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及答案(400题)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及答案(400题)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及答案(400题)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及答案(400题)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及答案(400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及答案(400题)

一、单选题

1.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O

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B、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

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

D、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答案:D

2.被马克思主义称为“历史的火车头”的是0。

A、革命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

D、生产关系

答案:A

3.哪一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A、1848年

B、1864年

G1872年

D、1871年

答案:A

4.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A、分权制衡

B、权力分散

C、民主集中

D、政治协商

答案:A

5.设想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会陷入()。

A、形而上学

B、诡辩论

C、辩证法

D、唯心论

答案:A

6.马克思主义哲学超越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0。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以科学的实践观来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答案:D

7.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资本可以区分为()。

A、不变资本和生产资本

B、可变资本和货币资本

C、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本

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答案:D

8.”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

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两句话意在强调0。

A、人先天的生理素质

B、人的天赋才能

C、后天的社会实践

D、知识背景和社会地位的重要性

答案:C

9.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0。

A、劳动的全部报酬

B、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C、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D、劳动者自身价格

答案:C

10.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

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0。

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

答案:B

11.私人垄断的产生是由于()。

A、实行殖民政策的结果

B、资本主义生产和资本越来越集中的必然结果

C、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直接结果

D、资本家攫取高额垄断利润的结果

答案:B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

A、“绝对观念”的外在表现形式

B、人类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

C、“一切事物的贮藏所”

D、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答案:D

13.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这一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

是()。

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

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

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出了否证

答案:A

14.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是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

Oo

A、无产阶级革命学说

B、无产阶级政党学说

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

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答案:D

15.马克思一贯反对离开所有制关系空谈“公平分配”“平等权利”。在《资本

论》第三卷中专设一章,即“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阐明了分配关系是生产关系

的背面。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利润是()

A、资本所有权的实现形式

B、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形式

C、工人所有的劳动力的价值的实现形式

D、商品所有权的实现形式

答案:A

16.充当贮藏手段的货币()。

A、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B、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C、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

D、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

答案:C

1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0。

A、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B、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

C、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D、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和工

作方法

答案:A

18.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却资本主义社会发

展的特殊规律,从而对共产主义社会作出科学展望的思想家是()

A、圣西门、傅立叶

B、黑格尔、费尔巴哈

C、马克思、恩格斯

D、列宁、斯大林

答案:C

19.被列宁称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的是()。

A、辩证唯物主义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B

20.马克思指出:“在同一时间内,劳动就一种属性来说必然创造价值,就另一种属

性来说,必然保存或转移价值。”这一段话说的是()。

A、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及其作用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及其作用

C、私人劳动和抽象劳动及其作用

D、个别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及其作用

答案:B

2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A、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B、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C、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D、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答案:A

22.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

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世价值

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

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

答案:A

23.五年来,我们统筹推进“()”总体布局、协调推进“()”战略布局,“十二五”

规划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

A、五位一体四个全面

B、四位一体五个全面

C、五个全面四位一体

D、四个全面五位一体

答案:A

24.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多样,其中不包括()。

A、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B、贸易的全球化

C、金融的全球化

D、殖民地的全球化

答案:D

25.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0。

A、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B、通过支付货币购买农民的土地

C、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D、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

答案:A

26.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

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

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

A、相对性

B、客观性

C、有限性

D、一维性

答案:A

27.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持有垄断企业的少量股票表明()。

A、人人都成为有产者

B、工人成为企业的主人

C、垄断资产阶级失去了生产资料所有权

D、工人的雇佣劳动地位并未改变

答案:D

28.人类社会物质性的集中体现是()。

A、生产方式

B、地理环境

C、人口

D、生产力

答案:A

29.资本有机构成是指()0

A、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B、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

C、由资本价值构成决定并反映价值构成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

答案:A

30.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0。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答案:A

31.毛泽东曾指出:“胸中有微’。这是说,对情况和问题一定要注意到它们的

数量方面,要有基本的数量的分析。任何质量都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没有数量也就

没有质量。我们有许多同志至今不懂得注意事物的数量方面,不懂得注意基本的

统计,主要的百分比,不懂得注意决定事物质量的数量界限一切都是胸中无‘数',

结果就不能不犯错误”。对事物的量进行研究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A、事物的量和质是统一的

B、量是事物矛盾特殊性的体现

C、事物的量是事物的质的体现

D、事物的量是事物的度的体现

答案:A

32.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是0。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答案:A

3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

D、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答案:A

34.在下列成对的理论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0

A、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B、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对立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D、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对立

答案:A

3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A、国内市场竞争激化的结果

B、国际竞争激化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答案:D

36.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表现为市场价格

的变动()

A、以生产价格为中心

B、以价值为中心

C、以成本价格为中心

D、以平均利润为中心

答案:A

37.生产关系或经济基础的变化不仅取决于生产力的变化,而且受制于社会意识

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即上层建筑的变化。这句话是0

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答案:A

38.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指0。

A、不存在静止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运动就是物质

D、物质就是运动

答案:B

39.关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述不正确

的是0

A、上层建筑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始终起促进作用,改革也是生产力,就证明了这一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更为根本的社会矛盾,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

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受制于前两者的矛盾

C、生产力通过生产关系这个中介作用于上层建筑,反过来,上层建筑也通过生产

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D、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者之间的矛盾在阶级社会往往通过阶层或阶

级矛盾或不同集团之间的利益矛盾表现出来

答案:A

40.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现实需要是()。

A、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B、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世界观和阶级立场的转变

C、马克思恩格斯汲取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D、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基本矛盾的显现

答案:A

41.马克思曾批评费尔巴哈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者”而主张唯物主义应该成为

新的彻底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之所以认为费尔巴哈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者”是

因为费尔巴哈等人的观点是0。

A、历史唯心主义

B、不可知论

C、客观唯心主义

D、相对主义

答案:A

42.对同一句格言,涉世不深的年轻人的理解。往往不及饱经风霜的老年人理解的

深刻、透彻。这一现象说明()

A、实践决定认识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实践需要意识的指导

D、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答案:A

43.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发展水平

答案:C

44.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0。

A、人的自身需要

B、人类的共同利益

C、人的自然属性

D、人的社会关系

答案:D

45.黑格尔说:“自己是对方的对方。”与这句话包含相同哲理的是0。

A、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B、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

C、拥抱真是奇怪的体验,明明靠得那么近,却远得看不见彼此的脸

D、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

答案:A

46.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

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正确分析这些新变化发生的原因,有利于我们科学而全面地

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导致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发生的根本推动力量是()

A、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B、改良主义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

C、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

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的影响

答案:A

47.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A、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B、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C、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

D、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答案:D

48.有的房地产企业因手头缺乏现金而遭遇了“钱荒”使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难

以为继。这种因“现金链断了”而造成企业经营出现困难的现象,表明()。

A、单个资本运动的顺利进行,必须要使每一种职能形式依次向下一种职能形式转

B、单个资本运动的顺利进行,必须要按照实际需要,将产业资本划分为三部分,

分别分布在三个职能形式上

C、单个资本运动的顺利进行,必须要加快资本周转速度

D、单个资本运动的顺利进行,必须要经过购买、生产、销售等三个阶段

答案:B

49.个别劳动的社会性质,通过0。

A、商品约有用性来体现

B、商品的广告传播来体现

C、商品的交换来体现

D、商品质量的鉴定来体现

答案:C

50.认识过程中脱离感性认识,会导致Oo

A、经验论

B、唯理论

C、经验主义

D、唯心论

答案:B

51.资本主义制度是在欧洲而并非在封建制度高度发展完善的中国等东方国家首

先取得胜利,社会主义制度首先是在俄中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而并非在欧美

等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获得成功。这说明了0

A、社会形态的更替具有前进性、曲折性和跨越性的辩证特点

B、生产力不能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也不决定上层建筑

C、社会形态的更替完全是人们主动选择的结果,至多有机遇或运气的成份

D、.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性完全是人们主观臆想的结果

答案:A

52.以下论断成立的是0。

A、自然物可以成为商品

B、用来交换的自然物才是商品

C、劳动产品就是商品

D、既是劳动创造的又用于交换的才是商品

答案:D

53.恩格斯说:“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这是如

此正确,以致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推断它每天会升起。”这说明0。

A、感性经验对认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是不重要的

B、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有其局限性

D、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是不能认识和推断的

答案:B

54.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

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

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

A、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B、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

D、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答案:C

55.共产主义社会将彻底废除私有制,实行普遍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的占

有者和使用者为0

A、广大劳动人民

B、自由平等的劳动者联合体

C、全人类

D、无产阶级

答案:B

56.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

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答案:C

57.巴黎公社革命是哪一年爆发的?

A、1864年

B、1848年

G1872年

D、1871年

答案:D

58.“真理与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这种观点属于()o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怀疑主义的观点

答案:A

59.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表现在()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各自具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

D、社会文化之间的互补性和互动性

答案:A

60.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关键是运用()o

Ax商品二因素原理

B、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原理

C、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原理

D、劳动二重性原理

答案:D

61.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学的关系是()

A、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D、两门的没有任何关系的并列学科

答案:A

62.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是()。

A、自然经济

B、商品经济

C、集体经济

D、产品经济

答案:B

63.“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这句话体现的是实践

基本特征中的()。

A、自觉能动性

B、物质性

C、客观性

D、社会历史性

答案:A

64.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A、尊重客观规律

B、创造规律

C、摆脱规律的束缚

D、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

答案:A

65.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00

A、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

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答案:D

66.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各类新型地图产品层出不穷,从事地图服务的单

位也由传统的地图出版社向一般出版社、导航电子地图服务提供商、互联网企业

等延伸,迫切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修订。材料告诉我们()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C、实践可以变观念为现实

D、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答案:A

67.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o

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

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

C、否认物质的决定性

D、夸大物质的决定性

答案:C

68.下列观点中,正确表达了人的本质的是()。

A、人之初,性本善

B、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C、人之性恶

D、人性无善无恶

答案:B

69.一本书售价18元5角,这里的“元、角”是()

A、价格标准

B、价值尺度

C、观念货币

D、货币价值

答案:A

70.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A、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B、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答案:D

71.资本主义利润率等于剩余价值与()。

A、可变资本之比

B、不变资本之比

C、全部预付资本之比

D、产业资本之比

答案:C

72.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X90%X90%X90%X90%二?其答案是约59%090分看似

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

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持久不及格。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A、量变引起质变

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

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D、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

答案:A

73.在不同的剥削制度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不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

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是()。

A、完全占有

B、人身依附

C、基于劳动者的完全的人身自由

D、私人占有

答案:C

74.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的东区远胜于鹰。狗比人

具有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作为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

之一也辨别不出来。”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

完美之外,还因为()。

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

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

C、人不仅有直觉还有想象

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

答案:A

75.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性主义

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

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

答案:C

76.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中价值增值过程的分析,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

分为()

A、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B、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和生产价值的时间

C、转移旧价值的时间和创造新价值的时间

D、生产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答案:A

77.唯物辩证法的因果联系是指()。

A、一切前后相继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B、一切同时并存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C、引起和被引起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D、反映和被反映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答案:C

78.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o

A、有些真理是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的

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一定的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

C、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的实践总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

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

答案:C

79.垄断资本主义经济0

A、既有迅速发展趋势,也有停滞趋势

B、只有迅速发展趋势,没有停滞趋势

C、只有停滞趋势,没有迅速发展趋势

D、停滞和发展并存,但没有迅速发展趋势

答案:A

80.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是()。

A、时间

B、空间

C、时间和空间

D、实践

答案:C

81.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形态范畴是指()。

A、生产力与生产力关系的统一

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C、技术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统一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统一

答案:B

82.不同时代的人,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实践水平以及生命的有限性等各种限制,

他们的思维具有0的特点。

A、至上性

B、非至上性

C、相对性

D、绝对性

答案:B

83.如果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

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答案:A

84.恩格斯在谈到资本主义国家职能时指出,“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

职能为基础”。这就是说0。

A、社会职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职能

B、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职能都是通过社会职能体现的

C、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职能在弱化

D、政治统治更多是在执行社会职能中实现的

答案:D

85.资本主义国家选举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

B、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D、人民当家作主

答案:C

86.2011年9月以来美国爆发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中,示威者打出“我们

是99炉的标语,向极富阶级表示不满。标语所显示的美国社会财富占有的两极

分化,是资本主义制度下0

A、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

B、劳资冲突的集中体现

C、生产社会化的必然产物

D、虚拟资本泡沫化的恶果

答案:A

87.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生产者的0o

Av具体劳动而增殖

B、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C、抽象劳动而增殖

D、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答案:B

88.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

答案:A

89.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关键是运用()o

A、商品二因素原理

B、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的原理和可变资本的原理

C、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原理

D、劳动二重性原理

答案:D

90.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A、表现为劳动的价格

B、是劳动力的价值

C、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D、是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的转化形态

答案:A

91.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但是在实际的商品交换过程中,既有“一分钱二分

货”的现象,也有“一分钱半分货”的现象。这说明()。

A、价格并不反映价值

B、价格的变化都是价值变化的表现

C、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D、供求关系变动决定商品的价值

答案:C

92.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认识的“源”与“流”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答案:A

93.我国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至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

风气无不移易。”该论断包含的哲理是()。

A、世界是物质的

B、世界是发展的

C、世界是可知的

D、改革是必须的

答案:B

9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Oo

A、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B、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相互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C、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D、带有国家调节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

答案:C

95.意识自身“物化”过程的实质是()。

A、人的意志改造世界的过程

B、人的意识创造物质的过程

C、人用意念变物的过程

D、通过实践改造物质世界的过程

答案:D

96.上层建筑是指0。

A、政治法律思想

B、社会政治制度

C、建立在一定生产关系基础之上的思想

D、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答案:D

97.关于阶级斗争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阶级斗争不论在什么条件都始终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要天天讲

B、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阶级斗争的作用既可以发生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又可发生在同一社会形态的

量变过程中

D、阶级斗争的作用要社会条件的制约

答案:A

98.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职能是0。

A、国家对内政治统治职能的延伸

B、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的延伸

C、国家对内政治统治职能的保障

D、国家对内政治统治职能的强化

答案:A

99.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A、普遍性

B、绝对性

C、客观实在性

D、直接现实性

答案:D

100.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0。

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B、人的意识

C、社会实践

D、生产力

答案:A

101.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后,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

A、从追求超额利润转变为追求级差利润

B、从追求平均利润转变为追求超额利润

C、从追求平均利润转变为追求垄断利润

D、从追求平均利润转变为追求级差利润

答案:C

102.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根据是()。

A、资本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C、资本的技术水平不同

D、资本的价值周转时间不同

答案:B

103.甲说: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组成;乙说:存在就是被感知。对于甲、乙的观点,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乙是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甲的观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乙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甲的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乙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甲的观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乙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B

104.现实中的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的关系是()

A、现实中的社会主义是一种变相的资本主义。

B、现实中的社会主义是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的综合体。

C、现实中的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二者具有根本性质上的一致性。

D、现实中的社会主义根本不同于共产主义社会。

答案:C

105.牛顿说“假如我能够比别人瞭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

上。”这句话肯定了()。

A、感性认识的作用

B、理性认识的作用

C、直接经验的作用

D、间接经验的作用

答案:D

106.“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的准确意思是0。

A、有使用价值就一定有价值

B、有价值就一定有使用价值

C、没有使用价值就一定没有价值

D、没有价值就一定没有使用价值

答案:C

107.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真理观的辩证法表现在0。

A、承认客观真理和主观真理的统一

B、承认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C、承认具体真理和抽象真理的统一

D、承认终极真理和永恒真理的统一

答案:B

108.恰当地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命题是()。

A、“情人眼里出西施”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

D、“实践出真知”

答案:A

109.汉代大儒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个

观点属于()。

A、辩证法

B、不可知论

C、唯心论

D、形而上学

答案:D

110.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在于是否承认()。

A、对立统一学说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答案:A

111.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它事物的是事物的()。

A、量

B、质

C、属性

D、度

答案:B

112.在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中,在剩余价值规律、竞争规律和资本积累规律的作

用下,必然引起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资本集中是指()。

A、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B、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由许多小资本合并而成大资本的过程

C、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D、个别资本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资本的总量

答案:B

113.下列选项中,关于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0。

A、动即是静,静即是动

B、只有绝对运动,没有相对静止

C、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D、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答案:C

114.在以下论断中,正确的是

Av货币成为资本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前提

B、资本成为货币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前提

C、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D、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转化成为货币的前提

答案:C

115.生产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它的构成要素中最活跃的是哪一个()

A、劳动者

B、生产资料

C、生产工具

D、劳动对象

答案:A

116.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

A、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否符合

B、主观认识是否清晰明白

C、主观认识是否和党的方针、政策相一致

D、认识和理论是否一致

答案:A

117.某企业投资汽车生产,生产一辆汽车所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为15万元。支付

给工人的工资为5万元,假定市场的平均利润率为10%,那么,在自由竞争条件下,

该汽车的生产价格是()

A、22万元

B、20.5万元

C、21.5万元

D、20万元

答案:A

118.有人认为,既然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外部世界的反映,那么人脑里的“鬼,“神”

意识就是对外在世界上的鬼、神真实存在的反映。这种观念的错误在于()。

A、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B、把意识看成是物质的产物

C、认为意识是对存在的直观反映

D、混淆了人类意识自然演化的阶段

答案:C

119.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0

A、本原和派生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答案:B

120.”调查研究是从实际出发的中心一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也

没有决策权。”调查才能获得第一手材料,获得感性认识。感性认识的特点在于()。

A、直接性和具体性

B、间接性

C、抽象性

D、全面性和真实性

答案:A

121.关于哲学上的“价值”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0。

A、揭示了客观世界对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

B、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C、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现成的自然关系

D、具有主观性

答案:A

122.下列对于国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有0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国体

B、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表明谁是统治者,谁是盟友,谁是敌人

C、国体决定政体,国体是内容,政体是形式

D、国体指国家的阶级本质,亦即国家的性质

答案:A

123.与社会革命相比,改革()

A、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部分质变,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

动力

B、可以在任何条件下适用,可以起到革命所不能起的作用

C、所花的代价最少,是解决社会矛盾的一种最理想的万能钥匙

D、所花的代价小,因此没有必要进行革命,改革足以替代任何革命

答案:A

124.把政治问题的解决同经济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0。

A、英国宪章运动

B、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答案:A

125.把不同事物区分开来的依据是()。

A、事物的度

B、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C、事物的属性

D、事物的量

答案:B

126.马克思、恩格斯根据他们所处的历史时代的特点,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将在

几个重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的观点。这个“同时发生”的“同时”是指()。

A、同一个月

B、同一天

C、同一时刻

D、同一个历史发展时期

答案:D

127.人类在科学研究中掌握了电能的规律,然后以该规律为指导,人们研制生产

出各种工业和家用电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生活品质的改善。这

一事实表明()。

A、科学研究是发现规律的唯一途径

B、实现真理和价值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C、实践活动离不开规律的指导

D、规律必须重新回到实践才有意义

答案:B

12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是()。

A、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体现

B、一个以中国国情为基础的全新理论

C、用现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直接解答、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D、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答案:D

129.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资本急剧膨胀,这一方面促进

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经济过度虚拟化,致使金融危机频繁发生。

西方资本主义金融资本快速发展壮大的重要制度条件是()

A、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

B、去工业化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C、技术创新与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

D、全面私有化化与放松金融监管

答案:A

130.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

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

才能种出水稻来。”这表明()。

A、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

B、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C、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D、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比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更加重要

答案:B

131.下列反映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正确观点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作用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矛盾的同一性是事物量变的动力

C、矛盾的斗争性是事物质变的动力

D、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相互作用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答案:A

132.“燕子低飞蛇过道,必有大雨到”这句谚语包含的主要哲学道理是()。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C、世界是物质的

D、矛盾具有普遍性

答案:A

13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开幕式上指出,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

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

A、共赢

B、互利

C、双赢

D、互惠

答案:A

134.学习、贯彻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能够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发展。支撑该命题的理论依据是()o

A、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B、实践决定认识

C、认识能够检验实践

D、实践能够检验认识

答案:A

135.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组织在经济上瓜分世界形成了()。

A、金融寡头

B、金融资本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国际垄断同盟

答案:D

13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

的()需要和()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A、美好生活不充分不平衡

B、幸福生活不平衡不充分

C、幸福生活不充分不平衡

D、美好生活不平衡不充分

答案:D

137.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0。

A、体力劳动

B、具体劳动

C、抽象劳动

D、脑力劳动

答案:C

138.垄断利润是()。

A、垄断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

B、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C、垄断资本家获得的超额利润

D、垄断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

答案:B

139.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D、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

答案:A

140.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主要受益者是()。

A、所有国家

B、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C、发展中国家

D、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B

141.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

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B、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C、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

D、有其因必有其果

答案:A

142.关于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两者关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0

A、政治上层建筑决定观念上层建筑

B、政治上层建筑是在观念上层建筑的指导下建立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C、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于主导地位

D、政治上层建筑可以反作用于观念上层建筑,并要求观念上层建筑与自己相适应

答案:A

143.“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

A、人人创造历史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人可以按自己的目的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D、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

答案:B

144.爱因斯坦在创立相对论的过程中采用了独特的“思想实验”。他的“思想实

验”不是在实验室中而是在思想中进行,所使用的不是仪器设备而是严密的逻辑

和数学的推导。这说明()。

A、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B、间接经验比直接经验更重要

C、意识活动是一个主动的创造性过程

D、逻辑推导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之一

答案:C

145.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

B、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C、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D、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答案:B

146.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

A、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的数量增多

B、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的数量不变

C、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的数量减少

D、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的数量增多

答案:A

147.在今天这样一个工业文明的时代,传统手工艺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它不仅

可以通过动手重新唤醒人们手脑心的整合协调能力,而且可以强化国人内心深处

对于自身文化传统的守护感和参与感。由此可见()。

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B、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C、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D、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答案:A

148.垄断资本的实质在于获取()。

A、垄断地位

B、独裁身份

C、垄断利润

D、垄断价格

答案:C

149.体现了人类改造自然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的是0。

A、生产方式

B、生产力

C、生产关系

D、经济基础

答案:B

150.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

感觉、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

所以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的分歧具体表现为()。

A、宿命论和唯意志论的对立

B、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

C、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

D、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对立

答案:B

151.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下列

选项属于社会存在的是()。

A、生产关系

B、监狱

C、法庭

D、意识形态

答案:A

152.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A、熟知不等于真知

B、熟知即真知

C、熟知起源于真知

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答案:A

153.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B、能否付诸实践

C、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答案:D

154.人们要判断某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A、能不能满足人的需要

B、能不能被多数人接受

C、能不能付诸实践

D、能不能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结果

答案:D

155.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摩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

里强调的是()。

A、质变和量变相互渗透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质变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答案:B

156.将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使得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的手中的过程

叫作()。

A、资本集中

B、资本积聚

C、资本原始积累

D、生产集中

答案:C

157.毛泽东曾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谈到,调查研究有两种方法:一是走马看花、一是

下马看花。走马看花,不深入,还必须用第二种方法,就是下马看花,过细看花,分

析一朵花。毛泽东强调“下马看花”的实际意义在于0。

A、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要有先进理论的指导

B、运用多种综合方法分析调查研究的材料

C、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适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

D、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实际,才能找出规律

答案:D

158.以下有关平均利润形成过程的论述,正确的是()。

A、平均利润是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或者说,是资本在不同企业之间流动的结果

B、平均利润形成之后,各资本家之间的利润率绝对平均化

C、在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中,资本从利润率高的部门流向利润率低的部分

D、平均利润的形成是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答案:D

159.先进生产中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劳动者

B、劳动对象

C、科学技术

D、管理方式

答案:C

160.所谓社会形态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指0

A、社会发展和自然界一样是一个有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B、社会发展和自然界的演化是毫无区别的物质过程

C、社会发展和自然界一样是自发的演化过程

D、人类活动和动物界的活动是一样的

答案:A

161.联系与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联系的前提是事物之间的()。

A、变化

B、区别

C、发展

D、运动

答案:B

162.从资本形态上看,资本输出可分为()

A、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B、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

C、国家资本输出和借贷资本输出

D、私人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答案:A

163.在共产主义社会,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是:()

A、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直接统一。

B、劳动者个人的劳动通过交换价值的途径向社会劳动转化。

C、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D、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服务仍需采取交换价值的形式来进行。

答案:A

164.康熙皇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

帝。康熙在位期间,为了治理水患,下达了大量的“治河谕旨有大臣建议将这

些治河谕旨编撰成书,作为今后治河的依据和指导。对此康熙明确给予拒绝。他

说:河水没有定性,治河不可一法。今日治河之言,欲令后人遵行,断不可行。“河

水没有定性,治河不可一法”体现了0。

A、唯物论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唯物史观思想

答案:B

165.无论是绝对剩余价值还是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o

A、延长工人工作时间而获得的

B、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

C、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

D、降低工人的工资而获得的

答案:C

166.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每个人都将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影响每个人自由

而发展的因素中最根本的因素是()

A、生产力的发展还差得太远,没有达到各取所需的程度

B、自由时间不够长

C、旧式分工的存在

D、“三大差别”还未消除

答案:A

167.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

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段话说明()。

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C、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答案:A

168.“列宁指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

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这说明()。

A、社会历史发展无规律可言

B、社会历史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社会历史发展是客观必然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

D、社会历史发展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答案:D

169.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是()

A、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

B、能动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D、反映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答案:A

170.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0

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

答案:A

171.剩余价值规律属于()。

A、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

B、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

C、人类社会的特殊规律

D、人类社会的共有规律

答案:C

172.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

A、剩余价值理论

B、阶级斗争理论

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

D、科学的实践观

答案:D

173.垄断资本的实质在于0。

A、获得垄断地位

B、获得垄断利润

C、获得垄断价格

D、获得垄断统治

答案:B

174.“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0。

A、精神力量可以变成物质力量

B、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C、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D、精神的力量可以替代物质的力量

答案:A

175.马克思指出,“社会形态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这是指0。

A、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完全一样

B、社会形态的发展也是自发的过程

C、社会形态的发展是客观的有规律的发展过程

D、社会形态的发展与主体的活动无关

答案:C

176.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A、资本家积累了大量的货币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生产资料成为资本

D、劳动成为商品

答案:B

177.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下列哪一个

A、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B、实现全民所有制

C、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D、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答案:A

178.以下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Av冬去春来

B、电闪雷鸣

C、昼夜交替

D、摩擦生热

答案:D

179.马克思恩格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下,曾经接受过那个时代唯心主义

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他们后来能够创立马克思主义,就在于实现了()O

A、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B、从资产者向无产者的转变

C、从黑格尔辩证法思想向唯物辩证法思想的转变

D、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思想转变

答案:A

180.“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怀疑主义的观点

答案:B

181.有研究表明,与眼睛相比,耳朵在分辨模式的微弱变化上具有独特的能力,据

此发展起来的数据声音化技术能帮助科学家们检测癌细胞,并探测来自太空的

粒子。这蕴含的哲理是()。

A、不同的事物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B、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C、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有其特殊性

D、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答案:A

18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过剩的危机

B、生产不足的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答案:C

183.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化。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B、变是世界的本质

C、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答案:A

184.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这主要是指()

A、生产全面社会化

B、产品的商品化

C、产品的市场化

D、市场的计划化

答案:A

185.20世纪70年代,印度发现了脱离人类社会而由狼抚育并与狼共同生活的“狼

孩”。科学家发现,“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

A、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

B、不仅是物质现象而且是社会现象

C、是社会的产物,而不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

D、不仅反映自然界而且反映社会

答案:A

186.生产关系体现的是()

A、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B、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C、.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D、人与生产资料之间的关系

答案:A

187.在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初期,特别是实行新经济政策期间,列宁对

苏维埃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

这些论述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下列观点中哪一项不是这期间提出来

的?()

A、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B、走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探索的、不断实践的过程

D、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

答案:B

18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

Ax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

C、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D、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答案:B

189.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客体是()

A、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指向的对象

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

C、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D、在人的活动之外存在的一切事物

答案:A

19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意味着()。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B、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发生了改变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局部调整

D、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关系发生了改变

答案:C

191.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具有()。

A、决定性

B、预见性

C、能动性

D、主动性

答案:C

192.商品不是物,而是物掩盖下的社会生产关系。马克思的这一论断的意思是()o

A、商品的本质不是物质的

B、商品的本质是精神的

C、商品体现着人与人的经济关系

D、商品体现着人与人的精神关系

答案:C

19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致力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

质量。该举措在哲学上的依据是0。

A、人口因素决定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

B、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人口数量和质量决定社会发展

D、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答案:B

194.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指出,对待本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要“古

为今用、洋为中用。”这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辩证否定观

B、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C、量变质变原理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答案:A

195.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答案:A

196.在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是()

A、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B、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C、按资分配

D、按风险分配

答案:A

197.中固有一句古话,”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A、时间的绝对性

B、时间的相对性

C、时间的无限性

D、时间的有限性

答案:B

198.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A、“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B、我思故我在

C、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D、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答案:A

199.关于历史观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A、历史的发展方向是由人自觉选定的

B、杰出人物的产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完全是必然的

C、历史人物不能创造历史,但总能加速历史的前进

D、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答案:D

200.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这个初心和

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A、谋幸福,谋未来

B、谋生活,谋复兴

C、谋幸福,谋复兴

D、谋生活,谋未来

答案:C

多选题

1.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主要包括()。

A、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

B、用和平手段征收农民土地

C、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D、用暴力手段掠夺商人的财富

答案:AC

2.在辩证法看来,否定

A、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C、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D、实质是“扬弃”

答案:ABCD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该问题所包含的内容有()o

A、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的本原

B、思维和存在能否相互转化

C、思维能否认识或者正确认识存在

D、思维和存在是否相互影响

答案:AC

4.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理由在于0。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

C、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D、实践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答案:BCD

5.关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

B、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和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要求

C、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

政党制度等

D、为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提供政治保障

答案:ABCD

6.二战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也在逐步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主要趋势表现为()

A、公民权利逐步扩大趋势

B、公民民主出现“泛化”趋势

C、民主政治出现多元化趋势

D、管理出现民主化趋势

答案:ABC

7.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挫折和反复,这表明()。

A、新生事物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螺旋式的

C、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不是不可以改变的

D、历史有时会向后作巨大的跳跃

答案:ABD

8.2015年10月14日,新华社刊发了习近平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座谈会上

的讲话全文。习主席在讲话中多次引用古文诗句,寓意深远、精准传神,例如“文

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文变染乎世

情,兴废系乎时序”等。这些诗句蕴含的哲理有()。

A、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

B、社会意识是具体的、历史的

C、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D、社会意识始终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答案:ABC

9.2007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让欧洲人患上了“资本主义

恐慌症”。很多人走进书店,重新捧起马克思的《资本论》。“马克思又成了时

尚”这一现象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这种生命力的根源在于0。

A、它是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

B、它是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C、它属于传统文化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

D、它具有实践性、正确性、开放性和人民性

答案:BD

10.从社会发展的主体选择性的角度看,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其原因在于

Oo

A、社会主义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

B、人们可以自由选择社会制度并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C、中国人民在国际交往中受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启示

D、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必然性及本国国情的正确把握

答案:ACD

1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

A、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

B、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C、是社会发展的目的

D、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

答案:ABCD

12.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下列属于静止的有0。

A、处于量变过程中的事物

B、处于质变过程中的事物

C、空间位置永恒不变的事物

D、相对一定的参考系来说,没有发生位移的事物

答案:AD

13.事物的联系和运动构成规律。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

A、本质的联系

B、必然的联系

C、稳定的联系

D、相互的联系

答案:ABC

14.产业资本循环经历不同阶段采取的相应职能形式是()。

A、货币资本

B、固定资本

C、流动资本

D、生产资本

答案:AD

15.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

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

A、意识根源于物质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的存在形式

D、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答案:ABD

16.列宁说:“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思想可以理解为0。

A、真理是具体生动的形象

B、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C、真理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D、真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答案:BCD

17.有思想家认为:时间和空间“沾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

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否认()

A、时间和空间是在头脑之外的客观存在

B、时间和空间是在头脑中存在的观念

C、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D、时间和空间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答案:AC

18.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但不是无限度的。这是因为()。

A、意识的能动性受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制约

B、意识对于客观世界的把握并不足一种直观的动物式的或照相式的反映

C、意识能动性的实现最终还受制于人类实践的发展水平

D、意识使人的活动具有自觉的目的性、计划性

答案:AC

19.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

界的理论。它的革命性表现在0。

A、坚持唯物辩证法,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

B、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毫不隐讳自己的阶级本质

C、公开申明是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服务的

D、坚持了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有机统一

答案:ABCD

20.社会生活从本质上说是实践的,其具体指()。

A、实践具有多样的形式

B、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C、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D、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答案:BCD

21.在1872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这些原理的

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

表明()。

A、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

B、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运用应当从实际出发

C、必须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D、《共产党宣言》的原理过时了

答案:ABC

2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

A、人们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发挥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B、意识能动性作用的客观制约

C、人的意识的创造性

D、人类活动的受动性

答案:AB

23.下列现象中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实质或程度的有()。

A、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

B、剩余价值取得了利润的形态

C、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D、资本家与工人形式上的“自由”、“平等”的关系

答案:ABCD

24."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

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

论。”这个论断揭示了()。

A、认识的无限发展过程,在形式上是循环往复,在实质上是前进上升

B、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C、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答案:ABCD

25.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体现为()。

A、人民至上的的政治立场

B、为最广大人民利益而奋斗的社会目标

C、实现全人类解放的最高理想

D、人的自由的价值追求

答案:ABC

26.解决矛盾的基本形式有()。

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

B、矛盾双方同归于尽,被新的矛盾双方代替

C、矛盾双方达到绝对统一

D、矛盾双方达到融合

答案:ABD

27.劳动力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

A、劳动者被剥削者完全占有,不能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

B、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

C、劳动者自由得一无所有

D、劳动者有一定经济基础

答案:BC

28.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

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

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

C、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

D、现代化的科学手段在认识宇宙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E、人类已能预测一切自然现象

答案:ABCD

29.以下体现整体与部分原理的有()。

A、本末倒置

B、肓人摸象

C、坐井观天

D、由表及里

答案:BC

30.劳动力是任何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在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特定的历史条

件下,劳动力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价值的构成包括0

A、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培养和训练劳动者所需要的费用

D、劳动者在必要时间内创造的价值

答案:ABC

31.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的用于生产的棉花属于()。

A、不变资本

B、固定资本

C、可变资本

D、流动资本

答案:AD

3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第二次世界

A、社会经济规制

B、公共事业规制

C、公众生活规制

D、反托拉斯法

答案:ABCD

33.马克思指出:“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性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

统一。”这里的“具体”是指0。

A、感性具体

B、思维具体

C、理性具体

D、在理性思维中再现事物整体的具体

答案:BCD

34.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动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