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村水利建设指南TOC\o"1-2"\h\u23981第一章水利建设概述 344601.1农村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316961.2我国农村水利建设现状与挑战 3130891.2.1现状 343381.2.2挑战 330319第二章水资源规划与管理 436742.1水资源调查与评价 4240352.2水资源规划与配置 461652.3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525356第三章水利工程设计 6311573.1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原则 6252153.1.1符合国家政策与法律法规 6101123.1.2因地制宜原则 623843.1.3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 611763.1.4系统性与整体性原则 6222833.1.5可持续发展原则 6244463.2水利工程设计与施工流程 683653.2.1初步设计 6326993.2.2施工图设计 692633.2.3施工组织设计 6137383.2.4施工 7311363.2.5竣工验收 796593.3水利工程安全评估与验收 7219893.3.1安全评估 747763.3.2验收程序 7298413.3.3验收内容 7180303.3.4验收标准 7270043.3.5验收结果处理 730738第四章水利施工技术 7245714.1土建工程施工技术 7154764.2水利设施安装与调试 8155874.3水利工程监理与质量控制 817077第五章农村供水工程 94605.1供水工程规划与设计 9248465.2供水设施建设与管理 98045.3供水工程运行与维护 923806第六章农村排水工程 10204956.1排水工程规划与设计 10292356.1.1排水工程规划 10251356.1.2排水工程设计 10301276.2排水设施建设与管理 1173686.2.1排水设施建设 1179056.2.2排水设施管理 1176416.3排水工程运行与维护 1137986.3.1排水工程运行 11146236.3.2排水工程维护 1111698第七章农村灌溉工程 11297327.1灌溉工程规划与设计 11309767.1.1灌溉工程规划 11214417.1.2灌溉工程设计 12291037.2灌溉设施建设与管理 1237777.2.1灌溉设施建设 1237547.2.2灌溉设施管理 1257647.3灌溉工程运行与维护 123607.3.1灌溉工程运行 12117317.3.2灌溉工程维护 1217400第八章水利灾害防治 13182508.1水利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 13256698.1.1水利灾害类型 13286628.1.2防治措施 13242348.2防洪抗旱工程设计与施工 13287118.2.1设计原则 13107758.2.2设计内容 14234248.2.3施工要点 14272118.3水利灾害监测与预警 14211908.3.1监测内容 1484348.3.2预警方法 1433358.3.3预警系统建设 1515531第九章水利建设投资与融资 15110169.1水利建设投资政策与法规 1574879.1.1投资政策概述 15120679.1.2投资法规概述 1578249.2水利建设融资模式与渠道 1612639.2.1融资模式 1620619.2.2融资渠道 1680529.3水利建设投资评估与效益分析 16278179.3.1投资评估 16106839.3.2效益分析 1610152第十章水利建设管理与监督 172583110.1水利建设管理体系与制度 171760310.1.1概述 172670610.1.2管理体系 172212510.1.3管理制度 172335010.2水利建设项目监管与评价 17492710.2.1监管体系 171558910.2.2监管内容 17713210.2.3评价体系 181425410.3水利建设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 18531610.3.1法律法规 18712110.3.2政策解读 18第一章水利建设概述1.1农村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农村水利建设是保障我国农业生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设施。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粮食安全。农村水利建设能够有效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保证我国粮食安全。(2)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水利建设有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3)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农村水利建设能够合理调配水资源,维护水资源循环平衡,改善农村生态环境。(4)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农村水利建设有助于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1.2我国农村水利建设现状与挑战1.2.1现状我国农村水利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得到了大规模建设,有效提高了农田灌溉保证率。(2)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逐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得到了高度重视,农村居民饮水条件得到明显改善。(3)农业节水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农业节水技术逐步推广,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1.2.2挑战尽管我国农村水利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以下挑战:(1)投入不足。农村水利建设资金投入相对较少,与实际需求仍有较大差距。(2)水资源利用率低。农村水利设施老化、损坏严重,水资源利用率较低。(3)管理机制不完善。农村水利建设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工程效益发挥不充分。(4)生态环境问题。农村水利建设过程中,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5)农民参与度不高。农村水利建设过程中,农民参与度较低,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需要加大农村水利建设投入,完善管理机制,提高农民参与度,保证农村水利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第二章水资源规划与管理2.1水资源调查与评价水资源调查与评价是农村水利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其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水资源状况,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节约提供科学依据。水资源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降水情况调查:收集区域内降水资料,分析降水时空分布特征,为水资源评价提供基础数据。(2)地表水资源调查:对地表水体的分布、水量、水质、水能资源进行调查,评估地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3)地下水资源调查:分析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评价地下水资源量及其可利用性。(4)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了解区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水资源评价是在调查的基础上,对水资源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评价方法包括:水资源总量评价、水资源可利用量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等。2.2水资源规划与配置水资源规划是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节约的总体布局,其核心任务是优化水资源配置。水资源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资源需求预测: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预测未来水资源需求量,为水资源规划提供依据。(2)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合理布局水资源开发利用项目,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3)水资源保护规划:制定水资源保护政策,加强水资源保护措施,保障水资源安全。(4)水资源节约规划:推广节水型社会建设,降低水资源消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水资源配置是在水资源规划的基础上,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调度,实现水资源在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之间的公平、高效利用。水资源配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充分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2)跨流域、跨区域水资源调配:通过调水工程,实现水资源在地区间的合理调配。(3)水资源需求管理: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用水结构,降低水资源需求。2.3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是农村水利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水资源安全,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资源保护与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资源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建立健全水资源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水资源管理。(2)水资源监测与预警:建立水资源监测网络,对水资源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觉和预警水资源问题。(3)水资源保护措施:加强水源地保护,防治水污染,维护水资源生态功能。(4)水资源节约与利用: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水资源消耗。(5)水资源应急管理:建立健全水资源应急管理体系,应对突发水事件,保障水资源安全。(6)公众参与与宣传教育:加强水资源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水资源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水资源保护的良好氛围。第三章水利工程设计3.1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原则3.1.1符合国家政策与法律法规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应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行业规范,保证工程建设的合法性、合规性。3.1.2因地制宜原则在规划与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当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和水资源状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工程方案。3.1.3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在保证工程安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3.1.4系统性与整体性原则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应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充分考虑工程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保证工程发挥最大效益。3.1.5可持续发展原则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考虑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保证工程长期稳定运行。3.2水利工程设计与施工流程3.2.1初步设计初步设计阶段主要包括工程可行性研究、项目建议书、工程选址等,对工程规模、布局、投资等方面进行初步确定。3.2.2施工图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根据初步设计成果,详细设计工程结构、施工方法、材料选用等,为施工提供具体指导。3.2.3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阶段对施工过程进行总体策划,明确施工任务、施工顺序、施工方法、施工进度等。3.2.4施工施工阶段按照施工图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进行实际施工操作,保证工程质量。3.2.5竣工验收竣工验收阶段对工程进行质量检查、安全评估,保证工程达到设计要求,具备投入使用条件。3.3水利工程安全评估与验收3.3.1安全评估水利工程安全评估主要包括对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等方面的安全性进行评估,保证工程安全可靠。3.3.2验收程序水利工程验收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进行,包括初步验收、分段验收、竣工验收等阶段。3.3.3验收内容验收内容主要包括工程质量、工程安全、环保、水资源利用等方面,保证工程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功能。3.3.4验收标准验收标准应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工程合同等要求,对工程进行全面评估。3.3.5验收结果处理验收结果应形成书面报告,对工程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保证工程达到预期效果。第四章水利施工技术4.1土建工程施工技术土建工程施工技术是农村水利建设中的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施工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勘察,了解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水资源分布等情况,为施工提供基础数据。(2)土方工程。土方工程包括挖土、填土、平整等,是水利工程的基础工作。施工过程中应保证土方工程的合理布局,减少土方调配,提高施工效率。(3)基础处理。基础处理是指对软弱地基、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等不良地基进行处理,以保证工程安全稳定。(4)混凝土工程。混凝土工程是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混凝土制备、浇筑、养护等环节。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把控混凝土质量,保证工程安全。(5)防渗工程。防渗工程是保证水利工程正常运行的关键,主要包括土工膜、防渗墙、防渗帷幕等施工技术。4.2水利设施安装与调试水利设施安装与调试是农村水利建设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选型。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包括水泵、阀门、管道等。(2)设备安装。设备安装应按照设计图纸进行,保证设备安装牢固、安全可靠。(3)管道安装。管道安装应遵循相关规范,保证管道连接严密,避免泄漏。(4)电气设备安装。电气设备安装应保证线路安全,设备运行稳定。(5)调试运行。在设备安装完成后,进行调试运行,检查设备运行状况,发觉问题及时处理。4.3水利工程监理与质量控制水利工程监理与质量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安全、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质量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保证工程质量。(2)施工过程监控。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及时发觉问题,采取措施予以解决。(3)原材料质量控制。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保证原材料符合国家标准。(4)施工工艺控制。对施工工艺进行严格把控,保证施工质量。(5)验收与评定。工程完成后,进行验收与评定,保证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目标。通过以上措施,有效保障农村水利建设的质量与安全,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第五章农村供水工程5.1供水工程规划与设计农村供水工程是保障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和农业生产用水的重要基础设施。在供水工程的规划与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水源选择。根据当地水资源状况,合理选择水源,保证水质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对于地表水源,应考虑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和水源涵养林的营造;对于地下水源,应合理确定开采量和开采层次,防止水源枯竭和水质污染。(2)供水规模。根据农村人口、用水量、用水结构等因素,合理确定供水规模,保证供水工程满足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和农业生产用水需求。(3)供水方式。根据地形地貌、水源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供水方式。对于平原地区,可采取集中供水;对于山区和丘陵地区,可采取分散供水。(4)供水设施布局。合理布局供水设施,保证供水管网覆盖农村居民点和农业生产区域。同时应考虑供水设施的安全、经济、美观等因素。(5)水质保障。在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水质保障措施,包括水源保护、水质监测、水处理设施等。5.2供水设施建设与管理农村供水设施建设与管理是保障农村供水工程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以下方面应予以关注:(1)建设程序。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2)施工质量。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保证施工质量。对于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应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3)材料设备采购。采购合格的供水设施材料设备,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4)建设监管。建立健全建设监管制度,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5)运行管理。建立完善的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加强运行监测,保证供水工程安全、稳定、高效运行。5.3供水工程运行与维护供水工程的运行与维护是保障农村供水工程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措施。以下方面应予以重视:(1)水质监测。建立健全水质监测制度,定期对水源、水厂和用户终端进行水质检测,保证水质安全。(2)设施维护。定期对供水设施进行检修、维护,保证设施正常运行。(3)应急处理。制定供水工程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处理机制,保证在突发情况下迅速应对。(4)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村居民的供水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水资源保护意识和节水意识。(5)技术支持。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等的技术合作,不断优化供水工程运行与维护技术。第六章农村排水工程6.1排水工程规划与设计6.1.1排水工程规划农村排水工程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等因素,保证排水系统的科学性和合理性。(2)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划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排水工程规划。(3)注重排水工程与农田水利、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实现资源共享,降低工程投资。(4)节约土地资源,优化排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6.1.2排水工程设计农村排水工程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排水工程规划,合理确定排水系统的设计规模、设计标准、排水设施类型和布局。(2)选用先进、实用的排水技术和设备,提高排水效率。(3)注重排水工程的安全、经济、美观,降低工程成本。(4)考虑排水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6.2排水设施建设与管理6.2.1排水设施建设(1)建设单位应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排水设施建设,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2)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施工规范,保证施工安全。(3)建设过程中,应加强质量监督和检测,保证排水设施符合设计要求。(4)建设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工程验收,保证排水设施正常运行。6.2.2排水设施管理(1)建立健全排水设施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和责任。(2)定期对排水设施进行检查、维护,保证设施正常运行。(3)对排水设施进行定期评估,发觉问题及时整改。(4)加强排水设施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6.3排水工程运行与维护6.3.1排水工程运行(1)建立排水工程运行管理制度,明确运行职责和责任。(2)严格执行排水工程运行规程,保证工程安全、稳定运行。(3)对排水工程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发觉异常及时处理。(4)加强排水工程运行信息化管理,提高运行效率。6.3.2排水工程维护(1)制定排水工程维护计划,明确维护任务和责任。(2)对排水工程进行定期检查、维修,保证设施正常运行。(3)对排水工程进行定期清理,保持设施清洁、畅通。(4)加强排水工程维护信息化管理,提高维护效率。第七章农村灌溉工程7.1灌溉工程规划与设计7.1.1灌溉工程规划农村灌溉工程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利用水资源,保证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2)根据区域气候、土壤、水资源等条件,科学确定灌溉面积和灌溉方式。(3)充分考虑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发展需求,提高灌溉效益。(4)遵循生态保护原则,保证灌溉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7.1.2灌溉工程设计灌溉工程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灌溉工程规划,确定灌溉水源、灌溉面积、灌溉方式等。(2)选择合适的灌溉设备和技术,保证灌溉效率和质量。(3)充分考虑灌溉渠道、田间工程、排水设施等布局,降低灌溉成本。(4)保证灌溉工程的安全、可靠、经济和美观。7.2灌溉设施建设与管理7.2.1灌溉设施建设(1)灌溉渠道建设:按照设计要求,选用合适的材料,保证渠道的稳定性和输水能力。(2)灌溉设备安装:根据灌溉方式,选择合适的灌溉设备,保证设备正常运行。(3)田间工程建设:包括田间渠道、田间排水沟、田间道路等,以满足灌溉和农业生产需求。7.2.2灌溉设施管理(1)建立健全灌溉设施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主体。(2)定期检查灌溉设施,发觉问题及时维修。(3)加强灌溉设施运行监测,保证灌溉效果。(4)提高农民对灌溉设施的管理水平,培养专业人才。7.3灌溉工程运行与维护7.3.1灌溉工程运行(1)制定灌溉计划,合理调配水资源。(2)加强灌溉工程运行监测,保证工程安全稳定运行。(3)及时调整灌溉方案,适应气候变化和农业需求。7.3.2灌溉工程维护(1)定期检查灌溉渠道、设备等,发觉问题及时维修。(2)加强灌溉工程环境保护,防止污染。(3)提高农民对灌溉工程维护的参与度,培养农民维护意识。(4)建立健全灌溉工程维护档案,方便管理和查询。第八章水利灾害防治8.1水利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8.1.1水利灾害类型农村水利灾害主要包括洪水、干旱、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几种类型。(1)洪水:由于降雨量大、汇流速度快等原因,导致水位暴涨,造成农田、村庄被淹等灾害。(2)干旱:由于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加等原因,导致水资源严重不足,影响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3)水土流失:由于地表植被破坏、土壤侵蚀等原因,导致土壤流失,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4)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由于地质条件复杂、人类活动等因素引发。8.1.2防治措施针对上述水利灾害类型,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洪水防治:加强河道整治,提高河道泄洪能力;建设水库、蓄洪区等蓄水设施,调节洪水过程;加强堤防建设,提高防洪标准。(2)干旱防治:加强水源地保护和开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降低农业用水量;建设蓄水工程,提高抗旱能力。(3)水土流失防治:加强植被建设,提高植被覆盖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土地开发强度;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治理水土流失。(4)地质灾害防治:加强地质环境监测,及时发觉地质灾害隐患;合理规划人类活动,避免诱发地质灾害;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减轻灾害损失。8.2防洪抗旱工程设计与施工8.2.1设计原则防洪抗旱工程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性:保证工程设施的安全稳定,防止灾害发生。(2)经济性: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力求降低工程投资。(3)可行性:充分考虑工程实施的可行性,保证工程顺利进行。(4)环保性: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工程对环境的影响。8.2.2设计内容防洪抗旱工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工程布局:根据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合理布置工程设施。(2)结构设计:根据工程规模和功能,设计合理的结构形式。(3)水理计算:计算工程设施的设计洪水、干旱等参数,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4)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保证工程顺利进行。8.2.3施工要点防洪抗旱工程施工应遵循以下要点:(1)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保证工程质量。(2)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及时发觉问题并处理。(3)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施工安全。(4)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8.3水利灾害监测与预警8.3.1监测内容水利灾害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水位监测:实时监测水位变化,为防洪抗旱决策提供依据。(2)降雨监测:实时监测降雨情况,为洪水、干旱预警提供信息。(3)地质灾害监测:实时监测地质灾害隐患,为地质灾害预警提供信息。(4)水质监测:监测水质变化,为水资源保护提供依据。8.3.2预警方法水利灾害预警主要包括以下方法:(1)基于监测数据的预警:通过实时监测数据,分析灾害发展趋势,发布预警信息。(2)基于模型的预警:建立灾害预警模型,结合监测数据,预测灾害发生概率。(3)综合预警:结合多种预警方法,提高预警准确性和及时性。(4)群众预警:发挥群众力量,及时报告灾害隐患,提高预警效果。8.3.3预警系统建设为提高水利灾害预警能力,应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1)完善监测网络:提高监测设备的覆盖范围和精度。(2)建立预警模型:结合实际需求,开发适用于本地区的水利灾害预警模型。(3)提高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利用现代通信技术,提高预警信息的发布速度和覆盖范围。(4)加强预警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对水利灾害预警的认识,增强预警效果。第九章水利建设投资与融资9.1水利建设投资政策与法规9.1.1投资政策概述我国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将其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领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水利建设投资政策,旨在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农村供水保障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以下为水利建设投资政策的主要内容:(1)加大财政投入。国家财政将逐年增加对水利建设的投入,保证水利建设资金需求得到满足。(2)激励社会资本参与。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水利建设,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3)优化投资结构。合理配置和地方财政资金,加大对贫困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的水利建设支持力度。9.1.2投资法规概述为保证水利建设投资的合规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水利建设投资法规。以下为水利建设投资法规的主要内容:(1)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条例。规定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程序、责任主体、质量监督等内容。(2)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了水利建设资金的筹集、使用、管理、监督等方面的要求。(3)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审计办法。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审计的职责、程序、内容等进行了规定。9.2水利建设融资模式与渠道9.2.1融资模式(1)投资。通过财政拨款、专项债券等方式为水利建设提供资金支持。(2)社会资本投资。通过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3)政策性银行贷款。政策性银行向水利建设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贷款。(4)金融机构贷款。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为水利建设提供信贷支持。9.2.2融资渠道(1)国内融资。包括财政拨款、专项债券、政策性银行贷款、金融机构贷款等。(2)国际融资。通过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外国贷款等渠道为水利建设筹集资金。(3)社会资本。通过股权投资、债券发行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9.3水利建设投资评估与效益分析9.3.1投资评估水利建设投资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投资规模。根据项目需求、资金来源、投资效益等因素确定投资规模。(2)投资结构。合理配置各类投资,保证项目资金需求得到满足。(3)投资效益。分析项目投资对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贡献,评估投资效益。9.3.2效益分析水利建设投资效益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效益。分析项目投资对经济增长、就业、税收等方面的贡献。(2)社会效益。分析项目投资对改善民生、提高供水保障能力、促进农村发展等方面的作用。(3)环境效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3《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 道路拓宽建设合同范本
- 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教学设计)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 2025届高考生物备考教学设计:第七章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之构建图像模型分析细胞分裂与可遗传变异的关系
- 购买蛋糕卷合同范本
- 采购教具合同范本
- 木门长期合同范本
- Unit 1 My Classroom Part A. Lets learn;Lets chant.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 教育产品合同范本
- 药店委托配送合同范本
- 实训美容手术操作基本技术美容外科学概论讲解
- 北京市北京第一零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统考三英语试题
- 2025年上半年北京市事业单位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泰山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2016-2024)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大学生安全教育》(统编版)课件 第二章 人身安全
- InDesign实例教程(InDesign 2020)(电子活页微课版)课件 第1章 InDesign 2020入门知识
- 驼鸟养殖生态旅游项目策划书方案模版(4篇)
- 会展服务与管理课件
- 安全风险隐患举报奖励制度
- 护理中级竞聘报告
- 《肩袖损伤护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