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4594-2023 柴油清净增效剂应用技术要求_第1页
DB37-T 4594-2023 柴油清净增效剂应用技术要求_第2页
DB37-T 4594-2023 柴油清净增效剂应用技术要求_第3页
DB37-T 4594-2023 柴油清净增效剂应用技术要求_第4页
DB37-T 4594-2023 柴油清净增效剂应用技术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75.160.20

CCSE61

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4594—2023

柴油清净增效剂应用技术要求

Technicalrequirementsofdieseldetergentsynergist

2023-03-29发布2023-04-29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7/T4594—2023

柴油清净增效剂应用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柴油清净增效剂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

贮存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符合GB19147要求的压燃式内燃机燃料中使用的柴油清净增效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58轻质石油产品酸度测定法

GB/T260石油产品水含量的测定蒸馏法

GB/T261闪点的测定宾斯基-马丁闭口杯法

GB/T265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

GB/T386柴油十六烷值测定法

GB/T508石油产品灰分测定法

GB/T510石油产品凝点测定法

GB/T511石油和石油产品及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

GB/T1884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

GB/T1885石油计量表

GB/T3535石油产品倾点测定法

GB/T4756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

GB/T5096石油产品铜片腐蚀试验法

GB/T6536石油产品常压蒸馏特性测定法

GB/T11140石油产品硫含量的测定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GB/T17144石油产品残炭的测定微量法

GB17691—2018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

GB/T18297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

GB19147车用柴油

GB/T23801中间馏分油中脂肪酸甲酯含量的测定红外光谱法

GB/T32859—2016柴油清净剂

GB/T34100轻质烃及发动机燃料和其他油品中总硫含量的测定紫外荧光法

GB/T38146.3中国汽车行驶工况第3部分:发动机

NB/SH/T0164石油及相关产品包装、储运及交货验收规则

SH/T0175馏分燃料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加速法)

SH/T0224石油添加剂中氮含量测定法(克氏法)

NB/SH/T0248柴油和民用取暖油冷滤点测定法

SH/T0604原油和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U形振动管法)

1

DB37/T4594—2023

SH/T0689轻质烃及发动机燃料和其他油品的总硫含量测定法(紫外荧光法)

SH/T0694中间馏分燃料十六烷指数计算法(四变量公式法)

NB/SH/T0704石油和石油产品中氮含量的测定舟进样化学发光法

SH/T0764—2005柴油机喷嘴结焦试验方法(XUD-9法)

NB/SH/T0765柴油润滑性的评定高频往复式试验机法

NB/SH/T0806中间馏分芳烃含量的测定示差折光检测器高效液相色谱法

SH/T1757工业芳烃中有机氯的测定微库仑法

ASTMD7039用单色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汽油、柴油、喷气燃料、煤油、生物柴油、生

物柴油混合燃料和汽油乙醇混合燃料中硫的试验方法(StandardTestMethodforSulfurinGasoline,

DieselFuel,JetFuel,Kerosine,Biodiesel,BiodieselBlends,andGasoline-EthanolBlendsby

MonochromaticWavelengthDispersiveX-rayFluorescenceSpectrometry)

ASTMD7536用单色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芳烃中氯的标准试验方法(StandardTest

MethodforChlorineinAromaticsbyMonochromaticWavelengthDispersiveX-ray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基础试验柴油basictestdieselfuels

用于检验添加剂某性能,对该性能具有良好区分性,且不影响该性能的试验用柴油。

3.2

柴油清净增效剂dieseldetergentsynergist

添加到柴油中,除可清除和抑制积碳外,还通过优化发动机燃烧过程、降低摩擦等技术途径实现降

低污染物排放、减少燃油消耗和提升动力效果的柴油添加剂。

3.3

NOx排放改善率emissionimprovementrateofNOx

发动机使用柴油清净增效剂(3.2)后,尾气NOx排放量降低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1)

·····················································

式中:

RNOx——NOx排放改善率;

XNOx——使用柴油清净增效剂前表B.4中国发动机稳态试验工况的NOx排放量,单位为g/kWh;

YNOx——使用柴油清净增效剂后表B.4中国发动机稳态试验工况的NOx排放量,单位为g/kWh。

3.4

PM排放改善率emissionimprovementrateofPM

发动机使用柴油清净增效剂(3.2)后,尾气PM排放量降低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2)

式中:

RPM——PM排放改善率;

XPM——使用柴油清净增效剂前表B.4中国发动机稳态试验工况的PM排放量,单位为g/kWh;

YPM——使用柴油清净增效剂后表B.4中国发动机稳态试验工况的PM排放量,单位为g/kWh。

2

DB37/T4594—2023

3.5

节油率rateoffuelsaving

发动机使用柴油清净增效剂(3.2)后,燃油消耗降低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3)

式中:

S——节油率;

M——使用柴油清净增效剂前表B.5各测试工况瞬时的燃油消耗率平均值,单位为g/kWh;

N——使用柴油清净增效剂后表B.5各测试工况瞬时的燃油消耗率平均值,单位为g/kWh。

3.6

归一化转速系数normalizedspeedfactor

对发动机实际转速进行规范化处理形成的百分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4)

式中:

Nenorm——归一化转速系数;

Ne——发动机实际转速,单位为r/min;

Neidle——发动机怠速转速,单位为r/min;

Nerate——发动机额定转速,单位为r/min。

3.7

负荷百分数percentload

发动机某一转速下能够达到的最大扭矩的百分数。

4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4.1柴油清净增效剂适用于由石油制取的柴油燃料中,不适用于由生物制取的柴油燃料。

4.2柴油清净增效剂的理化性能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应符合表1中的相关规定。

表1柴油清净增效剂的理化性能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项目技术指标试验方法

清澈透明,无浑浊,无分层,无悬浮和沉

外观目测a

降的水分及杂质

闪点(闭口)/℃不低于61GB/T261

倾点/℃不高于-20GB/T3535

氮含量(质量分数)/%报告SH/T0224、NB/SH/T0704

硫含量/(mg/kg)不大于30SH/T0689

氯含量/(mg/kg)不大于10SH/T1757、ASTMD7536b

GB/T1884

密度(20℃)c/(kg/m3)报告

GB/T1885

水分(质量分数)/%不大于0.15GB/T260

铜片腐蚀d(50℃,3h)/级不大于1GB/T5096

3

DB37/T4594—2023

表1柴油清净增效剂的理化性能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续)

项目技术指标试验方法

破乳性d

GB/T32859—2016附录B

分水性/mL不小于18

柴油清净增效剂中不得人为加入可生成灰分的化学物质,按照产品推荐加入量加入柴油清净增效剂后的柴油应符

合相应柴油标准。

a将柴油清净增效剂试样注入100mL的玻璃量筒中,在室温(20±5)℃下观察。

b有争议时,仲裁试验为ASTMD7536。

c密度也可采用SH/T0604进行测定,结果有异议时,以GB/T1884和GB/T1885方法为准。

d将待检的柴油清净增效剂按生产厂家所提交技术资料中的使用比例加入基础试验柴油中,混合均匀后进行试验。

基础试验柴油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4.3柴油清净增效剂的柴油清净性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应符合表2中的相关规定。

表2柴油清净增效剂的柴油清净性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项目技术指标试验方法

喷嘴清洁度aSH/T0764—

空气流量损失率/%不大于752005

a将待检的柴油清净增效剂按生产厂家所提交技术资料中的使用比例加入基础试验柴油中,混合均匀后进行试验。

基础试验柴油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4.4柴油清净增效剂的污染物减排效果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应符合表3中的相关规定。

表3柴油清净增效剂的污染物减排效果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项目技术指标试验方法

污染物减排效果a

NOx排放改善率+PM排放改善率/%不小于10附录B

NOx、PM单项排放改善率/%不小于0

a将待检的柴油清净增效剂按生产厂家所提交技术资料中的使用比例加入基础试验柴油中,混合均匀后进行试验。

基础试验柴油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4.5柴油清净增效剂的燃油经济性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应符合表4中的相关规定。

表4柴油清净增效剂的燃油经济性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项目技术指标试验方法

燃油经济性a

附录B

节油率/%不小于1.6

a将待检的柴油清净增效剂按生产厂家所提交技术资料中的使用比例加入基础试验柴油中,混合均匀后进行试验。

基础试验柴油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5检验规则

4

DB37/T4594—2023

5.1检验分类

5.1.1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项目包括:外观、闪点、倾点、氮含量、密度、水分、铜片腐蚀、破乳性。正常生产时每

批检一次。

5.1.2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项目包括表1、表2、表3、表4技术要求中规定的全部项目。当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

型式检验:

a)新产品投产或产品定型鉴定;

b)连续停产两年以上恢复生产;

c)原材料或生产工艺发生较大变化时。

5.1.3市场检验

采用附录C的方法判定车用柴油中是否添加柴油清净增效剂且加剂量是否符合要求。

5.2组批

在原材料、工艺不变的条件下,产品每生产一罐或一釜为一批。

5.3取样

按GB/T4756进行,取1L作检验和留样用。

5.4判定规则

5.4.1出厂检验结果应满足出厂检验项目的要求,如有一项不符合本文件要求时,按GB/T4756的规

定重新抽取双倍样品进行复检,复检结果仍有一项不符合要求时,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5.4.2型式检验的结果应满足所有检验项目的所有要求,如有一项不符合本文件要求时,按GB/T4756

的规定重新抽取双倍样品进行复检,复检结果仍有一项不符合要求时,则判型式检验不合格。

5.4.3市场检验按照附录C的判定规则,检验的结果应满足附录C的要求,如不符合要求时,按GB/T

4756的规定重新抽取双倍样品进行复检,复检结果仍不符合要求时,则判市场检验不合格。

6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交货验收按NB/SH/T0164进行。

5

DB37/T4594—2023

A

A

附录A

(规范性)

基础试验柴油

A.1破乳性试验基础试验柴油

符合GB19147的车用柴油,且按GB/T32859—2016中附录B进行试验时,油水界面清晰,水层体积

应大于19mL。

A.2铜片腐蚀试验基础试验柴油

符合GB19147的车用柴油。

A.3喷嘴清洁度试验基础试验柴油

符合GB19147的0号车用柴油,且喷嘴空气流量损失率为87%~97%。

A.4燃油经济性、污染物减排效果试验基础试验柴油

燃油经济性、污染物减排效果试验基础试验柴油本身应不含Zn(没有添加含Zn化合物),技术要求

应符合表A.1中的相关规定。

表A.1燃油经济性、污染物减排效果试验基础试验柴油技术要求

项目指标试验方法

氧化安定性(以总不溶物含量计)/(mg/100mL)不大于2.5SH/T0175

GB/T1884

密度(20℃)a/(kg/m3)810~850

GB/T1885

硫含量b/(mg/kg)5~10SH/T0689

多环芳烃含量(质量分数)/%7~11

NB/SH/T0806

饱和烃含量(质量分数)/%报告

十六烷指数不小于46SH/T0694

十六烷值51~54GB/T386

铜片腐蚀(50℃,3h)/级不大于1GB/T5096

闪点/℃不低于60GB/T261

凝点/℃不高于-10GB/T510

冷滤点/℃不高于-5NB/SH/T0248

10%蒸发物残炭c(质量分数)/%不大于0.3GB/T17144

灰分(质量分数)/%不大于0.01GB/T508

运动黏度(20℃)/(mm2/s)2.5~8.0GB/T265

酸度(以KOH计)/(mg/100mL)不大于5GB/T258

水分d(体积分数)/%不大于痕迹GB/T260

机械杂质e无GB/T511

润滑性

350~410NB/SH/T0765

校正磨痕直径(60℃)/μm

脂肪酸甲酯f(体积分数)/%不大于1.0GB/T23801

6

DB37/T4594—2023

表A.1燃油经济性、污染物减排效果试验基础试验柴油技术要求(续)

项目指标试验方法

馏程:

50%回收温度/℃不高于300

GB/T6536

90%回收温度/℃293~355

95%回收温度/℃不高于365

a允许采用SH/T0604,在有异议时,以GB/T1884和GB/T1885的测定结果为准。

b也可采用GB/T11140、GB/T34100或ASTMD7039进行测定,结果有异议时,以SH/T0689方法为准。

c若柴油中含有硝酸酯型十六烷值改进剂,10%蒸余物残炭的测定,应用不加硝酸酯的基础燃料进行。柴油中

是否加有硝酸酯型十六烷值改进剂的检验方法见GB19147。

d可用目测法,即将试样注入100mL玻璃量筒中,在室温(20±5)℃下观察,应透明,没有悬浮和沉降的水

分。在有异议时,以GB/T260测定结果为准。

e可用目测法,即将试样注入100mL玻璃量筒中,在室温(20±5)℃下观察,应透明,没有悬浮和沉降的机

械杂质。在有异议时,以GB/T511测定结果为准。

f不得人为加入化学组分,同时不得人为加入生物柴油、酸性和金属润滑性改进剂以及任何可导致车辆无法正

常运行的添加剂和污染物。

7

DB37/T4594—2023

B

B

附录B

(规范性)

柴油清净增效剂发动机台架试验规程

B.1方法概要

根据GB/T18297,在柴油发动机上按照规定测试流程检测,对比使用柴油清净增效剂前后,发动机

污染物排放和经济性等指标的变化。

B.2试验边界条件控制要求

本试验在发动机不配备后处理装置的情况下进行,试验边界条件控制要求应符合表B.1中的相关规

定。

表B.1试验边界条件控制要求

参数控制范围

进气温度/℃(25±3)

进气湿度/%(50±5)

燃油温度/℃(38±3)

冷却液温度/℃(85±3)

中冷后温度/℃(45±3)

机油温度/℃报告

排气背压/kPa报告

B.3仪器设备和试剂

B.3.1仪器设备

测功机、氮氧化物排放分析仪和PM测量及取样系统应符合GB17691—2018中附件CB的要求。

测功机的性能参数应满足B.4.2和B.4.3的要求。

B.3.2试剂

B.3.2.1加速剂

新癸酸锌(化学纯)。

B.3.2.2基础试验柴油

符合表A.1技术要求的车用基础试验柴油。

B.4试验步骤

B.4.1测试规程

测试规程按照表B.2规定的测试程序。

8

DB37/T4594—2023

表B.2测试规程

测试阶段对应项目所用油品

首次油耗、排放测试a—基础试验柴油

发动机老化阶段8个循环工况A+停机4hb+8个循环工况A基础试验柴油+加速剂c

第二次油耗、排放测试—基础试验柴油

加剂预运转阶段完成20个循环工况B基础试验柴油+柴油清净增效剂d

第三次油耗、排放测试—基础试验柴油+柴油清净增效剂

a每次试验前用超声波清洗喷嘴或更换一套喷油器总成。

b4h的停机阶段,冷却液和机油温度应降至60℃以下。

c加速剂新癸酸锌(CAS:27253-29-8)为标准试剂(化学纯),添加比例为使基础试验柴油中的Zn含量为1mg/kg。

d柴油清净增效剂的添加比例以生产厂家提交的技术资料为准。

B.4.2循环工况

B.4.2.1循环工况A

循环工况A见表B.3。

表B.3循环工况A

归一化转速系数负荷百分数工况时间a

序号

%%min

130303

235304

350306

4651007

530303

635304

750306

8651007

930303

1035304

1150306

121001007

∑=60

a工况切换由程序自动控制,过渡工况切换时间为30s。

B.4.2.2循环工况B

循环工况B为GB/T38146.3中的中国发动机稳态试验工况,具体工况见表B.4。

9

DB37/T4594—2023

表B.4循环工况B

归一化转速系数负荷百分数工况时间a

序号

%%s

100250

23025195

34015385

44075120

5452050

64535145

7503060

85010050

9551560

105550155

11557575

126010145

1300110

∑=1800

a工况切换由程序自动控制,过渡工况切换时间为30s。

B.4.3发动机油耗、排放测试工况

B.4.3.1发动机油耗测试工况

发动机油耗测试工况见表B.5。

表B.5发动机油耗测试工况

归一化转速系数负荷百分数归一化转速系数负荷百分数

工况工况

%%%%

1201001760100

22090186090

32080196080

42070206070

52060216060

62050226050

72040236040

82030246030

9401002580100

104090268090

114080278080

124070288070

134060298060

144050308050

10

DB37/T4594—2023

表A.5发动机油耗测试工况(续)

归一化转速系数负荷百分数归一化转速系数负荷百分数

工况工况

%%%%

154040318040

164030328030

注:每个工况至少稳定1min后开始记录数据,以1Hz的频率记录20s的数据,结果取20s的平均值;第三次油耗测

试转速和扭矩与第二次保持一致。

B.4.3.2发动机排放测试工况

发动机排放测试工况同循环工况B(见表B.4),且第三次排放测试工况应与第二次保持一致;测试

项目为NOx排放和PM排放。

在整个试验循环过程中测定NOx的浓度、排气流量和输出功率,测量值是整个循环的平均值,可以

连续采样或采样到采样袋中。

颗粒物取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