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阶段性检测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四次阶段性检测高二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清末,沈家本等人对《大清律例》进行修订,保留了徒、流、死等刑罚,仿照西方增加了拘留、罚金,废除了辱人的答、杖刑和凌迟、枭首等酷刑。这一做法(

)A.削弱了法律制度的权威性 B.标志着中华法系的崩溃C.增强了百姓对清廷的认可 D.推进了中国法制近代化2.1913年1月,北洋政府公布了《文官任用法草案》规定“考试者所以决其将来,经历者所以重其既往,二者皆不可偏废”。同时颁布了《文官甄别法草案》,对所有未经考试任命的官员进行甄别。这些法律的颁布()A.废除了延续千年的科举制 B.标志近代公务员制度的建立C.推动了现代文官制度的确立D.确保了民国官员的德才兼备3.651年,由长孙无忌主导、李绩等大臣参与,将唐太宗时期的《贞观律》做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形成《永徽疏律》,并郑重说明:“旧律云言理切害,今改为情理切害者,盖欲原其本情,广思慎罚故也”。这表明《永徽疏律》()A.儒法并用,严刑峻法 B.删繁就简,量刑从轻C.沿用习惯,重视教化 D.严惩贪官,重治污吏4.德国史学家加文·汉布里这样说蒙古人:“挟汉文化的先进和丰富,向西方世界作交锋和交换,从而把中国的版图扩张到空前绝后的程度,造成了基督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及其他各种文化直接会面的地理和交通条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交通通畅利于东西文化交流 B.民族隔阂消失促进了东西文化交流C.交通通畅才能进行文化交流 D.在蒙古西征前西方文化未曾交流过5.明初发行纸币后,政府下令禁止白银甚至铜钱的流通,但纸币发行后贬值严重。永乐后,民间流通货币兼有宝钞、白银和稻谷布帛,朝廷屡禁不止。至成化年间,白银大量流入我国,民间契约文书中已主要用银。至英宗颁布白银货币新法后,白银逐渐成为法定货币。对此,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A.贵重金属的短缺导致宝钞贬值 B.白银大量流人推动白银货币化C.白银货币化是民间推动的结果 D.货币改革推动白银成法定货币6.16世纪,欧洲人在秘鲁发现马铃薯,后引入欧洲。17世纪前期,明朝科学家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上写道:“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卵,肉白皮黄,可灰汁煮食,亦可蒸食。”这表明()A.中国与南美间已有贸易联系 B.马铃薯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C.马铃薯经中欧贸易传入中国 D.新航路发现间接影响中国人生活7.牛、山羊、猪和马引入美洲后,为美洲印第安人提供了皮革和羊毛以及新的动物蛋白质来源;马和牛提供了重要的畜力,使人们第一次可以在美洲土地上开垦耕种;有轮子的车辆和更多种类的驮畜也提高了交通运输的可能性。由此可见,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A.导致了美洲人口数量的激增 B.是以动物物种交流为主C.影响了美洲地区的社会生活 D.导致美洲自然经济解体8.据某机构统计,2020年,全球航天产业收入达3710亿美元,商业卫星占总卫星比例从冷战时期的4%上升到2020年的35%,而且一些商业卫星的性能已达到甚至超过了军用卫星的水平。商业航天从传统的通信、导航、遥感应用领域,拓展到载人航天、空间探测、在轨服务等多个领域。这表明()A.现代科技孕育经济新增长点 B.科技革命加剧了军备竞赛C.航天技术威胁各国国家安全 D.现代科技各领域互相渗透9.甘蔗种植需要强烈的阳光和长时间的密集劳动,园往往疟疾肆虐,因此,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15世纪,英国人年均糖摄取量接近于零;到19世纪初,这一数字已上升至8千克,蔗糖不再是奢侈品。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增长与医疗水平的提高 B.新航路开辟使东西方贸易更加便捷C.殖民扩张与奴隶贸易的兴盛 D.工业革命大幅提升民众的消费能力10.中国古代北方传统村落在形成过程中,由于经常面临干旱、洪涝、降雪等多元且频发的灾害,治理中总结出“排蓄一体,以蓄为主”的治理目标,并创建出以井、窖等非生态型为主的设施,区别于南方“排蓄一体,以排为主”和以水系、基塘等生态型为主的治理模式。这说明(

)A.自然环境决定村落形成发展 B.北方的经济水平明显高于南方C.村落建设体现劳动人民智慧 D.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11.北魏在北部边陲建立了沃野等镇,用以防御。为了保证防御人员的各种物资供应,久而久之,镇的商品经济逐渐发展起来。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古代集镇的形成和发展(

)A.与军事防御目的密切相关 B.主要是为了发展商品经济C.以自然村落为基础而形成 D.导致人口向集镇大量聚集12.运河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经过数千年的历史变迁,往往会形成一种极富特色的区域文化。有关中国古代运河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A.春秋时期的邗沟连接了黄淮两河 B.灵渠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地区C.元运河沿岸兴起很多工商业集镇 D.清江浦因漕运路线的改变而崛起13.共和国时期,罗马已经修筑了通向南方卡普亚的阿庇安大道。帝国建立后,罗马人筑路的步伐并未停止,如德鲁苏斯战役后,克劳迪亚大道“使得阿尔卑斯山脉可以通行”;1世纪末2世纪初,罗马道路修筑至中东地区等。据此可知,古代罗马()A.对外扩张促进交通发展 B.交通进步保障边境安定C.道路修建维持帝国繁荣 D.边疆开发加快道路建设14.20世纪初,时人发表短篇小说《新西游记》,书中的孙悟空因在上海租界误认为有轨电车是由雷公电母驾驭前行而被民众耻笑。同时期,《新石头记》也对《红楼梦》进行了续写,贾宝玉下凡到当时的中国游历,新世纪的火车、轮船、电灯等事物让他大开眼界,洋人横行、政治腐朽的现状也让他痛心不已。这些情节(

)A.体现了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 B.折射了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C.表现了民众对传统失去兴趣 D.展示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成果15.在预防“新冠肺炎”的中,多地发布了“中医药防治方案”。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早在东汉时,“医圣”张仲景就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症状,根据病邪入侵经路、脏腑的深浅程度,患者体质的强弱,正气的盛衰,以及病势的进退缓急和有无宿疾(旧病)等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寻找发病的规律,以便确定不同情况下的治疗原则。他的诊疗方法(

)A.确立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法则 B.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规律C.说明传统医学理论体系较为严密 D.证明中华医学长期处于领先地位16.建国初,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关于劳动保险和公费医疗的文件,此后,劳保医疗和公费医疗制度覆盖人群与享受水平不断扩大和提高。1956年,卫生部又颁布《改进卫生财务管理》,明确医院全额管理、差额补助、年终结余上缴。这表明当时我国发展人民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理念是(

)A.日常预防为主,疾病治疗优先 B.营造公平环境,共享医疗资源C.开展群众运动,提升健康水平 D.遵循价值规律,压实医院责任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1883年美国通过了《彭德尔顿法》,确立了竞争考试、职务常任和政治中立原则。英国的竞争考试比较注重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测试,而美国竞争考试增加了“实用性”的概念,不仅仅注重以学术知识为基础的学究式的或作文格式的训练,而且把考试与即将从事的工作要求联系在一起。英国文官的录用与晋升必须严格按照一步一阶的模式进行。《彭德尔顿法》则取消了进入文官行列必须仅仅以“最低等级”为起点的前提条件,美国文官任何官阶将是一个没有任何禁律的向任何人开放的文官结构。英国录用文官,倾向于出身贵族和名门等上流社会,或来自伦敦等大都市的人士。《彭德尔顿法》则特别强调文官均匀分布与职位轮换的思想,即联邦政府的文官将以人口为基础在各个州中进行分布。――石庆环《论美国文官制度的三项基本原则-从1883年〈彭德尔顿法〉谈起》材料二1876-1879年晚清首任驻外公使郭嵩焘出使英法等国。他将西方政治制度等同于中国三代之制(儒家学者将夏商周时期视为中国历史上制度最完美的时期),认为“其君民上下相与考求如此,是以所用必当其才,而无敢以私意援引,此西洋各国之所以日趋强盛也。”――摘编自方莉《论郭嵩焘对西方政治制度的考察和思考》(1)阅读材料一,说明美国是如何借鉴与发展英国文官制度的。(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谈谈你对郭嵩焘观点的看法。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东汉以来,统治者为补充内地劳动力和加强军事实力,招引或强制边疆少数民族入居内地,同时由于我国天气有了逐渐寒冷的趋势,少数民族逐水草而居逐渐南下,到了魏晋时期,出现了少数民族内迁、汉族南迁的高潮,最终“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户口,戎狄居半”。“汉胡共政”的局面也逐渐确立,有些胡人政权的主政者是汉人,如氐族君主苻坚重用汉人谋士王猛,一些汉人政权的决策层中也有不少胡人。许多少数民族上层极力推崇汉文化。如后赵的建立者羯人石勒“增置宣文、宣教、崇儒、崇训十余小学于襄国四门”,安排贵族子弟学习汉语和儒学。汉人的各方面也深受胡人影响,比如汉人头上戴冠旧习逐渐改为使用头巾。少数民族政权还十分重视族源的追溯,如匈奴人刘渊建立汉国(前赵),因当年刘邦曾以公主“妻冒顿”,因此匈奴成了“汉氏之甥”。――摘编自李学勤等编著:《碰撞中的民族的大融合一魏晋南北朝》材料二公元元年前后,日耳曼人开始逐渐南迁,罗马人允许甚至鼓励日耳曼人越过边境来当兵和务农,罗马的产品、技术和思想也影响着日耳曼社会的许多领域。3世纪,在西迁的匈奴人压迫下,日耳曼各部族被迫西移,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民族大迁徙由此而生。在这场“蛮族入侵”中,日耳曼人逐渐成了罗马的军队将领、政府官员,罗马帝国在蛮族的冲击下最终走向瓦解。在这个过程中,欧洲的人种分布发生剧变,西欧为日耳曼人各分支所占据,包括哥特人、汪达尔人、伦巴第人、法兰克人等,他们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西欧的语言也随之改变。形成日耳曼语、拉丁语两大语系。日耳曼人对旧罗马帝国文明发达地区的统治结果是产生了一种新的文明。它既不是罗马文明,也不是日耳曼文明。正如恩格斯所言:“日耳曼的文明固然效仿了罗马人的样式,然而却完全独立地发展起来。”――摘编自李秀珍主编:《西方文明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民族迁徙和日耳曼民族大迁徙的相同之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日耳曼民族大迁徙相比,魏晋民族迁徙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魏晋民族迁徙的意义。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蔗糖贸易材料一种植甘蔗需要庞大的劳动力。为了生产蔗糖,欧洲许多殖民国家把数以千万的非洲黑人当作商品来对待,将他们贩运到大西洋彼岸,驱入甘蔗种植园,强制其进行极度惨无人道的劳作。在15世纪的欧洲,糖是非常稀缺和昂贵的商品。到了18世纪末,糖已成了欧洲大众的消费品,糖的贸易量的增长快于任何其他热带商品的贸易量的增长。——[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材料二蔗糖廉价化后,为人们在粮食以外开辟了另一种更高效的热量供应来源——多吃几口糖,就能少吃不少饭。欧洲在人口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粮食价格因为蔗糖的传入开始下降,感到卖粮食不再赚钱的农民们纷纷开始向城市聚集。英国伦敦的人口在短短三十年内翻了一番,而更多的人口聚集很自然地也导致了更大规模的分工协作,劳动力廉价到令作坊主愿意扩大生产规模以挣更多的钱,而生产规模的扩大进而导致了对新技术的需求,工业革命于是应运而生了。——[德]沃尔夫冈·赖因哈德《征服世界:一部欧洲扩张的全球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蔗糖贸易兴起的原因。(2)综合上述材料,以“蔗糖贸易对世界的影响”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图1隋唐大运河图2北宋大运河(局部)材料二唐朝继承了隋朝的建设成果,继续发展运河交通网,相继开凿了近三十条运河。唐代运河仍以连结长安、洛阳与江淮地区间的漕渠、汴水和淮南官河最重要,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北宋时期在黄河以北还有御河,即隋唐时代的永济渠;江淮之间以及长江、钱塘江之间的的运河也基本因袭隋唐的水道走向。——据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三卷》等材料三

唐代在安史之乱以前及宪宗时代,运河都能够把南方的物资大量输送到北方,以支持中央政权,满足国防的需要。因此,唐在安史之乱前武功显赫,国势强盛。此后到了北宋时代,运河大体上也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唐末及北宋末年,当运河因被切断而不能把南方物资大量运往北方的时候,唐宋帝国便要随着经济基础的动摇而力量削弱,甚至于灭亡了。——据全汉昇《唐宋帝国与运河》(1)据材料一、二,指出隋唐至北宋时期大运河的特点。(2)评析材料三中大运河与唐宋国运关系的观点。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1-5DCBAB6-10DCACC11-16ACABAB17.【答案】(1)借鉴:考试选拔、择优录用、考核晋升、职务常任、政治中立。发展:考核内容注重实用性;晋升取消限制,形成开放性的文官结构:文官职位设置具有平等性。(2)应辩证地、历史地看待郭嵩焘的观点。一方面,郭嵩焘认为西方的选官制度注重人才选拔,是其强盛的重要原因、希望中国向其学习。另一方面认为西方选官制度与中国夏商周时期的一样完美,将西方政治制度与中国夏商周制度相比附。晚清时期,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深,西方科技思想传人,郭嵩焘的观点适应了近代化的潮流,能够关注西方政治制度的优点,探索国家强盛之路。但是没有看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弊端;这反映了中国近代有识之士探索国家出路的进步与局限。18.【答案】(1)相同之处:持续时间长;受到统治者的政策影响;少数民族得以进入政权或建立自己的政权:产生了民族迁徙的连锁反应;民族分布产生剧变:导致了统一政权的灭亡;加速了民族交融。(2)不同之处:魏晋民族迁徙基本维持并巩固了统一的语言--汉语:魏晋民族迁徙丰富了原有的中华文明,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有强烈认同。原因:秦汉时期已形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趋势: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使得中华文明具有较好的包容性:中国较早形成了统一的语言、文字,促使各民族能更深入地交流、交融;中原地区先进的封建制度和文化,使得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有更强的制度认同、文化认同:中原地区先进的农耕经济创造了发达的物质文明。(3)意义:深化了民族交融;有利于国家重新走向统一;有利于少数民族的进步与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