样分析?

(学生同桌互讲,一人全班交流,教师板书出树杈图)

(4)列式计算并解答。

2、妈妈买了2袋肉松,拿出50元,找回34元。1袋肉松多少元?

(1)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

(2)从条件出发(综合法),你可以怎样分析?

(学生同桌互讲,再全班交流)

(3)从问题出发(分析法),你可以怎样分析?

(学生同桌互讲,一人全班交流,教师板书出树杈图)

(5)列式计算并解答。

小结:

从问题出发分析应用题要注意找出问题所对应的条件,把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分解成两道一步计算的应用题来解答。

三、课堂练习:

独立解答应用题,并核对。

1、酸奶每瓶6元,果茶每箱24元,每箱有6瓶。

(1)买1瓶酸奶和1瓶果茶要付多少元?

(2)1瓶酸奶比1瓶果茶贵多少元?

2、(1)用36元钱可以买9枝康乃馨要多少元?1枝玫瑰花比1枝康乃馨贵2

元。1枝玫瑰花要多少元?

(2)买5枝玫瑰花用去30元,1枝玫瑰花要多少元?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

花便宜2元。1枝康乃馨多少元?

(3)1枝菊花要8元,1枝玫瑰花比1枝菊花便宜2元。1枝玫瑰花要多少元?

48元钱可以买多少枝玫瑰花?

(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提高练习:

出示条件:1、菊花有4行,每行7盆。

2、月季花有12盆。

3、菊花和月季花一共有40盆。

根据7X()+12=40,你会编题吗?试一试。

根据算式可以找到哪些条件,缺少的是哪个条件,你会编题吗?

(同学在小组中互编,再全班交流。)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二单元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借助千数图直观认识千以内的数,能正确读、写千以内的数,并能在数

位顺序表中正确地表示出来。

2、知道千以内的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所组成的,能用板条块模

型及千数图简图或用算盘等多种表达来表示千以内的数。

3、利用数射线进一步认识千以内的数,并能正确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

4、初步了解位值概念,知道数字在不同数位上分别表示多少。

5、初步了解算盘的来源,知道在算盘上如何表示数。

(-)过程与方法

1、在教师指导下,用千数图、板条块、算盘、数射线等多种模型来描述和

表示千以内的数。逐步发展数感。

2、经历从千数图、简图到在数位顺序表中表示千以内的数的过程,体验数

的抽象过程。

3、通过位值图上的游戏的实践操作活动,进一步体验数的位值概念,知道

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不同的数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数学学习和数学应用过程中,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

态度。

2、通过对算盘的认识,加深对数的位值概念的学习,并加深对我国古代数

学文化历史的了解。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九年制课本《数学》二年级(下)P8-12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教学目标】

1、借助千数图直观认识千以内的数,能正确读、写千以内的数,并能在数

位顺序表中正确地表示出来。

2、知道千以内的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所组成的,能用板条块模

型及千数图简图或用算盘等多种表达来表示千以内的数。

3、初步了解位值概念,知道数字在不同数位上分别表示多少。

4、初步了解算盘的来源,知道在算盘上如何表示数。

【教学重点】

1、知道千以内的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所组成的

2、千以内的数的读写

3、在数位顺序表中正确表示千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1、知道千以内的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所组成的

2、千以内的数的读写

3、知道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不同数值,认识位值概念

【教学准备】百数图,千数图、数位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入:2008年北京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奥运会。到时将会有很多人从世界

各地赶来观看比赛。看!这是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一一鸟巢。到时

看台将座无虚席,看台被分成好几个区,这里是A看台。

2、出示A看台投影片

二、动手操作、建立数感。

1、猜一猜:看台上坐了多少人?

学生估计交流:500个、700个、1000个。。。。。。

到底有多少个呢?让我们动手数一数吧!请在1分钟内数出300个,看谁

数得快数得准!(学生操作)

2、请数得快的小朋友说说是怎么数的。学生自由介绍

方法交流:因为每一小块是一张百数图表示100,我就一百一百地数,100、

200、300»

媒体演示:一百一百地数,数到300(每个小区有100人,看台上共有10

个小区)。

用这种方法把A看台上的观众数完。(生数100、200、300、~1000o)

看台上坐了多少人?(1000人)像这样一共有1000个点子,我们给它一

个名字叫“千数图”,

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千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表达。

一张千数图里有几张百数图呢?

也就是说1000里有10个百。(学生呼应)

3、小结:一百一百地数,10个百是一千。(板书:学生齐读)

追问:5个百呢?(500)

8个百呢?(800)

三、学会用简图表示数

1、在千数图上可以标出1-1000所有的数。

⑴一个点来表示什么?(1个一)简图可以画:•

⑵用一条直线来表示什么?(1个十)简图可以画:

(3)1个百怎样用简图表示?学生讨论

用百数图的轮廓来代替:口

画■图表示数,你觉得怎样?(很方便)今天我们学习用简图表示数。

出示:

板书符号:

□一百

简图表示

+

2、试一试:用简图来表示数?

出示数图:数1:342

板书:□口□=••

谁能根据他的画简图表示的信息,在数位表里填数?为什么?

百十个

3、小结:简图不仅画起来方便,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它是由几个百、几个十、

几个一组成。

4、练习:独立完成,数2:567数3:403数4:250

写数: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要用0来代替写数的时候必须注意

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占位。

四、在算盘上表示千以内的数

1、了解算盘基本知识,算盘是我国大约在一千四百年前发明的,它帮助人

们表示数目并计算

2、算盘的结构

上珠、梁、下珠、档、框、定位点

3、在算盘上表示数

定位点(表示个位所在位置)

1个下珠表示1,5个下珠表示5。

1个上珠表示5。

五、巩固练习:

1、课本P11/练一练①

数中间的零要读,数末尾的零都不读。

2、独立完成课本P12/练一练②③

3、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去收集生活中比100大的数,现在学会了本领,谁来说

说你们收集的内容。学生汇报

六、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新本领?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九年制课本《数学》二年级(下)P13-15小探究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个个地数,10个一是十,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百,一百一百

地数,十个百是千。

2、知道并能说出数位顺序表的排列及每位的实际意义。

3、会用正方体积木块,千数简图,人民币等不同方式表达数。

4、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1、操作知道一个个地数,10个一是十,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百,—

百一百地数,十个百是千。

2、能说出数位顺序表的排列及每位的实际意义,运用数位顺序表表示数。

【教学难点】

1、露说出数位顺序表的排列及每位的实际意义。

2、会用正方体积木块,千数简图,人民币等不同方式表达数。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运用学的知识来进行一次小小的探究

二、探究

1、(1)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用小正方体来建构千以内数的数学模型

一个一个地数-----10个小方块组成一条------10个一是十

十个十个地数-----10个条组成一板-------10个十是百

一百一百地数-----10个板组成一大块------10个百是千

(2)将块,条,板,大块做成个,十,百,千的顺序表,并导出数位顺

序表

(3)用这套小正方体组成的材料来表示数

它表示342,它由3个百、4个十和2个一组成。

2、243是什么?

让学生用各种材料构建自己喜欢的,有个,十,百,千结构的体系。

小胖:用小正方体组成的块,条,板,大块来表达各种数

小巧:用千数图的简图来表示各种数

小亚:用算盘来表示各种数

3、看图写数

(1)写出用小正方体组成的块,条,板,大块来表达的各种数。

(2)写出用千数图的简图来表示的各种数

(3)写出用算盘来表达的各种数

三、反馈

1、说一说下列各数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并用简图表示。

757257250

2、完成课本P15/练一练

四、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

第三教时

【教学内容】九年制课本《数学》二年级(下)P16-17数射线(千)

【教学目标】

1、能在数射线上标出给定的数,能写出数射线上用字母标出的数。

2、利用数射线,写出给定数相邻的数与相邻的整十数。

3、正确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

1、能在数射线上标出给定的数,能写出数射线上用字母标出的数

2、正确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多媒体(或投影片),数射线

【教学过程】

一*、铺垫

1、出示百以内的数射线,复习定位,标出,定序,邻数。读出字母代表的数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数射线(千)[揭示课题]

二、探究

1、知识的迁移

(1)在数射线上标出20,200,220,350,530,180,810,460,640«

可以向左数或向右数

(2)在数射线上,哪个数在下面这两数的中心?

0和10000和500500和1000

(3)写出字母a、b、c、d、e、f、g所表示的数。

(4)几个一数?继续数!

从左往右数,一个比一个……

(5)写出下面各数的邻数

350509599610650

一个数的邻数和这个数相差lo

(6)比较大小

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

位数不同时,位数越多、数就越大。

2、(1)相互描述千以内的整百数,整十数

(2)从这些整十数相邻的数出发进到或退到整十数并用加减算式表示

(3)从这些整百数相邻的数出发进到或退到整百数并用加减算式表示

(4)从整百数进到整千数

三、巩固练习

课本P17/练一练①②③

四、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

第四教时

【教学内容】九年制课本《数学》二年级(下)P18位值图上的游戏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位值概念,知道数字在不同数位上分别表示多少。

2、了解数的表达式的转换过程,培养发散思维。

【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位值概念,知道数字在不同数位上分别表示多少

2、了解数的表达式的转换过程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位值概念,知道数字在不同数位上分别表示多少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昨天,我们学习了数射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在数位表上的游戏。

二、新授

1、出示数字523

问:谁来读一读?表示什么?师请学生用小圆片在数位表上摆出523。

(五百二十三523表示5个百,二个十和三个一组成的)

讨论:523也可以用算式来表示,谁能来说一说?523=500+20+3

2、试一试:

读出下列各数:说说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并用算式写出来,在数位表上摆

出小圆片。

427315978653573

3、想一想:要加一片小圆片,573这个数会变成几呢?

请学生小组讨论并在数位表上摆一摆。

反馈:673、586、574

4、在数位表上放471,移动一片小圆片,现在这个数可能是几?

请小组讨论可能是几?

反馈:570、480>561、462、381、372

三、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

第五教时

【教学内容】九年制课本《数学》二年级(下)P59-60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教学目标】

1、借助千数图拼出“万”、小正方体积木块搭成“万”来认识万以内的数。

2、初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读法与写法。

2、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以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教学重点】

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以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教学难点】

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

课件、千数图位值板、简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初步感知万以内数

1、万人体育馆要举行一场小学生运动会现在体育馆内有多少人?

2、谁猜的和这个数最接近?你们会读吗?这数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

一样?

二、认识计数单位“万”

1、用千数图表示比一千大的数

讨论:能用千数图摆出一个比一千大的数吗?这些数是几位数?

2、构建“万”的概念

能用千数图在桌上摆出一万吗?

在数位顺序表上怎么表示一万?

一万是怎么组成的吗?一万里有几个千?学生互相说

3、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和表达”。

4、用多种方法表达万以内数

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表示这个万以内的数9636吗?

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知道9636是怎么组成的吗?

5、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数,一万,它是由10个一千组成的。

三、万以内数的读写

1、读数

①读一读你在生活中收集的四位数

②出示:370030073070

这3个数都有0,怎么读呢?

中间有一个0或几个0,都只读一个0;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③你们收集的四位数中有没有含有0的数?把它们读一读。

④小结:那读这些数是要注意什么?

2、写数

a、我们一起去看看欢欢和乐乐收集了哪些比赛项目的人数。

①参加跳远的人数②参加跑步的人数

33□□□□□□□—HI33□□□□三

写作:_____________写作:_____________

③参加踢匪子的人数

⑤参加乒乓比赛的人数:3000+700+40+9

写作:_______

b、写数要注意什么?

写数时,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四、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

第六教时

【教学内容】九年制课本《数学》二年级(下)P61-63

万以内数的读写与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

1、掌握万以内数的组成,并能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

2、能正确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

1、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

2、正确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中间或末尾有零的数的读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复习引入

师:小朋友我们生活在上海,让我们一起来通过一些数据来了解上海好吗?

(出示媒体)

金茂大厦高421米

浦东新区占地面积520平方公里

卢浦大桥大桥主跨距550米

问:421这个数是有()百()十和()个一组成的。

520呢?

2、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有谁去过万人体育馆吗?知道容纳多少人呢?

谁来介绍一下

师:你们看,今天在万人体育馆有一场精彩的比赛。

(出示媒体:展示万人体育馆的俯视图)

3、探究过程

1)初步体验万以内数的读写

师:熊猫乐乐问大家今天有多少人在观看比赛?

小组合作,一起统计人数,观察看台人数。

汇报:

问:你们能说出一共有多少人在观看比赛?

(一共有9636人。)

问:你是用什么方法统计的?

生:A、B、C、D、F、G、H、I、J每个看台都坐了一千人,一共是9个千;

E看台坐了636人,合起来就一共是9636人。

师:说得真好!9个千加上636个人一共是9636人。

问:这个数谁来读?

写作:9636

读作:九千六百三十六

问:你知道这个数是由什么组成的吗?

这个数是由()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师:9在哪一位上,表示什么?6呢?3呢?个位上是几呢,表示什么?

2)认识:万

师:9636这个数与哪个数最接近?(一万)

师:用我们熟悉的千数图就可以来拼成万数图。(多媒体演示)你们看,小丁丁,

小胖,小巧和小亚在草地上拼呢。

一边看一边数:一千一千数

出示:10个一千就是一万。

一万里面有10个一千。

问: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万呢?(小木块)

多媒体展示拼搭的过程,师:你们知道个,十,百,千,万之间的有什么关

系吗?

出示:

一万有10个千

一千有10个百

一百有10个十

-"H有io个一

小结:个,十,百,千,万之间都是十进制关系。

3)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师:现在我们已经认识5个数位了。我们一起来完成数位表。

从右边起,第一位个位,接下去你会填吗?(学生独立完成)

.......万千百十个

位位位位位

问:顺序表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小结。

4)进一步体验大数的读与写

A:读法

多媒体展示:喜马拉雅山脉的雄姿。

师边述:喜马拉雅山脉耸立于印度河、恒河、雅鲁藏布江等河系的低洼冲积

平原上,绵延2400千米,跨越中国、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河阿

富汗。喜马拉雅山脉较高的山顶是冰川组成的山峰,它有10座高峰,

它们的海拔都超过了8000米。最高的是珠穆朗玛峰,海拔大约为

8848米,是世界最高峰。你能把10座山峰的高度都读出来吗?

珠穆朗玛峰8848米希夏邦马峰8012米

马纳斯鲁峰8156米乔戈里峰8611米

师:谁来把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读一读。

珠穆朗玛峰—8848米

读作:八千八百四十八米

问:你是怎么读这个多位数的呢?能介绍一下吗?

从高位读起,千位是几,就读几千;百位是几,就读几百;十位是几,就读

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师:谁能用算式把这个数的组成表示出来。

8848=8000+800+40+8

师:其它的三座高峰的高度也请你们读一读,填一填。

马纳斯鲁峰——8156米洛子峰——8516米

读作:八千一百五十六米读作:八千五百十六米

8156=8000+100+50+68516=8000+500+10+6

乔戈里峰——8611米

读作:八千六百十一米

8611=8000+600+10+1

B:多位数有“0”的数的读法

师:希夏邦马峰的高度谁会读?

希夏邦马峰——8012米

读作:八千零十二米

8012=8000+10+2

问:那么(出示:8002)又应该怎么读呢?(出示:8210和8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