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1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1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1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1_第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预习导引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2.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1.重点:宗教改革的背景及西欧向近代过渡。2.难点:宗教“异端”运动形成的原因和作用。知识点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1)产生:大约公元1世纪左右,产生在小亚细亚与巴勒斯坦一带,是下层人民反抗压迫的宗教团体。(2)发展:公元4世纪初期,逐渐演变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势力日益扩大;公元476年,在日耳曼封建王权下得以继续发展。(3)分裂:公元11世纪时,分裂为天主教(罗马为中心,领袖是教皇)和东正教(君士坦丁堡为中心)。2.天主教神权统治的确立(1)原因①天主教会通过整顿教会,与封建王权争夺权力,组织“十字军东征”,势力不断扩展。②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2)表现①经济上:教会拥有天主教世界全部耕地的三分之一,还通过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刮钱财。②政治上:教权高于王权,典型例证是“卡诺莎之辱”。③思想文化领域:教会垄断了学校教育,掌握了《圣经》的解释权,文学艺术作品也蒙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④社会生活方面: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人们深受教会束缚。[深化理解]中世纪晚期天主教会面临的挑战(1)政治领域:天主教会凌驾于民族、国家之上的权力受到挑战。(2)经济领域:天主教会的经济特权受到各界的反对。(3)思想领域:天主教会的说教受到人文主义思想的冲击。知识点二宗教“异端”1.含义:古代中世纪时,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派别对异己派别的贬称。2.性质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异端”宗教思想发动民众的反封建斗争。3.表现(1)12世纪后期,法国南部爆发了“异端”运动。要求纯洁教会。(2)14~15世纪时,欧洲“异端”运动高涨。①英国人威克里夫系统阐述了“异端”学说。②捷克人胡司对教会进行强烈批评。4.影响(1)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有力挑战。(2)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3)对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深化理解]西欧反封建斗争采取宗教“异端”方式的原因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产阶级比较幼稚,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在斗争中不得不借助宗教力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力通过大规模的革命方式实现自己的愿望。因此只能通过宗教“异端”的方式。知识点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1.经济(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2)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各国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日益拓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政治(1)资产阶级开始兴起,他们要求分享政治权利。(2)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3)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3.思想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对天主教会的统治形成巨大冲击。[图解历史]宗教改革的背景主题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史料探究】史料一中世纪西欧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精神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现统一的障碍。——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史料二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引起各阶级各阶层的强烈不满。……而教会的欺诈和无耻掠夺,最终落到人民群众身上……他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与日俱增。城市市民也不满天主教会的统治,这不仅是因为教会是封建制度的强大支柱,而且因为天主教会的许多清规戒律对工商业的发展不利。世俗君主和贵族则垂涎教会的财产,出于个人利益的打算,他们也站到反对天主教会的行列中来。——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史料三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恩格斯思考(1)结合史料一回答,天主教会在西欧有什么影响?(2)结合史料二回答,有哪些阶层反对天主教会?(3)根据上述史料,说明西欧反封建斗争为什么首先表现为反对天主教神学。答案(1)天主教会是封建统治的理论来源;占有天主教世界全部耕地的1/3,在各国享有特权。这一切都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人民群众、城市市民、资产阶级、世俗君主与贵族。(3)内因是资产阶级因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而较弱,外因是天主教会势力强大,也是欧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史论归纳】中世纪天主教会的特殊社会地位及其原因(1)社会地位:天主教会在欧洲占据支配地位,对西欧实行大一统的神权统治。①经济上,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②政治上,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③思想文化上,垄断了文化、教育、艺术等意识形态。④社会生活方面,影响无处不在,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2)原因:在中世纪时西欧缺乏强大的王权抗衡天主教会,有利于天主教会地位的形成;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广大人民群众把精神寄托在天主教会上。主题二欧洲宗教改革的原因【史料探究】史料一14、15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各国统一的国内市场逐渐形成,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开始兴起,他们不满教会的盘剥,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参与海外竞争。独立于世俗政权之外的天主教会就成为中央集权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把教会置于王权控制之下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天主教会对西欧的控制受到挑战。史料二14~16世纪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城市以及西欧其他的一些城市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向而驰。史料三文艺复兴唤醒了沉睡的人们,理性高于信仰的人文主义宗教观逐渐兴盛,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开始受到挑战。思考(1)依据史料一概括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2)史料二中14~16世纪的西欧生产方式有哪些进步?(3)根据史料三,概括文艺复兴对天主教会统治产生的影响。答案(1)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加强中央集权,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参与海外竞争。(2)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3)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挑战了天主教会至高无上的权威。【史论归纳】宗教改革的原因和实质(1)必要性(根本原因):天主教的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经济、思想、生活)。(2)可能性①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②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共同要求反教会,进行反封建斗争。③政治因素:民族观念的形成和民族国家的崛起,要求摆脱天主教会控制。④思想文化因素:“异端”思想、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推动宗教改革。⑤直接因素:在思想文化和经济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教会贪婪腐败,其掠夺最终引发改革运动。(3)实质:新兴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封建的斗争。1.中世纪的欧洲,一国之君在冰天雪地里站在教皇的门前乞求宽恕。这一现象反映了()A.国王需到教皇门前祈祷 B.国王权力受教皇制约C.教皇是最高的世俗统治者 D.王权与教权是统一的答案B解析在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和国王尽管都拥有世俗权力,但王权受教权的制约,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表述与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现实不符。2.据赎罪券价目表:“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5~7枚金币,便可洗净罪恶了。”这反映出中世纪的天主教会()A.关心广大民众的基本需求 B.注重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定C.各种活动都有明确的价格 D.公开用欺骗方式榨取钱财答案D解析教会关于赎罪的说教,纯粹是公开的欺骗。兜售赎罪券是教会榨取钱财的重要手段。3.有人提出这样的质问:“罗马教皇有什么权力强行规定波希米亚农民与英格兰自由民必须用哪国语言祈祷,必须以何等精神学习耶稣的教诲,必须为自己的放纵付出多少的代价……”提出质问的“人”最有可能是()A.古希腊的智者 B.14世纪的人文主义者C.15世纪的“异端”思想者 D.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答案C解析基于材料分析,提出质问的“人”不满于教会的强权和控制,渴望从教会的强权和控制下获得一定的解放。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最有可能的“人”是具有一定宗教改革理念的“异端”思想者。4.西欧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是()A.手工业的发展 B.商品经济的发展C.生产力发展与技术进步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答案C解析以上四项都是西欧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发展,故选C项。5.“文艺复兴这个术语是有争议的……中世纪人们对古典的兴趣并没有完全消失,相反,中世纪的某些特征在文艺复兴时期还表现得非常明显。”文中的“某些特征”是指()A.科学在一定程度上的发展 B.对人性的尊重与弘扬C.宗教作为文学艺术重要题材 D.天主教地位至高无上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世纪人们对古典的兴趣并没有完全消失”可知C项正确。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封建制度的巨大的国际中心是罗马天主教会。它把整个封建的西欧(尽管有各种内部战争)联合为一个大的政治体系,同闹分裂的希腊正教徒和伊斯兰教的国家相对抗。它给封建制度绕上一圈神圣的灵光。它按照封建的方式建立了它自己的教阶制。——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材料二法国和英国的君主们所拥有的新力量,多半来源于他们与新兴的商人阶级所结成的非正式联盟。君主保护市民们不受频繁的战争和封建主任意征收的苛捐杂税的侵害,而市民们则向君主提供财政支援作为报答。随着民族君主的力量日渐增强、国家机构逐渐完备,君主们在动员人力物力以及从事海外冒险事业方面,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天主教会采用哪些手段把西欧联合为一个政治体系?这一体系的实质是什么?(2)据材料二,回答法国和英国封建君主战胜教皇权威的原因和影响。答案(1)手段:①整顿教会,建立封建性的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加强对教会组织的控制;②与封建王权进行权力争夺,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廷;③组织“十字军东征”,对抗东正教和伊斯兰教国家,以扩张天主教的势力;④对民众进行蒙昧和禁欲的说教,以加强对民众的思想控制。实质:天主教的神权统治。(2)原因: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支持封建君主与封建割据势力、教皇势力进行斗争。影响: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概括中世纪时天主教会发展势力的手段。第二小问从宗教神学角度分析;第(2)问原因可从资本主义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支持方面分析,影响是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基础巩固1.欧洲中世纪曾经被称为笼罩着宗教灵光的“黑暗时代”。以罗马教廷为首的天主教会处于当时欧洲“万流归宗”的地位。这一时期天主教会势力扩张的措施或因素不包括()A.整顿教会拓展势力 B.与封建王权展开权力之争C.封建割据势力强大,王权衰弱 D.教权高于王权答案D解析题干强调的是“势力扩张的措施或因素”,“教权高于王权”是天主教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表现,故选D项。2.兰克斯是10世纪生活在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位普通农民,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在他身上的是()A.到教堂去听教士布道 B.自费到罗马去攀登圣梯C.到教会去交纳什一税 D.到商店购买德文版《圣经》答案D解析在中世纪,只有教士才有权阅读和解释《圣经》,《圣经》的版本也是统一的,不存在德文版的《圣经》。3.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反映了()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C.罗马教会在思想上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材料论述的是教皇与国王之间的关系,“光是向太阳借来的”,言外之意是王权要依附于教皇的权力,故选B项。4.观察下图,在中世纪的欧洲存在着很多这种“异端”裁判所,主要是为了()“异端”裁判所A.维持社会安定 B.压制各国王权C.维护教会权威 D.打击各种犯罪答案C解析“异端”裁判所的职责是审判并镇压“异端”,压制同教会说教不符的学说和思想,以维护教会权威。5.14~15世纪,英文版、捷克文版等用各国文字印刷的《圣经》纷纷问世,这表明()①民族主义的潮流在欧洲兴起②资本主义在欧洲迅速发展③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了挑战④天主教会放宽了对人们思想的控制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 D.②④答案C解析用本国的文字印刷《圣经》,这是民族主义兴起的重要体现,但它不能反映资本主义的发展,教会对这种现象进行严格的惩治,因此,②④的叙述是不正确的。能力提升6.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这反映了()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C.罗马教会在思想上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答案B解析材料论述的是教皇与国王之间的关系,“光是向太阳借来的”言外之意是王权要依附于教皇的权力,故选B项。7.宗教“异端”思想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哪些愿望和要求()①争取政治权利②发展工商业经济③改革教会A.①②③ B.①③C.②③ D.①②答案A解析从市民阶层的经济、政治地位等方面分析,可知①②③都正确。8.下列哪些力量要求加强中央集权,建立民族国家()①新兴资产阶级②新贵族③封建君主④天主教会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②③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①②出于经济目的,③出于政治目的,三者在反对天主教会的共同目标下联合起来,要求加强中央集权。所以选B。9.观察下列图片:图一“异端”裁判图二威克里夫请回答:(1)结合图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什么是宗教“异端”?为什么天主教会要设立宗教“异端”裁判所?(2)根据图二人物的主张及所学知识,回答宗教“异端”有哪些表现?答案(1)“异端”是指中世纪时,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派别对异己派别的贬称。原因:宗教“异端”思想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挑战,天主教会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设置了宗教“异端”裁判所。(2)12世纪后期,法国南部爆发“异端”运动,其中有些人,揭露教会的虚伪与腐败,对正统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予以否定,要求纯洁教会;14~15世纪时,“异端”运动更加高涨,英国人威克里夫把《圣经》由拉丁文译成英文,系统阐述了“异端”学说;捷克人胡司对教会进行强烈批评,要求教会的权力服从世俗统治的权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