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练16古代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重农抑商”及“海禁”政策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天津模拟)诚信是中华民族重要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诚信伦理渗透于中国
古代商人的经营活动中,具体表现为诚实不欺、遵守承诺的商业道德。下列所述鲜明反映商
人讲求诚信的是()
A.“百金之家,夏无布帽”
B.“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
C.“终不以五尺童子而饰价为欺”
D.“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
解析:“百金之家,夏无布帽”是晋商勤俭生活的写照,故A项错误;“置义田以养
族之不给者”反映的是商人的乐善好施,故B项错误;“终不以五尺童子而饰价为欺”反
映的是商人童叟无欺的诚信经营,故C项正确;“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表明商人
把金钱二字看得很淡泊,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8・安阳模拟)唐代对关系国计民生或利润丰厚的商品,如盐、铁、茶、酒、醋等,
多实行榷卖即专卖制度,禁止私人经营。这一“榷卖”制体现出唐代()
A.对商业活动分类对待B.实行严厉的抑商政策
C.市坊制主要针对私商D.部分行业还较为落后
解析:根据材料“关系国计民生或利润丰厚的商品……多实行榷卖即专卖制度,禁止私
人经营”得出,故A项正确;抑商政策不是材料的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市坊
制,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行业发展水平高低,故D项错误。
答案:A
3.(2018・临沂检测)秦朝“半两”钱,汉代“五铢”钱,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武德四
年(621)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此后历代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币值与钱币重量逐
渐脱钩。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A.阻碍工商业的发展
B.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
C.土地兼并逐渐加剧
D.税收政策转向以征收货币为主
解析:据材料“币值与钱币重量脱钩”,方便了流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
项错误;币值与钱币重量逐渐脱钩,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故B项正确;币值与
钱币重量逐渐脱钩,和土地兼并没有必然联系,故C项错误;税收政策转向以征收货币为
主是在明清时期,故D项错误。
答案:B
4.据记载,宋代有很多“不得己而枭者”的现象:“一谷始熟,腰镰未解,而日输于
市焉。”明代也有类似现象,“一有收熟,视米谷如粪土,变谷为钱,又变钱以为服食日用
之需”。这些现象普遍出现表明()
A.农业面向市场B.政府不抑兼并
C.阶级矛盾尖锐D.商品经济发展
解析:材料中宋代“不得已而累者”说明当时农民生产并不是面向市场,故A项错误;
材料中并未涉及政府的不抑兼并的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当时的阶级矛盾,
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宋代和明代都将农产品积极投放市场,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
展,故D项正确。
答案:D
5.(2018•滨州模拟)宋代海外贸易活跃,仅进出口货物就达400多种,对外贸易港口有
20余处,在广州、泉州等地设市舶司,有的还设有市舶务、市舶场等下属机构,大批海外
蕃客来华贸易。这说明宋代()
A.突破了朝贡贸易体制B.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
C.商业是主要财政来源D.抛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解析:据材料“仅进出口货物就达400多种,对外贸易港口有20余处,在广州、泉州
等地设市舶司,有的还设有市舶务、市舶场等下属机构,大批海外蕃客来华贸易”可知,宋
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故B项正确。
答案:B
6.(2018•石家庄检测)中国古代农民对市场交易的参与,更多是“剥削推动的商品化”
和“生存推动的商品化”,以牟利为目的出售剩余产品的商业活动并不占主导。这说明中国
古代()
A.小农经济占据着社会主导地位
B.商品经济受制于社会主流体制
C.古代农民缺乏商业致富的意识
D.工商食官限制了商品经济发展
解析:小农经济占据着社会主导地位不是材料说明的,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剥
削推动的商品化'和'生存推动的商品化',以牟利为目的出售剩余产品的商业活动并不占
主导”得出商品经济受制于自然经济的社会主流体制,故B项正确;材料说明古代农民有
商业致富的意识,故C项错误;工商食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品经济发展,但主要原因是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
答案:B
7.(2018・淄博模拟)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书社”,“以社之户口,书于版图”,也就
是把村社的户口、土地写画在版上。书于“版图”的村社也就被称为“书社”。“书社”的
出现()
A.加重了农民负担B.便于政府征收赋税
C.强化了中央集权D.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解析:根据题目中“把村社的户口、土地写画在版上”得知主要是用来政府征收赋税,
并未提到对农民的负担的加重,故A项错误,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B
8.如以北宋初期太宗、真宗年间的物价指数为基数,到两宋之交的宋徽宗时,作为农
产品代表的米价格上涨约11倍,作为手工业品代表的绢价格上涨约2倍。这种差异容易导
致()
A.纸币贬值加速B.农民税负加重
C.土地兼并严重D.自然经济解体
解析:宋代纸币是地方性货币,故A项错误;农民税负状况取决于国家的赋税政策,
故B项错误;涉农产品价格上涨,农业会成为获利的重要途径,引发土地兼并,故C项正
确;自然经济解体始于鸦片战争后,故D项错误。
答案:C
9.明朝规定,佃农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仅亲戚间例外;但在一些
土地荒芜,招募劳动力较难的地方,还常有佃户“刁悍成风”、地主“吞声茹苦”一类记载。
这一现象说明()
A.佃农逐步获得独立地位
B.人地矛盾影响租佃关系
C.政府决策脱离地方实际
D.租佃关系改变社会结构
解析:佃农依附于地主,并未获得独立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中劳动力缺乏影响租
佃关系,故B项正确;材料中租佃关系紧张源于劳动力的缺乏而非政府决策失误,故C项
错误;材料中明朝社会结构并无变化,故D项错误。
答案:B
10.(2018・邯郸检测)齐桓公向管仲提出如何解决国家财政不足问题时,管仲回答说:“唯
官山海(指:盐铁)为可耳。”这说明管子主张()
A.以农为本B.积极干预经济
C.开发荒山D.鼓励市场交换
解析:材料不涉及以农为本,故A项错误;据材料“唯官山海(指:盐铁)为可耳”可得
管子主张通过政府积极干预商品经济来弥补国家财政不足的问题,故B项正确;材料不涉
及开发荒山,故C项错误;材料不涉及鼓励市场交换,故D项错误。
答案:B
11.乾隆九年制定的《管理澳夷章程》规定:洋船出入,严行盘验;夷人有事不能百见
督抚等大员,也不准由“熟识商人”代为传达,必须由澳门县丞申报海防衙门。清政府制定
这一章程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澳门管理B.取消外交活动
C.严控中外接触D.禁止海外贸易
解析:加强澳门管理是中央对地方管理的加强,属内政范畴,而材料所言具有明显对外
交往的内容,故A项错误;取消外交活动不符合材料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洋船出入,
严行盘验”可知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实行闭关锁国,“夷人有事必须申报”反映了政
府闭关锁国是为了严格控制中外接触,故C项正确;禁止海外贸易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
、口
沃。
答案:C
12.(2018・潍坊模拟)长期以来,中国古代“以士为尊,农工商卑”。而明清之际的江南
地区出现了“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豪杰有智略之人”也多致力于经商的现象。这反映了当
时()
A.儒商成为商人主体B.社会观念发生转变
C.拜金逐利风气盛行D.取士制度发生变化
解析:据材料可知在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出现“士商相混”的现象,儒商的主体地位在
材料无体现,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由于商业的发展,使社会观念发生由农本商末到
“重商”的转变,故B项正确;据材料可知社会出现“重商”风气,拜金主义风气在材料
不涉及,故C项错误;据材料“天下之士多出于商”可得当时商人地位的提高,取土制度
仍然是科举制,故D项错误。
答案:B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8・银川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29年,广州重开世舶贸易,澳门成为中国朝廷允许外国商船湾泊的八大海
港之一。16世纪中期以来形成了以澳门为中心的三条国际贸易航线(如下表)。
航线航线上主要商业活动备注
葡萄牙里斯本一印度果阿一葡萄牙人将经过广州转运到以白银为最大宗,1585—1591
澳门澳门的中国货物运返欧洲1,如年,经果阿运到澳门的白银约
丝、绢、细工木器、漆器和陶90万两。
器等,又由欧洲运来毛织品、
玻璃制品等。
每年初夏,葡萄牙商人东渡日
本,将生丝、绸缎等中国货物
明政府鉴于“倭寇祸烈”,严
澳门一日本长崎运往长崎,然后待秋季返航澳
禁中日通商。
门,运回日本的白银、土特产
等。
澳门的葡萄牙商人以及华商,
将生丝、绸缎等运到马尼拉,中国与美洲贸易的最早航线,
再由西班牙商人将这些货物构成了以中国丝货和世界各
澳门一菲律宾马尼拉一墨西
和少量菲律宾产品运到拉美,地的白银为大宗交易的国际
哥
将拉美白银运回欧洲1,再运回海上丝绸大循环一“丝银
澳门购买中国的丝货和其它之路”。
货品。
材料二16世纪中叶以后,澳门曾是西学东渐和中学西渐的重要桥梁和通道。传教士
在澳门开创的远东第一所西方式的大学——圣保罗学院,成为远东汉学家和西学人才的摇
篮。利玛窦等传教士并经澳门进入中国内地进行传教活动,把西方国家的科学文化传入中国,
又将中国的儒家经典和历史、文学、医学、工艺和工艺美术传到欧洲。
——摘编自《话说澳门》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银之路”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1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丝银之路”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的影响。
(10分)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可以从流通商品的特色、中国在当时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丝银之路”的中心及链接欧、亚、美三大洲、商路的主导者等几个角度回答;第二小问“原
因”,可以从新航路开辟,全球性海上运输业的发展,东西方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中国开放
市舶贸易;中国传统手工业繁荣,西欧对中国传统商品的需求增加等方面回答即可。
(2)对中国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回答,积极影响可以根据所学知识得出促进了传
统封建经济的繁荣,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客观上推动了早期中西方文化交流;消极影响可
以从没有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产生革命性影响,没有带来像西欧那样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等角度回答;从世界范围来看,可以从新航路开通后的对全球贸易的影响和加强了世界各地
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促进了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等角度回答。
答案:(1)特点:流通商品以各地特色产品为主;中国在当时世界贸易中居于出超地位;
以中国澳门为中心;链接欧、亚、美三大洲;葡萄牙商人主导商路。(9分,任答3点,言
之有理即可)
原因:新航路开辟,全球性海上运输业的发展,东西方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中国开放市
舶贸易;中国传统手工业繁荣,西欧对中国传统商品的需求增加。(6分)
(2)影响:对中国:促进了传统封建经济的繁荣;客观上推动了早期中西方文化交流;
但它没有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产生革命性影响,没有带来像西欧那样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
命。(6分)
从世界范围来看,它为新航路开通后的全球贸易提供了丰富的商品,成为16、17世纪
全球贸易的重要依托;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促进了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4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古代货币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和纸币时期。纸币的出现和发展是货币
发展历史上一次史无前例的变革。中国古代纸币由雏形发展到成熟,纸币本身的型制、大小、
轻重、颜色都体现出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艺术等各个领域的风貌和影响。中
国古代货币发展对商业发展起了较大作用。
—摘编自徐玲《论中国古代纸币的设计》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的相关史实,例证所提观点。(要求:观点
明确,论述符合史实依据,史实运用准确)(12分)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古代货币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和纸币时期……中国古代货
币发展对商业发展起了较大作用”得出观点:中国古代货币的进步与商品经济的发展互相推
动。观点论证:根据材料中“中国古代货币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和纸币时期”结合中
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进行论述即可:早期商业发展较为落后,是物物交换,是实物货币;
战国时期,出现金属货币,商品经济发展;唐朝时期出现飞钱促进了大规模、跨区域交易;
宋朝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促进了两宋商业经济的空前繁荣。最后综述,货
币使用的进步可推动经济交流,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货币的不断更新换代。
答案:不例:
观点:中国古代货币的进步与商品经济的发展互相推动。(3分)
例证:早期的商业发展较为落后,只能是物物交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到战国时期,
各地都不同程度出现了金属货币,各地商品交换有了进一步发展;唐代政治开明、商品流通
加快,一种便于交易的货币形式飞钱出现,它使大规模、跨区域交易更加方便;宋朝出现的
纸币“交子”又进一步加速了商品流通,使两宋商业经济空前繁荣。据此,货币使用的进步
可推动经济交流,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货币的不断更新换代。(9分)
(12分,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刷题加餐练
刷高考真题一找规律
1.(2017•新课标全国卷I,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
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
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解析:饮食器具使用标准的差异反映的是一种等级秩序。明朝前中期,朝廷对饮食器具
的使用有严格规定,到明朝后期这种规定被打破,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源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冲击着原有的等级秩序,故B正确。这一变化与君主专制的逐渐加强没有直接关系,故A
错误。市民兴起的根源也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错误。这一说法过于绝对,材料只是
说低级官员也使用玉制器皿,不能说明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故D错误。
答案:B
2.(2017・新课标全国卷H,24)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
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国家
城
市
河
流
湖
泊
山
峰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解析:由图片可以看出,“陶”位于济水之滨,“曹鲁之间”水运交通便利,区域位置
优越,促进了商贸的发展。故A正确。题干没有体现“争霸战争”,且争霸战争不利于经
济的交往与商贸发展,故B错误。交通条件会影响地方经济状况,但不起决定作用,故C
错误。“城市规模扩大”没有涉及,故D错误。
答案:A
3.(2017•新课标全国卷n,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
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
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解析:北朝时,北方经济发展水平远超南方,所以出现题干中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喝
茶习俗的现象;唐中期,随着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的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饮茶习俗得
到北方人认可,故C项正确。唐中期北方喝茶习俗已经比较普遍,所以此时不可能是“南
茶开始北运”,故A项错误。南北方饮食习惯相互影响,但并没有趋于一致,故B项错误。
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是在南宋时期,故D项错误。
答案:C
4.(2015•新课标全国卷I,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
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
断扩大。这反映出()
A.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根据题干可知,宋代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民
间崇拜,如对海神和妇幼保护神的崇拜,获得朝廷认可,且影响深远,这说明朝廷重视东南
沿海地区,实际上反映出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影响力在增强,
故A项符合题意;随着宋代理学的兴起,妇女受到严重的束缚,地位实际上在下降,故B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朝廷鼓励海洋开发的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只涉及个别民间崇
拜,无法推知民众的整体观念与统治思想的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A
5.(2015•新课标全国卷II,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
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解析:本题考查明成祖迁都北京的影响。明成祖时明朝早已实现统一,故A项错误。
迁都北京后,需要南方物资支持,客观上有利于南北经济交流,B项正确。C项与材料无关,
排除。迁都后并没有改变南北经济文化格局,D项错误。
答案:B
6.(2014•新课标全国卷H,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
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商业的发展。据材料中的“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可知,
交子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A项正确;据材料中“蜀民以铁钱重”可知,B项错误;交子
的产生和使用与富商的社会地位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D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错误。
答案:A
7.(2013•新课标全国卷H,2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
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
这表明当时()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解析:从材料信息“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
可知广东大庾岭南北物产存在差异,但无法说明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排除A项;
材料信息只能说明岭南地区有商人活动,无法说明该地区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排除B
项;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从材料信息看,广东大庾岭南北经济差异明显,这一差异造成
长途贸易兴盛,故选D项。
答案:D
8.(2014.新课标全国卷I,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
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清初实行海禁政策以前,中外存在商品贸易。中国民间外国银
钱的使用较多,说明中国在对外贸易处于优势地位,故A项符合题意。”民间行使多以外
国银钱”只能说明外国银钱在中国市场流通,而无法说明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故
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与题干材料信息无关。
答案:A
9.(2017•新课标全国卷II,41)(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
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
严加控制。
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
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
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
——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
差异及原因。
解析:(1)第一小问,从政府政策、开采方式等方面概括;第二小问,雍正年间,从当
时主导性经济政策、开矿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政府利益等方面分析;19世纪70年代,从外
部环境、洋务运动、对矿产资源的需求等方面归纳。
答案:(1)差异:雍正年间:限制开矿,政府垄断。19世纪70年代:允许开矿,官督商
办。原因:雍正年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廷认为开矿影响社会稳定;政府谋取矿利。19
世纪70年代:列强的经济侵略;洋务运动的推动;煤铁等关系到国防、民生,需求很大。
刷仿真模拟一明趋势
10.下面是市舶司设置表,它反映出()
设置市
广州杭宁波泉州胶州松江温州江阴海盐
舶司
今属省
广东浙江浙江福建山东上海浙江江苏浙江
份
设置时10871088113011451250
971年989年999年1113年
间年年年年年
—摘编自曲金良《中国海洋文化基础理论研究》
A.唐宋时期对外贸易的发展
B.重农抑商政策退出历史舞台
C.宋代对外贸易日益开放
D.南宋偏安于江南地区
解析:本题考查宋朝商业的发展。唐朝存在的时间是618—907年,与题目的时间不符,
故A项排除;中国古代的基本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所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根据表格,市舶司设置的地点不断增多,显示了宋代对外贸易的发展,故答案为C项;D
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
答案:C
11.(2018•山西太原一模)明清时期,漕运是国家重要的经济命脉。明初规定岁以湖广、
江、浙等八省漕粮运抵京畿充裕国库。明中叶以后,逐步改行漕粮折银。这一变化有助于
()
A.维护小农经济稳定B.减轻百姓赋税负担
C.促进货币经济发展D.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根据题干可知,明朝中后期逐渐实行了漕粮折银,
结合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发展和白银成为流通货币的相关史实可知,这一变化顺应了当
时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会促进明朝中后期货币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商品经
济和货币经济的发展会冲击小农经济,故排除A项;漕粮折银在缺乏有效制度的监控之下,
会加重百姓赋税负担,故排除B项;题干属于经济层面,与中央集权无直接关系,故排除D
项。
答案:C
12.(2018•广西桂林一模)清代山陕会馆最早制定了详细的商业规则,并刻在石碑上,立
于会馆中,至今留下了《同行商贾公议载秤定规概碑》《公议杂货行规碑》《过载行差务碑》
等商业文物遗存。这说明()
A.会馆注重商业规则和行业秩序
B.会馆有地方商业行政管理职能
C.清政府注重立法规范商业行为
D.商会成为政府重农抑商的工具
解析:本题考查清代会馆。题干关键信息“商业规则”及商业文物遗存,表明清代会馆
注重商业规则和行业秩序,故A项正确;会馆确立商业规则和行业规范是民间行为,不具
有行政管理职能,故B项错误;制定商业规则是地方性商帮的行为,不是清政府采取的措
施,故C项错误;商会制定商业规则是为了促进商业的发展,不是政府重农抑商的工具,
故D项错误。
答案:A
13.(2018・河南百校联盟质检)按明代规制,地方四品以上官员禁止经商。然而明代中叶
以后,臣子们纷纷“下海”。嘉靖时,首辅徐阶就在老家华亭蓄养了许多织妇,做起了纺织
生意。这说明,明代中叶以后()
A.轻商意识淡化B.经济模式变化
C.内阁地位上升D.吏治渐趋腐败
解析:本题考查明朝商业的发展。在重农抑商盛行的古代中国封建王朝,“臣子们纷纷
'下海'”,表明明代中后期抑商观念淡化,故答案为A项;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自给自
足的小农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故B项排除;材料现象与内阁地位无关,故C项排除;
官员纷纷从商,与腐败无直接的关联,故D项排除。
答案:A
14.(2018•广东湛江调研)清朝乾隆年间,官员刘方霭在奏折中提到了农民“无田可耕,
则力佃人田;无资充佃,则力佣自活”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了()
A.商品经济较快发展
B.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加强
C.先进生产力的推广
D.江南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增长
解析:本题考查清朝资本主义萌茅。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的情况,故A项排除;大
量自由劳动力的出现,说明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生产力
的情况,故C项排除;根据材料“无田可耕,则力佃人田;无资充佃,则力佣自活”,可
知当时出现了出卖劳力的情况,即雇佣关系的发展,属于资本主义萌芽的范畴,故答案为D
项。
答案:D
刷最新原创一抓重点
15.我国古代货币名称历经变化,秦称半两钱,汉称五铢钱,唐朝时称“开元通宝”(意
取流通的宝货),改变了以重量为币名的传统。唐以后历代铜钱都称为“通宝”“元宝”。
据此分析,唐朝“开元通宝”的流通反映出()
A.货币被视为财富的观念明显增强
B.商品经济发展、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C.铸币权开始收归国有
D.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解析:由“通宝”“流通的宝货”可见人们对货币的重视,A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
商人地位提高,B错误;铸币权早在汉代就已掌握在国家手中,C错误;古代中国一直强调
重农抑商政策,D说法错误。
答案:A
16.明代陕西行省包括甘肃地区,不仅地域辽阔,几乎囊括了明代长城“九边”的西段,
而且关中八百里秦川又盛产粮食,陕西商人便有了“输粮换(盐)引”的地理和资源优势……
明政府开放“茶马互市”的边境贸易。这种现象()
A.促进了明清城镇商业的繁荣
B.促使重农抑商观念的瓦解
C.推动了商帮势力的发展
D.使粮食、食盐等开始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传媒公司协议合同范本
- 制作简易合同范本
- 农户贷款保证合同范本
- 农村住宅设计合同范本
- 上海植物租摆合同范本
- 公积金租房合同范本
- 五人合伙合同范本
- 二手公寓房购买合同范本
- 正规合同范本买卖
- 仓库货品保管合同范本
- GB/T 3452.2-2007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第2部分:外观质量检验规范
- GB/T 30797-2014食品用洗涤剂试验方法总砷的测定
- GB/T 20057-2012滚动轴承圆柱滚子轴承平挡圈和套圈无挡边端倒角尺寸
- GB/T 19808-2005塑料管材和管件公称外径大于或等于90mm的聚乙烯电熔组件的拉伸剥离试验
- GB/T 12771-2019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
- 工程验收及移交管理方案
- 班组建设工作体系课件
- 图片编辑概述课件
- 第章交通调查与数据分析课件
- 2023年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无理数(第2课时)》参考课件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