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寄生虫病学之动物蠕虫病学-线虫_第1页
动物寄生虫病学之动物蠕虫病学-线虫_第2页
动物寄生虫病学之动物蠕虫病学-线虫_第3页
动物寄生虫病学之动物蠕虫病学-线虫_第4页
动物寄生虫病学之动物蠕虫病学-线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线虫病

绪论线形动物门、线形虫纲的动物,种类多,分布广,常混合感染。一形态构造与生理〔一〕形态构造1外部形态p\2-3-1.jpg长园柱形,两端尖细,一般为乳白色,吸血者为红色,大小差异大,1mm—1m以上。〔1〕雄虫较小,尾端常弯曲,有交合伞;头端有口孔,肛门为横带状,肛门与雄性生殖孔合并为泄殖腔。〔2〕雌虫头端有口孔,具阴门、肛门,阴门位于腹面正中线。

雌、雄虫均有一个排泄孔,位于虫体食道后段附近。2体壁构造p\2-3-2.jpg角皮层→皮下层→肌肉层〔1〕角皮层由角皮形成的附属物:唇、颈乳突、颈翼膜、侧翼膜、尾翼膜、尾乳突等。〔2〕皮下层

背、腹索:神经干通过

在四处增厚,形成四条纵索

侧索:排泄管通过〔3〕肌层环行肌肌层纵行肌3体腔假体腔,内充满体腔液4内部器官

无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

〔1〕消化系统p\2-3-3.jpg

口孔→口腔→食道→中肠→直肠→肛门

①口腔:漏头形或球形,无角质层内有口刺、齿,其内壁有角质层→口囊肌肉质②食道前部肌肉质,后部腺体部一列细胞包裹而成有的食道与肠管之间有一个小胃。〔2〕排泄系统p\2-3-3.jpg

寄生性线虫,两根排泄管在虫体前部合并为一根,开口于排泄孔。交合刺:1-2根,几丁质,黄色;撑开阴门

辅助交配器导刺带〔引器〕:位于泄殖腔反面,引导交合刺伸缩方向

副导刺带〔副引器〕:位于泄殖腔腹面,功能同上

交合伞:膜质构造,上有肌质肋。交配时,包裹雌虫

背肋一个

背肋部外背肋一对

前侧肋一对

侧肋部中侧肋一对

后侧肋一对

前腹肋一对

腹肋部后腹肋一对

〔二〕生理

具有完整的消化系统,幼虫〔或成虫〕可自由生活或寄生生活。

二发育

〔一〕线虫的发育阶段感染性虫卵:含有感染性幼虫的虫卵感染性幼虫:二期或三期具有感染能力的幼虫3

成虫〔二〕线虫的发育类型1直接发育不需要中间宿主。大多是L1-3〔外环境中〕→L4-5及成虫〔动物体内〕。三线虫的分类

与动物及人有关的线虫:

蛔目:有三片唇,食道简单;直接发育。杆形目:有交合伞,二根交合刺。旋尾目:食道分为肌质、腺体部,雄虫尾觉器亚纲尾部弯曲,有尾翼,二根交合刺大小形状不相同;间接发育。圆线目:雄虫有膜质和肋支撑的交合伞。线虫纲驼形目:丝虫目:无尾觉器亚纲毛首目:食道长,由1-2列细胞围绕细食道管组成,仅有一根交合刺或无。

人蛔虫牛新蛔虫鸡蛔虫猪蛔虫犬弓首蛔虫雁蛔虫蛔科马副蛔虫弓首科猫弓首蛔虫禽蛔科珠鸡蛔虫西氏蛔虫狮弓蛔虫鸽蛔虫熊蛔虫小熊猫弓蛔虫各种蛔虫大多具有较严格的宿主特异性。第一节蛔虫病

一猪蛔虫病

1病原形态p\2-3-7.jpgp\2-3-8.jpg

〔1〕虫体

大型线虫,淡黄色,两端细,中间粗,头端有三片唇。雄虫15-25cm,尾尖并弯曲,有一对等长的交合刺雌虫20-40cm,尾直,阴门位于虫体前、中1/3交界处,肛门接近于后部〔2〕虫卵短椭圆形,黄褐色,卵壳厚,蛋白膜有突起,卵内属单细胞期。2生活史

直接发育,但有复杂的移行过程。

卵→L1卵→L2卵〔感染性卵〕→成虫〔小肠〕

移行过程为:L2卵→口→小肠→L2→血管→肝脏(L3〕→后腔静脉→心→肺〔L4〕→咽→小肠〔L5及成虫〕肠壁淋巴管→肠系膜淋巴结→腹腔〔L3〕

2—2.5月感染性虫卵----------→成虫3流行病学

〔1〕分布〔2〕感染来源与途径

〔3〕虫体产卵量

一条雌虫一天可产10-20个卵,高产期可达100-200万个卵。〔4〕虫卵生物学特性卵黄膜:可抗化学物质卵壳真膜:可抗枯燥蛋白膜:可抗紫外线①化学物质15%H2SO415%HNO3不能杀死虫卵;在2%福尔马林中能发育形成幼虫。②温度耐低温-15℃——25℃下能生存,在10℃以上那么开始发育;但对高温、枯燥抵抗力稍差,40℃以上可杀死。③氧气在无氧环境中,仍能生存16个月。在污水中能生存;在土壤中可存活2—5年。

4致病作用

〔1〕幼虫组织器官的损伤和炎症机械损害〔2〕成虫夺取营养毒素作用5病症6病理剖检变化p\2-3-9.jpgp\2-3-10.jpg乳斑肝7诊断8治疗〔1〕左旋咪唑〔2〕丙硫咪唑〔3〕丙氧咪唑〔4〕芬苯咪唑〔5〕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6〕越霉素9预防

〔1〕成熟前驱虫法进行净化〔2〕饲料、饮水及环境卫生〔3〕粪便处理〔4〕加强检疫,防止病原引入二犊弓首蛔虫病〔犊新蛔虫病〕由犊弓首蛔虫寄生于5月龄以内的犊牛体内所引起。1病原形态p\2-3-11.jpgp\2-3-12.jpg〔1〕成虫大型线虫,雄虫11-16cm,雌虫14-30cm,内部结构同猪蛔虫相似,但食道与中肠之间有一个小胃。〔2〕虫卵近球形,淡黄色,外表呈蜂窝状。

2生活史

直接发育。只能经胎盘或母乳感染,成虫只寄生于犊牛小肠内。

卵〔单细胞〕→L1卵→L2卵→感染母牛→肠道内L2逸出,钻入肠壁→移行到肝、肺并脱一次皮→L3静伏不动→怀孕八个半月后,L3活动起来,移行到胎盘并进入羊水内,第三次脱皮→L4,被胎儿食入到小肠内→犊产出后,L4再脱一次皮→L5→成虫。3

流行病学世界性分布;胎盘或乳汁感染;五月龄以内犊牛发生。4致病作用

5临床病症p\2-3-13.jpg

精神沉郁,吮乳无力或不食,虚弱,腹泻,粪呈灰白色糊状,有腥臭味,腹痛。6诊断〔1〕粪便检查〔2〕驱虫性诊断〔犊产出2-3周后才有虫卵排出〕7治疗8预防〔1〕驱虫出生后15天左右驱一次;一个月后再驱一次〔2〕饲料、饮水清洁卫生〔3〕粪便处理〔4〕母牛、犊牛分开,以防犊牛感染母牛三犬、猫蛔虫病

由弓首科的犬弓首蛔虫、猫弓首蛔虫及狮弓蛔虫寄生于犬、猫的小肠内引起。1病原形态特征p\2-3-14.jpg〔1〕犬弓首蛔虫虫体头端有狭长的颈翼膜,并在食道与中肠之交界处有一个小胃;虫卵亚球形,外表有许多点状凹陷。见于犬。〔2〕猫弓首蛔虫颈翼膜前窄后宽,使虫体前端呈箭头状,食道与中肠之间有一个小胃;虫卵外表有点凹陷。见于猫。〔3〕狮弓蛔虫颈翼膜兴旺,但食道与中肠之间无小胃。虫卵圆形,卵壳光滑。见于犬。2生活史

犬弓首蛔虫、猫弓首蛔虫的幼虫在体内要移行。幼犬可经胎盘或吹吸初乳感染;猫弓首蛔虫亦可经初乳感染。狮弓蛔虫卵被宿主吞食后,逸出的幼虫钻入肠壁内发育,其后返回肠腔,经3-4周发育为成虫。

3流行病学4致病作用与临床病症5诊断6治疗7预防四鸡蛔虫病

由鸡蛔虫寄生于鸡小肠内引起。

1病原形态p\2-3-15.jpg大型线虫,雄虫26-27mm,雌虫65-110mm。雄虫尾端尾翼膜,并有有一个肛前吸盘。虫卵椭圆形,灰白色,外表光滑。2生活史幼虫在肠粘膜内发育,不进入体内其它组织器官中移行。3流行病学4致病作用与临床病症p\1-1-5.jpg5诊断6治疗〔1〕左咪唑〔2〕丙硫咪唑〔3〕丙氧咪唑7预防五野生动物蛔虫病p\2-3-16.jpgp\2-3-17.jpgp\2-3-18.jpgp\2-3-19.jpg第二节肺线虫病

由网尾科、原圆科、后圆科及比翼科线虫寄生于动物的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及肺泡内引起。

一网尾线虫病网尾科网尾属的线虫寄生于牛、羊、马等草食动物支气管、细支气管内。1病原形态特征p\2-3-20.jpg大型线虫,白色丝状。雄虫交合伞兴旺,但分叶不明显。前、后腹肋起于共同主干,中、后侧肋合并为一根,前侧肋、外背肋为独立的支干;背肋粗大,在基部稍下方就分为二根,每根末端形成2-3个突起。交合刺粗短,呈海绵样构造,色深暗褐色。雌虫阴门位于中部,卵壳薄,内含幼虫。常见病原:胎生网尾线虫〔牛〕、丝状网尾线虫与鹿网尾线虫〔羊〕、安氏网尾线虫〔马〕。2生活史

直接发育。卵胎生。

含幼虫的卵→咽→小肠内孵出幼虫,随粪排出。

二原圆线虫病

由原圆科线虫寄生于羊的细支气管、肺泡内引起。

1病原形态特征p\2-3-21.jpg虫体小,肉眼刚能看到。雄虫交合伞不兴旺,背肋一般只有一根;交合刺为膜质羽状;导刺带构造复杂〔由头、体、脚构成〕。卵胎生。常见病原:毛样缪勒线虫,柯氏原圆线虫。2生活史间接发育。中间宿主为陆生螺〔或蜗牛〕3流行病学4致病作用与临床病症5诊断幼虫呈波浪状或卷曲,尾端有一个背刺。6治疗7预防三后圆线虫病

由后圆科后圆属线虫寄生于猪的气管、支气管、细气管内引起。1病原形态特征p\2-3-22.jpgp\2-3-23.jpg虫体白色、丝状。雄虫交合伞明显,侧叶大,背叶小。前、后侧肋小,外背肋细小。交合刺细长,线状,末端有单或双钩。雌虫阴门近于肛门,有阴门盖。虫卵灰色,短椭圆形,外表有许多小突起,卵内为一幼虫。2生活史p\2-3-24.jpg间接发育。中间宿主为蚯蚓。3流行病学

(1)分布(2)感染季节、方式及年龄

(3)虫卵及L1存活时间长

卵在粪中可存活6—8个月,L1在水中可存活半年,在土壤中可存活4个月。

(4)中间宿主种类多,感染率高有20多种蚯蚓可充当中间宿主。某些地区蚯蚓感染率达71.9%,一条蚯蚓体内有208—4000条幼虫。(5)L3在蚯蚓体内存活时间长4致病作用与临床病症5病理剖解变化p\2-3-25.jpg6诊断循序沉淀法、饱和硫酸镁漂浮法。7治疗8预防四比翼线虫病

由比翼科比翼属线虫寄生于禽的所气内引起。亦称交合线虫病。常见病原:斯氏比翼线虫、气管比翼线虫。

1病原形态特征p\2-3-26.jpg虫体鲜红色,雄虫小,雌虫大,雌雄虫永远处于呈“Y〞字形的交配状态。2生活史直接发育,但蚯蚓、蛞蝓及昆虫幼虫等可充当贮藏宿主。3流行病学4致病作用与临床病症5诊断6治疗7预防第三节

动物消化道圆线虫病

圆线目线虫的形态特征:食道园柱形,无食道球;雄虫具有膜质交合伞,上有肋支撑。寄生于动物消化道内的有:毛圆科、钩口科、毛线科及圆线科〔见于马属动物〕等。一毛圆科线虫病毛圆科线虫,小形,毛发状;雄虫交合伞的侧叶兴旺。与牛、羊有关的有8个属,毛圆属、血矛属、奥斯特属、长刺属、马歇尔属、古柏属、细颈属及似细颈属。其中以血矛属的捻转血矛线虫最常见,致病力最强。〔一〕捻转血矛线虫病

捻转血矛线虫寄生于牛、羊等草食动物的真胃内。雌虫:27-30mm,生殖孔位于虫体后半部,有呈舌状或球形的阴门盖,阴门开口于其基部。

虫卵椭圆形,灰白色,卵壳二层。排出时处于桑椹期。

2生活史p\2-3-29.jpg直接发育。虫卵→L1-3→L4-5及成虫〔牛羊体内〕。3流行病学〔1〕产卵量大一条雌虫5000-10000个卵/天〔2〕虫卵与幼虫的生物学习性①虫卵抵抗力强,适宜发育温度为20-30℃;②三期幼虫有鞘膜保护,能耐枯燥,抗消毒药。具有趋光性:随光照变化而运动,弱光那么爬到牧草上,遇强光那么返回土壤中;具有趋温性:适宜温度那么爬到草上,温度过高或过低那么返回土壤中〔3〕感染场所及途径p\2-3-30.jpg

低洼、潮湿的牧地有利本病流行;早上、黄昏及雨后放牧易感染。〔4〕感染季节动态初春感染严重,可引起大批死亡,以后到7月份开始下降,冬天处于低潮。“秋肥、冬瘦、春死亡〞,其原因:①来自牧草上的幼虫〔感染性幼虫耐低温,草地上越冬〕;②受阻型幼虫有重新发育〔动物抵抗力强时,潜藏在胃肠粘膜上,畜体抵抗力弱时重新发育〕。4致病作用成虫头部刺伤胃粘膜引起真胃炎,虫体吸血并分泌抗凝血物质,使血流不止;分泌的毒素能抑制造血机能,并影响胃肠蠕动及消化液的分泌。5临床病症

贫血、衰弱,以羊病症典型。

〔1〕急性:羔羊突然死亡〔一次性大量感染引起恶性贫血〕;〔2〕亚急性:贫血、水肿、衰弱等。〔3〕慢性:消瘦、贫血等。6病理剖检变化7诊断8治疗〔1〕左咪唑〔2〕丙硫咪唑〔3〕丙氧咪唑〔4〕芬苯咪唑〔5〕佳灵三特〔6〕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7〕碘硝酚9预防〔1〕预防性驱虫〔2〕粪便处理〔3〕科学放牧与加强饲养管理〔4〕饲料与饮水、环境卫生二食道口线虫病

由毛线科食道口属线虫寄生于牛、羊、猪大肠内引起。其幼虫在肠壁形成结节,又称为结节虫病。1病原形态特征p\2-3-31.jpgp\2-3-32.jpg有浅、宽呈圆柱形的口囊;有口领,口缘有内、外叶冠;虫体前端角皮膨大形成头囊和颈沟,颈乳突位于颈沟之后。有的虫种具侧翼膜。雄虫有兴旺的交合伞,但分叶不明显。前、后腹肋并行,起于共同主干;三根侧肋亦起于共同主干,中、后侧肋并行;背肋分为两支;交合刺等长,导刺带呈铲状。雌虫阴门离肛门近,有兴旺的呈肾形的排卵器。常见病原:牛〔辐射食道口线虫〕;羊〔粗纹食道口线虫、微管食道口线虫、哥伦比亚口线虫〕;猪〔有齿食道口线虫、长尾食道口线虫及短尾食道口线虫〕。2生活史直接发育。3致病作用幼虫在肠壁移行引起损伤、发炎、化脓和形成结节性病变;成虫食道腺的分泌物可引起肠粘膜发炎。4临床病症贫血、消瘦及顽固性腹泻等。三钩虫病

由钩口科线虫寄生于动物〔或人〕的小肠〔尤以十二指肠内〕引起。

钩口属:十二指肠钩虫牛仰口线虫人钩虫牛、羊钩虫板口属:美洲板口线虫羊仰口线虫

长尖球首线虫犬钩口线虫猪钩虫萨摩亚球首线虫巴西钩口线虫锥尾球首线虫犬、猫钩虫锡兰钩口线虫狭头弯口线虫

1病原形态特征p\2-3-33.jpgp\2-3-34.jpg

虫体头端向反面仰,口囊大,口缘腹面有一对半月形切板,口囊底部有一大背齿,腹面有小亚腹侧齿。雄虫有兴旺的交合伞。虫卵两端钝圆,二侧缘近平行。牛仰口线虫:口囊内亚腹侧齿两对,交合刺细长羊仰口线虫:口囊内亚腹侧齿一对,交合刺短2生活史p\2-3-35.jpg直接发育经口→L4-5及成虫〔牛羊小肠〕卵→L1-3经皮肤→血液→肺→胃→小肠〔成虫〕牛羊主要是经口感染。3致病作用与临床病症

虫体吸血并分泌抗凝血物质引起出血;其分泌的毒素可抑制造血机能。消瘦、贫血、下颌水肿、腹泻等病症。第四节毛首线虫病〔鞭虫病〕毛首科毛首属线虫寄生于牛、羊、猪的肓肠内引起。1病原形态特征p\2-3-36.jpgp\2-3-37.jpg虫体前端细长〔为食道部,由一列细胞围绕食道管而成〕,后部粗短〔为消化、生殖器官等〕。

雄虫后部弯曲盘旋,只有一根交合刺,外包有鞘膜,泄殖孔位于体末端。

雌虫后部不弯曲,阴门开口于食道部与体部相接处。

虫卵较小,黄色,有两个卵塞而呈腰鼓形。

2生活史直接发育。3致病作用、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症p\2-3-38.jpg虫体头部钻入肠壁引起肠炎。4诊断5治疗羟嘧啶、噻嘧啶第五节旋毛虫病

由毛形科毛形属的旋毛形线虫〔猪〕、本地毛形线虫〔犬〕引起。其成虫寄生于肠道〔肠旋毛虫〕,幼虫寄生于横纹肌〔肌旋毛虫〕。2生活史

终末宿主、中间宿主为同一动物,开始为终末宿主,以后变为中间宿主。

肌肉〔含包囊、幼虫〕→经二昼夜发育为成虫并交配,交配后雄虫很快死亡,雌虫→淋巴结等处发育并产出幼虫→淋巴系统→心→体循环→全身各处肌肉内。进入肌肉的幼虫继续发育,开始直,以后卷曲形成一个包囊幼虫〔具感染力〕。包囊呈梭形或椭圆形,经半年至一年发生钙化,但幼虫仍能存活,包囊幼虫最长可存活25年左右。3流行病学

〔1〕分布〔2〕宿主100种以上

〔3〕感染源及感染途径p\2-3-41.jpg

含包囊的肉屑;动物尸体;动物粪便排泄物;鼠类。4致病作用与临床病症5诊断与检疫〔1〕生前诊断与检疫ELISA、单克隆抗体快速ELISA法,免疫金渗滤法等。〔2〕死后检疫压片法取膈肌角消化法〔低发地区〕:人工消化液,磁力搅拌快速消化。6预防〔1〕严格检疫〔2〕饲料、饮水卫生〔3〕灭鼠及扑灭疫源第六节丝虫病

由丝状科、盘尾科、双瓣科线虫寄生于动物体内引起。

p\2-3-42.jpg

p\2-3-43.jpg马丝状线虫:马腹腔;丝状属鹿丝状线虫:牛、羊的腹腔;指形丝状线虫:牛的腹腔1丝状科恶丝虫属:犬恶丝虫寄生于犬的右心室及肺动脉引起的以循环障碍、呼吸困难及贫血等病症为特征的丝虫病。2盘尾科盘尾属:常见种为圈形盘尾丝虫,寄生于牛的主动脉壁内膜下。3双瓣科浆膜丝虫属:猪浆膜丝虫主要寄生于猪的心脏。1发育史

胎生,中间宿主为蚊或蠓。

微丝蚴→血〔蚊吸血〕→叮咬另一动物→成虫

2致病作用与临床病症

一般成虫致病力弱;但幼虫侵入非固有宿主可引起严重的疾病;马的混睛虫病;马、羊的脑脊髓丝虫病。第七节禽胃线虫病

由四棱科、锐形科〔华首科〕及裂口科线虫寄生于禽的腺胃、肌胃内引起。1病原四棱科:裂刺四棱线虫,见于水禽的腺胃p\2-3-44.jpg螺旋分咽线虫:见于鸡的腺胃锐形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