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油菜苗情监测技术规范_第1页
DB61T-油菜苗情监测技术规范_第2页
DB61T-油菜苗情监测技术规范_第3页
DB61T-油菜苗情监测技术规范_第4页
DB61T-油菜苗情监测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61陕西省地方标准DB61/T××××—2025油菜苗情监测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rapeseedgrowthmonitoring(草案)20XX-XX-XX发布20XX-XX-XX实施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陕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本文件由陕西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阳峰、张万春、贾战通、牛青等。本文件由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负责解释。本文件为首次发布。联系信息:单位: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凤城七路118号电话编:710018

油菜苗情监测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油菜苗情监测点选择、调查内容与方法、灾害影响监测。本文件适用于冬油菜苗情监测与分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7296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GB/T20524农林小气候观测值NY/T889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测定NY/T1121.6土壤检测第6部分:土壤质的测定NY/T1121.7土壤检测第7部分:土壤有效磷的测定NY/T1782农田土壤墒情监测技术规范NY/T2038油菜菌核病测报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油菜苗情监测Rapeseedgrowthmonitoring指在油菜关键生长发育阶段,通过定点、定期以及经受自然灾害后对有代表性地块的油菜生长环境及油菜取样调查,并统计分析形成反映油菜生长状况苗情报告的过程。4监测点选择4.1监测地块4.1.1代表性应选择土壤肥力、管理水平、品种、苗情长势等能够代表同类别苗情的地块。4.1.2面积连片种植面积应不少于1/3hm2。4.1.3记载内容应记录监测地块的地形、地势、面积、土壤类型和经纬度。4.2监测点4.2.1选定方法采取对角线取样法,每个监测地块应选择3个有代表性的监测点进行固定标记。4.2.2选择要求观测点块应距离树林、建筑、道路、水面20m以上无遮阴影响。4.3监测村组主要用于监测其代表区域内年际间油菜种植面积、品种、种植进度(播期)等变化情况。其种植面积应相对稳定,种植习惯和生产条件具有区域代表性。5调查内容与方法5.1生长环境5.1.1土壤环境5.1.1.1土壤类型在油菜播种前,调查土壤类型。土壤类型划分方法按GB/T17296规定执行。5.1.1.2土壤养分在油菜播种前和收获后测定土壤0cm~20cm土层的速效氮(N)、有效磷(P)、速效钾(P)和有机含量。速效氮采用碱解扩散法测定,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分别按NY/T1121.7、NY/T889和NY/T1121.6的规定执行。5.1.1.3土壤墒情在播种期、出苗期、越冬期、返青期、现蕾期、抽薹期、初花期、终花期分别监测,监测方法按NY/T1782规定执行。各时期的判定标准见附录A。5.1.2田间小气候在全生育期持续监测,指标包括田间温度、湿度、降水量、日照时数、风速、风向等。仪器设备安装和监测方法按GB/T20524规定执行。5.2生产管理按生产实际情况全程记载,监测的内容和指标如表1所示。表1生产管理监测内容和指标序号监测内容主要指标1前茬作物前茬作物的种类2基础地力土壤肥力、前茬作物产量3播前处理土壤耕作与前茬秸秆处理方式4播种栽培方式、播种日期、播种方式、播种量、种植密度和品种5施肥施肥时间、施肥方式、肥料种类及施肥量6灌排水灌溉时间、方式及灌水量,排水时间和方式7病虫草害防治各类病虫草害防治的时间,施用药剂的种类、用量和防治方法5.3区域种植情况关中渭北于10月15日调查,陕南于11月15日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种植面积、品种、种植进度,以固定调查村组抽样调查数据折算,详见附录A。5.4调查方法以固定调查点抽样调查数据计算。5.5生长进程监测油菜各生育时期主要特征出现的时间。主要生育时期判定标准见附录B。5.6作物长势5.6.1监测指标与方法5.6.1.1监测地块测算方法每个监测地块取3个样点,叶面积监测时每监测点取相邻5株,其它性状每监测点选相邻10株,进行测量计算,监测指标、监测计算方法和单位见附录C。5.6.1.2监测区域整体长势衡量方法某一区域长势的各监测指标值由该区域内各各固定调查田所代表的播种面积加权平均值计算。5.6.2监测时期冬油菜长势监测各项指标的监测时期见附录D。5.7苗情评价5.7.1各性状苗情分类指标不同时期各性状苗情分类指标见附录E。5.7.2调查田块苗情综合判定规则对照附录E分级,五个性状指标中3个性状能同时达到的最高类别判定为该田块性状类数。5.7.3调查区苗情分类计算方法一类、二类、三类苗面积由该调查区内同类调查田代表面积算术相加计得。6灾害影响监测6.1冻害6.1.1冻害分类包括冬季冻害、早春冻害(返青后发生的冻害)两种。6.1.2监测时期一般在冻害发生后的第5天进行监测,冬季冻害也可在油菜返青期调查。6.1.3监测指标包括发生时间、冻害等级和受灾面积。6.1.4油菜冻害程度分级一级为仅个别大叶受冻,受害叶局部萎缩或枯焦。二级为有半数叶片受冻,受害叶局部或大部分萎缩、枯焦,心叶正常。三级大部分叶片受冻,受害叶局部或大部分萎缩、枯焦,心叶正常或微受冻害,植株尚能恢复生长。四级为大部分叶片和心叶均受冻,趋向死亡。6.2倒伏6.2.1监测时期在倒伏后5日内,或成熟期进行监测。6.2.2监测指标包括倒伏时间、倒伏品种、倒伏等级、倒伏植株比例和倒伏面积等。6.2.3倒伏程度分级“轻”为部分植株稍有倾斜,主茎倾斜度在15~30度之间。“中”为大部分植株倾斜,主茎倾斜度在30~40度之间。“重”为大部分植株主茎倾斜度超过45度,或小部分植株匍匐在地面。“倒”为大田整体植株主茎倾斜度超过45度,或匍匐在地面。6.3主要病虫害6.3.1菌核病每个取样点随机选择20株,在病害发生时监测病害的危害程度和百分率。油菜菌核病监测按NY/T2038规定的“病性普查”要求进行。6.3.2茎象甲6.3.2.1监测时期在油菜返青抽薹初期监测,一般陕南旱地于2月中下旬,关中渭北于3月上旬调查。6.3.2.2监测内容包括危害程度、发生面积等。6.3.2.3监测方法和计算每个监测点连续调查50株,共150株,计算茎象甲危害百分率X。计算公式为:X=(Y/Z)×100%式中:X——茎象甲危害率,单位为百分数(%);Y——受害株数的数值,单位为株;Z——调查株数的数值,单位为株。附录A(资料性附录)表A:陕西省油菜苗情分类标准表A.1:县(市、区)油菜种植情况调查表县(市、区)面积(万亩)种植方式品种名称与面积(万亩)本年度上年度直播移栽1种植面积2种植面积3种植面积4种植面积5种植面积表A.2:(续)种植进度(万亩)关中灌区渭北旱塬南部渭北旱塬北部陕南直播区陕南移栽区20/9前21/9~301/10后10/9前10/9~20/1020/9后1/9前1/9~1010/9后20/9~10/1011/10~20/10其他1/9前1/9~10/910/9后附录B(规范性附录)表B:冬油菜生育时期判定标准序号生育时期判定标准1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2出苗期以75%的幼苗出土,子叶张开平展为标准3越冬期冬前连续5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5℃、油菜停止生长4返青期监测点50%以上的植株叶片由干枯长出新叶或由青紫色转为鲜绿色、新叶长出1cm~2cm5现蕾期以50%以上植株剥开2~3片心叶,可见绿色花蕾的日期为标准6抽薹期以50%以上植株主茎开始延伸,主茎顶端子叶节达10cm为标准7初花期以有25%植株开始开花为标准8终花期有75%以上花序完全谢花(花瓣变色,开始枯萎)为标准9成熟期以有50%以上角果转黄色,且籽粒呈品种固有色泽为标准附录C(规范性附录)表C:冬油菜长势监测指标、方法和度量单位序号监测指标监测和计算方法单位1株数计数0.5m2面积内冬油菜苗数,折算方法为总苗数×2×667÷10000万株/667m22株高分别测量从地表至植株自然顶端的距离,折算方法为株高之和÷30厘米(cm)3根茎粗分别测量子叶节到出生侧根之间最粗处的直径,折算方法为直茎粗之和÷30厘米(cm)4主茎绿叶数分别记载植株主茎绿色叶片数(不包括子叶),折算方法为主茎绿叶数之和÷30片5开盘度分别记载植株在自然状态下单株占有面积的最大直径,折算方法为绿叶数之和÷30厘米(cm)6根茎伸长率子叶节到第一节间距离超过1cm即为根茎伸长,计数所有株数,计算方法为根茎伸长株数÷30*100%百分数(%)7薹高分别测量植株地表至抽薹自然顶端的距离,折算方法为薹高之和÷30厘米(cm)8叶面积指数分别测量油菜叶片最大宽度及最大长度。叶片最大长度指不包括叶柄、叶翅及与叶片边缘中段的裂叶,最大宽度指叶身的最宽处。折算方法为:单叶叶面积(cm2)=长(cm)x宽(cm)x0.725单株叶面积(cm2)=单株各绿叶面积(cm2)之和。每667m2叶面积(m2)=单株叶面积(cm2)x每667m2株数÷10000。叶面积指数=每亩叶面积(m2)÷666.7(m2)9单株有效角果数分别记载植株有效角果数(结实5粒以上),折算方法为单株有效角果数之和÷30个10每角粒数分别从每点接近平均角果数的植株中,随机选30个角果(共90个),计数角粒数。折算方法为角粒数之和÷90粒11千粒重随机取3份,每份1000粒称重(按含水量11%),折算方法为总粒重÷3克(g)附录D(规范性附录)表D:冬油菜长势指标的监测时期监测指标监测时间苗期(11月15日)越冬期(12月15日)返青期(陕南1月25日,关中2月15日)抽薹期(陕南2月15日,关中3月15日)盛花期(陕南3月25日,关中4月10日)成熟期(陕南4月25日,关中5月15日)株数√√√√√株高√√√√根茎粗√√√√绿叶数√√√√开盘度√根茎伸长率√薹高√√叶面积指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附录E(资料性附录)表E:陕西省油菜苗情分类标准调查时期项目一类苗二类苗三类苗关中渭北陕南关中渭北陕南关中渭北陕南旺长苗关中渭北陕南关中灌区旱塬南部旱塬北部移栽区直播区关中灌区旱塬南部旱塬北部移栽区直播区关中灌区旱塬南部旱塬北部移栽区直播区关中灌区旱塬南部旱塬北部移栽区直播区苗期(11月15日)绿叶数(片)﹥8﹥8﹥9﹥7﹥67~87~87~95~74~6﹤6﹤6﹤7﹤5﹤4﹥10﹥10﹥10根颈粗(cm)﹥0.8﹥0.9﹥1.0﹥0.8﹥0.70.6~0.80.7~0.90.8~1.00.6~0.80.5~0.7﹤0.6﹤0.7﹤0.8﹤0.6﹤0.5﹥0.9﹥1.0﹥1.1薹高(cm)﹤2﹤2﹤2﹥﹥﹤2﹤2﹤2﹤﹤﹤2﹤2﹤2﹤﹤﹥2﹥2﹥2叶面积指数﹥1.3﹥1.3﹥1.3﹥0.8﹥0.91.0~1.31.0~1.31.0~1.30.5~0.80.7~0.9﹤1.0﹤1.0﹤1.0﹤0.5﹤0.7﹥1.3﹥1.3﹥1.3长势长相植株矮壮,根茎粗,叶片厚,无起苔。个体较小,绿叶数较少,根茎粗中等,无起苔。植株瘦小,绿叶数少,根茎细。叶片肥大、薄,颜色浅,密度高,冬前起苔。越冬期(12月15日)绿叶数(片)﹥6﹥6﹥5>9>83~53~53~57~96~8﹤3﹤3﹤3﹤7﹤6根颈粗(cm)﹥0.9﹥1.0﹥1.1>1.0>0.90.6~0.80.7~0.90.8~1.00.8~1.00.7~0.9﹤0.6﹤0.7﹤0.8﹤0.8﹤0.7开盘度(cm) >30>3020-3020-30<20<20叶面积指数﹥0.6﹥0.6﹥0.5>1.2>1.10.3~0.50.3~0.50.2~0.51.0~1.20.9~1.1﹤0.3﹤0.3﹤0.2﹤1.0﹤0.9长势长相绿叶多,绿心大,冻死苗少。绿叶较多,绿心中等,冻死苗较少。绿叶少,绿心小,冻死苗较多。返青期(陕南1月25日,关中2月15日)绿叶数(片)﹥10﹥10﹥9﹥11﹥108~108~106~99~117~10﹤7﹤7﹤6﹤9﹤7根颈粗(cm)﹥1.0﹥1.1﹥1.2﹥1.4﹥1.10.8~1.00.8~1.10.8~1.21.2~1.40.9~1.1﹤0.8﹤0.8﹤0.8﹤1.2﹤0.9薹高(cm)﹤5﹤5﹤5﹤5﹤5﹤2﹤2﹤2﹤2叶面积指数0.8~1.10.8~1.10.7~1.1﹥1.4﹥1.60.5~0.80.5~0.80.4~0.71.2~1.41.2~1.6﹤0.5﹤0.5﹤0.4﹤1.2﹤1.2长势长相植株矮壮,绿叶数多,叶片大小适中,群体足。植株中等,绿叶数较多,群体较足。植株瘦小,绿叶数少,群体小。抽薹期(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