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安全管理与维护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电梯安全管理与维护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电梯安全管理与维护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电梯安全管理与维护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电梯安全管理与维护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梯安全管理与维护作业指导书TOC\o"1-2"\h\u20045第一章电梯安全管理概述 3132241.1电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385331.1.1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3177931.1.2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率 3322741.1.3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 3243351.1.4推动电梯行业的健康发展 3282181.1.5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 4296311.1.6电梯安全监管部门 4117291.1.7电梯使用单位安全管理 4134821.1.8电梯安全宣传教育与培训 45481.1.9电梯安全检查与评估 412312第二章电梯安全法规与标准 4281011.1.10法规概述 4322801.1.11主要法规内容 5208001.1.12法规实施与监管 5273481.1.13标准概述 5180811.1.14主要标准内容 5216441.1.15标准实施与监督 613830第三章电梯设计选型与采购 6251771.1.16安全性原则 6214501.1.17可靠性原则 687491.1.18舒适性原则 6320171.1.19经济性原则 7203941.1.20电梯采购流程 7199071.1.21电梯采购注意事项 721181第四章电梯安装与调试 8253901.1.22编制安装方案 8154061.1.23现场环境检查 863761.1.24安装人员组织及培训 8305851.1.25电梯主要部件安装 8147711.1.26电梯辅助设备安装 9257791.1.27电梯安装质量控制 9113601.1.28电梯调试 9251531.1.29电梯验收 109490第五章电梯使用与维护 10198901.1.30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10259331.1.31乘客注意事项 10317371.1.32货物搬运注意事项 10106691.1.33日常巡查 11278601.1.34清洁保养 1167251.1.35润滑保养 11230871.1.36定期检查 11314681.1.37维修保养 112998第六章电梯应急救援与处理 117741.1.38目的 11225261.1.39适用范围 12165251.1.40组织架构 12184091.1.41应急救援程序 12185331.1.42应急救援设备与物资 12138741.1.43培训与演练 12179801.1.44报告 12215661.1.45现场保护 12206161.1.46调查 1217081.1.47分析 13187881.1.48责任追究 13243841.1.49整改 1369971.1.50报告与总结 1326377第七章电梯安全培训与考核 13228521.1.51培训目标 13171531.1.52培训内容 13171941.1.53考核对象 14200941.1.54考核内容 14320691.1.55考核标准 15251141.1.56考核频次 15301591.1.57考核结果应用 1529446第八章电梯安全监测与评估 1555151.1.58监测技术概述 15219971.1.59传感器技术 15311451.1.60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 1624961.1.61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16106981.1.62评估方法概述 16210371.1.63定量评估方法 1649121.1.64定性评估方法 16262581.1.65综合评估方法 176747第九章电梯故障分析与排除 17249931.1.66机械系统故障 17242271.1.67电气系统故障 17161471.1.68液压系统故障 17265111.1.69其他故障 18246121.1.70机械系统故障排除方法 18291781.1.71电气系统故障排除方法 1852881.1.72液压系统故障排除方法 188351.1.73其他故障排除方法 1922001第十章电梯安全管理与维护发展趋势 19233241.1.74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1925411.1.75物联网技术应用 19247561.1.76大数据分析 1961731.1.77移动应用 20200501.1.78智能化维护系统 20100701.1.79无人机巡检 20139731.1.80维保 20210931.1.81绿色环保技术 20第一章电梯安全管理概述1.1电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电梯作为高层建筑中的重要垂直交通工具,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电梯的使用频率日益增加,电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1.1.1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电梯安全管理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电梯往往会导致人员伤亡,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通过加强电梯安全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电梯的发生,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1.1.2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率电梯是建筑物内部重要的交通设施,其正常运行对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加强电梯安全管理,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有助于提升建筑物的使用价值,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和工作需求。1.1.3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电梯的发生往往伴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容易引发社会不安。通过加强电梯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电梯,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1.1.4推动电梯行业的健康发展电梯安全管理对推动电梯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健全的电梯安全管理制度,提高电梯安全功能,有助于提升我国电梯行业的整体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第二节电梯安全管理制度电梯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电梯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5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国家及地方各级制定的电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为电梯安全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电梯安全监察规定》等。1.1.6电梯安全监管部门电梯安全监管部门负责电梯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地方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等。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电梯安全的监管,保证电梯安全运行。1.1.7电梯使用单位安全管理电梯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电梯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1)电梯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电梯安全管理责任人,设立电梯安全管理机构,负责电梯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保养。(2)电梯安全操作规程:制定电梯安全操作规程,保证电梯操作人员具备相应资质,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3)电梯维护保养制度:定期对电梯进行维护保养,保证电梯安全功能良好。(4)电梯应急预案:制定电梯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电梯的能力。1.1.8电梯安全宣传教育与培训加强对电梯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同时对电梯操作人员、维护保养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1.1.9电梯安全检查与评估定期对电梯进行安全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对电梯安全功能进行评估,保证电梯安全运行。第二章电梯安全法规与标准第一节电梯安全法规简介1.1.10法规概述电梯安全法规是国家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电梯,规范电梯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等环节而制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这些法规明确了电梯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电梯安全的监管体系以及电梯安全的基本要求。1.1.11主要法规内容(1)《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该法规定了特种设备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调查处理等方面的内容,为电梯安全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2)《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该条例明确了电梯安全监察的职责、程序和要求,规定了电梯生产、使用、检验、维修等环节的安全要求。(3)《电梯安全监察规定》:该规定对电梯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等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为电梯安全监管提供了具体操作依据。(4)《电梯使用安全管理规定》:该规定明确了电梯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职责,包括电梯的日常维护、检查、应急预案等。1.1.12法规实施与监管电梯安全法规的实施与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包括市场监管、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公安等。各级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电梯安全的监管力度,保证电梯安全法规的有效实施。第二节电梯安全标准解读1.1.13标准概述电梯安全标准是电梯安全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电梯的设计、制造、安装、检验等环节提供了技术依据。电梯安全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电梯设计标准:包括电梯的结构、尺寸、功能等参数要求,以保证电梯的安全功能。(2)电梯制造标准:包括电梯的制造工艺、材料、检验方法等要求,以保证电梯的制造质量。(3)电梯安装标准:包括电梯的安装方法、验收要求等,以保证电梯的安装质量。(4)电梯检验标准:包括电梯的检验方法、检验周期等,以保证电梯的运行安全。1.1.14主要标准内容(1)GB75882003《电梯安全规范》:该标准规定了电梯的安全要求,包括电梯的设计、制造、安装、检验等方面。(2)GB503102002《电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该标准规定了电梯工程的施工、验收要求,以保证电梯工程的质量。(3)GB/T100582009《电梯技术条件》:该标准规定了电梯的技术要求,包括电梯的结构、功能、安全装置等。(4)GB/T244052009《电梯使用与维护规范》:该标准规定了电梯的使用、维护要求,以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1.1.15标准实施与监督电梯安全标准的实施与监督涉及多个部门,包括市场监管、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各级部门应加强对电梯安全标准的宣传、培训和监督检查,保证电梯安全标准得到有效执行。同时电梯生产、使用单位应严格遵守电梯安全标准,提高电梯安全功能。第三章电梯设计选型与采购第一节电梯设计选型原则1.1.16安全性原则电梯设计选型的首要原则是安全性,必须保证电梯在正常运行和紧急情况下,能够保障乘客的人身安全。具体要求如下:(1)遵守国家及地方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2)选择具有良好安全功能的电梯品牌和型号;(3)电梯应具备完善的自动保护装置,如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等;(4)电梯应具备可靠的紧急救援装置,如紧急停车按钮、紧急通话装置等。1.1.17可靠性原则电梯的可靠性是保证电梯正常运行的关键。设计选型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选择具有较长使用寿命的电梯;(2)电梯主要部件应具有较好的耐磨、耐腐蚀功能;(3)电梯控制系统应具备较高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4)电梯应具备完善的故障诊断和预警功能。1.1.18舒适性原则电梯的舒适性是提升用户体验的重要指标。设计选型时应关注以下方面:(1)电梯运行平稳,无明显的颠簸感;(2)电梯轿厢内空气质量良好,具备通风换气功能;(3)电梯噪音低,不影响乘客正常交谈;(4)电梯轿厢内部装饰美观、整洁。1.1.19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安全、可靠、舒适的前提下,考虑电梯的经济性。具体包括:(1)电梯的能耗较低,运行成本较低;(2)电梯的维护保养费用合理;(3)电梯采购价格适中。第二节电梯采购流程及注意事项1.1.20电梯采购流程(1)确定采购需求: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明确电梯的类型、载重、速度、尺寸等参数;(2)市场调研:了解电梯市场行情,收集电梯品牌、型号、价格等信息;(3)编制采购方案: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制定电梯采购方案,包括采购方式、采购预算等;(4)招标文件准备:编写招标文件,明确招标条件、招标程序、评标标准等;(5)发布招标公告: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发布招标公告;(6)接收投标文件:收集潜在供应商的投标文件;(7)开标评标: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程序进行开标、评标;(8)确定中标供应商:根据评标结果,确定中标供应商;(9)签订合同:与中标供应商签订电梯采购合同;(10)电梯交付验收:对供应商提供的电梯进行验收,保证电梯符合合同要求。1.1.21电梯采购注意事项(1)严格遵循采购程序,保证采购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2)关注电梯品牌、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选择具有良好口碑的供应商;(3)考虑电梯的兼容性,保证电梯与建筑物的结构、供电系统等相适应;(4)明确电梯的技术参数,保证电梯满足使用需求;(5)了解电梯的市场价格,避免高价采购;(6)加强合同管理,明确合同条款,保证双方权益;(7)加强电梯验收工作,保证电梯质量符合标准。第四章电梯安装与调试第一节电梯安装前的准备工作1.1.22编制安装方案在电梯安装前,应根据电梯的类型、规格、使用功能等因素,编制详细的安装方案。安装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安装现场环境评估;(2)安装工程进度计划;(3)安装人员组织及培训;(4)安装所需材料、设备清单;(5)安装施工工艺及方法;(6)安全防护措施。1.1.23现场环境检查在电梯安装前,应对安装现场进行以下环境检查:(1)确认电梯井道、机房、底坑等空间尺寸满足电梯安装要求;(2)检查井道内是否有障碍物、预留孔洞是否符合要求;(3)检查机房、底坑等处的照明、通风设施是否完善;(4)检查电源、水源、排水设施是否齐全;(5)检查井道内防护栏杆、警示标志等安全设施是否到位。1.1.24安装人员组织及培训(1)根据安装工程进度计划,合理配置安装人员;(2)对安装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保证其熟悉电梯安装流程及操作要求;(3)强化安装人员的安全意识,保证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规定。第二节电梯安装过程控制1.1.25电梯主要部件安装(1)电梯导轨安装:按照设计要求,保证导轨安装位置、高度、水平度等参数准确无误;(2)电梯轿厢安装:按照设计要求,保证轿厢安装尺寸、位置等参数符合要求;(3)电梯驱动系统安装:按照设计要求,保证驱动系统安装位置、固定方式等参数正确;(4)电梯控制系统安装:按照设计要求,保证控制系统安装位置、接线方式等参数正确;(5)电梯安全装置安装:按照设计要求,保证安全装置安装位置、功能正常。1.1.26电梯辅助设备安装(1)电梯对讲系统安装:按照设计要求,保证对讲系统安装位置、接线方式等参数正确;(2)电梯监控系统安装:按照设计要求,保证监控系统安装位置、接线方式等参数正确;(3)电梯照明系统安装:按照设计要求,保证照明系统安装位置、接线方式等参数正确;(4)电梯通风系统安装:按照设计要求,保证通风系统安装位置、接线方式等参数正确。1.1.27电梯安装质量控制(1)对电梯主要部件安装质量进行检查,保证安装尺寸、位置等参数符合要求;(2)对电梯辅助设备安装质量进行检查,保证安装位置、接线方式等参数正确;(3)对电梯整体安装质量进行检查,保证电梯运行平稳、无异响、无漏油等现象。第三节电梯调试与验收1.1.28电梯调试(1)电梯速度调试:调整电梯速度,保证电梯运行速度符合设计要求;(2)电梯舒适度调试:调整电梯加减速度、换速时间等参数,保证电梯运行舒适;(3)电梯安全装置调试:检查电梯安全装置功能是否正常,保证电梯在紧急情况下能可靠地停止运行;(4)电梯控制系统调试:检查电梯控制系统功能是否正常,保证电梯运行可靠;(5)电梯通讯系统调试:检查电梯通讯系统功能是否正常,保证电梯运行时通讯畅通。1.1.29电梯验收(1)验收电梯主要部件:检查电梯主要部件安装质量,保证安装尺寸、位置等参数符合要求;(2)验收电梯辅助设备:检查电梯辅助设备安装质量,保证安装位置、接线方式等参数正确;(3)验收电梯整体功能:检查电梯运行平稳性、舒适性、安全性等功能指标,保证电梯符合设计要求;(4)验收电梯资料:检查电梯安装、调试、验收等相关资料,保证资料齐全、规范。第五章电梯使用与维护第一节电梯使用注意事项1.1.30使用前的准备工作在使用电梯前,应保证电梯已通过相关部门的安全检验,并获得使用合格证。同时使用单位需制定电梯使用管理制度,明确电梯使用人员职责,保证电梯安全运行。1.1.31乘客注意事项(1)乘客进入电梯时,应先观察电梯内是否正常运行,轿厢内是否整洁,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电梯管理人员。(2)乘客在电梯内应遵守秩序,站位均匀,避免拥挤,不要倚靠电梯门,以免影响电梯正常运行。(3)乘客不得在电梯内吸烟、乱扔垃圾,保持轿厢内环境整洁。(4)乘客在电梯运行过程中,不要将手伸出轿厢外,以免发生意外。1.1.32货物搬运注意事项(1)货物搬运时,应保证货物重量不超过电梯额定载重。(2)货物搬运过程中,应避免撞击电梯轿厢,以免损坏电梯设施。(3)货物搬运完毕后,应及时关闭电梯门,保证电梯正常运行。第二节电梯日常维护保养1.1.33日常巡查(1)电梯使用单位应定期进行电梯日常巡查,发觉问题及时处理。(2)巡查内容包括:电梯运行是否平稳、有无异常噪音、按钮是否灵敏、照明是否正常等。1.1.34清洁保养(1)电梯轿厢、门、地面等部位应保持清洁,定期擦拭。(2)电梯按钮、显示屏等设施应保持完好,不得有损坏现象。1.1.35润滑保养(1)电梯导轨、曳引机、对重轮等部位应定期加注润滑油。(2)电梯钢丝绳应定期涂抹黄油,防止锈蚀。第三节电梯定期检查与维修1.1.36定期检查(1)电梯使用单位应按照相关规定,定期对电梯进行安全功能检查。(2)检查内容包括:电梯制动系统、电气系统、曳引系统、导向系统等。1.1.37维修保养(1)电梯出现故障时,应及时进行维修,保证电梯正常运行。(2)电梯维修应由专业人员进行,使用单位不得擅自进行维修。(3)电梯维修完毕后,应进行试运行,保证电梯安全功能达标。(4)电梯定期维修保养应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包括维修保养记录、更换零部件记录等。第六章电梯应急救援与处理第一节电梯应急救援预案1.1.38目的为保证电梯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救援,减少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电梯应急救援预案。1.1.39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区域内所有电梯的应急救援工作。1.1.40组织架构(1)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电梯应急救援工作。(2)应急救援小组:负责具体实施电梯应急救援任务。1.1.41应急救援程序(1)启动应急预案:发觉电梯故障或紧急情况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2)现场救援:应急救援小组迅速赶到现场,对电梯进行初步检查,确定救援方案。(3)通知相关部门:立即通知物业管理部门、电梯维保单位、消防部门等相关部门,协助救援工作。(4)救援实施:按照救援方案,采取相应措施,尽快解救被困人员。(5)后续处理:对电梯进行安全评估,恢复运行前需进行全面检查。1.1.42应急救援设备与物资(1)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如三角架、应急救援绳、安全帽、防护手套等。(2)配备应急救援物资,如急救包、担架、通讯设备等。1.1.43培训与演练(1)定期组织电梯应急救援培训,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专业素质。(2)定期开展电梯应急救援演练,检验预案的实际效果。第二节电梯处理流程1.1.44报告(1)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2)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1.1.45现场保护(1)现场应设置警示标志,防止无关人员进入。(2)对电梯进行封存,防止扩大。1.1.46调查(1)组织调查组,对原因进行深入调查。(2)调查组应全面收集相关资料,听取当事人和见证人陈述。1.1.47分析(1)分析原因,找出发生的根本原因。(2)分析处理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1.1.48责任追究(1)根据调查结果,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2)对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1.1.49整改(1)针对暴露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2)整改措施应具体、可行,保证类似不再发生。1.1.50报告与总结(1)调查结束后,应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调查结果。(2)总结处理经验,为今后的电梯安全管理提供借鉴。第七章电梯安全培训与考核第一节电梯安全培训内容1.1.51培训目标(1)了解电梯的基本结构、原理和功能。(2)掌握电梯安全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3)学会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方法。(4)熟悉电梯故障排除和处理流程。1.1.52培训内容(1)电梯基础知识(1)电梯的分类及特点(2)电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3)电梯的主要功能参数(2)电梯安全操作规程(1)电梯使用前的检查(2)电梯正常运行的操作(3)电梯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3)电梯日常维护保养(1)电梯日常维护保养的基本内容(2)电梯维护保养的周期和方法(3)电梯维护保养记录的填写和保管(4)电梯故障排除与处理(1)电梯故障的分类及原因(2)电梯故障排除的方法和步骤(3)电梯故障处理的注意事项(5)电梯安全管理制度(1)电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2)电梯安全责任的划分(3)电梯的处理和报告第二节电梯安全考核标准1.1.53考核对象(1)电梯操作人员(2)电梯维护保养人员(3)电梯安全管理人员1.1.54考核内容(1)电梯基础知识(1)电梯分类及特点(2)电梯组成及工作原理(3)电梯主要功能参数(2)电梯安全操作规程(1)电梯使用前的检查(2)电梯正常运行的操作(3)电梯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3)电梯日常维护保养(1)电梯日常维护保养的基本内容(2)电梯维护保养的周期和方法(3)电梯维护保养记录的填写和保管(4)电梯故障排除与处理(1)电梯故障的分类及原因(2)电梯故障排除的方法和步骤(3)电梯故障处理的注意事项(5)电梯安全管理制度(1)电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2)电梯安全责任的划分(3)电梯的处理和报告1.1.55考核标准(1)考核采用闭卷考试形式,满分100分。(2)考核合格标准:60分及以上。(3)考核成绩分为优秀(90分及以上)、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和不及格(59分及以下)五个等级。1.1.56考核频次(1)电梯操作人员、维护保养人员每半年进行一次考核。(2)电梯安全管理人员每年进行一次考核。1.1.57考核结果应用(1)考核合格者,发放相应等级的电梯安全操作证。(2)考核不合格者,进行补考,补考仍不合格者,暂停其电梯相关岗位工作,重新培训后参加考核。第八章电梯安全监测与评估第一节电梯安全监测技术1.1.58监测技术概述电梯安全监测技术是通过对电梯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保证电梯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监测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等。1.1.59传感器技术(1)电梯速度传感器:用于监测电梯运行速度,保证电梯在规定速度范围内运行。(2)电梯位置传感器:用于监测电梯在井道内的实时位置,以保证电梯准确停靠楼层。(3)电梯载重传感器:用于监测电梯载重情况,防止超载现象发生。(4)电梯门状态传感器:用于监测电梯门的开闭状态,保证电梯在正常运行过程中门始终处于关闭状态。(5)电梯故障传感器:用于监测电梯运行过程中的故障情况,及时发出警报。1.1.60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1)数据采集:通过传感器采集电梯运行过程中的各类数据,如速度、位置、载重等。(2)数据传输: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至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为电梯安全评估提供数据支持。1.1.61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1)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筛选、归一化等处理,提高数据质量。(2)数据分析:通过统计分析、模型预测等方法,分析电梯运行状态,发觉潜在安全隐患。第二节电梯安全评估方法1.1.62评估方法概述电梯安全评估方法是对电梯安全功能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手段,主要包括定量评估、定性评估和综合评估等。1.1.63定量评估方法(1)指数法:通过设定一系列指标,对电梯安全功能进行量化评估。(2)概率法:根据电梯故障发生的概率,评估电梯安全功能。(3)灰色关联法: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电梯安全功能进行评估。1.1.64定性评估方法(1)专家评分法:邀请电梯安全专家对电梯安全功能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评估电梯安全等级。(2)安全检查表法:制定电梯安全检查表,对电梯各项安全指标进行检查,评估电梯安全功能。(3)危险源识别法:识别电梯运行过程中的潜在危险源,评估电梯安全风险。1.1.65综合评估方法(1)层次分析法:将电梯安全评估指标分为多个层次,通过层次分析确定各指标权重,综合评估电梯安全功能。(2)模糊综合评价法: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对电梯安全功能进行综合评价。(3)神经网络法:通过构建神经网络模型,对电梯安全功能进行评估。通过以上评估方法,可以为电梯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保证电梯安全运行。第九章电梯故障分析与排除第一节电梯常见故障类型1.1.66机械系统故障(1)导轨系统故障:包括导轨磨损、导轨间隙过大、导轨弯曲等。(2)电梯轿厢故障:包括轿厢体变形、轿厢内装饰损坏、轿厢门故障等。(3)对重故障:包括对重体磨损、对重导轮磨损、对重导向板故障等。(4)曳引机故障:包括曳引机轴承磨损、曳引机齿轮损坏、曳引机电机故障等。1.1.67电气系统故障(1)控制柜故障:包括控制柜内部短路、控制柜内部接触不良、控制柜内部元件损坏等。(2)电梯按钮故障:包括按钮损坏、按钮接触不良、按钮线缆故障等。(3)电梯显示屏故障:包括显示屏损坏、显示屏显示异常、显示屏线缆故障等。(4)电梯召唤箱故障:包括召唤箱内部短路、召唤箱内部接触不良、召唤箱内部元件损坏等。1.1.68液压系统故障(1)液压泵故障:包括液压泵损坏、液压泵内部泄漏、液压泵启动异常等。(2)液压马达故障:包括液压马达损坏、液压马达内部泄漏、液压马达启动异常等。(3)液压缸故障:包括液压缸损坏、液压缸内部泄漏、液压缸动作异常等。(4)液压系统泄漏:包括液压管路泄漏、液压接头泄漏、液压元件泄漏等。1.1.69其他故障(1)电梯速度异常:包括电梯速度过快、电梯速度过慢、电梯速度不稳定等。(2)电梯振动异常:包括电梯运行时振动过大、电梯运行时振动不稳定等。(3)电梯噪音异常:包括电梯运行时噪音过大、电梯运行时噪音不稳定等。第二节电梯故障排除方法1.1.70机械系统故障排除方法(1)导轨系统故障排除:检查导轨磨损情况,调整导轨间隙,修复或更换弯曲导轨。(2)电梯轿厢故障排除:检查轿厢体变形情况,修复或更换损坏的轿厢内装饰,修复或更换轿厢门。(3)对重故障排除:检查对重体磨损情况,修复或更换对重导轮,调整对重导向板。(4)曳引机故障排除:检查曳引机轴承磨损情况,更换损坏的齿轮,修复或更换电机。1.1.71电气系统故障排除方法(1)控制柜故障排除:检查控制柜内部短路情况,修复接触不良部分,更换损坏的元件。(2)电梯按钮故障排除:检查按钮损坏情况,修复接触不良部分,更换损坏的按钮或线缆。(3)电梯显示屏故障排除:检查显示屏损坏情况,修复显示异常,更换损坏的显示屏或线缆。(4)电梯召唤箱故障排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