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_第1页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_第2页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_第3页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_第4页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一、课内建构1234567891011121314151.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侵华日军南京大

屠杀遇难同胞记念馆集会广场上,国家公祭鼎mínɡ文向世人讲述南京大

屠杀史实,讲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

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

遭杀戮。南京的历史,人类的记忆。今天,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

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中国人民永远牢

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1)给加着重号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国殇.(

shānɡ

)

悼.(

dào

)念mínɡ(

)文(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3)“国殇”中“殇”的意思是

,“惨绝人寰”中“人寰”的意思是

⁠。shānɡdào铭记念馆

纪念

牺牲的人

人间

1234567891011121314152.

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B

)A.

我们要记住南京大屠杀这惨.绝.人.寰.的灾难,记住这中华民族的奇耻

大辱。B.

这场编钟古乐和西洋乐的混搭合奏,振.聋.发.聩.,令不少观众大呼过瘾。C.

潮涨了会退,月满了会亏,沧.海.桑.田.,白云苍狗,不能期望任何一

个特定的事物能永恒存在。D.

只有终生恪守青年时代的信念,矢.志.不.移.,孜孜以求,才是真正的

青春的光彩。B1234567891011121314153.

下列有关新闻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

课文是一篇新闻评论,立足于我国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

祭日的背景,告诉我们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B.

新闻评论是社会各界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

新闻评论和消息共同的特点是时效性和真实客观,用事实说话。C.

“钟声”是“中国之声”的简称,蕴含有“警世钟声”的寓意。它

是人民日报创办的国际新闻评论专栏。D.

课文围绕“国家公祭日”这一新闻事件,紧扣“牢记历史,维护和

平”的观点,引述大量事实加以阐述,充分体现了新闻评论的新闻

性、评论性和导向性。B123456789101112131415二、课外提升4.

2024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9周年,光

明中学八年级(1)班将开展以“反对战争,热爱和平”为主题的综合性

学习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任务。(1)下面是班级同学收集到的一段有关抗日战争的材料,请说说你从中

获得了哪些信息。123456789101112131415根据官方统计,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以上;中国官

方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达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则有5000多亿美

元(按1937年比价)。这组数字非常大,从整体上反映了中国人民遭受的

苦难。而数字的背后,还有无数血淋淋的事实,有些我们知道,有些则

被历史的尘埃所掩盖。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人数极多,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巨大,中国人民遭受了深重的苦难。123456789101112131415(2)“武”字与战争密切相关。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武”解释为

“止戈为武”。下列对这一解释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C

)A.

说明了古人非常崇尚武力。B.

反映了古人喜欢制造武器。C.

反映了古人向往和平幸福生活的愿望。D.

说明了古人认为用武力使对方屈服才是武功。C123456789101112131415(3)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我们应珍惜和平,力图谋求国家富强,

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请仿照例句写句子。示例:和平为光,世界为花,唯有以光育花,才可繁花似锦。和平为土,世界为木,唯有

,才可

⁠。以土滋木

硕果累累

1234567891011121314155.

某班要以“烈士纪念日”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需要引用古诗。请

你从下面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C

)A.

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B.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C.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D.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C1234567891011121314156.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新闻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真实性、及时性和公开性。①消息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②通讯是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③新闻特写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段,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做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④新闻评论主要运用议论、说明的表达方式,它具有独特的组织手法、表达技巧和选材角度,包括时事评论、报刊社论、短评等。123456789101112131415(1)文段中关于新闻的表述,说法有误的一句是(

A

)A.

B.

C.

D.

④(2)根据文段的描述,判断下列课文属于新闻的哪一种。《“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A新闻特写

通讯

新闻评论

123456789101112131415

一、课内建构7.

根据提示,把下表补充完整。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新

论主旨国家公祭的目的:①

⁠②运用

手法,举例丰富③

⁠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日本右翼分子④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⑤

⁠而设立

的国家祭日提醒人们铭记历史、维护和平

对比

全世界正义之士

否认历史,妄图复活军国主义

重大民族灾难

1234567891011121314158.

新闻评论强调就事论理,需要很好地处理记叙和议论的关系。请结

合课文第2段的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第2段首先概述了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近日发表了有关南京大

屠杀的长篇文章,加拿大安大略省、美国圣迭戈市、加利福尼亚州以不

同形式纪念南京大屠杀,以及日本由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

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等事件。最后以一个议论句“历史,不可能被忘却”总结全段。1234567891011121314159.

课文第5段中引用了《纽约时报》的一则报道,有什么作用?

承接上文,用事实表明日本帝国主义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绝对不

会因为巧舌抵赖而消失;为引出下文写南京由“恐怖之城”到“和平之

城”的转变作铺垫。12345678910111213141510.

南京这座城市由“恐怖之城”变为“和平之城”,有什么意义?①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后,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

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②南京的命运变迁证明了中国早已成为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的坚

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国矢志捍卫世界和平。(意思对即可)12345678910111213141511.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唯有日本右翼分子

仍在梦中呓语。

作者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将正义人士的严正态度与日本右翼分子

逃避的态度相对比,突出强调了日本右翼势力掩盖事实真相的丑陋行径

与徒劳无功,表达了作者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极度憎恶之情。123456789101112131415二、课外提升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历史不可忘

奋斗创未来徐

杨①9月18日,刺耳的警报声再次划破沈阳上空。这是一种警示,警

示我们永远铭记历史!123456789101112131415②91年前,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由此陷入了前所未有

的深重灾难之中。91年过去,回想起来仍痛彻心扉:一夜之间沈阳失

陷,几个月东北几近丧失。日本军国主义则更加贪婪,肆无忌惮地将侵

略魔爪从东北伸向了全中国。③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弱国弱民,一盘散沙,人为刀俎,

我为鱼肉。危如累卵的中国,呼唤一支能够聚沙成塔、握指成拳的先进

力量,以力挽狂澜之势凝聚起全民族的磅礴伟力,将侵略者赶出中国!123456789101112131415④是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第二天就发出了中国第一份抗日宣

言,吹响了挽救民族危亡的第一声号角;是中国共产党,冲破国民党的

“不抵抗政策”,义无反顾战斗在最前线,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

大批优秀共产党员在东北领导武装抗日;是中国共产党,毅然决然地担

起了抗日救国的重任。⑤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3.5.0.0.多.万.军民伤亡的巨大代价,赢得了1.4.年.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从而开启了民族复兴浴火重生的历史征程。123456789101112131415⑥铭记历史,警示未来。我们要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励

精图治,奋发图强,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进,谱写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⑦历史反复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

的命运所系,前途所在;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

懈奋斗,中国号巨轮就一定能劈波斩浪,驶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123456789101112131415⑧勿忘九一八,就是要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在抗日战争壮阔进程

中孕育出的伟大抗战精神,永远是强大精神动力。我们要勇于斗争、敢

于胜利,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回望来路,伟大的中华

民族,历经苦难,铸就辉煌;展望未来,新时代的中国,朝气蓬勃,踔

厉奋发!(选自2022年9月18日新华网,有删改)12345678910111213141512.

作者想通过这篇时事评论告诉我们什么观点?(2分)

历史不可忘,奋斗创未来。12345678910111213141513.

同桌小江同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