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卷(八)_第1页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卷(八)_第2页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卷(八)_第3页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卷(八)_第4页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卷(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卷(七)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BCBCBBBDCBA题号12131415答案DABBD一.选择题(共15小题,满分45分,每小题3分)1.(3分)以下传统手工技艺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玉环剪纸 B.白酒酿造 C.竹笺编制 D.船模制作【解答】解:A、玉环剪纸,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白醋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竹筏编制,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船模制作,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B。2.(3分)下列物质按混合物、化合物、氧化物、单质的顺序排列的是()A.氯酸钾医用酒精干冰石墨 B.胆矾碘酒二氧化锰石墨 C.碘酒纯碱蒸馏水液氧 D.天然气熟石灰氧化铜火碱【解答】解:A、氯酸钾由钾、氯、氧三种元素组成,属于纯净物,属于化合物;医用酒精中含有乙醇和水,属于混合物;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属于纯净物,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所以既属于氧化物又属于化合物;石墨由碳元素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A错;B、胆矾是五水硫酸铜,属于结晶水合物,属于化合物;碘酒中含有碘和酒精属于混合物;二氧化锰由锰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既属于化合物又属于氧化物;石墨由碳元素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B错;C、碘酒中含有碘和酒精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纯碱是由钠、碳、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蒸馏水由水分子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所以既属于化合物,又属于氧化物;液氧是由氧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C正确;D、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其它成分,所以属于混合物;熟石灰是由钙、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属于化合物,氧化铜由铜和氧两种元素组成,既属于化合物,又属于氧化物;火碱是由钠、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D错。故选:C。3.(3分)下列关于放射现象、原子核和核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通过对放射现象的研究,物理学家确认,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组成 B.放射性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强剂量或长时间的辐射对人体有害 C.目前的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 D.核聚变的原料“铀”在地球上的储量非常有限【解答】解:A、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组成的,因此该选项错误;B、放射性在治疗肿瘤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但是过量的辐射对人体是有危害的,有时住往需经20年以后,一些症状才会表现出来,因此该选项正确;C、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的链式反应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不像化石燃料发电那样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因此核能发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该选项错误;D、铀在地壳中的含量很高,比汞、铋、银要多得多,但由于提取铀的难度较大,只有沥青铀矿和钾钒铀矿两种常见的矿床,另外铀是核裂变的原料,不是核聚变,故该选项错误。故选:B。4.(3分)如图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①﹣⑥表示相关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②起重吸收作用 B.④中的液体是原尿 C.⑤中尿素浓度最低 D.⑥中的液体是血浆【解答】解:AB、当血液流经②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①肾小囊腔形成原尿,AB错误。CD、当⑥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⑤肾静脉中尿素浓度最低,C正确,D错误。故选:C。5.(3分)如图所示,过山车是一项惊险刺激的游戏项目,下列关于过山车的机械能说法正确的是()A.刚开始过山车匀速被拉升时,机械能不变 B.过山车向下俯冲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C.通过环形轨道最高点时,重力势能最大,动能为0 D.过山车在运行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解答】解:A、刚开始过山车匀速被拉升时,质量不变,速度不变,高度增加,故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变大,而机械能等于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所以机械能变大,故A错误;B、过山车向下俯冲时,质量不变,高度降低、速度变大,所以重力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B正确;C、通过环形轨道最高点时,高度最大,重力势能最大,但此时其在水平方向上速度不为零,此时动能不为零,故C错误;D、过山车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克服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做功,会有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机械能变小,即机械能不守恒,故D错误。故选:B。6.(3分)如图是某兴趣小组用轻质杆制作的杆秤,空盘时秤砣的位置在c点(如图).经测试发现杆秤原有刻度测量精确度偏小,为了能使杆秤原有刻度的测量精确度提高一倍,下列解决方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秤砣的质量增大为原来的两倍 B.秤砣的质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 C.将a点向右靠近b点至原来距离的一半 D.将b点向左远离c点至原来距离的两倍【解答】解:设秤砣对杠杆的力为动力,物体对杠杆的力为阻力,则ab间的距离为阻力臂,秤砣到支点b的距离为动力臂,A、测试发现原有刻度测量精确度偏小,说明杆秤相同长度表示的质量偏大,因而在物体质量一定时,秤砣的质量增大为原来的两倍,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时,增大动力,可以使得秤砣的动力臂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使得精确度变小,故A错误;B、测试发现原有刻度测量精确度偏小,说明杆秤相同长度表示的质量偏大,因而在物体质量一定时,减小秤砣的质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时,减小动力,可以使得秤砣的动力臂变大为原来的2倍,使得精确度变大为2倍,故B正确;C、在物体质量和秤砣质量一定时,阻力和动力大小不变,减小阻力臂,则动力臂减小,将a点向右靠近b点至原来距离的一半,阻力臂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知动力臂为原来的二分之一,精确度变小,故C错误;D、在物体质量和秤砣质量一定时,阻力和动力大小不变,将b点向左远离c点至原来距离的两倍,阻力臂变小,动力臂变小,精确度变小,故D错误。故选:B。7.(3分)下列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过滤B鉴别氯化钠和氯化镁取样,分别加入NaOH溶液,观察现象C除去铜粉中的碳粉空气中充分加热D鉴别气体CH4和H2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观察现象A.A B.B C.C D.D【解答】解:A、Na2CO3能与过量的Ca(OH)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钙(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取样,分别加入NaOH溶液,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镁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溶液,可以鉴别,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C、铜粉、碳粉空气中充分加热,分别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均会出现水雾,不能鉴别,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B。8.(3分)将等质量的Mg、Al、Fe分别放入三份浓度(即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所给信息,作出的判断错误的是()A.图线x表示镁的反应情况 B.铝消耗的稀盐酸质量最大 C.镁一定过量,铝、铁可能反应完 D.镁和铁一定过量,铝可能反应完【解答】解:A、镁最活泼,与稀盐酸反应时需要的时间最短,图线x表示镁的反应情况。正确。B、铝不如镁活泼,比铁活泼,反应需要的时间介于镁和铁之间,图线y表示铝的反应情况,Mg、Al、Fe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Mg+2HCl═MgCl2+H2↑、2Al+6HCl═AlCl3+3H2↑、Fe+2HCl═FeCl2+H2↑,2473542195673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将等质量的Mg、Al、Fe分别放入三份浓度(即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中时,铝消耗的稀盐酸质量最大。正确。C、如果镁不过量,等质量的镁、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不可能相等,所以镁一定过量,铝、铁可能反应完。正确。D、由图中信息可知,镁、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说明镁一定过量,但是不能确定铁是否反应完,铁可能过量或反应完,故错误。故选:D。9.(3分)2008年残奥会开幕式上中国残疾人运动员侯斌紧拽着从天而降的绳索,绳索上端借助一个简单机械(见图)牵引着自己和所坐的轮椅缓缓向上攀升。这种简单机械是()A.定滑轮 B.动滑轮 C.滑轮组 D.杠杆【解答】解:此装置是由定滑轮(上面固定不动的滑轮)和动滑轮(下面和物体一块移动的滑轮)组合而成的滑轮组。滑轮组不但可以省力,而且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综合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故选:C。10.(3分)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不能实现的是()A.COB.FeC.ZnO→+H2D.CuO→△【解答】解:A、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该选项正确。B、氧化铁不能和水反应,该选项不正确。C、氧化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水,该选项正确。D、加热时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选项正确。故选:B。11.(3分)如图为人体内某结构的血流情况示意图,B代表某结构,A、C代表与其相连的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若B是毛细血管,则A血管一定是小动脉,C血管一定是小静脉 B.若B表示小肠绒毛周围的毛细血管,则血管C中葡萄糖的含量明显高于血管A C.若B表示肺部毛细血管,则C是肺静脉,血管C中氧气的含量明显高于血管A D.若A表示静脉血管,C代表动脉血管,则B可以代表血液循环动力器官心脏【解答】解:A、若B为肾小球,A、C分别是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A错误;B、小肠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营养物质通过小肠壁进入小肠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若B表示小肠绒毛周围的毛细血管,葡萄糖会被吸收,则血管C中葡萄糖的含量明显高于血管A.B正确;C、在肺循环过程中,血流方向是: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所以若B表示肺部毛细血管,则血管C的名称是肺静脉,血管A是肺动脉。由于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至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所以血管C中氧气的含量明显高于血管A,二氧化碳含量明显低于血管A.C正确;D、静脉是把身体各部分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即静脉→心脏,动脉是把心脏内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部分的血管即心脏→动脉,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结合题干信息,可以判断B是心脏。B正确。故选:A。12.(3分)现有A、B、C、D、E五种溶液,它们分别是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中的一种,经鉴别后编写成如图的检索表,其中判断不正确的是()A.A是硫酸铜溶液 B.B呈酸性 C.C中的物质类与氯化铜相同 D.E是碳酸钠溶液【解答】解:A.结合以上分析可知,A是硫酸铜溶液,故正确;B.结合以上分析可知,则B是显酸性的稀硫酸,故正确;C.结合以上分析可知,C是氯化钠属于盐,氯化铜属也属于盐,类别相同,故正确;D.碳酸钠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而题文信息是无有沉淀产生,因此E为氢氧化钠,故错误;故选:D。13.(3分)某100mL水溶液,可能含有Na+、NH4+、Ca2+、Cl﹣、CA.Na+肯定存在 B.气体甲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C.加盐酸后,由于碳酸钙溶解,沉淀质量减少 D.取加入NaOH后的溶液,滴加AgNO3溶液,若有沉淀生成,说明含有Cl﹣【解答】解:A.根据题意,某100mL水溶液,可能含有Na+、NH4+、Ca2+、Cl﹣、CO32−、SO42−中的一种或几种,Ca2+、CO3NH4+SO40.72g0.96g1.2g1896604x2x4x设溶液中铵根离子带的电荷数为4x,则硫酸根离子的电荷数为2x,碳酸根离子的电荷数为4x,阳离子电荷总数<阴离子电荷总数,说明溶液中还一定含有钠离子,否则电荷不守恒,故正确;B.铵根离子能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氨气,气体甲是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故正确;C.Ca2+、CO3D.取加入NaOH后的溶液,滴加AgNO3溶液,若有沉淀生成,不能说明含有Cl﹣,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错误。故选:AB。14.(3分)小科在卸货点用水平方向的推力把箱子推到D处,如图甲,经过A处4秒后在B处遇到方方,方方迅速取下小箱子,1秒后在C处小科调整了推力,继续将大箱子推到D处才撤去推力,AD段推力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箱子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丙。已知大箱子质量为20千克,小箱子质量为5千克。分析整个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B段小科推力做功为5000焦 B.CD段小科推力做功的功率为60瓦 C.BC段大箱子受到的摩擦力从50牛逐渐减小到40牛 D.无法比较小科在BC段与AB、CD段推力做功的功率大小【解答】解:A、由图丙可知,箱子在AB段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0.5m/s,由v=st可知,AB段箱子运动的距离:sAB=vABt由图乙可知,AB段小科的推力为50N,因此AB段小科推力做功:WAB=FABsAB=50N×2m=100J,故A错误;B、由图丙可知,箱子在CD段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1.5m/s,由图乙可知,CD段小科的推力为40N,则CD段小科推力做功的功率:PCD=WCDtCD=C、根据题意可知,箱子运动到B点时用时4s,从B点到C点用时1s,所以图丙中,4s~5s表示BC段的运动图像,即大箱子做加速运动;根据题意可知,图丙中5s~10s表示CD的运动图像,即大木箱从C点到D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乙可知,此时的推力为80N;由于大箱子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推力与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即f=F=40N,又因为大木箱在BC段做加速运动时,与CD段相比,地面受到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均相同,故BC段大木箱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仍等于大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即为40N,故C错误;D、由图丙可知,BC段箱子运动的距离:sBC=(0.5m/s+1.5m/s)×(5s−4s)2=1m,由图乙可知,BC段小科的推力为80N,则BC段小科做的功:WBC=FBCsBC=40N×1m=40J,因此BC段小科做功的功率:PAB段小科推力做功的功率:PAB=WABtAB=因此小科在BC段与AB、CD段推力做功的功率大小关系为:PAB<PBC<PCD,故D错误。故选:B。15.(3分)如图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片移到滑动变阻器的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8伏,10秒内定值电阻R1做功为20焦;当滑片P移到滑动变阻器的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伏。下列结果正确的是()A.电源电压为14伏 B.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8欧 C.滑片在b端,电流表示数为0.75安 D.电路先后两次消耗的总电功率之比为2:3【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R1与滑动变阻器R串联,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由图可知,当滑片滑到b处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为R且与电阻R1串联,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U大=8V,即U大=IbR=UR当滑片在中点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R2且与R1串联,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U中由欧姆定律可得,电路中电流I中=U即U中=I中R2=由①②可得:R=2R1,U=12V;故A不正确当滑片移到滑动变阻器的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8伏,R两端电压UR1=U﹣U大=12V﹣8V=4V,由题可知,此时10秒内定值电阻R1做功为20焦,由W=UIt可得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W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U大I由上可知R=2R1,根据P=UI=U电路先后两次消耗的总电功率之比:Pb故选:D。二.填空题(共8小题,满分40分,每小题5分)16.(5分)为验证“酸的化学通性”,某班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如下实验。请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1)写出上述实验中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2HCl═CuCl2+H2O。(2)①有一位同学实验完成后,先将实验A与试管C中的物质倒入同一烧杯内,观察到有蓝色沉淀产生,则该同学之前实验时试管A内的现象是溶液变红色;烧杯内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一定不含有的溶质是氯化氢。(溶质不包括指示剂与气体,下同)②该同学接着又将试管B和试管D中的物质也倒入该烧杯内,他测定烧杯内所得液体的pH为2,其测定的操作方法是取一小块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或白瓷板),用玻璃棒蘸取(或滴管吸取)待测液滴在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通过这一测定结论可分析烧杯最终所得溶液中的溶质种类有4种。(3)硫酸钡不容易被X射线透过,在医疗上可用作检查肠胃的内服剂,俗称“钡餐”。小柯将硫酸镁溶液滴入硝酸钡[Ba(NO3)2]溶液中得到硫酸钡,如图表示该实验过程中溶液总质量随加入硫酸镁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图线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C点处溶液中的溶质有Mg(NO3)2和MgSO4。【解答】解:(1)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O+2HCl═CuCl2+H2O;(2)①将实验A与试管C中的物质倒入同一烧杯内,观察到有蓝色沉淀产生,说明A中氢氧化钠过量,溶质为氢氧化钠和氯化钠,溶液为红色;C中含有氯化铜,且反应后盐酸一定无剩余,故烧杯内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一定不含有的溶质是氯化氢;②使用pH试纸检测滤液的pH,其操作方法是:取一小块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或白瓷板),用玻璃棒蘸取(或滴管吸取)待测液滴在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实验完成后,将全部废液倒入废液缸内,测得pH=2则溶液呈酸性,所以溶液中不可能存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则溶液存在的溶质主要有氢氧化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生物氯化钠,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铜,金属单质与盐酸反应生成的盐,还有剩余的盐酸共4种;(3)硝酸钡和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镁,图线AB段是硝酸钡和硫酸镁反应的阶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反应至B点时,硝酸钡和硫酸镁恰好完全反应,C点时硫酸镁过量,因此C点处溶液中的溶质有反应生成的Mg(NO3)2和过量的MgSO4。故答案为:(1)CuO+2HCl═CuCl2+H2O;(2)①溶液为红色;氯化钠;氯化氢;②取一小块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或白瓷板),用玻璃棒蘸取(或滴管吸取)待测液滴在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4;(3)产生白色沉淀;Mg(NO3)2和MgSO4。17.(5分)化肥是粮食增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下面是农业生产中广泛施用的几种化肥:①NH4NO3②CO(NH2)2③NH4Cl④NH4HCO3(1)属于铵态氮肥的是①③④(填序号)。(2)在经过熟石灰改良过的土壤中施用NH4NO3,效果不好,原因是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解释)【解答】(1)①硝酸铵含氮元素,属于氮肥,含铵根离子,属于铵态氮肥;②尿素含氮元素,属于氮肥,但是不含铵根离子,不属于铵态氮肥;③氯化铵含氮元素,属于氮肥,含铵根离子,属于铵态氮肥;④碳酸氢铵含氮元素,属于氮肥,含铵根离子,属于铵态氮肥,故属于铵态氮肥的是①③④。(2)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氢氧化钙能与硝酸铵反应生成硝酸钙、氨气和水,会降低肥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NO3+Ca(OH)2=Ca(NO3)2+2H2O+2NH3↑。故答案为:(1)①③④;(2)2NH4NO3+Ca(OH)2=Ca(NO3)2+2H2O+2NH3↑。18.(5分)如图甲为人体在接受刺激性强的信息引发紧张焦虑时人体进行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回答:(1)刺激性强的信息转化成的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紧张和焦虑等情绪,进而刺激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进入毛细血管(填血管类型),运输到作用部位,引起心跳加速等反应。从反射弧的组成上看,图中的肾上腺髓质属于效应器。(2)长期紧张和焦虑情绪会引起膀胱过度活动症、胃疼等症状。图乙表示尿液形成过程中流经不同部位时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则AB段可能表示的是肾单位的肾小管(填结构名称)。胃疼容易影响胃对食物中的蛋白质(填营养物质名称)的化学消化。【解答】解:(1)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面红耳赤,这是大脑皮层兴奋,并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于肾上腺,刺激肾上腺素增多,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进入毛细血管,运输到作用部位,引起心跳加速、血压增高等反应。从反射弧的组成上看,肾上腺髓质属于效应器。(2)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AB段尿素浓度突然变高,因为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的水,使浓度变大。食物进入胃后,通过胃的蠕动,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这是胃对食物的物理性消化;同时,胃液中含有的胃蛋白酶对食物中的蛋白质具有初步的消化作用,能够将蛋白质分解为多肽,这是胃对食物的化学性消化。故答案为:(1)毛细血管;效应器。(2)肾小管;蛋白质。19.(5分)公交车上有一人晕倒,司机马上先送他进医院。医生给病人做了抽血化验、输血、挂点滴等处理。(1)抽血前,先用橡皮软管绑住他的上臂,橡皮软管与手掌之间的静脉(填血管种类)因血量增多而鼓起有利于扎针;(2)医生给该病人检验血型结果如图1所示,如果只考虑ABO血型系统,首先应给他输入的血型是A型;(3)挂点滴时,药液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后,首先到达心脏的腔室是如图2中的1(填数字);心脏四个腔中,腔壁最厚的是4(填数字)。【解答】解:(1)当绑扎人体上臂后,由于静脉血管的功能是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到心脏去,而前臂被绑住了,血液无法从手臂运回心脏,于是就在手臂上出现了一条条隆起的“青筋”,这些“青筋”实际上是鼓起的静脉血管。因此在抽血时,护士会用一根橡皮软管将上臂扎紧,一会前臂靠近肘关节处的血管膨胀,该血管是静脉。(2)人类的红细胞含有两种凝集原,分别叫做A凝集原和B凝集原,人类血清中则含有与它们相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分别叫做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按照红细胞所含A、B凝集原的不同,把人类血液分为四型,如果红细胞的凝集现象只发生在B型血清内,则受检者的血型为A型。如果红细胞的凝集现象只发生在A型血清中,则受检者的血型是B型。如果两片载玻片上的红细胞都没有发生凝集现象,则受检者的血型是O型。如果两片载玻片上的红细胞都发生了凝集现象,则受检者的血型是AB型。由图一可知:该病人的红细胞与A型血清不凝集,与B型血清凝集。故该病人为A型血。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当A型血的病人需要输血时,因此首先考虑的应该是输同型血,即A型血。(3)血液循环分为肺循环和体循环。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中的毛细管网→肺静脉→左心房。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分支→身体各处的毛细血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循环路线:左心室(动脉血)→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物质交换)→(物质交换后变成静脉血)→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物质交换)→(物质交换后变成动脉血)→肺静脉→左心房,最后回到左心室。因此打点滴时,则药液首先经过上腔静脉到达心脏的右心房。在心脏的4个腔中,心室的壁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故答案为:(1)静脉。(2)A型。(3)1;4。20.(5分)某跳伞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沿竖直方向降落,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最后安全着地。跳伞过程中下降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正常情况下空气阻力大小随迎风面积和速度的增大而增大。(1)OA段跳伞运动员的机械能减小(填“增加”“减小”或“不变”);(2)当t=40s时,运动员打开降落伞。【解答】解:(1)因为存在空气阻力,跳伞运动员在降落过程中,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整个过程中机械能都在减小;(2)已知正常情况下空气阻力大小随迎风面积和速度的增大而增大,所以运动员打开降落伞之后,会做减速运动,故在40s时,运动员打开降落伞。故答案为:(1)减小;(2)40。21.(5分)用熟石灰中和一定量的盐酸时,溶液的pH与加入的熟石灰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熟石灰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0;当加入熟石灰mg时,溶液中的溶质为CaCl2和HCl。若改用ng氢氧化钠与相同量盐酸反应,所得溶液的pH<7(填“>“、“<“或“=”)。【解答】解: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当加入熟石灰mg时,盐酸有剩余,溶液中的溶质是盐酸中的氯化氢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钙。故填:CaCl2和HCl。由Ca(OH)2+2HCl=CaCl2+2H2O;NaOH+HCl═NaCl+H2O可知,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的质量比是74:73.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质量比是80:73.加入ng氢氧化钙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加入ng氢氧化钠不能把盐酸反应完,即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pH<7.故填:<22.(5分)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这一原理广泛应用于潜水艇中密闭舱的氧气再生技术,可同时完成产生氧气和吸收二氧化碳的双重功能。课外研究小组为验证其可行性,利用石灰水、稀盐酸、浓硫酸、过氧化钠和饱和石灰水等设计并进行以下实验(见图1):①A是CO2的发生装置,可选用图2中的b或c(填序号),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②B装置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杂质氯化氢气体;③为保证干燥、纯净的CO2气体进入D装置,装置C应选用的物质是浓硫酸;④检验E装置集气瓶中气体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⑤若装置E中石灰水出现轻微白色浑浊,原因是D中的二氧化碳未完全反应。【解答】解:①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故答案为:b或c;CaCO3+2HCl=CaCl2+H2O+CO2↑;②B装置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杂质氯化氢气体;故答案为: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杂质氯化氢气体;③二氧化碳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故答案为:浓硫酸;④E装置集气瓶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检验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故答案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⑤若装置E中石灰水出现轻微白色浑浊,原因是:D中的二氧化碳未完全反应;故答案为:D中的二氧化碳未完全反应;23.(5分)将一正方体物块静置于斜面上P1点,此时物块具有的重力势能为10J。放手后,物块沿斜面滑下,并在水平面上滑行至P2点恰好停下,如图甲所示。物块从P1点运动到P2点整个过程中始终对物块做功的力是摩擦力。若用一与此正方体a边始终垂直的力F将物块从P2点刚好推回P1点,如图乙所示,则力F至少做功20J。【解答】解:(1)从B到A的过程中,物块受到重力、摩擦力和支持力的作用,物块所受的摩擦力的方向与木块运动的方向相反,且整个过程中始终在摩擦力f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故摩擦力始终对物块做功;重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下,故从B点至斜面底端的过程中,物块在重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故重力对物块做功,从斜面底端至A点的过程中,物块没有在重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故重力没有始终对物块做功;支持力的方向始终和物块运动方向垂直,故支持力始终不做功;(2)物块静置于斜面上A点时的机械能为10J,当到达水平面的B点的过程中,机械能逐渐减小为0;也就说明其间重力和摩擦力做功,并且重力做正功,而摩擦力做负功,两者做功之和为0;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得:要将物体由B点推到A点,仍要克服重力和摩擦分别做10J的功,故人要对它做的功为10J+10J=20J;故答案为:摩擦力;20。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满分36分,每小题9分)24.(9分)小红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本实验通过物块移动的距离来比较动能大小。(2)乙图中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的目的是:使小球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3)图甲得出的结论是:质量一定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解答】解:(1)本实验中小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物块移动的距离来反映的,这是转换法的应用;(2)为了使小球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应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2)由图甲可知,小球质量相同,下滑的高度不同,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不同,推动物块移动的距离不同,故可以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因小球的质量相同,小球下滑的高度越高,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越大,推动物块移动距离越远,故得出的结论是:质量一定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故答案为:(1)物块移动距离;(2)使小球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3)质量一定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25.(9分)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忘了盖瓶盖的NaOH固体,对其成分是否变质以及变质程度产生了兴趣.同学们作出了以下猜想,并进行如下实验探究.【提出问题】这瓶NaOH固体样品的成分是什么呢?【作出猜想】猜想1:只含NaOH猜想2:只含Na2CO3猜想3:含有NaOH和Na2CO3【讨论交流】NaOH可能变质的原因是2NaOH+CO2=Na2CO3+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探究】(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猜想1不成立.(2)进一步他探究过程如下:根据上述探究过程回答:①加入过量BaCl2溶液的作用是为了碳酸钠充分反应掉;②不能用适量Ba(OH)2溶液代替过量的BaCl2溶液的原因是Ba(OH)2溶液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③下列溶液可用来代替酚酞试液检验猜想3成立的是AD.A.CuCl2溶液B.KNO3溶液C.CaCl2溶液D.NH4Cl溶液【实验反思】实验室里,NaOH固体的保存方法是密封保存.【解答】解:【讨论交流】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实验探究】(1)碳酸盐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猜想1不成立;(2)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会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进,所以加入过量BaCl2溶液的作用是:为了碳酸钠充分反应掉;②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会银氢氧根离子,对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所以不能用适量Ba(OH)2溶液代替过量的BaCl2溶液的原因是:Ba(OH)2溶液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③氢氧化钠和氯化铵反应会生成氨气,氯化铜也也可以的,有蓝色沉淀生成,故选:AD;【实验反思】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溶液变质,所以应该密封保存.故答案为:【讨论交流】2NaOH+CO2=Na2CO3+H2O;【实验探究】(1)1;(2)①为了碳酸钠充分反应掉;②Ba(OH)2溶液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③AD;【实验反思】密封保存.26.(9分)山山为探究唾液淀粉酶经pH影响活性下降后是否可恢复,他先查阅资料获得pH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影响如图。再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如表。步骤一:取5支试管编号,各加入1mL唾液淀粉酶溶液,将pH调节为特定值。步骤二:静置5分钟后,再将5支试管内液体的pH调至X,使实验现象最明显。步骤三:_____。步骤四:再次调节试管内液体pH至X。步骤五:37℃水浴后,记录每支试管蓝色褪去所需要的时间如表。试管编号①②③④⑤pH值4.05.05.86.87.4时间无法褪去358s241s248s354s(1)步骤二中X的值最合理的是6.2。(2)步骤三的具体操作是向五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淀粉溶液,并滴加几滴碘液,使试管中液体呈蓝色。(3)山山认为该实验无法确定唾液淀粉酶活性会恢复,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赞同,因为缺少与各试管中pH相同的对照组或缺少始终以较适宜的pH进行实验的对照组。【解答】解:(1)根据坐标曲线图分析可知,唾液淀粉酶活性最强时的pH是6.2,所以步骤二中XpH最合理的值应该是6.2。(2)步骤五是37℃水浴后,记录每支试管蓝色褪去所需要的时间,记录的是淀粉遇碘变蓝后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褪色的时间,所以步骤三的具体操作应该是:向五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淀粉溶液,并滴加几滴碘液,使试管中液体呈蓝色。(3)我赞同山山的观点,因为缺少与各试管中pH相同的对照组或缺少始终以较适宜的pH进行实验的对照组。故答案为:(1)6.2;(2)向五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淀粉溶液,并滴加几滴碘液,使试管中液体呈蓝色;(3)赞同,因为缺少与各试管中pH相同的对照组或缺少始终以较适宜的pH进行实验的对照组。27.(9分)小乐在做探究”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1)小乐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来验证猜想,小灯泡的电功率与电压有关,电压越大,功率越大。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现象是电压表示数大的灯泡比示数小的灯泡亮。(2)为了测定额定电压为2.8V的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小乐进行了下列操作:①按图乙所示连接电路并将滑动变阻器调到阻值最大处。②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某一位置,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为了测定小灯泡的额定率,小乐接下来应该如何操作?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直到电压表示数为额定电压2.8V。③当电压表示数为2.8V,此时电流表读数为0.3A,小乐根据P=UI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0.84W,断开开关S,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如图丁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真实值大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84W。【解答】解:(1)甲中两灯串联,通过两盏灯的电流相等。灯的电压越大,根据P=UI可知,灯的实际功率越大,灯越亮,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现象是电压表示数大的灯泡比示数小的灯泡亮;(2)②灯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发光,图中电压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1V,示数为2V,小于灯的额定电压2.8V,应增大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应减小变阻器的电压。由分压原理,应减小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大小,故滑片向左移动,直到电压表示数为额定电压2.8V。③由图可知电路中无电流时,电流表的指针指向零刻度线的左侧,则测量电流时,电流表的示数要小于灯泡的额定电流,根据P=UI可知,测得的灯泡的实际功率偏小,即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真实值大于0.84w。故答案为:(1)电压表示数大的灯泡比示数小的灯泡亮:(2)②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直到电压表示数为额定电压2.8V;③大于。四.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39分)28.(6分)小明在化学晚会上观看了“瓶吞鸡蛋”的魔术(如图1),看到鸡蛋被吞进瓶内。小明思考:瓶能吞蛋,能不能吐蛋呢?他进行了如图2的实验,他加入的试剂p,结果鸡蛋吐了出来。请判断小明所加试剂p的名称,并利用所学知识,解释鸡蛋被被吞进瓶内和吐出来的原因。【解答】解: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使瓶内的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鸡蛋进入瓶内。酸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从而使瓶内压强增大。可以加入的试剂是稀盐酸或稀硫酸,碳酸钠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的二氧化碳使瓶内的压强增大,蛋被吐出。故答案为:稀盐酸(或稀硫酸等);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使瓶中压强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压把鸡蛋压入瓶中;碳酸钠和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使瓶内压强高于外界大气压,瓶内气体将鸡蛋吐了出来。稀盐酸(或稀硫酸等)。29.(6分)如图所示,斜面长s=10m,高h=4m。用沿斜面方向的推力F,将一个重为100N的物体由斜面底端A匀速推到顶端B。运动过程中物体克服摩擦力做了100J的功。求:(1)运动过程中克服物体的重力做的功;(2)斜面的机械效率;(3)推力F的大小。【解答】解:(1)W=Gh=100N×4m=400J;(2)η=W有用W(3)由W=Fs得,F=W答:(1)运动过程中克服物体的重力做的功为400J;(2)斜面的机械效率为80%;(3)推力F的大小为50N。30.(6分)实验室用过量的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CO2,取50g反应后的滤液,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测得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质量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看出生成沉淀的最大质量是5g;(2)开始加入碳酸钠溶液至10g时,还没有沉淀析出的原因是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或在盐酸存在的情况下碳酸钙无法与之共存;(3)加入碳酸钠溶液至40g时,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2CO3;(4)计算原滤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解答】解:(1)由图可以看出,生成沉淀的最大质量是5g;(2)因稀盐酸过量,故加入碳酸钠后首先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钙反应,所以开始反应不会生成沉淀;(3)加入碳酸钠溶液至40g时,碳酸钠过量,所以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2CO3;(4)设原滤液中CaCl2的质量为xNa2CO3+CaCl2=CaCO3↓+2NaCl111100x5g111xx=5.55g故原滤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为:5.55g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