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谁是最可爱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7 谁是最可爱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7 谁是最可爱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7 谁是最可爱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7 谁是最可爱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谁是最可爱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走进为我们打仗那一代人

—七下7《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设想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这个单元人文主题是家国情怀,选编了五篇文学作品,表现了不同时代的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愿意为保家卫国奉献自己的一切的思想感情。《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通讯,它真实而生动地记叙了志愿军战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表现了他们的伟大胸怀,有力地证明了人民军队不可战胜、抗美援朝斗争必将胜利的真理,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通过阅读本文,学生能了解抗美援朝战争背景、经过,明白战争胜利的不易,更加珍惜当下和平生活,培养艰苦奋斗精神。基于单元学习目标和七年级学生学情,拟用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第一课时的教学,以“走进为我们打仗那一代人"为主题展开,引导学生通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事件,通过对文章细节的涵咏,把握人物精神品质,感受人物理想信念,深入理解志愿军战士的可敬可爱之处,唤醒情感共鸣。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速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概括志愿军的伟大事迹。

思维发展:圈点批注,细读英雄事迹,理解志愿军的精神内涵。

文化传承:勾连生活,学习英雄精神,培植新时代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1.速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概括志愿军的伟大事迹。

2.圈点批注,细读英雄事迹,理解志愿军的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

勾连生活,学习英雄精神,培植新时代的家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从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1950年,美国悍然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严重威胁我国国家安全。同年10月,应朝鲜政府请求,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开始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战争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如: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的黄继光、趴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的邱少云,今天让我们走进《谁是最可爱的人》,重温这群英雄人物。

二、速读,了解“那一代人”

1.“最可爱的人"这是作者对志愿军战士极高的赞誉,作为一篇通讯,表现人物品质必须以事实说话,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想一想,文章通过哪些事例表现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提示:采用地点+事件的方式)

预设——

在松骨峰战斗中,志愿军战士带火扑敌,用刺刀跟敌人拼命,勇敢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马玉祥不顾生命危险,冲进大火勇敢救出朝鲜小孩;

志愿军战士为了祖国人民幸福生活,在朝鲜战场上蹲狭小潮湿的防空洞,吃雪块,不怕流血吃苦。

2.这些事例有什么不同?

预设——

第一个事例着重表现“抗美”,呈现的是集体群像,以写战斗过程和战场场面为主;第二个事例着重体现“援朝”,写的是个体,主要是通过行动、语言并结合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第三个事例也是个体,通过“我"与志愿军战士在防空洞访谈的三问三答,直接展示战士的精神风貌。

三、品读,对话“那一代人”

1.作者反复说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下面我们就来结合具体事例,看看志愿军战士“可爱”在何处。

(1)细读战斗场面,把握人物精神。

①朗读第五段,找出最能打动你的地方,做上批注,说说为什么能够打动你?完成后先小组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②再读课文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说说战士们的“最可爱"的具体体现。(阅读提示:用直线划出志愿军战士面临的困境,用波浪线划出志愿军战士的表现。可从力量、地形、战士们的行为、战后的情景各方面进行分析。)

预设——

从力量对比上看,敌众我寡,力量悬殊,可战士们“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这种英勇顽强、奋勇杀敌的战斗精神最可爱;

从地形上看,战士们阻击敌人的地形极为不利,但是战士们坚持激战八个小时,使得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这种坚守阵地的钢铁意志、宁死不屈、绝不后退、与敌人血战到底的精神最可爱;

从战士们的行为上看,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投掷的汽油弹把战士们的身上烧着了火,但战士们仍然不后退,带着呼呼的火苗向敌人扑去。这种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最可爱。

从战后的情景上看,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的抱着敌人的腰,有的掐住敌人的头,有的掐住敌人的脖子,有的用手榴弹把美国鬼子敲得脑浆迸裂,有的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这种钢铁般的意志、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牺牲精神最可爱。

(在学生反馈的过程中引导学深反复品析本文段的环境描写和动作描写,感受其表达效果。)

(2)还原采访过程,感受人物品质。

对美国鬼子,战士们充满了强烈的恨;但对朝鲜人民,却充满了无比的热爱,下面让你穿越时空,重回朝鲜战场,做一名小记者,去采访志愿军战士马玉祥。(首先思考采访的问题,然后同桌合作,分别扮演记者和马玉祥,开展采访活动。提示:可以针对救人的环境提问,可以针对救人的过程提问,可以针对救人的心理提问……)

同桌模仿采访过程,指名展示汇报后讨论,从这件事里,可以看出志愿军战士可爱在何处?(用“我从第11段中______(词句),感受到了志愿军战士__________的精神(品质)"的句式回答问题。)

预设——

舍己救人、忘我无私、热爱朝鲜人民,充满国际主义精神……

(3)批注人物对话,理解人物信念

自由朗读“防空洞谈话”部分内容,批注你从志愿军战士的语言中所感受到的精神品质。

预设——

“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和保家卫国的使命担当;

“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表现了志愿军战士人民至上的价值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我们愿意戴在胸脯上,回到咱们的祖国去。"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国际主义精神和纯粹的荣誉观……

四、朗读,赞美“那一代人”

1.文章第三段写道:“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美丽和宽广!"这三件事分别与之有着怎样的对应关系?

预设——

松骨峰战斗对应“意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和“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

火中救小孩对应“胸怀是那样地美丽和宽广”和“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

防空洞谈话对应“气质是那样地淳朴和谦逊”和“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

2.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和语气来读这几句话?(赞扬、敬佩)

指导朗读第三段,读出停顿、重音、拖音。

五、小结

这就是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因为有他们,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因为有他们,现世安稳,岁月静好。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六、布置作业

1.松骨峰战斗中,井玉琢、胡传九、李玉安三人得以生还,请课后搜集三人的资料,了解三人后来的故事。

2.这篇通讯稿,毛泽东阅后批示:“印发全军”;朱德读后连声称赞:“写得好!很好!"请你仿照课文中的某个语段,写一段话,向你身边“最可爱的人”致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深情,把握文章抒情特点。

思维发展:品味语句,赏析精准用词,学习写作方法技巧。

文化传承勾连生活,书写当代英雄,传承伟大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深情,把握文章抒情特点。

教学难点

勾连生活,书写当代英雄,传承伟大爱国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我们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前辈的英勇奋战,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谁是最可爱的人》,感受他们的伟大精神。

魏巍一生始终是一名战士,魏巍在文学上毕生追求的是把文学的革命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会长郑伯农对魏巍的评价

二、诵读,感深情

1.虽然是一篇通讯,但是在《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却洋溢着强烈的感情,默读课文,找出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反复朗读,感受作者寄寓其中的深情。想一想作者是如何表达出这份感情的,做好批注。

示例——

(1)在第1段中,作者以第一人称向读者叙述自己的感受:“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这句话,直接抒发了对志愿军战士的赞美之情。(直接抒情)

(2)第2段中,作者明确提出“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一问一答,直接抒情,引发读者思考。(设问抒情)

(3)第3段中,作者写道“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美丽和宽广!"这组排比句饱含作者对志愿军战士崇高思想境界的热烈赞颂,情感充沛,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排比抒情)

(4)“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用反问来加强语气,明确表达作者对志愿军战士的赞颂之情。(反问抒情)

2.除了这些句子,作者的叙述描写,也蕴含着强烈的感情,请找出相关句子进行赏析。

示例——

(1)词语选用: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采用换词法等方式,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和词语中的强烈感情。)

(2)喻体选择: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儿,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淳朴的红高粱那么可爱。(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要把马玉祥比作“红高粱”。)

(3)文中多次使用“我们的战士"这一称呼。如果把“我们的战士”改为“志愿军战士”,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找出几处,试着改一下,读一读。

(此环节意图引导学生在感受文章情感的同时,学习文章精准到位的叙述描写,教者给出示例后,要放手让学生去发现感受。同时,此环节与第一课时部分环节又重合之处,教者需要结合自己对教材的解读和学生的发现,相机处理教学过程的疏密详略。)

3.有人说,抗美援朝的英雄有很多,如冒着严寒,三次跳入冰窟抢救落水朝鲜儿童而不幸牺牲的罗盛教;有为避免暴露潜伏部队,放弃自救,在火势中壮烈牺牲的邱少云;有堵住敌枪口,用生命为部队开辟道路的黄继光……能否在通讯报道中多列举几个?

预设——

文中三个事例,第一个是英雄群体形象,第二个、第三个事例刻画的是个体形象。群体和个体结合,全面展现了志愿军的精神风貌。有的事例虽然很感人,但是与文中所举有相似之处,重复列举会使文章显得累赘冗长;作为通讯,最重要的是通过典型事例反映志愿军战士群体的精神风貌,而非单纯罗列英雄事迹;若加入过多英雄事迹,会使文章臃肿,不利于快速、有效地传播,也难以在当时的传播环境下抓住读者注意力。

三、思辨,悟真情

1.文章最后一段列举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场景,与朝鲜战场没有直接关系,能否删掉?为什么?

预设——

不能删掉。因为这一段从主题表达角度来说,是为了揭示写作目的,强调战士精神的意义;从情感表达角度来说,是为了引发情感共鸣,丰富情感层次;从结构作用角度来说,是为了形成首尾呼应,拓展文章意境。

(学生反馈时,应强化朗读指导,唤醒情感共鸣。)

追问:结合具体生活场景,以“当我们的时候,我们的战士在朝鲜战场上_____________,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说话。

2.曾经,我们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被语文教材删除过,给出的理由是,一则文章对战争的细节刻画过于残酷,其描写不像是写人与人之间的战争,而是人与魔鬼之间的战斗。二是我们今天的幸福与生活与文中描写的英雄人物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新时代的青少年有自己的价值观,再给他们灌输陈旧过时的革命英雄主义,不合时宜。对此,你们怎么看?

预设——

此问题为开放性问题,意在引导学生明白战争的残酷本就应该,越是壮烈,越能激励。我们的幸福生活就是在革命英雄的英勇献身中延承下来,英雄前辈们的壮举激荡我们的心胸,他们的意志、信念、梦想,一直托举着我们奋发前进。言之成理既可。

3.出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军抗美接朝出国作战70年大会上的讲话,齐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