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二单元 综合测试卷(人教山西版 2025年春)_第1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二单元 综合测试卷(人教山西版 2025年春)_第2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二单元 综合测试卷(人教山西版 2025年春)_第3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二单元 综合测试卷(人教山西版 2025年春)_第4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二单元 综合测试卷(人教山西版 2025年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小夏同学制作了下面的会议的资料卡片。依据卡片判断该会议的主要任务是()A.讨论解放新中国的问题B.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C.讨论成立联合政府的问题D.讨论制定新宪法的问题2.1949年,“人民”开始成为最流行的政治词汇之一。从“人民解放军”到使用的“人民币”,再到每天走过的“人民路”“人民广场”等,“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表明我国()A.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B.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C.赢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D.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3.某历史学习小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为主题制作展报。同学们找到了一张1951年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时的图片,它应该归入下列栏目中的()A.开天辟地,人民主权 B.土地归农,生产变革C.大陆统一,民族团结 D.携手并进,抵御外侮4.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写了下面的文段。据此可知,“最可爱的人”所凝聚的精神是()A.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B.艰苦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C.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D.同舟共济的守望互助精神5.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下列属于研究土地改革原始史料的是()A.在农村老家听到的关于土地改革的闲谈B.以土地改革为题材的小说《暴风骤雨》C.市博物馆保存的农民分到田地的土地证D.从互联网获取的土地改革运动相关资料6.文艺作品的创作往往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李华同学搜集了1949—1953年期间中国流行的部分文艺作品(如下),它们折射出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D.民主法治建设的完善7.1949—1950年的《人民日报》广告多为日用品广告,1956年以后多是工业产品广告,且以重工业产品为主。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B.我国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C.“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D.经济建设得到了苏联的援助8.纪录片《百炼成钢》中说道:“1953年到1957年,‘一五’计划五年间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新中国迅速从废墟上站起来。”对此理解准确的是,“一五”计划的实施()A.使我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B.宣告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C.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D.使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9.下面是李华同学制作的历史人物卡片。与卡片中图文信息契合的人物言论是()人物:申纪兰籍贯:山西平顺身份:中共党员,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贡献: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她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被正式写入宪法名言:________________A.“拜菩萨,拜了几十年也没拜到一分田,毛主席来了才真正地分到了土地。”B.“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C.“我是农奴的女儿,见过高高挥起的鞭子,感谢党让我翻身。”D.“人民代表就要代表人民的利益,要是代表自己,就不是人民代表了。”10.同1949年相比,1952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了77.5%(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145%,农业总产值增长48.5%),全国职工平均工资增长70%左右,农民收入增长30%以上。这一变化()A.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结果 B.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C.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D.体现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11.彭真在《关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中说:“民族资产阶级是我们的朋友,解放前同我们一起反帝反蒋,解放以后仍然拥护我们。”基于这种关系,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举措是()A.无偿没收,合并归公 B.政治协商,民主监督C.公私合营,和平赎买 D.实行公有,国家调控12.绘制单元导图是我们常用的复习方法,根据下面单元复习导图的内容,判断图中的“?”处填写的是()A.民主、法治的健全 B.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13.1958年6月初,国家计委提出《第二个五年计划要点》,其中提出“五年超过英国,十年赶上美国”。到了6月22日,又印发《两年超过英国》的报告。这反映出我国()A.民族的凝聚力强化 B.经济出现严重困难C.经济调整工作完成 D.经济建设急于求成14.1960年,中央大刀阔斧地对工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降低重工业的生产指标。1962年5月至10月,全国县以上的工业企业减少约1.9万个。与此同时,化肥、农用机械、农用电力等方面的生产能力则保留下来,并不断增长。这些措施()A.促进了国民经济各领域高速发展B.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C.说明“文化大革命”的危害十分严重D.贯彻了国家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15.1962年,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第三套人民币。如下图所示,人民币上绘有钢铁工人、女拖拉机手、农民等劳动者形象。这一设计()A.具有革命浪漫主义色彩 B.彰显社会主义建设风貌C.增强了货币的防伪效果 D.体现民族地区的发展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4道大题,16题8分,17题10分,18题12分,19题15分,共45分)16.政权新生·巩固建设。八年级(1)班的同学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项目名称】成立初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项目目标】借助各种类型的史料,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探寻先进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项目任务】任务一:一组同学搜集到下面的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相关史实。①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公私合营②长春一汽生产了第一批解放牌汽车③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④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⑤《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问题1.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将上面方框中的相关史实序号按照其所属阶段选填到下面表格中,并简述与②相关的史实的目的。(3分)时期序号与②相关的史实的目的政权巩固建设探索任务二:二组同学聚焦“看电影·学历史”这一主题,搜集整理了下面一组电影照片。问题2.从上述三部影视作品中任选两部,对影视作品主人公的主要事迹进行解说,并概括他们所彰显的时代精神。(5分)17.电影艺术·承载历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这“光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电影《开国大典》台词材料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面临“内忧外患”局面。朝鲜内战爆发以来,美军屡在中朝边境挑衅,平民惨遭轰炸。为了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为了世代长久的安稳,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抗美援朝战争拉开帷幕。——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主要剧情材料三这部影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很好,达到了统一与和谐,真是人物鲜明,结构严谨,情节紧凑动人,生活气息浓厚,整个影片闪耀着强烈的革命时代精神的光辉,使我们受到了一次阶级斗争的深刻教育……影片在描写强巴的受难、反抗、解放斗争的过程中,揭露了旧西藏农奴制的罪恶本质,歌颂了广大农奴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影片把人民解放军平定西藏地方上层反动集团的叛乱作为广阔的背景,反映了西藏人民对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热爱,歌颂军民之间崇高的深厚的阶级情谊,这就使影片主题思想更加深化了,艺术形象更有光彩了。——电影《农奴》影评(1)根据材料一,谈谈你对画线部分观点的理解。(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抗美援朝的主要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举国之战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生的。(4分)(3)根据材料三,分别指出这部电影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2分)18.农业生产·国之命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国家政权初建,战后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国家急需采取相应的举措来振兴百废待兴的中国。为了稳定国家新生政权,帮助中国共产党赢得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稳定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新中国进行土地改革首先考虑的就是政治因素,其次是经济原因。——摘自杜佳《新中国60年农村经济制度变迁研究》材料二据对土地改革后23个省15432户农家的调查显示,每户贫雇农平均占有土地12.46亩,却只有0.47头耕畜,0.41部犁;平均每户占有19.01亩土地的中农,拥有耕畜0.91头,犁0.74部;即使是占有土地最多的富农(平均每户有25.09亩的耕地)也只有1.15头耕畜,0.87部犁。——摘编自苏星《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材料三“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到了田头忘带锄,再去回家逛一逛”;“男的上工带打牌,女的上工带纳鞋,边干边玩到下工,赶快回家忙自留”。——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农村流传的顺口溜(1)材料一中,新中国进行土地改革的“政治因素”和“经济原因”具体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土地改革的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应对措施,指出此后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的变化。(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当时农村生产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2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该遵循什么原则?(2分)19.成立·巩固·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时代·新征程】(1)下列史料分别反映了哪一史实?简述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4分)1949年10月1日下午,首都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典礼。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新社会·新制度】(2)照片能记录历史的瞬间。简述下面两次会议是如何推动中国民主制度建设的。(4分)【新道路·新探索】(3)请从下面表格中选择三例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7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时间事件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1953—1957年底“一五”计划1953—1956年三大改造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61—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

答案一、1.B2.D3.C4.C5.C6.A7.C8.D9.D10.C点拨:题干材料的时间信息是“1952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于1956年,排除A;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的是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排除B;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于1953年,与题干时间相近,C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是说工农业总产值都有增长,体现不出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排除D。11.C12.C13.D14.D15.B二、16.答案1:政权巩固:③⑤⑥(1分)建设探索:①②④(1分)目的:为了迅速改变我国落后的农业国的面貌,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分)答案2:【示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在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期间,带病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铁人”王进喜,以顽强的意志,用人拉肩扛的方法,带领工人克服重重困难,打出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公而忘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评分说明:选择一个人物并答出事迹得2分,共4分)时代精神: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分)17.(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共4分)(2)主要目的:为了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为了世代长久的安稳。(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背景:美国的军事行动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朝鲜政府请求援助。(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3)历史价值:反映了人民解放军平定西藏地方上层反动集团的叛乱;反映了西藏人民对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热爱;歌颂了军民之间崇高的深厚的阶级情谊。(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艺术价值:思想性和艺术性有效结合;使得艺术形象更加光彩。(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18.(1)政治因素:巩固新生政权。(1分)经济原因:恢复和发展经济。(1分)影响: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巩固了人民政权;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2)问题及应对措施:农业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影响农业的发展,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求。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评分说明:答出问题、措施各得1分,共2分)变化:由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2分)(3)状况: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1分)原因:农村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分)(4)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制定经济政策要实事求是,符合基本国情;要把人民利益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关注民生;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水平;稳中求进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19.(1)史实:开国大典;(1分)抗美援朝。(1分)内在联系: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1950—195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答出一点得1分,共2分)(2)图一: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等各界代表参加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会议通过了《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