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3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3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3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3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3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第3课宏大的抗日斗争历史时空坐标核心素养目标1.时空观念:以全面抗战时期三个阶段即战略防卫、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为时间主线,勾画抗日斗争时期的相关史实。2.家国情怀:通过学习抗战史实,相识全民族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是抗日斗争成功的根本缘由,感悟抗日斗争对增加民族凝合力所起的主动作用,增加民族责随意识。[细致梳理·核心点]一、侵华日军的罪行1.侵华背景(1)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2)1927年,日本在东方会议上确定了“折服满蒙”的武装侵略方针。(3)力图转嫁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4)国民政府围剿红军,给日本帝国主义以可乘之机。2.侵华史实(1)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斗争。(2)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宛平县城和卢沟桥,起先全面侵华。(3)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爆发。(4)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5)侵华罪行①制造“南京大屠杀”。②公然违反国际公法,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用活人进行试验。③推行“以华制华”政策,实行殖民统治,推行奴化教化。[灵巧点拨·关键点][概念阐释]党内合作与党外合作(1)党内合作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所谓党内合作,是指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两党的合作在国民党内部进行。(2)党外合作是其次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所谓党外合作,是指国共两党没有统一到任何一个政党内部,而是在两党外部进行合作。[灵巧识记]日军侵华的缘由二、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1.中国共产党(1)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宣言,号召“以民族革命斗争,驱除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2)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样抗日。(3)1935年底,中共陕北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2.东北军民组织抗日义勇军,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在此基础上组建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气的核心。3.国民党爱国将领(1)十九路军:一·二八事变后,驻淞沪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蔡廷锴、蒋光鼐等抗日将领率领下,奋起反抗,迫使日军三易主帅。(2)山海关:安德馨率全营300名官兵力战殉国。(3)承德:宋哲元率部收复喜峰口。(4)察哈尔省紧急:冯玉祥联合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将日伪军赶出察哈尔省。4.爱国民众(1)工人罢工、捐献。(2)爱国工商业者抵制日货、拒收日钞,要求政府对日经济绝交。5.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1)背景:1935年后,中日民族冲突上升为主要冲突。(2)表现①爱国学生:掀起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后,平津学生响应中共号召,南下宣扬抗日。②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最终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其次次合作的序幕。[历史相识]1931~1936年的抗日救亡运动,是分散的、自发进行的,与国民政府实行不反抗政策有着亲密的关系。同时也反映了国共两党停止内战,一样抗日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学问点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正面战场,是指日军侵华推动线上中日两国交战的战场,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武装力气。敌后战场,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战场”。从军事战略角度看,指日军正面推动线后方的战场,抗日敌后战场上作战的主要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气。[灵巧识记]抗战时期两个战场的关系三、全民族的抗日斗争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背景①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起先全面侵华。②8月13日,日军制造八一三事变,威逼南京!(2)过程①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防卫抗战声明书》。②依据国共两党协议,把在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和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进行改编。(3)标记:1937年9月,国民党中心通讯社公布了中共中心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4)影响①抗日斗争发展成为全民族抗战。②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2.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1)淞沪会战: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组织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安排。(2)太原会战:淞沪会战期间,组织太原会战,八路军参与会战。一一五师在平型关歼敌千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3)徐州会战:1938年春,组织徐州会战,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军队进行台儿庄战役,歼敌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成功。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斗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4)枣宜会战:1940年5月,在湖北枣宜会战中,张自忠率部与敌人奋战九昼夜,壮烈殉国。3.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1)1937年8月,中共中心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途。(2)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首府为延安。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抗日依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3)中共领导依据地军民多次粉碎日军的“扫荡”“蚕食”和“清乡”。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进行了百团大战,歼敌四万多人,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4)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少数民族的抗日武装队伍发展壮大。(5)抗战相持阶段,敌后战场渐渐发展成为抗日斗争的主要战场。四、抗日斗争的宏大成功1.背景(1)1942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战场。(2)中共七大①内容:制定了当时党的任务,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心委员会。②意义:为争取抗日斗争的成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成功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3)联合对日作战①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倒戈。②8月,美国先后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③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并击溃日本关东军。④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终一战》,正面战场和敌后军民实行反攻。2.成功(1)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倒戈,并于9月2日正式签署倒戈书。(2)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3.意义(1)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成功。(2)中华民族洗雪了鸦片斗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易混易错]全民族抗战并不单指国共两党的合作,而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与的抗战行为,国共两党像两面旗帜,起到一个引领、带头作用。[深度点拨]抗战成功的根本缘由是全民族抗战,而非国际反法西斯力气的支持。中国人民虽然取得了抗日斗争的完全成功,但并不意味着中华民族实现了完全独立。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的标记是新中国的成立。[灵巧识记]抗日斗争探究主题一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史料一假如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庐山谈话”反映了看法。(1)全面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对抗战的看法如何?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多次会战,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其主观缘由是什么?史料二从八路军建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依据地——晋察冀依据地起先,敌后抗日依据地的建立快速从敌我争夺区向敌后、从山区向平原扩散。……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正是因为有了敌后抗日依据地这个形式,才从单纯的政府军队的抗战,变为全民族抗战。指明白时间、人物“其”指代的对象,主观缘由是限定词,结合其推行的抗战路途作答。指明白敌后抗日依据地的分布、发展。敌后抗日依据地的抗战是全民族抗战的充分体现。(2)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依据地开拓的意义。答案:(1)看法:史料一反映了七七事变后国民党抗战究竟的决心。主观缘由:坚持片面抗战路途。(2)中国共产党开拓的敌后抗日依据地有效地牵制、打击了敌人;人民军队有了稳固的后方,抗战发展成为全民族的抗战,并为抗日斗争的最终成功奠定了基础。历史说明比较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1.区分比较项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战场范围国民党统治区日军限制的后方路途片面抗战路途全面抗战路途作战方式阵地防卫为主的大兵团大会战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战略地位在战略防卫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的主战场在战略相持阶段起主导作用,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2.联系:两个战场是相互依存、相互协作的关系,都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为中华民族的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探究主题二抗日斗争成功的缘由史料一“我侪对敌人制胜之唯一方法,即是事事与之相反。彼利速战,我持之以久,使其疲敝;彼之武力中心在第一线,我侪则置之其次线,使其一时有力无用处。”“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他讲和。”——蒋百里论抗战体现了战略。从这句关键句中可以提炼目的。(1)史料一体现了对日作战的什么战略?其战略的目的是什么?试答:史料二1942年10月,美、英等国“表示愿自动撤销在华治外法权及其他有关权益”。依据时间,可确定国内的背景事务。表明白美、英等国对中国国内事务的看法。(2)美、英等国此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试答:史料三太平洋斗争期间日军兵力安排表:斗争爆发时1942年日本倒戈时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东南亚战场中国战场太平洋、印度洋战场中国战场(不含东北)东南亚、太平洋战场35个师团10个师团7个师团37个师团15个师团111万多人不到10.9万人抓住太平洋斗争时期,中国战场与太平洋等战场日军兵力统计数据的对比,相识其体现的历史意义。(3)史料三说明白什么问题?试答:答案:(1)战略:中华民族在抗日斗争中长久抗战的战略。目的:拖垮敌人。(2)支持中国的抗日斗争,激励中国坚持抗战,维护反法西斯斗争大局。(3)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历史说明抗日斗争中国取胜的缘由1.组织领导: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分别开拓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抗敌。2.民众因素: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途,使抗日斗争成为一场真正的全民族斗争。3.战略战术:中国共产党制定长久战的战略方针,开拓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和运动战,协作正面战场,最终赢得斗争成功。4.国际因素: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怜悯和支持。[建体系][微总结]1.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犯下了南京大屠杀等罪行。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3.在民族危机面前,国共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协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4.1945年,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成功,成为中华民族振兴的转折点。5.中华民族在抗日斗争中凝合形成的不畏强暴、英勇抗击侵略的宏大民族精神,成为推动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巨大动力。[基础巩固]题组一侵华日军的罪行1.20世纪20年头,日本关东军主任作战参谋石原莞尔提出:“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径。”日本为此发动了()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解析:“满蒙”是指中国东北地区。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故选A项。答案:A2.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斗争期间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下图所示反映了()A.旅顺大屠杀B.九一八事变C.南京大屠杀D.八一三事变解析:题干图片中的数字“300000”遇难同胞,反映的是南京大屠杀,故选C项。答案:C题组二全民族的抗日斗争3.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序幕的是()A.“八一宣言”发表B.一二·九运动爆发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D.国共合作宣言公布解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记着国共两党由对峙斗争走向了和平,它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故选C项。A、B两项是在1935年;D项标记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建立。答案:C4.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中国守军在此与日军激战三个月之久,这场战役是()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解析:由题干信息“1937年8月13日”“上海”及“三个月之久”,可知这与中国军队和侵华日军绽开淞沪会战的史实相符,故选A项。答案:A5.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亲自指挥了一场鼓舞全国军民抗日斗志的战役。这场战役是()A.淞沪会战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平型关大战解析:本题关键信息是“1940年”及“彭德怀”,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拔掉敌人据点近三千个,歼敌四万多人,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斗志,故本题选C项。答案:C6.有学者认为“抗日斗争是中国确立大国地位的起点”。主要是因为抗日斗争()A.取得了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成功B.增加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念C.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D.对世界反法西斯斗争贡献巨大解析:解题时留意题干材料中“确立大国地位”这一关键信息。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中处于重要地位,由于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巨大贡献,才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以提高,故选D项。答案:D[同步真题]1.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依据地:“假如你遇见这样的农夫——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看法,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确定是否减租减息。假如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夫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依据地()A.农夫的抗日热忱得到激发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D.解除了国民党的影响解析:由题干中的“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看法,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确定是否减租减息”说明在抗日依据地中国共产党使得农夫摆脱了原来“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的境况,农夫获得了很多的自由和权利,这样就获得了农夫的拥护,并激发了他们抗日的热忱,故选A项;由“是否减租减息”可以看出地租还要交的,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故解除;由题干中的“抗日依据地”可以得出,这是抗日斗争时期,而国民革命是在抗日斗争爆发之前,故解除C项;D项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解除。答案:A2.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扬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冲突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解析:国民党禁止刊载不利于自身专制统治的名词,目的是维护其一党专制的局面,故D项符合题意。国民党的这种行为不利于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冲突,A项错误;国民党排斥“长征时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名词,说明国民党不承认其他社会力气,这不利于塑造战时政府形象,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不能反映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争夺抗战的领导权,C项错误。答案:D3.1938年1月,国民政府为管理全国经济事务,将实业部改组为经济部,其职权范围包括了战时主要生产领域和商业领域,下属机构众多。经济部的设立()A.适应了斗争长久化的须要B.标记着工作重心转向经济领域C.提高了后方百姓生活水平D.导致抗战时期行政效率的低下解析:1938年正处于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将实业部改组为经济部,其职权范围包括了战时主要生产领域和商业领域,这是国民政府应对斗争长久化的须要而实行的重要措施,故答案为A项。B项说法与当时状况不符;C、D两项题干材料未反映,均解除。答案:A课时作业7宏大的抗日斗争一、选择题1.下面的漫画是闻名漫画家张仃在解放斗争时期创作的作品,作品所反映的是()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八一三事变D.七七事变解析:结合漫画中的“东北”“张学良”“不反抗”等信息可知A项为正确答案。答案:A2.九一八事变后,沈阳“九君子”(爱国学问分子)完成了《TRUTH(真相)》证据汇编,历经辗转呈递给国联调查团。因其高度的实证性、系统性和规范性而成为国联仲裁的依据。此事反映了()A.弱国无外交的惯性相识被彻底扭转B.抗战初期学问分子的担当与风骨C.史料实证是探讨抗战的主要方法D.国联调查确定了“九一八事变”性质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爱国学问分子在九一八事变后完成事变证据汇编,并呈递给国联调查团,成为国联仲裁的依据,这说明学问分子反对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担当与风骨,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彻底扭转”;当时学问分子的目的不是探讨抗战而是反对侵略,维护民族利益,故C项错误;当时国联调查团袒护了日本的侵略行径,没有正确界定“九一八事变”性质,故D项错误。答案:B3.下面是一副抗战时期的漫画,此漫画主要反映了()A.日本速亡中国企图的破产B.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C.中国抗战急需国际支援D.中国军队已经扭转战局解析:漫画反映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体现了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故B项正确;淞沪会战使日本速亡中国的企图破产,故A项解除;漫画未涉及国际支援,故C项解除;漫画无法体现中国军队已经扭转战局,故D项解除。答案:B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记是()A.中共发表“八一宣言”B.瓦窑堡会议的召开C.国民政府发表八一四防卫抗战宣言D.国民政府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关学问。结合所学可知,1939年9月,国民党中心通讯社公布了中共中心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八一宣言》是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心中发表的,当时国共两党依旧处于内战时期,并未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选项错误,瓦窑堡会议召开于1935年12月,标记着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确立,统一战线尚未正式形成;C选项错误,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防卫抗战声明书》,宣布“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防卫,反抗暴力”,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未正式形成。答案:D5.该成功打破了日军“不行战胜”的神话,粉碎了国内一些人的“恐日病”,为八路军在华北创建抗日依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斗争创建了有利条件。这一“成功”是()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大捷C.枣宜会战D.百团大战解析:由材料“该成功打破了日军‘不行战胜’的神话”可知,这次成功指的是平型关大捷,故选A项。台儿庄大捷为抗战以来的最大成功,时间晚于平型关大捷,解除B项;枣宜会战为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上组织的一次战役,不符合题意,解除C项;百团大战为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共产党在敌后战场上组织的一次战役,极大地鼓舞了全国抗战的士气,不符合题意,解除D项。答案:A6.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全面抗战以来的重大成功,关于这次战役歼敌数目有不同记载。李宗仁在回忆录中称“台儿庄战役歼灭日军两万余人”,王秀鑫在《中华民族抗日斗争史》中称“歼敌一万余人”。这反映出()A.同一历史事实可能有不同的历史叙述B.事务亲历者的叙述最接近历史事实C.肯定客观的历史事实是不行能存在的D.历史叙述是不能够再现历史事实的解析:依据李宗仁回忆录和王秀鑫的历史文献对台儿庄战役日军伤亡的不同记录可知,同一历史事实可能有不同的历史叙述,A选项符合题意。事务亲历者的叙述最接近历史事实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解除。“肯定客观的历史事实是不行能存在的”说法过于肯定,C选项解除。历史叙述是能够再现历史事实的,D选项解除。答案:A7.1940年9月4日,蒋介石发出一则通电:“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勿予敌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此电文嘉奖的应是()A.淞沪会战B.台儿庄战役C.平型关大捷D.百团大战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时间“1940年”及战役特点,A、B、C三项在时间上都不符合,百团大战的特点是交通破袭战,故选D项。答案:D8.反映“南京大屠杀”的影片《南京!南京!》的上映曾引起极大的轰动。我们探讨南京大屠杀时最有力的史证材料应当是()A.当年生还者的控诉材料B.侵华日军纂写的回忆录C.历史专著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D.屠杀现场遗迹和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解析:探讨历史的最有力证据当然是第一手史料。因为第一手史料没有经过加工或整理,最能有力客观的还原当时的历史。在上述选项中,A、B、C三项都不行避开的带有某些主观色调,只有D项最能有力的客观反映当时的历史。答案:D9.1938年春,中共领导的山东部队对津浦铁路途进行了交通破袭,使日本华北方面军无法向正面战场进攻,而被迫将主力转向后方施行要点守备,并抽调兵力对五台山等地实行攻势防卫。中共的上述军事行动()A.有利于争取国民党主动抗战B.协作了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抗战C.说明共产党已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D.迫使日军变更侵华战略方针解析:本题考查全民族抗战。依据材料可知,中共的军事行动使日本华北方面军无法向正面战场进攻,而被迫将主力转向后方施行要点守备,并抽调兵力对五台山等地实行攻势防卫。这在肯定程度上减轻了国民党正面对日作战的压力,协作了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抗战,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1938年春中国的抗日斗争处于战略防卫阶段,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战役,付出了重大代价,已经体现了国民党的主动抗战,中共此举并非是争取国民党主动抗战;C选项错误,共产党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在战略相持阶段,不是在此时期;D选项错误,日军变更侵华战略方针是在1938年10月占据广州、武汉之后,与材料时间及事务不符,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答案:B10.抗战时期的游击战中,“日军、伪军、国民党、共产党的小股部队都是摸索前进,没有哪方的情报网络能精确驾驭对方的详细行动。”而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在战术情报和敌军动态的驾驭方面较其他方占据优势。这主要得益于()A.两个战场的主动协作B.驾驭了有利地形C.苏联等国的有力帮助D.贯彻了群众路途解析:抗日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途,发动群众实行敌后抗战,材料中“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在战术情报和敌军动态的驾驭方面较其他方占据优势”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实行群众路途的作用,故D项正确。两个战场的主动协作是抗日斗争成功的缘由之一,故A项错误。驾驭了有利地形是敌后战场获得成功的缘由之一,不符合材料中获得情报信息的特点,故B项错误;苏联等国的有力帮助是抗战后期,材料中获得敌人情报信息没有得到苏联的支持,故C项错误。答案:D11.抗战之前的中国是传统的、一盘散沙的、领导核心无力而且缺乏代表性的非现代化中国,而抗日斗争给中国的历史带来了全新的现代性。“全新的现代性”是指()A.抗日斗争取得了全面的成功B.抗战结束促进了现代化建设C.斗争促进中国民族意识觉醒D.抗日斗争促成了全国的统一解析:依据题干抗日斗争前后的变更和所学学问可知抗日斗争是一场全民族参与的斗争,中华民族在危机中诞生的民族意识以及对民众的全面动员都是中国历史上闻所未闻的,因此C项正确。答案:C12.抗日斗争的成功为民主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主要是因为()A.取得近代反帝斗争的彻底成功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气的壮大C.社会各界要求和平建国D.蒋介石力气受到减弱解析:抗日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途,领导全国人民反对日本的侵略,符合全国人民的利益,因此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力气不断壮大,为民主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B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错在“彻底”,解除。C选项错在“各界”,解除。在抗日斗争后期,蒋介石为了保存实力消极抗战,蒋介石集团的统治力气遭到严峻减弱说法错误,D选项解除。答案:B二、非选择题13.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侵略史,又是一部抗争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品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及夷器之凶利坚实,作何抵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材料二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实着泥沙。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摘编自《甲午斗争的历史教训》材料三日军侵华大事记:1931年,日本侵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军队实行不反抗政策。不到半年,日军侵占整个东北;1932年,日军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爆发。11月,上海失守后,日军进攻南京。1935年,为分别和蚕食华北,日军制造了华北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斗争。日军在侵华过程中,公然违反国际公法,在中国土地上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惨无人道地用活人进行试验,并在20个省实施细菌斗争和毒气战。日军在侵华过程中,制造了很多南京大屠杀式的惨案,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日军为了巩固和扩大占据区,实行所谓的“以华制华”政策,利用汉奸,扶植傀儡政权;实行殖民统治;进行经济掠夺和推行奴化教化。——以上均节选自历史教科书(人民版)材料四假如说五四运动主要是民族精英的动员,抗日斗争则是全民族的总动员。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和亡国的危急,中国这个总体上仍属前现代的落后农业大国,众志成城,“地无分南北,人无分长幼”,动员起全民族的力气,集合起规模空前的数百万军队,与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者苦战八年,最终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支持下最终取得了百年来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全面成功。——摘自《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结》(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抗拒外来侵略的斗争屡次失败的缘由。(2)依据材料三概括日军侵华过程中犯下的罪行。(3)依据材料四说明中国抗日斗争取得宏大成功的主要缘由是什么?试述抗日斗争成功的意义。解析:第(1)问,由材料“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品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及夷器之凶利坚实”“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实着泥沙”可知军队战斗力不强,武器装备落后,海防废弛;结合所学学问可知,除此之外还有清政府的腐败和领导者的战略失误。第(2)问,由材料“日本侵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可知日本发动侵略斗争;由材料“在20个省实施细菌斗争和毒气战”可知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由材料“制造了很多南京大屠杀式的惨案”可知制造大屠杀;由材料“利用汉奸,扶植傀儡政权”可知扶植傀儡政权;由材料“实行殖民统治;进行经济掠夺和推行奴化教化”可知日本进行经济掠夺、推行奴化教化。第(3)问,缘由:由材料“抗日斗争则是全民族的总动员”和所学学问可知是全民族的抗战。“意义”:结合材料“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支持下最终取得了百年来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全面成功”和所学学问可知,抗日斗争的成功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成功,捍卫了民族尊严,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成功做出了巨大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