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古典诗歌217宋词四首教学案粤教版必修3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古典诗歌217宋词四首教学案粤教版必修3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古典诗歌217宋词四首教学案粤教版必修3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古典诗歌217宋词四首教学案粤教版必修3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古典诗歌217宋词四首教学案粤教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17宋词四首一、读准字音凝噎(yē) 暮霭(ǎi) 千堆雪(duī)憔悴(qiáo)(cuì) 巷陌(xiànɡ) 酹江月(lèi)羽扇纶巾(ɡuān) 金戈铁马(ɡē)二、辨识通假一尊还酹江月[“尊”同“樽(罇)”,酒杯]三、一词多义(1)故eq\b\lc\{(\a\vs4\al\co1(故垒西边(形容词,旧时的),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连词,所以)))(2)道eq\b\lc\{(\a\vs4\al\co1(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动词,说,讲),会天大雨,道不通(名词,道路)))(3)国eq\b\lc\{(\a\vs4\al\co1(故国神游(名词,地域,乡土),去国怀乡(名词,国都)))(4)顾eq\b\lc\{(\a\vs4\al\co1(赢得仓皇北顾(动词,视,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动词,探望,探望),顾野有麦场(动词,转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表反问的副词,莫非,反而)))四、词类活用(1)大江东去(名词用作状语)向东(2)强虏灰飞烟灭(名词用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3)赢得仓皇北顾(名词用作状语)向北(4)都门帐饮无绪(名词用作动词)设帐(5)尚能饭否(名词用作动词)吃饭(6)多情自古伤离别(动词的为动用法)为……难过五、古今异义(1)都门帐饮无绪古义:没有好的心情。今义:没有头绪。(2)大江东去古义:指长江。今义:泛指大河。(3)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古义:指英雄的流风余韵。今义:①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②有才学而不拘礼法;③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④轻浮放荡。(4)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古义:情形,光景。今义:次序;一个挨一个地。六、文言句式(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宾语前置句)译文:无处找寻英雄孙仲谋那样的人物。(2)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主谓倒装句)译文:可笑我多愁善感,以至于过早地生出了白发。(3)故国神游。(宾语前置句)译文:神游于当年三国的古战场。雨霖铃eq\f(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秋蝉的鸣叫凄凉急迫,面对着暮色中的长亭,一阵暴雨)eq\f(歇。都门帐饮无绪,留,刚刚停留。在京城郊外设帐饮酒饯别,却没有好心情,正值)eq\f(恋处,兰舟催发。,难舍难分之时,行船的人催着要动身。)eq\b\lc\[(\a\vs4\al\co1(寒蝉:秋蝉。凄切:,指蝉的叫声凄凉急))eq\b\lc\(\a\vs4\al\co1(切。长亭:古时路旁亭舍,供人休息,亦是送别的地方。骤,雨:大雨。初:刚刚。都门:京城。帐:郊野没有房屋,所以))eq\b\lc\\rc\](\a\vs4\al\co1(临时搭起帐篷。无绪:没有好的心情。处:……的时候。兰,舟:船的美称。相传鲁班刻木兰树为舟,故有此说。催:督促。))eq\f(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手拉着手泪眼相望,(此时此刻)哽咽着竟然说不出话来。)eq\f(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想到我这次要一程又一程离别远去,舟行千里,水上雾霭朦胧,)eq\f(沉沉楚天阔。,夜晚浓云覆盖着的南方天空是那么深远宽阔。)eq\b\lc\[(\a\vs4\al\co1(执手:手拉着,手。竟:竟然。))eq\b\lc\(\a\vs4\al\co1(凝噎:气塞,说不出话。念:想到。去去:往前走了又走,意,思是“分手后越来越远”。暮霭(ǎi):傍晚的云气。霭,云气。))eq\b\lc\\rc\](\a\vs4\al\co1(沉沉(chénchén):深厚。楚天:楚地的,天空。这里泛指南方的天空。阔:宽阔。))eq\f(多情自古伤离别,,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无不哀痛地离别,(今日我们彼)eq\f(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此分手)偏偏又在这冷落凄清的深秋季节,(叫人)怎能承受。)eq\f(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今晚酒醒后我身在何处呢?或许是泊舟杨柳岸边,晨风习习,)eq\b\lc\[\rc\](\a\vs4\al\co1(多情:多情的人。自:从。那:何,怎。堪:承当,忍受。,清秋:凄凉清苦的秋天。节:季节。宵(xiāo):晚上。))eq\f(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天空挂着一钩残月。这一去经过一年或多年,就算遇到)eq\f(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美妙的日子、美妙的景物,也形同虚设。即使有千般情意,)eq\f(更与何人说!,又能跟谁诉说!)eq\b\lc\[(\a\vs4\al\co1(残月:与满月相对而言,多指阴历月初的,新月。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虚:空。))eq\b\lc\\rc\](\a\vs4\al\co1(便纵:即使。风,情:情怀,情意。))念奴娇·赤壁怀古eq\f(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滚滚长江向东奔流而去,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波浪)eq\f(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淘尽了多少杰出的英雄人物。旧时营垒的西边,有人说,)eq\f(周郎赤壁。,那儿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军的)赤壁。)eq\b\lc\[(\a\vs4\al\co1(大江:长江。淘:,冲洗。千古:指))eq\b\lc\(\a\vs4\al\co1(久远的年头。风流:杰出的。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三国:指东汉以后的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代。周郎:指))eq\b\lc\(\a\vs4\al\co1(周瑜,字公瑾,为吴建威中郎将,时年24岁,吴中皆呼为周,郎。赤壁:三国时“赤壁之战”的战场,在今湖北赤壁市。))eq\b\lc\\rc\](\a\vs4\al\co1(苏轼这里所说的“赤壁”,,实为黄冈的赤鼻矶。))eq\f(乱石穿空,,只见陡峭纷乱的石壁直插云霄,)eq\f(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汹涌澎湃的巨浪拍打江岸,卷起多数堆洁白的浪花。江山)eq\f(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壮丽如画,一时间涌现了多少英雄豪杰(为之竞相赴死)。)eq\b\lc\[\rc\](\a\vs4\al\co1(空:天空。涛:巨浪。拍岸:拍打江岸。雪:,比方浪花。一时:当时,指赤壁之战时。))eq\f(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我不禁想起当年的周公瑾,漂亮的小乔刚嫁给他,)eq\f(雄姿英发。羽扇纶巾,,(他)英俊勃发,勇武刚烈。他手摇羽扇,头戴纶巾,)eq\f(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谈笑间,曹军的战船便被烧得烟焰蔽天,灰飞烟灭。)eq\b\lc\[(\a\vs4\al\co1(遥想:远想。公瑾:周瑜,字公瑾。小乔:乔玄的小女,儿,嫁给了周瑜。英发:英俊勃发。形容周瑜的气概。))eq\b\lc\(\a\vs4\al\co1(羽扇纶(guān)巾:(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这句是写,周瑜穿着便服指挥作战,从容潇洒。纶巾,古代以青丝))eq\b\lc\\rc\](\a\vs4\al\co1(做成的头巾。强虏:强大的,敌人。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eq\f(故国神游,,我神游于当年三国的古战场,)eq\f(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可笑我多情善感,以至于过早地生出了白发。人生于世)eq\f(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如同大梦一场,还是洒一杯酒祭献给江中伴我的明月吧。)eq\b\lc\[(\a\vs4\al\co1(故国:旧地,这里指当年赤壁战场。神游:忘形的神魂之,游。华发:白发。尊:同“樽(罇)”,酒杯。酹(lèi):以酒))eq\b\lc\\rc\](\a\vs4\al\co1(洒地,是向鬼神敬酒的方式。,江月: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声声慢eq\f(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内心空虚,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却只觅得满身的冷清,)eq\f(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还有满心的悲伤凄楚。在这种天气忽而回暖又忽而转冷的时候,)eq\f(最难将息。,最难调养休息。)eq\b\lc\[(\a\vs4\al\co1(寻找寻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特别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eq\b\lc\\rc\](\a\vs4\al\co1(态。将息:,养息 ,调理。))eq\f(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晨起后的三两杯酒无法消去愁情,再加上秋天)eq\b\lc\[\rc\](\a\vs4\al\co1(三杯两盏淡酒:古人晨起后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是说借酒消愁也不抵事。))eq\f(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睹此)备感难过,风迅疾,又加重了愁思。北雁南来当空飞过,)eq\f(却是旧时相识。,(或许)正是昔时传书的鸿雁吧。)eq\b\lc\[(\a\vs4\al\co1(“雁过也”三句:有悼,亡和思乡的含义。词))eq\b\lc\(\a\vs4\al\co1(人南渡,丈夫病亡,书信无人可寄,所以北雁南来,感到难过。,说“相识”,是因为作者早年给赵明诚的《一剪梅》词中有“云))eq\b\lc\\rc\](\a\vs4\al\co1(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句子,故称雁为“旧时相识”。))eq\f(满地黄花积累。憔悴损,,院里菊花遍地盛开。(而我自己)却因悲伤而极显憔悴,)eq\f(如今有谁堪摘。,到如今和谁一起来赏它摘它。)eq\b\lc\[(\a\vs4\al\co1(黄花:菊花。李清照词喜用,“黄花”,想必与她的心情有))eq\b\lc\\rc\](\a\vs4\al\co1(关。《醉花阴》中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eq\f(守着窗儿,独自,孤寂无聊地独坐窗前,怎么才能)eq\f(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等到天黑(让我结束这一天的愁苦)。细雨敲打着梧桐,直到黄昏还)eq\b\lc\[(\a\vs4\al\co1(怎生:怎么,怎样。黑:指天黑。“梧桐”句:化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eq\b\lc\\rc\](\a\vs4\al\co1(声声,空阶,滴到明。”))eq\f(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点点滴滴没有止休。这种况味,怎么能用一个“愁”字说尽!)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eq\f(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千百年来江山依旧如故,却无处找寻孙权那样的英雄人物。)eq\f(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歌舞楼台,(连同那)英雄业绩都被雨打风吹而去。)eq\b\lc\[(\a\vs4\al\co1(千古江山:即“江山千古”,意为千百年来江山依旧如故。,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即“无觅英雄孙仲谋处”。孙仲谋,))eq\b\lc\\rc\](\a\vs4\al\co1(孙权的字。风流:指英雄的流风,余韵。总:都,全。去:离去。))eq\f(斜阳草树,,斜阳照着)eq\f(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草丛树木,以及一般街巷,人们说寄奴曾在这里居住过。)eq\b\lc\[\rc\](\a\vs4\al\co1(寻常:平常,一般。巷陌:这里指街道。寄奴:南朝时宋武,帝刘裕的小名,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在此生长。))eq\f(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想当年,北伐队伍兵强马壮,气吞万里如猛虎。)eq\f(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宋文帝草率出师(北伐),(要建)封狼居胥(那样的功业),)eq\f(赢得仓皇北顾。,结果只落得仓皇(南逃),(时而掉头)北顾。)eq\b\lc\[(\a\vs4\al\co1(元嘉:宋文帝年,号,此借指宋))eq\b\lc\\rc\](\a\vs4\al\co1(文帝。草草:仓促行事。仓皇北,顾:北望追来的敌军,惊惶而逃。))eq\f(四十三年,,四十三年(过去了),)eq\f(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在)遥望中(我)还记得,(当年)战火充溢扬州路。)eq\b\lc\[(\a\vs4\al\co1(四十三年:辛弃疾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从北方抗金南归,至任镇江知府写这首词时,前后共))eq\b\lc\\rc\](\a\vs4\al\co1(43年。烽火:指,金兵南下的战火。))eq\f(可堪回首,佛狸祠下,,(过去的事情)不堪回首,(如今)佛狸祠前,)eq\f(一片神鸦社鼓。,(争食祭品的)神鸦的叫声和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声响成一片。)eq\b\lc\[(\a\vs4\al\co1(可堪:哪堪,怎能。堪,能。佛狸: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拓跋焘在战胜南朝刘宋王玄谟军队后,追至长江北))eq\b\lc\\rc\](\a\vs4\al\co1(岸,在瓜步山上建立行宫,后称佛狸祠。神鸦:,吃庙中祭品的乌鸦。社鼓:祭社神时的鼓声。))eq\f(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有谁来问,(你像)廉颇那样老了,是否饭量还好。)eq\b\lc\[\rc\](\a\vs4\al\co1(凭:,靠。))[资料链接]才子词人——柳永柳永(约987-105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原名柳三变,字耆卿,宋代崇安(今福建崇安)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他出身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仕途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魄,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伎们相处亲密,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他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词人。他的《乐章集》中有一半属于长调。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北宋杰出文学家——苏轼苏轼(1037-1101),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至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病死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作品有《东坡全集》、《东坡词》,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作品内容广袤,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化,具有浪漫主义色调,为宋词发绽开拓了新的道路。旷代才女——李清照李清照(1084-约1151),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之一。她诞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探讨金石书画,过着华蜜美满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丢失了大部分珍藏的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作品有《漱玉词》。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她早年曾作《词论》,主见“词别是一家”。留意词体高雅、协律、精致的特点,并指责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词坛飞将——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是南宋爱国词派的代表,是两宋豪放词派的代表,是宋词的集大成者。他诞生的时候,北宋已经沦亡了十多年,他的诞生地历城,早已被金人占据。他青年时就在家乡组织了一支两千多人的起义队伍,投入抗金斗争。作品有《稼轩长短句》四卷。流传至今的词作共计有六百多首,数量居两宋词家之冠。他的词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风格,把爱国词的创作推向了顶峰。他的词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充溢着同仇敌忾的爱国热忱。同时辛弃疾也吸取婉约词蕴藉细腻的特长,兼容众体,吸取各家之长。《雨霖铃》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是柳永逗留时间较长的地方。《雨霖铃》就是他离开京城、告辞恋人时所写。在倾吐深深的离愁时,也抒发了对自己遭受的感慨和受压抑的愤懑。《念奴娇·赤壁怀古》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因写诗讽刺新法(即历史上的“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五年(1082),苏轼巡游了黄州赤壁(又名赤鼻矶),由此联想到三国鏖战的古战场赤壁,借古代英雄周瑜之少年有为,感叹自己事业无成。《声声慢》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保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厚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作于词人任镇江知府时。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执政的韩侂胄意欲以北伐巩固自己的地位,起用辛弃疾任镇江知府。辛弃疾到任后为北伐做了大量打算工作,但不同意韩侂胄马上北伐的主见。韩听不进他的劝说,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从某种意义上说,等于是给韩的一封“谏书”。词词,原来是配乐的歌词,所以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又称长短句。后来渐渐跟音乐分别,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原来乐谱也即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牌规定了每首词的格律、音韵、字数、句数、段数等。有些词只有词牌,有些词有词牌也有题目。依据词调的长短,词大致又分小令(单调,58个字以内)、中调(59~90个字)、长调(91个字以上)。绝大部分宋词都划分段落,一段叫一“片”或一“阕”。仅有单片的词叫单调,单调词都是小令。词始于南朝,定形于中晚唐,盛行于宋代。宋代词的创作有一个发展改变的过程。北宋初年,词人不多,所作限于小令和中调;到柳永、苏轼,词才发展到全盛时期。柳永被认为是婉约派的创新者;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开宋代豪放词的先河。宋词分为两种风格: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主要词人有柳永、周邦彦、李清照、姜夔等,他们认为“词为艳科”、“诗庄而词媚”,多写情愁别绪、个人遭受,特殊讲究音韵格律,风格清丽婉媚。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主见“以诗为词”、“无言不行入,无事不行言”,不愿损害意思以迁就音律,“故为豪放不羁之语”,格调昂扬,取材广泛。[文本鉴赏]《雨霖铃》主要表达和情人难舍难分、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设想了离别后清冷孤寂的情景。《念奴娇·赤壁怀古》抒发了作者酷爱祖国山河、艳羡古代英杰、感慨自己功业无成的思想感情。《声声慢》表达了女词人的丧夫之痛和对丈夫的深深怀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显示了作者对复原大业的深思熟虑,表达了自己虽年事已高,却雄心不老,仍愿为祖国效力的爱国热忱。eq\a\vs4\al(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eq\b\lc\{\rc\}(\a\vs4\al\co1(借古抒怀\b\lc\{\rc\}(\a\vs4\al\co1(孙权,刘裕))北伐雄图,回溯历史\b\lc\{(\a\vs4\al\co1(\b\lc\\rc\}(\a\vs4\al\co1(刘义隆,拓跋焘))④,廉颇——倾吐不平))))eq\a\vs4\al\co1(请缨无门,壮志难酬)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答案]①骤雨初歇②无可奈何③凄凄惨惨戚戚④吸取教训[文本深读]一、阅读《雨霖铃》,回答下面的问题。1.起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环境,点出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详细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通过这些景物描写,融情入景,点染气氛,精确地将与情人分别时凄凉的心情反映了出来,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调子。2.“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情景交融,颇为人称道。试分析这一句中蕴含的景与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它既描绘出清秋拂晓的凄凉清寂之“景”,还包含如下“情”:“柳者,留也”,词人为未能留住自己的爱人而惋惜;“除却天涯月,没人知”的孤独;残月如钩,勾出对从前繁华生活的眷念。二、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回答下面的问题。3.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历来被人们称道,说说其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从大处着笔,总写登高远眺的所见,继而因此而有所感:千百年来,多少英雄豪杰,就像东流的江水,后浪推前浪,一去不复返了。词人在此处把江山和人物合写,不仅创建了一个雄浑旷远、豪迈深厚的意境,而且突出了词作“怀古”的思想感情。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写景特别有气概,尤其是“穿”、“拍”、“卷”三个动词,将赤壁陡峭峥嵘的石壁直插云天的险峻、波涛急流澎湃的气概以及浪花飞溅的秀丽景象从不同角度诉诸不同感觉,贴切地描绘了出来,把读者忽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激昂!4.作者是如何刻画周瑜的英雄形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衬托,“小乔初嫁了”这句是用以美人衬英雄的手法。这样写说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的时候,年纪很轻,从而衬托出周瑜年轻潇洒且才华横溢。②肖像描写,“雄姿英发,羽扇纶巾”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装束儒雅,风度翩翩,毫无惧色,“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气概不凡。5.“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首词中讲的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勉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冲突,使他产生了“人生如梦”的感慨,这反映了志向与现实的冲突,是诗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和愤慨,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之中,荡漾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三、阅读《声声慢》,回答下面的问题。6.开篇十四个叠字有什么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寻找寻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叠字,在情感表达上可分三个层次:“寻找寻觅”写外在动作,表现作者特别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冷冷清清”写所处环境气氛,表现作者孤寂孤独的境况和心境,由此反映出作者的晚景凄凉;“凄凄惨惨戚戚”干脆写内心感受,表达作者的忧愁苦闷。这样把诗人惆怅迷惘、凄清孤独、哀愁悲伤的内心感受层层揭示,逐层加深,真实地反映了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②这些叠字形成了音律的回环往复,增加了词的音乐性。7.为表达“愁”情,词人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是如何体现出“愁”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主要意象是淡酒、急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②淡酒——无用(愁浓);急风——难敌(愁情);过雁——怀乡思旧(离愁,凄冷愁苦);黄花——憔悴(喟叹哀愁);梧桐、细雨——凄凉(愁思不绝)。四、阅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回答下面的问题。8.词中运用了很多典故,请找出,说说其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怀念英雄,表现收复失地的志向。②人道寄奴曾住: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③烽火扬州路,佛狸祠下:今昔比照,不堪回首。④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借古讽今,指责草率出兵。⑤凭谁问,廉颇老矣:自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9.找出词中的对比,并体会其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针对南宋的萎靡不振。②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提出历史的阅历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③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对比:通过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这些对比使词意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剧烈,形象更加显明生动。10.词作的结尾“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以悲情结束的,这句话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作者由廉颇联想到自己,他并不如廉颇老迈,却没有人来过问。作者在这里运用典故,是以廉颇自比,表达了要北伐抗敌的迫切愿望和报国无路的哀思、愤慨。这一句集中体现了全词的主旨。11.有人认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貌似超脱,实是无可奈何的慨叹,是一种惆怅失意的感情,是作者思想消极的一面。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作者渴望得到君主的信任,能像周瑜那样大展宏图、建功立业的感情的一种抒发。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观点一)这两句貌似超脱,实是无可奈何的感叹,是词人在被贬黄州,身心受到巨大打击时的自慰之词。(观点二)苏轼一生以治国安天下为己任,爱国为民是他的最高志向。即使在这样一个人生的低谷,他也并没有想到刚好行乐,“一尊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倾诉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观点三)词人此时已年近半百,功业未成,眼望着奔流不息的长江,感到自身生命的短暂,韶光的消逝,“人生如梦”之感慨纯属人之常情。它是词人在和周瑜对比之后发出的,其实这种对比本身就是词人追求奋勉向上的人生的一种主动表观。(观点四)“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它反映了志向与现实的冲突,是词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和愤慨,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之中荡漾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这里寄寓着词人入世、出世的冲突心理,看似是“出世”——清静无为、超脱凡尘的老庄思想,实质是“入世”——渴望建功立业的儒家思想。[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巧借典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作者巧借典故,借古喻今,言难明之志,抒忧愤之情。典故运用自然贴切,融叙事、写景、争论为一体,使作品语言含蓄、蕴藉,避开了一般豪放词派干脆抒情的直白、浅露,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品尝、思索的广袤空间。定义:为了使抽象的道理详细生动、使单薄的内容充溢丰富、使烦琐的语言简洁明白,因而借助历史故事、名人逸闻、寓言笑话、诗词歌赋等,这种表现手法叫作“用典”。作用:适当运用典故可以增加诗词表现力,在有限的词语中呈现更为丰富的内涵,可以增加韵味和情趣,也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开平直。2.写法指导(1)要熟识驾驭大量典故,这样在须要时才能用得上,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厚,社会生活中各种现象一般都可以找到相关典故。要避开创作时头脑空空联想不到有关典故。(2)要精确理解有关典故的正确含义和运用方法,避开用错、用偏,产生笑话,影响意思表达,比如“琴心”之典故源于汉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运用在男女相爱中贴切,运用到其他亲情、友情上就会不当或牵强。(3)要特殊驾驭典故的活用,可以依据句子须要变换调整,如:“高山流水”的典故,在古人诗词中就有“子期”、“知音”、“弦断”、“伯牙高山”、“流水高山”、“琴曲流水”、“断弦人”等多种提法。(4)要留意典故的生命力。典故运用是为了传达思想,因此,不行把过于冷僻生涩的典故写进文章。3.迁移运用结合上文所讲的巧借典故的方法,写一段运用典故的文字,字数在400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示例】阿Q还算是有商业头脑的人,他望见未庄的男女洗头时都用一种黏稠的绿色的像鸟粪一样的东西在头上涂抹,一打听,才知道这叫洗发水。阿Q于是发觉了商机,抓紧注册了一家日用品公司,特地生产洗发水。阿Q将厂房建在未庄旁边的未河边。这未河原本澄澈见底,鱼虾众多,谁知前几年假洋鬼子与赵太爷合伙办了一个造纸厂,废水全排到未河里。现在河里鱼虾早已绝迹,河水也已变成了深绿色。阿Q将厂址选在这里,就是为了就地取材,用这一池绿水做原料。很快厂子建了起来。阿Q雇了吴妈和小尼姑做工人,吴妈提水,小尼姑往水里掺洗衣粉,阿Q再往里撒一些香料,就这样一桶洗发水就制成了。阿Q不禁为自己的聪慧而沾沾自喜。阿Q又到外地去收购了一些洗发水瓶,然后将厂里生产的“产品”分装到瓶中,拿到外面去销售。起初,阿Q的洗发水无人问津,产品严峻积压。阿Q于是又动起了脑筋。阿Q到电视台去做了一个广告,宣称:未庄Q公司生产的全新绿色瓶装洗发水,保证让您秀发亮丽动人,乌黑飘逸。广告的效应果真惊人。很快,阿Q的产品就变得畅销了。阿Q腰包渐渐鼓了起来。[素材采撷]1.素材积累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苏轼走到哪里,他的名字都会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和人们的心坎上。在那三国人物曾竞风流的赤壁面前,他便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虽然,他并不能挽留住什么,但他知道在有生之年要用美酒来面对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应用角度】“看法”、“信念”、“心胸”等。2.素材应用我梦到了,梦到苏东坡在我梦境里的那略一皱眉。是初来黄州任知府时,满目的荒芜也敌不过心底的荒芜与那点心酸,是“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的凄凉;是东坡心傲时犯下的“乌台诗案”,其实错的并不是那句“明月枝头鸣,黄狗卧花心”的荒唐,而是一句“拣尽寒枝不愿栖,孤独沙洲冷”的无奈。我看到的他,是“永不背叛感觉”的性情中人,又何尝不是横绝百年的男子,天资卓绝的才人,最终,不也是释然了?不然,如何唱出“回首一直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然超旷?他的一生,是一只荆棘鸟,最终用最痛来换取全部的最美妙。[群文阅读]导读:柳永是一个值得人怜悯,更值得人崇敬的宏大词人。他年少多才,但又为才所累。因一首《鹤冲天》,被仁宗皇帝斩断了仕途之路,赶进了酒肆歌楼之中,“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他有很多的苦痛,更有很多的懊丧,但他更有很多的自信和自尊。他坚信自己“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于是他走进了民间,投身于文学艺术,歌咏情感,抒写离愁,开拓意境,变革词风,成为我国词坛上第一个“专业词人”,开启了一段逆袭的人生。柳永:别开一篇天地柳永年轻时应试科举,屡屡落第;暮年及第,又转官落魄,终官不过屯田员外郎。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柳永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以毕生精力作词,并在词中以“白衣卿相”自诩。政治上的抑郁失志、生活上的特殊经验,以及他的博学多才、妙解音律,使这位“浅斟低唱”“怪诞狂情”的浪子,成为宋一代词坛上少有的“才子词人”。仕途上的不幸反倒使他的艺术天赋在词的创作领域得到充分的发挥。柳永于词的贡献,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是里程碑式的。他在形式上把过去只有几十字的短令发展到百多字的长调。在内容上把词从宫词解放出来,大胆引进了市民生活、市民情感、市民语言,从而开创了市民所歌颂着地自己的词。在艺术上他发展了铺叙手法,基本上不用比兴,硬是靠叙述的白描的功夫创建出前所未有的意境。就像超声波探测,就像电子显微镜扫描,你得佩服他的笔怎么能伸入到这么微小绝妙的层次。他经常只用几个字,便达到就是我们调动全套摄影器材也很难达到的情景。一个人在社会这架大算盘上只是一颗珠子,他受命运的摆布,但是在自身这架小算盘上他是一只拨着算珠的手,才华、时间、精力、意志、学识、环境通通变成了由你支配的珠子。一个人很难选择环境,却可以利用环境,大约每个人都有他基本的条件,也有基本的才学,他能不能成才成事原来全在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怎么处理。就像黄山上的迎客松,立于悬崖绝壁,沐着霜风雪雨,就慢慢干挺如铁,叶茂如云,游人见了都要敬之仰之了。但是假如当时这一粒籽有灵,让它自选生命的落脚地,它确定选择山下风和日丽的平原,只是一阵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