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文言文二则》精美课件_第1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文言文二则》精美课件_第2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文言文二则》精美课件_第3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文言文二则》精美课件_第4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文言文二则》精美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二则(第一课时)以图入境,激趣导入

图片上所讲述的故事叫作《凿壁偷光》。故事的主人公叫作匡衡,他十分好学,可因家境贫寒,晚上无烛照明读书。于是,他便把自己家靠邻舍的那堵墙壁凿开一个洞以引邻居家的烛光来读书。像匡衡这样勤奋好学的故事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个——《囊萤夜读》初读课文,掌握生字囊萤恭勤博贫焉生字词认读nángyínggōngqínbópínyān恭下部是“心”的变体,不要写成“小”,其最后两点是左右点,不要写成上下点。勤左部笔画多,书写时左部略高,右部笔画少。左部的“提”与右部的“竖撇”要穿插避让。博右上部不要漏写一点。朗读提示:(1)注意事项:要注意标点符号之间的停顿;没有标点符号的句子,要根据意思适当读出停顿,尝试断句(2)节奏划分: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以插图切入文本,理解课文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囊萤夜读肃敬勤勉白色薄绢做的口袋通晓,明白贫穷萤火虫

在少年时代,车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

车胤家中很贫穷,从“家贫”“不常得油”可以看出。“家贫”“不常得油”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家中贫穷,不能经常得到油点灯。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勤奋刻苦博学聪明勤奋学习,博学多才

译文:车胤勤勉认真、学习不知疲倦,他学问渊博,通晓许多知识。曾经由于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油点灯,夏天的夜晚他就用白绢袋装几十只萤火虫来照亮读书,夜以继日地学习。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车胤身上怎样的精神品质?

我觉到了学习要勤奋刻苦、持之以恒、不怕困难。回顾全文,梳理总结理解文言文的方法请同学们根据本课所学,分小组梳理理解文言文中难懂字词的方法。

一是“不理解的地方看看注释”,如“恭勤”“通”“练囊”等,也可以根据前后语境理解。

二是“给一些字组成词语来理解”,如“贫”字可以组词“贫穷"来理解。

三是“利用已知和生活经验来理解”,如“萤火”。课堂小结,布置作业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勤奋刻苦的车胤,虽然他家境贫寒,但他热爱学习,不怕苦累,会自己创造学习条件,最终成为了一个博学多识的人,我们也应和他一样,怀着一颗热爱学习、持之以恒的心,努力去提升自己,不断进步。(1)背诵《囊萤夜读》。(2)将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囊萤夜读家境贫寒勤奋刻苦博学多识持之以恒文言文二则(第二课时)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囊萤夜读》,了解了关于“热爱读书”的一段佳话。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关于“读书”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大诗人李白小时候的故事,关于李白,你们了解他多少呢?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代表作品有《望庐山瀑布》《蜀道难》《将进酒》等。作者简介在我们已有的认知中,李白是一个博学多识、诗歌造诣极高的大诗人,可传说李白小时候学习并不认真,十分贪玩,那么,是什么事改变了他,让他成为令世人敬仰的大诗人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铁杵成针》去一探究竟吧。初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杵媪逢卒生字词认读chǔǎoféngzú逢卒被包部分的撇、捺都不要写得太长,最后一笔“平捺”要写得舒展:起笔要轻,捺脚要平,平捺略长,托住被包部分。独体字,注意下面的横写得长一些,拖住上部。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请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读课文。精读课文,理解文意回顾在上一课《囊萤夜读》中梳理总结的理解文言文的方法。(1)不理解的地方看看注释(2)根据前后语境理解(3)给一些字组成词语来理解(4)利用已知和生活经验来理解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没有离开完成放弃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间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学成,就放弃离开了。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这正在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

(李白)路过这条小溪,见到一位老妇人正在磨一根铁棒,便问她在干什么。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代指老妇人感动回去完成了学业

老妇人说:“我想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被这位老妇人的意志所感动,就回去完成了学业。

译文: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间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学成,就放弃离开了。(李白)路过这条小溪,见到一位老妇人正在磨一根铁棒,便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了,就回去完成了学业。感知形象,深化认识妇人的行为可以用哪句俗语来形容?她带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要想把铁杵磨成细针,需要极大的恒心和耐心,需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如果也能拥有这样的精神,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从李白“还卒业”的行为中你看到了他怎样的品质?

可以看出他有恒心、有毅力、刻苦学习。请同学们课外搜集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小故事读一读,并讲给同学听。板书设计铁杵成针老媪铁杵磨针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李白还卒业有恒心、有毅力、刻苦学习谢谢观看18

文言文二则深深浅浅的脚印,写满成长的故事。人文主题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语文要素预习反馈恭勤焉卒囊萤博贫逢gōngqínyānzúnángyíngbópínféng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停顿。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pínféngǎo囊萤恭勤博贫焉逢卒说说你认为书写下面的生字时需要注意什么。左右结构:区分左窄右宽和左宽右窄字形的差异。上下结构:区分上短下长和上下均等。合理布局,避免拥挤。秃宝盖写得宽一些,各部件写紧凑。下部分是“心”的变体,不是“小”,最后两点是左右并排,不是上下点。书写时左部略高,右部略低;左部最后一笔提与右部竖撇要穿插避让。被包围部分的撇、捺不要写得太长,最后一笔平捺要舒展。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学习方法小组交流:说说自己预习时已经理解的词语和学习的方法。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先读范例,说说这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胤恭勤不倦。()家贫不常得油。()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yìn疲倦组词给其他加点字组词,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进括号。胤恭勤不倦。()家贫不常得油。()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yìn疲倦贫穷放弃盛数十萤火以照书小组合作,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找近义词的方法或联系生活实际chéng装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老妇人她,指老妇人联系上下文联系旧知小组派代表说说两则文言文的大意。车胤勤勉认真、学习不知疲倦,他学问渊博,通晓许多门知识。曾经由于家境贫寒,夜晚没有油点灯,夏天他就用白绢袋装几十只萤火虫来照亮读书,夜以继日地学习。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学业就放弃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位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被这位老妇人的意志所感动,于是就回去勤奋学习,完成学业。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诵读这两则文言文。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读出停顿和抑扬顿挫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感悟品质想一想,写一写:车胤是怎样想到用练囊装萤火虫来照明读书的?他又是怎么做的?请把你想到的补充在横线上。……家贫不常得油,夏月,胤见_______,心想:__________。于是,________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想一想,说一说:“太白感其意,还卒业。”李白听到老妇人的回答后,心里会想些什么?……欲作针。再用心读读这两则文言文,还有没有让你疑惑的地方?萤火虫在天上飞着,要捉住一只并不容易,可是车胤每天要捉几十只萤火虫来照明,是不是要费很多时间?而且,萤火虫成虫的寿命很短,有可能一天就会死去,那么,车胤不是每天都要捉萤火虫吗?萤火虫的光真的能照亮书上的字吗?实验研究发现,萤火虫的光确实能照亮书上的字。但是萤火虫的光一明一灭,要在这种忽明忽暗的光亮下看清楚书上的字,至少需要2000只以上的萤火虫。铁杵真的能磨成针吗?有人用科学知识做过计算,假设老奶奶的力气相当于一个青壮年,不吃不喝不睡,一天24小时保持着最大的力量不间断地磨,将铁杵磨成针至少需要100年的时间。李白为什么对一件根本就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如此感动呢?这两则故事真的具有真实性、科学性吗?为什么能流传至今呢?勤奋苦学学习人物品质持之以恒通读文言文二则,尝试背诵《囊萤夜读》。拓展阅读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组词联系生活实际……自主阅读《凿壁借光》,并说说大意。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怎么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大学问家。课后自主阅读其他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故事。悬梁刺股韦编三绝程门立雪18文言文二则结构梳理勤奋苦学囊萤夜读铁杵成针持之以恒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囊萤夜读》。课后习题先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