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探索自然科学期末复习卷-2024-2025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_第1页
第一章探索自然科学期末复习卷-2024-2025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_第2页
第一章探索自然科学期末复习卷-2024-2025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_第3页
第一章探索自然科学期末复习卷-2024-2025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_第4页
第一章探索自然科学期末复习卷-2024-2025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探索自然科学期末复习卷一、单选题(共20题;共59分)1.(3分)以下是四种常见的危险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上应贴的图标是(

)A.

B.

C.

D.

2.(3分)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A.

1.8m=1.8×1000=1800mm

B.

1.8m=1.8m×1000=1800mm

C.

1.8m=1.8m×1000mm=1800mm

D.

1.8m=1.8×1000mm=1800mm3.(3分)要测量一枚1分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合适的是(

)A.

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

B.

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C.

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枚1分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D.

用刻度尺测出10枚1分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枚1分硬币的厚度4.(3分)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

5.(3分)下列说法中,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

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9℃

B.

地球的半径约为6400m

C.

一个教室内空气体积约为250m3

D.

—个成年人的正常步行速度约为3m/s6.(3分)为了研究人的脚印长度与身高的关系,小海先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了班内同学脚的长度和身高,然后分析测量的数据并得出结论。其中“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了班内同学脚的长度和身高”这一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提出问题

B.

建立假设

C.

收集证据

D.

得出结论7.(3分)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下列实验过程中没有用到这一科学原理的是(

)A.

用温度计测出液体的温度

B.

用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

C.

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触角

D.

用刻度尺测出物体的长度8.(3分)使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9.(3分)现在通用的鞋的号码数是指人的脚跟到脚趾尖的距离的厘米数。一位同学想请人在外地给他买一双合适的球鞋,他利用手头仅有的一把受潮膨胀了的木尺测出自己的脚长是24号。他应该买下面哪个号的球鞋(

)A.

23号半

B.

24号

C.

24号半

D.

不能确定10.(3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倾倒液体

B.

点燃酒精灯C.

读取液体体积

D.

测水温11.(3分)误差分析是定量实验的一个重要内容,下列有关配制溶液的实验误差分析,正确的是(

)A.

用量筒量取10mL水,仰视读数,会导致水的实际体积偏小

B.

用托盘天平称取10.5g氯化钠,药品和砝码放反,会导致氯化钠偏多

C.

按要求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洒出一部分不会影响溶液的质量分数

D.

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时,有部分残留,导致最终的质量分数偏小12.(3分)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

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

C.

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液体读数

D.

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0℃13.(3分)某同学测量一物体的长度,读数为14.21分米,则该读数的准确值和估计值各是(

)A.

14.2分米和1毫米

B.

14.2分米和0.01厘米

C.

14分米和0.21厘米

D.

14分米和0.21分米14.(3分)在小瓶里装满带颜色的水,用一个带细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制成了一个简易温度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去掉橡胶塞,不影响温度计的使用

B.

换用不同液体,温度计测量的范围相同

C.

玻璃管越粗,水沿着细玻璃管上升和下降的越明显

D.

将小瓶放到盛有热水的容器中,细玻璃管中的液面上升15.(3分)如图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A.

B.

C.

D.

16.(3分)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小明先采用仰视读数,读出液体的体积为45ml,然后倒出部分液体后,仍然采用仰视读数,读出液体的体积为30ml。则他倒出的液体体积(

)A.

大于15ml

B.

小于15ml

C.

等于15ml

D.

无法确定17.(3分)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的原因有: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没擦干;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A.

②③⑤⑥

B.

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⑥18.(3分)小科用体温计给一位生病的同学量体温,结果读数为38.4℃。在未甩的情况下,小科消毒该体温计后依次给甲、乙、丙三位同学量体温,测得结果:甲为38.4℃,乙为39.6℃,丙为39.6℃。则(

)A.

只有甲、乙正确

B.

只有乙、丙正确

C.

甲、乙、丙都正确

D.

乙肯定正确,甲和丙也可能正确19.(3分)这个学期开设了《科学》课程,小明很喜欢,要进入科学的世界,下列的做法和认识不正确的是(

)A.

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B.

留心观察,认真思考

C.

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正确的

D.

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20.(2分)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测得一张小桌面的边长为0.500m,后来把该米尺跟标准米尺校对,发现此米尺的实际长度为1.003m,则这张小桌面的实际边长为(

)A.

0.502m

B.

0.501m

C.

0.500m

D.

无法判断二、填空题(共6题;共26分)21.(4分)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现有下列仪器可供选择,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1)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且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2)用于量取液体药品但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玻璃仪器是

。(3)用于收集或贮存气体的玻璃仪器是

。(4)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药品的仪器是

。22.(8分)

(1)将下列右行的“不良后果”的序号与左行的“错误操作”对应填空错误操作不良后果A.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①残留液流下腐蚀橡胶帽B.直接将固体垃圾倒入水槽②标签受腐蚀C.取液后的胶头滴管平放或倒置③管道堵塞A.

B.

C.

(2)正确的操作和读数是准确测量的前提。如图A,该木块的长度是

cm。如图B,温度计的示数是

℃。如图C,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铜丝的直径是

m。(3)甲、乙、丙三位同学在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读数情况如图所示,其中按正确读数方法的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

同学读数偏大。23.(4分)最早的温度计是在1593年由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的。他的第一只温度计是一根一端敞口的玻璃管,另一端带有核桃大的玻璃泡。使用时先给玻璃泡加热,然后把玻璃管插入水中。随着温度的变化,玻璃管中的水面就会上下移动,根据移动的多少就可以判定温度的变化和温度的高低。如图是小科同学设计的一个伽利略温度计的示意图。(1)此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

。(2)若在圆底烧瓶的瓶颈处标注刻度,则越高的位置示数越

。(选填“高”或“低”)(3)若想使该气体温度计的示数更加准确,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4)将一支刻度均匀的水银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读数为5℃,再将它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读数为105℃,现用该温度计测量一杯水的温度,读数为39℃,则这杯水实际温度为

。24.(4分)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各种测量,请根据图示填空。(1)图甲中,物体的长度是

cm。(2)图乙是常用的体温计,他是根据

原理制成的,此时指示的温度

.(3)图丙中,小石块的体积为

cm3。25.(3分)为了较准确地测出金属丝的直径,可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进行测量.由图可知,金属丝匝的总长度是

,直径是

;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留有空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

.26.(3分)小杭同学学习了长度测量做了下列两个实验:

(1)用如图甲方法测得的硬币直径为

厘米。(2)如图乙所示,是一个医用注射器,注射器上的刻度表示活塞拉到该位置时,针筒内部的容积。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

厘米,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平方厘米(保留2位小数)。三、实验探究题(共5题;共40分)27.(6分)鲜花人人喜爱,鲜花保鲜成了喜爱鲜花的人所关注的问题。为了研究如何延长鲜花保鲜的时间,小明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两只相同的锥形瓶,标上A和B;②在A瓶中加入20ml清水和2粒维生素E形成的液体,在B中加入;③在A瓶中插入一枝新鲜的玫瑰花,在B瓶中插入一枝同样新鲜的玫瑰花;④将两个瓶子放在相同的环境中,每隔12个小时观察一次鲜花的状态,至花全部凋谢;⑤另取玫瑰花重复实验。(1)小明想要验证的假设是:

;(2)请将步骤②补充完整:

;(3)小红认为这个方案不合理,她的理由是:

。28.(6分)小明发现电脑是利用风扇来降温的,他想知道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与风扇扇叶的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可能与风扇扇叶的宽度、长度、倾斜角度等因素都有关系。为此,他制作了几个不同的小风扇去吹动同一位置的同一纸片(如图),并记录数据如下表。组别扇叶宽度cm扇叶长度cm扇叶倾斜角度θ纸片被吹起的角度α14730°35°23730°30°32730°20°43430°20°53745°40°(1)该实验中用到的测量仪器有:量角器和

;(2)实验中,小明通过观察

来确定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3)小明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在扇叶的倾斜角度、长度相同时,扇叶的宽度越大,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越大。那么他选择分析的实验组别是

。29.(8分)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测量某品牌粉笔的体积大小,利用两支相同的粉笔、细针、量筒等器材,分小组继续进行下列探究。(1)甲组同学用排水法测量粉笔的体积,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水体积为V1,将粉笔放入水中,粉笔完全浸没,如图甲所示,测得总体积为V2,这样测得的粉笔体积将

(选填“偏大”或“偏小”)。

(2)乙组同学用凡士林涂抹整个粉笔外表(凡士林可有效地阻止粉笔吸水,且涂抹的凡士林很薄,体积可忽略不计),但实验时出现了如图乙所示情况:涂抹了凡士林的粉笔漂浮在水面上。为测出涂抹凡士林的粉笔体积,下一步操作:

(3)丙组同学观察发现粉笔吸水后体积几乎不膨胀,另取一量筒倒入适量的水,测得体积为V3,将甲组实验中已经吸足水的粉笔投入量筒中,再测得总体积为V4,丙组同学测得粉笔体积为

(用题中的字母表示,下同)。(4)丙组同学还想进一步知道一支粉笔能吸收多少体积的水,经过与甲组同学的讨论,利用他们两组测得的实验数据,最终计算出了该粉笔的吸水量为

。30.(6分)柿子有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健脾化痰等功效,还没熟透的柿子,是青色的。把青柿子放到米缸里,过一段时间柿子就会变成红色。柿子成熟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呢?对于这个问题,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选取品种、大小、色泽、软硬相同,成熟度相似的青柿子70个,分成7组,分别置于不透光的盒内,放置于不同的温度下,经过三天的时间,结果如下:组别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第5组第6组第7组温度/℃17202326293235颜色青色青黄色偏黄有点红泛橙红偏红红色软硬硬硬偏硬有点硬有点软偏软很软(1)该兴趣小组研究的是问题是

?(2)该兴趣小组是如何判断三天后柿子的成熟情况?

。(3)该兴趣小组做实验时每组用10个柿子而不是1个柿子,目的是为了

。31.(14分)杭州西湖边的宝石山上,赭色“宝石”比比皆是,造型各异,大小不等,闪闪发光,让人喜爱。由此得名宝石山,其实,“宝石”是早期酸性火山喷发出的以二氧化硅为主的岩浆粗大碎屑,并被岩浆中的二氧化碳染成红色。宝石山作为杭州最容易爬的一座山,每天都会迎来大量游客。周末,小笛,小灿和小军相约游玩宝石山后,各自带回一块“宝石”。(1)小迪的“宝石”体积较小,可放入量筒测量体积,但用排水法测量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时,老师总是强调先要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①“适量的水”有何要求?

。②小迪估计他的“宝石”体积约为40厘米3,在以下量筒中,选择哪一个测量最合适?

A.25毫升

B.50毫升

C.100毫升

(2)小灿在宝石山拾得的“宝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于是她利用一只烧杯和量筒完成了测量,操作步骤如下:①小灿的“宝石”体积为

。②她发现这样操作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产生误差的步骤是

(填字母),理由是

。(3)①小军在用量筒量取50mL液体时,还需用到

。(填名称)②若量取时仰视读数,则会造成测量结果

。(选填“偏小”或“偏大”)四、解答题(共4题;共25分)32.(8分)小科同学自制了一个简易温度计,A为一塑料瓶,B为吸管,通过软木塞与A相连,管下端插入水槽中,使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测出对应水柱高度h,记录数据如表所示:(1)这个温度计的塑料瓶部分相当于常用温度计的

。(2)若对应的水柱高为40.3厘米,则此时所对应的温度大约是

。t/℃171921232527h/厘米30.024.919.714.69.44.2(3)用此温度计能不能测29℃及以上的温度,说明理由

(4)若要提高此温度计的精确度,对该装置有何要求?(写出一点即可)33.(5分)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热源。(1)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Ⅰ.定性研究: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秒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

温度最高。该小组同学向老师请教,老师提示:该层火焰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更充分。Ⅱ.定量研究: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各自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下表:火焰层平均温度/℃乙丙焰心432598内焰666783外焰520667由上表得出结论:

(填“焰心”“内焰”或“外焰”)温度最高。该小组同学对该研究的结果产生疑虑,老师对该小组同学的质疑胆量表示赞赏,同时告诉该小组同学由于外焰与外界大气充分接触,燃烧时与环境的能量交换最容易,热量散失较多。老师提示:酒精灯加防风罩有利于外焰温度的提高。(2)交流反思:不仅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温度也有差异。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34.(6分)小明同学利用一根粗细均匀的铅笔、刻度尺来测量细铁丝的直径。(1)如细铁丝环绕30圈,则细铁丝直径为

厘米(结果精确到0.01)。(2)刻度尺受热膨胀后去测量,其值与真实值比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某些用常规仪器难以直接测量的量用累积的方法,将小量变成大量,不仅便于测量,还能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减少误差,这种方法叫累积法。以下测量方法不属于累积法的是

。A.

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先测量100张纸的厚度,再取平均值

B.

测量金属块的长度,测量了3次,然后求平均值

C.

测量一滴水的体积,先测出60滴水的体积,然后取平均值

D.

测量不规则石块的体积,先往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下刻度,然后把石头放入水中,记下刻度。再把两个刻度相减,就是石头的体积。35.(6分)某同学欲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C、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E、数出排绕在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和错误的步骤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2)错误的步骤应更正为________。(3)某同学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________。A.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

B.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

C.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D.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B2.D3.D4.D5.C6.C7.C8.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