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内蒙古赤峰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2021-2022学年内蒙古赤峰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2021-2022学年内蒙古赤峰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2021-2022学年内蒙古赤峰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2021-2022学年内蒙古赤峰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内蒙古赤峰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面对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社会政治生态各种乱象,孔子提出“仁”“克己复礼”,墨子提倡“兼爱”“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两者的这些主张()A.适应了诸侯争霸的需要 B.具有浓厚的民本思想人令·C.形成了完整的哲学体系 D.要构建新的社会秩序2.汉武帝时期的诸项尊儒措施并非“皆自仲舒发之”:国立太学早已有之,州郡立学校推广文翁治蜀经验;儒经立博士官始自文景;重用“文学”之士始自严助、司马相如等,且多非“醇儒”;儒者为卿相自公孙弘始,其学“兼儒墨,合名法”。这说明A.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政策 B.董仲舒对儒学的贡献有限C.尊儒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D.儒家思想加强了中央集权3.笔锋得以充分施展,书者可以随意点抹、散襟畅意,因此汉末魏晋短短一二百年就形成了楷、行、草三种汉字主要书体。据此可知,形成这一时期书体发展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主要书写材料变化 B.书者形成创作自觉C.公文书写日益频繁 D.援道入儒玄学兴起4.有学者对山西大同地区已发掘的北魏晚期墓葬进行研究时发现,汉族贵族墓中出土的陶俑男戴风帽,女性高髻包巾,身穿斜领窄袖长袍,是鲜卑族的民族服饰;而鲜卑贵族的墓葬形制是方形弧边四角攒尖顶的砖室墓,是典型的汉族墓葬风格。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间经济和文化相互融合 B.统治者“封建化”的结果C.三教合一推动民众习俗趋同 D.经济重心开始向南方转移5.陆九渊家族每日清晨有专人击鼓唱歌,训诫家人要勤劳、节俭、孝悌等,食后饮茶时也要击罄唱训词,教育家人“须有省,照自心,察前镜”。当时这类“家礼”较为普遍。材料反映出当时A.家训借助艺术方式传播 B.科举制度促进家风改进C.儒家道德观念影响广泛 D.统治阶层生活奢侈腐化6.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传统上被定位为负面性存在的“人欲”、“私”出现了180度的“坐标转位”,转而成了正面的被肯定的存在。明清时期出现的这种变化,着实令人吃惊,故而称之为“剧变”。明清时期的这一“剧变”作者相关表述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黄宗羲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王夫之人欲之大公,即天理之至正。A.否定了程朱理学的思想体系 B.动摇了封建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C.适应了工商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D.实现了“天理”与“人欲”的统一7.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时间欧洲时间中国16世纪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明中期李时珍《本草纲目》17世纪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明后期至清初徐光启《农政全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天工开物》A.东西方社会发展呈现不同的趋势 B.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C.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科技的发展 D.西学东渐推动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8.辛丑(1901年)以后,中国的留外学生日益增多,翻译、出版事业大盛,遂导致来自其中的新名词,如自由、民权、革命思想、组织等,成为一种舍旧谋新的表征,逐渐流行开来。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国A.维新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潮流C.自由民主已成为国人共识 D.出版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9.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后,君主专制的覆灭意味着对儒学三纲之首和传统等级制度的彻底否定,意味着那些整天忙于磕头的脑袋和应酬跪拜的双脚,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和走路。材料意在说明,辛亥革命()A.实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理想 B.肃清了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C.有利于推动民众的思想解放 D.全面改变了民众的社会习俗10.十月革命后,随着共产主义思潮在神州大地上兴起,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从“揖美追欧”转向了“以俄为师”。这一转变()A.直接推动了国民革命开展 B.为民主革命注入了新生机C.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促进了主流思想走向统一11.1941年,毛泽东曾说:“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因此,不能由一党一派把持包办,垄断一切的权利”“党只有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才能把国事真正办好”。毛泽东这一思想()A.发展了马克思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B.表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已经彻底建成C.奠定了社会主义政党理论的基础 D.发展为人民民主原则与社会主义原则12.新中国成立初期,相声演员侯宝林、作家老舍、语言学家吕叔湘等成立相声改进小组,成立识字班,停演了部分拿伦理和底层群众开玩笑的段子,并参加了赴朝慰问团曲艺服务大队,配合形势创作《如此美国》《圣诞节攻势》等受到欢迎的新文艺作品。这些做法A.体现了文艺新风为国家服务 B.鼓舞了中朝军民的战斗士气C.贯彻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D.完成了传统曲艺的推陈出新13.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4.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学术界发生了改革以来的第一次大论争,这场论争围绕着“能不能改革”和“改革是不是复辟资本主义”等问题展开。据此可知,这场论争()A.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组织路线 B.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确立C.解决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问题 D.反映出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不同认识15.据教育部的相关资料显示,2000年之后,国家开始批准建立独立学院,中国高校出现了公办、民办、公办民助(如独立学院)等多种方式并存的局面,基本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基于()A.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高等教育有重要影响B.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C.民众对教育需求和弥补国家教育投入不足D.办学方式的多样化和高等教育普及大众化16.在古希腊伦理学中,伦理行为的目的是善,最终目标是至善,具体为人的“幸福”。美德往往被认为是幸福的必要条件,因而古希腊伦理思想又被称为“幸福主义”。材料说明古希腊A.科学精神主导价值观念 B.城邦利益至上观念浓厚C.民主政治规范社会秩序 D.人文精神内涵有所扩充17.意大利学者彼特拉克(1304一1374)认为:在上帝的创造物中,人占据最高地位,因而对上帝的认识达到一定度就可以了,应该把人作为思考的对象。这说明他()A.首先批判了教会 B.注重人的哲学化研究C.意欲使人摆脱神学束缚 D.具有反宗教的理性精神18.启蒙运动时期,官方对出版业实行严格的审查制度。当时的作者要么匿名出版,要么在评论时局时加以掩饰,伪装成对外国局势的评论,但即使这样,当时欧洲的出版业仍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同时欧洲出版业的进步又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这表明A.启蒙思想得到了欧洲的一致追捧 B.君主专制体制已完全瓦解C.启蒙思想与出版业二者相互影响 D.大众文化冲击了贵族文化19.达尔文否定了“物种是至高无上的上帝创造的,最初创造了多少物种,现存就是多少,不会改变”的观点,成为了生物学中的“牛顿”。这是因为达尔文A.继承了牛顿的科学思想B.创立了生物学新体系C.提出了生物进化新学说D.发现了物种变异现象20.爱迪生、马可尼等很多科学家都曾做过研发电子管的实验,但效果均不理想。1904年,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充分利用“爱迪生效应”,用一个金属圆筒代替了金属丝,套在灯丝外面,大大增加了接收电子的面积,实验证明检波效果十分理想,世界上第一个电子管诞生了。这表明A.人类从此进入了电气时代 B.科技进步得益于继承和创新精神C.英国在电子领域领先世界 D.弗莱明的成功得益于大胆的实验21.优秀的文化作品能够敏锐地捕捉最新的社会思潮、发展动向,及时地关注,深入地研究,并发出声音进行有效的社会引导,下列文学作品的共性特征是()①《人间喜剧》②《大卫·科波菲尔》③《安娜·卡列尼娜》④《玩偶之家》A.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 B.战后民众心态的叛逆C.民族主义的日益高涨 D.社会矛盾的日益尖锐22.早在20世纪初,美国人在观看体育比赛时都会随手捧上爆米花,但是崇尚高雅的电影院并不允许携带进场。到30年代后期,几乎每家电影院都开始售卖爆米花,看电影吃爆米花逐渐风靡全球。爆米花的流行反映了()A.电影的大众化商业化趋势 B.美国已走出经济困境C.美国玉米产量高成本低廉 D.电气工业技术的进步23.“《记忆的永恒》(图)是达利创作于1931年的油画作品。画面中最引人注目、也最具创意的部分是三个披挂在枯树、平台、动物尸骸上软趴趴、看似会流动的钟表。该作品()A.抒发了浪漫诗意的情怀 B.体现了现代主义风格C.丰富了理性主义的内涵 D.突出了光与色的和谐24.“如果一个国家控制了信息流,就如同在另外一个时代控制了海洋一样。”有学者将这种新型的帝国主义称做数字帝国主义。此材料说明A.科技革命影响国际政治体系 B.信息技术推动全球化C.数字跨国公司冲击国家主权 D.网络削弱了霸权主义二、材料分析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周朝社会,人的思想可以自由驰骋了,中国这一思想繁荣时代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在西方那种多元社会里,各种社会力量都通过法制以获得平街。而在古代中国,儒家开创的伦理道德传统,使中国文明比其他任何文明都更为注重伦理道德的价值。一一摘编自[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1)根据材料,指出东西方“思想繁荣时代”的各自特征。(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使“这一思想繁荣时代”到来的东西方不同原因。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为《世界一部历史》中的一份大事年表1800--1850年欧洲蒸汽驱动工业能力急剧增长1811--1813年英国动用1.2万军队镇压捣毁机器的暴民1842年埃德文·查德威克的《劳动人口的卫生状况》详细披露了曼彻斯特糟糕的生活条件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问世1851年伦敦水晶宫举办首届世界博笕会1867年马克思的《资本论》问世——摘编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材料二下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一幅描绘英国工业城镇的围画使用蒸汽机为动力的工厂(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反映的三种历史现象,并说明其内在联系。(2)如果把材料二用于研究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请分析说明材料二的史料价值。27.【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清朝初年,由于刚刚经过连年战乱,逃荒的农民相当多,而剩下的农民要承担原有丁额的丁役,负担非常重。另外,官府与地方豪绅勾结,巧取豪夺,更加助长了“逃丁”现象。至此,延用明朝的一条鞭法便暴露出许多问题。康熙五十一年,康熙下谕:“嗣后所生人丁,免其加增钱粮。”这拉开了摊丁入亩的序幕。各地在推行摊丁入亩的过程中,除民丁银外,屯丁银、灶丁银等赋税也一同摊入了地亩之中。摊丁入亩的实施,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身统治及顺应历史发展形势的需要而进行的政策调整,它标志着数千年来力役之征的废除。——摘编自郝英《清初摊丁入亩赋税制度改革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推行摊丁入亩赋税制度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初推行摊丁人亩赋税制度的意义。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欧洲和世界的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7月3日,斯大林在他那著名的演说中,发出了要与欧美各国人民结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庄严声明。丘吉尔和罗斯福从各自国家利益出发,对同苏联合作采取了积极态度。但英美军事当局对苏德战场普遍作出悲观估计,认为苏联的抵抗难以持久。当时,罗斯福和丘吉尔都急于摸清苏联的真实情况,以协调对苏政策并考虑与苏结盟,否则美英正在筹划的会晤也将受影响。在这种急迫形势下,正在伦敦安排会晤事宜的美国总统顾问霍普金斯主动提出赴苏访问。他在征得罗斯福同意后,于7月底飞往莫斯科拜会斯大林,了解苏联的实际情况,准备为罗斯福和丘吉尔的会晤提供第一手材料。8月9日至13日,罗斯福和丘吉尔举行了二战爆发后的第一次会晤,史称大西洋会议,双方签署了大西洋宪章。——摘编自李铁城《大西洋会议和大西洋宪章的历史地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西洋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西洋会议召开的主要影响。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范仲淹(989~1052),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面对北宋积贫积弱局面,他主张文学要发挥教化功能,在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中彰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笃定“居庙堂之高则忱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追求。他反对宋初文坛的柔靡文风,提出了文质相救、意淳语真的文学思想;继承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文学创作要感于万物并通过万物体现出来,反对无病呻吟。他认为文学创作的主题要多样化;或言志感怀,抒写伟大的政治抱负;或关注民生,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或纪游山水,歌颂祖国大好河山;或咏物寄兴,展现自己的人格操守。范仲淹的文学主张和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范仲淹的文学主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范仲淹文学主张体现的精神价值。三、论述题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学者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计划编写一部主题为“中华儿女齐奋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通史著作《奋斗中国》。该著作依据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以“奋斗”为主线展现了中华儿女齐心协力,改变家国命运的百余年奋斗历程。著作部分章节标题关键词节选如下:1.粵海杨威2.国门洞开5.中体西用14.庚子国难22移风易俗28.“以俄为师”31,开天辟地42.武装抗争56.共赴国难62.和平之光67.风雨钟山70.当家做主73.自力更生83.跨洋握手90.春天故事95紫荆旗耀98.复兴之梦。请从上述标题关键词节选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关键词,并根据所选关键词之间的关系拟定一个论题,并对该论题进行阐述。(要求:选词恰当、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D【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乱,各思想流派为了构建新的社会秩序提出了自己的主张,由此可知,孔子、墨子的主张的目的是重构社会价值以构建新的社会秩序,D项正确;A项指的是法家思想,排除A项;材料信息并未体现民本思想,排除B项;材料中孔子和墨子的主张都未反映完整哲学体系的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2.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时期的诸项尊儒措施并非董仲舒的首创,因为国立太学早已确立,州郡设立学校是推广汉景帝时期蜀守文翁治蜀的经验;儒经博士官从文帝、景帝时期就开始设立;重用“文学”之士开始于严助、司马相如等人,且他们大多数不是“醇儒”;重用儒者为卿相从公孙弘开始,且其学问兼容各家思想,并非单纯的儒学,这一切说明,早在董仲舒之前,尊儒就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了,故C项正确;材料与“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政策”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尊儒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未体现董仲舒对儒学的贡献有限,故B项错误;材料与中央集权无关,故D项错误。3.A【解析】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因此汉末魏晋时期书体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书写材料的变化,故答案为A项;汉末即魏晋以前书者还没有形成创作自觉,排除B项;这一变化与公文书写和玄学兴起无关,排除C、D项。4.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北魏晚期,汉族服饰带有鲜卑族色彩,而鲜卑族贵族的墓葬带有汉族墓葬风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北魏时期汉族和鲜卑族之间生产和生活相互融合的结果,A项正确;北魏孝文帝“封建化”政策能够促进鲜卑贵族吸收汉文化,但不能解释汉族服饰出现鲜卑族特征的现象,排除B项;北魏时期并未出现三教合一,三教合一出现于隋朝,而且北魏时期民众习俗并未趋同,排除C项;D项符合史实,但与材料无关,大同地区并非南方,排除D项。5.C【解析】由材料“当时这类‘家礼’较为普遍”可知,儒家的道德观念影响较为广泛,受众面广,故选C;陆九渊家族的家训确实借助了艺术的方式来传播,但这并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材料的重点在后半段,即强调家礼的普遍性,排除A;材料并未提及科举制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传唱家训的成本并不高,无法说明统治阶层生活的奢靡,排除D。6.C【解析】据题意可知,明末思想中开始肯定人的正常欲望,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对明末工商业发展的迎合,故选C;明末时期的思想是对传统儒学思想体系的发展,而非否定,它没有突破传统儒学的范畴,因此也没有动摇封建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排除AB;材料反映的是“人欲”的肯定,而非实现“天理”与“人欲”相统一,排除D。7.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的科技成就都是古典科技的技术经验的总结,而西方趋向近代科学,造成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东西方发展趋势不同决定,中国处于封建制度衰落时期,而西方跨入近代,发展资本主义,A项正确;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的差异不能说明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宗教信仰对科技发展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西学东渐,排除D项。故选A项。8.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留学生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宣传“自由、民权、革命”等思想,使“舍旧谋新的表征,逐渐流行开来”,反映出当时中国人积极寻求救亡图存道路,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潮流,B项正确;倡导改良的维新运动与“革命”思想的流行不符,A项错误;20世纪初自由民主还未成为“国人共识”,C项错误;出版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只是材料部分信息,不是材料主旨,D项错误。9.C【解析】根据材料“君主专制的覆灭意味着对儒学三纲之首和传统等级制度的彻底否定,意味着那些整天忙于磕头的脑袋和应酬跪拜的双脚,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和走路”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有利于推动民众的思想解放,C项正确;材料强调辛亥革命有利于推动民众的思想解放,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肃清”一说绝对,排除B项;“全面改变”一说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10.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国内问题,为民主革命注入了新生机,B项正确;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主流思想走向统一,排除D项。故选B项。11.C【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后新中国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党只有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才能把国事真正办好”说明这一说法为建国后社会主义政党理论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材料涉及社会主义政党理论,A项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此时仍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还未建立,排除B项;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与社会主义原则,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12.A【解析】据题意可知,侯宝林、老舍和吕叔湘等人对传统相声进行了改进,使之更能够配合形势的需要,所以这些做法都体现了文艺新风为国家服务的,故选A;这些做法是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鼓舞中朝军民的战斗士气,排除B;“双百”方针到1956年才提出,与“新中国成立初期”不符,排除C;“完成了”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D。13.A【解析】材料给出的时间是1964年10月16日,这个时间是新中国成立之后。A选项时间符合,且符合李宗仁的描述,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误,大亚湾核电站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建立起来的;C选项发生在21世纪;D选项发生在1970年,时间不满足要求,故排除。14.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改革开放,学术界围绕着“能不能改革”和“改革是不是复辟资本主义”等问题展开的论争,反映了国人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不同认识,D项正确;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组织路线,排除A项;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社会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不同认识,C项不符合材料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15.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题干材料问的是2000年以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原因.D项是这种现象的表现,而非原因,故排除;ABC都是2000年以后办学方式多样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现象出现的原因,但是B项是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故选B项。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的复兴。16.D【解析】根据材料“伦理行为……具体为人的‘幸福’”、“美德往往被认为是幸福的必要条件”等信息可知,古希腊伦理学中的善和美德都事关人的幸福,蕴含着人文主义思想,这说明古希腊时期的伦理学丰富了人文精神,D项正确;材料信息并未涉及科学精神,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城邦利益至上观念,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古希腊时期的伦理学丰富了人文精神,不能体现民主政治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17.C【解析】根据“在上帝的创造物中,人占据最高地位,因而对上帝的认识达到一定度就可以了,应该把人作为思考的对象。”可得出材料强调人的价值高于神,体现了人文主义,说明他意欲使人摆脱神学束缚,C项正确;材料没有批判教会,排除A项;材料与哲学化无关,排除B项;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18.C【解析】根据材料“当时欧洲的出版业仍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同时欧洲出版业的进步又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可知启蒙思想与出版业相互影响,C项正确;一致追捧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完全瓦解表述绝对,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大众文化的冲击,排除D项。故选C项。19.C【解析】牛顿因为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理论体系,成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称达尔文为生物学中的“牛顿”,意思是达尔文也有举世瞩目的成就就是提出了生物进化论,答案为C。材料内容是以达尔文比作牛顿,而不是继承了牛顿的科学思想,A错误。达尔文没有创立生物学新体系,B错误。物种变异现象包含于生物进化论理论之中,D错误。20.B【解析】根据“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充分利用‘爱迪生效应’”,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电子管,说明科技进步得益于继承和创新精神,故选B;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从此进入了电气时代,并非以电子管的发明为标志,排除A;材料没有对比,不能得出英国在电子领域领先世界,排除C;D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21.D【解析】根据所学,材料中的作品主要是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风格,都反映出社会矛盾的日益尖锐的现实,D项正确;《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排除A项;《人间喜剧》与战后心态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的内容与民族主义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22.A【解析】根据“到30年代后期,几乎每家电影院都开始售卖爆米花,看电影吃爆米花逐渐风靡全球。”可得出爆米花的流行说明电影从高雅的娱乐变成了日益大众化,A项正确;材料与经济困境无关,排除B项;CD项与材料所反映的主旨无关,排除CD项。故选A项。23.B【解析】从材料内容以及图片可以看出这应该是现代主义的风格,体现的是反传统,B项正确;油画是现代主义风格,不属于浪漫主义,排除A项;材料中的油画是反传统、反理性的,排除C项;D是印象画派的风格,排除D项。故选B项。24.A【解析】学者观点强调了控制信息流对于未来竞争中的重要作用,犹如帝国主义时代控制海洋一样。而信息流是科技革命的重要表现,说明科技革命影响国际政治体系,A正确;题干与全球化无关,排除B;题干指的是国家控制信息流,而非跨国公司,排除C;根据题干主旨可知,掌握科技实际上容易形成霸权主义,D排除。25.(1)各自特征:①东方注重伦理道德;②西方注重法制与制衡。(2)不同原因:东方:①处于社会变革时期;②铁器、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③井田制走向瓦解;④分封制趋向崩溃。西方:①城邦民主政治发展;②工商业繁荣。【解析】(1)各自特征:根据材料“而在古代中国,儒家开创的伦理道德传统,使中国文明比其他任何文明都更为注重伦理道德的价值”可知,东方注重伦理道德;根据材料“在西方那种多元社会里,各种社会力量都通过法制以获得平街”可知,西方注重法制与制衡。(2)不同原因:东方:根据所学知识,可从处于社会变革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井田制走向瓦解;分封制趋向崩溃等方面分析。西方:根据所学知识,可从城邦体制、民主政治、工商业等方面分析。26.(1)历史现象:工业革命开始,推动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工人阶级生活条件恶劣,工人运动开始出现;马克思主义诞生。内在联系: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与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逐渐显现,工人阶级的生活和劳动条件没有得到相应改善;工人运动兴起,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了工业革命出现的社会变化,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2)史料价值:材料二的画作出自工业革命兴起的年代,具有较高的真实性;从画面上看,蒸汽机普遍使用于工厂;使用蒸汽机的工厂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解析】(1)材料一中反映的三种历史现象,根据“1800—1850年欧洲蒸汽驱动工业能力急剧增长”可以看出工业革命开始,推动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根据“1811—1813年英国动用1.2万军队镇压捣毁机器的暴民”和“1842年埃德文·查德威克的《劳动人口的卫生状况》详细披露了曼彻斯特糟糕的生活条件”可以看出工人阶级生活条件恶劣,工人运动开始出现;根据“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问世”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诞生。其内在联系应当联系所学,从工业革命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日益显现、工人阶级为改善生活和劳动条件开展斗争、马克思和恩格斯顺应时代的要求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等方面来回答。(2)材料二反映的是蒸汽机普遍运用到工厂中,烟囱林立,污染严重。联系所学可知,这一画作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反映了工业革命时期的状况,可以用于研究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27.(1)背景:“逃丁”现象严重;民众赋税负担过重;一条鞭法弊端暴露;社会矛盾突出。(2)意义:减轻了民众负担;维护了清政府的统治;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促进了租佃关系的盛行。【解析】(1)背景:根据“逃荒的农民相当多”得出“逃丁”现象严重;根据“而剩下的农民要承担原有丁额的丁役,负担非常重”得出民众赋税负担过重;根据“至此,延用明朝的一条鞭法便暴露出许多问题”得出一条鞭法弊端暴露;社会矛盾突出。(2)意义:根据“免其加增钱粮”得出减轻了民众负担;根据“摊丁入亩的实施,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身统治及顺应历史发展形势的需要而进行的政策调整,它标志着数千年来力役之征的废除。”得出维护了清政府的统治;根据所学可得出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根据所学得出促进了租佃关系的盛行。28.(1)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规模扩大;斯大林呼吁欧美国家结盟;霍普金斯访苏,了解苏德战场实情。(2)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鼓舞了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的信心;为联合国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解析】(1)根据“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欧洲和世界的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得出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规模扩大;根据“斯大林在他那著名的演说中,发出了要与欧美各国人民结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庄严声明”得出斯大林呼吁欧美国家结盟;根据“正在伦敦安排会晤事宜的美国总统顾问霍普金斯主动提出赴苏访问。”得出霍普金斯访苏,了解苏德战场实情。(2)根据“当时,罗斯福和丘吉尔都急于摸清苏联的真实情况,以协调对苏政策并考虑与苏结盟”可得出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再结合所学可从鼓舞了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的信心、为联合国的建立创造了条件等方面概括。29.(1)主张:文学要发挥教化功能;作品要文质相救、意淳语真、有感而发;创作主题要多样化。(2)精神价值:注重修养,志存高远;经世致用,求真务实;心忧天下,责任担当。【解析】(1)主张:根据“主张文学要发挥教化功能”得出文学要发挥教化功能;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