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广西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DesigncodeforenergyofGuangxiZhuangAutono施行日期:2012年12月30日关于批准发布广西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各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局),各有关单位:由我厅提出,并由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主编,广西墙体材料改革办公室、广西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参编的广西地方标准《广西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已获专家评审通过,现予批准发布。标准编号和名称如下:DBJ45/003-2012广西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该标准自2012年11月30日发布,2012年12月30日起8)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DB45/T392-2007《公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2年11月27日关于同意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你厅《关于报送<广西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广西省工程建该标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备案,其备案号该项标准的备案公告,将刊登在近期出版的《工程建设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2012年12月24日为了更好地执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530号)及《公共机构节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531号),结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DB45/T392-2007执行以来的情况,并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颁布的《关于同意<建设工程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等23项标准列入我区2011年度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制定(修订)项目立项计划的通知》境节能设计计算参数;建筑与建筑热工设计;采暖、通风和空气调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1.修订为强制性地方标准;2.修订4.2.3.3条为强制性条文;3.修改4.2.13条当量附加热阻值,并增加了注3;4.修改5.3.19和5.3.30条,修改为非强制性条文;6.增加6.2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7.增加6.3.2条通用房间照明功率密度值规定;8.增加6.3.3条利用天然光的照明设计说明;9.增加6.3.5条有关高效光源说明;10.改原“8.5维护与管理”为“6.5计量、维护与管理”;增加6.5.1~6.5.4条计量规定;11.表7.6.2-6增加设备用房照明功率密度审查要求;12.取消DB45/T392-2007中第9.6.1条i点“主要的通风、13.附录E选用广西外墙构造典型做法和热工参数;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张霖蒋伯宁吕忠荣徐群英梁海嵘陈肖梅彭红圃朱惠英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唐标文莫兰新黄健强张经纬11总则 12术语和定义 23室内环境节能设计计算参数 7 4.1一般规定 245.5监测与控制 28 29 6.3建筑照明节能设计 41 427.3按照权衡判断法进行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审查 43 442 附录A外遮阳系数的简化计算方法 附录B关于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附录C围护结构统计方法规定 附录D典型屋面构造及其热工性能指标 附录E典型外墙构造及其热工性能指标 附录F建筑围护结构外表面吸收系数 附录G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计算 附录H建筑物内空气调节水管的经济绝热厚度 附录J常用建筑材料热工计算参数 附录K幕墙构造传热系数的计算 附录L常用外窗热工性能参数 附录M节能空调产品性能 附录N建筑节能设计专项说明(夏热冬暖地区) 附录P建筑节能设计专项说明(夏热冬冷地区) 3 1 23Energyefficiencydesignparam 74Buildingthermal 4.2Buildingenvelope 5EnergyefficiencydesignofHVAC 5.1Generalrequir 5.6Distributedaircond 29 6.3Energyefficiencyde 326.4Energyefficiencydesignofelec 386.5Measurement,maintenanceandmanage 38 40 41 7.2Examinationofbuildingenvelopeenergye 47.3Examinationofbuildingenvelopeenergyefficiency 7.4ExaminationofenergyefficiencydesignofHVAC 7.5Examinationofenergyefficiencydesignof 7.6Documentsofbuildingenergyefficiencydes AppendixASimplifiedcalculationme AppendixBAreaan 60AppendixDTypical AppendixETypicalexteriorwallstructureandthperformance AppendixFAbsorptioncoefficientofbuildingenvelopeouter AppendixGBuildingenvelopetrade-offoptioncalcul 83AppendixHEconomicthermalinsulationthi AppendixJThermalparametersofcommonbuildingmaterial AppendixKHeattransfercoefficientcal AppendixLThermalparametersofcommonexteri AppendixPSpecialarticleofbu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 Listofquotedstandards 11.0.1为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改善公共建筑的室内50189-2005及《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1.0.2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内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公共建1.0.3按本标准进行建筑节能设计,通过改善建筑围护结构保温和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热环境舒适参数条件下,与未采取节能措施1.0.4公共建筑的建筑和建筑热工设计应先按第4.2节的各项条验收;当建筑设计不能完全符合第4.2节的相关用第4.3节“权衡判断”对建筑和建筑热工1.0.5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和节能计算应以相对独立的单体为设计计算单体。不相连接的或连接不紧密的建筑不可组合成同一单体1.0.6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2可见光可直接透射入室内的幕墙。透过透明材料的可见光光通量与投射在其表面上的可见光光通量之比。2.0.3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法methodologyforbuildingen-velopetrade-offoption当建筑设计不能完全满足规定的围护结构热工设计要求时,计算并比较参照建筑和所设计建筑的全年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判定围护结构的总体热工性能是否符合节能设计要求的方法。对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进行权衡判断时,作为计算全年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用的假想建筑。某一朝向的外窗总面积,与同朝向墙面总面积(包括窗面积在内)之比。正在设计的、需要进行节能设计判定的建筑。2.0.7围护结构传热系数(K)overallheattransfercoefficientof在稳态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度差为1℃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围护结构的传热量。单位:W/(m²·K)。单层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多层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32.0.9外窗的综合遮阳系数(Sw)overallshadingcoefficientof4稳态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板,两侧表面温差为1K时,单表征围护结构本身或其中某层材料阻抗传热能力的物理量,2.0.12当量热阻(Rd)equivalentthermalresistance当量热阻是一个假想的热阻,其对热量的阻碍作用等效于某一真实热阻对热量的阻碍作用。单位:m²·K/W。2.0.13屋面或某个朝向墙体平均传热系数(Km)averageheat是该屋面或朝向不同外围护结构(不含门窗)的传热系数按各自面积加权平均的数值。单位:W/(m²·K)。可按下式计式中:Ai——不同外围护结构的面积(m²)。窗口有外遮阳时透入室内的太阳辐射得热量与在相同条件下没有外遮阳时透入室内的太阳辐射得热量的比值。这个比值的冬季值为冬季采暖期间以太阳辐射照度加权的加权平均值,夏季值为夏季空调期间的加权平均值。无因次量。水平遮阳、垂直遮阳、挡板遮阳三种基本遮阳方式的SD计算依据本标准附录A进行。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太阳辐射量。单位:W/m²。2.0.16太阳辐射吸收系数(p)absorptancecoefficientofsolar表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热与其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热之比。太5阳辐射吸收系数越低越有利于节能。无因次量。为减少夏季由太阳辐射和室外空气形成的综合热作用,通过围护结构传入室内,防止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不致过高而采取的建筑构造措施。制冷机的制冷量与其净输入能量之比。单位:W/W。用一个单一数值表示的空调用冷水机组的部分负荷效率指标,它基于机组部分负荷时的性能系数值,按照机组在各种负荷下2.0.20空气源热泵air-sourceheatpump以空气为低位热源的热泵。通常有空气/空气热泵、空气/水热泵等形式。2.0.21地源热泵系统ground-sourceheatpumpsystem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热供冷系统。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按建筑物的负荷特性将空调水路分为冷水和冷热水合用的两个两管制系统。需全年供冷区域的末端设备只供应冷水,其余区域末端设备根据季节转换,供应冷水或热水。2.0.23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Ws)powerconsumptionofunit空调冷热水循环水泵在设计工况点的轴功率与所输送的显热交换量的比值。无因次量。6一台室外空气源制冷或热泵机组配置多台室内机,通过改变制冷剂流量适应各房间负荷变化的直接膨胀式空调系统。表面上一点的照度是入射在包含该点的面元上的光通量dφ除以该面元面积dA所得之商,即该量的符号为E。单位:1x。2.0.27照明功率密度(LPD)lightingpowerdensity单位面积上的照明安装功率(包括光源、镇流器或变压器)。7门厅、楼(电)梯洗碗间厨房、热加工间58门厅、走道观众厅、放映室、洗手间民航候机厅、办公室公共洗手间营业大厅比赛厅(不含体操)、练习厅走道、洗手间营业厅(百货、书籍)办公走道、楼(电)梯间5百货仓库公共洗手间洗手间8室内温度(℃)室内温度(℃)大厅、接待、服务用房、文体娱乐房间7图书馆、档案馆、美术馆、博物馆:阅览室营业厅餐厅(火锅类)习厅游泳池观众区游泳池池区舞台风速(m/s)相对湿度(%)9新风量[m³/(h·p)]客房5星级3星级5星级3星级2星级2~3星级客房四级文化娱乐游艺厅、舞厅(包括卡拉OK歌厅)商场(店)、书店饭馆(餐厅)办公小学初中高中注:1.在按表3.0.4所列新风量取值时,尚应根据保证取5~10Pa,但不应大于50Pa)所需的新风量进行校核,设计新风量应2.对于出现最多人数的持续时间少于3h的房间,所需新风量可按室内计最多容纳人数为100人的会议室,开会时间数为60人,则计算新风量的人数按60人计算3.对于人员停留时间超过或等于3h的房间人数计算。4.表3.0.4中未包括的建筑类型,其新风量应按照相关标准确定。4.1一般规定4.1.1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宜利用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利用夏季自然通风。建筑的主朝向宜选择本地区最佳朝向或接近最佳朝向。4.1.2建筑的主体朝向宜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主要房间宜避开东西朝向。1建筑平面布置时,不应将主要办公室、客房等设置在正东2不宜在建筑的正东、正西和西偏北、东偏北方向设置大面积的玻璃门窗或玻璃幕墙。4.1.3办公楼、宾馆等建筑的平面布置宜结合门窗、通道等设置,组织好自然通风。4.1.4建筑总平面布置和建筑物内部的平面设计,应合理确定冷热源和风机机房的位置,尽可能缩短冷、热水系统和风系统的输送4.2围护结构热工设计4.2.1广西各市县的建筑气候分区按表4.2.1确定。表4.2.1广西区主要市县所处气候分区桂林、资源、全州、三江、龙胜、兴安、灌阳、灵川、融安、融水、临桂、河池、天峨、南丹、环江、罗城、凤山、东兰、宜州、巴马、都安、大化、贺州、钟山、昭平、柳州、柳城、鹿寨、柳江、百色、隆林、乐业、西林、田林、凌云、田阳、田东、那坡、德保、靖西、平果、来宾、金秀、忻城、象州、合山、武宣、梧州、蒙山、藤县、苍梧、岑溪、贵港、平南、桂平、覃塘、南宁、马山、上林、宾阳、武鸣、隆安、横县、玉林、容县、兴业、北流、陆川、博白、崇左、天等、大新、扶绥、龙州、宁明、凭祥、钦州、应分别符合表4.2.2-1、表4.2.2-2、表4.2.2-3的规定,其中外墙的传热系数为包括结构性热桥在内的平均值Km。当本条文的围护结构部位外墙(包括非透明幕墙)外窗(包括透明幕墙)(东、南、西向/北向)(包括透明幕墙)窗墙面积比≤0.22.无外遮阳时,综合遮阳系数=窗的遮阳系表4.2.2-2夏热冬暖地区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和综合遮传热系数K[W/(m²·K)]外墙(包括非透明幕墙)外窗(包括透明幕墙)(东、南、西向/北向)(包括透明幕墙)窗墙面积比≤0.2注:1.有外遮阳时,综合遮阳系数=窗的遮阳系数×外遮阳的遮阳系数。2.无外遮阳时,综合遮阳系数=窗的遮阳系表4.2.2-3地面和地下室外墙热阻值热阻R(m²·K/W)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墙)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墙)4.2.3围护结构朝向、面积、热工参数的统计方法见附录B、附录C的规定。4.2.3.1外凸超过500mm的凸窗顶面应做隔热处理,其传热系数不应大于0.9W/(m²·K)。4.2.3.2门窗(透明幕墙)的传热系数应依法定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或模拟计算报告提供的数据为依据。4.2.3.3东、西墙和屋面的隔热性能应满足表4.2.2-1、表4.2.2-2的要求。4.2.3.4典型的外墙和屋面构造的热工性能参数可以按本标准4.2.3.5某个朝向墙体或屋面的平均传热系数按照(2.0.13)式度不应低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时,应在热桥部4.2.5建筑每个朝向的窗(包括透明幕墙)墙面积比均不应大于0.70。当窗(包括透明幕墙)墙面积比小于0.40时,玻璃(或其它4.2.6制冷负荷大的建筑,外窗(包括透明幕墙)宜设置外部遮4.2.7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不应大于屋顶总面积的20%,当不能满足本条文的规定时,必须按本标准第4.3节的规定进行权衡4.2.9靠外墙的单个空间应在外墙设置窗口。外窗的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窗面积的30%;当外窗面积小于外墙总面积的12%时,外窗应全部可开启。透明幕墙应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独立的通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规定的64.2.12透明幕墙的气密性不应低于《建筑幕墙》GB/T21086—2007的规定,10层以下为2级,10层及以上为3级。表4.2.13隔热措施的当量附加热阻当量热阻附加值(m²·K/W)浅色外饰面(0.45≤p<0.50)(采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0.12(夏热冬暖地区),0.10(夏热冬冷地区)浅色外饰面(0.40≤p<0.45)(采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0.14(夏热冬暖地区),0.115(夏热冬冷地区)浅色外饰面(p<0.40)(采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0.16(夏热冬暖地区),0.13(夏热冬冷地区)内部有贴铝箔的封闭空气间层的屋面屋面遮阳东、西外遮阳墙体(透射比<0.5)注:1.p为外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可参照附录F选用。2.屋面种植、屋面遮阳等均指屋顶被植物完全覆盖或遮挡的部分。3.当量热阻附加值为独立使用,不得累计附加。4.2.14建筑设计宜采取以下措施,改善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1建筑的外窗、玻璃幕墙面积不宜过大。空调房间应尽量避2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的玻璃宜采用镀膜玻璃(包括镀热反射膜、Low-E膜、阳光控制膜等)、贴膜玻璃(包括贴热反射膜、Low-E膜、阳光控制膜等),或由上述玻璃品种组合的中空玻璃、取各种固定或活动式遮阳等有效的遮阳措施。在建筑设计中宜结4建筑外窗、玻璃幕墙的外遮阳应综合考虑建筑效果、建筑功6外墙外表面宜采用浅色饰面;7钢结构等轻型结构体系建筑,其外墙宜采用空气间层;8公共建筑的出入口处,频繁开启的外门宜设置空气幕或采2当建筑采用双层玻璃幕墙时,宜采用空气外循环的双层形式。空调建筑的双层幕墙,其夹层内应设置可以调节的活动遮阳3建筑幕墙的非透明部分,应充分利用幕墙面板背后的空4空调建筑大面积采用玻璃幕墙时,根据建筑功能、建筑节能的需要,可采用智能化控制的遮阳系统、通风换气系统等。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应能够感知天气的变化,能结合室内的建筑需求,对遮阳装置、通风换气装置等进行实时的控制,达到最佳的室内舒适4.3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4.3.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法,应按照下列步骤进行:1根据所设计建筑生成参照建筑;2计算参照建筑在规定条件下的全年采暖空调能耗;3计算所设计建筑在相同条件下的全年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当所设计建筑的全年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不大于参照建筑的全年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时,判定围护结构的总体热工性能符合节能要求。当所设计建筑的全年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大于参照建筑的全年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时,应调整设计参数重新计算,直至所设计建筑的全年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不大于参照建筑的全年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夏热冬暖地区必须同时满足设计建筑全年空调制冷能耗不大于参照建筑的全年空调制冷能耗。应与所设计建筑完全一致(包括:气象条件、空参数、运行时间等)。当所设计建筑的窗墙面积比大于本标准第4.2.5条的规定时,参照建筑的每个窗户(透明幕墙)均应按比例缩小,使参照建筑的窗墙面积比符合本标准第4.2.5条的规定。当所设计建筑的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大于本标准第4.2.7条的规定时,参照建筑的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应按比例缩小,使参照建筑的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符合本标准第4.2.7条的规定。4.3.3参照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参数取值应完全符合本标准第4.2.2条的规定。4.3.4所设计建筑和参照建筑全年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的计算必须按照本标准附录G的规定进行。4.3.5进行权衡判断所采用的能耗计算软件应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采用备案制形式认可的软件。5.1一般规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的规定进行热负荷和逐项逐时的冷负荷计算。空调区的冷负荷,必须按各项逐时冷负荷之和5.1.2应将热负荷和逐时逐项冷负荷作为选择末端设备、确定管道直径、选择冷热源设备容量的基本依据,并将建筑物的单位建筑面积冷、热负荷指标直接标注在施工图设计说明中。5.1.3空调冷负荷计算应采用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采用备案制形式认可的计算软件。5.1.4冷量和热量的计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建筑群采用集中的冷源和热源时,每栋公共建筑及其冷、2采用集中空气调节系统的公共建筑,其冷、热源站房应设5.1.5中央空调系统宜设置独立的供配电计量装置。5.2.1冬季应根据工程使用要求经技术经济比较确认合理后才可设置采暖系统;集中采暖系统应采用热水作为热媒。已设空调系统件不同的空气调节区,其新风系统不宜划分在同一个空气调节新风5.3.3房间面积或空间较大、人员密度变化大或有必要集中进行5.3.4设计全空气空气调节系统并当功能上无特殊要求时,应采用5.3.5下列全空气空气调节系统宜采用变风量空气调节系统:2建筑物内区全年需要送冷风。5.3.6设计变风量全空气空气调节系统时,其组合式空调机组应采用变频自动调节风机转速的方式,并应在设计文件中标明每个变风5.3.7设计定风量全空气空气调节系统时,应采取实现全新风运行或可调新风比的措施,同时系统应有排风出路并应进行风量平衡计50736-2012第7.1.5条的规定。新风量的控制与工况的转换,宜采用新风和回风的焓值控制方法。1空调系统可调新风比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最大总新风比,应不低于50%;2)人员密集的大空间和内区的所有全空气定风量系统,可达到的最大总新风比,应不低于70%;3)对设于地下室空调房间的全空气定风量系统,可达到的最大总新风比,应不低于40%;4)排风系统应与新风量的调节相适应。2暖通工程师和建筑师在建筑空间以及新、排风进出口位置及5.3.8当一个空气调节风系统负担多个使用空间时,系统的新风量Y=Vot/VstY——修正后的系统新风量在送风量中的比例;X——未修正的系统新风量在送风量中的比例;5.3.9在人员密度相对较大且变化较大的房间,宜采用新风需求控制。即根据室内CO₂浓度检测值增加或减少新风量,使CO₂浓度始层以及围护结构特点等因素划分。内、外区宜分别设置空气调节系统并注意防止冬季室内冷热风的混合损失。5.3.12对有较大内区且常年有稳定的大量余热的办公、商业等济比较确定采用闭式冷却塔或开式冷却塔。使用开式冷却塔时,5.3.13设计风机盘管系统加新风系统时,新风宜直接送入各空5.3.14设计风机盘管系统加新风系统时,根据房间负荷对风机新风与排风的温度差大于或等于8℃;2设计新风量大于或等于4000m³/h的空气调节系统,且新风与排风的温度差大于或等于8℃;5.3.17有人员长期停留且不设置集中新风、排风系统的空气调节区(房间),宜在各空气调节区(房间)分别安装带热回收功能的1粗效过滤器的初阻力小于或等于50Pa(粒径大于或等于5.0μm,效率:80%>E≥20%);终阻力小于或等于100Pa;2中效过滤器的初阻力小于或等于80Pa(粒径大于或等于5.3.20空气调节风系统不应设计土建风道作为空气调节系统的送风道和已经过冷、热处理后的新风送风道。如果不得已而使用土建风道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漏风和绝热措施。5.3.21设计采用冰蓄冷系统供冷时,宜采用低温送风系统。5.3.22空气调节冷、热水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采用闭式循环水系统;2只要求按季节进行供冷和供热转换的空气调节系统,应采用两管制水系统;3当建筑物内部分空气调节区需全年供冷水,部分空气调节4全年运行过程中,供冷和供热工况频繁交替转换或需同时使用的空气调节系统,宜采用四管制水系统;各并联环路之间压力损失的相对差额。当相6系统较小或各环路负荷特性或压力损失相差不大时,宜采用一次泵系统;在确保系统运行安全可靠且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和经济性的前提下,一次泵宜采用变频调速变流量调节方式;7系统较大、阻力较高、各环路负荷特性或压力损失相差悬殊时,应采用二次泵系统;二次泵应根据流量需求的变化采用变频调速变流量调节方式;8空气调节冷、热水泵,采用定流量泵时,一般应至少安装两9冷水机组的冷水供、回水设计温差不应小于5℃。在技术5.3.23选择两管制空气调节冷、热水系统的循环水泵时,冷水循环水泵和热水循环水泵宜分别设置。5.3.24空气调节冷却水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2冷却塔应设置在空气流通条件好的场所;3冷却塔补水总管上应设置水流量计量装置。5.3.25在多台制冷主机并联供冷的系统中,与其相匹配的冷却5.3.26空气调节系统送风温差应根据焓湿图(h-d)表示的空气处理过程计算确定。空气调节系统采用上送风气流组织形式时,1送风高度小于或等于5m时,送风温差不宜小于5℃;5.3.29空气调节风系统的作用半径不宜过大。风机的单位风量四管制定风量系统四管制变风量系统大于表5.3.30中的规定值。η—水泵在设计工作点的效率(%)。表5.3.30空气调节冷热水系统的最大输送能效比(ER)管道类型四管制空调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注:1.表中的数据适用于独立建筑物内的空气调节冷热水系统,最远环路总长度一般在200~500m范围,区域供冷(热)管道或总长过长的水系统2.两管制热水管道系统中的输送能效比值,不适用组、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等作为热源,供回水温差小于13.循环水泵的扬程,应包括二次泵系统中的级泵各自的扬程和效率不同时,二级泵的扬程和效率可按照流量的加权平均值计算。5.3.32空气调节风管绝热材料的最小热阻应符合表5.3.32的最小热阻(m²·K/W)5.3.33空气调节保冷管道的绝热层外,应设置隔汽层和保护层。5.3.34空气调节区通向室外的大门,除设计为自动门或有专人开启的门外,应设置隔离用大门空气幕。5.3.35地下停车库的通风系统与机械排烟系统合用时,宜采用双速风机。5.4.1空气调节与采暖系统的冷、热源宜采用集中设置的冷(热)水机组或供热、换热设备。机组或设备的选择应根据建筑规模、使用特征,结合当地能源结构及其价格政策、环保规定等按下列原则经综合论证后确定:1具有城市、区域供热或工厂余热时,宜作为采暖或空调的热源;3具有充足的天然气供应的地区,宜推广应用分布式热电冷联供和燃气空气调节技术,实现电力和天然气的削峰填谷,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4具有多种能源(热、电、燃气等)的地区,宜采用复合式能源供冷、供热技术;5对夏、冬季的冷暖总负荷相当的个别气候区,具有天然水资源或地热源可供利用时,宜采用水(地)源热泵供冷、供热技术;其余地区5.4.2除了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外,不得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作为直接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的热源:1电力充足、供电政策支持和电价优惠地区的建筑;2以供冷为主,采暖负荷较小且无法利用热泵提供热源的建筑;3无集中供热与燃气源,用煤、油等燃料受到环保或消防严格限制的建筑;4夜间可利用低谷电进行蓄热、且蓄热式电锅炉不在日间用电高峰和平段时间启用的建筑;表5.4.3锅炉额定热效率热效率(%)额定制冷量(kW)性能系数(W/W)风冷或蒸发冷却活塞式/涡旋式5.4.6对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机组的设计选型,选用能效等级为2级以上的产品。5.4.8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不应低于表5.4.8的规定。额定制冷量(kW)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W/W)5.4.9水冷式电动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宜按下式计算和检IPLV=2.3%×A+41.5%×B+46.1%×C+10.1B——75%负荷时的性能系数(W/W),冷却水进水温度26℃;C——50%负荷时的性能系数(W/W),冷却水进水温度23℃;D——25%负荷时的性能系数(W/W),冷却水进水温度19℃。5.4.10名义制冷量大于7100W、采用电机驱动压缩机的单元式能效比(W/W)等级为2级以上的产品。工况下的性能参数应符合表5.4.12的规定。性能系数(W/W) 一一 一一一 5.4.14冷水(热泵)机组的单台容量及台数的选择,应能适应空气调节负荷全年变化规律,满足季节及部分负荷要求。当空气调节冷负荷大于528kW时不宜少于2台。5.4.16对冬季或过渡季存在一定量供冷需求的建筑,经技术经5.4.17对存在一定量卫生热水需求的,且夏季采用蒸气压缩循5.5监测与控制5.5.1集中采暖与空气调节系统应设置监测与控制系统。其内容可包括参数检测、参数与设备状态显示、自动调节与控制、工况自动转换、能量计量以及中央监控与管理等,具体内容应根据建筑5.5.2间歇运行的空气调节系统,宜设自动启停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应具备按预定时间进行最优启停的功能。5.5.3对建筑面积20000m²以上的全空气调节建筑,在条件许可数字控制系统。5.5.4冷、热源系统的控制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1对系统冷、热量的瞬时值和累计值进行监测,冷水机组优先采用由冷量优化控制运行台数的方式;3对供、回水温度及压差进行控制或监测;4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及故障报警;5技术可靠时,宜对冷水机组出水温度进行优化设定。5.5.5总装机容量较大、数量较多的大型工程冷、热源用机组、水泵及冷却塔一体化控制方式,通过优化组合确定设备运5.5.6空气调节冷却水系统应满足下列基本控制要求:1冷水机组运行时,冷却水最低回水温度的控制;2冷却塔风机的运行台数控制或风机调速控制;3采用冷却塔供应空气调节冷水时的供水温度控制;4排污控制。5.5.7空气调节风系统应满足下列基本控制要求:2采用定风量全空气空气调节系统时,宜采用变新风比焓值控制方式;4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及故障报警;5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时,若新风系统负担使用时间、温度、湿度等要求条件不同的空气调节区,对于平时运行时,长时间无人员使用的空气调节区,应在其新风管上设置联动的电动风阀,同时新风系统应有变新风调节控制方式;6过滤器超压报警或显示。5.5.8采用一次泵系统的空气调节水系统,其一次泵采用自动变速控制方式时,为了确保系统及设备的运行安全可靠,要注意设备(冷水机组)的变水量运行要求和所采用的控制方案及相关参数的控制策略。5.5.9采用二次泵系统的空气调节水系统,其二次泵应采用自动5.5.10对末端变水量系统中的风机盘管,应采用电动温控阀和三挡风速结合的控制方式。5.5.11对末端变水量系统中的组合式空调器的表冷器或加热5.5.12以排除房间余热为主的通风系统,宜设置通风设备的温控装置。5.5.13地下停车库的通风系统,宜根据使用情况对通风机设置定时启停(台数)控制或根据车库内的CO浓度进行自动运行控制。5.6分散式空气调节系统5.6.1公共建筑在下列情况时,可采用分散式房间空调器进行空1需要24h运行、或公共建筑中央空调系统运行停止时,仍需保持适当温度的房间;2经营项目使用性质频繁变动、内部装饰相应频繁变动的空3各房间使用时间不相一致的中、小型公共建筑。2008选用(应取得节能产品的认证),鼓励优先选用能效等级为2级以上的产品。5.6.3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分体式空调系统应优化室外机与室内过产品技术资料核定,配管实际长度制冷工况下满负荷的性能系数不应低于2.80W/W。3不应将多层或高层建筑的室外机从下到上逐层依次布置6.1一般规定6.1.1在方案设计阶段应制定可靠、高效的供配电系统、智能化考虑设备运行阶段的节能控制措施,提高系统维护管理效率。6.2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6.2.1供配电系统设计应根据供电条件、负荷行环境等方面统筹兼顾,合理确定设计方案。6.2.2应对各类负荷状况进行合理分析计算,并采取相应节能降耗措施,对变化较大的季节性负载系统宜针对不同工况采取相应的节能运行模式。6.2.3供配电系统的变配电房及楼层配电间宜设置于负荷中心,6.2.4应根据负荷情况、经济运行方案、运行环境等因素合理选1合理分配变压器负载,满足系统经济运行的需要;2变压器的经常性负载应处于变压器的经济运行区间,负载率宜为60%~75%;3当季节性负荷容量较大时,宜设置专用变压器。6.2.5系统设计宜尽量做到三相平衡。6.2.6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供配电系统中的功率因数:1通过合理选择变压器的容量、电气设备、线缆及敷设方式等措施提高系统自然功率因数;210(6)kV及以下宜在配电变压器低压侧集中补偿,补偿后功率因数不宜低于0.9,高压侧的功率因数指标应符合当地供电部门的规定;3容量较大、负荷平稳且经常使用的用电设备的无功功率宜单独就地补偿;4对于三相不平衡或采用单相配电的供配电系统,宜采用自动分相无功补偿装置;5当配电系统中谐波电流较严重时,无功补偿容量的计算应考虑谐波的影响;6当补偿电容器所在低压线路谐波电流较严重时,宜串联适当参数的电抗器。6.2.7大型公共建筑应对供电系统进行谐波监测。当供配电系统谐波或设备谐波超出相关国家或地方标准的谐波限值规定时,应对建筑内的主要电气和电子设备或其所在线路采取谐波抑制和治理的措施:1对谐波源的性质、谐波实测参数等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谐波抑制及谐波治理措施;2对谐波敏感的重要设备较多时,在配电系统主干线上靠近骚扰源处设置滤波装置。6.2.810kV及以下的电力电缆截面的尺寸宜结合技术条件和经济电流密度进行选择。6.2.9采用单芯电缆组成的供电回路时,电缆宜品字形敷设以降低线路的阻抗。6.3建筑照明节能设计6.3.1一般规定1照明节能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中的有关规定;2照明节能设计应是在保证不降低作业面视觉要求、不降低照明质量的前提下,力求最大限度的减少照明系统中的光能损失,3照明节能应通过选择合理的照度标准,选用合适的光源及高6.3.2照明功率密度值应遵循以下原则:1房间或场所应采用一般照明的照明功率密度值(LPD)作为照明节能的评价指标;2计算房间及场所一般照明的照明功率密度值时,应计算其灯具光源及附属装置的全部用电量;3办公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应大于表6.3.2-1的规定。当房间或场所的照度值高于或低于本表规定的对应照度值时,其照明功率密度值应按比例提高或折减;表6.3.2-1办公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照明功率密度(W/m²)对应照度值(lx)9营业厅874商业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应大于表6.3.2-2的规定。当房间或场所的照度值高于或低于本表规定的对应照度值时,其照明功率密度值应按比例提高或折减;表6.3.2-2商业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照明功率密度(W/m²)对应照度值(lx)目标值高档商店营业厅高档超市营业厅5旅馆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应大于表6.3.2-3的规定。当房间或场所的照度值高于或低于本表规定的对应照度值时,其照明功率密度值应按比例提高或折减;表6.3.2-3旅馆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照明功率密度(W/m²)对应照度值(1x)一中餐厅多功能厅54门厅6医院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应大于表6.3.2-4的规定。当房间或场所的照度值高于或低于本表规定的对应照度值时,其照明功率密度值应按比例提高或折减;表6.3.2-4医院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照明功率密度(W/m²)对应照度值(lx)987659药房97学校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应大于表6.3.2-5的规定。当房间或场所的照度值高于或低于本表规定的对应照度值时,其照明功率密度值应按比例提高或折减;表6.3.2-5学校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照明功率密度(W/m²)对应照度值(lx)目标值99多媒体教室98通用房间或场所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应大于表6.3.2-6的表6.3.2-6通用房间或场所照明功率密度值照明功率密度(W/m²)对应照度值(lx)998754电源设备室、发电机室879电话站、网络中心、计算机房风机房、空调机房54泵房5487875大成品、气瓶)34(如工具、小零件)759设装饰性灯具场所,可将实际采用的装饰性灯具总功率50%计入照明功率密度值的计算;10设有重点照明的商店营业厅,该楼层营业厅的照明功率密度值每平方米可增加5W。2有条件时,宜利用各种导光和反光装置将自然光引入室内进行照明;3有条件时,宜利用太阳能作为照明能源。6.3.4照明灯具的选择应符合下列原则:1选用的灯具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2在满足眩光限制和配光要求条件下,应选用效率高的灯1)荧光灯灯具的效率不应低于表6.3.4-1的规定;表6.3.4-1荧光灯灯具的效率保护罩(玻璃或塑料)2)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灯具的效率不应低于表6.3.4-2的规定。表6.3.4-2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灯具的效率6.3.5照明光源的选择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据光源、灯具及镇流器等的效率、寿命和价格在进行综合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确定;2应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选择合适的照明光源,在满足照明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选择高光效光源;3层高较低房间,如办公室、教室、会议室及仪表、电子等生产车间宜采用细管径直管形荧光灯;4商店营业厅宜采用细管径直管形荧光灯、紧凑型荧光灯或小功率的金属卤化物灯;5高度较高的工业厂房,应按照生产使用要求,采用金属卤化物灯或高压钠灯,亦可采用大功率细管径荧光灯;6选择荧光灯光源时,应使用T8荧光灯和紧凑型荧光灯,有条件时,宜采用更节电的T5荧光灯;7一般照明场所不宜采用荧光高压汞灯,不应采用自镇流荧光高压汞灯;8一般情况下,室内外照明不应采用普通照明白炽灯;在特殊情况下需采用时,单灯额定功率不应超过100W;1)要求瞬时启动和连续调光的场所;2)采用太阳能光伏电池供电的场所;3)开关灯频繁的场所;4)照度要求不高,且照明时间较短的场所;5)对装饰有特殊要求的场所。6.3.6灯具附件的选择原则:1镇流器的选择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采用的镇流器应符合该产品的国家能效标准;2自镇流荧光灯应配用电子镇流器;3直管型荧光灯应配用电子镇流器或节能型电感镇流器;4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应配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在电压偏差较大的场所,宜配用恒功率镇流器;功率较小者可配用电子镇流器;5供给气体放电灯的配电线路宜在线路或灯具内部进行无功补偿,功率因数不应低于0.9。6.3.7应根据建筑物的建筑特点、建筑功能、等具体情况,对照明系统采取经济实用、合理有效的节能控制措施。可采取下列措施:1公共建筑的走廊、楼梯间、门厅等公共场集中控制,并按建筑使用条件和天然采光状况采取分区、分组控制2每个照明开关所控光源数不宜太多,小开间房间照明宜采用一灯一控控制方式,每个房间灯的开关数不宜少于2个(只设置1只光源的除外);3大开间房间或场所装设有两列或多列灯具时,宜采用多灯1)所控灯列与侧窗平行;2)电化教室、会议厅、多功能厅、报告厅等场所,按靠近或远离讲台分组。4有条件的场所,宜采用下列控制方式:1)天然采光良好的场所,按该场所照度自动开关灯或调光;2)个人使用的办公室,采用人体感应或动静感应等方式自动开关灯;3)旅馆的门厅、电梯大堂和客房层走廊等场所,采用夜间定时降低照度的自动调光装置;4)大中型建筑,按具体条件采用集中或集散的、多功能或单一功能的自动控制系统。公共建筑的走廊、楼梯间、门厅等公共场所的照明,有BA系统的,可纳入BA系统进行集中管理,条件允许的还可以采用智能灯光控制系统进行更全面、更灵活的节能控制。6.4建筑设备节能设计6.4.1变压器应选择低损耗、低噪声的节能产品,并应达到《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20052-2006中规定的目标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6.4.3客梯宜采用配备高效电机及先进控制技术的电梯,当3台及以上的客梯集中排列时,客梯控制应具备按程序集中调控和群控的功能。6.4.4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宜具有节能拖动及节能控制装置,并宜装设感应传感器,当全线各段均空载时,暂停或低速运行。6.5计量、维护与管理6.5.1应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管理要求进行下列电力能耗分项计量,对出租办公、营业性场所应根据耗电、冷热量等实行计量收费。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建筑面积大于15000m²)应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管理要求进行电力能耗分项计量。分项计量内容如表6.5.2所示:表6.5.2分项计量内容1234(必分项)照明/插座空调(选分项)照明与插座走廊与应急室外景观照明冷冻站空调末端电梯非消防水泵非消防风机信息中心洗衣房厨房餐厅游泳池健身房其他6.5.3对于6.5.2条以外的中小型公共建筑,为便于业主进行节6.5.4分项计量所采用的互感器及电度表应与供电部门计量系统分开设置;计量装置宜相对集中设置,当条件限制时,宜采用集中远程抄表系统或卡式表具。6.5.5应建立照明运行维护和管理制度,并符合下列规定:1应建立运行维护制度,并应有专业人员负责照明维修和安全检查,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照明运行,及时根据运行情况进行控2应建立清洁光源、灯具的制度,根据《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规定的次数定期进行擦拭;3宜按照光源的寿命或点亮时间、维持平均照度,定期更换4更换光源时,应采用与原设计或实际安装相同的光源,不得任意更换光源的主要性能参数;5重要大型建筑的主要场所的照明设施,应进行定期巡视和6.6.1工程设计阶段,照明设计图应由设计单位按本标准自审、7.1一般规定7.1.1建筑设计方案图纸和建筑施工图设计图纸的“建筑设计总中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本工程节能设计的依据:《广西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DBJ45/003-2012。2建筑节能设计参数:在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图纸报审时应根据本工程的节能设3本工程节能产品的性能指标:燃烧性能,门窗工程采用玻璃的名称、传热系数、遮阳系数及可见光透射比等,并对选用材料的参数取值注明出处(如取值文件名4节能产品的抽样送检项目及数量应按《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的有关规定执行,并在施工安装前应由监理人员督促施工单位抽样送检合格并签字。7.1.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应分为建筑方案报建审查、初步7.1.3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应由设计单位的工程设计图纸审核人对照本标准4.1.1、4.1.2条进行内部审查。7.1.8施工图审查机构对于节能审查不合格的设计图纸应退回7.1.9对产生建筑节能争议的设计项目或竣工工程应由建设行7.2.1根据本标准4.2.1条判断所设计的公共建筑所属气候分7.2.2根据本标准第4章规定性指标设计的施工图,图纸审查应7.2.3对照本标准4.1.1~~4.1.3条的要求审查设计总平面图上7.2.5审查屋面传热系数K是否符合本标准表4.2.2-1、表7.2.7审查东、西墙的传热系数K是否符合本标准表4.2.2-1、7.2.8审查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K是否符合本标准表4.2.2-1、表4.2.2-2的规定;如不符合,则需按本标准7.3节进行节能审查。外窗平均传热系数K是否符合本标准表4.2.2-1、表4.2.2-2的规定;如不符合,则需按本标准7.3节进行节能审查。7.2.10检查外窗可开启面积是否符合本标准第4.2.9条的规定,如不符合,则判定审查不通过。7.2.11根据建筑图纸上外窗所处的位置及本标准4.2.11、4.2.12条要求,核查所选用外门窗的气密性能指标,如不符合,则判定审查不通过。过,可按照本标准7.4节、7.5节进行建筑设备节能设计审查。对于非强制性审查内容,不符合项应在审查报告中说明,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标准7.3节的权衡判断法进行节能设计审查。7.3.1按照本标准4.2.1条判断所设计的公共建筑所属气候分区。使用本标准权衡判断法进行设计的施工图,则按权衡法判断进行节能设计审查。7.3.2先按照本标准7.2.2~7.2.5、7.2.7、7.2.10、7.2.11条进行审查。7.3.3如天窗的面积不符合规定,则可以进行权衡判断。但天窗的面积不允许超过屋面面积的30%。7.3.4如外墙、外窗的相关参数不符合本标准4.2.2条规定,则进行权衡判断。7.3.5按照本标准4.3节“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的有关规定确定参照建筑。7.3.6确定审查用软件。审查软件(包括版本号)应与节能设计所用软件相同。7.3.7将所设计建筑和参照建筑输入审查用软件,审查所设计建筑的全年采暖空调能耗是否超过参照建筑。如超过,则节能审查不通过。若所设计建筑处于夏热冬暖地区,审查所设计建筑全年7.3.8如以上审查项目全部合格,则围护结构节能设计审查通过,可按照本标准7.4节、7.5节进行建筑设备节能设计审查。对于非强制性审查内容,不符合项应在审查报告中说明,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如果某个朝向的墙体或外窗的相应参数不符合第4章强7.4.1根据本标准5.1.1条、5.1.2条规定,对建筑热负荷和逐时冷负荷进行复核,并对末端设备、管道直径、热源设备容量的确定7.4.2检查采暖和空调的热源是否满足本标准5.4.2条的规定,如不符合,则判定审查不通过。如果采用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检查机组的性能系数COP是否满足本标准5.4.5条规定,如不符合,则判定审查不通过。7.4.3如果采用电机驱动压缩机的单元式空气调节机、风管送风式和屋顶式空气调节机组时,检查其能效比EER是否满足本标准7.4.4如果采用蒸汽、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及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时,检查其性能参数是否满足本标准7.4.5对于空调系统采用的各项节能措施进行审查,判定是否符合本标准相应的条款的规定,不符合的应在审查报告中说明。主要检查项目包括:1检查空调系统分区是否符合本标准5.3.1条的规定;2检查新风系统设计是否符合本标准5.3.7~5.3.10条的3检查输配系统设计是否符合本标准5.3.22~5.3.26、4检查冷热源设计是否符合本标准5.4.1、5.4.8、5.4.9、5.4.13~5.4.16条的规定;5检查监测与控制设计是否符合本标准5.5.4、5.5.6~7.4.6如以上审查项目全部合格,则建筑设备设计节能审查通7.5.2根据本标准6.3.4~6.3.6条的规定,对照明设计选用的7.5.3根据本标准6.3.7条的规定,对照明控制系统采用的各项4玻璃遮阳系数Se、外遮阳系数SD、综合遮阳系数Sw的计6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Km及平均热惰性指标Dm的计算;7屋顶传热系数K及热惰性指标D的计算;11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Ws计算;~11项的内容。7.6.2建设单位应向施工图审查机构提供以下表格(表7.6.2-1~表7.6.2-6)。表7.6.2-1广西夏热冬暖地区公共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审查表(按规定性指标)项目名称:项目编号: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加盖公章):设计人:审图单位(加盖公章)审查人:层数:(地上)(地下)总建筑面积:序号主要节(审查人填写)1K≤0.90(D≥2.5),K≤0.40(D<2.5)2括非透明幕墙)K≤1.5(D≥2.5),K≤0.70(D<2.5)34≤屋顶总面积的20%5幕墙)C—南向C—西向C—C—不应低于GB/T21086-2007的规定6自然通风项目名称:项目编号:设计人:审查人:层数:(地上)(地下)总建筑面积:围护结构内容1传热系数K[W/(m²·K)]K=0.90(D≥2.5),K=0.40(D<2.5)2传热系数K[W/(m²·K)]K=1.5(D≥2.5),K=0.70(D<2.5)3采光顶)传热系数K[W/(m²·K)]4(包括透明幕墙)K系数Sw东、南、西向北向5传热系数K[W/(m²·K)]6象参数采用当地典型气象年。表7.6.2-2(续)序号(审查人填写)1K≤0.90(D≥2.5)K≤0.40(D<2.5)(必须满足)2(包括非K≤1.5(D≥2.5)K≤0.70(D<2.5)34(包括透明幕墙)南向窗墙面积比Cm/平均传热系数Km/北向窗墙面积比Cm/平均传热系数Km/外窗面积的30%;不应低于GB/T21086-2007的规定5(水平天窗、采光顶)6参照建筑:kWh/m28自然通风表7.6.2-3广西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审查表(按规定性指标)项目名称:项目编号: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加盖公章):设计人:审图单位(加盖公章)审查人:层数:(地上)总建筑面积:(审查人填写)K≤0.70(D≥2.5),K≤0.40(D<2.5)2括非透明幕墙)K≤1.0(D≥2.5),K≤0.70(D<2.5)34≤屋顶总面积的20%5幕墙)东向C—C—C北向C—不应低于GB/T21086-2007的规定6自然通风项目名称:项目编号:建设单位:设计人:审查人:层数:(地上)围护结构内容1K=0.70(D≥2.5),K=0.40(D<2.5)2K=1.0(D≥2.5),K=0.70(D<2.5)3采光顶)4(包括透明幕墙)K系数Sw东、南、西向北向 一56象参数采用当地典型气象年。表7.6.2-4(续)0(审查人填写)K≤0.70(D≥2.5)K≤0.40(D<2.5)(必须满足)2(包括非K≤1.0(D≥2.5)K≤0.70(D<2.5)34(包括透明幕墙)南向窗墙面积比Cm/平均传热系数Km/北向窗墙面积比Cm/平均传热系数Km/外窗面积的30%,或外墙总面积(包括窗)的10%;换气装置不应低于GB/T7106-2008的规定5(水平天窗、采光顶)68自然通风项目名称:项目编号: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加盖公章):审图单位(加盖公章)(审查人填写)123额定制冷量(kW)性能系数(W/W)电驱动水冷电驱动风冷或蒸发冷却单元式空调机、能效比(W/W)额定制冷量(kW)制冷综合性能系数(W/W)吸收式冷(温)性能系数(W/W)冷(温)水进/出口温度(℃)冷却水进/出口温度(℃)4空调冷冻水管道:≤0.024156一般空调风管:0.74(m²·K/W)低温空调风管:1.08(m²·K/W)7□符合项目名称:项目编号: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加盖公章):审图单位(加盖公章)序号审查内容(审查人填写)1003-2012表6.3.2-1的规定2003-2012表6.3.2-2的规定3003-2012表6.3.2-3的规定4003-2012表6.3.2-4的规定5003-2012表6.3.2-5的规定6场所照明003-2012表6.3.2-6的规定76.3.5条相关规定8DBJ45/003-2012第63.6条相关规定9照明控制能设计规范》DBJ45/003外遮阳系数的简化计算方法A.0.1水平遮阳板的外遮阳系数和垂直遮阳板的外遮阳系数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遮阳板外挑系数:SDH——水平遮阳板夏季外遮阳系数;SDv——垂直遮阳板夏季外遮阳系数;PF——遮阳板外挑系数,当计算出的PF>1时,取PF=1;A——遮阳板外挑长度(图A.0.1);B——遮阳板根部到窗对边距离(图A.0.1)图A.0.1遮阳板外挑系数(PF)计算示意A.0.2水平遮阳板和垂直遮阳板组合成的综合遮阳,其外遮阳系数值应取水平遮阳板和垂直遮阳板的外遮阳系数的乘积。遮阳东南西北兴、北海、合浦A.0.3窗口前方所设置的并与窗面平行的挡板(或花格等)遮阳的外遮阳系数应按下式计算确定:η—挡板轮廓透光比。即窗洞口面积减去挡板轮廓由太阳光线投影在窗洞口上所产生的阴影面积后的剩余面积与窗洞口面积的比值。挡板各朝向的轮廓透光比按该朝向上的4组典型太阳光线入射角,采用平行光投影方法分别计算或实验测定,其轮廓透光比取4个透光比的平均值。典型太阳入射角按表A.0.3选取;n*——挡板构造透射比。混凝土、金属类挡板取η=0.1;厚帆布、玻璃钢类挡板取η*=0.4;深色玻璃、有机玻璃类挡板取η"=0.6;浅色玻璃、有机玻璃类挡板取η*=0.8;金属或其他非透明材料制作的花格、百叶类构造取表A.0.3典型的太阳光线入射角(°)窗口朝向南东、西北1组1组1组太阳高度角00000太阳方位角00A.0.4幕墙的水平遮阳可转换成水平遮阳加挡板遮阳,垂直遮阳可转化成垂直遮阳加挡板遮阳,如图A.0.4所示。图中标注的尺寸A和B用于计算水平遮阳和垂直遮阳遮阳板的外挑系数PF,C为挡板的高度或宽度。挡板遮阳的轮廓透光比η可以近似取为1。幕墙水平遮阳幕墙垂直遮阳图A.0.4幕墙遮阳计算示意关于面积和体积的计算B.0.1建筑面积(A₀),应按各层外墙外包线围成的平面面积的总和计算。包括半地下室面积,不包括地下室的面积。B.0.2建筑体积(V₀),应按与计算建筑面积所对应的建筑物外表面和底层地面所围成的体积计算。B.0.3屋顶面积,应按支承屋顶的外墙外包线围成的面积计算。B.0.4外墙面积,应按不同朝向分别计算。某一朝向的外墙面积,由该朝向的外表面积减去外窗面积构成。B.0.5外窗面积,应按不同朝向分别计算,取洞B.0.6外门面积,应按不同朝向分别计算,取洞口面积。B.0.7地面面积,应按外墙内侧围成的面积计算。B.0.8地板面积,应按外墙内侧围成的面积计算,并区分为接触室外空气的地板和不采暖地下室上部的地板。围护结构统计方法规定a)朝向位于东偏北60°至东偏南60°以内的立面应统计到正东朝向;b)朝向位于南偏东30°至南偏西30°以内的立面应统计到正南朝向;c)朝向位于西偏南60°至西偏北60°以内的立面应统计到正西朝向;d)朝向位于北偏西30°至北偏东30°以内的立面应统计到正北朝向。C.0.2墙体应按照如下规定进行分类和统计:a)墙体应按其热工性能进行分类,墙体中的梁、钢筋混凝土墙(含混凝土柱)、混凝土凸窗板、填充墙等均应分类;b)各类墙体均应按立面朝向规定分别统计面积,只要墙体类型(热惰性指标、传热系数、太阳辐射吸收系数)不同,均c)全玻璃幕墙时,其梁、柱作为墙体的热桥。C.0.3窗及透明部分门的面积应按朝向、窗类型(传热系数和综合遮阳系数不同)进行统计。遇到阳台、遮阳设施等,均应按照附录A计算其建筑外遮阳系数。当外凸窗凸出的长度超过0.5m时,朝向按凸窗所在外墙的朝向计取,外凸窗上下左右侧板按实际面积和实际热工参数统计为外墙,窗按展开面积计算。系数)进行统计。坡屋顶在计取外围护结构面积时应不包括挑檐部分面积,坡屋顶上的天窗按水平天窗计算其实际窗面积。C.0.5仅用于本标准对比评定计算所使用的建筑面积应按建筑的轴线计算。C.0.6建筑某个朝向的立面总面积应包括墙体面积和外窗面积。计算时应以墙体的定位轴线和楼层标高线进行计算(不含女儿墙、挑檐、造型墙等非围护结构立面)。C.0.7围护结构总面积应为屋面面积、各个朝向的外围护结构立面面积的总和。一、平屋面(挤塑型聚苯乙烯泡沫板,燃烧性能不低于B1级)(桂05J201)厚度1.保护层(λ=1.74,S=17.2)2.保温层(详见右栏)δ3.防水层—4.水泥砂浆找平层(λ=0.93,S=11.37)粒砂浆)(λ=0.072,S=1.14)6.钢筋混凝土结构层(λ=1.74,S=17.2)7.石灰水泥砂浆(λ=0.87,S=10.75)二、平屋面(聚苯乙烯泡沫板,燃烧性能不低于B1级)(桂05J201)厚度保温层厚δ1.保护层(λ=1.74,S=17.2)聚苯乙烯泡沫板2.保温层(详见右栏)δ3.防水层—4.水泥砂浆找平层(λ=0.93,S=11.37)粒砂浆)(λ=0.072,S=1.14)6.钢筋混凝土结构层(λ=1.74,S=17.2)7.石灰水泥砂浆(λ=0.87,S=10.75)三、平屋面(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燃烧性能不低于B1级)(桂05J201)厚度1.保护层(λ=1.74,S=17.2)2.保温层(详见右栏)δ3.防水层—4.水泥砂浆找平层(λ=0.93,S=11.37)粒砂浆)(λ=0.072,S=1.14)6.钢筋混凝土结构层(λ=1.74,S=17.2)7.石灰水泥砂浆(λ=0.87,S=10.75)四、平屋面(泡沫玻璃)(桂05J201)厚度1.保护层(λ=1.74,S=17.2)2.保温层(详见右栏)δ3.防水层—4.水泥砂浆找平层(λ=0.93,S=11.37)粒砂浆)(λ=0.072,S=1.14)6.钢筋混凝土结构层(λ=1.74,S=17.2)7.石灰水泥砂浆(λ=0.87,S=10.75)五、平屋面(加气混凝土砌块)(11ZJ201)厚度1.250mm×250mm×30mm,C20细石混凝土板或水泥地砖,缝宽3~5,1:1水泥砂浆填缝(λ=1.74,S=17.2)2.中砂(λ=0.58,S=8.26)3.防水层 5.1:2.5水泥砂浆找平层(λ=0.93,S凝土碎块找2%坡(λ=0.36,S=5.64,修正系数1.5)7.保温层(详见右栏)δ8.水泥砂浆找平层(λ=0.93,S=11.37)9.钢筋混凝土结构层(λ=1.74,S=17.2)只典型外墙构造及其热工性能指标保温层厚δ1.粉刷石膏抹灰压入网格布42.无机保温砂浆1δ1.粉刷石膏抹灰压入网格布82.无机保温砂浆141.粉刷石膏抹灰压入网格布42.无机保温砂浆18保温层厚δ1.粉刷石膏抹灰压入网格布42.无机保温砂浆2δ1.粉刷石膏抹灰压入网格布42.无机保温砂浆2δ 1.粉刷石膏抹灰压入网格布42.无机保温砂浆2888保温层厚δ1.粉刷石膏抹灰压入网格布4δ1.粉刷石膏抹灰压人网格布4δ1.粉刷石膏抹灰压入网格布48四、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无机保温砂浆外保温)热工参数表保温层厚δ461902546190251.粉刷石膏抹灰压入网格布42.无机保温砂浆181.粉刷石膏抹灰压入网格布42.无机保温砂浆1δ461902546190251.粉刷石膏抹灰压人网格布42.无机保温砂浆1δ1.粉刷石膏抹灰压人网格布42.无机保温砂浆1δ保温层厚δ1.粉刷石膏抹灰压入网格布42.无机保温砂浆2δ密排密排1.粉刷石膏抹灰压入网格布42.无机保温砂浆2δ1.粉刷石膏抹灰压入网格布42.无机保温砂浆2δ1.粉刷石膏抹灰压入网格布42.无机保温砂浆2δ88保温层厚δ1.粉刷石膏抹灰压入网格布4δ1.粉刷石膏抹灰压入网格布4δ1.粉刷石膏抹灰压入网格布4δ1.粉刷石膏抹灰压入网格布4δ保温层厚δ树藏的的并树藏的的并1.粉刷石膏抹灰压入网格布42.无机保温砂浆1δ保温层厚δ1.粉刷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度生产加工合同
- 牛仔布供需合同
- 再生废物原料国外装运前检验合同全文
- 租赁合同范本:办公场地篇
- 新版买卖合同模板
- 14《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度医院护士劳动合同
- 5《七律·长征》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 企业战略联盟合同样本
- 1《春夏秋冬》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一年级下册统编版
- 伯利兹城大蓝洞
- 物权法习题集
- 实训4沥青路面渗水试验
- 专业劳务派遣服务行业可行性分析报告
-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法规
- 《商务沟通-策略、方法与案例》课件 第五章 网络沟通
- 市场调查 第三版 课件全套 夏学文 单元1-8 市场调查认知 - 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与评估
- 身心活化健康评估老年康体指导初级
- 《公共设施设计》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及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 《住院患者身体约束的护理》团体标准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