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电池石墨类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_第1页
新能源汽车电池石墨类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_第2页
新能源汽车电池石墨类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_第3页
新能源汽车电池石墨类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_第4页
新能源汽车电池石墨类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污染源调查本项目为新建项目,经大气评价等级判定,本项目大气评价等级为三级评价,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三级评价项目只调查本项目新增污染源和拟被替代的污染源。表4.1-1拟建工程新增污染源正常工况点源参数调查清单编号名称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m)排气筒底部海拔高度/m烟气流速(m/s)排气筒高度/m排气筒出口内径/m烟气温度/℃年排放小时数/h排放工况污染物排放速率kg/hXY颗粒物VOCs沥青烟苯并[a]芘DA001排气筒118.0872636.7403348011.3150.25常温1000间断0.00584///DA002排气筒118.08716936.7403468014.1150.5常温7200间断0.05070.1510.01682.52×10-9表4.1-2拟建工程正常工况面源参数调查清单编号名称面源起点坐标/m面源海拔高度/m面源长度/m面源宽度/m与正北向夹角/°面源有效排放高度/m年排放小时数/h排放工况污染物排放速率kg/hXY颗粒物A1生产车间118.08671636.74074880122.2636.97081000间断0.013注:污染物排放速率按照产污工序工作时间计算表4.1-3拟建工程非正常工况点源参数调查清单编号名称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m)排气筒底部海拔高度/m排气筒高度/m排气筒出口内径/m烟气温度/℃处理效率污染物排放速速率/kg/hXY颗粒物VOCs沥青烟苯并[a]芘DA001排气筒118.0872636.74033480150.3常温00.13///DA002排气筒118.08716936.74034680150.5常温03.380.7590.08431.27×10-85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本项目废气为投料、包装工序产生的颗粒物经集气罩收集后通过脉冲布袋除尘器处理后,通过15m排气筒(DA001)排放;碳化工序产生的颗粒物、VOCs、沥青烟、苯并[a]芘经环保喷淋电捕焦废气处理设备处理后,通过15m排气筒(DA002)排放。经大气评价等级判定,本项目大气评价等级为三级评价,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三级评价项目不进行进一步预测与评价。6环境监测计划经大气评价等级判定,本项目大气评价等级为三级评价,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三级评价项目可参照HJ819的要求,并适当简化环境监测计划。参照《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HJ819-2017)及《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石墨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HJ1119-2020)要求及本项目实际情况中,制定监测计划,监测计划见下表。表6.1-1拟建项目监测计划一览表环境要素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监测频次废气DA001颗粒物半年1次DA002颗粒物、沥青烟、苯并[a]芘、VOCs半年1次厂界颗粒物半年1次噪声厂界Leq每季度一次固废统计各类固废量统计种类、产生量、处理方式、去向每季度统计一次7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7.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中评价等级判据,本项目各污染因子Pmax<1%,确定评价等级为三级。(2)本工程排放的各种污染物最大浓度贡献值均出现在污染源近距离范围内,且浓度贡献均相对较小,远低于标准限值。对远距离范围的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很小。污染物排放浓度均符合环保要求,厂界浓度均达标排放。说明该项目设计采用的环保治理措施是可行的。另外,运行时要切实加强监控措施,杜绝无组织排放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应尽量加宽场址周围的绿化隔离带及选择种植相应树种。综上,本项目废气经过治理后有组织废气和无组织废气均能达标排放,且污染物浓度较小,均能满足相关特征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标准值,在落实污染物治理措施后,对附近大气环境影响较小。7.2污染控制措施可行性本项目位于非甲烷总烃达标区,选择大气污染治理设施、预防措施或多方案比选时,应优先考虑有机废气治理设施经济性、稳定性和维护便携性,再考虑治理措施有效可行性,可保证污染物达标排放。本项目大气污染物有颗粒物、VOCs、沥青烟、苯并[a]芘,主要产生环节为投料、包装、碳化工序。目前,国内颗粒物治理措施主要有袋式除尘器、电除尘器、电袋复合除尘器,VOCs、沥青烟、苯并[a]芘治理措施主要有电捕焦油器、氧化铝干法吸附、电捕焦油器+活性炭吸附、碳粉吸附法、焚烧法等工艺。根据《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石墨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HJ1119-2020),表A.1石墨、碳素制品生产排污单位废气污染防治可行技术参考表,布袋除尘器、环保喷淋电捕焦废气处理设备属于可行技术。布袋除尘器颗粒物处理效率为95%,环保喷淋电捕焦废气处理设备颗粒物处理效率约为98.5%、VOCs处理效率约为80%、沥青烟处理效率约为80%、苯并[a]芘处理效率约为80%,根据主要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章节计算数据,DA001排气筒出口颗粒物、DA001排气筒出口颗粒物、VOCs、沥青烟、苯并[a]芘均能达标排放,可以认为本项目使用的废气处理技术属于可行技术。经AERSCREEN估算模式估算,采取上述环保措施后,废气治理排放浓度可以稳定达标排放。其治理后达标排放情况如下:本项目营运期有组织颗粒物执行《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2376-2019)表1重点控制区相关限值,有组织VOCs执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7部分:其他行业》(DB37/2801.7-2019)表1第Ⅱ时段“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排放限值,有组织沥青烟、苯并[a]芘执行《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7/2375-2019)中表1工业炉窑特征大气污染物标准。项目无组织废气主要为投料、包装工序集气罩未收集的颗粒物。本项目营运期厂界无组织颗粒物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的限值(颗粒物:1.0mg/m3)。7.3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AERSCREEN模型估算结果,项目有组织PM10下风向最大落地浓度为1.0884μg/m3,占标率为0.2419%;无组TSP下风向最大落地浓度为4.2526μg/m3,占标率为0.4725%;有组织BaP下风向最大落地浓度为0.0000μg/m3,占标率为0.0007%;有组织NMHC下风向最大落地浓度为3.2415μg/m3,占标率为0.1621%。且最大落地浓度均小于环境质量标准值,因此项目不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7.4污染物排放量核算结果本项目废气为投料、包装工序产生的颗粒物经集气罩收集后通过脉冲布袋除尘器处理后,通过15m排气筒(DA001)排放;碳化工序产生的颗粒物、VOCs、沥青烟、苯并[a]芘经环保喷淋电捕焦废气处理设备处理后,通过15m排气筒(DA002)排放。项目建成后污染物预计有组织排放量为颗粒物:0.371t/a,VOCs:1.09t/a,沥青烟:0.121t/a,苯并[a]芘:1.82×10-8t/a;无组织颗粒物排放量0.013t/a。7.5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表7.5-1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工作内容自查项目评价等级与范围评价等级一级□二级□三级√评价范围边长=50km□边长5~50km□边长=5km□评价因子SO2+NO2排放量≥2000t/a500~2000t/a<500t/a□评价因子其他污染物(颗粒物、VOCs、沥青烟、苯并[a]芘)包括二次PM2.5□不包括二次PM2.5√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附录D√其他标准□现状评价环境功能区一类区□二类区√一类区和二类区□评价基准年(2022)年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数据来源长期例行监测数据□主管部门发布的数据√现状补充监测√现状评价达标区£不达标区R污染源调查调查内容本项目正常排放源√本项目非正常排放源√现有污染源R拟替代的污染源R其他在建、拟建项目污染源□区域污染源□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预测模型AERMOD□ADMS□AUSTAL2000□EDMS/AEDT□CALPUFF□网格模型□其他□预测范围边长≥50km□边长5~50km□边长=5km□预测因子预测因子()包括二次PM2.5□不包括二次PM2.5□正常排放短期浓度贡献值C本项目最大占标率≤100%□C本项目最大占标率>100%□正常排放年均浓度贡献值一类区C本项目最大占标率≤10%□C本项目最大占标率>10%□二类区C本项目最大占标率≤30%□C本项目最大占标率>30%□非正常排放1h浓度贡献值非正常持续时长()hc非正常占标率≤100%□c非正常占标率>100%√保证率日平均浓度和年平均浓度叠加值C叠加达标□C叠加不达标□区域环境质量的整体变化情况k≤-20%□k>-20%□环境监测计划污染源监测监测因子:(颗粒物、VOCs、沥青烟、苯并[a]芘)有组织废气监测√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