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专项突破:生物与细胞(原卷版+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23/39/wKhkGWepSn-AIxIPAAEGvRkqNg4991.jpg)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专项突破:生物与细胞(原卷版+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23/39/wKhkGWepSn-AIxIPAAEGvRkqNg49912.jpg)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专项突破:生物与细胞(原卷版+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23/39/wKhkGWepSn-AIxIPAAEGvRkqNg49913.jpg)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专项突破:生物与细胞(原卷版+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23/39/wKhkGWepSn-AIxIPAAEGvRkqNg49914.jpg)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专项突破:生物与细胞(原卷版+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23/39/wKhkGWepSn-AIxIPAAEGvRkqNg499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7年级上册科学考点全突破第4讲生物与细胞
再
,八/聚焦考点
一、蜗牛的形态结构
(壳:螺旋形,保护柔软的身体
眼:1对,位于第二对触角(比较长)顶端
「第一对:比较短,嗅觉
{
<
触角:2对
蜗牛的形态结构第二对:比较长,触觉,辨别明暗
I颗片
V
口:一个,位于头部腹面、
齿舌:排列整齐的细齿,刮取食物
腹足:有足腺,分泌黏液
二、生物与非生物
(1)生物与非生物的根本区别:生物可以进行新陈代谢,即生物有生命。
(2)生物的基本特征:
①具有严整的结构(病毒除外):由细胞构成
②具有新陈代谢
③具有应激性,对外界做出反应
④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⑤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⑥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三、动物与植物的主要区别
①营养方式不同:(根本区别)
动物:不进行光合作用,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养活自己,属于异养型生物;
植物:从外界吸收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
②动物能进行自由快速地运动,植物却不能。
四、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如:眼虫、变形虫、酵母菌、细菌、草履虫等。
大肠杆菌变形虫
①衣藻
鞭毛
伸缩泡
眼点
细胞核
叶绿体
细胞壁
衣藻是一种单细胞的藻类,能游动,在发绿的池水中可以找到它。它呈球形或卵形,前端有两条等长
的鞭毛,外面由细胞壁包着,里面有一个大型杯状的叶绿体,有一个细胞核,鞭毛基部有两个伸缩
泡,在细胞的近前端有一个红色眼点。
②草履虫
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的动物,身体呈圆筒形,前端较圆,中后部较宽,后端较尖,显微镜下看很像一
只倒放着的草鞋,所以被称为草履虫。常见的草履虫生活在淡水中,一般在池沼、小河沟中都可以采集
到。体内有一对成型的细胞核,即大核和小核,
身体表面包着一层表膜,膜上密密的长着近万根
纤毛。身体的一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
草履虫用口沟摄取食物,用食物泡消化食物,用
胞肛排出食物残渣,用伸缩泡排出废物,用纤毛
运动。
(2)多细胞生物:由许多细胞构成的生物。
种类最多的动物
最早出现的陆生植物一苔葬植物——昆虫
五、细胞的发现
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软木塞切片时发现了细胞。后来,他又观察了叶片的表皮
和树枝的横切面,发现活的植物体也都是由细胞构成的。1831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
有细胞核。
六、细胞学说
1.创立者: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及魏尔啸。魏尔啸提出: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
2.主要观点: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一细胞所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细
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七、细胞的形态结构
1.细胞的形态
细胞的种类很多。不同的细胞,大小差别不同,形态千姿百态,如精子细胞呈蝌蚪状、卵细胞呈椭圆
形、平滑肌细胞呈梭形、红细胞呈扁平圆形、洋葱表皮细胞呈长方形等。
2.细胞的基本结构(动、植物细胞都具有)
(1)细胞膜: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之间的物质交换。
(2)细胞质:生命活动的场所。
(3)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起遗传作用。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质
3.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1)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具有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
(2)液泡:内有细胞液。
(3)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八、显微镜的结构
⑪目镜
⑨粗准焦螺旋
物镜转换器②⑩细准焦螺旋
物镜
③镜臂
压片夹⑥
倾斜关节
载物台④
遮光器"
反光镜⑧①镜座
L支持部分:包含镜座,镜柱、镜臂、载物台。
(1)镜座:马蹄形,使显微镜放置稳定。
(2)镜柱:镜座上面直立的短柱,起支持作用,它与镜臂间有倾斜关节。
(3)镜臂:握显微镜的地方,它与镜柱间有倾斜关节。
(4)载物台:放置标本的地方,中间有通光孔。
2.调节部分
(1)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范围较大,向前旋转时镜筒下降。
(2)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范围较小,通常在用粗准焦螺旋调焦找到物像后,再调节细准焦螺
旋使物像更清晰。
(3)遮光器:可调节光圈,以获得需要的亮度,亮度不足时可改用大光圈。
3.光学部分
(1)目镜:镜筒上端接近人眼的镜头,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2)物镜:安装于转换器上接近物体的镜头,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
倍数x物镜放大倍数。
(3)反光镜:采集光线及调节光线强弱,光线太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太暗时用凹面镜。
九、显微镜的使用
1.步骤:取镜—安放一对光一放片一调焦一观察。
2.对光方法
(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2)转动遮光器,使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3)转动反光镜,直到在目镜中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
3.调焦方法
(1)眼睛从侧面盯住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到接近标本,防止物镜压碎载玻片,损坏镜
头;
(2)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像为止;
(3)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直到物像清晰。
十、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L镜头保护:擦拭镜头时一定要用专用的擦镜纸向一个方向擦拭。
2.转换器的使用:转动转换器时,不能用手指扳着物镜,以防物镜镜头松动,改变焦距,影响观察清晰
度,应该握住转换镜边缘转动。
3.关于粗、细准焦螺旋的使用:镜筒下降时,眼睛从侧面注视镜筒与玻片之间的距离,用粗准焦螺旋下
调,防止镜头与玻片相碰;观察目镜内调焦时,先用粗准焦螺旋向上调,调到可以看到物像时,改用细
准焦螺旋上下调。
4.寻找物像(关于对光的问题):用低倍镜、选择光圈、调反光镜(光线亮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光线暗
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1)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这样看到的视野范围大,容易找到所需观察的物像。
(2)在低倍镜下找到所需观察的物像后,反方向移动装片,使要观察的部分移到视野中心。
(3)换用高倍物镜观察。一般视野会变暗,需增大光圈来调亮视野,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
晰。
能力提升
一、生物与非生物
1.(2020七上•嘉兴月考)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生物化石B.逐年增高的小树C.雪花D.溶洞中长高的石笋
2.(2020七上•滨江月考)观察蜗牛的实验中,描述不正确的是()
A.对触碰最敏感的部位是触角B.对光的刺激有反应
C.对声音的刺激反应敏感D.对醋的气味刺激有反应
3.(2018七上•宁波期中)“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该诗句描写的生命现象是()
A.生物的生长发育B.生物的遗传和变异C.生物对刺激的反应D.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4.(2017七上.萧山期中)法国某公司最近展出了他们的最新产品机器人Spyke。Spyke可以通过无线网络
由电脑进行控制,也可以远程通过互联网进行控制。它不仅会说话(通过内置的VoIP电话),而且可以
四处观察(通过内置的摄像头),最重要的是,它还会自动补充能量(自动充电)。下列关于机器人的说
法正确的是()
A.机器人会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B.构成机器人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C.机器人能进行新陈代谢D.机器人不是生物
5.(2018七上•桐乡竞赛)“珊瑚虫”和“活化石银杏”分别属于()
A.生物、生物B.生物、非生物C.非生物、生物D.非生物、非生物
6.(2018七上•郸州期中)猪笼草:一种常绿半灌木,长有奇特的捕虫叶能捕食小虫,把其作为植物的主要
依据()
A.动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植物不能B.植物都是绿色的,动物不是绿色的
C.动物会动,植物不会动D.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动物不能
7.(2020七上.拱墅期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蛙鸣求偶”现象。“蛙鸣求偶”这种行为
能世代相传,反映出青蛙具有的生物特征;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进洞里的现象属于o
8.观察了蜗牛后我们知道蜗牛有触觉、、、味觉,没有,蜗牛的触觉最敏感的
部位是=
9.我们用手碰一下含羞草,它会合拢叶子,整个叶子会下垂,这是生物具有的特征。
10.生物体是能进行的生物个体,也是地球上______存在的一种形式。
二、动植物细胞结构
1L菠菜叶肉细胞比人体肌肉细胞多了的结构有()
A.叶绿体、细胞质B.细胞核、液泡C.细胞壁、叶绿体、液泡D.细胞壁、细胞膜
12.伞藻是海生的单细胞藻类植物,细胞长2~5厘米,有细胞壁、叶绿体、细胞核等结构,可分为“帽”“柄”
和“足”三部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伞藻能长到2~5厘米,离不开细胞壁的支持作用
B.伞藻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C.伞藻的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
D.伞藻的“帽”“柄”和“足”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13.细菌细胞与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相比,它没有()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成形的细胞核
14.(2019七上•天台月考)在“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显微镜时,应先对光后观察
B.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意看目镜内的物像
C.若视野内光线太暗,可换用倍数较高的物镜
D.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内可观察到细胞壁、细胞核等结构
15.如图是植物细胞的相关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是一层紧贴在细胞壁内侧非常薄的膜B.a可以表示“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B中的“能量转换器”一定包括线粒体D,细胞进行分裂时,C先由一个分成两个
16.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池塘水时意外发现了一种能自由游动的单细胞生物,原来这是再生能
力较强的喇叭虫。若将它切成如图中①、②、③三部分,能再生成喇叭虫的是()
A.①B.②C.③D.①②③
17.(2020•江干模拟)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A.除病毒外,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B.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这三种结构
C.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终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D.细胞的分裂、生长、分化是生物生长发育的基础
18.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同学们看到如图中甲、乙两种物像。出现图甲结果的最可能原因是()
甲乙
A.显微镜没有对好光B.在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
C,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是生理盐水D.观察时细准焦螺旋没有调节到位
19.(2017七上•浙江期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从细胞结构知识分析,引起枫叶颜色变
化的物质存在于哪种结构中()
A.叶绿体B.细胞核C.液泡D,细胞壁
20.(2020七上•新昌月考)周末小科与家人去南北湖风景区游玩,采摘了很多吃起来酸甜可口的橘子。这
些酸甜物质主要存在于橘子细胞的()
A.细胞壁B.细胞质C.液泡D.叶绿体
21.如图为动、植物细胞结构图,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示例:[6]液泡).
(1)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和.
(2)李悦同学的很多特征像他爸爸,这是由________中的决定的.
22.(2015七上•浙江期中)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方括号中填字母):
F
C
E
D
(1)甲、乙两图中,可能是青蛙的体细胞的图是;
(2)“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是生物的遗传现象,控制这种现象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
结构中的[];
(3)在细胞结构中,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是[]。
23.(2018七上•武义期中)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建立:
早在300多年前,一位名叫胡克(RobertHooke)的英国科学家,用自己精心改良的显微镜观察瓶塞的软
木,发现了蜂窝状的小室,并把这些小室称之为“细胞”,这就是人类了解植物基本构造的开端。事实
上,胡克当时所看到的只是植物细胞的外壳一_______,而对细胞里面的细微结构却一无所知。到了19
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0
24.(2020七上•苍南期中)百香果果肉汁液含量可达45%,香味浓、甜度高因而享有“果汁之王”的美称。
A
B
C
D
E
F
(1)百香果属于植物的依据是.
A.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能繁殖后代C.能自己制造营养
(2)下图为百香果的果肉细胞,甜度高的汁液主要来自细胞结构中的.o(填字母)
三、显微镜使用与细胞观察
25.(2020七上•临安期末)小金在实验室进行“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在观
察的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如图),其中操作和描述都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
A.利用图甲的方式盖盖玻片,可防止装片上出现气泡
B.乙图清晰物像的视野中,细胞数目一般①比②多
C.利用图丙的方式对光,直至视野中出现明亮的光斑
D.丁图中黑色的圆圈是口腔一上皮细胞
26.(2019九上•天台月考)在观察装片时,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物像大小、细胞数目和视野亮度的变化
是()
A.变大、变少、变暗B.变大、变多、变亮C.变小、变多、变暗D.变小、变多、变亮
27.视野中的细胞和气泡的主要区别是()
A.在染色的细胞中都可看到细胞核,而气泡中没有
B.细胞不是完全透明的,气泡完全透明
C.细胞具一定的形态,而气泡多为圆形、往往有粗而黑的边缘
D.A,B,C都对
28.(2020七上•余杭期中)小乐在“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在染色前进行了第一次观察,在染
色后进行了第二次观察,如上页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第一次观察时适当使用较小的光圈和平面镜有利于观察细胞结构
B.第二次观察时可以看到细胞质中很清晰的红色大液泡
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
D.为了节约实验时间,安放临时装片后就使用较长的物镜观察
29.(2018七上•长兴期中)正确的实验方法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是确保实验成功的关键,试回答:
(1)在低倍镜下观察草履虫时,为了便于观察,可先在载玻片的培养液液滴上放上棉花纤维,其作用
是=再盖上盖玻片,然后选取移动相对缓慢的草履虫进行观察。
(2)显微镜视野内可以看清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和细胞核,但看不清液泡。为了能显示细胞
质与液泡的界面可以换用_______光圈(选填“较大”或“较小”)或平面反光镜。
30.(2020七上•滨江月考)下面是小闻在做“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实验:
(1)小明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看到了一个小黑点,移动载玻片,小黑点不动,移动目镜,小黑点仍
不移动。由此可以判断小黑点在_______上。
(2)下图是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操作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3)小明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图像如上图右边所示,则制作装片中最可能有问题的步骤是
(填序号)
(4)下面甲、乙两图是小闻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两个视野,则用低倍镜观察的图是(填甲或
乙);如果a表示标本的同一位置,则从甲图得到乙图的操作步骤是(填序号)
①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②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③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④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⑤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
31.(2020七上•杭州期中)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的常用工具是显微镜,因此我们要学会使用显微镜。小红想
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来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请你指导小红完成实验。
nonnLJ_LL
123456~
(1)上图1、2为显微镜的目镜,3、4为显微镜的物镜,5、6为物镜与载玻片的位置,小红想要在视
野中观察到最多的细胞,应该选用正确的组合为
A.1,3,5B.2,3,5C.1,4,5D.2,4,6
(2)小红在对光时发现视野中有异物,她转动物镜转换器后发现异物未移动,则异物在_______上。
(3)小红在制作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的操作中应用镜子夹起盖玻片,使,防止气泡产生。
(4)小红用显微镜观察制作好的临时装片,在镜下已找到观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应该调节显
微镜的O
(5)若一个载玻片上印有“9>6”的图样,则小红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
(6)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如要由视野(1)变为视野(2),小红
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④转动转换器②转动细准焦螺旋⑤向左下方移动玻片③调节光圈⑥向右上方移动玻
片
32.(2020七上•义乌期中)同学在实验室完成“制作和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
片”的实验。在讨论和交流中,其中某一科学兴趣小组同学提出了以下一些问题。请结合你的实验过
程,帮他们回答。
(1)图是甲两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情形,这表明该同学在装片制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合要求的
操作。请你指出:为什么会出现甲这种情形?(写出操作不当处)
(2)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黑藻细胞质环流方向如图所示,则实际上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
浙教版7年级上册科学考点全突破第4讲生物与细胞
聚焦考点
一、蜗牛的形态结构
,壳:螺旋形,保护柔软的身体
眼:1对,位于第二对触角(比较长)顶端
「第一对:比较短,嗅觉
触角:2对
蜗牛的形态结构第二对:比较长,触觉,辨别明暗
颗片
Y
口:一个,位于头部腹面一
齿舌:排列整齐的细齿,刮取食物
腹足:有足腺,分泌黏液
二、生物与非生物
(1)生物与非生物的根本区别:生物可以进行新陈代谢,即生物有生命。
(2)生物的基本特征:
①具有严整的结构(病毒除外):由细胞构成
②具有新陈代谢
③具有应激性,对外界做出反应
④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⑤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⑥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三、动物与植物的主要区别
①营养方式不同:(根本区别)
动物:不进行光合作用,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养活自己,属于异养型生物;
植物:从外界吸收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
②动物能进行自由快速地运动,植物却不能。
四、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如:眼虫、变形虫、酵母菌、细
菌、草履虫等。
①衣藻
鞭毛
伸缩泡
眼点
细胞核
叶绿体
细胞壁
衣藻是一种单细胞的藻类,能游动,在发绿的池水中可以找到它。它呈球形或卵形,
前端有两条等长的鞭毛,外面由细胞壁包着,里面有一个大型杯状的叶绿体,有一个
细胞核,鞭毛基部有两个伸缩泡,在细胞的近前端有一个红色眼点。
②草履虫
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的动物,身体呈圆筒形,前端较圆,中后部较宽,后端较尖,显
微镜下看很像一只倒放着的草鞋,所以被称为草履虫。常见的草履虫生活在淡水中,一
般在池沼、小河沟中都可以采集到。体内有一对
成型的细胞核,即大核和小核,身体表面包着一
层表膜,膜上密密的长着近万根纤毛。身体的一
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草履虫用口沟摄
取食物,用食物泡消化食物,用胞肛排出食物残
渣,用伸缩泡排出废物,用纤毛运动。
(2)多细胞生物:由许多细胞构成的生物。
种类最多的动物
最早出现的陆生植物——苔葬植物——昆虫
五、细胞的发现
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软木塞切片时发现了细胞。后来,他又观
察了叶片的表皮和树枝的横切面,发现活的植物体也都是由细胞构成的。1831年,英
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
六、细胞学说
1.创立者: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及魏尔啸。魏尔啸提出: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
2.主要观点: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一细胞所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
功能的单位: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七、细胞的形态结构
1.细胞的形态
细胞的种类很多。不同的细胞,大小差别不同,形态千姿百态,如精子细胞呈蝌蚪状、
卵细胞呈椭圆形、平滑肌细胞呈梭形、红细胞呈扁平圆形、洋葱表皮细胞呈长方形等。
2.细胞的基本结构(动、植物细胞都具有)
(1)细胞膜: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之间的物质交换。
(2)细胞质:生命活动的场所。
(3)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起遗传作用。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3.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1)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具有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
(2)液泡:内有细胞液。
(3)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八、显微镜的结构
1.支持部分:包含镜座,镜柱、镜臂、载物台。
(1)镜座:马蹄形,使显微镜放置稳定。
(2)镜柱:镜座上面直立的短柱,起支持作用,它与镜臂间有倾斜关节。
(3)镜臂:握显微镜的地方,它与镜柱间有倾斜关节。
(4)载物台:放置标本的地方,中间有通光孔。
2.调节部分
(1)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范围较大,向前旋转时镜筒下降。
(2)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范围较小,通常在用粗准焦螺旋调焦找到物像后,再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3)遮光器:可调节光圈,以获得需要的亮度,亮度不足时可改用大光圈。
3.光学部分
(1)目镜:镜筒上端接近人眼的镜头,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2)物镜:安装于转换器上接近物体的镜头,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显微镜的放大
倍数=目镜放大倍数x物镜放大倍数。
(3)反光镜:采集光线及调节光线强弱,光线太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太暗时用凹面镜。
九、显微镜的使用
1.步骤:取镜-安放一对光一放片一调焦一观察。
2.对光方法
(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2)转动遮光器,使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3)转动反光镜,直到在目镜中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
3.调焦方法
(1)眼睛从侧面盯住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到接近标本,防止物镜压碎载
玻片,损坏镜头;
(2)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像为止;
(3)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直到物像清晰。
十、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1.镜头保护:擦拭镜头时一定要用专用的擦镜纸向一个方向擦拭。
2.转换器的使用:转动转换器时,不能用手指扳着物镜,以防物镜镜头松动,改变焦距,
影响观察清晰度,应该握住转换镜边缘转动。
3.关于粗、细准焦螺旋的使用:镜筒下降时,眼睛从侧面注视镜筒与玻片之间的距离,
用粗准焦螺旋下调,防止镜头与玻片相碰;观察目镜内调焦时,先用粗准焦螺旋向上调,
调到可以看到物像时,改用细准焦螺旋上下调。
4.寻找物像(关于对光的问题):用低倍镜、选择光圈、调反光镜(光线亮时用小光圈和
平面镜,光线暗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1)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这样看到的视野范围大,容易找到所需观察的物像。
(2)在低倍镜下找到所需观察的物像后,反方向移动装片,使要观察的部分移到视野中
心。
(3)换用高倍物镜观察。一般视野会变暗,需增大光圈来调亮视野,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使物像更加清晰。
能力提升
一、生物与非生物
1.(2020七上•嘉兴月考)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生物化石B.逐年增高的小树C.雪花D.溶洞中
长高的石笋
【答案】B
【解析】生物化石、鲜艳的绢花、溶洞中长高的石笋不能生长发育,不能进行呼吸,因
此不属于生物,但是逐年长高的小树,能生长发育,能进行呼吸,故属于生物,B符合
题意。故答案为:B
2.(2020七上•滨江月考)观察蜗牛的实验中,描述不正确的是()
A.对触碰最敏感的部位是触角B.对光的刺激有反应
C.对声音的刺激反应敏感D.对醋的气味刺激有反应
【答案】C
【解析】A、探究蜗牛是否有触觉:可以用铅笔头分别轻触蜗牛的触角、足和壳等部
位,之后发现蜗牛会把身体缩进壳里,而触碰蜗牛触角的反应比较大,因此说明蜗牛具
有触觉,并且对触碰最敏感的部位是触角,A不符合题意;
B、探究蜗牛是否有视觉:比如让蜗牛在灯光下爬行3分钟后,用书本遮在它的上面,
使它的一半身体处于阴影中,之后发现蜗牛会向有光的地方爬行,说明蜗牛具有视觉,
B不符合题意;
C、蜗牛没有听觉神经,对声音的刺激不能作出反应,C符合题意;
D、探究蜗牛是否有嗅觉:用棉花蘸一点米醋,放在蜗牛前3厘米处,之后发现蜗牛会
向远离醋的方向爬行,说明蜗牛具有嗅觉,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3.(2018七上•宁波期中)“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该诗句描写的生命现象是
()
A.生物的生长发育B.生物的遗传和变异C.生物对刺激的反应D.生物能适
应一定的环境
【答案】C
【解析】“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描述的是向日葵花朝着太阳生长,体现了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故答案为:c
4.(2017七上•萧山期中)法国某公司最近展出了他们的最新产品机器人Spyke。Spyke可
以通过无线网络由电脑进行控制,也可以远程通过互联网进行控制。它不仅会说话(通
过内置的VoIP电话),而且可以四处观察(通过内置的摄像头),最重要的是,它还会自
动补充能量(自动充电)。下列关于机器人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机器人会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B.构成机器人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C.机器人能进行新陈代谢D.机器人不是生物
【答案】D
【解析】由分析可知,机器人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D选项正确。故选D
5.(2018七上•桐乡竞赛)“珊瑚虫”和“活化石银杏”分别属于()
A.生物、生物B.生物、非生物C.非生物、生物D.非生
物、非生物
【答案】A
【解析】由分析可知,珊瑚虫和银杏都是生物,A选项正确,B、C、D错误。故选A
6.(2018七上•邺州期中)猪笼草:一种常绿半灌木,长有奇特的捕虫叶能捕食小虫,把其
作为植物的主要依据()
A.动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植物不能B.植物都是绿色的,动物不是绿色
的
C.动物会动,植物不会动D.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动
物不能
【答案】D
【解析】A、动物和植物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A不符合题意
B、世上也有许多绿色的动物,B符合题意。
C、动物会动,有些植物也会动,比如会动的植物有向日葵、含羞草、睡莲和跳舞
草。向日葵的花盘,会随着太阳的转动而转动;当不小心碰到含羞草,它的叶子会下垂
并闭合起来,就像是在害羞一样;睡莲是在白天展开晚上闭合,如同动物睡觉;跳舞草
会在声音温度影响下跳动,C不符合题意。D、动物和植物最大的区别是植物有叶绿
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但是动物不能,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7.(2020七上•拱墅期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蛙鸣求偶”现象。“蛙鸣
求偶”这种行为能世代相传,反映出青蛙具有的生物特征;鼠听到猫叫,立即躲
进洞里的现象属于。
【答案】遗传;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解析】“蛙鸣求偶”,是青蛙世代相传的一种性状,这反映出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老
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进洞里属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8.观察了蜗牛后我们知道蜗牛有触觉、、、味觉,没有,蜗牛
的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o
【答案】嗅觉;视觉;听觉;触觉
【解析】蜗牛有嗅觉、视觉、味觉,没有听觉和触觉。
9.我们用手碰一下含羞草,它会合拢叶子,整个叶子会下垂,这是生物具有的特
征。
【答案】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
应
【解析】我们用手碰一下含羞草,它会合拢叶子,整个叶子会下垂,说明生物能够对外
界刺激作出反应。
10.生物体是能进行的生物个体,也是地球上______存在的一种形式。
【答案】生命活动;物质
【解析】生物体是能进行生命活动的生物个体,生物体是有机物的聚合体,是地球上物
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二、动植物细胞结构
11.菠菜叶肉细胞比人体肌肉细胞多了的结构有()
A.叶绿体、细胞质B.细胞核、液泡C.细胞壁、叶绿体、液泡D.细
胞壁、细胞膜
【答案】C
【解析】动物细胞和植物的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
粒体,不同点:是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
泡和叶绿体。故选:C
12.伞藻是海生的单细胞藻类植物,细胞长2~5厘米,有细胞壁、叶绿体、细胞核等结构,
可分为“帽”“柄”和,,足,,三部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伞藻能长到2~5厘米,离不开细胞壁的支持作用
B.伞藻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C.伞藻的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
D.伞藻的“帽”“柄”和“足”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答案】D
【解析】A、细胞壁对细胞起着支持和保护作用,伞藻能长到2~5厘米,离不开细胞壁
的支持作用,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在叶绿体中进行的,所以伞藻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
场所,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伞藻的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控制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伞藻是单细胞的藻类植物,不存在细胞分化现象,伞藻的“帽”、“柄”和“足”只是细
胞的一部分结构,不是细胞分化的结果。D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3.细菌细胞与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相比,它没有()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成形
的细胞核
【答案】D
【解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
细胞核.没有叶绿体;而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
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因此细菌与动植物细
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故选:D
14.(2019七上•天台月考)在“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使用显微镜时,应先对光后观察
B.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意看目镜内的物像
C.若视野内光线太暗,可换用倍数较高的物镜
D.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内可观察到细胞壁、细胞核等结构
【答案】A
【解析】A、显微镜的使用:安放一对光T放片一调焦T观察一整理,所以使用显微镜
时,应先对光后观察,故说法正确。
B、使用显微镜调焦距的过程为:眼睛注视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转动粗准焦螺旋,使
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用左眼朝目镜内注
视,同时要求右眼睁开,并慢慢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当看到物像时,停
止调节粗准焦螺旋,继而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所以镜筒下降
时,眼睛应注意看物镜的镜筒,故说法错误。
C、若视野内光线太暗,可换用凹面镜、大光圈或倍数较低的物镜等,故说法错误。
D、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没有细胞壁,不会观察到细胞壁,故说法错误。故答案为:
A
15.如图是植物细胞的相关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是一层紧贴在细胞壁内侧非常薄的膜B.a可以表示“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
胞”
C.B中的“能量转换器”一定包括线粒体D.细胞进行分裂时,C先由一个分成
两个
【答案】B
【解析】A、图中的A是细胞膜,是一层紧贴在细胞壁内侧非常薄的膜,故A正确;
B、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作用,故B错误;
C、B属于细胞质,含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任何活的细胞都含有
线粒体,C正确;
D、C是遗传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故D正
确.故选:B.
16.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池塘水时意外发现了一种能自由游动的单细胞生物,
原来这是再生能力较强的喇叭虫。若将它切成如图中①、②、③三部分,能再生成喇叭
虫的是()
A.①B.②C.③D.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A、C:两选项所包括的部分无细胞核,不具有再生能力,故不选;
B、该项包含了喇叭虫的细胞核,而细胞核是控制生物新陈代谢和遗传变异的控制中
心,具有再生能力;
D、选项包含了整个细胞的全部,而不是具体到喇叭虫的哪一部分,不符合题意,故不
选。故答案为:B
17.(2020・江干模拟)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除病毒外,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B.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这三种结构
C.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终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D.细胞的分裂、生长、分化是生物生长发育的基础
【答案】B
【解析】A、已知生物中,只有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而其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的;故A正确;
B、细菌的细胞中没有细胞核;故B错误;
C、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先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故C正确;
D、细胞的分裂、生长、分化才会形成不同的组织及众多的细胞;故D正确;故答案
为:Bo
18.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同学们看到如图中甲、乙两种物像。出现图甲结果的最可能原因
是()
甲乙
A.显微镜没有对好光B.在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
C.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是生理盐水D.观察时细准焦螺旋没有调节到位
【答案】D
【解析】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要想物像更加清晰些,应调节显微镜的细准焦螺
旋.因为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可通过调节粗准焦螺旋寻找物象;细
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换上高倍物镜后,放大
倍数增大,焦距改变物像模糊不清,此时应该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所以出现图甲结果的最可能原因是观察时细准焦螺旋没有调节到位.故选D.
19.(2017七上•浙江期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从细胞结构知识分析,
引起枫叶颜色变化的物质存在于哪种结构中()
A.叶绿体B.细胞核C.液
泡D.细胞壁
【答案】C
【解析】由分析可知,使枫叶颜色变化的植物色素存在于植物细胞的液泡中,C选项正
确。故选C
20.(2020七上.新昌月考)周末小科与家人去南北湖风景区游玩,采摘了很多吃起来酸甜
可口的橘子。这些酸甜物质主要存在于橘子细胞的()
A.细胞壁B.细胞质C.液
泡D.叶绿体
【答案】C
【解析】液泡存在于细胞质中.液泡内有水、糖类等酸、甜、苦、辣、咸味的物质就在
液泡中,因此这些酸甜物质主要存在于橘子细胞的来自液泡,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1.如图为动、植物细胞结构图,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示例:[6]液泡).
(1)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和.
(2)李悦同学的很多特征像他爸爸,这是由中的决定的.
【答案】(1)[51叶绿体;【8】线粒体(2)[1]细胞核;遗传物质
【解析】(1)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
量的主要场所.因此,线粒体被称为能量转换器和细胞内能量供应的“动力工厂”.叶绿
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含有叶绿素等色素的质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
用的场所.
(2)细胞核的主要作用是:含有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因此,李悦同学的很多特征
像他爸爸,这是由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决定的.1是动物的细胞核
22.(2015七上•浙江期中)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方括号中填字母):
(1)甲、乙两图中,可能是青蛙的体细胞的图是
(2)“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是生物的遗传现象,控制这种现象的遗传物质
主要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
(3)在细胞结构中,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是[]
【答案】(1)甲(2)A;细胞核(3)F;细胞膜
【解析】(1)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在结构上既具有相同点,又具有不同点,如下表所
不:
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相同点都有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
不同点有细胞壁和液泡,绿色部分的细胞没有细胞壁和液泡,也没有叶绿
内有叶绿体体
即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青蛙属弓二动物,所以甲是青蛙的体细胞的
图.(2)“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说明了生物的遗传现象.出现这种现象
的原因是生物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比体细胞少一半,通过受精作用,精
子进入卵细胞内,形成的受精卵既含有卵细胞的染色体,又含有精子的染色体,因此受
精卵内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就一样了,生物的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
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因此决定生物遗传现象的结构是A.细胞核.(3)细胞膜紧贴细胞
壁内侧,非常薄,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容易看清楚,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因此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是F细胞膜。
23.(2018七上•武义期中)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建立:
早在300多年前,一位名叫胡克(RobertHooke)的英国科学家,用自己精心改良的显微镜
观察瓶塞的软木,发现了蜂窝状的小室,并把这些小室称之为“细胞”,这就是人类了解
植物基本构造的开端。事实上,胡克当时所看到的只是植物细胞的外壳一________,而
对细胞里面的细微结构却一无所知。到了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
出了o
【答案】细胞壁;细胞学说
【解析】胡克当时所看到的只是植物细胞的外壳——细胞壁,而对细胞里面的细微结
构却一无所知。到了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终于发现动物细胞虽
无细胞壁,但有与植物细胞一样的细胞核,于是提出了细胞学说: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
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24.(2020七上•苍南期中)百香果果肉汁液含量可达45%,香味浓、甜度高因而享有“果汁
之王”的美称。
(1)百香果属于植物的依据是—o
A.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能繁殖后代C.能自己制造营养
(2)下图为百香果的果肉细胞,甜度高的汁液主要来自细胞结构中的-(填字
母)
【答案】(1)C(2)E
【解析】(1)动物和植物都能繁殖后代,但百香果不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百香果能
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来满足自身对营养物质的需要,营养方式为自养,而动物不能
制造有机物,C符合题意。
(2)百香果中的E液泡里含有细胞液,含有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等,即
细胞液,位于液泡中。
三、显微镜使用与细胞观察
25.(2020七上•临安期末)小金在实验室进行“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
察”的实验。在观察的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如图),其中操作和描述都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
A.利用图甲的方式盖盖玻片,可防止装片上出现气泡
B.乙图清晰物像的视野中,细胞数目一般①比②多
C.利用图丙的方式对光,直至视野中出现明亮的光斑
D.丁图中黑色的圆圈是口腔一上皮细胞
【答案】B
【解析】A、盖盖玻片时,应一侧先接触小液滴,再缓慢放下;故A错误;
B、乙图中①的物镜比②的短,放大倍数更小,所以①中观察的细胞数目比②多;故B
正确;
C、对光时,眼睛注视目镜;故C错误;
D、图中黑色的圆圈是气泡;故D错误;故答案为:Bo
26.(2019九上•天台月考)在观察装片时,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物像大小、细胞数目和
视野亮度的变化是()
A.变大、变少、变暗B.变大、变多、变亮C.变小、变多、变暗D.变
小、变多、变亮
【答案】A
【解析】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物体被放大的倍数越大,所以物象越大;同时由于物象
越大,意味着实际观察到的范围就越小,亮度会降低。所以由低倍镜换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泥沙子采购合同
- 授权经销合同协议
- 农业科技园区综合开发合同
- 短期租赁服务意外免责协议
- 网络信息技术支持协议
- 商场装修合同与商场装修合同
- 打井承包合同
- 手房转让买卖协议
- 新版不定期劳动合同书(33篇)
- 瓦工贴砖施工合同
- 物理化学(全套427页PPT课件)
- 肺断层解剖及CT图像(77页)
- GA∕T 1193-2014 人身损害误工期、护理期、营养期评定
- 现场组织机构框图及说明5
- LeapMotion教程之手势识别
- Join-in-六年级下册教案-Starter-unit-Join-in-us
- 建设工程检测试验收费标准
- 静脉导管的护理与固定方法
- word上机操作题
- 房地产公司管理制度
- 《太空一日》导学案(教师用)(共5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