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典寓言故事刻舟求剑评析TOC\o"1-2"\h\u7212第一章走进《刻舟求剑》的故事世界 16462第二章《刻舟求剑》故事内容剖析 125281第三章我看《刻舟求剑》中的愚行 219265第四章从《刻舟求剑》感悟“变”的哲学 227929第五章引用原文看“刻舟求剑”之谬 213881第六章结合生活实例谈“刻舟求剑”现象 319669第七章总结《刻舟求剑》的启示 331037第八章以古鉴今:远离“刻舟求剑”思维 3第一章走进《刻舟求剑》的故事世界《刻舟求剑》是一则经典的寓言故事,出自《吕氏春秋·察今》。这个故事就像一幅生动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想象一下,在古代的一条大江之上,有一个乘船渡江的人。江水滔滔,船在缓缓前行,这个人却不小心把自己的剑掉入了江中。一般人可能会着急、懊恼,可他却不慌不忙,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他觉得只要船到岸,从这个记号处下水就能找到剑。这一幕,在江上众多乘客的见证下发生,大家或许有惊讶,或许有疑惑,可他却坚信自己的做法没错。这个故事的场景设定简单却极具画面感,让我们仿佛穿越回古代,置身于那艘船上,看着那个人做出这个奇怪的举动。这则故事虽然简短,却有着很强的吸引力,让我们想要深入探究这个人到底为什么这么做,以及这个行为背后所蕴含的深意。第二章《刻舟求剑》故事内容剖析《刻舟求剑》的故事内容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很多值得剖析的点。那个人掉剑之后在船舷刻记号的行为,其实反映了他一种静态的、僵化的思维方式。船是在江水中不断移动的,剑掉入江中后,会江水的流动而移动,而船也在向前行驶。他只看到了剑相对于船舷的位置在掉落瞬间的关系,却忽略了船、剑和江水这三者都是动态变化的。就好比在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会认为一些东西是固定不变的,按照过去的经验或者固定的模式去处理问题。例如,以前在某个地方做生意的模式很成功,就一直沿用这种模式,哪怕这个地方的人口结构、消费习惯等都发生了变化,还是不愿意改变,这就和刻舟求剑中的那个人一样,只执着于表面的、已经改变了的“记号”,而没有认识到事物本质上的变化。第三章我看《刻舟求剑》中的愚行在《刻舟求剑》这个故事里,主人公的行为真的很愚蠢。他完全没有考虑到周围环境的变化对事物的影响。剑掉落江中,江水是流动的,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因素,可是他却视而不见。这就像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如果总是用一种老旧的学习方法,不知识的难度和类型的变化而调整,那肯定是学不好的。我有个同学,在小学的时候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还能让他取得不错的成绩。到了初中,知识变得更加复杂,需要理解和灵活运用,他还是一味地死记硬背,结果成绩一落千丈。他就像那个刻舟求剑的人,没有意识到学习环境和知识体系的变化,还执着于曾经有效的“记号”,也就是死记硬背的方法,不愿意去寻找新的适合初中学习的“剑”,也就是新的学习方法。第四章从《刻舟求剑》感悟“变”的哲学《刻舟求剑》这个故事深刻地体现了“变”的哲学。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江水在流,船在动,剑也在水流漂移,这就是一个动态的世界。而故事中的人却用一种静止的眼光去看待这个动态的过程。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这提醒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比如科技领域,曾经风靡一时的胶卷相机,在数码技术出现后,如果胶卷相机制造商还是按照以前的模式,只专注于胶卷相机的生产,不考虑数码技术带来的变革,那必然会被市场淘汰。因为市场环境在变,消费者的需求在变,技术也在变。我们不能像刻舟求剑中的那个人一样,守着过去的“记号”,而忽视了整个世界的变化趋势。第五章引用原文看“刻舟求剑”之谬《吕氏春秋·察今》原文中对刻舟求剑的描述很简洁,却把这种荒谬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短短几句话,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人的逻辑漏洞。他认为剑从哪里掉的就一定还在那个位置,但是他忽略了船行剑移这个事实。就如同在一些历史事件中,一些守旧的势力总是抱着旧的制度和观念不放,比如晚清时期,世界已经进入工业革命后的现代社会,西方国家都在发展现代工业、现代军事、现代教育等,而清朝的一些保守派却还想坚守封建的那一套,他们认为祖宗之法不可变,就像那个刻舟求剑的人,在时代的浪潮中,还执着于早已不适用的“记号”,最终只能走向衰败。第六章结合生活实例谈“刻舟求剑”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刻舟求剑”的现象随处可见。拿职业发展来说,有些行业曾经非常热门,很多人都涌入这个行业。比如传统的纸媒行业,以前有很多报社、杂志社,记者和编辑是很吃香的职业。但是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逐渐兴起,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那些从事纸媒工作的人还是只按照以前的工作模式,只专注于纸质刊物的采编,不学习新媒体的运营、传播等知识,就像在船上刻记号而不考虑船已经前行了一样。他们会发觉自己的职业竞争力越来越小,因为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地转向了网络。再比如一些传统的零售商家,以前只依靠实体店经营,当电商兴起后,如果不考虑开展线上业务,还守着原来的店面经营模式,那也会被市场淘汰,这都是生活中“刻舟求剑”的表现。第七章总结《刻舟求剑》的启示《刻舟求剑》这个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多方面的启示。它让我们明白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事物。无论是个人的成长、事业的发展还是社会的进步,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在个人成长方面,我们的知识储备、人际关系、社会经验等都在年龄的增长而改变,我们不能一直用小时候的思维方式去应对成年后的问题。在事业上,要时刻关注行业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或者工作方法。对于社会来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不断改革创新。如果一直固步自封,守着旧的制度、观念和模式,就会像刻舟求剑中的那个人一样,在不断变化的世界里迷失方向,无法实现发展的目标。第八章以古鉴今:远离“刻舟求剑”思维在现代社会,我们要以《刻舟求剑》为鉴,远离这种僵化的思维方式。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市场的变化、竞争对手的变化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就像苹果公司,它不是一直守着以前的产品模式,而是不断地创新,从iPhone的不断升级换代,到推出iPad等新的产品系列,都是根据市场和技术的变化做出的调整。如果企业像刻舟求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东莞美容院加盟合同范本
- 个人房产与中介合同范本
- 先拿货后付款合同范例
- 2024年吴忠市人民医院自主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试真题
- 加盟授权合同范例范例
- 农村空地出售合同范本
- 2024年曲靖六十九医院人才招聘考试真题
- 以资抵债合同范本
- 2024年广州市天河区体育西路小学聘用制专任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 创意园厂房合同范例
- 2025年企业法务顾问聘用协议范本
- 无菌手术台铺置的细节管理
- 《康复评定技术》课件-第五章 运动控制
- 议论文8(试题+审题+范文+点评+素材)-2025年高考语文写作复习
- 【理特咨询】2024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在生物医药大健康行业应用进展报告
- 2025新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单词默写表(小学部分)
- 2025年春新外研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下册课件 Unit6第1课时Startup
- 2025江苏苏州高新区狮山商务创新区下属国企业招聘9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蒙牛集团实施财务共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8800字(论文)
- 平抛运动的经典例题
- 录井作业现场风险评估及控制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