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明文之说明方法(解析版)
敢型斛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阅读说明性文章时,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通过学习说明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准确、清晰表达的能力,提高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水平。
《考纲》中对于说明方法的规定可以梳理为一下几点:
i.常见说明方法的识别
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判断出文本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如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
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等。
例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能识别出这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2.说明方法的作用分析
理解每种说明方法在说明事物特征、阐明事理方面的独特作用。
例如“举例子”是通过具体的事例,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
台区的卢沟桥。”这里举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例子,具体地说明了我国石拱桥数量多、形式多样且有杰作。
3.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
考查学生在一篇说明文中能否同时识别和分析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效果。
4.说明方法在实际写作中的运用
要求学生能够在自己的写作中恰当运用说明方法,清晰、准确地说明事物。
总之,从《课标》与《考纲》的角度来看,说明方法这一考点旨在培养学生对说明文的阅读理解和写
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各种说明方法来获取信息、表达观点。
考支支破
一、说明文文体知识
(一)说明文的定义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
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说明文的分类
1.事物说明文:着重介绍事物的特点、形态、结构、功能等。例如《中国石拱桥》介绍了石拱桥的特
点和历史。
2.事理说明文:侧重于阐述事物的本质、规律、原理等抽象事理。比如《大自然的语言》解释了物候
现象及其成因。
(三)说明文的特点
1.科学性:内容准确无误,符合客观实际,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条理性: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说明。常见的顺序有时间顺序(如介绍事物的
发展历程)、空间顺序(如介绍建筑物的结构)、逻辑顺序(如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
部分等)。
3.准确性:语言准确、严密,使用精确的数据、恰当的修饰词和限制词。
(四)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等。
(具体说明方法的作用如前面所介绍)
(五)说明语言
1.平实说明: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多使用普通的陈述性语言。
2.生动说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描写的表达方式,使说明语言更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六)说明文的结构
1.总分式:包括“总一分”“总一分一总”“分一总”等形式。
2.递进式:各部分内容逐层深入,如按照现象一本质、原因一结果等逻辑关系进行说明。
3.并列式:几个段落或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分别从不同方面说明事物。
(七)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1.明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理清文章的结构和说明顺序。
3.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
二、说明方法题型提问方式
1、直接问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这句(段)话运用了哪些(务必说全)说明方法?选择其中一种(务必举例)并分析其作用。
这句(段)话主要运用(只有一种)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3、文中划线句子/某段列举了某某事例/数据?请说明它的表达作用。
4、作者是怎样说明某某事物/事理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作用(口诀:作诠比例图,引下状分数)
说明方法特点作用(答题模式)
先介绍一种现象或说明一个道
理,然后用具体例子佐证。
示例: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举……的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
举例子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
最早的石拱桥了。
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
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
作比较示例:太平洋所占的面积差不多把……和……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等于其它三个大洋的总和,比最小的
北冰洋大十四倍。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对事物做形
象的说明。即凭借事物间的相似点,
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使说明
打比方把此物比作彼物,从而突出此事物。
浅显易懂。
示例: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
像虹。
运用具体的数字资料介绍说明事
物的特征。
列举……数字,用具体的数据说明了……,使说明
列数字示例: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
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
宽9米。
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科学的术语对某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点,更科学、更
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便于读者对说明对象
获得清晰的概念。
示例: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
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用概括的语言对事物的某一方面
作诠释或某一个特点作一般性的解释。对……的……特点进一步解释说明。
示例:铀,是银白色的金属。
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
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
以说明。
将……分为……类,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特
分类别示例:图书馆的藏书,按国别分,
点。
有中国的、外国的;按时代分,有古
典的、现代的;按性质分,有科技的、
文学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
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
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加以说明,使说
列图表
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明更简明更直观,便于比较。
具体。
引用有关资料(包括名人名言、
诗词、俗语、谚语等)来充实说明的
引用说明引用……内容,具体有力地说明事物……特点,增
内容。
(若在在加说明文语言文学性
文章开头,示例:“霜叶红于二月花“,经历
则引出说了寒霜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
明对象)
引用名言、格言、谚语引用……内容,具体有力地说明事物……特点,增
加说服力
引用……内容,具体有力地说明事物……特点,增
神话传说、新闻、谜语、轶事趣闻等。
强说明的趣味性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
的描摹。
示例: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通过“……”"……”等词语,形象传神地描摹了
摹状貌
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事物……特点、情状、或景象,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
妙惟肖。
三、下定义和作诠释说明方法的区别
1.定义的严格程度不同:
下定义要求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表述必须是一种明确的判断,形式上往往是“……是…………叫……
的判断句式,语言要求准确、严密、简洁。
作诠释则不那么严格,它可以对事物的部分特征进行解释说明,语言相对灵活、通俗。
2.内容的完整性不同:
下定义侧重于对事物的完整、本质的界定。
作诠释侧重于对事物某一方面的解释,不一定完整地揭示事物的全部本质特性。
3.表述的形式不同:
下定义的表述形式较为固定,一般是“种差+属概念”,即先揭示被定义对象的独特之处(种差),然后
明确其所属的较大类别(属概念)。
作诠释的表述形式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
例如:
“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透明液体。”这是下定义,明确地给出了水的本质特征和所属类
别。
“水在大自然中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式存在。”这是作诠释,只是对水的存在形式这一方面进行解
释。
总之,下定义更侧重于给事物一个确切、完整、严密的定义;作诠释则更侧重于对事物的某一特性或
情况进行解释说明,使读者易于理解。
力
一、【2024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
阅读•浸润心灵(本题共16个小题,共38分)
(-)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回答各题。
[材料一]
①日前,一则关于微塑料会伤肝肺的研究登上热搜榜。相关研究发表在环境科学领域期刊《环境与研
究》上。实验结果表明,纳米级的微塑料可能会进入肝细胞和肺细胞并破坏其正常工作机能,从而对器官
造成损伤。微塑料可能成为人类健康的又一“隐形杀手”。
②微塑料是一种直径小于5毫米的块状、丝状等形态的塑料碎片和颗粒。2004年,英国普利茅斯大学
的学者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海洋水体和沉积物中塑料碎片的论文,首次提出了“微
塑料”的概念。
③过去,人们对于微塑料的认识主要体现在环境影响方面。近两年,科学家逐渐发现了微塑料也会损
害人体健康。
④长期以来,塑料被认为是一种惰性物质。人们认为,微塑料在进入人体后,会经过胃肠道、胆道被
排泄出体外。然而,有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小于10微米的微塑料可以穿过细胞膜进入循环系统,并到达其
他组织。
⑤实际上,肉眼难以分辨的微塑料几乎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南京大学的相关研究就发现常喝
瓶装水、吃外卖食品及工作中常遭遇粉尘的人,粪便中的微塑料更多。此外,沐浴露、牙膏、防晒霜等个
人护理用品,以及洗衣机洗涤衣服产生的废水等都可能含有微塑料。
[材料二]
①微塑料源于人们使用的大量塑料产品,其中最常见的是用于瓶装水的塑料瓶。塑料瓶的制造材料主
要是PET塑料(涤纶树脂)。据推算,全世界平均每分钟会售出100万个塑料瓶,平均每年会售出5000亿
个塑料瓶。
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塑料生产国和塑料制品生产国。2021年,中国生产了1.1亿吨塑料,进口了3397
万吨,生产了塑料制品8000多万吨。同时,中国每年还消费了大约2000亿个塑料饮料瓶。这些塑料瓶最
后去了哪里?据统计,木帮今废弃塑料瓶都进入了非正规回收渠道。统计表明,全球32%的废弃塑料瓶未被
回收利用,最终被遗弃在陆地、河流、海洋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材料三]
网友声音
网友A:早餐是用塑料袋装的,中午吃的饭是用塑料盒装的,下午喝的奶茶也是用塑料杯装的。塑料容
器成本低,使用方便,用完就扔,也没见造成什么污染。
网友B:我长年累月喝瓶装矿泉水,也没觉得身体不健康。塑料瓶虽然多,但都被回收了,不会产生污
染的。
13.下列对文本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第①段和第②段画线句子分别采用了打比方、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打比方能使说明的内容
更科学准确。
B.根据材料一可知,微塑料是一种惰性物质,它进入人体后最终会被排泄出体外。
C.“微塑料”的概念最早是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被提出的。
D.根据材料二可知,微塑料源于人们使用的大量塑料产品,其中最常见的是沐浴露、牙膏、防晒霜等
个人护理用品。
【答案】
13.C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信息。
A.第①段画线句把微塑料比作隐形杀手,这是打比方,使说明内容更生动形象。第②段画线用准确的
语言介绍了什么是微塑料,这是下定义,使说明更科学准确;
B.根据材料一第④段中的“长期以来,塑料被认为是一种惰性物质。人们认为,微塑料在进入人体后,
会经过胃肠道、胆道被排泄出体外。然而,有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小于10微米的微塑料可以穿过细胞膜进
入循环系统,并到达其他组织”可知,本项“它进入人体后最终会被排泄出体外”表述过于绝对;
D.根据材料二首段中的“微塑料源于人们使用的大量塑料产品,其中最常见的是用于瓶装水的塑料瓶”
可知,本项“微塑料源于人们使用的大量塑料产品,其中最常见的是沐浴露、牙膏、防晒霜等个人护理用品”
有误;
故选Co
二、【2024山东东营中考真题】
材料一
①【法新社5月3日报道】中国3日发射了一个将从月球背面采集样本的探测器,这是世界上的第一次。
北京正在推进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目标是到2030年实施载人登月任务。
②报道称,嫦娥六号的目标是从月球背面采集约2公斤样本并带回地球分析。这是一项技术复杂的任
务,为期53天,将尝试从月球始终背对地球的一侧进行史无前例的发射升空。
③该探测器将降落在巨大的南极一艾特肯盆地,这是太阳系中已知最大的撞击坑之一。一旦到达那里,
探测器将释放一个着陆器,表取和钻取月壤、月岩,随后着陆器会发射一个上升器,将这些样本送回轨道
器,最后带回地球。
④借助3月中国发射的鹊桥二号中继卫星,探测器和地球将在此次任务的关键时刻保持通信,包括15
分钟的下降着陆,2天的采样工作和6分钟的月面上升。
—选自2024年5月3日《参考消息》,有删改
材料二
①鹊桥二号中继星是月背采样返回和南极探测任务中探测器与地球通信的唯一通道,将为嫦娥四号、
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嫦娥八号等4次任务的10余个探测器提供中继服务,并开展科学探测及技术验证工
作。
(一)天线展开、链路接通太空再架新“鹊桥”
②鹊桥二号与火箭分离后不久,一把“金色大伞”缓缓展开。柔软的合金细丝编织出金属反射网做“伞
面”,18个天线肋做“伞骨”,天线口径达4.2米。它是月面探测器与鹊桥二号建立联系的关键。通过它,
地面才能遥控探测器工作,探测器才能传回遥测和科学数据。
③卫星侧面还有一个支出去的“小锅”——0.6米口径的S/Ka双频抛物面天线,用来与地面站建立联络,
实现中继星与地面站之间的数据传输。
④鹊桥二号携带了3类载荷,分别负责中继通信、科学探测和技术验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继通信
载荷,承担为探月四期提供中继通信支持的重任。
⑤“展得开、能到达、对得准、链路好、稳得住”,研制人员介绍,这是鹊桥二号的5个成功要素。
(二)首登环月通信“天路”
鹊桥二号
环月冻结轨道
鹊桥中继星和鹊桥二号轨道位置示意图(来源于网络)
⑥月球中继通信任务主要有两类可选轨道,一是绕地月平动点轨道,二是环月轨道。第一条路,鹊桥
中继星已经走过,成功为嫦娥四号月背软着陆任务提供支持;第二条路,鹊桥二号中继星正在实践,并将
为后续月球背面和南极探测任务提供服务。
⑦环月冻结轨道是环月轨道的一种,环月冻结轨道的拱线就像被冻住了一般,轨道的远月点一直在月
球南极地区上空,因此能够为月球南极地区的探测器提供足够长的通信覆盖时间。这条轨道也很稳定,M
小占,在这条轨道上不需要耗费额外的推进剂维持轨道飞行状态。
⑧环月轨道距离月面近,通信时延低,能以较小的代价实现更高码率的中继通信,但它的运动特点也
使得单颗卫星无法对月球背面等不可见区域实现连续通信。
(三)“鹊桥二号”将服役8年
⑨鹊桥二号兼顾多项任务,充分体现出中国航天“花小钱、办大事”的风格。与2018年发射的首颗鹊
桥中继星相比,鹊桥二号无论是重量还是能力,都更上一层楼。
⑩最直观的变化是卫星个头更大了。整星重量从400多公斤增长至1.2吨,服务时间从5年提升至8年,
服务探测器数量也成倍增长,从2个达到10余个。
中继通信链路方面,鹊桥中继星同时接收探测器的通信链路只有2路,而鹊桥二号则最多可提供
10路,“车道”数量大幅增加,相当于从“林荫小路”升级为多车道“高速公路”。
⑫除了增加“车道”数量,每条车道的“车流量”——通信速率也大幅提升,与鹊桥中继星相比,鹊
桥二号与探测器之间的前向和返向链路的最高码速率提高了近10倍,对地数据传输链路的最高码速率则提
高了近百倍。
⑬在科学探测方面,鹊桥二号上的极紫外相机将获得地球等离子层的全貌,阵列中性原子成像仪将帮
助科学家探知太阳风如何作用于月球。
⑭在技术验证方面,鹊桥二号将开展四程测距技术验证,有望为嫦娥六号及后续探测器提供高精度的
定位;验证多种星际互联网络协议,为未来鹊桥通信与导航系统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利用4.2米口径天线
开展月球轨道VLBI试验,提升对航天器的定位精度....总之,这些新技术将让未来的星际航行精度更高、
连通更顺畅。
——选自胡蓝月《一“桥”飞架地月,奔月之路从此变坦途》,有删改
材料三
①我国正致力于利用鹊桥来构建深空通信网络,与鹊桥二号一同发射的“天都一号”和“天都二号”
技术实验卫星,将为后续我国鹊桥通导遥综合星座系统的建立,提供有力的参考和依据。所谓“通导遥”,
即“通信、导航和遥感”三大功能。和地球卫星对比,月球通导遥系统类似于月球版的“北斗导航系统”,
通过发射运行于月球附近的人造卫星星座,为月面及环月用户提供中继通信、导航及遥感服务。
②中国深空探测重大专项总设计师吴艳华介绍,中国将分三步走建设鹊桥通导遥综合星座系统。在更
远的未来,“鹊桥”架起的不仅仅是地月之间的通信,更是远及火星、金星乃至太阳系其他区域的通导遥
综合服务系统。
——选自徐勉等《“嫦娥”探月前为何要先建“鹊桥”?》,有删改
15.对下面两个句子按照要求进行分析。
(1)探测器和地球将在此次任务的关键时刻保持通信,包括15分钟的下降着陆,2天的采样工作和6
分钟的月面上升。(分析画线部分的作用)
17.材料二第(三)部分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请探究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答案】
15.(1)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的时间节点,突出了嫦娥六号探测器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与
地球保持通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凸显了任务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17.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旨在通过对比2018年发射的首颗鹊桥中继星和鹊桥二号,强调鹊桥二号
在重量、服务时间、服务探测器数量、中继通信链路、通信速率等多方面的显著提升和显著优势。凸显了
鹊桥二号的技术进步和强大功能,也展示了我国航天科技发展的成就和实力。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
(1)画线句中“15分钟的下降着陆”“2天的采样工作”“6分钟的月面上升”等一系列的具体数据,是运
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它具体阐述了嫦娥六号探测器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如何与地球保持通信,展示了任
务的关键环节和时间安排。这些具体的时间点和通信细节也突出了任务的难度和精细程度,使读者能够更
好地理解任务的复杂性和挑战,进一步强调了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的雄心和技术实力。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作用。
根据材料二第⑨段“与2018年发射的首颗鹊桥中继星相比,鹊桥二号无论是重量还是能力,都更上一
层楼”,第⑩段“服务时间从5年提升至8年,服务探测器数量也成倍增长,从2个达到10余个”,第颂,“车
道,数量大幅增加,相当于从,林荫小路,升级为多车道,高速公路”,,第徽“通信速率也大幅提升”等内容可
知,将“鹊桥二号”与2018年发射的首颗鹊桥中继星之间进行对比,使“鹊桥二号”在重量、服务时间、服务
探测器数量以及中继通信链路方面的优势一目了然。在作比较的过程中,作者详细介绍了“鹊桥二号”在通
信速率、科学探测和技术验证等方面的提升。这些数据的对比不仅展示了技术发展的成果,也增强了读者
对“鹊桥二号”技术先进性的认识,进一步肯定了我国航天科技发展的成就和实力。
三、【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
现代文阅读I(12分)
冬眠,动物御寒的“超能力”
李天洋
①冬天来临,当人们拿出棉衣御寒时,自然界的动植物也在用它们的方式准备过冬。冬眠,就是其中
颇为特别的一种。冬眠可不是简单的睡眠,它不仅创造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也是前沿科学研究与应用的
热门。
挑战生理极限的冬眠
②生物学家发现,哺乳动物的冬眠历时4至7个月,为保证冬眠期间能生存下来,它们需要在入眠前
以脂肪或食物的形式贮存大量能量:熊、睡鼠等动物依靠在夏、秋季积累于体内的脂肪;仓鼠、松鼠则选
择在洞穴内贮存食物。
③哺乳动物冬眠时,生命体征变化明显。比如体温迅速下降、代谢率大幅度降低、心率和呼吸频率维
持在一个极低的水平……具体来说,冬眠时,北极黄鼠体温最低能降到-3°C,极地松鼠降到5℃,而熊的体
温仅降到30℃,睡鼠的体温维持在20℃,这说明,冬眠对于哺乳动物来说,并不一定伴随着超低体温现象
的出现。但在代谢率上,哺乳动物冬眠期间降低幅度均较大,熊降低50%左右,小型哺乳动物甚至降至1%。
在心率和呼吸方面,熊的心率从每分钟55次降到10次,呼吸从每分钟8次降到一两次;多纹黄鼠的心率
从每分钟200至300次降到三四次,呼吸从每分钟200次降到1次,可以说是断崖式下降。这对于一个生
命有机体来说,能够让各个器官的运转迅速与之相适应,是一个非常艰难又高级的系统工程。
④虽然在表象上,动物的“冬眠”和“睡眠”差不多,不吃不喝不动,但实际区别很大。目前,世界
范围内,已有百余种动物被证实有冬眠现象,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无脊椎类动物
等。这些动物在自然常态睡眠时,代谢水平、心跳、呼吸等指标均会有所降低,但变化不大;而在冬眠时,
这些指标则降幅很大,有的动物甚至降到濒临死亡的状态,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大大减少它们维持生命
所需的能量,帮助它们度过凛冽的冬季。冬眠可以说是动物通过节能方式应对“极限气候”的一种智慧和
有效策略。
人类期待获得冬眠“超能力”
⑤近些年,随着癌症等医学难题陆续增多以及人类宇宙探索的需要,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迫切地对
动物特别是对哺乳动物的冬眠开展深入研究。人们想知道:为什么黄鼠在秋天体重激增而不得糖尿病?熊
冬眠时不排泄为什么不会肾衰羯?极地松鼠在醒来后,为什么大脑没受损伤,也没有肌肉萎缩、骨质疏
松?……科学家希望能尽快弄清楚动物冬眠的这些“超能力”,并应用到人类身上。
⑥依托于信息传播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一些实例的出现和研究结果的发表给了科学家很大信心:人类
自身或许真的具备冬眠的潜力。
⑦2020年12月,西班牙、希腊学术研究团队在《人类学》期刊发表研究结果,他们在43万年前的人
类骨骸中,找到了人类冬眠的证据,经断层扫描与显微镜观察,这些骨头与冬眠动物的骨头有相似的病变
和损伤,也就是说,远古人类可能也是用冬眠的方式来度过寒冬的。尽管这个说法听起来如同科幻小说,
但科学家认为,这种现象松有用熊,是事实。远古人类是有冬眠的能力的,只不过后来自然环境变好,人类
应对极端气候能力增强,不再需要通过冬眠这种方式过冬了,这个能力也就退化了。
⑧在这些实例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人工冬眠”的概念应运而生,并率先在科幻电影中“实现”了。
人们在《太空旅客》《流浪地球》等电影中可以看到,为了让太空旅行者完成漫长的星际航行,会把他们
放进太空冬眠舱,以冬眠的方式延长他们的寿命。
⑨为了让梦想尽快照进现实,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在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研发适用于太空以及医学
方面的冬眠技术。
⑩受变温动物冬眠时体内大半液体冻结,心跳、呼吸、血液流动和大脑活动停止,几个月后又活蹦乱
跳的启发,科学家研究出了“人体冷冻法”,即在796℃的低温下保存整个人体或头部,以期未来的科学
技术能够将其复活。根据相关资料记载,这种尝试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1967年,加州大学的心理学
教授詹姆斯•贝德福德因癌症身亡几小时后,进行了遗体的冻存处理,保存至今。但有研究者指出,通过
这种方式冬眠复苏后,无法证明储存大脑信息的神经通路是否完好,因此,靠冷冻来实现人工冬眠的道路
不太顺畅。
究的成果虽然不少,但如何将基于动物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人类,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未来,当科
学家最终找到人类的冬眠开关时,将为人们的生命健康、星际航行带来全新的天地。
(选自《风流一代•经典文摘》,有删改)
14.第④段主要采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o
【答案】
14.①.作比较②.通过对比动物在自然常态睡眠和冬眠时的代谢水平、心跳、呼吸等指标的变化,
突出强调了冬眠与常态睡眠的区别,表现冬眠现象的特殊性及冬眠对动物生存的重要性。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等。
第④段“目前,世界范围内,已有百余种动物被证实有冬眠现象,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
鱼类、无脊椎类动物等。这些动物在自然常态睡眠时,代谢水平、心跳、呼吸等指标均会有所降低,但变
化不大;而在冬眠时,这些指标则降幅很大,有的动物甚至降到濒临死亡的状态”可知,这里运用了作比较
的说明方法,把动物冬眠和自然常态睡眠作比较,第④段的中心为:“虽然在表象上,动物的,冬眠,和,睡眠,
差不多,不吃不喝不动,但实际区别很大”,因此作比较为了说明动物冬眠和睡眠差别很大。作比较起到突
出强调的作用。
四、【2024四川泸州中考真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1号工位,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嫦
娥六号飞行全过程约53天,由发射入轨段、地月转移段、近月制动段、环月飞行段、着陆下降段、月面工
作段、月面上升段、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段、环月等待段、月地转移段和再入回收段11个飞行阶段组成。
②此次嫦娥六号探测器的着陆和采样地点位于月球背面南极一艾特肯盆地的阿波罗盆地。南极一艾特
肯盆地是整个太阳系中已知的最大撞击坑之一,被公认为月球上最大、最古老和最深的盆地,是月壳演化
三个独立的地体之一,可能保存了月球上古老的岩石。而阿波罗盆地是南极一艾特肯盆地中最大的艾肯纪
峰环盆地,其挖掘深度最深,整体的月壳厚度很薄,可能挖掘到月壳甚至月幔的深部物质。在这里采集样
品并进行分析研究,将填补人类获取月球背面样本的空白,开启月球正面与背面的演化差异、电磁场演化
和地球大气演化等重要科学研究的全新视角,对月球科学新突破具有独特的价值。
③月背采样在世界上没有先例可循,面临着很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突破许多技术难点。研制人员为
嫦娥六号采样封装分系统进行了多项升级,针对月壤特性设计了适应月球背面采样的控制算法和采样策略,
进一步提高了采样的智能化、自动化程度。同时,还为着陆上升组合体量身设计了自主月面工作状态设置、
自主定位、应急自主采样和自主起飞等功能,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此外,因为潮汐锁定,月球只有一
面对着地球,嫦娥六号要到月球背面工作,必须建立相应的数据中继通信链路,才能实现与地面的正常通
信。今年3月20日,鹊桥二号中继星成功发射,搭建起地月之间“通信桥梁”。
④嫦娥六号任务还开展了务实的国际合作。探索浩瀚宇宙是人来的共同梦想,发展航天技术是人类的
共同事业。本次嫦娥六号任务还搭载了欧空局、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的国际载荷,同步开展月球研究,
推动航天事业更好地造福各国人民。
(选自《科技日报》2024年5月4日,有删改)
材料二
①继2020年11月24日护送嫦娥五号探测器奔月后,本次长五火箭再次执行深空探测任务,准确将嫦
娥六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这也是长征系列火箭第9次执行探月工程发射任务,成功率达100%。
②地月相对位置在不断变化,为了让嫦娥六号在奔月路上少用点“力气”,减少它用于修正轨道的推
进剂消耗,这就需要火箭入轨的窗口窄、精度高。为了确保火箭准时发射,型号团队应用“窄窗口多轨道”
发射技术,为火箭在连续两天、每天50分钟的窗口内,设计了10条奔月轨道,提高发射概率和可靠性。
③嫦娥六号探测器需要进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约3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这对火箭的运载能
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嫦娥六号探测器比嫦娥五号重了约100公斤,为了满足“乘客”的要求,设计人员
对箭上产品进行了多项优化设计和工艺改进,成功帮助火箭“瘦身”,将长五火箭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
提升了100公斤。
④海南文昌的夏季潮湿闷热,房间里的除湿机工作一天就能积上一大盒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研究
人员在发射场坚守了半年多,成功将长五遥六、遥七、遥八火箭“三兄弟”先后送入太空。“2023年10月
15日出发时,我们的任务就是'三连发’,绝不能掉链子,我们也正好借这个机会,把长五火箭的总装工
作再次改进提高。”研究人员语气坚定地说。
⑤此外,型号团队还显著提升了火箭的可靠性。发射场流程也持续优化,由发射嫦娥五号时的近60天
缩减到43天。研究人员表示,长五遥八火箭与遥五火箭相比,开展了近160项技术改进,并将力争在未来
的发射中,进一步压缩发射场的工作时长。
(选自《北京日报》2024年5月4日,有删改)
2.材料二第①自然段中划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答案】
2.列数字,准确地说明了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任务的成功率之高。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材料二第①自然段中“这也是长征系列火箭第9次执行探月工程发射任务,成功率达100%”,句中的“第
9次”“100%”是具体的数字,长征系列火箭执行探月工程发射任务不仅次数多,而且每一次都完全成功。这
个句子真实、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长征系列火箭执行探月工程发射任务的成功率之高。
五、【2024天津中考真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大风车原来是这样发电》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风车原来是这样发电
胡帆陈海伦
①“大风车吱呀吱哟哟地转……”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近些年来,山川田野间、荒漠戈壁滩、蔚
蓝海面上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组拔地而起。它们在装扮风景的同时,也在源源不断地为人们提供能源。
②人类在很早以前就开始利用风能、建设“风车”了。公元前2世纪的波兰,人们就建有碾米的风车
磨坊;元明时期,中国建有风力水车,用来灌溉农田。现代风车的雏形,则来源于1890年丹麦提出的风力
发电计划,给风磨安装了发电机。工业革命期间,蒸汽机的出现,让风力发电机的发展遇冷。直到20世纪
下半叶,化石能源告急,生态环境恶化,风力发电再次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③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轮旋转,把风的动能转变为风轮轴的机械能,发电机在
风轮轴的带动下旋转发电。它和纸风车结构相似,由风轮、机舱、塔筒组成。但是,纸风车为了更漂亮可
以折出很多个叶片,而风机的风轮:卷为3个叶片,因为这样便于平衡,性价比更高。
④对于风力发电来说,风速达到2.5〜3m/s(微风拂面)就可发电。风越大,风轮转得越快,发的电能
也越多。但是当风速达到25〜30m/s(狂风大作)时风机就会停止工作,进入“防御姿态”。因为半个,号
的风可以拔起树木,摧毁房屋,如果风机继续工作就会损坏发电机组。
⑤随着风力发电的发展,风机的叶轮直径也逐渐增大,近15年间,叶轮直径已经从70m增大到250m。
月田•我国陆上风电机组叶轮直径处于200m水平,其扫风面积超过32000m2,相当于4.5个标准足球场。
⑥从远处看,人们可能会觉得风机的叶片转得很慢。但事实上,由于机舱齿轮的加速作用,风机叶片
的尖部线速度有时和高铁运行速度不相上下。不同功率、不同类型的风机转一圈产生的电量也不同,有的
可发1.4度电,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一晚上空调用电量;而有的可产生5.8度电,能供一个普通家庭用一天。
⑦与传统发电方式相比,风力发电具有很多优势。相比火力发电,风力发电没有粉尘、硫化物、二氧
化碳等的排放;相比水力发电,风力发电没有库区移民问题和蓄水对地质构造的影响,建成周期短。
⑧近年来,风力发电在国家政策支持和能源供应紧张的背景下迅速发展。比如北京冬奥会全部场馆的
用电主要是河北张家口的风力和光伏发电输入的。相信,“十四五”时期风力发电必将实现高质量跃升发
展。
(选自“学习强国",有删改)
6.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风力发电机组在装扮风景的同时,也在源源不断地为人们提供能源。
B.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就是把风轮轴的机械能转变为风的动能。
C.由于机舱齿轮的加速作用,风机叶片尖部线速度有时和高铁运行速度不相上下。
D,与火力发电相比,风力发电没有粉尘、硫化物、二氧化碳等的排放。
7.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人类利用风能、建设“风车”的历程十分艰辛。
B.使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人类利用风能、建设“风车”的历程十分艰辛。
C.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很早以前人类就开始利用风能、建设“风车”了。
D.使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很早以前人类就开始利用风能、建设“风车”了。
8.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以儿歌引出说明内容,生动活泼,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④段中加点的“这个时候”是指风速达到25〜30m/s(狂风大作)时。
C.第③段和第⑤段中加点词“一般”“目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D.本文采用“分一总”结构,以空间顺序重点介绍了大风车的构造和风力发电的优势。
【答案】
7.C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分析。
由文中画线句子“公元前2世纪的波兰,人们就建有碾米的风车磨坊;元明时期,中国建有风力水车,
用来灌溉农田”可知,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列举公元前2世纪波兰建有碾米的风车磨坊以及元明时
期中国建有风力水车的具体事例,形象具体地说明了人类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利用风能、建设“风车”了。
故选C。
六、【2022吉林长春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已可触及的天上资源
陶世龙
①在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运行的小行星,数以万计。自1801年1月1日,发现第一颗小行星以来,
到1998年,已经算出轨道并编了号的小行星已有7000多颗。这些小行星中个儿最大的直径有700千米,
直径超过80千米的不过150个。在小行星表面,重力是很微弱的,我们知道从地球上逃逸出去,需要每秒
11.2千米的速度;脱离小行星则只多每分钟有若干千米的速度就行了。人们设想将来可以在小行星上采矿,
并把它运回来;甚至还设想用火箭把整个小行星推移过来供我们应用。据计算,一个直径约为1.6千米的
小行星,如其成分与铁质陨石相同,那么,它所含的铁将有330亿吨,够全世界消费60多年了。
②比小行星离地球近的火星和月球上也有矿物。古时候由于科学不发达,人们把肉眼能望见的月面上
比较阴暗的部分,想象为“蟾宫桂树”。其实,这些是宽阔的低洼地区,科学家称它为“月海”。月海里
并没有水,而是充满着熔岩凝结而成的玄武岩。从月球上采回来的样品证明,这些玄武岩含铁,特别是含
钛很多,有的样品中二氧化钛的含量达到11.14%。在构成月球高地的岩石中,含铝较多,三氧化二铝的含
量有的达到35.49%,具有利用的价值。可以相信,含量更丰富的矿产还会被发现。
③多年来,红色火星引人注目。曾经有人幻想这是红色植物所显示的颜色。几十年前出版的一本科学
幻想小说,还曾设想“火星人”来到地球上,把这类红色植物也带来了,它们迅速繁殖,使昔日的葱茏苍
军很快变成了鲜红似火。后来的观测,特别是在火星上着陆的探测器拍摄的照片证明,火星之所以看起来
是红的,是因为火星表面大部分地方布满了橘红色的砾石沙土,甚至天空也弥漫着红色的尘埃。原来那里
的岩石含铁量很高,在受到氧化后呈现出红颜色。火星上的铁无疑是很多的。
④在地球上找矿要费许多时间,而如此广阔的宇宙,探测刚刚开始,就已经看到了希望的苗头,可以
相信,在其他星球上不仅会有地球上存在的矿产,还会有许多地球上所没有或稀少的矿产,就现在我们已
经得到的资料来看,像甲烷、氨、氢这些重要的化工原料和燃料,在木星上就有很多。木星主要的组成物
质为液态的氢,还含有不少氨、甲烷和其他碳氢化合物,整个木星的质量约为地球的317.94倍。你想想这
有多少资源!
⑤我们的近邻金星,因被特别浓密的大气裹住,过去长期对它的面目认识不清。现在宇宙飞船穿越了
金星的大气,使我们了解到它也有一个岩石构成的荒凉的表面,这些岩石里也应该是有矿产存在的。至于
金星的大气,90%以上是二氧化碳,这也是很有用的东西。在地球上,前南斯拉夫曾发现过一个二氧化碳气
田,成为罕见的矿藏,人们在那里兴建了制造干冰的工厂。在金星上到处都是浓密的二氧化碳,利用价值
就更高了。金星的大气中还有一层硫酸细滴形成的雾。硫酸是很有用的,在那里天然地生成了,也可用来
为人类服务。宇宙之大,无奇不有,在那些更遥远的星球上,还会有些什么呢?
⑥开发天上的资源,似乎是不可想象的神话,但这正在成为可以触及的现实,有人正在拟议如何在月
球上采矿,如何利用小行星呢!
(选自《时间的脚印》有删减)
(1)写出文章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列数字和作比较。具体突出了小行星表面重力很微舅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理解。
画线句子“我们知道从地球上远逸出去,需要每秒11.2千米的速度:脱离小行星则只多每分钟有若干千
米的速度就行了”中的“每秒11.2千米”与“每分钟有若干千米”,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同时,画线句子
中将脱离地球的速度与脱离小行星的速度进行对比,说明离开小行星不需要多快的速度。联系上下文可知
更是为了说明“在小行星表面,重力是很微弱的”特点。
七、【2022辽宁鞍山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用风洞“捕风捉影”
①在神魔小说《西游记》中,天庭中的风神是风婆婆和巽(xun)二郎。他们有一个大口袋,口袋打
开后就能起风,口袋收住风就停了。研究流体力学的科学家也有这样一个“口袋”,并且功能更加强大:
它能制造风,能研究风中的飞行器,还能帮助运动员逆风飞扬。这个能“捕风捉影”的“神器”就是风洞。
②风洞是现代空气动力学研究和试验中使用最广泛的工具之一。它是一种管道状的试验设备,可以人
工控制风量与风速,用于测量空气流经物体时所产生的气动效应。它不但在航空航天业中起重要作用,还
可以用于设计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甚至可以模拟测试舰船在水流中的状况、测量高层建筑和大型桥梁
的风压、控制火灾、规划城市等。
③为什么风洞的适用对象这样广泛呢?因为在空气中运动的物体都会涉及空气动力问题,而静止的物
体由于风的作用,会产生空气动力问题。当这些问题对物体产生较大影响时,就必须做风洞试验。
④风洞试验的优点有很多。首先,它符合科学。依据运动的相对性原理,风洞测试的数据适用于试验
对象在真实状态下的相关情况。比如,设计师在设计飞行器时,可以参考在飞行器不动而空气动的状态下
风洞试验的数据。其次,它成本低。比如美国在设计建造第一代航天飞机时,历经约十万小时的风洞试验,
如果在大气层中进行相关实验,成本将是一个天文数字。再次,它可控性强。因为是在实验室中进行,所
以科学家可以根据试验对象确定风洞空间的大小、风速的快慢,可以模拟试验对象在高温、低温等状态下
的化学反应,可以利用烟幕和激光灯来模拟气流等。最后,它可重复性高。科学家能在试验中准确测试并
记录相关数据,然后利用这些数据调整试验的环境和步骤。风洞便于开展科学试验,就像摄影棚便于影视
剧拍摄一样,难怪它颇受科学家的重视。
⑤怎样进行风洞试验呢?以飞行器为例,首先,将飞行器的缩尺模型或实物放置于风洞中,使其保持
静止状态;然后,人工制造气流,模拟实际飞行时飞行器的各种情况;接着,利用高灵敏仪器测试飞行器
各部位的受力情况,记录其表面与周围空气的流动状况;最后,科学家根据试验结果为飞行器的设计与制
造给出建议,或者调整相关数据进一步测试。
⑤冬奥会上有些竞速类运动员也会使用风洞进行训练。在这些项目中,毫秒之差决定胜负,只有保持
空气阻力最小的动作,才能领先于对手,所以需要借助特制的风洞确定比赛时的最佳姿势与动作。2020年,
中国国家体育总局与航天部门合作,建成了两个体育风洞。体育风洞不但具备安全性和人性化特点,而且
可以拍摄、存储画面,记录运动员的姿势、重心变化等数据,为训练提供参考。
⑥唐代诗人王勃说风“来去固无迹,动息如有情”,但在科学家眼中,风“来去不再无踪迹,动息依
然如有情”。
(文/孙伟敬,选自《知识窗》,略有改动)
3.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
3.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具体又突出地说明了风洞试验成本低的特点。
【解析】
3.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
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文章第④
段画线句子“比如美国在设计建造第一代航天飞机时,历经约十万小时的风洞试验,如果在大气层中进行
相关实验,成本将是一个天文数字”的列举了美国在设计建造第一代航天飞机时的风洞试验,并将''风洞
试验”与“在大气层中进行相关实验”的成本进行比较,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
体且突出地说明了运用风洞进行试验成本低的特点。
八、【2018江苏宿迁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UT4题(14分)
鲨鱼是海洋系统的“整容师”
柳静
鲨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也是食肉类的凶猛鱼类,号称“海中狼”。可是,最近它被贴上了“整
容师”的标签,因为它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多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听到这些,你是否感到十分惊讶呢?
原来,在海洋系统中,许多小鱼都有着较大的眼睛和有力的尾鳍,帮助它们及时发现并快速躲避鲨鱼
的攻击与吞食。尤其在鲨鱼出没捕食的低光环境下更是如此:一定尺寸的尾鳍可以保证鱼类突然加速游动,
以此来远离鲨鱼的追捕。但是,在2018年1月,西澳大利亚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发现,近年来
由于人类对鲨鱼的大量猎杀,导致多种鲨鱼濒临灭绝。鲨鱼数量的减少,使得其他鱼类的生存得到了暂时
的和平安稳,导致它们的形态也正在发生明显的改变,如眼睛变小,尾鳍变小。因此,鲨鱼就成了海洋系
统里的“整容师”。
研究人员对澳大利亚西北海域罗利沙洲和斯科特礁两个珊瑚礁系统中7种不同的鱼类专门进行了对比
分析。这两个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月、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延边职业技术学院《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警官职业学院《宽带接入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控制系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多变量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南政法大学《乳品工艺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全国粤教清华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3节《信息的处理》教学设计
- 西安外事学院《电子商务组织与运营》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专业外语(自动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电气控制与PLC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美国药典-USP-561-植物源性物质
- 施工安全管理培训资料
- 0-3岁婴幼儿基础护理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杭州师范大学
- 挂靠免责协议书范本
- 2024-2030年中国新媒体市场前景规模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Python金融数据分析与挖掘(微课版) 教案全套 黄恒秋
- 中建10t龙门吊安拆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 国内外测井技术现状与展望文档
- 《销售人员的培训》课件
- 国防动员课件教学课件
- 特殊作业安全管理监护人专项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