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我有一个梦想文本研习寡人之于国也训练含解析苏教版必修4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我有一个梦想文本研习寡人之于国也训练含解析苏教版必修4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我有一个梦想文本研习寡人之于国也训练含解析苏教版必修4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我有一个梦想文本研习寡人之于国也训练含解析苏教版必修4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我有一个梦想文本研习寡人之于国也训练含解析苏教版必修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6寡人之于国也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弃甲曳兵(yè)饿莩(fú)养生丧死(sānɡ)B.鸡豚(tún) 畜养(chù) 不入洿池(wū)C.数罟(shùgǔ) 狗彘(zhì) 不行胜食(shēnɡ)D.衣帛食肉(bó) 孝悌(tì) 庠序之教(xiánɡ)解析A项,“莩”应读“piǎo”;B项,“畜”应读“xù”;C项,“数”应读“cù”。答案D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收成不好,荒年。B.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更。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同“捡”,捡拾。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归罪,责怪。解析C项,“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是说“(诸侯贵族家的)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却不知道收敛”。检:同“敛”,收敛,积蓄。答案C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B.王好战,请以战喻C.弃甲曳兵而走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解析B项,以:均为介词,拿,用。A项,然:形容词词缀,……的样子/代词,这样。C项,而: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D项,之:代词,代五亩之宅/助词,的。答案B4.下列句子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②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⑤不违农时,谷不行胜食也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⑦斯天下之民至焉⑧移其粟于河内A.⑤⑦⑧B.①③⑤C.③⑥⑧ D.②④⑤解析①鼓,名词作动词;②王,名词作动词;③树,名词作动词;④衣,名词作动词;⑥生、死,动词作名词。答案A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相同的一项是()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B.夫晋,何厌之有C.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解析B项与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A项,推断句;C项,否定句;D项,定语后置句。答案B6.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孟子的“仁政”措施的是()①养生丧死无憾②不违农时③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⑤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①②③ B.②④⑤C.②③⑥ D.①④⑤解析①③⑥是仁政措施后的结果。答案B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7~11题。孟子将朝王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行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行乎?”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孟子的从弟)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像然。”曰:“岂谓是与?曾子曰:‘晋、楚之富,不行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日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行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选自《孟子·公孙丑下》)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寒疾,不行以风风:吹风,受风。B.今日下地丑德齐 丑:相等。C.乡党莫如齿 齿:痛恨。D.吾何慊乎哉 慊:不足,少。解析C项,齿:年龄。答案C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B.①C.①D.①解析A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顺接;B项,①兼词,于之,②代词,代他;C项,①通“欤”,②动词,结交,亲附;D项,①表方式,②表缘由。答案A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日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行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B.今日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行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C.今日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行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D.今日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行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解析断句时要依据句意和陈述对象的改变来推断。另外,句式特点也可帮助断句。如“无他”为固定句式;“其所教”“其所受教”句式接近。答案D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孟子不接受齐王的召见,表明白孟子对君臣关系的看法与看法,他认为君臣关系应建立在仁义的基础上,国君应当礼贤下士,谦逊待人。B.本文的标题是“孟子将朝王”,它与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一样,均是以首句作为标题。“孟子将朝王”也是行文的线索。C.孟子还认为国君不能因为自己德高望重,就轻慢了地位和年龄比自己低的臣子,国君应当表现出尊德乐道的风范。D.景丑氏认为孟子对齐王不尊敬,孟子原来要见国君,可是一听到齐王的吩咐反而不去了,景子觉得孟子这种做法与《礼记》上说的不相合。解析C项,对原文“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的理解错了。“其一”是指齐王在“爵一,齿一,德一”中仅占了其中之一的“爵一”,意思是:你仅仅是国君,年龄没有我大,品德没我好;我虽然不是国君,没有爵位,但三者之中我占了“其二”,即“齿一”和“德一”。所以这句话应理解为:(国君)怎么能凭他的爵位高来轻视我的年龄和道德呢?答案C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2)辅世长民莫如德。(3)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解析第(1)句,“以”,拿;“岂”,莫非;“美”,好。第(2)句,“辅世”,指辅佐君王;“长民”,指管理百姓。第(3)句,“焉”,兼词,“于之”;“臣”,意动用法;“王”,名词活用作动词,“称王”或“统一天下”。参考答案(1)齐国人没有一个拿仁义的道理去说给齐王听的,莫非是认为仁义不好吗?(2)协助君王、管理百姓,没有比道德更尊贵的。(3)所以汤王对于伊尹,(首先是)向他学习,然后才把他当作臣子,所以不费劲气就统一了天下。参考译文孟子刚要去朝见齐王,齐王派人来说:“我本该来探望您的,但是有畏寒的病,不能吹风。您假如来朝见,我将临朝听政,不知能否让我见见您呢?”孟子回话道:“我不幸生了病,不能到朝廷上去。”其次天,孟子出门到东郭家去吊丧。公孙丑说:“昨天推说有病,今日却去吊丧,或许不合适吧?”孟子说:“昨天有疾,今日好了,怎么不能去吊丧?”齐王派人来询问病情,医生也来了。孟仲子应付来人说:“昨天有王的诏令,他不巧有点小病,不能到朝廷去。今日病好了点,急匆忙赶赴朝廷去了,不知道现在到了没有。”孟仲子随即派了几个人到路上去拦截孟子,告知他:“请您肯定不要回家,赶快到朝廷去!”孟子不得已,就到景丑家去歇宿。景子说:“在家有父子,在外有君臣,这是人世间最重大的伦理关系。父子关系以慈祥为主,君臣关系以尊敬为主。我看到了齐王对您敬重,却没看到您怎么敬重齐王。”孟子说:“咳!这是什么话!齐国人没有一个拿仁义的道理去说给齐王听的,莫非是认为仁义不好吗?(只是)他们心里在想,‘这个君王哪值得同他去谈仁义’如此而已,没有比这更不尊敬的了。至于我,不是尧、舜之道,不敢在齐王面前陈述,所以齐国人没有一个像我这样敬重齐王的。”景子说:“不,不是说的这个。《礼》的规定说:‘父亲呼唤,儿子不能用“诺”应答,(而要尊敬地用“唯”应答);君王宣召,臣子不等车子驾好就动身。’您原来打算去朝见,听了君王的召令却不去了,这唯恐与《礼》的规定不大符合吧。”孟子说:“莫非能这么说吗?曾子说过:‘晋国、楚国的财宝,没法比得上。不过,它们凭借财宝,我凭借我的仁德;它们凭借爵位,我凭借我的道义。我欠缺什么呢?’莫非这话没有道理而曾子随意说说的吗?这或许是另有一种道理吧。天下普遍看重的东西有三样:爵位、年纪、道德。在朝廷里,没有比爵位更尊贵的,在乡里,没有比年龄更尊贵的,协助君王、管理百姓,没有比道德更尊贵的。(他)哪能有了其中一种(爵位)而轻视另两种(年龄、道德)呢?所以想要有大作为的君王,必定有他不能召见的臣子,要有事情协商,那就(亲自)前去请教。假如他不像这样(诚意实意)地崇尚道德、宠爱仁义,就不值得同他一起干事。所以汤王对于伊尹,(首先是)向他学习,然后才把他当作臣子,所以不费劲气就统一了天下;桓公对于管仲,(首先也是)向他学习,然后才把他当作臣子,所以不费劲气就称霸诸侯。现在天下(大的诸侯国)土地相等,德行相像,谁也超不过谁。(之所以如此)没有别的缘由,是因为(君王)宠爱任用听从他们使唤的人做臣子,而不宠爱任用教育他们的人做臣子。汤王对于伊尹,桓公对于管仲,就不敢随意召见。管仲尚且不能随意召见,何况不愿做管仲的人呢?”三、语言表达12.在空格处分别补写出倡议的理由和详细内容。(两处各不超过40个字)倡议书各位同学:乘坐公交是许多市民日常出行的选择。众所周知,。可是,我市不文明乘车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发生老人被人群挤倒而摔成粉碎性骨折的悲剧。为此,我们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文明乘车,从我做起!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为城市增光添彩!××中学学生会×年×月×日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精确、显明、生动的实力。这类考题主要考查思维的条理性、语言表达的连贯性。第一处填写内容后要连接的是“可是,我市不文明乘车现象时有发生”,据此推理,前面应当填写文明乘车的意义。其次处填写的内容紧承“我们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所以其次处应当填写倡议文明乘车的内容。参考答案文明乘车让出行更平安,更高效,体现了一个人的基本素养,也有益于社会和谐自觉排队,有序上车;尊老爱幼,主动让座;举止文明,谈吐有礼备课资源链接《寡人之于国也》论辩艺术赏析 龚志华先秦诸子散文由《论语》发展到《孟子》,一方面是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由孔子的“仁”学发展为孟子的“仁政”,另一方面是由初显争论规模的语录体散文,发展为对话体辩文。选自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集中体现了孟子对话体辩文的艺术风格。下面略作赏析。首先是论辩结构的严谨与周密。《寡人之于国也》从表面看,铺张扬厉,好像散漫无纪,实则段落分明,层次井然,而且环环相扣,不行分割。一可从思路上来看,全文按“梁王问政——孟子议政”结构而成。主体部分是“孟子议政”,其核心问题是“民不加多”,指向“施行仁政”。这一部分,分两层绽开,先是初步回答,以“五十步笑百步”为喻指出梁惠王只能“无望民多”;接着全面论述王道仁政。这一层先正说,使民加多,可分为两个阶段:(1)王道之始;(2)王道之成。后反对,批判虐政,抨击人死“罪岁”的社会怪现象。二可从内部论辩语链来看《寡人之于国也》严密的逻辑。三部分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既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体现了各部分的内在联系,把全文各部分连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次是多样化的论辩方法。(1)用比方和寓言陈述事理,辩论是非。在分析“民不加多”的缘由时,孟子不干脆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识的事例为喻,启发对方思索,使对方简单接受。详细语句如下: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在这里用“五十步笑百步”,比方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这之间包含如下类比关系:“五十步”与“百步”,虽然数量上有差别,但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临阵脱逃,所以“五十步”没有资格去笑“百步”。同样梁惠王比起邻国来说的确要“尽心”些,又是“移民”,又是“移粟”,但梁惠王这样做的目的却是增加兵员,强化战备,穷兵黩武。即梁惠王与邻国在治国上所实行的措施尽管有“尽心”与“不尽心”的不同,但本质都一样,都是虐民暴政。梁惠王施小恩小惠的做法就像“五十步”,邻国的做法就像“百步”,既然“五十步”没有资格讥笑“百步”,当然梁惠王也不应当对“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有什么惊奇。这就奇妙地对梁惠王的问题做出了回答。即好战残民,虽施小恩小惠,也“无望民之多于邻国”。因为他们都未行仁政养民。又如针对统治者归罪于岁的推诿,作者运用比方进行驳斥:“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犹如“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一样荒唐,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虐政。总之,比方形象生动,文字镇定自若。(2)正反对比,说理透彻。在全面论述王道仁政时,先正面说理,指出访民加多可分两步进行,一是“王道之始”,二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