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科技服务指南TOC\o"1-2"\h\u18324第一章三农科技服务概述 3104651.1三农科技服务定义 320791.2三农科技服务重要性 32241.2.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131511.2.2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3258701.2.3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4220591.2.4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428871.2.5提升农民科技素质 4168431.2.6促进农村科技创新 43873第二章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 4156562.1农业科技创新政策 4304422.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5113462.3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56527第三章农业信息技术应用 5188123.1农业大数据应用 5132903.2农业物联网技术 688653.3农业信息化服务 613549第四章农业生产技术指导 7269794.1种植业技术指导 7137954.1.1种植作物品种选择 7202054.1.2育苗技术 750184.1.3土壤管理与施肥 7132814.1.4病虫害防治 7284384.2畜牧业技术指导 7298344.2.1养殖品种选择 7239044.2.2饲养管理 871634.2.3疾病防治 817364.2.4畜牧业废弃物处理 8237384.3水产业技术指导 8146634.3.1养殖品种选择 8256384.3.2水域管理与水质调控 8201974.3.3饲料投喂与营养调控 814754.3.4疾病防治 84171第五章农业病虫害防治 8261125.1病虫害监测与预警 8155935.1.1监测体系 8185005.1.2监测方法 9279995.1.3预警系统 95745.2生物防治技术 9271365.2.1生物防治原理 9263125.2.2生物防治方法 978575.2.3生物防治技术应用 9196855.3化学防治技术 9241725.3.1化学防治原理 9152605.3.2化学防治方法 10317925.3.3化学防治技术应用 1018878第六章农业机械化发展 10113046.1农业机械化政策 10309426.1.1政策背景 10305406.1.2政策内容 10197156.2农业机械化技术 1073716.2.1种植机械化技术 11119916.2.2养殖机械化技术 11225246.2.3加工机械化技术 11215996.3农业机械化服务 11303826.3.1建立健全服务体系 1132116.3.2拓展服务领域 11192066.3.3创新服务模式 1127670第七章农业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1175057.1农业环境保护 1137257.1.1土壤环境保护 1295957.1.2水资源保护 12298237.1.3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1243477.2资源节约型农业 1241207.2.1节能 123847.2.2节水 12234837.2.3节肥 1345137.3生态农业建设 13292767.3.1生态农业模式 1362287.3.2生态农业技术 1380977.3.3生态农业政策 1326889第八章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13199908.1农村科技服务平台 13321438.2农村科技服务人才 14112568.3农村科技服务政策 148240第九章农业科技创新政策与法规 15254439.1农业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1581049.1.1概述 15268579.1.2政策引导 1591929.1.3资金支持 15153189.1.4人才培养 15127309.1.5平台建设 1535079.2农业科技创新法规 1573659.2.1概述 15130009.2.2农业法 15252249.2.3科技进步法 1629779.2.4农业技术推广法 16323149.3农业科技创新政策实施 16225119.3.1政策宣传与培训 1612149.3.2政策实施监管 1695309.3.3政策调整与优化 1643529.3.4政策协同与配合 1624627第十章农业科技服务国际合作与交流 16319410.1国际农业科技合作政策 16146310.1.1政策背景与意义 163192710.1.2政策内容与特点 17633210.1.3政策实施效果 17154610.2农业科技国际合作项目 172783410.2.1项目类型与领域 17532810.2.2项目实施与管理 17417610.2.3项目成果与展望 172712810.3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平台 171695610.3.1平台类型与功能 172781810.3.2平台建设与管理 172735610.3.3平台作用与影响 18第一章三农科技服务概述1.1三农科技服务定义三农科技服务是指在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大领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为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它包括但不限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技术培训、农业信息化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方面,旨在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1.2三农科技服务重要性1.2.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三农科技服务的推广和应用,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保障粮食安全。1.2.2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三农科技服务可以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持,推动农业向优质、高效、生态方向发展。通过科技服务,可以提高农业附加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2.3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三农科技服务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通过科技服务,可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增加农村就业机会。1.2.4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三农科技服务有助于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科技服务,可以引导农民科学施肥、用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障农业生态安全。1.2.5提升农民科技素质三农科技服务有助于提升农民科技素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通过科技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可以提高农民对现代农业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持。1.2.6促进农村科技创新三农科技服务可以推动农村科技创新,为农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通过科技服务,可以搭建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激发农业创新活力。三农科技服务在农业、农村和农民领域具有重要作用,是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第二章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2.1农业科技创新政策农业科技创新政策是国家为了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这些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国家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研发,加大对农业科研院所的投入,推动农业科研创新。通过设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科技领域,促进产学研结合。国家强化农业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农业科技成果的创造与转化。对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给予知识产权保护,保证创新者的合法权益。国家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等,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国家还实施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政策,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人才保障。2.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将农业科技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过程。以下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几个关键环节:科技成果的筛选与评价。对农业科技成果进行筛选和评价,选择具有实用性和推广价值的成果进行转化。科技成果的试验与示范。在农业生产中开展科技成果的试验和示范,验证其效果和可行性。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通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业科技特派员等渠道,将科技成果推广到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科技成果的跟踪与反馈。对科技成果的推广效果进行跟踪与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科技成果的推广策略。2.3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重要载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通过设立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组织和实施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工作,保障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传递。市场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通过市场机制,引导农业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形成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格局。社会力量参与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专业大户等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还注重农民培训与教育,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增强农民接受和运用科技成果的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农民培训,使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普及与应用。第三章农业信息技术应用3.1农业大数据应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农业大数据是指通过收集、整合和分析农业生产、市场、政策等方面的数据,为农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农业大数据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生产管理:通过对气候、土壤、作物生长等数据的监测和分析,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提高产量和品质。(2)农业市场分析:收集农产品市场价格、供需、库存等数据,为农产品营销决策提供依据。(3)农业政策制定:利用农业大数据分析农业产业发展趋势,为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4)农业科技研发:通过对农业科研数据的挖掘,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3.2农业物联网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是指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农业物联网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生产监测:通过安装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实时监测农业生产环境,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数据支持。(2)农业设施自动化: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业生产设施的自动控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3)农产品质量追溯: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实时监控,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4)农业社会化服务:利用物联网技术,搭建农业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市场信息等社会化服务。3.3农业信息化服务农业信息化服务是指利用信息技术,为农业生产、管理和农民生活提供全面、高效、便捷的服务。农业信息化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技术咨询: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和服务。(2)农产品电子商务:利用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3)农业金融服务:利用信息技术,为农民提供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村小额信贷等金融服务。(4)农民教育培训:通过线上线下的培训方式,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我国应进一步加大农业信息技术研发投入,推动农业信息技术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第四章农业生产技术指导4.1种植业技术指导4.1.1种植作物品种选择在进行种植业生产时,品种选择是关键环节。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生长周期适中、抗病性强、产量高的优良品种。在选择品种时,应注重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强品种改良和繁育,提高品种质量和产量。4.1.2育苗技术育苗是提高种植业产量的重要手段。应根据种植作物的特点,采用适宜的育苗方式,如露地育苗、保护地育苗等。在育苗过程中,要注重苗床准备、种子处理、播种、保温保湿、光照管理等环节,保证幼苗生长健壮。4.1.3土壤管理与施肥土壤管理与施肥是提高种植业产量的基础。要根据土壤类型、作物需求合理施用肥料,保持土壤肥沃。同时要注重土壤深耕、中耕、镇压等环节,提高土壤通气性和保水保肥能力。4.1.4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是种植业生产中的一环。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在防治过程中,要注重病虫害监测,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科学选择防治方法。4.2畜牧业技术指导4.2.1养殖品种选择在选择畜牧业养殖品种时,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饲料资源、生态环境等因素,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快、繁殖率高、肉质好的优良品种。4.2.2饲养管理饲养管理是提高畜牧业产量的关键。要注重饲料的搭配与供应,保证营养均衡;加强舍饲管理,保持舍内环境舒适;定期进行疫苗接种,预防疾病。4.2.3疾病防治疾病防治是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建立完善的疾病防治体系,加强疫病监测,及时发觉和处理疫情。同时要注重预防为主,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动物免疫力。4.2.4畜牧业废弃物处理畜牧业废弃物处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法,如堆肥、发酵、焚烧等,减少对环境的污染。4.3水产业技术指导4.3.1养殖品种选择水产业养殖品种选择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水域条件、养殖技术等因素,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快、繁殖率高、品质好的优良品种。4.3.2水域管理与水质调控水域管理与水质调控是提高水产养殖业产量的关键。要注重池塘清淤、水质监测、水生植物种植等环节,保持水域生态环境良好。4.3.3饲料投喂与营养调控饲料投喂与营养调控是提高水产养殖业产量的基础。要根据养殖对象的营养需求,合理搭配饲料,保证营养均衡。同时要注重饲料投喂量的控制,避免过量投喂导致水质恶化。4.3.4疾病防治疾病防治是水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建立完善的疾病防治体系,加强疫病监测,及时发觉和处理疫情。同时要注重预防为主,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水生动物免疫力。第五章农业病虫害防治5.1病虫害监测与预警5.1.1监测体系农业病虫害监测体系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手段。该体系主要包括国家、省、市、县四级监测网络,以及病虫害监测点、预警系统和信息平台等组成部分。5.1.2监测方法病虫害监测方法主要包括:田间调查、诱集监测、遥感监测和生物监测等。田间调查是通过实地调查,了解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动态;诱集监测是利用诱集器、诱虫灯等设备,对病虫害进行监测;遥感监测是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对病虫害的发生范围、程度进行监测;生物监测是通过检测病虫害的天敌、病原体等生物指标,预测病虫害的发生趋势。5.1.3预警系统农业病虫害预警系统主要包括:短期预警、中期预警和长期预警。短期预警主要针对突发性、爆发性病虫害,通过实时监测数据,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中期预警主要针对周期性病虫害,通过历史数据分析,预测病虫害的发生趋势;长期预警主要针对潜在性病虫害,通过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因素分析,预测病虫害的发展趋势。5.2生物防治技术5.2.1生物防治原理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生物防治具有无污染、安全性高、可持续性强等优点,是绿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5.2.2生物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方法主要包括: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鸟治虫、以植物治虫等。以虫治虫是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以菌治虫是利用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虫;以鸟治虫是利用食虫鸟类防治害虫;以植物治虫是利用植物源农药或植物生长调节剂防治害虫。5.2.3生物防治技术应用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利用捕食性天敌防治害虫,如瓢虫、草蛉等;利用寄生性天敌防治害虫,如赤眼蜂、丽蚜小蜂等;利用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虫,如白僵菌、绿僵菌等。5.3化学防治技术5.3.1化学防治原理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化学农药具有高效、快速、广谱等特点,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手段。5.3.2化学防治方法化学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喷雾、喷粉、泼洒、拌种、土壤处理等。喷雾是将农药溶液均匀喷洒在作物表面;喷粉是将农药粉末均匀喷洒在作物表面;泼洒是将农药溶液直接泼洒在土壤表面;拌种是将农药与种子混合,防治地下害虫;土壤处理是将农药施入土壤,防治土壤病虫害。5.3.3化学防治技术应用化学防治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防治水稻病虫害的井冈霉素、三唑磷等;防治小麦病虫害的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等;防治玉米病虫害的烯唑醇、嘧菌酯等。在应用化学防治技术时,应遵循农药使用规范,保证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第六章农业机械化发展6.1农业机械化政策农业机械化政策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推动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6.1.1政策背景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为了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的作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国家在政策层面给予了大力支持。6.1.2政策内容(1)购置补贴政策:国家设立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对农民购置农业机械给予补贴,降低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成本。(2)作业补贴政策:对农业机械化作业给予补贴,鼓励农民使用农业机械进行生产。(3)技术研发政策:支持农业机械化技术研发,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4)金融服务政策:为农业机械化提供金融支持,降低农业机械化项目融资成本。6.2农业机械化技术农业机械化技术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关键。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涵盖了种植、养殖、加工等多个领域,主要包括以下方面:6.2.1种植机械化技术(1)播种机械化技术:包括播种、覆土、镇压等环节,提高播种质量和效率。(2)施肥机械化技术:实现精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3)植保机械化技术:包括病虫害防治、除草等环节,提高防治效果。6.2.2养殖机械化技术(1)饲料制备机械化技术:提高饲料制备效率,降低饲料成本。(2)粪便处理机械化技术:实现粪便无害化处理,改善养殖环境。(3)养殖环境监控机械化技术:实现对养殖环境的实时监控,提高养殖效益。6.2.3加工机械化技术(1)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技术:提高农产品加工效率,提升产品质量。(2)农产品包装机械化技术:实现农产品包装自动化,提高包装质量。6.3农业机械化服务农业机械化服务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提高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我国采取了以下措施:6.3.1建立健全服务体系(1)加强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形成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2)培养专业化服务队伍,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6.3.2拓展服务领域(1)拓展农业机械化服务领域,满足农业生产多样化需求。(2)加强与农业产业链的融合,提高农业机械化服务附加值。6.3.3创新服务模式(1)推广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提高服务便捷性。(2)引入市场机制,激发农业机械化服务活力。第七章农业环保与可持续发展7.1农业环境保护农业环境保护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我国农业环境保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7.1.1土壤环境保护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护土壤环境对于提高土地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要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施肥,减少化肥使用量,推广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2)加强土地整理,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抗蚀性;(3)防止土壤污染,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降低农药、化肥残留。7.1.2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2)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3)防治水污染,保障农业用水安全。7.1.3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生态防护林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2)推广生态农业技术,降低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3)加强农业生态补偿机制,保障农民利益。7.2资源节约型农业资源节约型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合理利用和节约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以下为资源节约型农业的几个方面:7.2.1节能节能是资源节约型农业的核心。要采取以下措施:(1)推广节能型农业机械和设备,降低能源消耗;(2)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节能意识;(3)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减少运输能耗。7.2.2节水节水是资源节约型农业的关键。要采取以下措施:(1)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2)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业用水需求;(3)优化水资源配置,合理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7.2.3节肥节肥是资源节约型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采取以下措施:(1)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2)减少化肥使用量,推广有机肥料;(3)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降低农药、化肥残留。7.3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农业建设旨在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以下为生态农业建设的几个方面:7.3.1生态农业模式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包括:(1)循环农业模式,实现资源循环利用;(2)低碳农业模式,降低农业生产碳排放;(3)绿色农业模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7.3.2生态农业技术发展生态农业技术,包括:(1)生物防治技术,降低农药使用;(2)有机肥料技术,提高土壤肥力;(3)生态工程技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7.3.3生态农业政策完善生态农业政策,包括:(1)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农业;(2)建立生态农业补偿机制,保障农民利益;(3)加大生态农业投入,支持生态农业建设。第八章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8.1农村科技服务平台农村科技服务平台是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为农村提供科技服务、技术支持与信息交流。以下是农村科技服务平台的构建与发展要点:(1)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服务平台组织架构,明确各级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在平台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2)优化农村科技服务平台资源配置,整合各类科技资源,提高服务能力。(3)强化农村科技服务平台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服务效率。(4)加强农村科技服务平台与农业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5)积极开展农村科技服务平台培训与交流活动,提高农村科技服务水平。8.2农村科技服务人才农村科技服务人才是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要素。以下是对农村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1)制定农村科技服务人才培养规划,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任务和措施。(2)加强农村科技服务人才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3)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人才激励机制,鼓励优秀人才投身农村科技服务事业。(4)优化农村科技服务人才队伍结构,注重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5)加强农村科技服务人才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经验,提升服务水平。8.3农村科技服务政策农村科技服务政策是推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以下是对农村科技服务政策的建议:(1)制定农村科技服务政策规划,明确政策目标、任务和措施。(2)加大对农村科技服务的财政支持力度,保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3)完善农村科技服务政策体系,涵盖科技服务、人才培养、政策支持等多个方面。(4)加强农村科技服务政策宣传与解读,提高政策知晓度和执行力。(5)建立农村科技服务政策评估机制,定期对政策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第九章农业科技创新政策与法规9.1农业科技创新政策体系9.1.1概述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旨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该政策体系以国家发展战略为指导,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涵盖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等多个方面。9.1.2政策引导政策引导主要包括国家层面的政策规划、地方的实施细则以及行业指导政策。这些政策明确了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目标和任务,为农业科技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9.1.3资金支持资金支持是农业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设立了农业科技创新基金,对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产业化等方面给予资金扶持。还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手段,鼓励企业、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科技创新。9.1.4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政策体系强调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提高农业科技创新队伍的整体素质。具体措施包括完善农业教育体系、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引进与培养、提高农业科技人才待遇等。9.1.5平台建设平台建设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政策体系鼓励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为农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等提供支撑。主要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9.2农业科技创新法规9.2.1概述农业科技创新法规是保障农业科技创新政策实施的重要手段。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法规体系主要包括农业法、科技进步法、农业技术推广法等。9.2.2农业法农业法明确了农业科技创新在国家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规定了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目标和任务。同时农业法还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9.2.3科技进步法科技进步法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基本法律,对农业科技创新具有重要作用。该法规定了国家科技创新的总体方向、政策体系、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内容,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法律保障。9.2.4农业技术推广法农业技术推广法明确了农业技术推广的职责、任务和措施,规定了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与应用。该法对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推广、应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有助于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广泛应用。9.3农业科技创新政策实施9.3.1政策宣传与培训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政策的宣传与培训,提高政策知晓率和执行力。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使农业科技创新政策深入人心,为政策实施创造良好氛围。9.3.2政策实施监管建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粒化高炉矿渣粉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迷你中性笔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立式画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Trihydroxycholestanoic-acid-d5-Coprocholic-acid-d-sub-5-sub-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年复印机控制面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PROTAC-IRAK4-ligand-5-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年半光亮镍添加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全自动润滑油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旅游手杖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3-羟基-2-甲基苯甲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点亮生命-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全套教学课件
- 外墙清洗成本分析报告
- 特殊作业现场监护人安全培训课件
-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第5章-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原理
- 2024年1月浙江省首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试题
- 关于新能源场站“两个细则”的影响和管理措施
-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 中医类诊所规章制度与岗位职责
- 初中语文 中考总复习-文言文断句训练120题(含答案解析)
- 影视鉴赏-动画电影课件
- 美学原理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