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李贽《藏书》
前259年也就是长平之战后一年生于赵国……十三岁时,继其父庄襄王践登王位。他生有孔武有力,自幼便养成自尊自大的脾气……过人的精力。一方面他过着穷极奢靡的生活,浸润在销魂蚀骨的声色里;但另一面他仍能勤劳的处理政事。有一个时期,他自己规定每天要批阅一定分量的文牍,直到批阅完了,才肯休息。——傅乐成《中国通史》“秦王为人,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少恩而有虎狼心”——《史记·秦始皇本纪》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程标准: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一、为何是秦——秦的统一二、秦制何变——秦朝建立和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三、亡秦者何——秦的速亡主题引领周秦之变汉朝西周春秋秦朝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册封秦为诸侯前475年前221年秦朝建立战国楚汉相争前207年秦朝灭亡前202年汉朝建立前209年陈胜起义前356年商鞅变法战国初期形势图战国末期形势图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史记·范雎蔡泽列传》问题探究客观条件主观条件任务:阅读课本,探究秦国统一中国的原因客观条件——大势所趋。①政治上: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②经济上: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主观条件——秦国的强大。①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②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③商鞅变法后,秦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④远交近攻策略如何理解?P14引言《吕氏春秋》一、秦的统一秦统一的过程一、秦的统一(一)统一的条件:人心、经济、地理、统治者、变法改革(二)统一的经过:(三)巩固统一的措施:1、军事上:2、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补充】文书制度:在秦朝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中,文书发挥中重要作用,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秦朝还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文献与出土材料均反映秦朝文书十分繁密。秦始皇日夜批阅大量文书,不达到一定的数量“不得休息”。公元前221年,我国政治文明历程出现拐点(1)从分裂割据到实现统一。(2)从分封制发展为全国推广郡县制。(3)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1)皇帝制度
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朕”。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与上。上至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垂直管理地方(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皇帝最高统治者中央政府郡(守)县(令或长)地方政府中央集权制度(2)三公九卿制度(3)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军事(虚设)协助皇帝处理政事丞相助手,监察百官太尉丞相御史大夫九卿分工协作配合牵制分封和郡县之争李斯王绾
周代开国所封宗室很多,但后代疏远,互相攻击如仇敌,征战不休,非“安宁之术”。郡县
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分封如果是你,你会如何选择?说出你的理由。相同点: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分封制郡县制基础血缘地域官吏来源世袭制任免制隶属关系相对独立直属中央权力世袭统治权(独立的政、财、军权)管理权作用拓展疆土,导致割据利于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性质贵族政治官僚政治分封制与郡县制是适应不同社会生产力条件(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应用历史辩证的眼光看待。注意: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否定,不是继承发展地方权力集中中央权力集中皇帝中央集权专制主义一种决策方式,强调皇帝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权、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一种政权组织形式,强调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君相矛盾中央与地方矛盾一种政权组织形式,强调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中央与地方矛盾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优缺点:特点:(1)官僚政治: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中央直接任免,不能世袭,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贵族政治。(2)皇权独尊:皇权至高无上;实行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家国同治”;皇帝称号和使用的物品都具有专-一性。(3)高度集权: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中央官员以皇权为中心各司其职、相互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4)两对基本矛盾:一是中央内部矛盾,主要表现为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二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优缺点:(1)优点:能够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有利于加强全国范围内的经济文化等交流;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能够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发展;遇到自然灾害,可以调动全国人力和物力救灾、减灾;能够迅速增强国力等。(2)缺点:把全国的权力掌握在一个人手中,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容易造成中央决策失误,导致全国范围的大灾难;权力的过分集中也容易形成暴政,不利于调动中央、地方等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等。一、秦的统一(四)统一的意义:这个划时代的变革,不但结束了列国的局部战争,废除了列国间重重关隘和限制......甚至在疆域方面,亦因统一事业的完成而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奠定了此后两千年中国版图的基础。———邹纪万《秦汉史》秦朝在平定六国的基础上,对周边地区施行政治控制,不仅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人民版必修一p9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钱穆
百代都行秦政制。——毛泽东
“虽然历史证明他无法把自己的权力变得永恒不朽,但是他把东亚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他勾勒出新的组织。一直到1912年,对中国的治理,凭借的就是这个不断被加以变化的组织。除去偶尔发生、时间长短不一的失效期,这一组织把被称为中国的庞大地域牢牢地团结在一起。这是了不起的成功。”——【美】赖德烈《中国人:他们的历史,他们的文化》维系“中国”这观念的真正力量之一,可能是因为有一个以视觉符号作为基础的文字系统。——许倬云《说中国》一、秦的统一(四)统一的意义:政治: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经济: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促进民族交流融合,加强华夏文化的认同,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形成,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延续和发展秦始皇时期秦二世时期①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墓②求仙访药③出外巡游、封禅,征发繁重④刑罚严苛⑤焚书坑儒⑥残忍昏庸,严刑峻法,加重人民负担表现影响:使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化,引发农民大起义二、秦的暴政与灭亡1、暴政的表现大泽乡起义(绘画)秦末农民战争示意图二、秦的暴政与灭亡2、秦末农民起义二、秦的暴政与灭亡1、暴政的表现2、秦末农民起义思考1:秦朝崩溃的原因?思考2:秦朝短命而亡对后世的影响?(1)秦朝统治者的暴政,导致社会矛盾激化。(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本身的缺陷。即所谓的权力制约机制的欠缺而导致权力滥用的问题。儒家尊崇地位的确立鉴于法家学说的负面效应发展到极致,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把改造后的儒家思想作为王朝的正统思想,儒学成为传统社会思想文化的主流民本思想的有限回归秦因暴政而亡充分展示了人民的力量,使统治者对民众的力量重新加以认识,促使君主自我调整治民政策,有利于人民的休养生息和王朝的长治久安君主权力的适度制约秦朝灭亡后,后世君主和思想家深刻反思,在承认君权至上的前提下,对君主权力加以适度限制,以防范君权走向极端而失控,保证君主政治的正常运行。民族问题上的羁縻政策汉代以来,统治阶级吸取了秦朝民族政策上的极端措施的教训,确定了中国历代王朝在民族关系上的羁縻政策。对于民族间的和解与沟通、地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以及中央集权的加强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思考2:秦朝短命而亡对后世的影响?刘邦:“约法三章”,废秦苛法,善于用人,听取谏言,指挥得当。项羽:刚愎自用,不善用人,赏罚不明,烧杀掳掠,政策失当。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二、秦的暴政与灭亡3、楚汉之争完成统一,结束割据,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成为封建社会主要的政治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秦始皇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严刑峻法;赋税繁重;兵役徭役繁重。暴政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始皇之“功”始皇之“过”史学辩论
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也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谈谈你眼中的秦始皇?提示:如何评价历史人物1、特定的历史背景2、确定评估标准3、防止以偏概全4、要史论结合,不能空下结论5、克服英雄史观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秦朝的统一统一原因统一过程统治措施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秦朝的暴政政治危机焚书坑儒始皇之死秦朝的灭亡陈胜、吴广起义秦的速亡楚汉战争本课小结史学家钱穆评价秦朝某一制度时曾说:“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一个家。”这一变化()A.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B.有利于“民本”思想的形成C.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D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至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甚大之绩效”是指郡县制()A.使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B.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模式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D.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C(2022广东珠海二中期中)黄仁字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从公元前直到20世纪,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个中央政府能向每个农民直接征税的国家。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拥有()A.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B.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C.健全完善的赋税政策D.长期稳定的社会秩序B(2019.全国II卷)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D有学者指出,秦朝以武力统一天下,却没有使原本属于各国的百姓感受到新政权带来的温暖,这成为秦朝短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缝配件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中国城市清扫机械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策略咨询报告
- 2025年右旋糖酐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鲜龙眼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中国铜银合金导线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网带式热风回火炉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中国透明编织袋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19-2025年中国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市场供需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 福建省2024中考道德与法治课前背本第20课时创新驱动发展
- 福建省2024中考道德与法治课前小测第1课时成长的节拍
- 卫生院基本药物采购供应管理制度
- 抽水蓄能辅助洞室施工方案
- 数据结构英文教学课件:chapter7 Searching
- 护理核心制度及重点环节-PPT课件
- 夹套管现场施工方法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形近字组词参考
- 第三章走向混沌的道路
- 化探野外工作方法及要求
- 2006年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工资标准表及套改表2
-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条例2021
-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公开招聘面试答辩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