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XXXX职业技术学院一、专业名称及代码机电一体化技术560301二、入学要求复转军人、新型农民工三、修业年限三年四、职业面向机电设备维护和检修;机械设计及加工;低压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供配电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检修,机电设备的营销及技术服务。表1专业职业面向所属专业大类及代码对应的行业主要职业类别主要岗位类别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装备制造大类:56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维护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维护技术人员1.在机电一体化应用企业从事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工作,保证正常生产岗2.在机电一体化企业从事机电设计及加工岗3.机电设备的营销及技术服务岗维修电工(高、中级)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东北重工业基地乃至全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型特色制造业,培养大中型制造类企业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机电维修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适应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设备管理、设备引进改造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二)培养规格1.素质目标(1)政治素质: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是非观念,有理想,遵纪守法、诚实守信。(2)思想品德: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爱国守法,讲文明,懂礼貌,行为规范。(3)文化素质:具有良好的人文艺术修养,有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4)身体素质:具有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达到大学生体质和健康标准。(5)职业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正确的工作态度,爱岗敬业,具有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6)团队精神:具有良好的团队工作精神、合作精神;具有协调工作、组织管理工作的能力。2.知识目标(1)掌握现代社会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2)掌握本专业必需的英语知识;(3)掌握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5)掌握各种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6)掌握工厂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7)掌握机械制造原理;(8)掌握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特性及电源变换技术;(9)掌握单片机、PLC、变频器等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10)掌握工程CAD制图;(11)掌握制造工艺基础及造型的设计等知识,(12)掌握自动化生产线的相关知识;(13)掌握液压气动技术相关知识;(14)了解企业管理、质量管理、节能减排、安全环保等方面的基本知识。3.能力目标(1)能够了解客户需求及有关设备标准要求,具有沟通与信息获取能力,能与相关部门协调与信息交流;(2)具有机电一体化设备、自动化生产线维护维修的能力,能解决生产现场设备维修技术问题;(3)具有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调试及操作加工的能力;(4)具有数控加工机床的编程、操作及维护能力;(5)懂得一般机电产品及零件设计与辅助开发知识;(6)具有机电一体化设备管理能力和营销、售后服务能力;(7)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的应用能力;(8)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9)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表2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核心能力结构分解表序号能力名称内涵要点相关课程1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调试、操作及加工的能力1.能正确安装、使用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能力2.能按照行业规程熟练调试、维护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能力3.能在现场进行故障分析和处理的能力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工程制图与CAD机械零件与典型机构金属切削与加工2自动化生产线设备操作、维护、维修的能力1.能掌握自动生产线设备的运行过程2.能掌握机器人应用技术3.能分析自动生产线设备运行故障4.能分析工艺参数控制异常的原因5.能正确处置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故障和事故电气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机器人技术传感器技术液压气动技术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3数控加工机床的编程、操作及维护能力1.能分析数控机床的结构与功能2.能进行数控机床编程3.能进行数控机床的加工与操作4.能进行数控机床的检修与维护数控机床机械结构数控编程与操作数控加工综合实训六、课程设置及要求(一)课程体系设计思路根据学院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建设方案及建设任务安排,首先进行专业调研,通过调研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本行业对本专业人才的总体要求,从而明确本专业人才服务面向、就业岗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探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改革新思路。考虑辽宁地区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地域特色,选择周边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大型企业,采用问卷调查、与企业技术人员(含毕业生)座谈的方式,对近几年毕业生就业单位、就业岗位进行调研,将得到的信息进行统计、整理,分析归纳出机电一体化的岗位任务、岗位能力、岗位知识及岗位素质的要求。同时,征求企业对教学课程项目选择的建议,从而确定课程项目,按照工作过程,分解学习任务,确定课程改革思路。在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行业企业及该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维护等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从一线生产操作岗位任务分析和岗位能力分析入手,参照“机电一体化高级工”、“维修电工中级工”等职业资格标准,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按照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将源于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维护一线的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将行业企业的主流生产技术引入教学,在学历教育中融入职业资格训练,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以职业标准为导向,结合区域经济与技术发展需求,依据岗位(群)工作任务,组织教学内容,开发课程,实施教学。同时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注重人文教育与技术教育的整合,培养学生“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设置由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组成。1.公共基础课程是针对高职学生应必备的思想政治道德、文化、科学与人文、身体、心理等素质培养而设置的课程,课程衔接安排合理。主要设置了思想政治理论、体育、军事课、心理健康教育等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及高等数学、英语、创新创业教育公共卫生与健康、职业生涯规划、择业与就业指导、中国传统文化、企业文化及人文素质教育等限定选修课程。2.专业(技能)课程是为了培养本专业学生的通用技术能力和科学技术素质而设置的课程。通过对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归纳所对应的知识点与能力点,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选择与整合,打破了原有以知识为本位的学科体系,体现了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相融通。课程中融入了相应的职业标准,引入了比较完整的工作任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较为真实的项目为载体设计学习单元,创设模拟职业工作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主要设置了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工程制图与CAD、电气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液压气动技术、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机与拖动、变频器技术及传感器技术等课程。为了满足现代经济发展存在学科交叉融合、综合化趋势越来越强,需要学生对相近专业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与把握而设置的课程。在进行企业行业调研的基础上,针对专业岗位群的具体要求,选择了与专业相关性较强,交叉较多的课程。(二)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基于合作企业提供的岗位需求、岗位标准,充分发挥校企“双主体”作用,以“五个对接”为依据,积极探索并推进“工学结合,两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企业岗位需求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律,由专业带头人、专业教师与企业领导、企业工程师和技师共同探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岗位能力分析、课程体系构建、实训项目和教材开发。通过校内学生基本能力培养、专业教师主导的学生就业岗位(群)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校企教师合作指导的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培养、企业师傅主导的专项岗位实习。在校企协同育人的运行机制下,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学生培养工学结合,学生身份实现学生与学徒的有效转换。在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建设资金和实训基地资源,聘请企业能工巧匠作专业骨干教师,指导专业建设,将企业环境引人教学环境并有效融合,发挥校企协同育人的作用,实现人才共育。1.基础实践(基本技术与素质训练)结合公共课(计算机、英语)及专业基础课(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械制图与CAD)教学进行课内的实验实训及整周实践训练(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综合实训、电子产品装配实训)等。学习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计算机应用能力、识图绘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组织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等)。利用校内计算机房、西区实训基地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为各项专业技能奠定基础。2.专业实践(专业技术能力训练)结合专业基础课(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械制图与CAD)及专业课(电控技术、电机拖动与变频器)教学进行课内的实验实训(电机维修训练、变频器使用训练、传感器使用训练等)及整周实践训练(钳工实训、电控实训、维修电工考证实训等)等。学习岗位操作技能,采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等教学模式,培养岗位单项能力。利用电控实训室、传感器实训室、等和校外实训基地等进行机电设备操作、电工设备及仪表操作等技能训练,学习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3.综合生产实践(综合运用能力训练)以企业产品、项目、案例等为载体,进行生产性、模拟性及仿真性的实训,培养学生对单项专业技能的综合运用,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利用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学校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指导,培养学生岗位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建议表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序号课程名称建议学时开设学期备注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6812毛思、特色理论概论582-33形势与政策164-54体育1621-55外语641-26计算机应用基础6817工程制图与CAD9028电工技术10219电子技术90210机械零件与典型机构96311金属切削与加工68412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684专业核心课程13液压气动技术963专业核心课程14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965专业核心课程15电气控制技术963专业核心课程16传感器技术684专业核心课程17机器人技术965专业核心课程18电机拖动与控制90219变频器技术68420入学教育1周121电子产品装配实习1周222电工工艺实训2周223钳工实训2周324常见机床故障检测与维修实训1周325维修电工考证实训2周426机器人技术实训1周527顶岗实习15周628心理健康教育14129择业与就业指导16430军事理论16531职业生涯规划164(四)专业核心课程简介1.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68学时)教学内容:本课程从实际应用出发,介绍小型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硬件结构、编程元件、指令系统、程序设计方法、控制系统设计和调试的方法以及可编程控制器在逻辑控制、模拟量控制、联网通信等方面的应用。教学要求:了解PLC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能正确选型及分配I/O端子;了解扩展模块的功能及参数,并能正确选用;能正确连接PLC外围元件(设备);能熟练使用基本位逻辑、定时计数器、算术运算、逻辑运算、中断与高速计数器、脉冲输出、通信等指令编写逻辑控制程序;并能用编程软件进行调试;能正确设置PLC通信参数;能正确设计小型PLC控制系统(正确选择元件、分配地址、编程等);要求具有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编程、调试、监控的能力,能阅读可编程控制器程序,设计一般的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程序。2.液压气动技术(96学时)教学内容:讲授液压与气动的基础知识、液压与气动常用元件的工作原理、液压与气动的基本回路、典型液压传动系统及其设计等内容。使学生掌握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础知识,为以后从事机械方面的工作打下基础。教学要求:(1)掌握液压与气动必要的理论知识;(2)掌握主要液压与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图形符号、结构特点、性能和使用;(3)掌握典型的液压与气动基本回路;(4)能正确选用和使用液压与气动元件,并熟练地设计、绘制出一般的液压与气动回路图,并能分析其特点;(5)能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一般的液压与气动系统。(6)能诊断和排除液压与气动系统的一般故障。3.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96学时)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必修课程。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必具备自动线基础知识,即传感器技术、电机与控制、液压传动、PLC技术相应的知识,本课程的学习为数控机床检测与维修的学习打好基础。教学内容如表4所示。表4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教学实施序号能力训练项目能力训练任务拟实现的能力目标相关支撑知识学时1供料站自动线供料单元编程调试掌握分析和解决实例设计的步骤,能根据任务进行正确的分析掌握电气设备安装的基本知识,掌握电气线路和气动控制回路原理图,并能自己设计电气控制图,编写各站的PLC控制程序,并调试成功。掌握变频器设定方法及步骤,掌握触摸屏组态基本方法及步骤,并能实现各站的组态。熟悉设备故障检测与维护光电式接近开关、磁性开关、光纤传感器、电感式接近开关、电气控制回路、单做用气缸及双作用工作原理,启动马达工作原路,电磁阀工作原理,节流阀工作原理,气动手指、气动控制回路、旋转编码器工作原理、三相反应式步进电机电机工作原理、变频器基本原理设定、永磁伺服电机工作原理行MCGS嵌入版组态环境软件使用、伺服驱动器操作162加工站自动线加工单元编程调试163装配站自动线装配单元编程调试164分拣站自动线分拣单元编程调试165输送站自动线输送单元编程调试206整个自动线自动线编程调试24教学要求:(1)能根据任务进行正确的分析,能进行控制部分和气动部分的设计,工作过程的分析。(2)掌握电路设计方法,能根据控制要求,设计各单元的电气控制电路,并根据所设计的电路图连接电路,并能根据该生产线的网络控制要求,连接通信网络。(3)熟悉plc程序编制和程序调试,能编写PLC的控制程序,并调试机械部件、气动元件、检测元件的位置和编写的PLC控制程序,满足设备的生产和控制要求。4.电气控制技术(96学时)教学内容:本课程从实际应用出发,介绍低压电器的结构、原理及使用等,具体控制线路的主电路控制电路原理图、工作过程分析及常用机床的电气原理、故障分析检测等方面的应用。教学要求:了解低压电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并能在具体电路中正确选择使用低压电器;能够绘制各种电机控制线路的主电路控制电路图并分析其工作过程,掌握其工作原理;能分析常用机床的电气控制工作原理并进行故障检测与排除。5.传感器技术(68学时)教学内容:本课程从实际应用出发,介绍常用传感器的结构、分类、原理、应用等。教学要求:1.能够理解误差的分类,根据测量数据描点法绘制测量曲线,计算平均值。2.能够使用应变片调试电子秤测量电路,分析被测量。3.能够使用电容式传感器测位移与非金属物体位置。4.能够使用电容式接近开关检测非金属物体。5.能够调试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测量电路,运用示波器观察零点残余电压。6.能够使用电涡流传感器检测金属材质。7.能够使用电感式接近开关测量金属物体。8.能够完成压电加速度传感器测振动实验,利用压电陶瓷设计报警电路。9.能够运用光电开关检测物体位置。10.能够利用热电偶、热电阻测量工业温度。11.能够应用霍尔元件测量圆盘转速,调试测量电路。12.能够应用磁电式传感器检测金属物体位置。6.机器人技术(96学时)教学内容:本课程从实际应用出发,介绍结构特点和分类,机器人运动系统的组成,齿轮传动,连杆传动,直流电动机及驱动、步进电动机及驱动。教学要求:1.掌握机器人结构特点和分类,机器人运动系统的组成,齿轮传动,连杆传动,直流电动机及驱动、步进电动机及驱动2.能够对机器人进行操作维护3.了解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和使用情况;了解单关节机器人的建模与控制方法,多关节机器人的建模与控制方法,了解机器人驱动方法(直流电机驱动、步进电机驱动)4.能正确分析并解决设计中存在的问题5.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安全生产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6.具有任务计划、实施与评价能力。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计划表。八、实施保障(一)师资队伍1.专兼教师比例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10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硕士学位8人;考取高级技能证书教师9人,6名教师拥有职业技能鉴定高级维修电工考评员,校外兼职教师2人,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1人。2.“双师”素质教师“双师素质”教师9人(占90%),具有多年企业一线技术管理工作经历的4人(占40%);近三年具有半年以上企业顶岗实践经历教师6人(占60%)。3.专业带头人该专业现有1名专业带头人,具有“双师”素质教师资格,具有较强的电气综合应用能力,有一定的企业实践经历与经验。熟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所对应的行业、领域发展趋势,能够较准确地把握专业发展方向。(二)教学设施1.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条件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现建有电工基础实训室,中、高级电工实训室,PLC实训室、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液压气动实训室、电气控制实训室、电子技术、机器人实训室、单片机应用、自动检测实训室、变频器实训室和电气创新工作室等12个实验实训室和1个校内实训基地,配有AutoCAD等各种电子电气设计仿真软件的计算机机房2个,可以满足《电子技术》、《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可编程控制技术及应用》、《变频器》、《PLC应用技术》《单片机控制技术》、《机器人技术》等课程的一体化教学需要,达到专业认知、基本技能训练、仿真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的目的。校内实验实训室的配置能够满足年招生140人的实践教学需要,并可进行中级及高级维修电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校内实训基地基本配置如表5所示。为保证校内实验实训室的正常运转和高效使用,以及项目化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制定了《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管理条例》、《实训教学耗材管理办法》、《实训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实训室开放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使校内实验实训室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条件得到可靠保障。表5校内实训基地基本配置表序号名称基本配置要求场地大小/m2功能说明1电工实训室20套电工实训设备100基础电工实训2电子实训室20套电子实训设备100模电、数电实训3电子装配车间1套印刷线路板生产线40个工位的焊接生产线100电子产品焊接、装配实训4维修电工技能鉴定中心Ⅰ15套维修电工技术鉴定训练装置120电工照明线路安装、调试、故障分析与排除。6S7-300PLC实训室20套S7-300PLC设备140可实现S7-300PLC编程、操作及控制7电机控制实训室(1)40套电气控制实训装置(2)若干工具及测量仪表60(1)电气控制技术安装与调试(2)典型电路故障分析与排除(3)各种典型电路的工艺安装。8自动控制实训室4套电力拖动自动控制装置80(1)电机拖动实验;(2)电力电子技术实验;(3)自动控制实验。8机器人实训室12套机器人实训装置80可进行机器人大赛培训使用;9机器人实训室22套设备,20台电脑仿真100可进行课堂实训,考证使用;10变频器实训室4套变频调速装置80交流变频调速系统的运行与调试11传感器实训室8套传感器实训装置80传感器的基本操作技能;传感器的检测技术;12智能机床实训室4套智能机床实训装置机床电气部分的故障排除实训;高级电工的考证。13自动生产线实训室3套自动化生产线100可实现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14液压与气动实训室5套液压装置100液压泵的安装及调试液压器件的识别及使用液压回路的安装及调试2.校外实训基地专业与下表所列若干个企业签署了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协议,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开展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学院制定了校外实习基地管理规定和校外实训实习基地运行管理规程,对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管理人员、管理职责进行了规定,对学生顶岗实习的任务、考核方法也进行了明确说明。实训基地一览表如表6所示。表6实训基地一览表已经签约单位计划签约单位锦州石化公司电气检修队北京燕华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辽宁维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盘锦和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锦州宝地集团沈阳石蜡化工有限公司盘锦宝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辽宁振兴造纸生态集团锦州华新电力电子有限公司葫芦岛石化公司电气检修队(三)数字资源1.电子图书馆藏资源丰富图书馆购买了万方、超星、清华同方等数据库资源,为利用网络资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如图3所示数字式图书馆。图3数字式图书馆2.课程信息与资源已进行网络连接,实现资源共享如图4所示为数字化网络平台。图4数字化网络平台3.校园宽带网实现教学环境网络化我院有自己的校园宽带网,实现网络教学和网络办公,校园网络接通到各个教室、实验、实训室、办公室和图书馆等,实现网络办公也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四)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为导向,改革教学模式采用以行动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选择实际岗位中的任务作为教学任务,按照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教学过程的系统化设计并组织实施。课程实施过程中,采用任务提出、知识学习、分析实施、任务检查、交流评价五步教学法。严格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实施教学方法。2.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一体化教室和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以典型项目或真实的任务为载体,根据不同课程性质以及不同教学内容,采用现场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启发式、情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创新基于网络的课程教学手段。3.教学组织形式按照“基本技能训练、专项能力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三层递进”原则安排课程进程;依据“课程内容项目化、项目来源企业化、教学内容标准化、教学组织分段化、考核实施过程化”原则,全面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落实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组织模式。4.考核与评价根据不同课程类型采取灵活的考核形式,如笔试、口试、技能测试、现场考核、综合实训答辩等。实训课程按照每个项目任务完成情况,有教师、团队成员、个人组成考核团队,对整个过程的表现和学习成果进行考核,以“应会”为主,并强调过程考核。(五)学习评价突出能力的考核评价方式,体现对综合素质的评价;吸纳更多行业企业和社会有关方面组织参与考核评价。改变过去考试一人评价的一言堂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健身设备与运动科学-全面剖析
- 基于大数据的缓存替换预测-全面剖析
- 精密制造中的力学控制-全面剖析
- 大班下学期家长自我提升计划
- 睡眠障碍与生物节律-全面剖析
- 2025年电商行业师徒结对营销策略计划
- 热速清颗粒药代动力学研究-全面剖析
- 护理部对外交流合作计划
- 环境因素对牙龈肿瘤的影响-全面剖析
- 云存储技术在内容服务中的应用-全面剖析
- TCI 535-2024 铝合金液态模锻模具技术条件
- 胰岛素泵护理管理规范
- 硅pu球场施工方案
- 企业数据资产入表流程研究
- 9.1.1 西亚 第1课时 课件 七年级地理下册 人教版
- 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资金托管协议书范本
- 《餐厅托盘的使用技》课件
- Unit 2 Know your body(说课稿) -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下册
- 托管老师培训
- 《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 6.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学课件)-高一数学(人教A版2019)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