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化工安全管理指南_第1页
能源化工安全管理指南_第2页
能源化工安全管理指南_第3页
能源化工安全管理指南_第4页
能源化工安全管理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能源化工安全管理指南TOC\o"1-2"\h\u24788第一章能源化工安全管理概述 336301.1管理体系与原则 3326861.1.1管理体系 3296841.1.2管理原则 3236841.1.3管理目标 4132111.1.4管理任务 46453第二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标准 441531.1.5概述 4149521.1.6法律法规体系构成 5148761.1.7标准制定 5318521.1.8标准实施 531910第三章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 6174461.1.9概述 6317601.1.10现场观察法 6133821.1.11询问调查法 626141.1.12故障树分析法 6290251.1.13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648281.1.14安全检查表法 7132201.1.15概述 7253611.1.16定性风险评估 7315361.1.17定量风险评估 7277911.1.18风险矩阵法 793251.1.19故障树分析(FTA) 7279871.1.20蒙特卡洛模拟 7173591.1.21风险值分析 725794第四章安全生产责任制与管理制度 7114891.1.22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概念与意义 8192151.1.23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内容 8262611.1.24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8257951.1.25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概述 879781.1.26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870601.1.27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实施 91062第五章安全教育与培训 9202101.1.28培训目的与意义 9182281.1.29培训内容 9250701.1.30培训方式 1079141.1.31培训时间与周期 10146981.1.32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10191351.1.33安全文化建设内容 10134881.1.34安全文化建设方法 1071021.1.35安全文化建设责任 1015332第六章设备与设施安全管理 11204031.1.36设备选型原则 1168971.1.37设备采购流程 11150811.1.38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11217211.1.39设备维护保养内容 12237311.1.40设备维护保养措施 1214997第七章安全生产现场管理 1275051.1.41目的与意义 12107271.1.42检查内容 12102281.1.43检查方法与频次 13153101.1.44检查人员与责任 13107351.1.45编制原则 13101021.1.46预案内容 13185121.1.47预案实施与监督 1415051.1.48预案修订与更新 1426496第八章环境保护与职业健康 14173071.1.49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 14318941.1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保证企业生产活动符合国家环境保护要求。 14146381.2制定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环境保护职责,保证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1478051.2.1环境保护措施 14266852.1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污染物排放。 14320372.2强化废气、废水、固废处理设施建设,保证污染物处理效果。 1426672.3加强污染源监测,及时发觉和处理环境问题。 14223502.3.1环境保护培训与宣传 14185503.1定期开展环境保护培训,提高员工环境保护意识。 1430013.2利用多种渠道宣传环境保护知识,营造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 14253923.2.1环境保护考核与奖惩 1522354.1建立环境保护考核体系,对各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进行量化评价。 1595314.2对环境保护工作成绩显著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15137004.2.1职业健康政策与法规 15275761.1严格遵守国家职业健康法律法规,保证企业员工职业健康权益。 1527231.2制定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业健康管理职责。 15177281.2.1职业健康措施 15316172.1加强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时发觉和处理职业危害问题。 15250622.2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保证员工在作业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1584322.3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员工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觉并治疗职业病。 1592382.3.1职业健康培训与宣传 15217653.1定期开展职业健康培训,提高员工职业健康意识。 15249663.2利用多种渠道宣传职业健康知识,营造关注员工职业健康的氛围。 15130023.2.1职业健康考核与奖惩 1573184.1建立职业健康考核体系,对各部门职业健康工作进行量化评价。 15165354.2对职业健康工作成绩显著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15470第九章安全处理与预防 155234.2.1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1547394.2.2调查的基本流程 15222734.2.3分析方法 16277164.2.4预防措施 16304514.2.5控制措施 1624427第十章安全生产监督与考核 1752874.2.6监管职责概述 17206024.2.7监督管理部门具体职责 17215344.2.8安全生产考核目的 1717424.2.9安全生产考核内容 18197364.2.10安全生产考核评价方法 18第一章能源化工安全管理概述1.1管理体系与原则1.1.1管理体系能源化工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技术、安全等多个方面。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体系:建立健全能源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级领导和部门的职责,保证安全管理工作在企业内部有效运行。(2)制度体系:制定完善的能源化工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培训、报告与处理、应急预案等,保证企业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3)技术体系: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能源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4)监控体系:建立完善的监测、监控设施,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保证及时发觉和消除安全隐患。(5)应急体系: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提高企业应对突发的能力。1.1.2管理原则(1)预防为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将防范工作贯穿于企业生产全过程。(2)安全第一:在企业生产活动中,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保证生产安全。(3)全员参与:充分发挥企业全体员工的作用,共同参与安全管理,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围。(4)科学管理: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5)动态调整:根据企业生产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安全管理体系,使之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第二节管理目标与任务1.1.3管理目标能源化工安全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保证企业生产安全,预防和减少发生,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降低损失,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1.1.4管理任务(1)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能源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制度完善、运行有效。(2)开展安全培训: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3)识别和评估危险源:对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4)加强安全监控:建立和完善监测、监控设施,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5)制定应急预案: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企业应对突发的能力。(6)开展调查和处理:对进行调查和处理,总结教训,防止再次发生。(7)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8)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培育企业安全文化,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第二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标准第一节法律法规体系1.1.5概述我国能源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以宪法为基础,以安全生产法为核心,形成了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在内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法律法规体系。该体系旨在规范能源化工企业的生产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1.1.6法律法规体系构成(1)法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中的法律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这些法律为能源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2)行政法规行政法规主要包括《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易制爆危险化学品治安管理办法》等。这些行政法规对能源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进行了具体规定,为执法部门提供了执法依据。(3)部门规章部门规章主要包括《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细则》、《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办法》等。这些部门规章对能源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进行了细化和具体化,为企业提供了操作指南。(4)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主要包括各省市制定的《安全生产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这些法规和规章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能源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进行了具体规定。第二节标准制定与实施1.1.7标准制定(1)标准的制定原则能源化工行业标准制定应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前瞻性、协调性和适用性原则。在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行业特点、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保证标准的先进性和实用性。(2)标准的制定程序能源化工行业标准制定程序包括预研、立项、调研、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批准、发布等环节。在制定过程中,要充分听取行业专家、企业和相关利益方的意见,保证标准的科学性和适用性。1.1.8标准实施(1)标准的实施要求能源化工行业标准实施要求企业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建立健全企业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宣贯和培训,提高企业员工对标准的认知和执行力。(2)标准的实施监督各级部门应加强对能源化工行业标准实施的监督,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企业进行查处,保证标准得到有效执行。同时企业应主动接受部门的监督,加强内部管理,保证安全生产。(3)标准的修订与更新能源化工行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标准需要不断修订和更新。企业应关注标准修订动态,及时调整企业标准,保证标准与行业发展相适应。部门也应加强对标准修订工作的指导,保证标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第三章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第一节风险识别方法1.1.9概述风险识别是安全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其目的是系统地识别企业能源化工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为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提供依据。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1.1.10现场观察法现场观察法是指通过对生产现场的直接观察,发觉潜在的安全隐患。该方法要求观察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对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1.1.11询问调查法询问调查法是指通过与生产人员、管理人员等进行交谈,了解他们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安全问题,从而识别潜在风险。该方法要求调查者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引导被调查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1.1.12故障树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FTA)是一种系统地识别和分析可能导致发生的各种因素的方法。通过构建故障树,分析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从而识别风险。1.1.13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是一种结构化的风险识别方法,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参数进行变化分析,识别可能导致的风险。该方法适用于复杂的化工生产过程。1.1.14安全检查表法安全检查表法是根据预先制定的安全检查表,对生产过程中的设备、设施、操作程序等进行检查,以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第二节风险评估技术1.1.15概述风险评估是对识别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价,以确定风险程度和风险控制措施的优先级。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风险评估技术。1.1.16定性风险评估定性风险评估是通过分析风险的概率、严重程度和暴露程度,对风险进行等级划分。该方法适用于无法获取充足数据或数据不准确的情况。1.1.17定量风险评估定量风险评估是根据发生的概率、后果的严重程度和暴露程度,计算出风险值。该方法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适用于数据较为准确的情况。1.1.18风险矩阵法风险矩阵法是一种将风险的概率和严重程度进行组合,以确定风险等级的方法。该方法简单易懂,适用于快速评估风险。1.1.19故障树分析(FTA)故障树分析是一种通过构建故障树,分析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从而评估风险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复杂的化工生产过程。1.1.20蒙特卡洛模拟蒙特卡洛模拟是一种基于概率论的方法,通过模拟大量随机事件,计算出风险的概率分布。该方法适用于数据较为准确且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情况。1.1.21风险值分析风险值分析是一种综合考虑风险概率、严重程度和暴露程度,计算风险值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第四章安全生产责任制与管理制度第一节安全生产责任制1.1.22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概念与意义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指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按照各自的职责,对安全生产负起相应责任的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对于加强企业安全管理,预防发生具有重要意义。1.1.23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内容(1)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组织制定并实施企业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和规章制度;保证安全生产投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组织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和调查处理等。(2)企业其他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协助主要负责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3)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组织制定并实施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组织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开展安全生产检查,督促整改隐患;参与调查处理等。(4)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安全生产设施正常运行;发觉隐患及时报告;积极参与安全生产活动等。1.1.24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评价体系,对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履行情况进行定期考核。(2)将安全生产责任制纳入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和考核标准。(3)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4)严肃调查处理,依法追究责任。第二节安全生产管理制度1.1.25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概述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企业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规范安全生产活动,预防和减少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1.1.26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明确企业安全生产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具体目标。(2)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3)安全生产投入:保证安全生产所需的资金、物资和技术投入。(4)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5)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整改: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及时发觉和整改隐患。(6)调查处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地调查处理。(7)安全生产考核与奖惩:对安全生产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1.1.27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实施(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制定、修订和发布程序。(2)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使全体员工熟悉和遵守安全生产管理制度。(3)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保证制度落实到位。(4)定期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修订,以适应企业安全生产发展的需要。第五章安全教育与培训第一节员工安全培训1.1.28培训目的与意义员工安全培训旨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保证其在能源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能够有效识别和防范安全风险,降低发生的可能性,保障企业生产安全和员工生命安全。1.1.29培训内容(1)安全法规与政策:包括国家及地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行业政策等;(2)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等;(3)安全技术知识:包括生产工艺、设备设施、安全防护措施等;(4)应急处理与救援:包括应急救援预案、应急处理措施等;(5)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总结教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1.1.30培训方式(1)理论培训:通过课堂讲授、视频教学等方式,使员工掌握安全知识;(2)实践操作培训:组织员工进行实际操作演练,提高安全技能;(3)现场参观学习:组织员工参观企业安全设施、安全生产现场等,增强安全意识。1.1.31培训时间与周期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培训时间与周期,保证员工能够持续接受安全培训。第二节安全文化建设1.1.32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通过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1.1.33安全文化建设内容(1)安全价值观:树立“安全第一”的价值观念,使员工认识到安全对企业、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2)安全行为规范:制定安全行为准则,引导员工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3)安全氛围营造:通过开展安全活动、宣传安全知识等方式,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4)安全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安全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生产的热情。1.1.34安全文化建设方法(1)开展安全活动:组织各类安全活动,提高员工安全意识;(2)安全宣传与教育:利用企业内部媒体、培训等方式,宣传安全知识;(3)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保证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4)安全环境优化:改善安全生产环境,降低安全风险。1.1.35安全文化建设责任企业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安全文化建设,明确责任分工,保证安全文化建设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第六章设备与设施安全管理第一节设备选型与采购1.1.36设备选型原则(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设备选型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保证设备安全、可靠、环保。(2)满足生产需求。设备选型应充分考虑生产工艺、产能需求,保证设备能够满足生产任务。(3)技术先进性。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基础上,优先选择技术先进、功能稳定、安全可靠的设备。(4)经济合理性。设备选型应充分考虑投资成本、运行成本、维护成本等因素,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1.1.37设备采购流程(1)编制设备采购计划。根据生产需求、设备选型原则,编制设备采购计划,明确设备名称、型号、数量、技术参数等。(2)招标采购。按照国家招标投标法律法规,组织招标采购,保证采购过程公开、公平、公正。(3)合同签订。与中标供应商签订设备采购合同,明确设备质量、交货期限、售后服务等内容。(4)设备验收。设备到货后,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验收,保证设备质量符合合同要求。第二节设备维护与保养1.1.38设备维护保养制度(1)建立设备维护保养制度。明确设备维护保养的责任人、周期、内容、方法等。(2)设备维护保养计划。根据设备运行状况,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保证设备正常运行。(3)设备维护保养记录。对设备维护保养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便于分析设备运行状况,提高设备管理水平。1.1.39设备维护保养内容(1)设备日常巡检。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发觉隐患及时处理,保证设备安全运行。(2)设备定期保养。按照设备保养周期,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紧固等保养工作。(3)设备故障处理。对设备故障进行及时处理,分析故障原因,采取措施防止故障再次发生。(4)设备维修。对设备进行维修,保证设备恢复正常运行。1.1.40设备维护保养措施(1)提高操作人员素质。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减少设备故障。(2)落实设备维护保养责任。明确设备维护保养责任,保证设备保养工作落到实处。(3)加强设备监测。采用先进监测手段,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及时发觉并处理问题。(4)优化设备管理制度。完善设备管理制度,保证设备维护保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第七章安全生产现场管理第一节现场安全检查1.1.41目的与意义现场安全检查是保证能源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旨在及时发觉和消除安全隐患,预防的发生。通过现场安全检查,可以评估生产现场的安全状况,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1.1.42检查内容(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执行情况:检查企业是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2)安全设施设备状况:检查安全设施设备是否完好、正常运行,是否存在隐患。(3)安全防护措施:检查员工是否按照规定穿戴个人防护用品,作业现场是否设置安全防护设施。(4)安全警示标志:检查是否在关键部位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醒员工注意安全。(5)安全培训与教育:检查企业是否定期开展安全培训与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6)应急预案与救援设施:检查企业是否制定应急预案,并配备相应的救援设施。1.1.43检查方法与频次(1)检查方法:采用现场观察、询问、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2)检查频次: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定期进行现场安全检查,至少每月一次。1.1.44检查人员与责任(1)检查人员:企业应设立专门的安全检查机构,配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安全检查。(2)责任:安全检查人员应认真履行职责,对检查中发觉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跟踪整改落实情况。第二节应急预案1.1.45编制原则应急预案的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合理:预案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科学预测类型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2)实用性:预案应具备较强的实用性,保证在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3)动态更新:企业生产情况的变化,预案应定期进行修订和更新,保证其有效性。1.1.46预案内容(1)类型及危害分析:分析企业可能发生的类型及其危害程度。(2)应急组织机构:明确应急组织机构的设置、人员分工及职责。(3)应急响应流程:制定发生后的应急响应流程,包括报警、现场处置、救援、调查与处理等环节。(4)应急资源配备:明确应急资源的需求、来源及使用方式,包括救援设备、物资、人员等。(5)应急演练与培训: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的能力;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1.1.47预案实施与监督(1)实施步骤:根据预案内容,明确发生时的具体应对措施和操作流程。(2)监督检查:企业应定期对预案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保证预案的有效性。1.1.48预案修订与更新(1)修订时机:企业应根据生产情况、法律法规变化等因素,及时对预案进行修订。(2)更新要求:预案修订后,应重新进行审批、发布和培训,保证员工了解并掌握新预案内容。第八章环境保护与职业健康第一节环境保护管理1.1.49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1.1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保证企业生产活动符合国家环境保护要求。1.2制定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环境保护职责,保证制度得到有效执行。1.2.1环境保护措施2.1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污染物排放。2.2强化废气、废水、固废处理设施建设,保证污染物处理效果。2.3加强污染源监测,及时发觉和处理环境问题。2.3.1环境保护培训与宣传3.1定期开展环境保护培训,提高员工环境保护意识。3.2利用多种渠道宣传环境保护知识,营造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3.2.1环境保护考核与奖惩4.1建立环境保护考核体系,对各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进行量化评价。4.2对环境保护工作成绩显著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二节职业健康管理4.2.1职业健康政策与法规1.1严格遵守国家职业健康法律法规,保证企业员工职业健康权益。1.2制定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业健康管理职责。1.2.1职业健康措施2.1加强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时发觉和处理职业危害问题。2.2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保证员工在作业过程中的人身安全。2.3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员工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觉并治疗职业病。2.3.1职业健康培训与宣传3.1定期开展职业健康培训,提高员工职业健康意识。3.2利用多种渠道宣传职业健康知识,营造关注员工职业健康的氛围。3.2.1职业健康考核与奖惩4.1建立职业健康考核体系,对各部门职业健康工作进行量化评价。4.2对职业健康工作成绩显著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九章安全处理与预防第一节调查与分析4.2.1调查的目的和意义调查旨在查明原因,明确责任,总结教训,为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调查对于保障能源化工行业安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2.2调查的基本流程(1)立即启动调查程序:发生后,企业应立即启动调查程序,成立调查组。(2)现场保护:对现场进行保护,避免扩大,保证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3)调查取证:收集相关信息,包括现场、当事人、目击者、相关设备、工艺流程等。(4)分析原因:对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找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5)编写调查报告:整理调查材料,编写调查报告。(6)提交调查报告:将调查报告提交给上级管理部门。4.2.3分析方法(1)直接原因分析:分析发生的直接原因,如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等。(2)间接原因分析:分析发生的间接原因,如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培训不足等。(3)根本原因分析:深入挖掘发生的根本原因,找出管理、技术、人员等方面的不足。第二节预防与控制4.2.4预防措施(1)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保证员工具备处理的能力。(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职责。(3)强化设备维护保养: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保养,保证设备安全运行。(4)优化工艺流程:不断优化工艺流程,降低发生的风险。(5)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对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4.2.5控制措施(1)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保证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2)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急救援能力。(3)加强应急预案演练: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的能力。(4)落实报告制度:加强报告制度,保证信息及时、准确地上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