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2月诊断性调研检测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
潍坊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2月诊断性调研检测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2页
潍坊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2月诊断性调研检测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3页
潍坊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2月诊断性调研检测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4页
潍坊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2月诊断性调研检测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潍坊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2月诊断性调研检测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阅读(70分)(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材料一:如何通过“讲好中国故事”来实现有效的共情传播和跨文化传播,将对国家形象的构建以及对外宣传工作的开展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近些年来,无论是传统主流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弱化了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界限,打破了媒介的壁垒。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社交平台,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也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舞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也纷纷开通了视频号,利用网络的便捷,增强及时性。然而面对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讲好中国故事”也面临着被“污名化”“政治化”的挑战。同时,传播技术不断进步,媒体融合全面推进,也为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多维叙事提供了可能性与挑战性。因此,提升媒体讲故事的能力,便被赋予了重要的价值甚至是历史意义。尚克和艾贝尔森认为,故事解释着世界,人们所看到的世界只是所讲述的故事允许他们看到的世界。当下的中国不乏好的故事,关键在于如何讲。不同的媒体类型表现出不同的叙事特质,不同媒体对不同故事类型或者叙事性模式有着特别的适用关系。有的媒体强调“情境再现”,有的凸显“情感陈述”,有的注重“理性分析”,有的体现“深度解剖”。讲好中国故事,就需要利用媒体的这些特质,在叙事话语、叙事符号、叙事关系和叙事主体等方面进行重新建构。无论是传统主流媒体还是新媒体,无论是稳固娴熟的政治、学术话语,还是鲜活灵动的网络、生活语言,都可以在多元话语的融通中为讲述中国故事贡献力量;传统的言语交流媒介已不再独享支配地位,图像、声音、音像、超文本等传播媒介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各类媒体应重视故事内容的表达方式,以糅合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的多模态叙事模式,呈现多姿多彩的画面,打造独特的感官盛宴;注重共情、共动、共享,让受众不再仅仅是被动的接收者,还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体验者,这种参与、体验可以有效地增强他们对于中国故事的感性认识;在叙述的主体上,多元主体共同讲述已然成为不容忽视的客观现实,无论是大陆还是港澳台地区,都可以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主体,甚至也可以搭建与不同国别媒体的合作平台,借由外国人的声音来讲述中国的故事。(摘编自史卫文《讲好中国故事的媒介创新思考》)材料二:“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是一个关于如何实现中国故事他者表述的学术命题,这一学术命题包含了“自然状态下的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和“建构视角下的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两个层面的内容。自然状态下的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是一种他者视角下的中国故事讲述。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总是基于其本身的利益需求,用中国来确立自身的存在价值,至于故事本身的真实性如何并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建构视角下的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是一种从我者出发,将他者纳入与自我关系之中的故事讲述。自然状态下的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与建构视角下的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共同构成了“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的整体内涵。

从操作层面审视“外国人讲述故事”的实现路径,是对其运作机制的探寻。徐占枕在《讲好中国故事的现实困境与破解之策》一文中认为,良好的传播效果其实是“讲述者”和“听述者”共同完成的。由此,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的实现路径可以提炼为谁来讲、讲什么、怎样讲、对谁讲四个核心问题。谁来讲强调的是讲述主体。在华生活与工作的外国专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眼中的中国,国外读者会更感兴趣、更容易接受。相较于专家,留学生属于尚未踏上社会舞台的群体,也是所在国未来具有影响力的群体,他们讲述中国故事的潜力也就更加明显。讲什么是讲述内容。中国故事从“自我讲述”到“他者讲述”所包含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世界观。基于自我讲述的故事,体现的是民族中心主义的价值趋向,这种世界观的实质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看不到也不承认他者的存在。由于缺乏了他者的观照,这种自我讲述的中国故事人为地隔断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在与外界的交往中,明显不被外界认同。与自我讲述的中国故事不同,他者讲述是从他者的角度观看自我,由于增加了他者的观照,自我就不再是孤立于世界之外的自说自话,而是带有他者交往与他者评价的自我。外国人讲述的中国故事就是一种基于他者讲述的中国故事。面对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一些西方国家在震惊之余,会带有固有的偏见贬低中国,在这一背景下,用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向世界说明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利益关系无疑成为最佳选择。怎样讲是指讲述方式。外国人讲述的中国故事是一种身体在场式的讲述,身体在场是指“身体本身在事情发生、进行的场所”。外国导演深入到中国社会底层,提炼出感兴趣的题材内容,并通过拍摄与制作来与主人公共同分享,这种拍摄本身也是一种身体在场式的故事讲述;外国留学生不仅通过课堂学习中国语言文化知识,还通过旅游、交友、聚会等课外活动感知中国文化,并通过微博、图片、视频形成一个个有关自己在中国学习、生活的故事,这些故事本身就来自于一种在场式的生活经历。对谁讲是指故事的传播对象。对于外国人讲述的中国故事而言,其传播对象无疑是外国人。这就面临着一个问题,如何保证故事所传递的价值观是积极正面的,即对故事的效果评估问题。在此前提下,建构具有对话性的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范式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要建立这种范式,就必须进行调研。通过对存在于讲述者的朋友圈之内的成员的调研,形成不同形式下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的受者反馈,这是从受者出发,基于对话目的的传播效果测量方法,通过这种测量方法让以往中国故事传播图示中被忽略的外国受众一方的身份得以凸显,增强讲述的针对性。审视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的实现路径,可以使“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这一命题回归故事本身的讲述过程,进而改变当下中国故事研究领域中他者缺失的状态,为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提供具体方案。(摘编自王庆福、张红玲《纪录片国际传播中“他者叙事”的跨学科思考》)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媒体融合多种媒介打破了传统媒体的限制,丰富了传播内容的表达方式,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B.凭借有效的多元话语融通,新媒体在媒介传播中的作用日渐凸显,从而颠覆了传统主流媒体的支配地位。C.建构视角下的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更有利于让“讲述者”以他者的视角再现中国的客观现实情况。D.外国导演和留学生参与到中国的实际生活中,有着亲身体验与感悟,“身体在场”式的讲述更具说服力。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不断促进传播技术的进步,提升讲故事的能力,将中国形象传递给世界,才能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B.根据尚克和艾贝尔森的观点,叙事非常重要,讲好中国故事能够构建外部世界对于中国的具体认知、理解和认同。C.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通过电视直播,以虚拟影像与场景演员表演互动的方式,演绎中华文化之美,这一论据能用来支撑材料一最后一段观点。D.相较于他者视角的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的优势,中国本土媒体的主动讲述已不再是中国故事国际表达方案的首要选择。3.下列不属于“他者讲述”的典型案例的一项是(3分)A.在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孔子学院组织“中华礼仪”汉语角活动,当地众多中国文化爱好者将学到的“见面礼仪”分享给自己的朋友。B.2024年“村BA”球王争霸赛甘肃·肃北赛区活动在肃北党城村开幕,很多外地“网红”以短视频的形式传播,这一赛事火遍全国,家喻户晓。C.《做客中国》节目,邀请三位外国主持人做客中国乡村,在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过程中,共同感受中国乡村文化,用镜头发现点滴美好。D.美国迪士尼公司拍摄的电影《花木兰》和《功夫熊猫》,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讲述了中国文化故事,一度风靡全球。4.两则材料都谈到讲好中国故事,但各有侧重,请简要概括。(4分)

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创新性地讲好中国故事?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滹沱河和我牛汉从我三四岁时起,祖母常两眼定定的,对着我叹气,说:“你这脾气,真是个小滹沱河。”每当我淘气得出了奇,母亲和姐姐也这么说我。但从她们的话音里,我听不出是在骂我,似乎还带着点赞美;可她们那严正的眼神和口气,却分明有着告诫的意思。我真不明白,为什么要把我跟滹沱河一块说。滹沱河离我们村庄只一里路光景,当时我还没有见到过滹沱河。什么是河,我的头脑里没有一点概念。只晓得这个滹沱河很野,很难管束。真想去见见它,看我究竟和它有什么相同之处。我想它多半也是一个人,比我长得强大,或许只有它能管住我。过了不多久,记得是个春天,我随着姐姐和宝大娘带着竹篮和小锄到滹沱河边挖野蒜,野蒜长在沙性的土里。当我们走向一片望不到边际的旷野,宝大娘朝远远的前面指给我看:“那就是滹沱河。”但我并没有看见什么,哪里有滹沱河呀?那里什么都没有。那是灰灰的沙滩,无知无觉地躺在那里,除去沙土之外,尽是大大小小的石头。我感到异常地失望,滹沱河啊,你丢尽我的人了!我怎么会像眼前这个喊不应打不醒的滹沱河?姐姐和宝大娘说说笑笑地在岸上的树林子里低着头挑野蒜,我怀着满腔的悲伤向她们说的滹沱河走去。我找寻我那个失落的梦,①在滹沱河那里寻找我心中的滹沱河。我刚从岸上走下河滩,姐姐大声地喊我:“不要去那里,快上岸来。”我莫名其妙,不懂得岸是什么,沙土和石头有什么可怕?我还是只顾往里走。姐姐风一般跑下来,不由分说把我拽到树林子里,说:“就在岸上待着,不要下去,大水会把你冲走。”我瞪起眼睛问姐姐:“哪里有大水?”姐姐对我说:“有,说来就来!”我朝着几步以外的滹沱河望去,它真的说来就来吗?从远远的左边望到远远的右边,那灰灰的沙和灰灰的石头似乎都滚动了起来,看不到头尾,我恍惚觉得滹沱河是一条巨大的正在飞动的蛇,这沙滩是它蜕下来的皮,那数不清的石头是皮的鳞。这时我才感觉到这没有一点生气的皮跟在草丛里曲曲折折飞动的蛇一样地可怕。我知道,蛇说来就来,你还没有瞅得清,它早已从草上蹿走。滹沱河也一定能。算起来是1929年的秋天,我已在村里小学校读一年级。一天,窗户才透亮,我梦醒似的睁开了眼,仿佛被谁猛推一下.②我首先感到了一种大到似乎听不见的声音,它应当是声音,但天和地因有它而变得异常地寂静了:一切已知的和熟悉的声音都被它吞没了。我问祖母:“这是什么动静?”祖母小声说:“大河发水了。”大河就是滹沱河。我一骨碌从炕上下到地上,衣服不穿,拔腿朝门外跑,一边跑,一边喊:“为什么不叫醒我?”“它半夜来的,它来谁也不知道。”这时,我似乎听见全村的几百条狗都在呻吟,哪里是叫!我家的两条狗正仰着脖子,但我没有听到叫声。狗也觉得奇怪,不叫了,缩着脖子伏在地上,两只耳朵直竖了起来。那声音,不,那滹沱河一会儿像是从深深的地下喷出来的,一会儿又觉得天空在打闷雷,像是从天上降落下来的。祖母又一次对我说:“这就是滹沱河。”这时,我虽还没有见到滹沱河,却真的已感到它来了。这一片呻吟般的狗吠声,村里人远远近近的呼唤声,平常谁的声音我都能听出来,此刻全分辨不出来了。这就是滹沱河来了的气势。祖母双手伸开,拦着不让我去。她哪里能拦阻住我,我不是个小滹沱河吗?滹沱河的声息越来越大,大水仿佛淹没了我们的村子。我听见有谁立在房顶上闷声闷气地喊:“后生们,快堵水去,带上铁锹,带上四齿铁耙!”我当然是个小后生,照吩咐扛上锹,跑向大门外,人们全都朝大河那里跑,我融进了人流之中……我不歇气地随着大人们跑着,一过关头,赫然地望见了滹沱河,③它不像水在流动,是一大块深褐色的土地在整个地蠕动。看不见飞溅的明亮的水花,是千千万万匹野兽弓起了脊背在飞奔。它们由于飞奔、一伸一缩的身躯拉长了多少倍、形成了异常宽广的和谐的节奏。滹沱河分成了明显的上下两部分。下面是凝重的水的大地,上面是飞奔的密密匝匝一色的野兽,它们仿佛空悬地飞奔在水的大地上。我所听到的那淹没一切的声音,正是这千千万万匹野兽的狂吼,还有它们践踏的水的大地的喘息声。姐姐和宝大娘挑野蒜的那片树林子已不见了,灰色的沙和石头全都不见了,显然都被滹沱河活活吞没。我现在才明白姐姐说的岸是什么,岸是河时刻想吞噬的颤栗不安的大地。大后生们不准我和别的小后生们走向岸边,但我还是钻过了赤裸的与滹沱河同色的脊梁和腿脚的栅栏,走到河的跟前。我觉得脚下的地似乎不由自主地扑向河,我伸手到浑浊的河里,我想摸摸滹沱河,它几乎要把我揪到它的怀抱,我感触到它强有力的手掌把我的手紧紧地握了一下。有一个汉子把我提起来,扔到人群的后面。几天以后,洪水消退,我去看了一次滹沱河。岸又显出来了,石头又露出来,④滹沱河似乎没有远走,像是整个地陷落进了深深的大地的内部,它随时能走出来。滹沱河是我的本命河。它大,我小,我永远长不到它那么大。但是,我又能把它深深地藏在心里,包括它那深褐色的河水,那颤栗不安的岸,还有它那充满天地之间的吼声和气氛。几十年来,每当濒于绝望时,我常常被它的呼吼声惊醒过来。(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和题目“滹沱河和我”相一致,文章以滹沱河为中心叙述其盈枯变化,而“我”不是文章关注的重点。B.“我”的脾气和滹沱河很像,家人对此有欣赏的成分,因为她们想要“我”适应滹沱河的生活环境。C.大水到来时,众人都表现得惊慌失措,而“我”却兴奋异常反而觉得洪水形成了“和谐的节奏”。D.“我”不顾阻拦地钻过人群去触摸河水,被大人提起来扔到了后面,这一略显粗暴的行为体现出对孩子的爱护。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中两个“滹沱河”意思并不一样,反映“我”见到眼前真的滹沱河后心中产生了巨大的落差。B.句子②写滹沱河发大水的声音,以声音衬托声音,取得了“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C.句子③中“是千千万万匹野兽”与“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都运用了暗喻,一壮美一优美。D.句子④中“陷落”“随时能走出来”体现出“我”对大河情感上的依恋,表达对大水再次到来的确信。8.本文富有童趣,请指出三处并简要说明。(4分)9.文章将滹沱河干涸和大水突至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呈现出来,这对文章的情感表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张仪归报,秦王封以六邑,号武信君。复使东说齐王曰:“从人说大王者必曰:‘齐蔽于三晋,地广民众,兵强士勇,虽有百秦,将无奈齐何。'大王贤其说而不计其实。今秦、楚嫁女娶妇,为昆弟之国;韩献宜阳;梁效河外;赵王入朝,割河间以事秦。大王不事秦,秦驱韩、梁攻齐之南地,悉赵兵,渡清河,指博关,临淄、即墨非王之有也!国一日见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齐王许张仪。仪与苏秦皆以纵横之术游诸侯,致位富贵,天下争慕效之。又有魏人公孙衍者,号曰犀首,亦以谈说显名。其余苏代、苏厉、周最、楼缓之徒,纷纭遍于天下,务以辩诈相高,不可胜纪;而仪、秦、衍最著。孟子论之曰:或谓:“公孙衍、张仪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恶足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扬子《法言》曰:或问:“仪、秦学乎鬼谷术而习乎纵横言,安中国者各十余年,是夫?”曰:“诈人也,圣人恶诸。”曰:“孔子读而仪、秦行,何如也?”曰:“甚矣凤鸣而鸷翰也!”“然则子贡不为欤?”曰:“乱而不解,子贡耻诸。说而不富贵,仪、秦耻诸。”或曰:“仪、秦其才矣乎,迹不蹈已?”曰:“昔在任人,帝而难之。不以才乎?才乎才,非吾徒之才也!”(节选自《资治通鉴》)材料二:原夫论之为体,所以辨正然否。故其义贵圆通辞忌枝碎必使心与理合弥缝莫见其隙。是以论如析薪,贵能破理。唯君子能通天下之志,安可以曲论哉?

说之善者,伊尹以论味隆殷,太公以辩钓兴周;烛武行而纾郑,端木出而存鲁,亦其美也。暨战国争雄,辩士云踊;从横参谋,长短角势。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范雎之言事,李斯之止逐客,并顺情入机,动言中务;虽批逆鳞,而功成计合,此上书之善说也。凡说之枢要,必使时利而义贞,进有契于成务,退无阻于荣身。自非谲敌,则唯忠与信。披肝胆以献主,飞文敏以济辞,此说之本也。(节选自刘想《文心雕龙》)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赋分。(3分)故其义A贵圆通B辞忌枝碎C必使心D与理合E弥缝F莫见G其隙。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奈……何,把……怎么样,与《愚公移山》“其如土石何”中的“如……何”意思不同。B.效,献出,与《谏太宗十思疏》“信者效其忠”中的“效”意思相同。C.一日,一旦,表示假设,与《论语》“一日克己复礼”中的“一日”意思相同。D.原,推究,与《伶官传序》“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中的“原”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仪游说齐王,反驳了主张合纵的谋士认为齐国凭借有利条件可以对抗秦国的观点,并根据实际形势分析了齐国孤立无援的现状。B.张仪凭借出色的辩才游说各国君王,受到秦王封地赏官,当时天下的谈说之士纷纷效仿,崇尚以三寸不烂之舌获取富贵功名。C.扬雄认为,同样作为辩士,子贡游说不以求取富贵为目的而以不能解决纷乱为耻辱,但依然是读孔子书有“仪、秦行”的人。D.刘勰充分肯定了辩才对国家的作用,认为有时一人的辩才能够极大地影响局势,其积极作用甚至能够超过镇国之宝、百万雄师。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务以辩诈相高,不可胜纪。(4分)

(2)披肝胆以献主,飞文敏以济辞,此说之本也。(4分)

14.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成为优秀辩士的条件。(3分)

(四)阅读IV(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小题。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②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注】①甲帐,汉武帝所造的帐幕。②茂陵,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二句紧扣诗题“苏武庙”,写古庙的肃穆庄严,“茫然”一词更写出了古祠高树的年代久远。

B.第三句写苏武一直看着大雁消失于天边,表现了苏武在音讯隔绝状态下对故国的深切思念之情。C.颈联先说“回日”再说“去时”,打破时空顺序,以“去时”衬托“回日”,增加了沧桑之感。D.本诗与杜甫的《蜀相》一样,除表达对先贤的敬颂之情外,还表达了对先贤事业未竟的痛惜之情。16.有人认为,这首诗就是《苏武传》的“微缩版”。请结合诗歌内容,按照时间顺序简要概括本诗提及的苏武事迹。(6分)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仗工整,互文见义,描绘了西湖上日夜都飘荡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歌声的热闹景象。(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诗人归家后自斟自酌、欣赏庭院中树木时的愉悦心情。(3)叠字是汉语独有的一种语言现象,在古诗歌中很常见。唐代就有很多诗人能熟练运用叠字来表情达意,且多为上下句对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里的美妙秋景和浪漫情怀□传千年,也让“兼葭”一词为人熟知。“兼葭”具体是什么植物呢?其实,“兼葭”并非一种植物,而是两种。“蒹”是我们通常说的荻,“葭”指的是芦苇。二者均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水边、沼泽等潮湿环境。尽管在生长环境和形态上相似,容易混淆,但二者也有明显区别。荻有根状茎,茎是实心的,株高通常有0.5至2米;芦苇也有粗壮的根状茎,茎是空心的,株高可达3至4米。清代学者吴其溶在《植物名实图考》中写道:“强脆而心实者为荻,柔纤而中虚者为苇。”另外,A。荻的叶子近乎线状披针形,边缘比较锋利,花序舒展,对生于各个分支上,花穗呈黄白色,远远望去像羽毛;芦苇的叶呈带状,较宽,花序在各个分支顶端呈分叉状,花穗颜色与麻色接近,远远望去,宛如顶上插了一根狼牙棒。荻和芦苇分布广泛,勤劳智慧的古人很早就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它们了。记载显示,在我国西北地区,古时戍边的将士常将获破碎后和泥,用来夯筑城墙及护堤,以增加建筑强度。人们会采摘初春的芦苇嫩芽作为时令蔬菜食用,新鲜的芦苇叶子是包粽子的好材料。芦苇茎叶还能用来编制苇帘、苇席。由于富含纤维,荻与芦苇都是造纸的上好材料。

B。①作为湿地生态中的重要生物群落,②获和芦苇有着很好的净化水质作用。③它们的根状茎形成的强大地下网络系统,④可供固土保水之便。⑤不仅地上的茎叶为其它生物提供了生存空间,⑥在枯萎后还可增加土壤有机质。18.下列词语与文中加点的“兼葭”的结构相同的一项是(3分)A.樯橹

B.琵琶

C.月亮

D.舞榭19.文中第一段方框处应该用“留”还是“流”?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1.文中第四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2.某地芦苇生态园,为方便游客了解芦苇知识,计划设置芦苇“植物标牌”。请根据材料,为其写一段说明文字,要求信息准确、语言流畅,不超过80个字。(6分)

三、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因人们对他的偏见而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受欢迎的“坏小孩”。其实,这就是心理学上的“镜中我”效应,即一个人的自我认知往往是他人对自己看法的反映。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一、阅读(70分)(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B(“颠覆了传统主流媒体的支配地位”错)2.D(“中国本土媒体的主动讲述已不再是中国故事国际表达方案的首要选择”错)3.C(“他者讲述”是指通过他人的视角或经历来讲述某个事件或现象,C项与此不符)4.①材料一侧重于探讨如何通过媒介创新来讲好中国故事;②材料二立足当下中国故事他者缺失的现状,聚焦于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的实现路径。(4分。每点2分)5.①融合各种媒体特质,提高新媒体多维叙事能力;②重视外国人身体在场式的他者讲述;③向世界说明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利益关系;④确保传递积极正面的价值观,构建具有对话性的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范式。(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D(A.“‘我’不是文章关注的重点”错。B.“想要‘我’适应滹沱河的生活环境”错。C.“众人都表现得惊慌失措”错)7.B(“取得了‘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错)8.①“我”把没见过的河想象成一个人,体现儿童见识不多而产生的幼稚天真的心理。②“我”根据已有的认知,将变化无常的河想象成说来就来的蛇,体现儿童单纯可爱。③“我”把自己看做能堵水的小后生,体现儿童“小大人”的心理。(4分。每点1分,三点4分,只指出无分析说明不得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9.①两种不同的状态形成鲜明对比,更能体现滹沱河的不确定性,强化对其桀骜不驯的认识和理解。②以滹沱河干涸时的死寂,突出洪水的浩大,有利于抒发对滹沱河力量强大的惊叹。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