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名校高一上学期12月联合检测历史试卷_第1页
2024-2025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名校高一上学期12月联合检测历史试卷_第2页
2024-2025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名校高一上学期12月联合检测历史试卷_第3页
2024-2025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名校高一上学期12月联合检测历史试卷_第4页
2024-2025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名校高一上学期12月联合检测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名校高一上学期12月联合检测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1.下图是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国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克鼎(léi,古代大型盛酒器和礼器)及其铭文拓片,铭文43字,其大意为:周王对太保(指召公)说,我非常满意你的供奉,命你的儿子克做医(燕,即北京)地的君侯。该考古成果可直接用于研究西周()

A.禅让制B.分封制C.内外服制D.郡县制(★★★)2.夏商西周时期的“人”,一般指氏族或宗族的“族人”,即称某族的成员时,可称“某族之人”,但未见称“某族之民”或“族民”者。到了战国时期,“人”“民”多混用,皆指某国之民众。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A.社会成员身份趋同B.血缘宗族关系瓦解C.人民思想观念变化D.国家控制力量有所增强(★★)3.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采纳了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主要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这些举措()

A.强化了君主专制B.加强了中央集权C.消除了地方割据D.形成了机构间的分权制衡(★★★)4.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司马迁在《史记》中称赞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意义为“凿空”,依据的是该事件使西汉()

A.实现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B.增加了西汉政府的财政收入C.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D.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5.两汉时期,南方长江流域以产稻为主,北方中原地区以产麦粟为主。魏晋时期,麦粟等北方农作物在南方大量种植,之后,麦粟在南方人民的饮食中成为仅次于稻米的粮食作物。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南北分裂局面结束B.北方人民大量南迁C.经济重心已经南移D.政府夏秋两季征税(★★★)6.唐太宗认为“天子者,有道则人推之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去奢省费,轻徭薄赋,使民衣食有余”;还指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这表明唐太宗()

A.坚持以民为本政得其民B.坚持君为国本隆礼崇法C.善于选贤任能虚怀纳谏D.重视发展生产整顿吏治(★★★)7.《资治通鉴》记载:“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安史之乱),所在赋敛,迫趣取办,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据此,唐政府实行()

A.均田制B.里甲制C.府兵制D.两税法(★★★)8.唐朝科举考生被录取后要到考官处谢恩﹐自称“门生”。自宋朝以后,殿试时皇帝亲自充当考官,新进士们也因此被称为“天子门生”。宋代改革殿试制度旨在()

A.重组中枢机构B.强化专制集权C.提高选才标准D.扩大选官范围(★★)9.史载:“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立盟书双方是()

A.北宋和西夏B.北宋和辽C.南宋和金D.南宋和辽(★★)10.元杂剧是把音乐、歌唱、舞蹈、表演、念白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形式,盛行于都市与城乡之间的勾栏瓦舍中,具有浓郁市民生活气息,广受民众欢迎。元杂剧兴盛()

A.源于文化政策的宽松B.得益于士人阶层的推崇C.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得益于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11.有学者认为:对于永乐帝而言,迁都北方还有他个人的因素,即他所背负的超越忽必烈的宿命。他所承担的使命并不是单纯的对北方边患的消极防御,而恰恰是积极完成中华与夷狄的统合。据此可知,这一观点旨在强调()

A.迁都加强了北方边疆治理B.明朝承认了元朝政权的正统地位C.迁都对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意义重大D.迁都能有效抵御瓦剌和鞑靼(★★★)12.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帝下令,组织多方力量,分赴全国各地,实测绘制全国疆域图,至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初步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组织人员绘制的《康熙皇舆全览图》。乾隆时期,多次派人到包括新疆、西藏等地的全国各地,实测绘制成了《乾隆内府皇舆全图》。这些做法()

A.促进了清朝疆域的开拓B.表明边疆危机日趋严重C.推动了统治者对国家主权意识的认知D.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13.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国门洞开,英军侵华头目璞鼎查认为“倾所有兰开夏(英国纺织中心)纺织厂的出产,都不足供给他(中国)一省消费之用”。材料可用来说明()

A.英国对华纺织品输出连年剧增B.中国自然经济瓦解C.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动机D.列强之间矛盾与争夺激化(★★★)14.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政府表示要使“中国内部全局得人正轨”,法国政府表示要在“海口助中国破贼,所有该国停泊各口之船只兵丁,悉听调遣”。1860年,面对内忧外患的时局,清政府表示“速为议抚”,将原本用于筹备海防的费用“移而为抚局赔偿之用”,原本北上京津地区勤王的“御夷”之兵纷纷被要求原地不动或折回“剿逆”防地。据此可知()

A.中国半封建化程度加深B.太平天国将面临更大压力C.清政府成为英法代理人D.中国面临列强瓜分的狂潮(★★★)15.1900年6月,清政府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十一国宣战后,清政府东南部的两江、湖广,两广、闽浙、山东、四川等地的督抚联合起来,与列强达成协议,和列强商定了《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该事件()

A.宣告了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B.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精神C.促进了清政府外交观念的转变D.体现了清廷权威的式微(★★★)16.《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强调:“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或农人)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因此反对那两种势力的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是极有意义的。”据此,中国共产党()

A.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B.决定国共合作进行民主革命C.明确消灭资本主义的纲领D.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二、材料题(★★★)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以环太湖地区为分布中心的良渚文化,其影响波及淮河流域地区、华南地区。良渚文化的代表有:高水平的制玉工艺、精美的磨光黑皮陶、通体磨光石器和精致漆木器。良渚文化遗址中虽并未发现黍、粟等旱作农业品种遗存,但发现了大量的炭化米(谷)、颖壳和小穗等不同的稻谷存在形态,其中以炭化米数量为多。稻米是良渚社会居民的食物主要来源。良渚文化中的墓葬,可分为两类:一类,如马桥文化中见到的那些小墓,其中有的无随葬品,有的仅随葬一些日常用品;另一类,如张陵山墓葬,往往不与小墓为伍,而葬于人工堆筑土台上,常使用棺、椁,以玉钺、琮、璧这类重器随葬。良渚社会在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经济基础等方面已经具备文明社会特征。——摘编自郑云飞《良渚文化时期的社会生业形态与稻作农业》材料二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陆续发现了以玉器为主要随葬品的良渚文化大墓,琮、壁等玉礼器以及墓葬的等级差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达程度。又2007年良渚古城的发现,到2015年确认水利系统,这些都将良渚文化推到了国家文明的高度,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被列为世界遗产。如果没有对良渚80多年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中国在距今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已经存在如此成熟发达的文明社会。通过再现良渚文明的历史,可以发现它对其他新石器时代文化乃至后世中华文明均产生了影响,影响范畴包括礼制、艺术、文化等各方面,这一过程同时见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演进历程。——摘编自刘斌《良渚与中国百年考古——被低估的中国新石器时代》(1)根据材料一、概括良渚文化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良渚古城考古发掘的历史意义。(★★★)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张骞出使西域后,为了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络,朝廷在河西设置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个驿站,实施沿途管辖,从地缘政治上建立了汉朝与西域诸国紧密联系的渠道,即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公元前68年,汉朝政府派郑吉率兵在车师屯田,统管天山以南各地。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来管理西域事务,使西域诸国摆脱了匈奴的残酷统治,加强了与内地经济、政治与文化的联系;西域都护府使被匈奴切断了的“丝绸之路”得以恢复发展,使西域人民有了一个比较安定的生活环境。——摘编自姜国峰《汉代丝绸之路文化生成与传播的历史镜像》材料材料二唐朝立国后,非常重视西域的战略地位,将其作为西北边疆安全的重要战略屏障。唐朝对西域管理最初的目标是有效进行屯垦开发,保障唐政府在西域的稳定管理和统治,确保应对突厥和吐蕃威胁的侧翼。唐朝先后建立了军政一体的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互为犄角,共同治理,加强了对西域的有效治理,保障了唐政府的政令通行。由于大量屯垦戍卒及家属到达西域,汉民族文化在西域广泛传播,提高了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的交融程度,增强了民族团结,成为唐代治理西域中屯垦文化实边的重要内容。——摘编自张安福《屯垦西域与唐代西北边疆安全体系的构建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加强西北地区治理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加强西北地区治理的意义。(★★★)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重大历史事件领导阶级结果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最终失败洋务运动地主阶级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最终破产维新运动民族资产阶级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以失败告终辛亥革命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五四运动工人阶级在工人阶级政党领导下最终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摘编自《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根据材料,围绕“国家出路的探索”这一主题,自拟论题,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要求:主题明确,观点突出,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在国家和民族濒于危亡的背景下探索救国救民道路。1913年,他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1916年回国后,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1920年秋,他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李大钊同志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同志在北方地区领导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党的组织。1922年8月到1924年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