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7李将军列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蚜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7李将军列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蚜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7李将军列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蚜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7李将军列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蚜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7李将军列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5-课时分层作业(七)李将军列传[基础运用层]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A.广暂腾而上胡儿马B.尝从行C.皆惊,上山陈D.军亡导,或失道A[B项,“尝”同“常”;C项,“陈”同“阵”;D项,“或”同“惑”。]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贵人将骑数十纵 将:带领B.杀其二人,生得一人 生:活捉C.吾去大军数十里 去:距离D.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从:跟从D[D项,从:接应。]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A.虏多且近,即有急B.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C.无老壮皆为垂涕D.用坚其意D[D项,使动用法,其余三项均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①鞭马南驰数十里②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③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④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B[①②均为名词用作状语,向南;③动词,跟从,跟随;④使动用法,使……跟从。]5.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B.其将兵数困辱C.中贵人将骑数十纵D.士以此爱乐为用C[C项,定语后置句,A、B、D三项均为被动句。]6.对文中文化常识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A.单于,是匈奴人对其君主的称呼,始于匈奴闻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之后该称号始终沿袭至匈奴灭亡。B.刀笔吏,指掌文案的官吏,亦可指讼师。古时用笔在竹简、木简上写字,写错了,用刀刮去重写,故古时的读书人及政客常常随身带着刀和笔。C.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周代统治族居住在国中(城内)及国郊,称为国人。国人中的上层为卿、大夫、士,下层为庶人。D.骠骑将军,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始置,以霍去病为之,金印紫绶,位同三公。骠骑将军一般为二品或从一品,高于大将军。D[“高于大将军”有误,应当是“低于大将军”。]7.在横线上补写出空缺的句子。(1)《传》曰“________________,不令而行;________________,虽令不从”。(2)桃李不言,________________,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答案](1)其身正其身不正(2)下自成蹊[阅读提升层](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后二岁,大将军、骠骑将军大出击匈奴,广数自请行。天子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是岁,元狩四年也。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而右将军独下吏,当死,赎为庶人。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A.固自辞于大将军。大将军不听听:准许B.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 谢:辞别C.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绝:与世隔绝的D.无老壮皆为垂涕 无:无论C[绝:横渡。]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eq\b\lc\{(\a\vs4\al\co1(良久乃许之,乃我自失道))B.eq\b\lc\{(\a\vs4\al\co1(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为虏所生得))C.eq\b\lc\{(\a\vs4\al\co1(是岁,元狩四年也,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D.eq\b\lc\{(\a\vs4\al\co1(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C[C项,均为代词,这。A项,副词,才/转折连词,竟然。B项,“所”字结构/介词,表被动,被。D项,连词,即使/连词,虽然。]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卫青、霍去病出兵攻打匈奴,李广多次恳求参战,汉武帝先是“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说明李广出战就不顺。B.李广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他本为前将军,卫青却自作主见,要他出东道。而东道回远,失道被责,最终导致李广悲愤自刭。C.文章结尾写李广“引刀自刭”的悲剧,这里没有争论,没有抒情,而作者对李广的赞扬、怜悯以至悲愤和辛酸,都蕴涵于叙述之中。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古代广为流传的谚语高度评价李广的品行,赞美他诚恳质朴,事事以身先行,因而赢得了士兵和百姓的崇敬,“至今犹忆李将军”。B[要李广出东道,不是卫青的自作主见,而是因为暗中受到了汉武帝的叮嘱。]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军中向导逃走,部队迷失了方向,后于大将军会师的约期。(2)况且我已经六十多岁了,究竟不能再受刀笔吏的羞辱了。(3)谚语说“桃树李树从不宣扬自己,树下不知不觉地自然被人踩出一条小路”。(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灌将军夫者,颍阴人也。夫父张孟,尝为颍阴侯婴舍人,得幸,因进之至二千石,故蒙灌氏姓为灌孟。吴楚反时,颍阴侯灌何为将军,属太尉,请灌孟为校尉,夫以千人与父俱。灌孟年老,颍阴侯强请之,郁郁不得意,故战常陷坚,遂死吴军中。军法,父子俱从军,有死事,得与丧归。灌夫不愿随丧归,奋曰:“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于是灌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至吴将麾下,所杀伤数十人。不得前,复驰还,走入汉壁,皆亡其奴,独与一骑归。夫身中大创十馀,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夫创少瘳,又复请将军曰:“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将军壮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乃固止之。吴已破,灌夫以此天下闻名。颍阴侯言之上,上以夫为中郎将。数月,坐法去。后家居长安,长安中诸公莫弗称之。孝景时,至代相。孝景崩,今上初即位,以为淮阳天下交,劲兵处,故徙夫为淮阳太守。灌夫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稠人广众,荐宠下辈。士亦以此多之。灌夫有服①,过丞相。丞相从容曰:“吾欲与仲孺过魏其侯,会仲孺有服。”灌夫曰:“将军乃肯幸临况魏其侯,夫安敢以服为解!请语魏其侯帐具,将军旦日蚤临。”武安许诺。灌夫具语魏其侯如所谓武安侯。魏其与其夫人益市牛酒,夜洒埽,帐具至旦。平明,令门下候视。至日中,丞相不来。魏其谓灌夫曰:“丞相岂忘之哉?”灌夫不怿,曰:“夫以服请,宜往。”乃驾,自往迎丞相。丞相特前戏许灌夫,殊无意往。及夫至门,丞相尚卧。于是夫入见,曰:“将军昨日幸许过魏其,魏其夫妻治具,自旦至今,未敢尝食。”武安鄂谢曰:“吾昨日醉,忽忘与仲孺言。”乃驾往,又徐行,灌夫愈益怒。乃饮酒酣,夫起舞属丞相,丞相不起,夫从坐上语侵之,魏其乃扶灌夫去,谢丞相。(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注】①有服:有丧服在身,指处在服丧期间。12.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出壁门,莫敢前 壁:营垒B.将军壮义之 壮义:认为……英勇而有义气C.丞相特前戏许灌夫 特:特意D.士亦以此多之 多:赞扬C[C项,特:只是,仅仅。]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B.将军乃肯幸临况魏其侯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C.太尉乃固止之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D.魏其与其夫人益市牛酒其李将军之谓也C[A项,以:连词,来/动词,认为。B项,乃:竟然/才。C项,之:均为代词,他。D项,其:代词“他的”/语气副词,表推想。]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灌夫在父亲战死后,不愿随父亲的灵柩回老家,主要是因为他想斩取吴王或吴国将军的头,替父亲报仇。B.汉武帝认为淮阳是天下的交通枢纽,必需驻扎强大的兵力加以防守,因此调任灌夫担当淮阳太守。C.魏其侯听说丞相武安侯要来探望,连夜打扫房子,布置帷帐,准备酒宴,始终忙到天亮,可是武安侯始终到中午都没有来,魏其侯很不兴奋。于是,灌夫驾车亲自前往迎接丞相。D.丞相武安侯在魏其侯家喝酒时高傲无礼,灌夫不在乎丞相的威历,毫不客气地讽刺他。魏其侯见状,赶快把灌夫扶走,并向丞相表示歉意。C[C项,“魏其侯很不兴奋”有误,应为灌夫。]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军乃肯幸临况魏其侯,夫安敢以服为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灌夫具语魏其侯如所谓武安侯。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我现在更了解吴军里边的状况了,我要求再去攻打。(2)您竟然肯赏光去魏其侯家,我怎么敢以丧服在身作推辞呢!(3)灌夫抓紧来到魏其侯家,把他同武安侯说的话向魏其侯说了一遍。【参考译文】灌夫是颍阴人。他的父亲叫张孟,由于张孟曾经在颍阴侯灌婴门下当过来宾,受到过灌婴的赏识,因此慢慢地被提拔到了二千石,也就由于这层关系张孟就用了灌家的姓改名叫灌孟了。吴、楚等国造反时,灌婴的儿子灌何被任命为将军,隶属于太尉周亚夫部下,于是灌何就恳求让灌孟给他做了校尉。这时灌夫也以一个千夫长的身份跟着他的父亲一同出征了。当时灌孟已经年老,是灌何竭力向周亚夫恳求,周亚夫才同意的,所以灌孟总是闷闷不乐,打仗时总是有意向着敌人防守最坚实的地方冲,结果战死在了吴军的阵前。依照当时的军法规定,父子两个都在军队里的,其中有一个人死了,另一个人就可以送丧回家。但是灌夫不情愿随着父亲的灵柩回去,于是悲愤激扬地恳求说:“我肯定要去取吴王或砍他的一个什么将军的人头,来为我的父亲报仇。”于是就披甲持戟叫上军中一向和他关系不错的几十个勇士准备一起去向吴军舍命。结果一出营门,很多人都不敢去了。只剩下两个士兵和他从自己家里带出来的十来个奴隶跟着他一起冲进了吴军阵内,他们始终冲到吴军大将的指挥旗下,杀死杀伤吴军几十个人。最终实在前进不了,才撤了回来。等回到汉营一看,跟着灌夫冲进吴营的十来个奴隶都没有回来,只有一个士兵跟着他一起回来了。这时灌夫身负重伤十多处,当时正赶上身边带着好药,所以没死。等到灌夫的伤势稍有好转时,他又向灌何恳求说:“我现在更了解吴军里边的状况了,我要求再去攻打。”灌何认为他英勇有义气,但担忧他会因此送命,于是就把状况报告了周亚夫,周亚夫制止了他。等到吴军被战胜后,灌夫的名字也就传遍天下了。灌何回朝后向景帝汇报了灌夫的表现,景帝任命灌夫为中郎将。结果只干了几个月,就因为犯法被撤职了。后来他搬家到长安居住,长安城里的人们没有不赞扬他的。孝景帝时他又被起用,做过代国丞相。孝景帝死后,当今的皇上刚刚即位,他觉得淮阳是天下的交通枢纽,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改调灌夫为淮阳太守。灌夫为人刚毅正直,常常饮酒发脾气,不喜爱当面讨好人。那些皇亲贵戚权力比他大的,他偏对他们不礼貌,偏要欺侮他们;那些地位比他低下的士大夫,越是贫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