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概述王楠讲解_第1页
骨折概述王楠讲解_第2页
骨折概述王楠讲解_第3页
骨折概述王楠讲解_第4页
骨折概述王楠讲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骨折概述主讲人:王楠护理专业教学资源库掌握骨折的专有体征、处理原则和急救措施熟悉骨折的并发症和临床愈合标准了解骨折的病因、分类、愈合过程学会骨折病人的护理知识和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能对骨科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在护理骨科病人的过程中,具有认真负责态度,具有同情之心学习目标案例导入

钟先生,35岁,横穿马路时被汽车撞伤大腿,由他人急送入院。钟先生自述汽车撞到了左侧大腿,现左侧大腿中部疼痛难忍,BP90/60mmHg,左侧大腿中部可见瘀斑,左足外旋。作为急诊科护士,接诊时,请思考:

1.钟先生血压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应对钟先生采取哪些急救措施?

2.钟先生当前的主要护理问题是什么?对钟先生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解剖附肢骨及连结头颅骨及连结躯干骨及连结206块骨头骨的构成骨的构成:骨质、骨髓和骨膜。保护、营养、再生、感觉功能造血功能

定义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发生部分或完全中断即为骨折。

概述(一)骨折的病因直接暴力外力作用部位发生骨折间接暴力着力点以外的部位发生骨折如高处坠下足部着地引起脊椎骨折3.肌肉牵拉4.疲劳性骨折5.病理性骨折骨骼本身患有病变,当收到轻微外力即发生骨折直

力护考

病因概述

分类1、按骨折的程度与形态分类不完全骨折完全骨折裂缝骨折青枝骨折螺旋性骨折嵌入性骨折骨骺分离粉碎性骨折凹陷性骨折压缩性骨折斜形骨折横行骨折护考概述

分类2、按骨折的稳定程度分类稳定性骨折不稳定性骨折3、按受影响组织分类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横形骨折、嵌插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护考按骨折稳定程度分稳定性骨折不稳定性骨折骨折的分类按与外界是否相通分:开放性骨折与闭合性骨折骨折的分类按骨折的时间分2周以上新鲜性骨折陈旧性骨折2周以内骨折的分类四、护理评估健康史护理诊断辅助检查身心状况护理措施处理原则全身表现休克:大量出血和剧烈疼痛,引起失血性休克和神经性休克。发热:一般骨折没有发热,当骨折大量出血后吸收可引起低热,不超过38℃,开放性骨折感染发热如骨盆骨折护考四、护理评估健康史护理诊断辅助检查身心状况护理措施处理原则局部表现一般表现

疼痛和压痛、肿胀和瘀斑、功能障碍等。

骨折专有体征

畸形、假关节活动(反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护考骨折的临床表现骨折特有体征(不完全骨折,嵌插骨折除外)(1)畸形:骨折段移位可使患肢外形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缩短、成角或旋转畸形。骨折的临床表现骨折特有体征(不完全骨折,嵌插骨折除外)(2)异常活动:正常情况下肢体不能活动的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3)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摩擦时,可产生骨擦音或骨擦感。具有以上三个骨折特有体征之一者,即可诊断为骨折。健康史护理诊断辅助检查身心状况护理措施处理原则CT

血常规

X线MRIX线:确诊性检查,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护考(二)辅助检查健康史护理诊断辅助检查身心状况护理措施处理原则21早期常见并发症晚期常见并发症骨折的并发症骨折常见的并发症如休克、感染、脂肪栓塞、血管损伤、神经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骨折早期并发症四、护理评估健康史护理诊断辅助检查身心状况护理措施处理原则

休克

股骨干骨折、骨盆骨折及多发性骨折出血量较大易引起失血性休克。

感染开放性骨折易造成化脓性感染和厌氧菌感染,以化脓性骨髓炎多见。

骨折早期并发症四、护理评估健康史护理诊断辅助检查身心状况护理措施处理原则

血管损伤骨折直接损伤或石膏绷带过紧压迫所致血管,最易发生的是肱动脉和腘动脉。

神经损伤

肱骨干骨折可损伤桡神经、肘关节周围骨折可损伤尺神经、正中神经、腓骨胫骨骨折可损伤腓总神经、脊椎骨折可引起脊髓损伤。

骨折早期并发症脂肪栓塞:长管骨(如股骨干)骨折脂肪可进入破裂的静脉窦内引起脂肪栓塞。骨折早期并发症骨筋膜室综合征: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严重缺血而发生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好发于前臂掌侧和小腿。骨折早期并发症前臂筋膜间隔室综合症

发展过程示意图骨筋膜室综合征:伤肢持续性剧烈疼痛、麻木、指(趾)呈屈曲状态、肌力减退、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骨折早期并发症伤肢骨折并发症早期并发症休克骨盆骨折及多发性骨折出血量较大易引起失血性休克

感染脂肪栓塞血管损伤神经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常见于前臂和小腿骨折,表现为肢体剧痛、肿胀、指呈屈曲状,局部肤色苍白或发绀脏器损伤骨盆骨折可损伤膀胱、尿道和直肠血管损伤护考骨折晚期并发症1.卧床并发症:压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

坠积性肺炎

长期卧床病人,特别是老年、体弱和伴有慢性肺部疾病的病人压疮

长期卧床,身体骨凸处受压,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骨折晚期并发症2.缺血性肌挛缩

肌肉缺血、坏死、机化而发生的挛缩畸形,是骨折晚期最严重的并发症。骨筋膜室综合症处理不当的严重后果如发生在前臂掌侧即“爪形手”畸形、发生在下肢“爪形足”畸形。骨折晚期并发症3.骨化性肌炎

是因骨折后形成骨膜下血肿,血肿发生机化和骨化,故又称损伤性骨化。多见于关节附近骨折骨折晚期并发症4.关节僵硬

是由于伤肢长时间固定,关节囊和周围肌肉挛缩,关节内、外发生纤维粘连而造成的关节活动障碍骨折晚期并发症5.创伤性关节炎

是由于骨折累及关节面,关节面未能准确复位,愈合后关节可出现疼痛、肿胀,称为创伤性关节炎骨折晚期并发症6.缺血性骨坏死

是指骨折后骨折段的血液供应遭到破坏而使该段骨组织发生缺血、坏死改变,常见于股骨颈骨折。晚期并发症坠积性肺炎压疮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急性骨萎缩缺血性骨坏死股骨颈骨折时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缺血性肌挛缩爪形手骨折并发症护考骨折愈合过程和影响因素(一)骨折愈合过程:血肿炎症机化期由纤维组织将骨折端连接在一起原始骨痂形成期骨样组织骨化成新骨骨痂改造塑形期

护考概述骨折愈合过程血肿炎症机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骨痂改造塑形期原始骨痂尚不牢固,不能适应生理需要,肢体的活动和负重。在应力轴线的骨痴不断加强,而应力轴线以外的骨痂不断的被清除,最后使原始骨痂改造为永久骨痂,骨髓腔相通,骨折的痕迹已完全消失,达到骨性愈合,又称骨性愈合期。此期约需1~2年骨折后,骨折端和周围软组织的出血形成血肿,伤后6~8小时凝血系统被激活,凝成血块,几天后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和吞细胞侵入血块,形成纤维组织,由纤维组织将骨折端连接在一起,故又称纤维愈合期,此期大约需要2~3周。骨折断端的骨内、外膜增生,血管长入,骨折端形成的骨样组织骨化成新骨,称为膜内成骨,成为内、外骨痂。而骨折端之间和髓腔内的血肿机化形成的纤维组织,转化为软骨,经过增生、钙化而骨化,称为软骨内成骨。内、外骨痂和连接骨痂形成桥梁骨痂,成为骨折断端的有力支持,即原始骨痂形成。此期能抵抗肌肉收缩及成角、剪力和旋转力,即达到临床愈合,故又称临床愈合期。此期大约需要12~24周。概述影响骨折愈合因素有足够的接触面牢固的固定充分的血供

病人因素如年老、体弱、营养不良、各种代谢障碍性疾病等使得愈合迟缓或不愈合

局部性因素

如骨折的部位、类型、程度,治疗与护理不当,骨折端血供不良与周围组织情况差,骨折局部有感染均愈合迟缓或不愈合概述骨折临床愈合标准1.局部无压痛及纵向扣击痛

2.局部无反常活动3.X线片显示骨折模糊,有骨痂通过骨折线4.外固定解除后:上肢向前平举1Kg重量达1分钟;下肢不扶拐平地连续步行3分钟,不少于30步5.连续观察两周骨折处不变形(三)处理原则健康史护理诊断辅助检查身心状况护理措施处理原则骨折急救1、抢救生命

首先判定有无窒息、大出血、休克及颅脑损伤等,并给予相应的急救措施。2、伤口处理

伤口出血用绷带包扎即可止血。如骨折端已外露,不应当立即回纳。3、妥善固定

骨折或可疑骨折的病人可用夹板、木板、自身肢体等妥善固定受伤的肢体。经初步抢救、妥善包扎固定后,迅速送往有治疗条件的医院。4、迅速转运

(三)处理原则健康史护理诊断辅助检查身心状况护理措施处理原则骨折治疗三大原则:一、复位是将移位的骨折断端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的支架作用。是骨折治疗首要步骤。手法复位是在麻醉下,应用手法进行复位,又称闭合复位,是闭合性骨折最常用的复位方法,如手法得当,效果好损伤小,没有带来感染的危险。切开复位应用手术切开骨折部位,在直视下将骨折复位。优点是复位确切。牵引复位对部分骨折行持续牵引复位,同时也有固定作用。如颈椎骨折、大腿骨折等。牵引有两类,一类是皮牵引,另一类是骨牵引。(三)处理原则健康史护理诊断辅助检查身心状况护理措施处理原则骨折治疗三大原则:二、固定将骨折维持在复位后的位置,使其在良好对位的情况下达到愈合。固定方法有外固定和内固定。外固定小夹板石膏绷带持续牵引主要适用于四肢长骨的较稳定骨折,固定范围不包括骨折处的上下关节,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可按肢体形状塑形、干固后,固定可靠,固定范围大,不易发生再移位,但不利于功能锻炼。骨牵引较直接且力量大,利于开放性伤口观察及换药、利于功能锻炼、但不能早期下床活动;皮牵引较间接且力量小,多应用儿童内固定复位准确且固定牢靠但具有创伤的缺点。常用的内固定器材多种,常用的有金属丝、接骨板、螺丝钉、髓内钉、加压钢板等骨折治疗第一节骨折概述骨折内固定(三)处理原则健康史护理诊断辅助检查身心状况护理措施处理原则骨折治疗三大原则:三、功能锻炼功能锻炼是骨折治疗的重要阶段,是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固定后即可开始功能锻炼。骨折治疗

骨折早期伤后1~2周,早期局部肿胀疼痛,主要任务是促血行,消肿胀,防止肌萎缩。运动重点是患肢肌肉舒缩锻炼,固定范围以外的部位在不影响患肢固定情况下进行锻炼。

骨折中期伤后2周后,此期患肢肿胀疼痛已消,骨折处已纤维性连接,主要任务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运动重点是患肢骨折的远近关节运动为主。

骨折后期伤后6~8周后,已达骨折的临床愈合,外固定已拆除,任务是促使功能全面恢复,运动以重点关节为主的全身锻炼,此期是功能锻炼的关键阶段,前两期的不足此期给予弥补。骨折治疗治疗原则:复位、固定、康复治疗(一)复位是骨折治疗的首要步骤。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的支架作用。根据骨折的部位和类型,选用手法复位、牵引复位或手术切开复位。(二)固定将骨折维持在复位后的位置,使其在良好对位的情况下达到愈合。骨折固定的方法有外固定和内固定。小夹板固定主要用于四肢长骨的较稳定骨折。内固定:复位准确且固定牢靠但具有创伤的缺点。(三)功能锻炼是在不影响固定的情况下,尽快地恢复患肢肌、肌键、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舒缩活动。康复治疗是骨折治疗的重要阶段,是防止发生并发症和及早恢复功能的重要保证。护考1.关于骨折中期康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外固定已拆除

B.患肢肿胀疼痛严重

C.已达骨折的临床愈合

D.主要任务是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E.运动重点是骨折处上下的关节活动2.骨筋膜室综合征好发于前臂和

A.上臂B.大腿C.小腿D.膝关节E.足部达标测试护考功能锻炼早期(伤后1-2周)主要进行患肢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练习。中期(伤后3-6周)进行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的活动。晚期(伤后6-8周)患肢肿胀时抬高患肢,若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时,则禁止抬高患肢以免影响局部血供。减轻疼痛:局部冷敷、抬高患肢。牵引:下肢牵引时抬高床尾,颅骨牵引时应抬高床头15-30cm以对抗牵引力量。牵引针孔处滴75%乙醇,每日2次。每日测量肢体长度,两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