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江苏省百校联考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1页
2024-2025学年江苏省百校联考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2页
2024-2025学年江苏省百校联考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3页
2024-2025学年江苏省百校联考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4页
2024-2025学年江苏省百校联考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江苏省百校联考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1.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距今约9000—7500年。其遗迹主要是古墓葬、房址、陶窑、灰坑等,发现的红烧土上残存稻壳印痕。在墓葬随葬品中,男性的随葬品多为石铲、石斧、骨镖、骨镞等,女性的随葬品以骨针、纺轮、磨盘为主。这些可以佐证当时()

A.阶级分化的现象显现B.小农经济的形成C.手工业技术走向成熟D.原始农业的产生(★★★)2.史料载:“(公元前705年)山戎越燕而伐齐……(公元前664年)齐人伐山戎。”据现有研究成果,分布于燕北辽西一带的夏家店上层文化,即山戎遗存。目前,在天津、北京及河北唐山等地均有属于夏家店上层文化的青铜器出土,很多青铜是仿照中原青铜礼器而铸造的。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中央集权形成B.华夏认同加强C.齐国疆域扩大D.夷夏差异消失(★★)3.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历史特征为:“战火连绵,国家分裂,社会经济在曲折中仍有发展;汉族与内迁边疆民族在冲突与交往中逐步走向交融;南方的开发初见成效,文化领域也有不少重要成果。”属于这一时期的主要选官制度是()

A.军功爵制B.九品中正制C.察举制D.科举制(★★★)4.西汉时期,平准是“坐商”的性质,是在物价波动的时候来调节商品的价格;均输是“行商”的性质,在地区之间调剂物资余缺。两者都归国家管理,这意味着国家既掌握着零售市场,又掌握着批发环节。可见,该政策()

A.体现了工商皆本的思想B.目的在于削弱王国实力C.加剧了百姓的生活负担D.有利于服务国计民生(★★)5.据史书和画像砖记载,汉代尤其是汉武帝时期,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从事的娱乐活动不仅有斗牛、斗猪等,还有格熊、猎虎(见下图汉代“猎虎”画像砖),汉武帝就曾“手格熊罴”。这表明,汉代()

A.娱乐活动大众化趋势B.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C.尚武的社会风貌D.斗兽活动彰显了皇权的强大(★★★)6.大运河打通了南北诸河流的联系,将扬州和全国连接成一体,扬州自此成为东南地区的交通枢纽,至中、晚唐时期,成为“雄富冠天下”的一方都会;而运河最南端的余杭,在大运河的影响下,也从一个边境前哨地一跃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这表明隋唐时期()

A.经济重心已经实现南移B.南北文化认同日益深化C.地理条件决定城市兴衰D.交通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繁荣(★★★)7.唐代两税法中户税的征收,原本是每户按人丁和资产折算成货币缴纳的,但“自定两税以来,钱日重,物日轻”,实行不到30年,即被迫多次下令改货币计征为折纳实物。这一变动反映出,当时()

A.政务处理需结合实情B.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弛C.土地兼并之风逐渐杜绝D.中央的控制力逐渐减弱(★★)8.宋朝建立后,宋太祖在知州以外,于地方诸府州设“通判”一官,知府、知州的公文命令必须经通判的联署方能生效,通判还可直接向朝廷奏事。这表明通判的作用是()

A.控制财政大权B.提高行政效率C.牵制中书门下D.制约地方长官(★★★)9.宋代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在政治文化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缘于()

A.士族阶层日益走向衰落B.经济发展推动文化进步C.政府放松对社会的控制D.政府实行崇文抑武方针(★★)10.宋元时期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某校学生用列表法梳理知识时制作的表格,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是()

民族内容梳理①实行南北面官、四时捺钵制度②古代羌人的分支,基本制度模仿北宋,中央机构官称实行双轨制③曾经出现过“大定之治”的繁荣,后为蒙古所灭④完成统一,推行“四等人制”,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A.契丹、党项、女真、蒙古B.鲜卑、女真、蒙古、满洲C.女真、吐蕃、契丹、满洲D.党项、女真、鲜卑、蒙古(★★★)11.郑和下西洋时,在爪哇岛上被麻喏八歇国西王误杀170人。西王十分惧怕,派使者谢罪,并请求赔偿六万两黄金。郑和将实情上禀明政府,最终放弃赔偿要求,这就是在当地至今还流传的“麻喏八歇国六万两黄金”的故事。这反映了明朝

A.实行薄来厚往的贡赐贸易B.奉行对外开放的外交政策C.秉持以和为贵的外交理念D.固守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12.康熙时期,奏折使用范围由中央官员发展到地方官员,所涉及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如曹寅、李煦给康熙的密奏中,就有天气问题、社情民意等,这一做法得到康熙帝肯定后,很多大臣纷纷效仿报告地方的雨水、粮价等等。这说明康熙时期的奏折制度()

A.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B.弱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C.牵制了军机大臣的权力D.为中央决策提供了信息和依据(★★★)13.《南京条约》刚刚签署后的1843—1844年间,广州、福州、厦门、宁波和上海五个港口的关税总收入约为237.2万两白银,其中,广州占比85.6%,是排名第二的上海的18倍。1852—1853年间,广州的关税收入占比下降到62%。1882年,上海的关税收入是广州的3.8倍。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A.中国自然经济对外贸的顽强抵制B.上海拥有比广州更坚实的经济基础C.世界市场对中国自然经济的冲击D.五口通商使广州丧失外贸垄断地位(★★★)14.下图反映的是上海轮船招商局的部分负债情况。这一情况可以用来说明()

A.股份制经营方式较为流行B.传统金融机构助力近代企业发展C.近代民族工业以重工业为主D.洋务官办企业资本原始积累雄厚(★★★)15.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古议院考》称:“泰西各国何以强?曰:议院哉!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同时,他还引经据典,指出中国古代也有类似议会的政治思想与制度。梁启超意在()

A.反对实行君主制B.借助传统减少阻力C.主张恢复古代传统D.揭示西方强大根源二、材料题(★★★★)16.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为巩固国家的统一,历代中央政府都非常重视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王朝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成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边疆政策,促进了疆域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汉王朝对匈奴采取了优待和赏赐匈奴降众的政策,尊重他们的政治地位,保护他们的经济利益,使匈奴纷至沓来。尊重西域各国制度习俗,得到诸国拥护。扶植和发展边疆的农业,缩小了经济差距。推进文化交流,汉王朝在边疆地区实行的鼓励文化发展、文化交流的政策,丰富了中国文化内容,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共同提高。——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材料二唐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没有魏晋南北朝时期那样频繁的民族迁徙,有各族之间的争战、割据,以及产生的各族之间的同化、融合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而是在统一政权下内地汉族统治阶级通过各种政令、措施,逐渐同化、融合周边各族,或周边各族与邻近汉族和其他民族的自然交融;汉化仍然是隋唐时民族交融的主流。——摘编自周伟洲《试论隋唐时期西北民族融合的趋势和特点》(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朝时期经略边疆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政策体现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边疆民族交融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处理边疆民族关系的方式。(★★★)17.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因时而变,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然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概括材料一所体现的政治思想,列举先秦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体现该思想的两例主张。(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思想被汉武帝采纳的主要原因。(3)根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思想产生的政治、经济因素。(★★)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朝的商品经济非常繁荣。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在地方贸易网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江南、西北等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交子。——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摘编自[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找出支持该观点的理由。(★★★)19.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与探索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英雄的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屈服,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索,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