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2024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与答案(A卷)_第1页
湖南省长沙市2024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与答案(A卷)_第2页
湖南省长沙市2024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与答案(A卷)_第3页
湖南省长沙市2024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与答案(A卷)_第4页
湖南省长沙市2024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与答案(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22湖南省长沙市2024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与答案(A卷)一、积累与运用(共19分)1.(2023上·湖南长沙·七年级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校考期末)下列词语的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狭隘(ài)

蜷伏(juǎn)

哺乳(bǔ)

绅吟

拈轻怕重B.慷慨(kǎi)

禁锢(gù)

庇护(bǐ)

纯粹

惊慌失错C.怦怦(pīng)

称职(chèn)

掺和(chān)帐蓬

畏罪前逃D.怅然(chàng)虐待(nüè)

干涸(hé)

惩戒

怪诞不经【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A.蜷伏(juǎn)——quán,绅吟——呻吟;B.庇护(bǐ)——bì,惊慌失错——惊慌失措;C.怦怦(pīng)——pēng,帐蓬——帐篷,畏罪前逃——畏罪潜逃;故选D。2.(2023上·湖南长沙·七年级统考期末)小文同学撰写的阅读心得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文学之海浩瀚无边,文学世界美不胜收。《白洋淀纪事》中,孙犁用富有诗情的笔调,赋予白洋淀英雄的气质和浪漫的色彩。《湘行散记》里,沈从文将美丽纯净的牧歌情感与包含着深切忧患的思索,编织成一曲深沉奇丽的凯歌。《朝花夕拾》中,鲁迅以简洁舒缓又不时夹杂犀利批判的文字,将怪诞不经的往事描述。《西游记》里,吴承恩以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个个骇人听闻的降妖除魔故事。读名著,学名著,让经典名著滋润我们的心田,让经典阅读伴我们一路同行。A.美不胜收 B.凯歌 C.怪诞不经 D.骇人听闻【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运用。A.美不胜收: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一时看不过来。与语境相符,使用正确;B.凯歌:得胜时所唱的歌。与“美丽纯净的牧歌情感与包含着深切忧患的思索”语境不相符,使用错误;C.怪诞不经:意思是指言语奇怪荒唐,不合常理。不能用来形容往事,与语境不相符,使用错误;D.骇人听闻:使人听了某事后感到很惊讶、恐惧;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不能用来修饰“降妖除魔故事”,与语境不相符,使用错误;故选A。3.(2023上·湖南长沙·七年级长沙市开福区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校考期末)【病句诊所】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通过“停课不停学”网络学习,培养了我们自觉参与、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B.航天员邓清明为圆航天梦坚守24年,他坚持不懈、敬业奉献的精神感动了无数人。C.一个人能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D.为了防止树木在冬天不被病虫伤害,园丁们特意在树干上刷了一截白灰。【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介词“通过”埋没了主语,可以删掉“通过”;C.两面对一面,可以将“能否”删掉;D.否定失当,“防止”“不”双重否定表肯定,句意发生变化,可以删掉“防止”或“不”;故选B。4.(2023上·湖南长沙·七年级湖南师大附中校考期末)填入下文横线上的话,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2分)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____,为“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A.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两侧,一幅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B.门外两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幅C.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两侧,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幅D.门外两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一幅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答案】B【解析】此题从陈述对象是否一致的角度来考查语言连贯。文段陈述对象自然是南天门。上文谈的是“门”,下文也要以“门”起首,句子才能与之衔接,A、C项换成了“元代石刻”,D项后半句换成了“石刻对联”,故不选;且文末写的是对联内容,上文只有以“对联一副”作结才能与之衔接;故选B。5.(2023上·湖南长沙·七年级校联考期末)下列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A.农历二十四节气倒数第四个——大雪。季候时令至此,已能望见此年年尾。这几日,气温也开始断崖式的下降。如果在大雪节气天气比较暖和,没有天寒地冻,往往预兆来年春天反而比较寒冷,出现倒春寒。B.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日期在公历每年的12月21日-23日。冬至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在南方一些地区比较盛行吃冬至团,取其团圆的意思。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户磨糯米粉包成冬至团,不但自家人吃也会赠送亲友以表祝福之意。C.端午与春节、清明、中秋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也称端五、端阳、重五节、五月节。传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端午的习俗有:挂艾叶、菖蒲,斗百草,驱五毒,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等。D.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九九重阳的说法最早见于《易经》,以九为阳,重阳节的月、日恰逢双九,两阳相重,故称重阳。而“九九”恰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所以又用为“老年节”。重阳的习俗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观赏荷花等风俗。【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文学常识积累。D.“观赏荷花”不是重阳的习俗,因此这里“重阳的习俗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观赏荷花等风俗”表述不正确;故选D。6.(2023上·湖南长沙·七年级统考期末)古诗文默写。(4分)(1)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2)不知何处吹芦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3)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句子是“,”。【答案】落花时节又逢君一夜征人尽望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解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识记。注意易错字词“逢、征人、随”的正确书写。(2023上·湖南长沙·七年级校联考期末)为营造浓厚的文学氛围,培养良好的阅读与写作习惯,七年级某班开展以“文学部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7.【创立班刊】请你给班刊取一个富有文学气质的名字,并简述理由。(3分)刊名:命名理由:【答案】示例1:春蕾,希望同学的创作灵感像春蕾一样充满生机,绽放芳华。示例2:诗意长廊,意为阅读学生的作品是一种精神享受,就如同在文学长廊里漫步。【解析】本题考查名称设计,为班刊取一个富有文学气质的名字,并表述理由即可。示例一:刊名,放飞。命名理由:意味着思想的自由发挥,无拘无束地展现。示例二:刊名,小荷。命名理由:刚开始展示才华,在文学路上刚刚起步,希望以后有更好的发展。8.【交流心得】班刊征集阅读心得,请你从下列文学作品中任选一篇,结合内容,从人物、主旨、语言、影响中任选一个角度写一句简短生动的阅读心得。(2分)《再塑生命的人》《植树的牧羊人》《狼》《皇帝的新装》心得:【答案】示例1:《植树的牧羊人》——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漏出的神秘泉水,以坚持无私创造了奇迹。示例2:《皇帝的新装》——愚蠢的皇帝、狡猾的骗子、天真的孩子,离奇的情节告诉我要控制自己的虚荣心。(任选一个角度,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从所列举的篇目中任选一篇,结合内容,从人物、主旨、语言、影响中任选一个角度写一句简短生动的阅读心得即可。示例一:《再塑生命的人》——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搏击命运。示例二:《狼》——启发我们面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心存幻想,手软仁慈只能是后患无穷,一定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即“对待敌人就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无情”。二、阅读与理解(共45分)(一)古诗文阅读(共17分)(2023上·湖南长沙·七年级校联考期末)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6分)春山夜月于良史①春山多胜事②,赏玩夜忘归。掬③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④。【注释】①于良史:唐代诗人,其五言诗清丽超逸,讲究对仗。②胜事:美好的事物。③掬(jū):双手捧起。④翠微:指山腰青翠幽深处,泛指青山。9.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这首诗开头两句统领全篇,后六句具体展开对“胜事”“赏玩忘归”的描述。B.因为春天山中美好的事物很多,所以诗人迷恋玩赏直至天黑,竟然忘了回去。C.颔联艺术形象虚实结合,字句安排上下对举,使人倍觉意境鲜明,妙趣横生。D.颈联中诗人惟兴所适,不比较路程远近,他陶醉于山中月下美景,在将要离开时,产生了离愁别绪。【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与赏析诗句。D.颈联的意思是:游兴正浓真是不忍离去,哪管它归程迢迢;几番下定决心离开,却又依恋山中一草一木。诗人在将要离开时,对眼前的一花一草怀着依依惜别的深情,选项“产生了离愁别绪”的表述不正确;故选D。10.颔联意境鲜明,妙趣横生,请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答案】双手捧起泉水,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抚弄山花,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此联描写了一幅水清夜静,月白花香的春山夜月图,从“掬水”“弄花”的动作中显出诗人的童心不灭与逸兴悠长。【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意思是:捧起清澄明澈的泉水,泉水照见月影,好像那一轮明月在自己的手法一般。摆弄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结构上,前句紧承上联的“夜”字,下句“弄花”则承首句的“春”字。内容上“掬水”句写泉水清港明激照见月影,好像那一轮明月在自己的手里一般,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弄花”句写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花香衣香浑为一体,这两句写出了水清夜静与月白花香。“掬”字和“弄”字,既写景又写人,表现了诗人的童心和雅兴,确是传神。(2023上·湖南长沙·七年级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校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1分)惊弓之鸟异日①者,更羸②与魏王处京台③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④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要赢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⑤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呜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⑥也。”【注】①异日者:昔日,从前。②更羸:战国时的名射手。③京台:高台。④虚发:虚拉弓弦,不放箭。⑤孽:通“蘖”,病,孤独。⑥陨:坠落。11.下列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引弓虚发而下鸟

屠乃奔倚其下B.对曰

丁氏对曰C.引而高飞

下车引之D.闻弦音

求闻之若此【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使……落下来/下面;B.回答/回答;C.伸展/拉;D.听到/消息;故选B。12.下列加点字解释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先生何以知之A.久之B.得一人之使C.又数刀毙之D.两狼之并驱如故【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例句中的“之”是代词,指代这件事;A.句意: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之:助词,用在时间副词后,补充音节,无实际意义,可不译;B.句意:得到一个人的使唤;之:助词,的;C.句意:又用好几刀杀了它;之:代词,指狼;D.句意:两头狼像原来一样一起前进(并驾齐驱)。之:助词,用于主语与谓语之间,以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没有具体的意思,可以不翻译;故选C。13.翻译下列句子。(3分)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答案】原来的伤口没有愈合,惊恐的心理还没有消除。【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故:旧的;息:愈合;去:消除。14.《狼》和《惊弓之鸟》两篇文章都展示了人类的智慧,请分别做简要分析。(4分)【答案】屠户一开始在两狼“缀行甚远”时,他“投以骨”“复投之”,想用妥协退让之术摆脱两狼的纠缠威胁,但最后“骨已尽矣”,而两狼仍“并驱如故”的现实教育了他,他才认识到狼凶残且贪得无厌的本性,因此他急中生智,迅速奔倚柴堆之下,占据有利地势,“弛担持刀”,抓住有利战机英勇出击,终于力毙两狼,表现其机智果敢的性格特征。《惊弓之鸟》中,更羸向魏王展示了他的射箭技艺。他通过虚发箭来下鸟,展现了他高超的技艺和对飞鸟飞行状态的准确认知。更羸之后通过对飞来的雁的观察和分析,向魏王解释了雁的飞行状态暗示了它的身体状况,这展示了更羸对动物行为的深刻洞察和对弓箭技艺的精湛掌握。【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根据《狼》中“屠惧,投以骨”“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可知,在《狼》中,屠在担中只剩下骨头时,面对追逐的两只狼,他通过巧妙地投掷剩余的骨头,试图制造机会逃脱;在屠借助麦场主的薪丛躲避后,狼利用伪装和诱敌的手段,试图攻击屠的后方,最终屠通过观察狼的行为,抓住有利战机英勇出击,终于力毙两狼,成功制胜,表现其机智果敢的性格特征;根据《惊弓之鸟》中“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呜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可知,更羸作为一名熟练的射手,展现了他对于飞鸟的观察和了解。通过虚发而下鸟的技巧,更羸向魏王展示了他对于射箭的精湛技艺。同时,更羸通过对飞来的雁的观察,识别出其异常,从而判断出雁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这展现了更羸对于动物行为的敏感洞察力和对细微变化的觉察。参考译文:从前,更赢与魏王在高大的台下,他们抬头看见一只飞鸟,更羸对魏王说:“我为大王表演一个拉弓虚射就能使鸟掉下来的技能。”魏王说:“射箭技术可以达到这么高的水平吗?”更羸说:“可以。”过了一会儿,有一只大雁从东方飞来。更赢不用箭,拉了一下弦,大雁就从半空中掉了下来。魏王惊叹道:“(箭术)难道真的可以达到这种地步?”更羸解释说:“这是一只有伤的鸟!”魏王更纳闷了:“先生凭什么知道它呢?”更赢回答说:“它飞得慢,叫声又凄厉。飞得慢,是因为旧伤疼痛,鸣声凄厉,是因为长久失群,原来的伤口没有愈合,惊恐的心理还没有消除,一听见弓弦响声便奋力向上飞,引起旧伤进裂,才跌落下来的。”(二)非文学作品阅读(共6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两千多年前,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和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相继开辟,一代一代“丝路人”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极大促进了商贸繁荣繁盛、文明互学互鉴、民心相连相通,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年9月和10月,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实践平台,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拓展了新实践,为变乱交织的世界带来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摘编自《融通中国梦和世界梦的重大实践》2023.12.1光明网【材料二】①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在共建“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下,西安利用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逐渐构建起多维的“立体丝绸之路”。②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门户机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在未来三期扩建工程完成后,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83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0万吨的需求,全面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和运行效率,更好地发挥辐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航空枢纽作用。③2013年,一声响彻云霄的汽笛声拉开了陕西对外开放的新篇章。10年间,中欧班列(西安)从初期的每周开行1列到现在的每日开行10列以上,实现了“井喷式”增长,助力了陆上丝绸之路提速增效。记者了解到,今年1月至8月,中欧班列(西安)开行3477列,较去年同期增长31.9%;运送货物总重303.8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37%,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位居全国第一。从数据上看,每天平均1小时40分钟就有一趟中欧班列在西安国际港站开出或抵达。【材料三】第七届丝博会“中亚云品直播展销活动”由陕西省商务厅主办,陕西电视台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承办。活动以“漫游中亚,优选好物”为主题,借助丝博会的平台,通过直播展销的方式促进消费,展示中亚地区的人文风情、臻选好物。“漫漫逛”媒体电商平台梳理了5月承办“中亚云品”展销期间销售量前20的中亚好物,并陆续走访了陕西中亚互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及新疆口岸城市,补充了40多款五国商品,现可售中亚货物已达百余种。图一:“中亚云品”销售量排名前5商品(件)摘编自《聚焦丝博会|漫游中亚优选好物》2023.11.17陕西商务【材料四】①第七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于11月20日闭幕。短短5天,丝博会汇聚了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17名境外嘉宾和客商,举办了82项会议论坛和投资促进活动,共签订合作项目1857个,总投资额1.22万亿元。②装载灭火弹的复合翼无人机、外形硕大的新能源汽车、矿用履带式侦察机器人……位于4号馆的先进制造业展,一项项先进技术、一个个高科技产品,吸引了观众眼球。丝博会集聚了大批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充分体现了这些成果的创新性。③“氢”是当前国际国内备受瞩目的绿色能源,丝博会也成为氢能企业对外展示的一大窗口。丝博会上“氢”风阵阵,不仅有陕西氢能、陕西旭强瑞等企业展示“绿色引领”,更有汽车及氢能产业专题对接活动的专场推介。这些都展示出第七届丝博会的“绿色”特点。④“中华根脉人文陕西”“交响丝路如意甘肃”“灵秀湖北荆楚风情”……丝博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文风情让游客们大饱眼福。一个个丝路文化和民族音乐相融合的精品舞台表演,展现出各省文化的独特魅力。摘编自《七个角度“回眸”第七届丝博会》2023.11.21西安日报15.请根据【材料二】,概括为构建多维的“立体丝绸之路”,西安做了哪些方面的努力。(4分)【答案】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完成后,可全面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和运行效率;中欧班列(西安)增开,助力了陆上丝绸之路提速增效。【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概括能力。从材料二第②段“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门户机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在未来三期扩建工程完成后,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83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0万吨的需求,全面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和运行效率”可概括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完成后,可全面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和运行效率;从第③段“10年间,中欧班列(西安)从初期的每周开行1列到现在的每日开行10列以上,实现了“井喷式”增长,助力了陆上丝绸之路提速增效”可概括出:中欧班列(西安)增开,助力了陆上丝绸之路提速增效。16.下列关于材料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A.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B.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门户机场,目前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83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0万吨的需求。C.今年1月至8月,中欧班列(西安)开行3477列,运送货物总重303.8万吨,均较去年同期增长30%以上。D.“创新”“绿色”“文化”是第七届丝博会所展现出的特点。【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B.根据材料二第②段“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门户机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在未来三期扩建工程完成后,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83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0万吨的需求”可知,是在未来三期扩建工程完成后,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83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0万吨的需求。不是“目前”;故选B。(三)文学作品阅读。(共14分)(2023上·湖南长沙·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沙城之春丁立梅①我从南方,一路花红柳绿旖旎着过来,突然一脚踩到沙城的土地上,有好大一会儿,我回不过神来。②沙城,塞北的一座小镇,隶属怀来县。初见它,我的脑子里蹦出这样两句诗来,江南有桂枝,塞北无萱草。关山万里,风沙漫漫,人类的足迹,好多的,早被掩埋得深深。沙城人只知道,他们的前身,是个叫雷家堡的小村子,不过二三十户人家,过着清贫俭朴与世无争的日子。当年,明英宗御驾亲征瓦剌,兵败退至这里,被瓦剌军追上,明军全军覆没,血染沙场,史称“土木堡之战”。这之后,明政府为巩固边防,开始在这里修建城堡,起名沙堡子。后陆续建成东堡、中堡、西堡,改称沙城堡。③风大。我就没见识过春天也会刮这么大的风,吹得我脖子上的围巾都快系不住了。接待我的沙城四中的陈校长说,今天的风还小很多了呢,昨天傍晚那风刮的,人走在外面,两腿打颤。他说着说着,就憨笑起来。问他,这沙城,可是用沙子做成的城堡?他听了,“喻嘴”笑起来,答,它还真离不开沙子的。盆地入口,周围皆山,风灌进来,沙子也就跟着进来了。④那你们岂不是一年四季都吃着风沙?啊,反正是离不开沙子的。⑤我听着吃惊,可他的脸上,却风平浪静着。隐隐的笑意里,似有沙子粒粒,质朴得很旷古。沙城的春天,来得慢。江南的花早已沸沸开过,这里的树木,大多数还睡眼惺忪纹丝不动着。问陈校长,你们这里的春天,都长些什么?⑥这个憨厚的塞北男人,笑笑地看着我,坦然说,不长什么。旋即他又补充道,春天我们这里还真没啥。到夏天就好了,夏天我们有葡萄,成万亩的葡萄园。我们地处盆地,气候独特,所产的牛奶、龙眼葡萄赫赫有名。我们已有800多年种植葡萄的历史了。我们的葡萄酒更是出名,好喝,是国家定点的高档葡萄酒生产基地。你们喝到的高档葡萄酒,十有八九,都是我们这儿生产的。⑦哦,我不住点头。我看到一个盎然的春天,在他脸上荡漾。⑧后来,我到四中办讲座,见识了比春天还春天的老师和孩子。一张张葵花般的笑脸,朝着我,饱满着。讲座完了,孩子们蜂拥上来跟我拥抱。他们说,老师,我们喜欢您的讲座。⑨我要走了,在办公楼的大厅里,正跟几个老师话别,两个小男生突然跑到我跟前,说,老师,您等等我们好吗,我们有礼物要送给您。说完,他们急急地转身就跑。一会儿之后,他们气喘吁吁站定我跟前,两张红扑扑的小脸蛋上,渗着细密的小汗珠。他们看着我,不好意思地笑,从校服口袋里,各掏出一盒鲜奶,塞我手上。⑩我们住在学校里,也没什么好东西送您。这个,您喝。⑪您一定要喝呀。他们晶亮的眼睛,盯着我,生怕我不答应。在得到我肯定会喝的许诺后,他们开心地笑了,冲我一鞠躬,谢谢老师!然后,跑了。⑫这是他们第二天的早餐奶,是他们能拿得出的最珍贵的东西,他们把它送给了我。我紧紧握着那两盒鲜奶,我把沙城最好的春天,握在手里了。17.文章描述了沙城春天的哪些自然特点?请简要概括。(3分)①→②→③→单调【答案】风大沙多春迟(或慢晚)【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概括重要信息和分析语段作用的能力。需要根据文章①—④段中的相关语句概括。根据第①段“突然一脚踩到沙城的土地上”,②段“风沙漫漫”,③段“盆地入口,周围皆山,风灌进来,沙子也就跟着进来了……反正是离不开沙子的”可知沙城沙多;根据③段“风大。我就没在春天见识过这么大的风……人走在外面,两腿都打颤”可知,沙城的春天风大;根据④段中的“沙城的春天来的慢”可知,沙城的春天具有来得晚的特点;根据④段中的“江南的花早已沸沸开过,这里的树木,大多数还睡眼惺忪纹丝不动”,⑤段“这个憨厚的塞北男人,笑笑看着我,坦然说,不长什么。旋即他又补充道,春天我们这里还真没啥”分析,沙城的春天既没有鲜花,也没有树木,具有枯燥无味的特点。18.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句。(6分)(1)江南的花早已沸沸开过,这里的树木,大多数还睡眼惺忪纹丝不动着。(2)我看到一个盎然的春天,在他脸上荡漾。【答案】(1)示例一:“沸沸开过”与“睡眼惺忪纹丝不动”形成鲜明对比,写出了沙城春天来得慢的特点。示例二:“睡眼惺忪纹丝不动着”赋予草木以人的情态,形象地写出在江南早已开过时,沙城树木还没有发芽的状态,突出沙城春天来得迟的特点。示例三:运用拟人和对比的手法,将江南花开的状态和沙城树木尚未发出新芽的状态对比,生动形象地写出江南花开得繁盛时,沙城树木却新芽稀疏的状态。(2)示例一: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校长提到家乡的夏天时的快乐和自豪,表现出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示例二:“荡漾”本指水波微动的样子,这里指校长谈到沙城的特产时内心的自豪、喜悦溢于言表,体现出他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赏析句子时如果没有指定范围,我们要从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环境描写、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判断。(1)沙城的树木“睡眼惺忪、纹丝不动”,给树木赋予人的情态,把树木拟人化,因此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睡眼惺忪、纹丝不动”是人刚睡醒时的样子,这里写树,那么就是树刚刚“睡醒”的阶段,生动形象地写出树木刚发芽的情状。由“江南的花早已沸沸开过”“这里的树木大多数还睡眼惺忪纹丝不动”这两处语句分析,这是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写出江南春天早已是繁花盛开时期,写江南春天的早,而沙城树木还处于刚刚发芽的状态,写沙城春天的晚。本句运用这两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沙城春天来得晚的特点。(2)“盎然的春天,在他脸上荡漾”一句中,“荡漾”本指水波微动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沙城的春天印满陈校长的脸,这是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根据第⑤段“夏天我们有葡萄,成万亩的葡萄园……你们喝到的高档葡萄酒,十有八九,都是我们这儿生产的”可知,突出陈校长谈起春天时,内心充满了自豪、快乐,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19.文章标题《沙城之春》意蕴丰富。请赏析标题的多层内涵。(5分)【答案】示例:沙城之春,一方面指沙城春天的自然景物,另一方面指沙城人朴实乐观、充满希望的精神;还指沙城的孩子们,他们代表着沙城美好的未来。示例2:沙城之春,从表层含义看,是指沙城春天的自然景物和特点,这里的春天沙多风大,枯燥乏味。从深层含义看,象征着以陈校长为代表的朴实的沙城人面对恶劣环境的态度:坦然、乐观,充满希望和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品质:乐观积极,不畏艰辛。也象征着沙城的孩子们淳朴善良、感恩懂事的美好品质,他们会使沙城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他们是沙城的春天,代表沙城的未来和希望。示例3:沙城之春这个标题一语双关。表面上指沙城的自然春天,实际上指从沙城人对家乡溢于言表的热爱、自豪,待客时发自内心的热情诚恳中所感受到的春天般的温暖和从中折射出的沙城人乐观积极、不畏艰辛的精神品质和沙城孩子淳朴善良、感恩懂事的特点。【解析】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标题的含义有两层: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义、常用义。深层含义即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等,往往是抽象的精神品质之类,常常是文章要揭示的中心。(1)结合第③段“风大。我就没见识过春天也会刮这么大的风,吹得我脖子上的围巾都快系不住了”、第⑥段“旋即他又补充道,春天我们这里还真没啥”可知,标题《沙城之春》,从表层含义看,指沙城春天的自然景物和特点,这里的春天沙多、风大、枯燥乏味。(2)从深层含义看,文章后六段侧重于写沙城的人,根据第⑤段“夏天我们有葡萄,成万亩的葡萄园……你们喝到的高档葡萄酒,十有八九,都是我们这儿生产的”可知,陈校长盛赞家乡的葡萄,对家乡充满热爱之情;也表现了以陈校长为代表的朴实的沙城人面对这样恶劣环境的态度——坦然、乐观、充满希望。第⑦—⑨段孩子们送“我”早餐奶,可以看出孩子们懂事,有感恩之心。沙城孩子们能够将对自己来说无比珍贵的鲜奶送给“我”,他们身上这种淳朴、善良的美好品质会使沙城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他们是沙城的春天,代表着沙城的未来和希望。据此总结概括即可。(四)名著阅读(共8分)(2023上·湖南长沙·七年级长沙市开福区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校考期末)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文段一】那罗刹出门,高叫道:“孙悟空何在?”行者上前,躬身施礼道:“嫂嫂,老孙在此奉揖。”罗刹咄的一声道:“谁是你的嫂嫂!那个要你奉揖!”行者道:“尊府牛魔王,当初曾与老孙结义,乃七兄弟之亲。今闻公主是牛大哥令正,安得不以嫂嫂称之!”罗刹道:“你这泼猴!既有兄弟之亲,如何坑陷我子?”行者佯问道:“令郎是谁?”罗刹道:“我儿是号山枯松涧火云洞圣婴大王红孩儿,被你倾了。我们正没处寻你报仇,你今上门纳命,我肯绕你!”行者满脸陪笑道:“嫂嫂原来不察理,错怪了老孙。你令郎因是捉了师父,要蒸要煮,幸亏了观音菩萨收他去,救出我师。他如今现在菩萨处做善财童子,实受了菩萨正果,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与天地同寿,日月同庚。你倒不谢老孙保命之恩,返怪老孙,是何道理!”【文段二】三藏叫:“通打开来看看。”卷卷俱是白纸。长老短叹长吁的道:“我东土人果是没福!似这般无字的空本,取去何用?怎么敢见唐王!诳君之罪,诚不容诛也!”行者早已知之,对唐僧道:“师父,不消说了,这就是阿傩、伽叶那厮,问我要人事(贿赂)没有,故将此白纸本子与我们来了。”20.下列有关《西游记》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上面两个片段都出自《西游记》,作者是明朝的吴承恩。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极具浪漫主义色彩。B.文段一中孙悟空为了扑灭火焰山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但之前因红孩儿与铁扇公主结怨,三调芭蕉扇而不得,最终在托塔天王等人的帮助下才夺得芭蕉扇,越过火焰山。C.文段二所述事件是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上经历的最后一难,经此之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唐僧被封为旃檀功德佛,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D.《西游记》通过讲述唐僧师徒四人不畏艰险,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求取真经的故事,告诉人们为了实现某一崇高的目标,必须艰苦奋斗,长期坚持,勇敢地战胜一切困难。【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C.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上经历的最后一难应该是通天河遇鼋湿经书,而材料二写的内容是因为悟空坚持不肯向阿傩、伽叶二尊者行贿,结果取来的竟然是无字白经的事情,所以选项“是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上经历的最后一难”的表述不正确。故选C。21.言为心声,言如其人,语言描写往往可以表现鲜明的人物形象。请结合以上文段一、二中的语言描写,在唐僧、孙悟空和罗刹三个人物中任选两个分析他们的形象特点。(6分)【答案】唐僧:有使命感。当看到白纸本子马上想到的是欺君之罪,不敢见唐王,可见唐僧的使命感,但同时也可见唐僧的胆小懦弱。孙悟空:机智善变。文段一中悟空在借扇时叫罗刹“嫂嫂”来拉近关系,当罗刹指责悟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