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防城港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广西防城港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广西防城港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广西防城港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广西防城港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年秋季学期七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自己的考号、姓名和班级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3.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相应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一、积累(22分)请收取这份初中生活锦囊,我们一起梳理本阶段学习所得,完成下面小题。【一】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踏上七年级的语文阅读之旅,我们汲取书中营养,感悟人生。聆听《雨的四季》,我们听出了夏雨的热烈粗犷,听出了秋雨的高邈、深远;在史铁生的深切怀念里,我们感受到了与母亲jué()别的苦痛;品味《纪念白求恩》,我们知道了对待工作要热忱,不能拈轻怕重、见异思迁;从童话里皇帝赤身游行的荒诞、滑稽()的行径中,我们感受到了自欺欺人的丑陋和真诚的可贵。【二】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你的气质里,藏着你看过的书和你走过的路。读书不仅可以使人开阔视野,还可以令人【甲】______。读一本好书,如同交了一个益友,书读得多的人气质温婉高雅。当我们在忙碌之余,独坐安静一隅,徜徉浩渺书海,流连于一个真理信念、一幅美丽画卷、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时,它们会给我们心灵慰藉和滋润,祛除内心的空虚和狭隘。在诗词经典中感悟先人雅趣;(1);(2)。【三】①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②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③在中学阶段,我们能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自己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④让我们志存高远,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用奋斗书写自己的青春答卷!1.阅读文段【一】,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1)jué()别(2)滑稽()2.结合语境,解释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1)高邈:______(2)狭隘:______3.从下面词语中选择符合语境的词,填到文段【二】的【甲】处()A.心旷神怡 B.眼花缭乱 C.花枝招展 D.气象万千4.请仿照文段【二】画横线的句子,再仿写两个句子。(1)______;(2)______。5.请找出文段【三】有语病的句子,填写序号并写出修改后的句子。第______句有错误,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诀②.jī2.①.高邈:高而远②.狭隘: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3.A4.①.示例:在历史巨著中博览古今知识;在科普书籍中开拓胸襟视野;②.在长篇小说中领略世间百态;在中外戏剧中感悟百味人生。5.①.③②.修改意见:在中学阶段,我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自己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或去掉“能否”。【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1)诀别:juébié,指再无会期的离别;死别。(2)滑稽:huájī,形容言语、动作引人发笑。2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理解。高邈:高远。形容秋雨高远、深邃,富有悠远意境。狭隘:宽度小,也指心胸、见识等局限不宽广。此处通过读书能够让内心不再局限,变得豁达等。【3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A.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通常用来形容人在某种情境下,心情变得开阔、舒畅,精神状态良好;B.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一般用于形容眼前出现的事物过多、过于复杂,让人的眼睛和大脑应接不暇,产生混乱的感觉;C.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主要用于描绘女子穿着打扮得非常漂亮,像花枝一样迎风摆动,充满活力和美感;D.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常用来描述自然景观或某个场景呈现出的丰富多样、变化无穷的状态;在文段【二】中,前文提到“读书不仅可以使人开阔视野”,后面应该是进一步说明读书给人带来的积极的精神层面的影响,“花枝招展”“气象万千”不能形容读书感受,“眼花缭乱”不是写读书的积极感受,“心旷神怡”能够很好地体现出读书让人在精神上感到愉悦、舒畅,与上下文语境相符,所以【甲】处应填“心旷神怡”。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仿句。分析例句结构:“在诗词经典中感悟先人雅趣”,此句的结构为“在……(四字词语)中+动词+名词短语”。“在……中”是一个表示范围或情境的介词短语,中间的四字词语是具体的阅读对象。确定仿写内容:从与阅读、学习相关的领域入手,如历史著作、名人传记、科普读物等,选择合适的名词短语来表示在这些领域中能获得的独特体验或收获,按照例句的结构进行仿写。示例:(1)在历史典籍中探寻古今兴衰;(2)在名人传记中汲取奋进力量。【5题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第③句有错误,原句“能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自己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两面对一面,“能否”表示两种情况,而“具有深远的意义”是一种结果,应删去“能否”,使句子前后逻辑一致。修改意见:在中学阶段,我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自己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6.综合性学习。学校准备组织“好读书,读好书”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1)请你为“我读经典名著”读书交流活动写一段开场白。(2)小文同学想用对联的形式表达对此次活动的感悟,已经写出了上联,请你帮他选出合适的下联,并把序号写在横线上。①品名著逐步提高修养②好读书传递弘扬精华③品读佳作扬民族精神④读好书塑造精彩人生上联:阅经典传承文化瑰宝下联:______(3)为宣传读书的重要性,小语同学搜集了一幅关于读书的宣传图标,请你帮她用简明的文字写出构图要素及寓意。【答案】(1)示例:同学们,大家好。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如同大师携手,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我读经典名著”的读书交流活动吧!(2)④(3)示例:读书活动宣传图标主体形似一本翻开的书,也像两扇打开的门,书的中间是一只眼睛,眼睛下方是一把钥匙。寓意:读书可以让人开阔眼界,阅读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倡导大家积极参与读书活动。【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开场白。先以引人入胜的方式开启话题,比如引用一句与读书相关的名言警句,或者讲述一个简短有趣的读书小故事,迅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活动的兴趣。然后明确指出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我读经典名著”,简要阐述经典名著的重要性和价值,如经典名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能给予我们知识、启迪和力量等。接着清晰地说明举办此次读书交流活动的目的,例如为了让大家分享阅读经典名著的感悟和收获,促进彼此之间的思想碰撞,拓宽阅读视野,提升文学素养等。最后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大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比如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独特见解,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交流氛围。示例:同学们,大家好!“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众多书籍中,经典名著无疑是最耀眼的存在,它们承载着人类的智慧,凝聚着时代的精华,每一部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动人的故事,能让我们从中汲取力量,获得启迪。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开展“我读经典名著”读书交流活动。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分享阅读经典名著的感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拓宽阅读视野,提升文学素养。希望大家在活动中都能踊跃发言,大胆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让我们一起走进经典名著的世界,感受它们的魅力。现在,“我读经典名著”读书交流活动正式开始!【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对联。对联的特点包括: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应、平仄相对、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言简意深、对仗严谨、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仄起平收。阅经典传承文化瑰宝:三字动宾短语+二字动词+四字偏正短语;①品名著逐步提高修养:三字动宾短语+二字副词+四字动宾短语;②好读书传递弘扬精华:三字动宾短语+二字动词+四字动宾短语;③品读佳作扬民族精神:四字动宾短语+一字动词+四字偏正短语;④读好书塑造精彩人生:三字动宾短语+二字动词+四字偏正短语;“生”为第一声,符合仄起平收的原则。故选④。【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构图要素解析:书本造型:图标整体轮廓呈现出一本翻开的书的形态,左右两边如同书页向两侧展开。这种设计直观地表明了主题与书籍相关,明确了这是一个与读书有关的宣传图标。眼睛元素:在书本中间的上方位置,有一只眼睛。眼睛是我们感知外界的重要器官,在这个图标中,它代表着通过阅读,我们能够拓宽视野、增强观察力,以一种全新的、更具洞察力的视角去认识世界和理解各种事物。它暗示着读书能够让我们看得更远、更清晰,看到那些原本可能被忽视的细节和知识。钥匙元素:书本中间的下方是一把钥匙。钥匙通常被视为开启某种事物的工具,在读书的语境中,它象征着阅读是开启知识宝库、智慧之门的关键。读书能够为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智慧,就像钥匙打开一扇扇未知的门,让我们能够进入知识的殿堂,获取无尽的智慧和力量。答题思路:描述构图要素:仔细观察图标,按照一定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逐一指出图中所包含的元素,注意语言简洁、准确,只描述看到的实际图形或符号,不做过多引申。分析寓意:结合图标主题(读书的重要性),分别思考每个构图要素与读书之间的联系,进而阐述其象征意义。再将各要素的象征意义综合起来,说明整体所传达的关于读书的寓意。示例:图标整体呈现为一本翻开的书,书的中间部分,上方是一只眼睛,下方是一把钥匙。寓意:眼睛象征着读书能让我们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广阔的视野,通过阅读去洞察世界;钥匙象征着读书是开启智慧之门的关键,能帮助我们获取知识与智慧。整体寓意是读书能够让我们借助书籍,用敏锐的眼光去探索世界,用知识作为钥匙打开智慧宝库,体现了读书在认知世界和获取智慧方面的重要性。7.根据语境,填写文学常识和古诗文名句。少年的成长离不开经典诗文的浸润。孔子在《论语》中用“①______,②______”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教人进步;谭嗣同在《潼关》中的“河流大野犹嫌束,③______”告诉我们应当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④______(作者)的《秋词》(其一)中“⑤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启迪我们应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的“夜阑卧听风吹雨,⑥______”激励我们要树立强烈的报国之志。【答案】①.学而不思则罔②.思而不学则殆③.山入潼关不解平④.刘禹锡⑤.自古逢秋悲寂寥⑥.铁马冰河入梦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罔、殆、潼、寂寥”等字词容易写错。第④空,由“《秋词》(其一)”可知,作者为刘禹锡。《秋词》(其一)是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这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二、阅读(48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二十四节气从未过时①“田园经雨水,乡国忆桑耕”。雨水节气来到,全年的农业周期才算正式开始。从立春到雨水,两个节气的更替,降雪变为下雨,越冬作物开始返青,草木萌动,世界一派生机盎然。②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完整知识体系。“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从这首国人几乎都会背的二十四节气歌中,我们看到古人卓越的观察力和创造力。虽然我们现在有了很多关于气候关于农业的科学知识,但二十四节气从未过时。它不仅是深受农民重视的“农业气候历”,同时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③二十四节气无疑是农耕文明的产物。中国是世界少数几个农业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早在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就驯化了水稻和小米等作物,栽桑养蚕、驯养动物。主要的农业区在黄河流域,那里处于中纬度,四季分明,人们可以观察到不同时期的气候变化与物候特征,周而复始。但只有农耕文明并不足以产生二十四节气,还要有发达的天文学。古代中国的天文学相当发达,中国最古老、最简单的天文仪器是土圭,也叫圭表,它是用来度量日影长短的,有了它,就可以确立冬至与夏至时间。然后通过数学推算,将太阳运行一年分成二十四等份,确立每一个节气的时间。④当然,二十四节气传承至今还有很多因素。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各种思想相互影响。农家成为其中重要流派之一,并在诸子争鸣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当时的老庄哲学影响深远,老子强调“道法自然”,庄子崇尚自然,这些思想都影响到后来的农家学派。代表农家的《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四篇所体现的农家思想,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老庄思想的直接体现。⑤秦汉时期的郡县制度,催生了影响深远的重农抑商思想,为二十四节气产生提供政策方面的支持。农业在秦汉时期成为整个国家经济的主体,种植成为重中之重,养殖、经商等行业不被鼓励,秦律中耕牛得到特别保护,随意宰杀耕牛是要判死刑的。没有重农的思想传统,二十四节气也不可能深入中华民族生产与生活的各个方面。⑥今天,二十四节气仍与农业息息相关,什么时候耕地、播种、除草、收获,都要遵循节气之规。比如山西南部是冬小麦的主产区,有节气谚语曰:“麦长四季春为主,十年九春早”“立春天还寒,麦田浇灌莫停歇”“小满芝麻芒种谷”……⑦当代中国农业加入了许多工业化要素,诸如化肥、农药与机械,其中化肥与农药在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导致耕地质量下降、黑土层变薄、土壤酸化、河流水质下降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同时传承二十四节气背后所包含的理念,更多地利用传统的农耕智慧,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种养结合,循环利用,建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这些都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所要认真考虑的。⑧二十四节气的思想理念,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人们对“天时、地利、人和”的追求。历代文人墨客用各种形式,不断丰富着节气的内涵,草木鱼虫、天地万物都被容纳在节气的框架中,使今天的我们能有一种与天地感应的诗意浪漫。这也许是二十四节气永远不会过时的原因吧。8.下列对“二十四节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十四节气是完整的知识体系,反映了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的规律。B.二十四节气得到了广泛的流传,也决定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C.二十四节气已融入耳熟能详的诗歌中,体现了古人卓越的观察力和创造力。D.二十四节气一直得到农民的信赖,是他们开展农业种植的“农业气候历”。9.结合文段谈谈“二十四节气”的产生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10.二十四节气的思想理念,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人们对“天时、地利、人和”的追求。实现农业现代化应建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创造人类共同的美好生活更需要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分点谈谈怎样与自然和谐相处。【答案】8.B9.①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与发达的天文学;②独特的天人合一的农家思想;③影响深远的重农抑商思想。10.示例:①不猎杀、食用野生动物。②科学用地,保护地球资源。③节约用水,保护自然资源;④低碳出行,减少空气污染;⑤保护树木,不乱砍滥伐等。【解析】【导语】这篇文章系统地讲述了二十四节气的起源、传承及其现代意义。作者通过对农业节律与古代天文学的论述,展示了二十四节气作为农耕文明产物的重要性,并指出其影响不仅限于农业,还涉及思想、文化等方面。文章通过结合现代农业的问题,强调了科学技术与传统智慧的结合,进一步阐明了二十四节气的现代价值。整体而言,文风严谨,条理清晰,通过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视角,深化了读者对二十四节气的理解与认同。【8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B.依据第②段“它不仅是深受农民重视的‘农业气候历’,同时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可知,二十四节气对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有深刻影响,而非决定因素。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分析。根据第③段“早在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就驯化了水稻和小米等作物,栽桑养蚕、驯养动物。主要的农业区在黄河流域,那里处于中纬度,四季分明,人们可以观察到不同时期的气候变化与物候特征,周而复始”可知,中国有着悠久的农耕历史,农业区的气候特点使人们能观察到气候变化与物候特征,为二十四节气的产生提供了实践基础和观察条件。结合第③段“古代中国的天文学相当发达,中国最古老、最简单的天文仪器是土圭,也叫圭表,它是用来度量日影长短的,有了它,就可以确立冬至与夏至时间。然后通过数学推算,将太阳运行一年分成二十四等份,确立每一个节气的时间”,发达的天文学及天文仪器的使用,为准确划分二十四节气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手段。所以,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与发达的天文学是影响“二十四节气”产生的影响因素。从第④段“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农家成为其中重要流派之一……形成了独特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当时的老庄哲学影响深远……代表农家的《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四篇所体现的农家思想,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农家独特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促使人们去深入研究自然规律,从而推动了二十四节气的形成。根据第⑤段“秦汉时期的郡县制度,催生了影响深远的重农抑商思想,为二十四节气产生提供政策方面的支持。农业在秦汉时期成为整个国家经济的主体,种植成为重中之重……没有重农的思想传统,二十四节气也不可能深入中华民族生产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可知,秦汉时期重农抑商思想,使农业成为国家经济主体,让人们更加重视农业生产与自然规律的结合,为二十四节气的产生和传承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社会环境。【10题详解】本题考查意见建议。开放性试题,从自己的生活出发,谈谈自己所知道的和自然和谐共处的具体做法,要能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示例:①用洗菜水浇花、冲厕所,实现水资源二次利用。②出门自带水杯、餐具,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③购物时携带环保布袋,拒绝塑料袋。④多购买本地当季的农产品,减少运输能耗。⑤优先选择新能源汽车,或拼车出行。⑥收集废旧纸张、塑料瓶等可回收物定期售卖。⑦参与义务植树活动,增加植被面积。⑧不随意丢弃废旧电池,分类投放有害垃圾。⑨采用无纸化办公,减少纸张使用。⑩参与湿地保护志愿活动,守护湿地生态。⑪拒绝食用野生动物,抵制野生动物制品。⑫利用社交平台分享环保小贴士,带动他人参与环保。(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留几本书在窗台翁秀美①星期天收拾房间,顺便整理书柜。书大都是新的,买回来还没翻过。有几本落了厚厚的灰,用湿布擦了,随手丢在窗台上晾着。②再进书房时,只觉眼前一亮。迎面窗台上的书随意躺着,有一本斜放在红红的“中国结”上。淡紫色窗纱轻拂过书面,宽大的窗台显得生动明媚。原来,书可以不用整齐地码在书柜里,也可以不用机械肃穆地正襟危坐着。书在窗台上很显眼,淡雅的鲜艳的封面堆叠,有些乱,却是明亮可喜,一进门就入了眼。我的心情也轻松愉快,就想坐下来,细读一番。③这个念头,让我吃了一惊。细致认真地读一本书,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书,曾经是我的最爱。端着饭碗看,躲在被窝里看,连上厕所也是手不离书。最喜黄昏时,端了小凳坐在院子里,看《当代》,看《花城》,不知天黑不觉肚饿,每次被母亲催着赶着进屋还舍不得放下。那会儿,好书,如友。④那一年生病住院,怕闷,带了《宋词三百首》《闲情偶寄》。医院建在山下僻静处,病房夜里不熄灯,正好读书。字字句句如清水,将五脏六腑涤荡得妥帖舒畅。精神面貌实不像一个病人。出院时,书角已被翻得起毛打卷。好书,胜药。⑤只是不知什么时候,时间长了翅膀,“哧溜”一下就过去了。一天、一月、一年,快得让人招架不住。每天来去匆匆,总有做不完的事情,一天恨不能掰成两天用。日子仿佛是被抽打着的陀螺转个不停,再难挤出时间来读书了。黄庭坚有言:“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想来我早已是面目全非了。⑥坐在窗台,伸直腿,书搁在腿上,慢慢翻看。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笼在书页上,文字构建的美妙意象和感觉瞬间渗入全身,心在字里行间跳跃飞翔,喜悦漫溢开来。窗外,天蓝如洗,云作奇峰。这景被窗户框成了画,清新至极。身边的书故人一般围拢着,久违的亲切感油然而生。捧着书坐着,直到最后一缕阳光从书页里消失,暮色在身边聚集,尤不忍释卷。因为阅读,匆忙枯燥的时间被文字的墨细细研磨了,书香适意怡人。这个下午也变得安静美好,有了回味。其实,日出日落,每天的时间并没有走快一分,是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的神经紧绷了,脚步加快了,也让我们的心浮躁不安。想起时下正流行的“慢生活”观念,提倡慢工作、慢餐、慢运动、慢休闲、慢阅读等,提醒生活在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们,适时慢下来关注心灵、环境和传统,是多么的重要与必要。是的,即使停一停看看身边的风景,读读手边的书,哪怕是安静地听完一首优美的曲子,也会让单调的生活充满暖暖阳光,使精神舒缓、愉悦、充实。⑦眼前,无意中留在窗台上的书,让我知道,阅读,其实一直是我心里最深切的渴求与向往。留几本书在窗台,以便随时翻阅,在忙碌中休闲一回,给心灵放个假,重新体验读书的乐趣,并且也将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选自散文集《百年无废纸》,有删改)11.通读全文,说说作者对书的感受有怎样的变化?把下面的空格用四字短语补充完整。1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字字句句如清水,将五脏六腑涤荡得妥帖舒畅。13.阅读下面句子,联系全文,仿照示例,说说你对“慢阅读”的理解。想起时下正流行的“慢生活”观念,提倡慢工作、慢餐、慢运动、慢休闲、慢阅读等,提醒生活在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们,适时慢下来关注心灵、环境和传统,是多么的重要与必要。【示例】慢餐:“慢餐”就是细嚼慢咽,细细品味。既获得味觉享受,又有益于身体健康,还能享受一种悠游闲适的愉悦。慢阅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如果让你“留几本书在窗台”,你会留什么书,请选择一本书来谈谈你的理由。【答案】11.①好书如友②好书胜药③书香怡人(或“书如故人”“书如阳光”)1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文字比作清水,“涤荡”一词与清水相照应,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读书使人心灵纯净,精神愉悦。13.“慢阅读”就是细细品读,用心体味。使读者既获得知识,又欣赏了文字之美,更能愉悦身心、陶冶性情。14.示例:我会留一本《西游记》。《西游记》的故事想象奇特,充满趣味和哲理,常读常新,闲暇时品读《西游记》,可以使心情更愉悦,精神更丰厚。【解析】【导语】本文通过窗台上无意摆放的几本书,引发了作者对阅读的感悟与回忆。开头以随手放置的书为引,展现书籍带来的美感,进而回忆作者与书的深厚情感,从少年痴迷阅读到因忙碌渐渐疏离,再到重新找回阅读的乐趣。文章语言细腻温润,修辞贴切自然,通过阅读的个人体验,传达了“慢生活”理念的重要性,反思现代快节奏带来的浮躁和欠缺,唤起人们对阅读、生活的热爱与思考。【11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概括。根据题干可知,要用四字词语写出不同阶段作者对书的感受。作者在第③段回忆往昔,“书,曾经是我的最爱。端着饭碗看,躲在被窝里看,连上厕所也是手不离书。最喜黄昏时,端了小凳坐在院子里,看《当代》,看《花城》,不知天黑不觉肚饿,每次被母亲催着赶着进屋还舍不得放下”。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作者过去对书极度热爱,读书的场景丰富多样,且沉浸其中,将书视为挚友,体现出亲密无间的态度。故可概括:好书如友。第④段讲述生病住院时的经历,“那一年生病住院,怕闷,带了《宋词三百首》《闲情偶寄》。医院建在山下僻静处,病房夜里不熄灯,正好读书。字字句句如清水,将五脏六腑涤荡得妥帖舒畅。精神面貌实不像一个病人。出院时,书角已被翻得起毛打卷”。住院期间书不仅排解了作者的烦闷,还让其身心得到滋养,精神状态良好,作者认为好书如同良药,对书的作用给予高度认可。可概括:好书胜药。第⑤段提到“只是不知什么时候,时间长了翅膀,‘哧溜’一下就过去了。一天、一月、一年,快得让人招架不住。每天来去匆匆,总有做不完的事情,一天恨不能掰成两天用。日子仿佛是被抽打着的陀螺转个不停,再难挤出时间来读书了”。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作者被各种事务缠身,读书时间匮乏,书与作者的关系变得疏远,书仿佛成了路人,作者对书处于一种无奈的疏离状态。可概括:书若路人。(题干所给)第⑥段中“坐在窗台,伸直腿,书搁在腿上,慢慢翻看。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笼在书页上,文字构建的美妙意象和感觉瞬间渗入全身,心在字里行间跳跃飞翔,喜悦漫溢开来。身边的书故人一般围拢着,久违的亲切感油然而生。因为阅读,匆忙枯燥的时间被文字的墨细细研磨了,书香适意怡人”。作者再次有机会读书时,感受到书带来的美妙体验,书如同故人般亲切,书香让作者心情愉悦、舒适,体现出作者对书重新找回喜爱与亲近的态度。故可概括:书香怡人(或书如故人、书如阳光)。【12题详解】本题考查修辞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书中的“字字句句”比作“清水”。从表达效果来看,“清水”给人纯净、澄澈、能洗涤污垢的印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在住院期间读书时,书中的文字如同清水一般,对其身心起到了很好的净化和滋养作用,让作者的内心感到妥帖舒畅,突出了书对作者的积极影响,体现出作者对书的高度认可和喜爱。【13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理解。从题干所给的“慢生活”“慢餐”来看,“慢”强调的是一种适度放缓节奏、用心去感受和体验的生活态度,追求的是在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享受、健康和精神层面的满足。在文章中,“慢阅读”有着独特的体现和意义。第③段中“书,曾经是我的最爱。端着饭碗看,躲在被窝里看,连上厕所也是手不离书。最喜黄昏时,端了小凳坐在院子里,看《当代》,看《花城》,不知天黑不觉肚饿,每次被母亲催着赶着进屋还舍不得放下”,这表明作者曾经在阅读时全身心投入,沉浸其中,细细品味书中内容,这正是“慢阅读”细细品读的状态。第④段“那一年生病住院,怕闷,带了《宋词三百首》《闲情偶寄》。医院建在山下僻静处,病房夜里不熄灯,正好读书。字字句句如清水,将五脏六腑涤荡得妥帖舒畅”,体现出“慢阅读”时,读者能够用心体味,书中的文字能够深入心灵,滋养身心,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第⑥段“坐在窗台,伸直腿,书搁在腿上,慢慢翻看。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笼在书页上,文字构建的美妙意象和感觉瞬间渗入全身,心在字里行间跳跃飞翔,喜悦漫溢开来”,进一步说明“慢阅读”可以让读者欣赏到文字构建的美妙意象,享受文字之美,同时使心情愉悦,达到陶冶性情的效果。综上,“慢阅读”就细细品读,用心体味。使读者既获得知识,又欣赏了文字之美,更能愉悦身心、陶冶性情。【14题详解】本题考查推荐语。明确书籍类型:优先选择自己熟悉、有深刻理解和感悟的书籍。可以是文学名著,如《红楼梦》《百年孤独》等;也可以是哲学类书籍,像《论语》《理想国》;还可以是科普读物,比如《时间简史》《万物简史》等。确保对所选书籍有足够的了解,能清晰阐述选择它的理由。从书籍内容出发:思考书中的情节、人物、主题等内容对自己的影响。例如,文学名著中跌宕起伏的情节可能让人沉浸其中,深刻的主题能够引发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哲学书籍的观点或许能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科普读物的知识可以拓宽视野,激发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示例:如果让我“留几本书在窗台”,我会留下《小王子》。这本书用简洁又富有哲理的文字,讲述了来自B612星球的小王子,在宇宙旅行中经历的种种奇妙故事。选择它,是因为书中蕴含的童真与哲理让我深受触动。小王子对玫瑰的深情,对狐狸的信任,都让我重新审视爱与责任的意义,提醒我在复杂的世界里要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善良。从个人需求出发,在忙碌的生活中,我时常渴望能找回那份简单纯粹的快乐,而《小王子》恰恰能满足这一点。窗台是个安静的角落,闲暇时坐在这儿翻开它,小王子的奇妙冒险之旅能带我逃离生活的琐碎,获得片刻的宁静与治愈,让我重拾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三)古诗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1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C.“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借助想象表现了波涛汹涌的壮阔动态。D.诗最后两句是为了合乐而加的,与诗的思想内容没有直接联系。1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答案】15.C16.示例:“若”是“好像”的意思,表明写的是虚景,想象奇特。生动形象地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达诗人渴望统天下、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解析】【导语】曹操的《观沧海》以豪放的笔触描写了壮丽的自然景色,通过对大海辽阔、日月星辰运行的描绘,表现了诗人胸怀天下、志存高远的气魄。诗中既有静态的描景,又有动态的描绘,结构紧凑,意境恢宏,抒发了诗人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情怀。【15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辨析。C.有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对眼前实景的描写,诗人看到秋风劲吹,海面上波涛汹涌,而不是借助想象,选项理解错误;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词句赏析。结合“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可知,诗人在这里写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大海中升起又落下,星河的闪烁似乎是在大海中孕育而生,其中“若”就是“好像”的意思,很明显这里所描绘的并非是现实中能直接看到的实景,而是诗人基于眼前大海的雄浑壮阔之景所展开的奇特想象。诗人将大海的浩瀚无垠与天地宇宙相融合,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了大海仿佛能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奇幻景象。由此可知,诗人以大海自比,暗示自己的胸怀像大海一样宽广,能够容纳万物,表达了诗人渴望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充分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气魄。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①。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②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③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等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周怡《勉谕儿辈》)【注释】①费用:花费钱财。②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③馋:这里指饥饿的意思。1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学无以广才广:增长 B.淫慢则不能励精慢:缓慢C.若思得之艰难思:思考 D.常将有日思无日常:经常18.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19.甲文中诸葛亮认为成才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请简要概括。20.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培养节俭的习惯?【答案】17.B18.(1)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2)从节俭变得奢侈是容易的,从奢侈变得节俭却困难了。19.成才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立志,二是学习,三是惜时。20.如乙文中所说,饮食穿衣,如果思考得到这些事情的艰难,就不会轻易地花费钱财了。不饿不冷就够了,何必图个吃好穿好?培养节俭的习惯要从衣食住行的日常小事做起,坚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攀比吃穿,不铺张浪费,发扬节俭美德。【解析】【导语】这篇文章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诸葛亮的《诫子书》和周怡的《勉谕儿辈》。甲文通过讨论“静”、“俭”等品质,强调静心学习和生活节俭的重要性,指出志向和才能的培养依赖于宁静和节俭。乙文则通过日常生活的例子,进一步论述节俭的好处和由俭入奢与由奢入俭的难易对比。两文共同强调了节俭和持之以恒的价值观,对后世教育子女及自身修养都有积极的启示作用。文章旨在劝诫读者保持淳朴、节俭的生活方式,以提升自身道德和能力。【1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B.错误。慢:怠慢。句意: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翻译。(1)明志:明确志向;致远:达到远大目标。(2)由:从;易:容易;难:困难。【19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概括。结合【甲】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志无以成学”可知,明确指出不恬淡寡欲就无法明确志向,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所成就,强调了立志对成才的重要性。结合【甲】文“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可知,说明学习是增长才干的必要途径,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使自己的才能得到拓展。结合【甲】文“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可知,感慨时间如飞驰而去,意志随岁月流逝,若不珍惜时光努力奋斗,最终只能一事无成,后悔莫及,突出了珍惜时间对于成才的意义。故成才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立志,二是学习,三是惜时。20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分析。结合【乙】文“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可知,我们在面对日常的饮食、衣物等生活所需时,需想到它们是经过诸多工序和努力才获得的,从而在思想上重视节俭,克制自己随意浪费的念头。结合【乙】文“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可知,提醒我们,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保证不饿不冷就可以,不要过度追求美食和华丽的穿着,避免不必要的消费,将更多精力放在精神追求上。坚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攀比吃穿,不铺张浪费,发扬节俭美德。结合【乙】文“常将有日思无日,莫等无时思有时”可知,在生活条件好的时候要想到可能出现困难的日子,合理规划和节约资源,这样才能让后代也能常享温饱。【点睛】参考译文:【甲】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长期刻苦努力而实现远大理想。要知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学习就难以增长才干,不立志就难以学有所成。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节操高尚。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间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败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有益于社会而为社会所用,只有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反悔也来不及了。【乙】从节俭变得奢侈是容易的,从奢侈变得节俭却困难了。饮食穿衣,如果思考得到这些事情的艰难,就不会轻易地花费钱财了。每一顿饭吃肉喝酒,可以置办几天的粗茶淡饭;一匹绸缎,可以置办几件平常的衣服。不饿不冷就够了,何必图个吃好穿好?经常在拥有的时候想着没有的时候,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再想着拥有的时候,那么子子孙孙(就能)常常享受到温饱了。(四)整本书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21.在《朝花夕拾》中,鲁迅用了不少笔墨,描绘了一幅幅带有绍兴地方色彩的民俗画卷,既可以使我们了解清末民初丰富多彩的江南民俗风情,又可以让我们看到鲁迅对中国民俗文化的深入思考。①______中对仰神赛会出巡场景的描绘,《阿长与<山海经>》中对②______的叙说,都充满着民俗气息,奇异而有趣;而《二十四孝图》中对老莱娱亲等充满了民俗意味图画的描述,表达了对不近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③______”的批判;《父亲的病》中庸医莫名其妙的药引,在儿童戏谑的口吻之下露出可笑而可憎的面貌。【答案】①.《无常》②.正月初一吃福橘(或道恭喜乡俗)③.孝道【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①在《无常》这篇散文中,鲁迅详细地描绘了迎神赛会出巡场景。迎神赛会是旧时绍兴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人们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来祭祀神灵,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吉祥。在赛会出巡时,会有各种角色参与其中,无常就是其中非常引人注目的一个形象。无常是民间传说中的勾魂使者,他的形象独特,戴着高高的帽子,手持铁索,模样阴森却又透着几分诙谐。鲁迅生动地描写了无常在赛会中出现的场景,他的服饰、动作以及与围观群众的互动等,展现出迎神赛会热闹非凡、充满神秘色彩的氛围。通过对这一民俗场景的描绘,读者可以了解到清末民初绍兴地区迎神赛会的盛大场面和独特的民俗文化,感受到当地人民对神灵的敬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鲁迅在描写中也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和情感,使得这一民俗场景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②在《阿长与<山海经>》里,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她有着许多繁琐的规矩和习惯。其中,正月初一吃福橘和道恭喜的乡俗描写得十分生动。大年初一清晨,阿长会在鲁迅醒来时,迫不及待地让他说“恭喜恭喜”,然后递上一个福橘,要求他吃下去,并且说吃了福橘这一年就能顺顺利利,福气满满。这一习俗体现了绍兴地区人们在新年伊始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福,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新的一年讨个好彩头。鲁迅通过回忆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绍兴当地独特的过年民俗,也让读者看到了阿长身上所承载的传统民间文化观念,以及她对鲁迅的关爱和祝福。③《二十四孝图》围绕着中国古代宣扬孝道的《二十四孝图》展开。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对其中一些故事进行了剖析和批判。“老莱娱亲”是《二十四孝图》中的一个故事,讲述了老莱子为了让父母开心,不惜在年迈之时穿着五彩斑斓的衣服,扮成婴儿的模样,甚至假装摔倒在地,发出婴儿般的啼哭。这种行为在鲁迅看来是极其不近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他认为这种所谓的“孝道”是对人性的扭曲和压抑,为了达到宣扬孝道的目的,不惜违背常理和自然规律。鲁迅通过对这些充满民俗意味图画的描述,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礼教下被歪曲的“孝道”观念,揭示了封建孝道对儿童纯真天性的戕害,表达了对封建传统观念的质疑和反思。22.阅读《西游记》节选,回答后面的问题。这猴王查看了文簿,点明了马数。弼马昼夜不睡,滋养马匹。日间舞弄犹可,夜间看管殷勤,但是马睡的,赶起来吃草;走的捉将来靠槽。那些天马见了他,泯耳攒蹄,倒养得肉膘肥满。猴王心头火起,咬牙大怒道:“老孙在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将去也!”忽喇的一声,把公案推倒,耳中取出宝贝,幌一幌,碗来粗细,一路解数,直打出御马监,径至南天门。(1)玉帝知道孙悟空离开天庭之后有什么举动?(2)上面两段文字表现了孙悟空怎样的形象特点?【答案】(1)玉帝派天兵天将去花果山捉拿孙悟空,失败后接受太白金星的建议请孙悟空上天封为“齐天大圣”。(2)①自尊好强②有反抗精神③尽职尽责(答出其中两点即可)【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名著情节的识记。孙悟空不满做弼马温,打回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托塔天王李靖奉命率领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却被悟空打败,撤回天庭。玉帝在太白金星的建议下,第二次招安孙悟空,封他为有名无实的齐天大圣,并让他去管理蟠桃园。【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根据“弼马昼夜不睡,滋养马匹”“倒养得肉膘肥满”可知,孙悟空尽职尽责;根据“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可知,孙悟空自尊好强;根据孙悟空知道弼马温的官职等级和职责后,没有忍气吞声,而是拿着金箍棒“直打出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