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历史艺体生文化课第八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8.2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练习_第1页
2024年高考历史艺体生文化课第八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8.2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练习_第2页
2024年高考历史艺体生文化课第八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8.2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练习_第3页
2024年高考历史艺体生文化课第八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8.2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练习_第4页
2024年高考历史艺体生文化课第八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8.2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第八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概览】第20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考纲要求】1.自然经济解体的缘由、表现和影响。2.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内容和影响。3.民族工业兴起、发展的缘由、表现和影响。考点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更与民族工业的兴起【基础落实】一自然经济的渐渐解体1.缘由(1)鸦片斗争后,洋纱大量涌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2)西方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2.表现(1)洋纱取代土纱,“纺”与“织”分别。(2)洋布取代土布,“织”与“耕”分别。(3)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日益商品化。3.影响(1)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但仍占统治地位。(2)客观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二洋务运动1.背景:其次次鸦片斗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3.实践(1)创办军事工业: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2)创办民用企业:以“求富”为旗号,创办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汉阳铁厂等。(3)筹划近代海防: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4)兴办近代教化:创办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4.结果:甲午中日斗争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5.影响(1)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培育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肯定的抵制作用。(3)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肯定的推动作用。(4)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背景(1)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供应了客观条件。(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起了诱导作用。2.产生(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头。(2)地区:在沿海地区。3.代表(1)上海的发昌机器厂。(2)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3)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4.影响: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新的阶级力气产生。【考点深化】1.中国近代自然经济的解体(1)缘由①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干脆也是最主要的缘由。②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③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以及航运、铁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城乡经济的联系,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④自然经济自身的局限性是其解体的内部根源。(2)特点①动力: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掠夺原料。②速度:国内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尤其是通商口岸远比内地快速。③结果:在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3)影响①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打算了自由劳动力、资金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的前提条件。②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程度,从根本上冲击着根深蒂固的封建专制制度。③为西方列强对华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创建了条件,使中国渐渐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2.辩证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1)主动性: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①思想上: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动摇了“礼义至上”的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权威地位。②经济上:洋务派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和工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供应了物质条件及管理阅历。③外交上:洋务运动促使中国外交起先向近代化转变,洋务派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④军事上:洋务派创建了近代海军,起先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进程。⑤教化上: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培育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是中国教化近代化的开端。(2)局限性①洋务运动作为封建地主阶级开明阶层的自救运动,其性质确定了它对民族工业的消极影响。②洋务运动所具有的深厚的封建性和民族工业所代表的资本主义性质,确定了它们之间的斗争性,突出地表现了封建地主阶级对民族工业的压制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反压制斗争。③洋务运动中所创办的近代企业,对民族工业具有诱导、催生的效应,确定了民族工业具有依靠和懦弱的一面。【典例剖析】典例1.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更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答案】D【解析】鸦片斗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虽然起先解体,但仍占主导地位,对外国商品具有肯定的抵制力,从而导致了英国棉布在中国的滞销,成为了“无用的”的商品,成为中国生丝的包装布,故选D项。材料并未体现A、B、C三项。【图示解史】列强经济侵略与自然经济解体的关系典例2.(2024·湖北新高考联盟质测)徐泰来在《洋务运动新论》中说:“虽然当时李鸿章、张之洞等地方大员驾驭着实权,但由于他们笃信纲常名教,所以对清朝并没有非常跋扈的表示。”由此可推断出()A.洋务派的历史局限性 B.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C.清朝统治的分崩离析 D.汉族地主的排满心情【答案】B【解析】据材料“他们笃信纲常名教,所以对清朝并没有非常跋扈的表示”可知,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故B项正确。[总结提升]洋务派企业,就其体制而言,有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三种类型。在详细操作中,则只有官办和官督商办两种类型。官办军事工业,从性质上讲,依旧是封建政府或官僚的一个生产部门而已。官督商办企业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资本主义企业性质。【真题在线】1.(2024·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8)19世纪六七十年头,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答案】B【解析】“19世纪六七十年头,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外国人的名字”代表外国人的身份,在中国近代受领事裁判权的影响,往往意味着特权,成为民族工业创立之初的护身符,故选B项;“民间设厂高潮”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在甲午斗争后才起先出现,与题干时间不符,解除B项;“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不是外国资本运作的结果,解除C项;“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与对外贸易没有干脆的联系,解除D项。2.(2024·北京高考·15)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据此表可以得出()时间松江市镇数量1550年以前591551—1722年1131723—1861年1671862—1911年369①市镇数量增长体现出商人地位上升②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③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④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答案】B【解析】江南地区市镇数量的增多反映了明代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与商人地位提高无干脆关系,故①错误,②正确;依据材料图表可以看出1862—1911年市镇数量明显增多,这与近代列强侵略,开放通商口岸有关,故③正确;材料中时间是1911年,这时并未建立民国政府,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3.(2024·江苏高考·6)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B.过度依靠西方技术C.渐渐成为外资企业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答案】B【解析】管理体系完善与材料中“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不符,故A项错误;过度依靠西方技术与材料中“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相符,故B项正确;洋务企业由洋务派创办,且材料中“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说明只是运用外来技术而非外资,因此不是外资企业,故C项错误;材料中只是说“有些洋匠不懂技术”,并非指全部洋匠,太过于肯定化,故D项错误。【针对训练】1.(2024·湖北黄冈模拟)1840年以来,中国棉花、大豆、蚕桑、烟草、花生、蓝靛、桐油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都逐年增加并大量出口。这反映出当时()A.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B.传统的经济结构没有发生变更C.中国传统农业的倒退D.中国渐渐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答案】D【解析】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并大量出口说明中国为列强供应原料,故D项正确。农作物的种植与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无关,故A项错误;鸦片斗争之后中国传统小农经济渐渐解体,故B项错误;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体现了中国农业的进步,故C项错误。2.(2024·安徽A10联盟卷)下表为近代中国棉质土布在国内棉布市场上的比重统计。据此可知,中国()年份1875年1905年1919年1931年比重78.1%78.7%65.53%61.6%A.传统棉纺织业仍旧具有生命力B.近代民族工业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C.农村自然经济逐步丢失统治地位D.实行了爱护本国传统手工业的政策【答案】A【解析】表格表明棉布始终在国内棉布市场上占据60%以上,说明其仍在国内棉布市场上占据统治地位,表明中国的传统棉纺织业仍旧具有生命力,故A项正确。3.(2024·山东济南模拟)1880年,李鸿章委派龚寿图、郑观应等在上海设局招商,上海机器织布局正式成立。该局拟招集商股四十万两,织造洋布。经李鸿章奏准,“十年之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这表明,该企业特性为()A.封建主义官僚企业 B.垄断性的封建企业C.官督商办民用企业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答案】C【解析】题干中“该局拟招集商股四十万两”,可知其含有商股,故A项错误;上海机器织布局属于民用企业,非纯封建企业,故B项错误;题干中“该局……十年之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可知上海机器织布局属于官督商办民用企业,故C项正确;上海机器织布局是洋务派的民用企业,故D项错误。4.1883年10月,上海《申报》发表评论说:“(轮船)招商局开其端(指招商集资的方式),一人倡之,众人和之,不数年间,风气因之一开,公司因之云集。”这种经营方式()A.开创了民族工业之先河B.最先提倡建立私营企业C.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D.是在众人推动下建立的【答案】C【解析】据题干材料“一人倡之,众人和之,不数年间,风气因之一开,公司因之云集”可知洋务运动创办近代企业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故选C项。5.(2024·重庆调研)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曾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还下令封闭,致使陈启沅被迫迁厂于澳门。19世纪末,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一变更()A.是自然经济瓦解的必定结果B.主要出于抵制列强侵略的须要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反映了清王朝统治危机的加深【答案】D【解析】清政府由主动反对民族资本主义到19世纪末主见广办民族工业,反映了财政极度惊慌,再结合19世纪末清政府统治风雨飘摇,故D项正确。考点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基础落实】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缘由(1)甲午斗争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2)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3)“实业救国”思潮兴起。2.表现: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并且由沿海向内地扩展。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气,起先登上历史舞台。二短暂的春天1.缘由(1)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嘉奖发展实业。(3)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4)欧洲列强忙于一战,短暂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表现(1)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2)化工、皮革和卷烟也有相当发展。3.结局: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快速萧条。[总结提升]民族工业的发展使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气快速壮大,推动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学问点三曲折的发展1.国民政府前期发展较快(1)缘由: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激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2)表现: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①棉纺织业和面粉业及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和橡胶工业,均获得较大发展。②制碱工厂制成的碱除满意国内须要外,还出口日本和朝鲜半岛。2.抗战时期遭遇沉重打击(1)缘由:日本侵略者的掠夺,国民政府的战时体制和官僚资本的压榨。(2)表现eq\b\lc\{(\a\vs4\al\co1(①在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民族企业,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吞,并;在华北,日本实行“军管理”方法,将中国民族企业整个吞并。,②在国统区:民族资本日益萎缩。))3.抗战成功后走向绝境(1)缘由eq\b\lc\{(\a\vs4\al\co1(①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②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③国民政府增加苛捐杂税,滥发纸币,导致通货急剧膨胀。))(2)表现: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矿山、店铺纷纷倒闭。【考点深化】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1)有利因素①列强侵略:瓦解着中国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供应了条件。②政府激励: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须要,清末“新政”至民国历届政府都激励兴办实业。③实业救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特殊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④民族精神: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和力气源泉。⑤与时俱进:一些民族工业不断革新技术、坚持合理经营也是其坚韧发展的因素。(2)阻碍因素①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确定了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②自身因素: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气薄弱;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民族工业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③政局动荡: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典例剖析】典例.(2024·山东威海模拟)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安排”指出:“关于国民经济建设……应当是有安排的有统制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部,通盘筹划,在整个安排之下……全国一样动员,这个经济建设运动,才有成功的希望。”此安排()A.为经济的自由发展创建机会B.表明政府相识到团结抗日的重要性C.利用国家力气发展民族经济D.从国家层面遏制了官僚资本的扩张【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应当是有安排的有统制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部,通盘筹划,在整个安排之下”可知,这份“国民经济建设安排”的突出重点就是利用国家力气来发展民族经济,故C项正确。[总结提升]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坚韧的生命力。但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挤压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最终陷入绝境。这一命运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真题在线】1.(2024·北京高考·16)为下表选取表名,最恰当的是()名称相关信息开滦唐山煤矿1878年建,中国近代煤炭工业北洋水师大沽船坞1880年建,北方最早的船舶修造厂北洋银元局1902年建,位于天津,造币中心京师自来水公司1908年建,北京第一座官营自来水厂A.京津冀地区晚清民族企业简表B.北京近代民族企业简表C.洋务运动时期北方企业简表D.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简表【答案】A【解析】由材料“1878年建”、“1880年建”、“1902年建”、“1908年建”可知为晚清时期,由材料“唐山”、“北方”、“天津”、“北京”可知为京津冀地区,故表格信息反映了京津冀地区晚清民族企业的发展,故选A项;由材料“唐山”、“北方”、“天津”可知为京津冀地区,解除B项;1895年甲午中日斗争的失败标记洋务运动的破产,解除C项;开滦煤矿和北洋水师大沽船坞属于洋务企业,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解除D项。2.(2024·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8)黄彬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朱纯祖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姚光第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表1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川沙县部分名人大多参加了工商业。这说明当时出现了士与工商合一的趋势,冲击了传统强调士农工商分立的社会结构,故选B项;材料“创设朱丽记花米行”说明是从事工商业,与科举取士无关,解除A项;材料反映部分士人参加工商业说明是儒家的义利观念受到冲击而非被抛弃,解除C项;材料只是提及部分名人从事新式工业,不能反映整个经济状况,且无法说明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解除D项。3.(2024·江苏高考·10)民国时期,有学者认为,“在发展过程中,为着帝国主义间,彼此有冲突,所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某限度的蓬勃,但总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地的地位”。在他看来()A.民族资本主义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发展空间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依靠于帝国主义间冲突C.民族独立以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为前提D.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以民族独立为前提【答案】D【解析】“有某限度的蓬勃,但总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的地位”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下,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可以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冲突实现有限度的发展,但不行能实现完全的发展,说明民族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必需以民族独立为前提,故D项正确;“没有发展空间”的说法与“有某限度的蓬勃”相冲突,故A项错误;帝国主义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阻碍作用,故B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以民族独立为前提,故C项错误。【针对训练】1.(2024·成都模拟)视察下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实力发展变更示意图,指出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实力发展变更的最主要缘由是()A.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短暂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辛亥革命的成功,为发展资本主义扫除了一些障碍C.民国政府颁布了若干嘉奖发展实业的法令D.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答案】A【解析】从示意图中的信息可以看出,相比于1912年,1921年外资在华企业的比重明显下降,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其主要缘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斗争,短暂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选A项。2.(2024·兰州一模,29)在1895年以前,中国拥有的铁路只有微乎其微的364公里,到1911年清朝统治结束时铁路总里程达到9618公里。这一现象说明()A.清政府重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