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用心整理连加、连减。(教材第1、第2页的内容)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三个数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使学生学算。2.让学生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3.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计算认真的好习惯。竖式的写法。连加、连减竖式的简便写法。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折纸船吗?老师告诉你们这有三个好朋友在折纸船呢!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1情景图。生:他们三个人折的数目不一样多,最左边的小朋友折了19只,中间的小朋友折了27只,最右边的小朋友折了26只。【设计意图:由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活动(折纸船)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品文档用心整理1.教学例1。师: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呢?对于学生提出的比较简单的问题就当场解决,如果学生能提出“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的问题就进入下一环节的探究;如果学生没有提出这个问题教师就师:想一想,先算什么,再接着算什么?自己试一试怎样列竖式计算。学生尝试自己列竖式这几种方法都是计算连加的基本方法,教师应给予肯定。三个数连加的竖式,学生以前没生在相互交流中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优化自己算法的意识和能力,体验算法多样化】2.教学试一试。精品文档用心整理【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愿望和兴趣应贯穿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连减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自主尝试的机会,引导学生思考先算出两个减数的和,再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既是让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又为下一节课“加减混合”的教学做准备,一举两得】师:这节课一开始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连加、连减的竖式计算问题。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连加、连减19+27+26=72(只)1课堂作业新设计课堂作业新设计精品文档用心整理2.笔算下面各题。(考查知识点:连加、连减;能力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运用连加、连减解决问题)有85个西瓜。我运走了27个。我运走了40个。我运走了27个。(考查知识点:连加、连减;能力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运用连加、连减解决问题)课堂作业新设计精品文档用心整理教材习题第2页“想想做做”2加减混合运算内加减混合运算。(教材第3、第4页的内容)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2.让学生掌握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3.使学生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师:同学们都喜欢讲故事,现在,谁能看着情景图讲故事?(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2情景图)精品文档用心整理学生讲故事时,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男生一共折了38只小纸船,女生一共折了42只小纸船,送给幼儿园33只。师:谁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可以现场解答。如果学生能提出“还剩多少只”的问【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讲故事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数学信息,引起学生的1.教学题2。师:要求“还剩多少只”怎样列算式?在学生列出38+42-33之后,启发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如:男生折了38只,加上女生折的42只,就是一共折的只数,送给幼儿园33只,就是减少33只,所以要从总只数里面减去33。如果有学生列出两个算式:38+42=80(只)80-33=47(只)教师也给予肯定,师生一起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算式:38+42-33,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叫作加减混合算式。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及时巡视,一方面,发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必要的一般方法是:先算38加42,再减33,结果等于47。如果出现先算42-33,再加38,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并谈谈看法。同时说明一般情况下的计算方法。师: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情况下从左往右依次计算。谁愿意把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给大家介绍一下?精品文档用心整理教师主动介绍。【设计意图: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是数学计算的基本技能,教师要重视指导】2.教学试一试。师:同学们看这道加减混合运算的题,请你自己算一算,检查一下加减混合运算知识学得怎么样。教师巡视的时候,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做完后交流计算的结果。【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建构、形成过程,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技能】师: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情况下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你有什么收获呢?【设计意图:课堂教学结束时,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教学的收获,有助于学生逐步养成及板书设计板书设计38+42-33=47(只)口加减混合运算2精品文档用心整理课堂作业新设计课堂作业新设计在O里填上正确的数。(考查知识点:加减混合运算;能力要求:能正确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原有64人。有7人结业了,原有64人。2.操场上有26名同学在跳绳,36名同学在拍球。刚刚走了45名同学,还剩多少名同学?(考查知识点:加减混合运算;能力要求:能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课堂作业新设计1.647+15=72(人)2.26+3645=17(名)教材习题精品文档用心整理第3页“想想做做”练习一。(教材第5页的内容)1.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及加减混合运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及加减混合运算。用心整理生1:计算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候却完全运用连减就能解决问题。师:说得非常好,就应该把我们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现在咱们就试试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思考题)生:第1辆车上的三筐苹果分别是26个、30个、28个;第2辆车上的三筐苹果分别是24个、22个、26个。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组织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想法。学生可能有如下情况:·第1辆车上苹果的总个数是26+30+28=84(个);第2辆车上苹果的总个数是24+22+26=72(个)。第1辆车上的苹果比第2辆车上的苹果多84-72=12(个)。那么就要给第2辆车6个才能使两车上的苹果个数相同,所以应该把第1辆车上有28个苹果那一筐跟第2辆车上有22个苹果那一筐交换。·我是一筐一筐作比较的:26个比24个多2个;30个比22个多8个;28个比26个多2个,这样第1辆车上的苹果就比第2辆车上的苹果多2+8+2=12(个)要想两辆车上的苹果同样多就要把第1辆车上的苹果给第2辆车6个,这样28个就正好比22个多6个,交换这两筐就相当于是给了第2辆车6个苹果,所以两辆车上的苹果个数就相等了。·我觉得我的做法更简单。因为第1辆车上的26个与第2辆车上的26个相等,我们不用考虑这两筐了,第1辆车上的30个比第2辆车上的24个多6个,第1辆车上的28个比第2辆车上的22个多6个,这样只要把它们相应的交换一组就可以使两辆车上的苹果个数相等了。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用心整理加减混合便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星期日同学们帮助农民伯伯摘南瓜,他们的劳动成果记录如下: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100元钱去买一套衣服,可以怎样买?应付多少钱?①②③④⑤课堂作业新设计B类:可以买:①+④或①+⑤或②+⑤或③+④或③+⑤教材习题第5页“练习一”用心整理3.左90右90下90左87右86上95下94思考题:方法一第1辆车上的28个换第2辆车上的22个。方法二第1辆车上的30个换第2辆车上的24个。解决问题。(教材第6~8页的内容)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3.引导学生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件、圆片。牵嘟味※奉※岸*资秦秦资牵※※*※※牵一问题情境用心整理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例3情景图。生:小军穿了8个彩珠,芳芳穿了12个彩珠。【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穿彩珠活动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组织学生交流做法,重点说清自己的想法。学生的方法可能有:·我在第一行摆了8个圆片表示小军穿的彩珠,然后在第二行摆了12个圆片表示芳芳穿的彩珠。观察后我发现,如果再让小军穿4个彩珠就和芳芳同样多了。·我也在第一行摆了8个圆片表示小军穿的彩珠,然后在第二行摆了12个圆片表示芳芳穿的彩珠。但是我是想把芳芳穿的彩珠拿走4个,这样他们穿的彩珠个数也就同样多了。·我也在第一行摆了8个圆片表示小军穿的彩珠,然后在第二行摆了12个圆片表示芳芳穿的彩珠。如果我们手边没有别的彩珠,就可以把芳芳穿的2个彩珠拿给小军,这样他们穿的彩珠个数也可以相等。生1:我觉得动手操作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生2: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设计意图:在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使学生体会动手操作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总结提升总结提升用心整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动手操作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小东家有母鸡22只,公鸡比母鸡少9只,小东家公鸡有多少只?妈妈买来一些铅笔,小明拿了其中的11支,妹妹只有7支。怎样才能使两人的铅笔支数相同呢?课堂作业新设计B类:小明给妹妹2支铅笔。(答案不唯一)教材习题第7页“想想做做”3.(1)18+35=53(只)2)53-26=27(只)用心整理5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教材第8~10页的内容)1.使学生学会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使学生学会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课件、圆片。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例4情景图。生:我知道小英做了11朵花,小华比小英多做3朵,小平比小英少做3朵。精品文档用心整理【设计意图:由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手工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能会说:·谁做的花最多?谁做的花最少?解答呢?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解答结果告诉大家?生:我在第一行摆了11个圆片表示小英做的11朵花,在第二行又多摆了3个圆片表示小华比小英多做的3朵花,这样小华做的花就包括两部分:一分是多出来的3朵,所以计算小华做了多少朵,要用加法11+3=14(朵)。师:说得真棒!根据解答的结果再算一算,小华是不是比小英多做了3朵呢?生:小华做了14朵,小英做了11朵,14-11=3(朵)小华就是比小英多做了3朵。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就要用加法计算。师:你能用刚才摆圆片的方法算出小平做了多少朵吗?师:谁来把自己的做法跟大家说一说?生:现在第一行摆了11个圆片表示小英做的11朵花,然后又在第二行摆了11个圆片,因为题中说“小平做的花比小英少3朵”,所以我在第二行拿走3个圆片,这样小平做的花就是精品文档用心整理11-3=8(朵)。【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说想法,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领悟思路,理解算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新发现和新收获?〔知道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可以用加法或减法来解决〕【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说出本节课的知识,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树立了学习数学的信心】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小英小华2)小平做了多少朵?小英小平课堂作业新设计课堂作业新设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11+3=14(朵)想一想,算一算。小东家有母鸡22只,公鸡比母鸡少9只,小东家一共养了多少只鸡?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猜猜我是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精品文档用心整理课堂作业新设计教材习题第9页“想想做做”2.19+8=27棵)3.3%6=26(格)4.25+7=32个)5.3612=24(盆)6缘习练习二。(教材第11页的内容)1.引导学生学习用加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在活动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过程和方法。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精品文档用心整理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学过“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你有什么想法呢?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上课之初点明本节课的主旨,有助于明确学习目标,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散漫性】师:请大家在小组内自由讨论。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己的收获和想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想法。组织学生交流:·我觉得在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这类问题时,最主要的就是分析题意,知道究竟是哪个数多,哪个数少。·在分析题意时,动手摆一摆花片、小棒之类的东西,就能很直观地看出谁多谁少,计算起来就比较容易了。·经过几次的动手操作我找到了一条规律: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既然比这个已知数多,就说明比这个已知数大,是大数就用加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既然比已知数少,就说明比这个已知数小,是小数就用减法解决。·我也知道了,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师:同学们总结得真棒!接下来我们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怎么样?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第4题。师:认真看题再解答,重点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再组织学生交流汇报。生1:我们已经知道小芳拍了20下,小军比小芳拍的少,那么小军拍的最多的时候也会比精品文档用心整理小芳少,至少是少拍1下,所以20-1=19(下)小军最多拍了19下。生2:小强拍的比小芳拍的多,至少会多1下,所以小强最少也是拍了20+1=21(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系统复习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更能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师:经过这节课的复习和整理,你有什么收获呢?(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就是求较大的数,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就是求较小的数,用减法计算)【设计意图:经过一节课的练习提高,在课堂教学结束时,引导学生再次回顾知识重点,更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课堂作业新设计课堂作业新设计小明今年9岁,爸爸比他大28岁,爸爸今年多少岁?〔考查知识点: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能力要求:能正确分析并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13元27元33元(1)小明买两样玩具,刚好50元。他买的是哪两种玩具?精品文档用心整理2)小刚花的钱比小明多10元。小刚买的是哪两种玩具?课堂作业新设计B类:()坦克和机器人27+23=50(元)2)坦克和火车,27+33=60(元)教材习题第11页“练习二”3.30+26=56面)30-14=16(面)4.20l=19(下)20+1=21(下)5.(1)32+40+25=97人)2)参加跳绳的比参加游泳的多多少人?40-32=8(人)答案不唯一)/初步认识多边形初步认识多边形。(教材第12~14页的内容)1.通过观察和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3.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和实践的紧密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精品文档用心整理正确区分多边形。根据图形的边来判断多边形的方法。课件。师:同学们,不知道你在参观古建筑或看古装剧的时候有没有注意过我国古代建筑上的窗格图案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欣赏老师带来的这幅窗格图案吧!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例1图。学生欣赏窗格图案。□自主探究师:教材第12页,就是这幅图案,你能从中找出边数相同的图形吗?在图中描一描。学生自己描图案,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交流:生1:我找出的图形都有3条边,是三角形。生2:我找出的图形都有4条边。生3:我找出的图形都有5条边。师:像这样有4条边的图形我们就叫它四边形。师: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几边形呢?生: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条边,所以也是四边形。师:下面的图形各有几条边?是几边形呢?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最下面的图形。生:这两个图形各有5条边,是五边形。课件出示:教材第13页最上面的图形。生:这两个图形各有6条边,是六边形。【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己的具体感知中认识多边形,了解多边形形状和名称之间的关系,掌握根据图形的边来判断多边形的方法】师:如果我们画出的图形有7条边,又是几边形呢?课下请同学们自己画一画,说一说。精品文档用心整理初步认识多边形3条边…………三角形4条边………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由几条边围成的图形就是几边形5条边…………五边形写出下面多边形的名称。在下面的点子图上画出三个你喜欢的多边形,并写出它们各自的名称。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四边形五边形八边形六边形教材习题精品文档用心整理第13页“想想做做”1.第1、2、4个下面画口2.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3.写数略四边形4个五边形3个六边形2个4.(1)答案不唯一)5.9个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教材第14、第15页的内容)1.使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平行四边形无处不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认识平行四边形。精品文档用心整理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具学具教具学具课件、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位新朋友(出示平行四边形图)你们见过它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位新朋友。师:你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四边形吗?在哪见过?学生回答。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例2图。生1:第一幅图是挂衣服的架子。生2:第二幅图是围起来的篱笆墙。生3:第三幅图是楼梯的扶手栏杆。师:你能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出这样的平行四边形吗?它跟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试一试。生1:我发现它们的对边都是一样长的。生2: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生3: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是直角,平行四边形的角不是直角。师第一幅图中挂衣服的架子,大家应该都见过,跟其他挂衣服用的架子相比,它有什么特点呢?么发现?【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的基础上,具体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点,逐步形成平行四边形的表象,为进一步研究平行四边形奠定基础】目总结提升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在平行四边形的图形下面画“□。在下面的点子图中画出两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用心整理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第1、3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教材习题第15页“想想做做”1.第2、3、5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5.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练习三。(教材第16页、17页的内容)用心整理1,了解多边形的名称与边数的关系。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认识平行四边形。在动手操作活动中,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课件、长方形纸、剪刀。一一师: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转眼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已经学完了,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获吧!你愿意与大家分享吗?【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收获,梳理知识结构】□自主探究师:今天,我们首先回忆所学知识,把自己的收获、体会、快乐分享给其他人,好吗?学生可能会说:·我知道了多边形的名称和边数有关,有几条边就是几边形。·我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我知道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就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师:多边形的名称和边数有关,几条边围成的就是几边形,那么多边形的边和角有关系吗?用心整理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第2题。个数与边数相同。师:我们已经知道完全一样的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你可以使长方形变成组织学生展示交流结果。只要合理就给予表扬肯定。【设计意图:在活动中使学生自己学会梳理知识,逐步建构知识网络,为今后“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来。由几条边围成的图形就是几边形。几边形就有几个角。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可以变成平行四边形。A类请在右边画一个同样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能力要求:会画平行四边形)下图中有几个四边形?其中有几个是平行四边形?课堂作业新设计教材习题第16页“练习三”4.第一个图形把上面的边向右延长2格。(答案不唯一)第二个图形把下面的边向右延长1格。(答案不唯一)6.(答案不唯一)用心整理24有趣的七巧振内(教材第18、第19页的内容)1.使学生认识七巧板,知道七巧板是用几种不同的图形拼成的。2.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七巧板拼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体验。用七巧板创造性地拼图形。课件、七巧板。【设计意图:介绍七巧板的有关史料,特别是古人给出的七巧板构图,使学生感受几何构图的优美和我们祖先的智慧,激发学生的自豪感】精品文档用心整理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副七巧板有几块?有几种不同的图形?哪几块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七巧板图。师:拿出我们准备好的七巧板,你能用七巧板拼出已经认识的图形吗?在小组里交流展示选取有代表性的图形进行展示,并让学生介绍是用几块拼成的,拼成的是什么图形。只要学生回答正确就要给予肯定。如果学生没有全部拼出教材第18、第19页的图形,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进行引导,促使学生创造出更多的作品。师:下面都是用一副七巧板拼成的图形,分别像什么?你能照样子拼一拼吗?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金鱼”等三个图形。师:你还能用七巧板拼出哪些图形?课下把拼出的图形贴在教室里,大家共同欣赏。生1:用2块、3块、4块……都能拼成已经学过的图形。生2:七巧板能拼出很多有趣的图形。的好习惯】精品文档用心整理师:用七巧板可以拼出许许多多美丽的图案,如小房子、小鸭子、机器人等。七巧板是多么神奇啊!只要你肯动脑筋,相信就能创作出许多漂亮的作品!有趣的七巧板三角板、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1.在活动中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拼摆出不同的图形,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对七巧板的操作,使学生初步了解七巧板的作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2.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己想象、尝试拼图,然后在交流中互评。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经历了图形的变换过程,空间观念得到了培养。给下面的图形起个名字,再照样子拼一拼。(考查知识点:有趣的七巧板;能力要求:能用七巧板照样子拼出图形)用一副七巧板自己创造一幅漂亮的图案。(考查知识点:有趣的七巧板;能力要求:能用七巧板自己创造出美丽的图案,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课堂作业新设计精品文档用心整理认识乘法。(教材第20~22页的内容)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和问题,经历由加法算式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3.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兴趣。理解乘法的含义。教具学具教具学具课件、小棒。一问题情境一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例1图。生1:我看到了小兔子是2只为一组,共有3组。生2:我发现草地上的鸡是3只为一组,共有4组。精品文档用心整理【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为认识乘法做准备】1.教学例1。师:兔子有几个2只?鸡有几个3只?生:兔子有3个2只,鸡有4个3只。师:兔子有多少只?该怎样计算?为什么?谁愿意告诉大家?生:2+2+2=6(只)兔子有3个2只,所以就是3个2相加得6只。师:那么鸡有多少只呢?生:3+3+3+3=12(只)鸡有4个3只,所以4个3相加得12只。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试一试”。学生自己动手摆小棒后,完成填空;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组织交流汇报:2+2+2+2+2=10。5个2相加得10。师:观察刚才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这些算式的加数是相同的。师:我们把这样加数相同的算式,说成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2.教学例2。师:你能自己看图完成下面的练习题吗?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2图。生:从图中我知道了每张桌子上有2台电脑,共有4张桌子。求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就是求4个2相加的和2+2+2+2=8。精品文档用心整理师:像这样4个2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可以写成4×2=8或2×4=8(边板书边讲解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乘法算式的读法)师:你能把前面的几个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吗?组织交流汇报。师:你能发现什么样的算式才可以改写为乘法算式吗?有什么规律?生1:加数相同的算式才可以改写为乘法算式。生2:当我们把加数相同的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时,乘数分别是加数和表示加数的个数。组织交流汇报5个4相加,加法算式是4+4+4+4+4=20;乘法算式是4×5=20或5×4=20【设计意图:为学生自主建构乘法提供空间,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通过交流学生学习的成果,认识到用乘法计算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比较简便】板书设计板书设计II//lIl精品文档用心整理□乘数乘数积4×2读作:4乘22×续作:2乘4算式)?厘米精品文档用心整理第22页“想想做做”2)4+4+4=123×4=12或4×3=123.4×4=1读作:4乘4等于16;两个乘数都是4,积是16。5×6=30读作:5乘6等于30;乘数是5和6,积是30。6×5=30读作:6乘5等于30;乘数是6和5,积是30。练习四。(教材第23、第24页的内容)精品文档用心整理一一师:同学们,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乘法,今天就一起来检验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吧。你有信心顺利过关吗?【设计意图:借助谈话告诉学生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激励学生要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学好,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师:同学们,先告诉大家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好吗?学生可能会说:我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我知道乘法算式怎样读,怎样写。我认识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有乘数、乘号、积。师:说得非常棒!下面就看看你是不是真正掌握了这些知识。课件出示:教材第23页第3题。师:你能独立完成吗?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答案告诉大家?生1:如果横着看就是3个5相加,加法算式是5+5+5=15,乘法算式是5×3=15或3×5=15生2:如果竖着看就是5个3相加,加法算式是3+3+3+3+3=15,乘法算式是5×3=1或3×5=15生1:横着看和竖着看写出的加法算式不同,但是写出的乘法算式是相同的。我觉得有时候不同的加法算式可以用相同的乘法算式来表示。生2:我发现两个乘数交换位置它们的结果是相同的。学生的想法和结果只要合理,教师要适时表扬鼓励。【设计意图:在练习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算式的含义,提高学生运用乘法算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好乘法的信心】目总结提升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这节课的学习有所提高,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引导学生谈感受、收获】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乘数×乘数=积精品文档用心整理你知道每只青蛙是哪只蝌蚪变成的吗?用线连一连。摆一个五边形用5根小棒,摆两个用()根,个用()根。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教材习题n精品文档用心整理第23页“练习四”|竖:5个3相加3+3+3+3+3=155×3或3×54.4×3=1或3×4=123×4=12或4×3=125.4×或2×45×6或6×58.2×4t₈)6×2=12棵)3×2=6盆)答案不唯一)32~4的乘法口诀2~4的乘法口诀。(教材第25~27页的内容)1.让学生了解2、3、4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记2、3、4的乘法口诀。2.使学生能正确应用2、3、4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式题。3.激发学生学习乘法口诀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归纳意识。熟记2、3、4的乘法口诀,并能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计算两个数相乘。理解每句乘法口诀表示的含义。课件。用心整理一一课件出示:教材第25页例3情景图。师:说说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生:我知道了一个跷跷板上坐着2个人2个跷跷板上一共有4个人。1.教学例3。师:1个2用乘法算式该怎么表示呢?师:根据这个乘法算式我们就可以编一句乘法口诀:一二得二。你知道这句口诀是什么意思吗?谁愿意把你的理解告诉大家?生:“一二得二”的意思就是说1个2就等于2。师:那么计算2×1能用“一二得二”这句口诀吗?为什么?生:当然可以,因为前面在把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时,我们结果一样。师:2个2相加,该怎么列乘法算式呢?你能模仿着编制一句乘法口诀吗?生:“二二得四”的意思就是说2个2相加等于4。2.教学例4。生:图中1只船上有3个小朋友2只船上有6个小朋友,3只船上有9个小朋友。师:那么1个3该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呢?能编一句乘法口诀吗?生:1个3就可以写成1×3=3口诀应该是“一三得三”。师:“一三得三”这句乘法口诀还可以用来计算哪个乘法算式?师:如果是2个3相加该怎样列乘法算式,乘法口诀是什么呢?3个3呢?自己试一试。生1:2个3相加,乘法算式就是2×3=6或3×2=6口诀是“二三得六”。生2:3个3相加,乘法算式是3×3=9口诀是“三三得九”。3.教学例5。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例5图表。用心整理生:1×表示1个1,1个1还是1,所以说1×1=1口诀就是“一一得一”。2~4的乘法口诀 二二得四4×2=8A类考查知识点:2、3、4的乘法口诀;能力要求:掌握2、3、4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2、3、4的乘法口诀完成相应的计算)法计算)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3×3=92×3=6教材习题第27页“想想做做”2.4×2=82×4=8二四得八5.4×3=1盒)练习五。(教材第28页的内容)1.使学生熟记1~4的乘法口诀。2.使学生会运用1~4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让学生感受到乘法口诀在实际运算中的应用。熟记1~4的乘法口诀。运用1~4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件。师:同学们,学过了1~4的乘法口诀,你能熟练地背诵吗?咱们一起来玩一玩对口令的小游师生玩对口令游戏,帮助学生熟记1~4的乘法口诀。【设计意图:在应用1~4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或解决问题之前,首先要求学生熟记乘法口用心整理,借助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帮助学生记忆】:熟记这些乘法口诀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进行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第5题。师:认真观察这幅图,列式计算坐飞机的一共有多少人?生:因为每架小飞机上有3人,3架小飞机上一共有多少人,就是计算3个3是多少,所以列式是3×3=9人)。师:解决这道题,你用到了哪句乘法口诀?师:你还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列式计算。生1:小桥上一共有多少人?4×2=8人)。生2:碰碰车上一共有多少人?2×3=6人)。只要学生回答合理,就要给予肯定。【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乘法口诀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认真学习乘法口诀的动力】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一二得二二二得四课堂作业新设计课堂作业新设计用心整理第28页“练习五”4.3×1=31×4=42×2=4(答案不唯一)精品文档用心整理5.(1)3×3=9人)2)碰碰车上有多少人?(答案不唯一)55的乘法口诀肉5的乘法口诀。(教材第29、第30页的内容)1.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形成,初步掌握5的乘法口诀,在计算中体会编制口诀的必要性。2.能正确且熟练地运用5的乘法口诀求积。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比较熟练地应用口诀求积。根据图意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编制乘法口诀精品文档用心整理师:你们喜欢去公园玩什么呢?看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29页例6。生:图中的小朋友在划船。每只船上有5个小朋友。师:每只船上坐5人2只船坐多少人?3只、4只、5只船呢?算一算,填在表里。师:1个5,我们就写成乘法算式1×5=5口诀是“一五得五”。那么2个5相加,乘法算式是什么呢?口诀呢?一直到5个5相加,乘法算式是什么?口诀是什么?同学们在小组里共同编制5的乘法口诀吧,遇到困难就多想想我们以前编制1~4的乘法口诀的经验。学生在小组里共同写乘法算式,编制5的乘法口诀。组织交流,师生共同完成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师:我们一起总结出了5的乘法口诀,请大家把这几句口诀读一读。师:说一说你是怎样记忆5的乘法口诀的?学生汇报交流。师:你能根据“一五得五”这句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吗?生:因为1×5=5和5×1=5都可以用“一五得五”这句乘法口诀,所以根据这一句乘法口诀就可以写出这两道乘法算式。同桌进行相互提问的练习,进一步熟悉5的乘法口诀。【设计意图:口诀在以后的计算过程中用处非常广泛,所以必须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理解能把5的乘法口诀背下来的一起站起来背一背。板书设计板书设计5的乘法口诀五五二十五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课堂作业新设计课堂作业新设计我会填。一只手()个手指头,两只手()个手指头,三只手()个手指头,精品文档用心整理丛第30页“想想做做”乘加、乘减。(教材第31页、第32页的内容)精品文档用心整理3.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计算乘加、乘减,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计算乘加、乘减,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一问题情境意吗?【设计意图:一开始就呈现一幅生动有趣的情景图,把学生带入宽松、愉快的氛围。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1.教学例7。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例7图。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生1:我看到有3个鱼缸里的金鱼同样多。生2:我知道了前面的3个鱼缸里都是有4条金鱼,只有最后面的鱼缸里有1条金鱼。师: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呢?精品文档用心整理生:这4个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金鱼?师:要求一共有多少条金鱼?你想怎样计算呢?学生可能会说:·我觉得可以先计算前面3个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就是3个4相加用乘法计算;再加上最后一个鱼缸里的1条金鱼,这样计算比较简单,就是4×3+1=13条)。·我觉得可以把4个鱼缸里的金鱼都看作是有4条,这样4个4相加用乘法计算;然后再减去3,因为最后一个鱼缸里我们刚才多算了3条金鱼,这样就是4×43=13(条)。如果教学过程中没有出现后面两种解法中的任何一种,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适时引导学当引导,使学生明白分步计算与综合算式其实是一样的道理。师:通过刚才的计算你发现在既有乘法又有加法或减法的算式里面,先算什么?学生尝试解答后,交流结果。重点明确运算顺算意义,在此基础上理解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乘加、乘减一共有多少个气球?你能在里填上“+、一x”吗?课堂作业新设计B类:-教材习题第31页“想想做做”精品文档用心整理4.画图略(1)3×3=9个)2)5×3=15个)3)5×3+2=17个)练习六。(教材第33、第34页的内容)1.复习巩固学过的乘法口诀。2.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复习巩固学过的乘法口诀。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问题情境检验一下学习成果。你对自己的学习成果有信心吗?精品文档用心整理【设计意图:借助谈话告诉学生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激励学生要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学好,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师:现在请同学们看一幅图,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第10题。学生可能会说:·我看到每组大树有3棵,一共有3组大树·图中有4组小猴子,每组有2只,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这幅图中有4堆桃子,每堆有5个,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只要学生回答合理就要给予肯定,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师:同学们得到的信息真多,还提出了好几个用乘法计算的问题,你们能解决这些问题吗?试一试。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组织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清想法。生1:求一共有多少棵大树,就是计算3个3相加是多少,所以列式是3×3=9棵)。生2:求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就是计算4个2相加是多少,所以列式是2×4=8只)。生3:求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就是计算4个5相加是多少,所以列式是5×4=2Q个)。【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中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乘法口诀的记忆,同时提高学生运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好乘法的信心】精品文档用心整理【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这节课的学习有所提高,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引导学生谈感受、收获】一共有多少棵大树?3×3=9(棵)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2×4=8(只)一共有多少个桃子?5×4=20(个)列式计算。⑥通⑥通8EQ\*jc3\*hps15\o\al(\s\up4(奶奶),的重)⑥G看图列式计算。⑤⑤04…精品文档用心整理第33页“练习六”2.5×1=55×2=105×3=155×4=4×1=44×2=84×3=124×4=19.5×4+2=2次)5×3+3=18次)思考题:2486的乘法口诀本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用心整理教材第35、第36页的内容)1.让学生编制6的乘法口诀,并理解口诀的含义。2.使学生初步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正确求积。3.结合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函数、对应等数学思想。6的乘法口诀,用口诀正确求积。6的乘法口诀,用口诀正确求积。戏好吗?师生对口诀,帮学生复习2、3、4、5的乘法口诀。【设计意图:复习2、3、4、5的乘法口诀,为学习6的乘法口诀提供方法基础,通过对口令游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课件出示:教材第35页例8图。师:瞧!图中的旋转木马每次坐6人,2次可以坐多少人?3次、4次、5次、6次呢?你能自课件出示:教材第35页例8表格。组织交流。师:根据刚才的计算过程和以往的学习经验我们知道,1个6写成乘法算式是1×6=6怎样编乘法口诀?师:2个6相加怎样写乘法算式?怎样编乘法口诀呢?后面呢?在小组里共同完成这项任务,有信心吗?学生共同编制6的乘法口诀。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交流,师生共同总结6的乘法口诀。多种形式读6的乘法口诀,强化记忆,交流记忆口诀的方法。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6的乘法口诀)6的乘法口诀共有几句?相邻两句之间有什么关系?你们能背出6的乘法口诀吗?有了乘法口诀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和解决日常生活中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用到它们。6的乘法口诀2×6=123×6=185×6=30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连一连。用心整理第36页“想想做做”5.(1)6×2=12②)6×7.6×3=1既)18+5=23(元)练习七。(教材第37、第38页的内容)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寻找正确解题方法的技能技巧。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课件。一问题情境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1~6的乘法口诀我们都学完了,你掌握得怎样呢?我们来玩对口令的游戏好不师生对口诀,复习1~6的乘法口诀。【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复习1~6的乘法口诀,巩固记忆,为基础】口自主探究师:熟记乘法口诀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现在我们就一起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第10题。师: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生1:我知道有两个小朋友做沙袋,两个小朋友做毽子。生2:做毽子的两个小朋友做的不一样多,其中一人做了5个毽子,另一人做了6个毽子。师:那一共做了多少个毽子?该怎样解答呢?生:就是计算两个小朋友做毽子的个数和,用加法计算,6+5=11(个)。师:你还知道什么呢?生3:我知道了做沙袋的两个小朋友做的同样多,都是做了6个沙袋。师:一共做了多少个沙袋?该怎样计算呢?学生可能说:·因为两个小朋友做的个数相等,也就是2个6相加,所以也可以用乘法计算,6×2=12个)。无论学生用哪种方法计算,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如果学生能直接说出乘法算式,讲出道理应该给予表扬。【设计意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与乘法的联系与区别,体验乘法口诀计算的简便性】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问题,我们要善于观察、分析思考,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数学之中。【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体会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6+5=11(个)乘法计算更简便十十际问题)课堂作业新设计B类:3+3-1=5(个)2+3+1=6(人)5×6=30人)教材习题第37页“练习七”精品文档用心整理4.第一组6×3第二组6×6第三组6×4第四组5×37.6×4=面)10.6×2=12)6+5=11(个)复认识平均分一)认识平均分(一)。(教材第42、第43页的内容)精品文档用心整理3.培养学生善于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体验平均分。体验平均分。课件、圆片、小棒。学生可能出现的分法有:【设计意图:由学生喜欢的游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平均分”的兴趣】1.教学例1。师:这6个桃子还可以怎样平均分?生1:还可以平均分成3份,每份2个。生2:也可以平均分成6份,每份1个。2.教学例2。精品文档用心整理师:能帮助老师按要求分这8个桃子吗?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例2。师:题中要求我们每个小朋友分2个,大家先在图中分一分,再和同学交流吧!生:因为要求每个小朋友分2个桃子,所以在分的时候,我把每2个桃子圈一份,表示分给1个小朋友,一共圈出4份,所以就可以分给4个小朋友。师:说得真好!我们可以摆圆片帮助分一分,还可以画图圈一圈来帮助我们完成分一分的任务,今后解决问题时,可以借助这两种方法哦。3.教学“试一试”。师: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自己分分看。生:先数出12根小棒,每2根放一起,这样就可以分成6份。师:如果是每3根一份,每4根一份呢?先分一分,再说一说。学生尝试自己分一分,然后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实物的过程中,体验“平均分”。经历由实物分法抽象出画图表示分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师: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是“平均分”了吗?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收集后与同学们交流一下。认识平均分(一)平均分,平均分,每只小松鼠分到()个松果。精品文档用心整理(考查知识点:平均分;能力要求:能正确地把实物进行平均分)把下面的圆片平均摆到两个盘子里。课堂作业新设计教材习题第43页“想想做做”1.第二种。认识平均分(二)。(教材第44、第45页的内容)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精品文档用心整理2.能用具体操作或图示的方法进一步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进一步体会等分的含义。进一步体验平均分。课件、圆片、小棒。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平均分的知识,今天咱们继续一起来分桃子好吗?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例3图。□自主探究1.教学例3。师:请你用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并和同学交流,说说你的分法。学生用圆片分,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交流。生1:我是一个一个分的,结果每堆都有4个桃子。生2:我是两个两个分的,结果也是每堆都有4个桃子。生3:我是根据乘法口诀“二四得八”,一次分好的,每堆都有4个桃子。师:同学们这些分法都是正确的,分的结果也都是一样的。2.教学“试一试”。师:如果是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根?说说你是怎样分的。学生可能会说:·我是一个一个分的,结果每份都有6根。·我是两个两个分的,结果也是每份都有6根。师:如果还是这些小棒,平均分成3份、4份呢?先分一分,再说一说。学生分好后,组织交流。(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平均分成4份,每份3根)【设计意图: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体会平均分问题的两种不同情形。初步感受“等分除”和“包含除”】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精品文档用心整理每几个一份的分把2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4份、5份、10份,每份各是多少根?你知道怎么分吗?把20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5根。把2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4根。把20根小棒平均分成10份,每份2根。第44页“想想做做”精品文档用心整理4.15个圆片可以平均分成5份,每份3个。(答案不唯一)思考题:12个小正方形18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至少需要这样的小正方形4个。3认识平均分(≥)认识平均分(三)。(教材第46、第47页的内容)1.通过对较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和合理性。2.体验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体验。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精品文档用心整理学会较大数的平均分。体验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体验。个一份,按照要求分的。今天我们能不能尝试对较大的数目进行平均分呢?你们有信心吗?师:把12支铅笔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呢?我们就用小棒代替铅笔,你觉得可以怎样分呢?学生可能出现的分法有:·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3支。只要学生是进行了正确的平均分,表述合理就要给予肯定。【设计意图:促使学生体会“平均分”分法的多样化,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运用“枚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精品文档用心整理认识平均分(三)/l/llll朋//l/l/////平均分把30朵小红花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朵小红花?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把16根小棒平均分给4人组的同学,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姓名张华李丽王平孙丹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每人分到6朵小红花。(答案不唯一)B类:姓名张华李丽王平孙丹第一次2222第二次2222第三次第四次每个人分到4根还剩0根。(分的过程答案不唯一)教材习题第46页“想想做做”精品文档用心整理6.兔子是每4只一组,平均分成了3组。小鸡是每2只一组,平均分成了3组。(说法不唯一)初步认识除法。(教材第48~50页的内容)1.让学生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2.使学生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使学生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除法算式的写法和各部分名称。除法的意义。课件、圆片、小棒。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情景图。生:有6个小朋友要坐缆车,每车坐2人。用心整理用个圆片表示6个小朋友,每车坐2人,也就是每份2个圆片,这样一共分成了3份,所以要坐3车。【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操作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同时为认识除法算式做铺垫】1.教学例5。师:刚才我们把6个圆片,每份2个,平均分成了3份。像这样6人,每车2人,需要3车,就可以用除法来表示。写出来算式就是6÷2=车)。份是2:3表示分的结果是分成了3份。读作6除以2等于3。师:现在熊妈妈有12个苹果,每只小熊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熊?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分法写成算式,说一说除号以及各数表示的含义。学生写算式。学生交流,教师巡视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3.教学例6。生:有6个小朋友在植树。诉大家。生:用6根小棒表示植树的6个小朋友,平均分成3组就是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结果是每份2根,也就是说把6人平均分成3组,每组2人。师:像这样把6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写成算式是6÷3=26是是除数2是商。师:如果把8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支?你能写出算式吗?说说算式各部【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通过例子去体会,经历把“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除法表示的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师:今天我们已经知道了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除法表示,并且也会读写除法算式。你都掌握了吗?回家给爸爸妈妈讲一讲吧。初步认识除法:二新课堂作业新设计如果把左面鱼缸中的小金鱼平均分到右面的3个鱼缸中,右面每个鱼缸要放几条小金鱼?幼儿园的阿姨要把这些大红枣分给小朋友,如果每个小朋友分3个,够分几个小朋友?课堂作业新设计教材习题第50页“想想做做”4.8除以4等于2;被除数是8,除数是4,商是2。15除以3等于5;被除数是15,除数是3,商是5。24除以6等于4;被除数是24,除数是6,商是4。练习八。(教材第51、第52页的内容)用心整理1,进一步体会除法算式的意义。2.进一步巩固运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3.促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列式计算。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课件、小棒。师:同学们,最近在分一分的游戏活动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我知道了只要每份的数目相同,就是“平均分”。·我知道了“平均分”的时候可以说“平均分成几份”或“每份是多少”。·我还会读写除法算式。·我知道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师:同学们在玩中学会的知识还真不少呢!你究竟掌握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检验一下大家的学习效果,你有信心吗?【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既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课件出示:教材第51页第1题。组织学生交流汇报。生1:把10根小棒,每5根一份的分一分,结果被分成了两份。所以算式是10÷5=2生2: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的时候,可以1根1根地分,可以先分两次2根的,再分一次1根的……不管怎么分结果都是每份5根。所以算式是10÷2=5师:讲得非常棒!你能看下面的图列出两道算式吗?课件出示:教材第51页第4题。生1:我觉得图画的意思是把10条金鱼平均放在2个鱼缸里面,每个鱼缸里有几条金鱼?就是把10平均分成2份,所以是10÷2=5生2:我觉得图画的意思是有10条金鱼,每5条金鱼放在一个鱼缸里面,需要几个鱼缸?就是把10条鱼,每5条一份,可以分成几份,所以是10÷5=2只要学生看懂题意,说清想法并且正确列式计算就要给予肯定。学生及时地梳理所学知识,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平均分被除数除数=商用心整理(1)2朵小红花,可以分给几个人?2)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朵?看图列算式。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8÷2=4个)28÷4=2朵)B类:2×4=88÷4=24×2=88÷2=4教材习题第51页“练习八”△△△精品文档用心整理△△△△思考题:6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用乘法口诀求商。(教材第53、第54页的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以及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体会乘法与除法运算意义的联系与区别,会应用乘法或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教具学具教具学具课件、小棒。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精品文档用心整理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例7。生:我知道了有8个小朋友参加乒乓球比赛,每2人一组。我想知道可以分成几组?与生活的距离。鼓励学生自主提问题并解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1.教学例7。学生可能会说:·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算出结果的。用8根小棒表示参加比赛的8个小朋友,每2人一组,就是每2根小棒分成一份,这样就分成了4份,所以8÷2=4·我是用减法算出来的,从8里面减去4个2就等于0,表示8里面有4个2,可以分成4组。·我觉得4个2人就是8人,所以就是分成了4组。·我想可以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因为“二四得八”,所以8除以2商就是4,可以分成4组。如果教学过程中没有出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教师就作为参与者,引导学生思考,体会借助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师: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你学会了吗?试一试完成下面的习题吧。生1:计算12÷3就想“三()十二”,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4。生2:计算10÷5就想“()五一十”,因为“二五一十”,所以商是2。【设计意图:在交流个性化算法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用口诀求商的方法,使学生亲身体验用乘法口诀求商用乘法口诀求商:8÷2=4算一算。精品文档用心整理根据口诀填空。课堂作业新设计教材习题第54页“想想做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练习九。(教材第55、第56页的内容)精品文档用心整理1.巩固表内乘、除法的计算。2.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3.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正确计算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诀,咱们先来一起回忆所学的乘法口诀好吗?师生共同回忆学过的乘法口诀。师:只有熟记乘法口诀,才能顺利高效地解决问题,现在请同学们自己独立完成下面的习题。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第3题。组织交流,重点说清想法:根据每组的乘法算式提示的乘法口诀,就比较容易计算下面两个除法算式的商。师:你能自己看图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并计算吗?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第5题。精品文档用心整理生1:有2棵大树,每棵大树上有3只小鸟,一共有多少只小鸟?所以乘法算式就是3×2=6只)或2×3=6只)。生2:如果看成一共有6只小鸟,平均停在2棵大树上,每棵大树上有多少只小鸟?算式就是6÷2=3只)。如果说成是一共有6只小鸟,每棵大树上停3只小鸟,需要几棵大树?算式就是6÷3=2棵)。师:说得非常有道理。那么自己看第二幅图,在小组里说说你看懂了什么?该怎样列式计学生自己看图,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清图意。【设计意图:在练习中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师: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呢?把一个数平均分成积分,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精品文档用心整理问题)10÷5=2组)答案不唯一)第55页“练习九”5.2×3=66÷2=36÷3=24×3=9.24÷4=620÷4=516÷4=412÷4精品文档用心整理36÷6=630÷6=524÷6=418÷6=13.24+6=30盆)30÷5=6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