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任务群整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五单元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任务群整体教学设计
人文主题分析
本单元以“美景奇观"为主题安排了《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两篇精读课文。《海上日出》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描绘了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作者从日出时的颜色、光亮、位置等方面进行描写,着力刻画了太阳在海面下、出现小半边脸、跳出海面、发出光芒四个画面,条理清晰,特点突出。《记金华的双龙洞》按照游览的顺序,依次介绍了洞口、外洞、孔隙和内洞,并抓住个人感受着力描写孔隙狭小的特点。此外,还安排了《颐和园》《七月的天山》两篇习作例文。这些内容都表现了自然界中美丽景色的壮观和神奇,正如单元页中的导语所说“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感受自然景观的壮美和神奇,激发个人对美的鉴赏及独特感受。
语文要素分析
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通过阅读一组写景散文《海上日出》和《记金华的双龙洞》,感受作者写清景物特点的秘诀,带领学生系统学习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此阅读要素引导学生从精读课文及习作例文中总结出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习作要素是“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学生在二年级和四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过按一定顺序描写一处景物、介绍一个景点的文章,比如《雷雨》《观潮》等。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学生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个地方,按照游览的顺序写下来,并写出景物特点。在精读课文中学习方法,在“初试身手"中初步实践,在“习作例文”中强化写作方法,到了单元习作中,将这个单元学到的按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加以运用。强调写清游览的顺序,写好印象深的景物。
阅读要素和习作要素存在前后的关联性,其共同指向学生写景能力的培养。
学习任务群定位
综合人文主题及语文要素,将本单元定位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理由如下:
首先,从单元学习路径来看,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阅读一组著名作家的写景文章,感受作家游览景点、描写景物时真挚的情感,鉴赏作家独特的表达,学习按顺序写景的方法,继而通过习作“游_”运用习得的方法写游记,写出景点的游览路线,写出景物的特点。这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中“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的核心路径是一致的,即从文学阅读到创意表达。
其次,从体裁上看,单元文章都属于散文。从内容上看,文章都描写了大自然景物的特点,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第二学段(3~4年级)中要求:阅读描绘大自然、表现人类美好情感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尝试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本单元对应的是其中的“阅读描绘大自然的散文”“尝试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的情感"等部分。
因此,将本单元定位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学习主题
综合分析,本单元以“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为学习主题统摄整个单元,设置“游双龙神洞,学移步换景”“观海上日出,寻写作秘诀"写美景游记,评最佳文案”等一系列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任务群的视角下,从阅读欣赏美景奇观的美好,到揣摩作者的写法,再到结合自身体验运用方法写游记,并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细化巩固这一体验。
在前期学习中,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并与当今互联网时代相联系,设置“我为景点写文案"作为驱动性任务,让学生结合自身经验积极参与,选择以往游览过的某处景点,并结合本单元的阅读要素和习作要素,根据所学习的按一定顺序写景物、写出景物特点等方法进行文案的编写。同时根据活动主题和内容设计学习工具、补充学习资源。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学生多阅读、多积累,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引导学生从课内到课外积累写作方法,激发写作热情。
学习目标
1.学习认读9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正确书写24个生字,会写24个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学习作者按照游览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结合生活实际,巧用过渡句,并按顺序写一写自己游览过的印象最深的一个地方,写出景物的特点。
5.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深化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任务框架
评价指标
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星级
识字与写字能正确读写字词,积累词语。☆☆☆
阅读与鉴赏1.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顺序,体会作者是怎么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景物写清楚的。2.能结合课文内容,梳理、交流按照游览的顺序和景物变化的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表达与交流1.能画出参观植物园的路线并按顺序说一说。2.能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按一定顺序写出它的特点。3.能与同伴交换习作,尝试交流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
梳理与探究感受自然景观的壮美和神奇,激发个人对美的鉴赏及独特感受。☆☆☆
任务发布:我为景点写文案
学习目标
1.明确单元主题,了解单元内容,发布驱动性任务,激发学习期待。
2.初步了解本单元“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朗读课文,预习本单元所需学习的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发布单元任务。
1.出示任务情境。
当今是互联网时代,很多短视频博主通过拍摄并讲解身边的景点,获得网民一致好评,收获百万粉丝,并吸引了千千万万喜爱旅游的朋友们来此景点拍照打卡,感受自然景观的秀美神奇。一份好的景点推介词是吸引大家的关键,因此,这个单元的学习将从名家的写景散文展开。学生通过文学阅读,揣摩文章的写作方法,学会按一定顺序写景,并尝试为感兴趣的景点写文案。
2.学生自由交流。
(1)交流去过哪些地方旅游,哪些景色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
(2)发布驱动性任务“我为景点写文案"。
(二)出示单元学习图景。
(课件出示:单元学习思维导图)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景色美如画。浩瀚的大海,险峻的高山,辽阔的草原,广袤的田野,一花一石一丘一洞,引得无数的文人墨客流连忘返。他们用妙笔写下了一处处美景,用巧手著下了一个个奇观。这也是第五单元的学习主题。同学们一起读——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
1.交流单元页。
(1)快速浏览单元页,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明确:从内容上看本单元都是描写景物的文章。本单元语文要素:①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②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
(2)你还知道文章的描写顺序有哪些吗?回顾之前学过的课文,重点体会《美丽的小兴安岭》是按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写景;《观潮》一课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的。
2.介绍单元学习路径。
通读本单元课文内容,了解单元主题,梳理美景奇观,初步交流感受。
任务一:游双龙神洞,学移步换景
学习目标
1.认识“浙、簇"等6个生字,正确书写“浙、罗”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杜鹃、气势"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用补充完整路线图的方法,理清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
3.读从外洞进入内洞的部分,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4.领悟移步换景的游记特点,体会并运用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现手法。
课前准备
阅读叶圣陶的《记金华的双龙洞》、徐霞客的《浙游日记》。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以图激趣,了解游记要素
(一)走进课文,了解游记。
1.图片导入,介绍背景。
(1)1957年,叶圣陶先生游览此地,他写道: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2)学生交流:这句话中包含了哪些信息?
2.何为游记?
(1)叶圣陶先生把这次游览的经历记录下来,后来这份记录成为一篇家喻户晓的游记。游记要写清何时、何人、何地、何事。
(2)过渡:(出示课题)他是怎样游览双龙洞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初读课文,指导字音。
1.生自主读文,教师相机指导字词读音。
2.课件出示本课重点词语,指生读词,指导学生读准“变换调子”,理解“明艳、蜿蜒"等词语。指导“蜒”的字形。
活动二:整体感知,说清游览顺序
(一)默读课文,梳理路线。
1.默读课文。
生默读课文,圈画出有关游览顺序的词语。同桌合作完成路线图。
2.完成路线图。
(1)教师出示路线图,学生交流。
出示:路上→()→()→()→()→出洞
(2)对照课文,试着同桌互相把这些地点连起来说。
(3)小结梳理:对照路线图,作者先写了途中见闻,再写游洞,最后写出洞。
(二)学习作者描写顺序的自然过渡。
1.出示下列句子。
☆我们先从金华城出发,走了大约五公里就来到罗店,从罗店开始入山。☆接着我们就来到了双龙洞。☆然后到了外洞。☆后来从外洞经过孔隙就到了内洞。☆最后参观完内洞就出洞了。☆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1)自由读句子。
(2)对比朗读两组句子。
2.体会过渡的写法。
(1)一般在写游记时,我们也会用上一些连接词。比较这些句子,试着说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作者会这么写。
(2)学生交流。
(明确:从表达形式上看更加丰富,不是单一的“从哪里到哪里就是哪里"的形式。
从上下文来看更加连贯,一边交代行程,一边介绍是什么地方。
从线索安排上看更加巧妙,把溪水顺山势而下与作者“迎着溪流”一路入山联系起来。)
(3)重读句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准确自然的语言表达。
小结:
作者就是这样边走边看,每走到一处景物,就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这样一边游览一边描述的写作方法,称为“移步换景"。
(三)学习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
星期天,你要带一位同学参观植物园。根据下面的示意图,画出参观路线,并按顺序说一说。
1.学生自主画图。
2.全班交流。
活动三:聚焦重点,体会作者表达
(一)学习孔隙的特点。
1.交流读文感受,聚焦研读重点。
(1)交流:游记除了交代游程,还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这就是游记文体的特点。在游双龙洞的过程中,哪一处景点最让作者印象深刻呢?
(2)生交流,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
2.明确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2)圈画文中语句,可适当作批注。
(二)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1.理解孔隙的意思。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孔隙的特点——狭小。
3.指生交流,指导朗读,互动评价,随文感悟孔隙的狭小。
(1)指生交流,出示相关句子,圈出重点词语。
(2)轻声读句子,思考:从示例一~四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①示例一: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讨论:船大还是小?
出示比较句子:
怎样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的小船。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思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小结:
短短两句话,连用“小”字,作者以小船的小来突出孔隙的小。
引导学生抓住“刚合适"再没法容”等词语,体会船小,指导朗读。
②示例二: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思考:船是怎么入洞的?为什么用这样的方式?教师画图配合演示小船的进出方式,进一步体会孔隙之狭小。生练习朗读,再次回顾小船进出孔隙的过程。
③示例三: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学生交流和船底有接触的身体部位,比较理解“贴”与“触"挨”、“没有一处不贴"与“全都贴着”,体会孔隙之狭小。
④示例四: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引导学生理解:这两句话主要写了作者的感受。圈画出表示感觉的词语,通过朗读感受孔隙的狭小。
小结:
作者就是用见到的小船的小,即他的见闻,用自己过孔隙的感受,即他的感受写出了孔隙的狭小,让人身临其境。看来我们在游览的过程中要把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写清楚。
(三)外洞和内洞。
1.合作学习,完成表格。
作者除了描写孔隙,还写了外洞和内洞。联系课文内容,小组合作学习,了解景物特点,完成表格。
游览地点外洞孔隙内洞
特点狭小、低矮
2.整合过渡句,再次体会游览顺序。
(1)回顾全篇。
(2)出示把景点联系在一起的句子,师生合作读。
(3)小结游记写作方法:
写游记要记住——游览顺序讲分明,介绍景点要抓重点、抓特色,突出感受显得经历真实,游记方能吸引人。
任务二:观海上日出,寻写作秘诀
学习目标
1.认识“扩、刹、镶"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荷”,正确书写“扩、范"等9个生字,正确读写“清静、扩大”等9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不同天气时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通过思考、交流,能说出作者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来描写,紧扣关键词句体会作者描写的细致。
4.通过对比阅读,学习比较鉴赏,进一步领悟写作诀窍。
5.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懂得留心观察身边的景物并与同学交流。试着用学到的方法写一处景物。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观看海上日出的视频。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知课文内容,理写作顺序
(一)回顾课文,感受美景奇观。
1.回顾《黄山奇石》《观潮》《海底世界》。
2.观看图片,欣赏美景奇观。
欣赏吉林雾凇、云南石林、黄山云海、甘肃七彩丹霞等,感受自然景色之美。
3.随着巴金优美的文字去细细欣赏海上日出。
(1)走近作家:巴金,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文坛的巨匠,2003年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2)写作背景:1927年1月,巴金从上海乘船赴巴黎留学,他把旅程见闻整理成《海行杂记》39篇,《海上日出》就是其中一篇。
(二)玩转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
2.课件出示字词。
(1)齐读,自由读,师相机指导书写。
(2)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多音字、“一刹那"等词语的读音。
(三)初谈印象。
1.学生交流对海上日出的印象。
2.文中哪一自然段直接表达了“我”观看日出的感受?理解“奇观”,并读好这段话。
(四)初探顺序。
1.课文先后描写了哪几种情况下的“海上日出”?默读课文,标出依据。
2.关注段首,明确课文写了“晴天"多云”“黑云"三种天气时的日出景象。
(五)结合课文内容,完成排序。
()天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
()太阳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
()太阳努力上升,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
()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
小结:
关注景物的变化顺序,就可以从海上日出的颜色、形状、亮光的变化,把瞬息万变的日出景象描绘得清清楚楚。(板书:颜色、形状、亮光)
活动二:观晴天日出,品变化之妙
(一)聚焦晴天日出。
1.观看晴天时海上日出的视频。
2.再读课文,聚焦文中关键语句。
(1)引导学生画出“晴天日出”这部分内容中描写精彩的地方,圈出关键语句。
(2)出声读一读,想想这段描写好在哪里。
(二)体会变化之妙。
1.学生朗读体会,交流感受。
(1)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点拨:引导学生抓住“一片浅蓝"一道红霞”“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等词句体会日出前太阳的变化。
(2)“负着重荷"一步一步”“努力上升"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等词句。
点拨: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把太阳当作人来写,从“努力上升”到“冲破了云霞"再到最后“跳出了海面”,写出了日出的动感美。
(3)“一刹那"忽然”。
点拨:作者抓住了时间词,通过描写太阳在一刹那间从“没有亮光"到发出“夺目的亮光”的瞬息变化,有序地写出了海上日出的神奇壮观。
2.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晴天时海上日出的美丽壮观。
3.寻写作秘诀:用时间词连接,写顺序和变化。
小结:
作者在描写太阳升起的过程时,按照太阳变化的顺序,不仅抓住了太阳的位置变化,还抓住了颜色变化和光亮的变化进行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海上日出的颜色之美、光亮之奇、升起之难,体现出这的确是伟大的奇观。
活动三:赏云霞遮日,叹日出奇观
迁移延伸,交流体会。
1.出示第4~5自然段,小组合作学习,思考:作者是怎样把“有云时"太阳的变化写清楚的?画出描写精彩的语句,作好批注,在组内交流感受。
2.交流反馈。
(1)抓句子,谈感受。
①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②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
③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2)引导学生抓重点词,体会光亮的变化之妙,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通过“在黑云里—给黑云镶边—冲出重围—给黑云染色”等一系列变化,体会用词之精妙:“镶"染”。
活动四:对比读美文,总结知写法
(一)对比阅读,体会写法。
1.过渡:巴金在留学旅程的船上,不仅观察了每天的日升日落,还留心观察了晚上升起的明月。
2.默读《海上升明月(节选)》,想一想文章抓住了月亮的哪些变化来写,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哪些相似之处。(学生自由交流。)
示例:月亮的颜色变化(红黄色、红色愈淡),月亮的形状变化(大圆镜、愈上升愈缩小)。
(二)回顾旧知,夯实写法。
1.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课文,除了《海上日出》,我们还学过《火烧云》《观潮》等,作者分别是按时间顺序、景物变化的顺序来写的。大自然的景观中,还有哪些可以用《海上日出》的写法来写?
引导学生发现写作秘诀:按顺序、用修辞。
2.学生交流:刮风、打雷、下雨、闪电等。
(三)交流平台,方法总结。
1.写景物的变化时,要按照变化的顺序写。
2.要留心观察,抓住景物变化的特点。
3.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四)初试身手。
在作者的笔下,海上日出辉煌、壮观!请你观察你家附近的一处景物或自然现象,试着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和变化。
任务三:写美景游记,评最佳文案
学习目标
1.学会选取重点景物,能根据景物的特点选材。
2.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一处景物。
3.运用学过的方法将游览的过程写清楚,注意突出景物的特点。
课前准备
预习习作例文。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梳理顺序思路清
(一)回顾课文。
1.把握写作顺序。
我们去一些地方,观赏一些景点,想有条理地写出一个地方的景物特点,就需要我们把握好写景文章的写作顺序。
2.课文中的顺序。
(1)写游览过的一个地方,可以按游览的顺序来写。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按游双龙洞的顺序来写的,游览经过清楚明了。(生交流:按游览的顺序即“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来写的。)
(2)《海上日出》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生交流: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写的。)
(3)如果景物发生了变化,可以按照变化的顺序来写。如,《海上日出》的第2~3自然段就是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来写的。
(二)借助例文。
1.默读《颐和园》《七月的天山》。
(1)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分别画出课文中表示过渡的句子。
(2)作者是怎样把游览的顺序写清楚的?
(3)根据作者的游览顺序画出路线图。
《颐和园》游览路线: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
《七月的天山》游览路线:进入天山→再往里走→天山深处
2.全班交流画的句子和路线图。
(三)画路线图。
你准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为你的习作画出游览路线图。
活动二:用好过渡巧转换
(一)写清游览顺序。
课文中用的连接词、过渡句很关键,一定要准确、简洁,让别人一读就明白你的游览顺序。
1.《记金华的双龙洞》过渡句:
(1)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2)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3)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4)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5)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2.《颐和园》过渡句: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3.《七月的天山》过渡句:
(1)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2)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3)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二)写过渡句。
1.交流表现地点转换的词语。
2.在已画路线图的基础上,用过渡句巧妙转换游览的地点。
活动三:写好重点抓特点
(一)分清主次详略。
把最具代表性的、最使自己激动的、最令自己难忘的景物,当作重点,进行详细描述,如景物怎样美、怎样奇,你和游人怎样感叹,展开怎样的想象等;次要景物可略写或不写。这样重点就突出,游记也就生动了。
重点:
1.《海上日出》:日出时。
2.《记金华的双龙洞》:孔隙。
3.《颐和园》:长廊、昆明湖。
4.《七月的天山》:进入天山、走进天山深处。
(二)写出景物的特点。
1.大自然的景物各不相同,都有自身的特点,我们要认真回味游览时的所见所感,选取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或最有特色的景物,具体地描写,并对重点部分进行生动细致的刻画,运用联想,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景物的特点写出来,使景物形象逼真,让读者宛如亲眼所见一般。
2.《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怎样写出孔隙狭小的特点的?(明确:直观描写+真实感受。)
3.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进文章的字里行间,做到既有所见所闻,又有所思所感,这样可以丰富文章内涵,深化习作主题,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4.我们一起来看看《海上日出》是怎样具体描写无云时日出的美景的。(明确:巧用修辞。)
活动四:交流提升评佳作
(一)交流习作想法。
关于这篇习作,你还有什么好的想法?(学生自由交流。)
1.运用表示游踪的词语,按照游览顺序有层次地介绍景物,这样可以使文章内容丰富,条理清晰。
2.通过细节描写把游览的场景写得活灵活现,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
3.查找一些要写的景点的资料,丰富文章内容。
(二)运用方法。
下面我们就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条理清晰地描绘出你心中最美的风景吧!
1.根据思维导图或表格与同学交流,说说自己的游览经历,听一听同学的想法和疑问。
游览的时间、地点
依次游览的景点
印象最深的景物
景物的特点
当时的感受
2.学生自主习作,师巡视指导。
3.写完后自评习作。
4.小组交流分享。
(三)修改习作。
1.指出习作中的错别字、使用不正确的标点符号及语句不通顺的地方。
(1)观察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2)分析是否突出了景物的特点。
(3)思考读后有没有激起你游览的兴趣。
2.根据出错之处进行修改。
(四)评选景点“最佳文案"。
1.评选标准。
评价标准学生自评小组评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中建七局秋季校园招聘正式启动“七”待有你共建未来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个人经营借款合同范本
- 动车轮椅租赁合同范本
- 产品代销售合同范本
- mcn商务推广合同范本
- 借款续约合同范本
- 传媒行业培训合同范本
- 武侯卫生间补漏施工方案
- 保利地产施工合同范本
- 专利免责合同范例
- 年产60万吨掺混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立项
- 2025年江苏省中职《英语》学业水平考试高频必练考试题库400题(含答案)
- 2025年济宁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茂名市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测试(一模)物理试卷(含答案)
- 《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电子商务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23)》解读课件
- 全套教学课件《工程伦理学》
- 江苏省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定额(2014)电子表格版
- 清华大学考生自述
- 幼儿园中班绘本:《我喜欢我的小毯子》
- 教学课件 211和985工程大学简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