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扬州慢》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姜夔,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一生屡试不中,布衣终生,最后在贫困交迫中死于杭州西湖之畔。在南宋词坛上,姜夔、辛弃疾、吴文英鼎足而三,成为“清空”词派的代表作家。一、作者简介1、早年漂泊:
约十四岁时父亲去世,随后寄居在姐姐家中。二十岁后,开始在湘、鄂、江、浙等地辗转旅居谋求生计,淳熙三年,路过扬州,写下著名的《扬州慢》,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追怀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人生经历2、结识挚友:
淳熙十三年,在长沙结识萧德藻,结为忘年之交,萧德藻还将侄女许配给他。通过萧德藻,他得以与杨万里、范成大等诸多名士交游,这对他的文学创作和人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3、科举失意:
在淳熙元年到淳熙十年间,曾四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得中。庆元三年,向朝廷进献《大乐议》及《琴瑟考古图》讨论雅乐,未受重视。庆元五年,进献《圣宋铙歌鼓吹十二章》,虽获“免解”直接参与礼部考试的机会,却依旧落榜,从此终身不仕。4、晚年困顿:
庆元三年,举家搬迁到杭州居住,依靠朋友张镃、张鉴接济为生。嘉定十四年前后,在杭州西湖去世,因家境贫困,由友人吴潜等人出资安葬于西马塍
。二、初读诗歌
解读小序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思考: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作用?序中表明本词情感基调的是哪个字?为全词奠定“黍离”之悲的感情基调。小序交待了词作的时间,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写作的缘由,他人的评价。悲译读: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黍离之悲
《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译读:看那黍子排列成行,高粱苗儿茁壮生长。走上旧地步履迟缓,想起往昔黯然神伤。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的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远走?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残破的悲思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初读全词
三“一诗之骨”寻找“一诗之骨”:即在诗歌中找出最能概括诗人所见之景、所念之人以及心中所感的词语。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空景语写“空”之殇用典衬“空”之叹情感寄“空”之痛四、景语写“空”之殇找出诗中写景的句子,并逐句分析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景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开头两句八字,运用对偶、引用修辞,概述扬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风景优胜,自古繁华无比,这是词人的追忆,为下文的对比做铺垫。赠别(其一)
杜牧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赏析:杜牧用描写、比喻,特别是对比的手法,写出了那个少女的娇美迷人,也写出了扬州令人为之陶醉不已之处。“春风十里”是繁华的代名词。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指代昔日扬州繁华的街道,化用杜牧诗句写昔日繁盛。“尽荠麦青青”指城池荒芜、人烟稀少的凄凉情景。恰似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前句写盛(虚写)后句写衰(实写)虚实结合对比用典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请赏析这句诗的妙处。绘图景明手法析效果悟情感答题步骤: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赏析诗句妙处。1、绘图景“废池”描绘出池沼废弃、破败不堪的景象,“乔木”则展现出树木虽存但无人打理的荒芜,勾勒出一幅战后扬州城的残败图。2、明手法“厌言”将“木”赋予了人的情感和行为,仿佛它们也对战争充满厌恶,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景物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深刻地表达出对战争的谴责。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赏析诗句妙处。3、明手法
移情于景:作者把自己对战争的厌恶、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慨之情,转移到了“废池乔木”上,让景也具有了人的情感,使景与情相互交融,更增添了诗歌的感染力。4、悟情感
通过“废池乔木”之“厌”,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对战争的极度厌恶和对扬州城昔日繁华不再的痛惜之情,也含蓄地表达了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进取的不满。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1、绘图景:短短九个字,将黄昏的黯淡、号角的凄厉、城市的空寂融合在一起,成功地渲染出一种无比悲凉的氛围,使读者深切地感受到扬州城的沧桑巨变和词人内心的沉痛。赏析诗句妙处。
2、视听结合:“渐黄昏”是视觉描写,描绘了天色渐晚,夜幕降临的景象,给人一种暗淡、压抑之感。“清角吹寒”是听觉描写,号角声在寒冷的空气中回荡,清晰而又凄凉。视听结合,使读者如临其境,感受到扬州城的萧条冷落。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3、以动衬静:清角的声音打破了黄昏的寂静,却更衬托出空城的死寂。用动态的角声来突出空城的静态,动静相衬,强化了环境的荒凉。赏析诗句妙处。
4、悟情感:词人借黄昏、号角、空城等意象,抒发了对扬州城昔日繁华不再的无限惋惜和感伤,也蕴含着对战争的谴责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上阕主要写词人路经扬州时所见到的凄凉萧条的景象,表现了作者的亡国丧土之悲。
作者抓住“荠麦”、“废池”、“乔木”、“清角”、“空城”这些富有特征的战乱之后的景物,又以黄昏相衬托,暗淡、凄凉,令人目不忍视,耳不忍闻,作者怀念故国,憎恨敌人的爱国思想感情从中自然流露出来。景语写“空”之殇五、用典衬“空”之叹
①内容上:由“空”引出“惊”,作者通过想象,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富有才情的杜牧也“难赋深情”,反衬现实的扬州是何等凄清荒凉,何等令人心痛!
②结构上:由上片的写景过渡到下片的联想对比,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实,一边是虚。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思考:杜牧为何而惊?该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杜牧诗《赠别》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之语,《遣怀》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之语。思考:这里运用典故有什么作用?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用典的作用)
1、今昔对比:姜夔借用这两个典故,将杜牧笔下扬州的昔日繁华与眼前的破败荒凉形成鲜明对比,丰富了词作的内涵,使读者能更强烈地感受到扬州城今昔的巨大变化。2、深化主题:杜牧笔下的扬州是繁华热闹的,而姜夔所处的扬州却是“废池乔木”“清角吹寒”的空城。通过用典,进一步突出了战争对扬州的破坏,深化了词作“黍离之悲”的主题,表达了对历史兴亡、人世沧桑的感慨与思考。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思考:这句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用典/化用化用了杜牧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对比
动静结合移情于景(物)今夕对比,来反衬今日扬州的冷落凄凉作者不直接写内心凄苦悲凉之感,而是细致描摹夜色下旧物仍在,却面目全非的扬州空城景象。波心荡,冷月无声。译读:当年杜牧描写过的二十四桥还在,但只见桥下流水冷清,微波之中摇荡着孤零零的月影,寂然无“玉人吹箫”之声。
下阕怀古伤今,通过扬州景物今昔、盛衰的对比,抒发了”黍离之悲”。
化用杜牧故事,写景抒情有虚有实。“桥”、“月”、“波”是眼前景物,今昔对比令人产生“桥在人去”的怅惘。用典衬“空”之叹六、情感寄“空”之痛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①
拟人:“知为谁生”把红芍药花拟人化,赋予其思考和情感,仿佛红芍药花也在感慨自身生长的无意义和孤独,增强了词的感染力。②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深沉的思考和回味;同时运用反问的语调蕴含着词人内心无比的悲怆与无奈。诗人借此抒发世事变迁之叹,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把伤今怀古之情推向高潮。
思考:这两句词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情感寄“空”之痛
总结:《扬州慢》中,“空”字贯穿全篇,尽显扬州城的沧桑与词人的沉痛。曾经“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是何等繁华热闹,如今却只剩“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的荒芜,曾经热闹的街道空无一物,只有野麦肆意生长,尽显空旷寂寥。“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战争过后,城市荒废,废池与乔木徒留,空存往昔记忆,见证着战争的残酷。纵有杜牧般才情,面对此景也“难赋深情”,往昔繁华如梦成空。桥边红药年年盛放,却无人欣赏,空余寂寞,徒留对昔盛今衰的无尽感慨
。空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事代理服务合同主要条款
- 大数据分析项目服务采购合同
- 智能家电产品研发与生产合同
- 半包装修项目合同书
- 战略咨询服务合同协议书
- 仔猪买卖合同及注意事项
- 26《好的故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 沈阳理工大学《医学伦理学理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建筑生态环境》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学联盟浙江省平阳县昆阳镇第二中学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人教版)第2单元第1课第2子目《海洋对人类的影响》教学设计
- 城市绿化与生态环境改善
- 2024-2025学年中小学校第二学期师德师风工作计划:必看!新学期师德师风建设秘籍大公开(附2月-7月工作安排表)
- xxx项目财务评价报告
- 《急性心力衰竭的急救处理》课件
- 2025年高压电工作业考试国家总局题库及答案(共280题)
- 初中图书室阅览室建设实施方案范文(2篇)
- 2024年中国养老产业商学研究报告-银发经济专题
- 印刷公司生产部2025年年度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
- 高教版2023年中职教科书《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案全册
- 川教版四年级《生命.生态.安全》下册全册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