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1概述9.2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9.3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例题9.4双向板肋梁楼盖第9章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9.1概述
1.梁板结构类型
楼盖、屋盖、片筏基础、储水池底板等。
2.
楼盖的结构类型
1)按支承条件分类单向板肋梁楼盖、双向板楼盖、井式楼盖、无梁楼盖。2)按施工方法分类现浇楼盖、装配式楼盖、装配整体式楼盖。
3)按预加应力情况分类钢筋混凝土楼盖、预应力混凝土楼盖。单向板肋梁楼盖双向板肋梁楼盖
无梁楼盖楼梯
雨蓬
地下室底板挡土墙9.2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9.2.1
结构平面布置9.2.2计算简图9.2.3连续梁、板按弹性理论的内力计算9.2.4连续梁、板按调幅法的内力计算9.2.5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截面设计与构造
1.单向板与双向板
n=长跨跨长ι2/短跨跨长ι1
当n≥2时,按单向板计算;当n<2时,按双向板计算。
2.荷载传递路线
板→次梁→主梁→柱(墙)→基础。基本概念:
3.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步骤(1)结构平面布置:对梁板进行分类编号,初步确定板厚和主、次梁的截面尺寸;(2)确定板和主、次梁的计算简图;
(3)梁、板的内力计算;(4)截面配筋及构造措施;(5)绘制施工图。
9.2.1结构平面布置1.单向板、次梁和主梁的合理跨度
单向板:(1.7~2.5)m,不宜超过3.0m;
次梁:(4~6)m;
主梁:(5~8)m。
9.2.1结构平面布置2.结构平面布置方案
主梁沿横向布置
主梁沿纵向布置
只设次梁不设主梁9.2.2计算简图
1.计算模型及简化假定
2.计算单元及计算简图
3.计算跨度及梁板截面参考尺寸
4.折算荷载取值
1.计算模型及简化假定
计算模型:板、次梁、主梁为连续板、梁;板支座——次梁,次梁支座——主梁;
简化假定:(1)支座可以转动,没有竖向位移;(2)不考虑薄膜效应对板内力影响;(3)按简支构件计算支座竖向反力;(4)超过5跨连续梁板,按五跨计算。2.计算单元计算简图
3.计算跨度
(1)弹性法计算跨度
(2)塑性法计算跨度4.荷载计算及折算荷载取值
(1)荷载计算
板
————1m单位板宽上的荷载(面荷载kN/m2);
次梁———左右½
板跨传来的荷载(线荷载kN/m);
主梁———左右
½次梁传来的荷载(集中荷载kN)。
荷载调整原因:修正计算简图对板、次梁支座简化的影响。
(2)折算荷载取值(调整)
调整办法:总荷载不变,调高恒载,减少活载。
折算荷载取值:
板:
g'=g+q/2;q'=q/2
次梁:g'=g+q/4;q'=3q/4
主梁:
G'=G;Q'=Q9.2.3连续梁、板按弹性理论的内力计算
1.活荷载的不利布置
2.内力计算(附录1内力系数表)
3.内力包络图
4.支座弯矩和剪力设计值
1.活荷载的不利布置
活荷载的不利布置方法:(1)求跨中最大正弯矩+Mmax
在本跨布置,然后隔跨布置;
(2)求跨中最小弯矩+Mmin(或-Mmax)
本跨不布置,左右跨布置,然后隔跨布置;
(3)求支座最大负弯矩-Mmax和最大剪力Vmax
在该支座左右跨布置,然后隔跨布置。
2.内力计算(1)附录1内力系数表
适用于等跨(或跨差≤10%)的连续梁、板(2)计算公式
均布荷载作用时:
Mmax=K1gl02+k2ql02(9.3)(9.4)集中荷载作用时:式中g、p——均布恒荷载及活荷载设计值;G、P——集中恒荷载及活荷载设计值;k1~k8——附录1弯矩、剪力系数;ι0—计算跨度。
注:当跨度不等但不超过10%时L0的取值:
计算支座弯矩时:L0取左右跨平均值;
计算跨中弯矩时:L0取该跨的跨度。
3.内力包络图△
恒载弯矩图(或剪力图)+该跨活载不利布置弯矩图(或剪力图)║
外包线
→内力包络图
(1)弯矩包络图
(2)剪力包络图(1)弯矩包络图
1)中间跨:跨中最大正弯矩、最小弯矩图(2条线);
左右支座最大负弯矩图(2条线);
2)边跨:跨中最大正弯矩、最小弯矩图(2条线);右或左支座最大负弯矩图(1条线)。
(2)剪力包络图
1)考虑活载不利布置;2)求支座的最大剪力值;3)绘剪力图形的包络线→剪力包络图。
4.支座弯矩和剪力设计值
控制截面:
支座边缘截面。弯矩设计值
剪力设计值:
均布荷载:
式中
Mc、Vc—支承中心处的弯矩;V0—按简支梁计算的支座剪力设计值(绝对值)。
集中荷载:9.2.4连续梁、板按调幅法的内力计算
1.塑性铰与内力重分布的概念(1)塑性铰——截面
“屈服”加载初期:M–Φ关系为直线;裂缝出现(Mcr):M–Φ关系为曲线;受拉钢筋屈服(My):形成能转动的塑性铰。适筋梁正截面受弯的三个阶段(未裂阶段、裂缝阶段、破坏阶段)
(2)塑性铰的特点与结构力学的理想铰相比,塑性铰特点:1)理想铰不能承受弯矩,
塑性铰能承受弯矩;2)理想铰集中于一点,
塑性铰分布在一定的区域(塑性铰长度);
3)理想铰可以双向无限制转动,
塑性铰只能单向有限转动。
2.考虑内力重分布适用范围
内力重分布→形成塑性铰,下列情况不宜采用:(1)裂缝控制等级为一级或二级的构件;(2)直接承受动荷载或重复荷载作用的构件;(3)预应力结构和二次受力叠合结构;(4)要求有较高安全储备的结构。
楼面板和次梁:一般常采用塑性法计算;
屋面板和次梁:一般常采用弹性法计算;
主梁:楼盖中重要构件,按弹性法计算。
3.调幅法的概念和原则
(1)弯矩调幅法的概念
对弹性法支座弯矩人为调低:
调幅系数
弹性法:
M1=0.156FL0MB=-0.188FL0
调幅后:
(β=20%)
M1ˊ=0.175FL0MBˊ=-0.15FL0
(2)调幅法的设计原则
1)必须保证塑性铰有足够的转动能力
受力钢筋:
宜采用HRB335、HRB400级热轧钢筋;
混凝土强度等级:宜在C20~C45范围内;
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
应满足ξ≤0.35
2)必须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满足刚度和裂缝宽度要求,调整幅度
β≤20%
3)确保结构安全可靠(3)弯矩调幅法计算步骤1)按弹性法计算控制截面的弯矩最大值Me;2)调整支座截面的弯矩Me(β≤20%)
M=(1-β)Me
3)跨中弯矩取按弹性法最不利弯矩值与下式的较大值:
4)调幅后,支座和跨中截面的弯矩均应≥M0/3;5)支座剪力按调幅后的支座弯矩,由静力平衡条件计算。
调幅后跨中弯矩:
梁端弯矩降低后,跨中弯矩将会增大。调幅后跨中弯矩:
4、用调幅法计算等跨连续梁、板
(1)等跨连续梁
1)弯矩
均布荷载
M=αm(g+q)L02(9.9)
集中荷载
M=ηαm(G+Q)L0(9.10)
2)剪力
均布荷载V=αv(g+q)Ln
(9.11)
集中荷载V=αv
n(G+Q)(9.12)(2)等跨连续板
均布荷载
M=αm(g+q)L02
(9.13)
1.单向板
(1)设计要点
1)板厚规定(板的配筋率一般为0.3%~0.8%)9.2.5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截面设计与构造2)四边与梁整体浇筑的单向板:
中间跨的跨中及中间支座截面弯矩:折减20%,边跨的跨中及第一内支座截面弯矩:不折减。
3)现浇板在砌体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宜小于120mm;4)板可不进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2)配筋构造
1)板中受力钢筋△ 配筋要求:
间距相同,直径不同;直径不宜多于两种。△ 常用直径:
6、8、10、12mm;支座负筋不小于8mm。△ 钢筋间距:
不小于70mm;板厚h≤150mm时,不应大于200mm;h>150mm时,不应大于1.5h,且不应大于250mm。
△单向板的配筋方式→弯起式(a=Ln/4)
△单向板的配筋方式→分离式(a=Ln/4)
2)板中构造钢筋
(1)分布钢筋
布置数量——不宜少于φ6@250;且不应小于单位长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且不小于该方向截面面积的0.15%。
布置位置——垂直布置于受力钢筋的内侧。
(2)与主梁垂直的附加负筋
板与主梁连接处存在负弯矩。
布置数量:不宜少于φ8@200;
伸入板中长度:
≥L0/4。
(3)板边构造负筋
避免沿墙边板面产生裂缝。
布置数量:不宜少于φ8@200(包括弯起筋);
伸出板中长度:≥L0/7。(4)板角构造负筋
防止垂直于板的对角线的板面裂缝。
布置范围:离墙边L1/4范围内;
布置数量:双向配置;不宜少于φ8@200;
板的构造钢筋
2.次梁的截面设计与构造
(1)设计要点
1)截面尺寸
跨度:4~6m;
高跨比:1/18~1/12;高宽比:1.5~3
2)正截面抗弯承载力
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b‘f按规定采用;
支座——按矩形截面计算,调幅后ξ≤0.35。
3)斜截面抗剪承载力仅采用箍筋抗剪;塑性法时,箍筋面积应增大20%;
4)次梁伸入墙内长度:不小于240mm。
3.主梁的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
(1)设计要点
1)截面尺寸
跨度:5~8m;
高跨比:1/14~1/8;
高宽比:1.5~3;
2)正截面抗弯承载力
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
支座——按矩形截面计算3)主梁的荷载
自重、梁上荷载(如墙重)、次梁传来集中荷载;
为简化计算,可将主梁自重等效成集中荷载。
一排筋:h0=h-(55~60)mm
二排筋:h0=h-(80~90)mm
4)主梁支座处有效高度h0
(2)附加横向钢筋
9.4双向板肋梁楼盖9.4.1双向板的受力特点9.4.2双向板按弹性理论的内力计算9.4.3双向板的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9.4.4双向板支承梁的设计9.4.5双向板设计例题
9.4.1双向板的受力特点
1.单、双向板的划分悬臂板、两对边支承板
→单向板;
四边支承、三边支承、两邻边支承的板:(1)当L2/L1≥2时→
单向板;(2)当L2/L1<2时→
双向板。
在两个方向上弯曲且不能忽略的板称为双向板
2.现浇双向板肋梁楼盖
3.双向板的受力特点裂缝特点:
板底中心先开裂,然后向四角延伸;
当接近破坏时,板顶四角出现环形裂缝。
四边搁置无约束肋形楼盖9.4.2双向板按弹性理论的内力计算1.单区格双向板的计算
(1)支承形式
(2)弯矩计算2.多跨连续双向板的实用计算法
1.单区格双向板的计算(1)支承形式
1)四边简支;
2)三边简支、一边固定(短边固定或长边固定);
3)对边简支、对边固定(短边固定或长边固定);
4)四边固定;
5)邻边简支、邻边固定;
6)三边固定、一边简支(短边固定或长边固定)。
(2)弯矩计算
M=表中系数×pL012式中M——跨中或支座单位板宽弯矩设计值(kN·m/m);L01—短跨计算跨度(m);系数——查附录2(泊桑比υ=0)。当υ≠0,求出M1、M2后,再按下式计算:mν1=m1+νm2
mν2=m2+νm1对混凝土,可取υ=0.2
2.多跨连续双向板的实用计算法
适用条件:两个方向区格均为等跨;或沿同一方向邻跨的比值L0min/L0max
≥0.75。
(1)求跨中最大弯矩
1)活荷载的不利布置
——棋盘式布置。2)弯矩计算
荷载分解:
满布g+q/2及间隔布置±q/2
(1)求满布荷载g+q/2时跨中弯矩
——中间区格:按四边固定单区格双向板计算;——边区格:按三边固定、一边简支;——角区格:按两邻边固定、两邻边简支。
(2)求间隔布置±q/2时跨中弯矩
——所有区格:均按四边简支的单区格双向板计算。
跨中最大弯矩:由以上两种结果叠加。(2)求支座最大负弯矩
活荷载不利位置:近似按满布活荷载。
内区格:按四边固定单区格双向板计算;
边区格:按三边固定、一边简支;
角区格:按两邻边固定、两邻边简支。9.4.3双向板的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
1.截面设计(1)弯矩设计值折减(内拱作用)
1)中间跨:跨中及支座,减小20%;
2)边跨:跨中截面及第一内支座当lb/l0<1.5时,减小20%;当1.5≤
lb/l0≤2.0,减小10%;式中:l0、lb——分别为垂直于和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防火队员考核方案范本
- 云南德宏小木屋施工方案
- 银行从业资格证话题探讨试题及答案
- 深入分析2025年国际金融理财师考试中投资决策的要点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新思路的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微生物检验技师证书考试全景分析试题及答案
- 参与讨论2025年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项目管理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 微生物检测在新兴传染病中的应用试题及答案
- 上堤路栏杆施工方案
- 公司安环部绩效考核实施管理方法
-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培训课件
- 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
- 资产评估常用数据与参数手册
- 2023年某路桥工程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 静压桩机安装拆卸方案
- 电脑故障维修
- 2023山东春季高考数学真题(含答案)
- 2022年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电子版
- 平面四杆机构的急回特性
- 考研经验分享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