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759-2023布敦岩沥青厂拌热再生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_第1页
DB36T 1759-2023布敦岩沥青厂拌热再生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_第2页
DB36T 1759-2023布敦岩沥青厂拌热再生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_第3页
DB36T 1759-2023布敦岩沥青厂拌热再生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_第4页
DB36T 1759-2023布敦岩沥青厂拌热再生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93.080.20

P66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1759—2023

布敦岩沥青厂拌热再生沥青路面

施工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constructionofbutonrockasphalt

planthotrecycledasphaltpavement

2023-04-07发布2023-10-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6/T1759—2023

布敦岩沥青厂拌热再生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布敦岩沥青厂拌热再生沥青路面技术应用的术语、定义和符号、原材料、配合比设计、

施工工艺、质量控制与验收。

本文件适用于各等级公路中、下面层采用厂拌热再生技术的建设和养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E2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E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T860.5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第5部分:天然沥青

JTGD5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T5521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JTG3450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布敦岩沥青ButonRockAsphalt(BRA)

产自印度尼西亚布敦岛的天然岩沥青矿,是石油在岩石夹缝中经过长期的沉积变化,在热、压力、

氧化、触媒、细菌的综合作用下生成的沥青类物质,并经过去除杂质、脱水、碾磨等加工后形成的粉粒

状材料。

3.2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eclaimedasphaltpavement(RAP)

采用铣刨、开挖等方式从沥青路面上获得的旧路面材料。

3.3

布敦岩沥青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CentralplanthotrecyclingasphaltmixturewithButon

RockAsphalt

在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中按一定比例外掺添加布敦岩沥青而形成的再生沥青混合料。

1

DB36/T1759—2023

3.4

干法工艺dryprocess

将布敦岩沥青直接投入到沥青混合料拌合楼的拌缸中,与矿料先干拌一定时间后,再加入基质沥青

进行拌合的沥青混合料拌合工艺。

3.5

布敦岩沥青掺量ButonRockAsphaltcontent(BRAC)

布敦岩沥青占除布敦岩沥青外沥青混合料总重量的百分率。

4材料技术要求

4.1一般规定

4.1.1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所使用的各种原材料运至现场后应进行检验,经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4.1.2布敦岩沥青宜采用防潮、不易破损的塑料编织袋包装,储存在干燥、防水的仓库中,以避免日

晒、雨淋,减少原材料结团、结块。

4.1.3新集料与RAP的堆放场地应进行硬化处理,堆放场地排水通畅,采用防雨棚遮盖。

4.2布敦岩沥青

4.2.1BRA的相关技术要求见表1。

表1BRA的相关技术要求

检测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颜色黑色或褐色粉末目测

三氯乙烯溶解度(%)≥18T0607

沥青含量(%)26~30T0735或T0722

砂、泥土等杂质含量(%)≤2T0333

含水量(%)≤2T0612

灰分含量(%)≤80T0614

密度(g/cm3)1.60~1.90T0603

闪点(℃)≥230T0611

软化点(℃)≥80T0606

抽提出的沥青25℃针入度(0.1mm)0~10T0604

15℃延度(cm)实测T0605

4.2.2BRA的粒径规格要求见表2。

表2BRA粒径规格

筛孔尺寸(mm)4.752.361.18

通过筛孔质量百分率(%)10095~100>80

4.3沥青结合料

宜采用70号或9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其技术指标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JTGF40相关规定。

4.4沥青混合料回收料

2

DB36/T1759—2023

4.4.1RAP使用原则

RAP在使用前必须经过破碎、筛分等预处理;不同料源、品种、规格的RAP材料应分别回收、分隔堆

放、不得混杂,保证材料均匀一致。

4.4.2RAP的回收

4.4.2.1RAP可以采用冷铣刨、机械开挖等方式进行回收。铣刨时针对不同路况路段宜分段铣刨、分层

铣刨,做到分别回收、分开堆放不混杂。

4.4.2.2同一批次铣刨应保持恒定的铣刨速度、深度等参数,严格控制材料变异,必要时通过试验段确

定铣刨参数。

4.4.3RAP的预处理与堆放

4.4.3.1RAP宜采用柔性破碎设备加工,通过振动筛分装置将RAP筛分成不少于两档,条件允许时宜筛

分成三档。

4.4.3.2经过预处理的RAP应均匀堆放,转运和堆放过程中应避免材料离析;预处理后的RAP应及时使

用,避免长时期堆放引起结团。

4.4.4RAP的检测项目与质量要求

RAP技术指标的检测与要求见表3。

表3RAP的检测项目与质量要求

再生类型材料检测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含水率(%)≤3T0305

沥青混合料回收

RAP矿料级配实测T0302干筛法

沥青含量(%)实测T0722

(RAP)

砂当量(%)≥60T0334

25℃针入度(0.1mm)≥10

T0726或T0727回收沥

60℃动力黏度(Pa·s)实测

厂拌热再生,预RAP中的沥青青,按JTGE20进行试

软化点(℃)实测

处理后的RAP验

15℃延度(cm)实测

针片状颗粒含量(%)≤15T0312

压碎值(%)实测T0316

RAP中的粗集料

≤设计级配允

最大颗粒粒径(mm)—

许的最大粒径

RAP中的细集料棱角性实测T0345

4.5集料、填料等其他材料

粗集料、细集料、填料等其他材料,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JTGF40的相关规定。

5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5.1一般规定

3

DB36/T1759—2023

5.1.1BRA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以RAP中的各档矿料与新集料的合成级配作为级配设

计依据。

5.1.2BRA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包括: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和生产配合

比验证三个阶段。

5.1.3本文件采用马歇尔设计方法进行配合比设计。若采用其他设计方法设计,应按照本方法进行设

计检验,满足要求方可使用。

5.2目标配合比设计

5.2.1设计流程

BRA厂拌热再生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宜按照图1步骤进行,厂拌热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具体方

法参见附录A。

沥青混合料的类型规范规定的矿料级配范围

确定合适的工程设计级配

新集料、矿粉、沥青结合料试验马歇尔法或旋转压实法

确定最佳油石比

RAP性能分析

RAP替代部分新集料、沥青结合料,保持原有级配和油石比

BRA性能分析

不同BRA掺量下沥青结合料的最佳油石比

BRA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

经济技术比较,确定最佳BRA掺量

完成配合比设计,提供材料品种、矿料级配、标准配合比、新沥青用量、掺量

BRA

图1BRA厂拌热再生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流程图

5.2.2沥青混合料回收料用量

对沥青混合料回收料进行试验检测,试验分析沥青混合料回收料中的旧沥青的老化性能指标以及旧

集料的相关性能指标,并以此为参考来进行掺加沥青混合料回收料的配合比设计。并测试不同配比的再

生混合料的各项路用性能,经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确定最佳沥青混合料回收料的用量。

5.2.3布敦岩沥青掺量

布敦岩沥青掺量宜为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2%~4%,可结合项目所在地区的气候和交通设计条

件、路面结构、费用成本、已有工程使用技术经验及工程案例、布敦岩沥青的检测结果进行相应调整。

4

DB36/T1759—2023

5.3生产配合比设计

按照目标配合比确定好冷料仓比例及进料速度后,在热料仓取料进行矿料的级配试验,确定热料仓

的矿料级配组成。并取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沥青用量及±0.3%三个沥青用量进行试拌及配合比试验,确定

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

5.4生产配合比验证

拌和机按生产配合比结果进行试拌、铺筑试验段。通过路面芯样检测各参数大小,确定生产用的标

准配合比。其他宜按照JTGF40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

比设计检验。

5.5技术要求

BRA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应满足JTGF40中技术要求,性能技术指标见表4。江西等南方地

区应重点关注BRA热再生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

表4BRA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技术要求

技术指标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动稳定度/(次/mm)≥5000T0719

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85T0709

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80T0729

低温弯曲破坏应变/με≥2500T0715

渗水系数/(mL/min)≤100T0730

6施工工艺

6.1一般规定

6.1.1BRA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宜选用间歇式拌合设备,应配备独立的RAP加热滚筒,采用干法工

艺进行拌合。

6.1.2BRA热再生混合料必须在沥青拌合厂采用拌合机械拌制。拌合厂的设置应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

护、消防、安全等规定。

6.2拌和

6.2.1BRA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拌合流程按图2的规定执行。

5

DB36/T1759—2023

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集料布敦岩沥青颗粒

冷料仓配料

破碎机破碎

冷料输送

振动筛筛分

干燥滚筒烘干、加热储存、输送

冷料输送、提升

热料提升

干燥滚筒烘干、加热

筛分、贮存

计量加入计量加入计量加入

搅拌锅干拌≥30s

搅拌锅湿拌≥15s计量喷入加热、保温基质沥青

搅拌≥20s计量加入储存、输送矿粉

出料

图2BRA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拌合流程图

6.2.2采用干法工艺拌合时,为保证BRA添加量的准确性,应在原拌合楼基础上加装一套全自动的提

升、计量及储存装置能够将岩沥青一次性加入到每盘料中,并设置称重装置来精确记录BRA的掺量。当

沥青混合料拌合楼存在两个矿粉仓时,可将符合质量标准的BRA提升到其中一个独立的矿粉仓中计量加

入。当拌合楼无两个矿粉仓时,可采用加装机械装置或人工投料等方式将提前计量好的BRA直接投入拌

合锅。必须保证投放时机,在喷入基质沥青前通过高温矿料的混合作用将BRA熔融分散。

6.2.3按生产配合比确定各种材料的用量参数,输入控制拌合楼的计算机,设置温度、时间等工艺参

数。

6.2.4BRA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时间可根据具体情况经试拌确定。拌合过程中,先将BRA、加

热后的新集料和RAP一起投入搅拌缸中干拌不少于30s,接着喷入基质沥青湿拌不少于15s,最后加入

矿粉拌和不少于20s。可根据现场拌和效果及时调整干拌和湿拌时间。

6.2.5拌合后的混合料应均匀地裹覆沥青,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细集料分离现象,根据

现场拌合效果对初定的干拌时间进行检查和调整。

6.2.6BRA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温度应按表5控制。

表5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温度控制

工艺环节控制温度(℃)

沥青加热155~165

集料加热185~195

RAP加热110~130

沥青混合料出厂165~175

沥青混合料废弃高于195

混合料运输到场不低于160

6.3运输

6

DB36/T1759—2023

BRA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运输,参照JTGF40的相关规定执行。

6.4摊铺

6.4.1BRA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温度宜比热拌沥青混合料高5~10℃,摊铺前热再生料温度应

控制在155℃以上,松铺系数经试验段试铺确定。

6.4.2当路面温度低于15℃时或遇大风、雨雪等天气时,不得摊铺。

6.4.3BRA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摊铺的其他要求,参照JTGF40对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的相关规定

执行。

6.5碾压

6.5.1BRA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温度宜比热拌沥青混合料高5~10℃。沥青路面的压实与成型,参

照JTGF40的相关规定执行,施工中各环节的温度控制见表6。

表6BRA厂拌热再生沥青路面施工温度控制

工艺环节温度控制(℃)

混合料到场≥160

摊铺≥155

初压≥150,紧跟摊铺机

复压紧跟初压

终压表面温度≥90

开放交通路表温度<50

6.5.2接缝处理的设置等其它环节参照JTGF40的相关规定执行。

6.6养生及开放交通

6.6.1碾压完毕后应封闭交通,待路表温度降至50℃以下时可以通车。

6.6.2铺筑好的沥青路面应严格控制交通,不得被污染。

7质量控制与验收

7.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7.1.1BRA的颜色、杂质等在施工中随时目测,每批次进行一次全面质量检测,其技术要求应满足表1

的要求。对BRA是以同一料源、同一次购入并运至生产现场的相同规格材料为一批。

7.1.2施工过程中对预处理后RAP的质量检验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RAP的检验频度与质量要求

质量要求

检验项目检验频度试验方法

高速、一级公路其他等级路

RAP含水率(%)每日一次≤3≤3T0305

T0722,

RAP中集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1次/5000tRAP实测实测T0304,

T0330

RAP中矿料级配0.075mm筛孔通过率1次/2000tRAP±3±4T0722,

7

DB36/T1759—2023

(%)T0302,

0.075mm以上筛孔通过率1次/2000tRAP±8±10

T0327

7.1.3沥青结合料、集料和矿粉等原材料的质量检验按相关技术规范执行。

7.2再生沥青混合料生产的质量控制

BRA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生产的质量控制管理应符合表8的要求。

表8BRA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生产的质量控制要求

检验项目频率质量标准试验方法

外观随时均匀、色泽亮、无花白料、离析、油团目测

混合料出厂温度逐车检测评定165~175℃自动检测与打印、存储

逐盘测量记录,每天

混合料温度波动标准差小于5℃自动检测与打印、存储

标准差评定

NMAS与0.075mm:±1%

T0722或

每日2次2.36mm,4.75mm:±4%

T0735

其他筛孔:±5%

矿料级配检查

NMAS与0.075mm:±1%

逐盘在线检测2.36mm,4.75mm:±4%自动检测与打印、存储

其他筛孔:±5%

T0722或

每日2次±0.3%

油石比T0735

逐盘在线检测±0.2%自动检测与打印、存储

每日汇总±0.1%总量检验

布敦岩沥青掺量

逐盘在线检测±0.2%自动检测与打印、存储

最大理论密度每日1次实测记录T0711

马歇尔试件孔隙率每日2次与设计偏差±1%T0702、T0705

马歇尔试件VMA每日2次与设计偏差±1%T0702、T0705

马歇尔稳定度、流值每日2次符合设计要求T0702、T0709

马歇尔残留稳定度每2日1次符合设计要求T0702、T0709

车辙试验每日1次符合设计要求T0719

低温弯曲实验必要时符合设计要求T0715

热料仓筛分结果每2日1次实测测定T0302

7.3现场施工的质量控制

施工质量的现场控制管理按JTGF40的相关规定执行。

8

DB36/T1759—2023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BRA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1适用要求

BRA具有较好的抗车辙性能、抗高温性能、抗老化性能,生产工艺简单,性能稳定,在国内外的

路面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BRA用于具有高温、多雨、重载等特点的沥青路面结构,能够提高沥青路

面使用品质和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掺BRA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可使用于城市道路、高速公路、机场

道路以及其他等级公路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可用于铺筑沥青路面的中、下面层。

对于路面面层为三层沥青混凝土结构层组成的沥青路面,BRA可在中、下面层使用;对于路面面

层为两层沥青混凝土结构层组成的沥青路面,BRA可在下面层使用。

在冬季严寒区应用BRA时应经过论证和室内试验检验。

2BRA技术要求

参考JT/T860.5印尼布敦岩沥青的技术要求、相关标准、研究报告等技术资料的相关规定并结合实

体工程检测数据,同时考虑了各批次BRA原材料性能存在一定的波动性。BRA技术要求如表1所示。

表1BRA技术指标

形态密度/(g/cm3)粒径/mm有效成分含量/%

油性黑色颗粒1.6~1.91~334~35

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

抽提物四组分

10~1545~6015~2015~20

抽提物筛孔(mm)通过率/%

2.361.180.60.30.150.075

10095~10085~9570~8550~7040~50

3BRA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流程

以BRA厂拌热再生AC-20C沥青混合料为例,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

3.1原材料

沥青:采用70号A级沥青,经测试,该沥青的各项指标符合JTGF40的技术要求,试验结果见表

2。

9

DB36/T1759—2023

表2沥青性能指标

项目单位标准要求检测结果试验方法

针入度(25℃,100g,5s)0.1mm60~8066T0604

针入度指数PI—-1.5~+1.0-0.86T0604

软化点(环球法),不小于℃4649.0T0606

15℃延度,不小于cm100>100T0605

质量损失,不大于%±0.8-0.007T0610

RTFOT后残留

残留针入度比,不小于%6167T0604

残留延度(10℃),不小于cm67T0605

溶解度,不小于%99.599.92T0607

闪点,不小于℃260307T0611

粗集料:各项指标应符合JTGF40中的技术要求,粗集料应洁净干燥。

细集料:各项指标应符合JTGF40中的技术要求,细集料应洁净干燥。

矿粉:为石灰岩矿粉,经测试,矿粉各项指标符合JTGF40中的技术要求,试验结果见表3。

表3矿粉的性能指标

项目单位质量要求试验结果试验方法

表观密度,不小于t/m32.452.748T0352

含水量,不大于%10.74T0103

<0.6mm%100100

粒度范围<0.15mm%90~10095.1T0351

<0.075mm%70~10080.9

外观—无团粒结块无团粒结块—

BRA:相关技术指标符合表1中要求。

RAP:为某高速公路路段的铣刨回收料,试验结果见表4。

表4RAP筛分通过百分率

RAP规格通过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mm)31.5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

9.5~1910010010096.319.219.50.20.00.00.00.00.00.0

4.75~9.510010010010020.210014.10.20.00.00.00.00.0

4.75以下10010010010021.2100100.054.926.89.14.21.50.4

3.2矿料设计级配确定

根据本地区工程经验,通过对各种集料多次筛分确定其级配组成。经过反复调整、计算,确定AC-20C

混合料的级配曲线如图1所示。

10

DB36/T1759—2023

100

级配上限

90

级配下限

80

级配中值

70

/%合成级配

60

50

40

通过百分率30

20

10

0

0.0750.150.30.61.182.364.759.513.2161926.5

筛孔尺寸/mm

图1AC-20C级配曲线

3.3最佳油石比确定

1、试件成型

按预估的沥青用量范围,中粒式沥青混合料(AC-20C型)按0.5%间隔变化取值区间为3.0%~5.0%

的不同油石比,按JTGF40中要求制备5组标准马歇尔试件。

2、马歇尔试验

1)物理指标测定。按上述方法制成型的试件,经12小时后测定其毛体积相对密度、空隙率、矿料

间隙率、沥青饱和度等物理指标,马歇尔试验结果见表5。

2)力学指标测定。测定物理指标后的试件,在60℃温度下测定其马歇尔稳定度和流值,试验结果

见表5。

表5马歇尔试验汇总表

毛体积稳定度

编油石毛体积相理论最大相空隙率矿料间隙率沥青饱和度流值

密度值MS

号比%对密度对密度VV/%VMA/%VFA/%FL/mm

/g/cm3/KN

13.02.3492.3422.5618.314.643.27.141.8

23.52.3732.3662.5426.614.253.58.392.3

34.02.3932.3862.5235.213.862.39.532.8

44.52.4042.3972.5064.113.970.59.473.4

55.02.4122.4052.4863.014.178.78.024.1

技术标准———3.0~6.0≥13.065~75≥8.01.5~4.0

3、马歇尔试验结果分析

1)绘制油石比与物理—力学指标关系图

根据马歇尔试验结果汇总表表5,绘制油石比与毛体积密度、空隙率、矿料间隙率、稳定度、流值、

有效沥青饱和度关系图,见图2。

11

DB36/T1759—2023

2)确定最佳油石比初始值OAC1

从图2得出,由于试件毛体积密度未出现最大值,则取目标空隙率4%所对应的油石比a3作为OAC1,

且OAC1介于OACmin~OACmax之间,所以OAC1=4.32%。

3)确定油石比中值OAC2

由图2得出,各指标符合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的沥青用量范围:

OACmin=4.03%,OACmax=4.66%,OAC2=(OACmin+OACmax)/2=4.34%。

4)综合确定最佳油石比OAC

目标配合比最佳油石比OAC由OAC1和OAC2的中值综合确定,即:OAC=(OAC1+OAC2)/2=4.33%。

综上所述确定最佳油石比为:4.3%;最佳沥青用量为:4.1%。计算过程见表6。

12

DB36/T1759—2023

图2各指标与油石比的关系曲线

表6确定最佳油石比

密度最大值a1稳定度最大值a2目标孔隙率a3饱和度范围的中值a4OACminOACmax最佳油石比OAC/%

—4.264.324.334.034.66

4.33

OAC1/%4.32OAC2/%4.34

3.4未掺RAP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马歇尔试验结果

AC-20C型沥青混合料在油石比OAC=4.3%时,其各项试验结果见表7:

表7未掺RAP时最佳油石比下马歇尔试验结果

试验项目试验结果试验项目试验结果

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2.401试件矿料间隙率VMA/%13.6

试件毛体积密度/(g/cm3)2.394沥青饱和度VFA/%66.9

理论最大相对密度2.526稳定度值MS/KN9.45

试件空隙率VV/%5.2流值FL/mm2.85

3.5不同RAP掺量下AC-20C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确定

在确定未掺RAP的最佳油石比之后,由于掺RAP后的合成级配与未掺RAP相接近,如果随意选取

初始油石比制作马歇尔试件,会增加试验量、造成极大的浪费。因此需要对不同RAP掺量下混合料的油

石比(新添加沥青与总集料质量之比)进行估算,见表8。

表8新添加集料油石比估算

RAP掺量/%油石比/%

04.3

203.5

302.9

402.5

502.0

按照规范,称取1200g混合料,制作马歇尔试件,量取试件的大小,根据直径101.63mm、高度63.5mm

的标准尺寸再调整剩余四次称取的量,制作5个试件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

对RAP掺量为20%、30%、40%、50%情况下的混合料,以预估油石比为中心,取±0.2%为范围,

13

DB36/T1759—2023

也即三组,分别制取马歇尔试件,取五个试件的毛体积密度、稳定度、流值,作出马歇尔试验指标曲线

确定最佳油石比。不同掺量的最佳油石比如下表9。

表9不同RAP掺配率下的最佳油石比

RAP掺量油石比/%稳定度/KN流值/mm空隙率/%

3.311.992.785.9

20%3.511.042.394.5

3.710.732.304.0

2.710.552.835.9

30%2.910.932.535.0

3.111.062.514.5

2.311.191.765.9

40%2.512.282.325.0

2.711.791.884.6

1.810.991.536.5

50%2.012.382.115.7

2.211.001.875.1

以5.0%空隙率为主要控制指标,结合不同油石比下的马歇尔试件的稳定度与流值,确定20%、30%、

40%、50%旧料掺量下的新集料油石比分别为3.5%、2.9%、2.5%、2.0%。

3.6确定RAP最佳掺量

采用车辙试验来检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试验结果见表10。

表10不同RAP掺量下的车辙动稳定度

RAP掺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