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_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_第2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_第3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_第4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班级___________座位号………装姓名班级___________座位号………装…………订…………线…………内…………不…………要…………答…………题………(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得分一、积累与运用(18分)1、给加点字注音,给拼音在对应的田字格内写汉字。(5分)称职()栖息()玷污()风驰电掣()擎天()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读音及字义都正确的是()(1分)A、明察秋豪“豪”读háo意思是: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B、怡然自得“怡”读yì意思是:安适、愉快C、可望不可及“及”读jì意思是:靠近、接触D、苦心孤诣“诣”读yì意思是:(学业、技术)所达到的程度3、下面语句都有语病,请在原文上修改。(4分)在老师的帮助下,使他很快有了进步。新课程改革后,我们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课外读书活动。新学期,老师采纳并听取了同学们的意见。能否推进读书活动是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之一。4、请根据同学的文学常识卡片,把下列作家和作品连线。(3分)朱自清鲁迅郭沫若老舍安徒生泰戈尔《金色花》《济南的冬天》《皇帝的新装》《风筝》《春》《天上的街市》5、请根据语言环境或提示,填写出相应的课文原句。(5分)问渠哪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朱熹《观书有感》)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静沙·秋思》)____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诗文阅读(17分)(一)古诗词鉴赏。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4题。(6分)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胜至哉,歌以咏志。1、“以观沧海”的“观”字在全诗中起到了_______________的作用。(1分)2、诗人东临碣石,观看到了哪些景物?(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以大海自比,托物言志。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最能表达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4、下面A、B诗句都是写秋景,然而写出的景物特点、语言风格和诵读时的情感基调却截然不同,请你说明它们的不同之处。(3分)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景物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言风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诵读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10题。(11分)《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里仁》)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5、下列各句朗读停顿划分不恰当的一句是()(1分)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D、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2分)(1)学而时习之。()(2)人不知而不愠。()(3)学而不思则罔。()(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及其意义。(2分)(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通,意思是:_______。(2)诲女知之乎!通,意思是:_______。(3)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通,意思是:_______。(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通,意思是:_______。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之”、“以”、“其”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2分)学而不思则罔。()择其善者而从之。()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9、翻译第则划横线的句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本文所选内容,有谈学习方法的、有谈学习态度的、有谈品德修养的,语言精练、含义丰富。请你任选其中一则说说是谈的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25分)(一)请阅读下面选文,回答11—15题。(11分)龙卷风盛夏季节,在天气预报里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台风中心的风力在十二级以上”。似乎这“十二级”就是风力之“最”。自然界中还有比这更大的风吗?有,这就是“龙卷风”。龙卷风俗称“龙吸水”,这也许是它漏斗状的外形很像神话中的“龙”从天而降,把水吸到空气而得名的吧。实际上,它是从雷雨云底伸向地面或水面的一种范围很小而风力极大的强风漩涡。龙卷风的风力极大。在龙卷风中心附近水平风速每秒可达100米以上,极端情况下可达300米,十二级台风的速度相当于每秒30米,要和龙卷风相比,自然就大为逊色了。如此罕见的巨大的风,造成的破坏是异常惊人的。当它触及地面时,可以把人畜开玩笑似的卷到天空再扔下来,它可以“倒拔垂柳”,摧毁建筑物,甚至可以把坚固的高楼大厦拦腰斩断。1956年9月24日,上海曾出现过一次龙卷风,它竟把一个三四层楼高的100吨的储油罐举到15米高空,然后把它甩到100米外的地方。1925年美国曾出现一次强大的龙卷风,造成2000多人的伤亡。为什么龙卷风的风力这么大?主要是龙卷风内的空气大量逸散,使龙卷风中心的空气十分稀薄,气压很低,与外围空气的气压差特别大。台风中心的空气和它外围空气平均每100公里气压差为20毫巴(压强单位),而龙卷风中心与它外围空气只要相差20米,气压就达20毫巴。难怪龙卷风的风力要比台风大上好多倍。龙卷风涉及的范围很小。1972年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一次龙卷风,在它经过的15平方米的范围内,大树被连根拔起,而靠近这股大风的地方则安然无恙。龙卷风虽然破坏性很大,令人可怕,然而龙卷风也是可事先预报的,气象雷达就是监测龙卷风的一种很好的工具。我们坚信不久的将来,人类不仅能监测预报龙卷风,而且还能利用龙卷风巨大的风能造福人类。(原文有改动)11.阅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龙卷风的?12、文章第自然段可以分为两层,请用“|”在文中标明,并写出每层的的大意。(3分)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请结合原文归纳对象的特点填表说明。说明方法:说明对象:说明事物的特点:14、下面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1分)A、本文写龙卷风,却先落笔写台风作陪衬,是为了突出龙卷风风力大。B、本文引用古典名著《水浒传》鲁智深“倒拔垂柳”一词,作用是为了突出龙卷风风力大。C、龙卷风漏斗状云柱,风力极大,危害巨大,范围很小。D、龙卷风虽然破坏性很大,令人可怕,然而可事先预报,已造福人类。15、为了准确说明事物和事理,说明文的语言讲究科学性——准确、简明、周密。请在选文第自然段中找出你认为用得好的1个词语或句子,加以体会。(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请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6—21题。(14分)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上万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吹面不含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也成天嘹亮地响着。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16、下面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薄烟(báo)抖擞(dusu)卖弄(mài·nong)鸟儿(nior)。B、“应和”、“和平”的“和”读音都念“hé”。C、朗读文中第段的停顿和重音标注是正确的。D、“一年之计在于春”意思是,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及早安排好。17、第至段作者抓住春的特征向读者展现了春的五幅美丽的图画,它们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18、第段作者连用三个比喻句够成一组排比,歌颂了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19、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请揣摩第段画横线的语句,品味加点词语好在哪里?(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请赏析第段,回答下列问题。(3分)第一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1分)作者沉醉在春风里,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角度依次进行描写的。(A、视觉B、听觉C、触觉D、嗅觉)(只填序号)(1分)“吹面不含杨柳风”出自_____宋_____和尚《》中的诗句,“杨柳风”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21、下面一段文字也是写春的,画横线句子说说它好在哪里?“立春带着温暖不声不响就扑进了千山万水,融入了千家万户。风变柔了,柔得像婴儿那绵绵的嫩手,拍打到哪儿,哪儿就有甜甜的声响;雨变酥了,酥得像是蓄满了养分的香油,落到哪儿,哪儿的禾苗就长劲地生发;天变暖了,暖得屋外也像是农家冬天里烧热的大炕,娃儿们吆三喝四地翻跟斗,蹦高高。不光娃儿们乐,苏醒了的青蛙也乐,乐得亮开嗓子唱上了。青蛙一唱,燕子就上场了,在天地间上下起舞……春天真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0分)1、模仿下列几个句子,以“友谊”或“意志”(任选一个)为题写几个句子。(2分)理想: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0200试卷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8分)1、chènqdiànhé伫凝憩谧(每个0.5分,计4分)2、D(1分)3、、删“使”字;、“开设”改为“开展”,或改为“课外读书活动课;、交换“采纳”和“听取”位置;、删“否”字。(每个1分,计4分)4、(每对0.5分,计3分)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有源头活水来、几处早莺争暖树。、断肠人在天涯、稻花香里说丰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每小题1分,计6分)二、古诗文阅读(17分)(一)6分。1、统领全诗(1分);2、大海山岛树木百草洪波(每点0.2分,计1分);3、雄伟的志向和博大的胸襟(每点0.5分,计1分);4、景物特点:A句生机勃发,大气磅礴;B句悲苦凄凉,萧条冷落。语言风格:A句豪迈,有气势;B句细致,纤巧。情感基调:A句高昂,明快;B句低沉,缓慢。(每点1分,计3分,设对比赏析扣除分,意思正确可得满分)(二)11分。5、C(1分);6、(1)时常(2)生气、发怒(3)迷惑(4)真诚、诚实(每题0.5分,计2分);7、(1)说悦愉快(2)女汝你,人称代词(3)知智聪明(4)强僵僵硬(每题0.5分,计2分)8、表顺接好的方面代词把介词大概,也许助词(每题0.5分,计2分)9、温习旧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凭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2分,意思正确1分,“为”1分)10、谈学习态度、方法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