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浙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浙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浙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浙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下列四幅图片与佛教有直接关系的是()A.耶稣受难B.释迦牟尼C.圣诞老人D.清真寺2、毛泽东说“百代都姓秦政治”,你认为这里的”制“指的是()A.世袭制B.行省制C.郡县制D.分封制3、下列节日连线正确的是()A.家家腊月二十五,浙米如珠和豆煮--元宵节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C.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端午节D.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秋节4、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下列反映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的是()A.火的使用B.青铜器和甲骨文C.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D.都江堰5、如图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时期的农业发展成就A.西汉B.唐朝C.宋朝D.明朝6、儒家学说真正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是在()A.孔子创始儒家学派之后B.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C.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D.孔子写出《春秋》之后7、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A.原始社会末期B.夏朝C.商朝D.西周8、小说《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第一章标题为:百年乱世出新朝。这个“新”朝的建立者是A.王莽B.杨坚C.杨广D.李渊9、隋唐时期,一批牡丹花要从洛阳沿大运河运到余杭,依次需要经过()A.邗沟、江南河、通济渠B.通济渠、邗沟、江南河C.江南河、通济渠、邗沟D.通济渠、江南河、邗沟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0、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战役的名称。(1)纸上谈兵——(2)破釜沉舟——11、东汉末年,在军阀混战中,____控制了汉献帝,取得“____”的有利地位。12、与长平之战相关的成语典故是纸上谈兵.______(判断对错)13、唐代书法名家辈出,______的书法具有“端正劲美,雄浑敦厚”的特点。14、,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15、商朝最大的青铜器是____;在铸造技术上,采用____。16、契丹族首领阿骨打建立政权--辽,后起兵抗金,推翻金的民族压迫。______(判断对错)17、大运河开凿于______年,开凿者是______,以______为中心,北抵______,南达______。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段,连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大河流。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8、秦长城的范围是西起临洮,东到山海关。()19、()苏轼是豪放派词人,他继承了辛弃疾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变得更加雄奇阔大。20、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继续进攻明朝,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

21、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誉为“开元盛世”。______(判断对错)22、京杭大运河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南北水上运输通道,对于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文化的融合以及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都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23、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

历史推论:这些神话传说反映我国在原始社会时期已经有了农耕文化。()24、明末爆发了李自成起义,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了广大百姓的热烈拥护,队伍很快发展到了100多万人。()评卷人得分四、材料题(共4题,共24分)25、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第一次革命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第二次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何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第三次革命是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请回答:(1)材料中的“第一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材料中“第二次革命”的核心领导人是谁?简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3)材料中“第三次革命”的核心领导人是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第三次革命”的开端,其主要内容有哪些?26、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材料一:秦始皇在成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引自七年级历史教材请回答:(1)分析材料一,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始皇主要采取了什么措施?(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社会出现了什么问题?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这一问题的?27、阅读下列材料。

孔子、诸子百家等大思想家为人类文明奠定了一座座高大的文化丰碑,他们的智慧让人千百年来享用不尽。

材料一“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孔子材料二“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哀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材料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卫灵公》材料四“兼相爱,交相利。”————《墨子·兼爱》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能够造就一批做出开创性贡献思想家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思想?

(3)材料三和材料四表明;在处理现实人生中应该遵循什么原则?谈谈你对这些原则的认识。

28、阅读后;请回答:

材料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这句话出自哪一本书?是谁写的?他是什么时期的人?

(2)你能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阅读后;请回答:

材料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这句话出自哪一部书?这部书记在了谁的言论?

(4)这句话使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5)此人的学说对后世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4题,共40分)29、问答题。

毛泽东词《沁园春·雪》中有“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毛泽东在词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分别是指什么人?

(2)秦皇最伟大功绩是什么?为适应新的形势;巩固秦朝的统治,秦皇首创什么制度?

(3)汉武的主要功绩是什么?其主要措施有哪些?

(4)为加强思想上的控制,秦皇和汉武各采取了什么措施?影响如何?30、雪域高原的美丽风光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的视线;布达拉宫的庄严与神圣更是令人向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唐代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后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2)唐朝对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周边国家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有哪些?

(3)请你为西藏的进一步繁荣发展献计献策。(至少两点)31、“丝绸之路”不但是商贸之路,更是友谊之路、文化之路、发展之路______(判断对错)32、战国七雄的名称?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1题,共5分)33、某班级准备模仿中央电视台举办一个“鉴宝”专栏,搜集到了如下图片,现邀请你做节目主持解说员,完成下列任务:。博物馆文物图片半坡博物馆河姆渡博物馆(1)请你对上述文物图片进行分类处理,分别布置在不同的博物馆里(只填写字母代码)。(5分)(2)请你对上述文物图片进行鉴定分析后,用一句话向游客解说半坡人、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的共同点。(5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B【分析】【分析】耶稣受难;圣诞老人均与基督教有关;释迦牟尼与佛教有关;清真寺与伊斯兰教有关。故答案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2、C【分析】【分析】所谓“秦政治”;是指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了“封建制”,改成“郡县制”,郡县长官由中央王朝任命,从而稳固了中央集权,也就成为几千年来中国政治体制的一个基本格局。简单说,秦政治就是中央集权制度。选择答案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的郡县制。3、B【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家家腊月二十五,浙米如珠和豆煮”所描述的喝腊八粥的习俗,不是元宵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描述的是清明节的情景,不是端午节;“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述的是宋朝时的元旦,也就是春节,不是中秋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描述的是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故B满足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扎实掌握中国古代传统节日的相关史实.【解析】B4、B【分析】夏;商、西周三代被人们称为“青铜时代”;源于青铜器在商、周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晚商至西周我国青铜技术走向鼎盛,人们又将这一时期称为“青铜文明”,也是因为青铜器在这一时期影响巨大.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反映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的是青铜器和甲骨文.

故选B.

本题以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并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为切入点;主要考查青铜器和甲骨文.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青铜器、甲骨文的相关史实.【解析】B5、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图中反映的生产工具是曲辕犁和筒车,属于唐朝时期的农业发展成就,故选B。【解析】【答案】B6、C【分析】【分析】西汉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统一思想,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由此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对后世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汉武帝的思想措施。7、C【分析】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当时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商朝青铜文明.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商朝青铜文明.【解析】C8、B【分析】本题考查了隋朝建立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的知识可知,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政权。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根据材料小说《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第一章题为“百年乱世出新朝”,可以判断这一“新朝”的建立者是杨坚。所以ACD排除,B正确。故选B。【解析】B9、B【分析】略【解析】B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0、略

【分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长平之战的相关内容。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赵括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也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2)本题考查的是巨鹿之战的相关内容。公元前207年,项羽率军与秦军爆发巨鹿之战,项羽下令部下破釜沉舟,只带三天的口粮,让士兵背水一战,最终项羽率军大败秦军。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战国七雄·长平之战;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伐无道,诛暴秦”·农民起义推翻秦朝·巨鹿之战【解析】【答案】(1)长平之战(2)巨鹿之战11、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分析】【分析】这是基础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知识积累,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历史知识储备,不难得出正确答案。通过对题干的阅读曹操在东汉末年的诸侯混战中,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为统一北方获得了有利的政治条件。

【点评】本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12、略

【分析】战国末年;强大的秦国不断兼并东方各国的土地.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爆发了战国以来最大的一次战争──长平之战.结果赵军大败,四十多万人被俘,绝大部分被坑杀,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就出自长平之战.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了长平之战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长平之战的相关史实.【解析】√13、颜真卿【分析】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颜真卿,他自创“颜体”,其楷书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

故答案为:

颜真卿。

本题主要考查颜真卿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的相关史实。【解析】颜真卿14、略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解析】【答案】会不会制造工具15、司母戊鼎泥范铸造法【分析】【分析】商朝的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32.84千克;四足中空,用陶范铸造,鼎体浑铸,是我国发现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在铸造技术上,司母戊鼎采用泥范铸造法。故答案为:司母戊鼎;泥范铸造法。

【点评】本题考查司母戊鼎。16、略

【分析】916年契丹族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辽);后女真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1115年阿骨打建立金,1125年金灭辽.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契丹国的建立;知道916年契丹族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辽).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解析】×17、略

【分析】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它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故答案为:

605;隋炀帝;洛阳;涿郡;余杭;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本题主要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隋朝大运河的相关知识.【解析】605;隋炀帝;洛阳;涿郡;余杭;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8、×【分析】【分析】这是基础题,巩固统一,秦始皇在军事上北筑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点评】识记秦长城的起止点。19、×【分析】本题考查宋词。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唐朝时已出现,最初在民间流行。词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其中三位杰出的词人是苏轼、辛弃疾和李清照。苏轼是北宋,词风气势豪迈,雄健奔放;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是南宋的词人,他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本题是错误的。故选F。【解析】F20、√【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清的建立的相关知识点。明朝后期,女真杰出的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继续进攻明朝,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故题目正确。故选T。【解析】T21、×【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执政时期,厉精图治,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史称“贞观之治”。故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贞观之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贞观之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解析】×22、√【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判断历史史实的正误。京杭大运河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南北水上运输通道,对于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文化的融合以及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都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解析】【答案】对23、√【分析】【分析】“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的传说;反映我国在原始社会时期已经有了农耕文化。故本题的推论是正确的。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知识点。24、√【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李自成起义的相关知识点。明朝末年,爆发了李自成起义。他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了广大百姓的热烈拥护,人民纷纷参加到起义队伍中去,队伍很快发展到了100多万人。故题目正确。故选T。【解析】T四、材料题(共4题,共24分)25、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三民主义。根据所学知识和史实可知,第一次革命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2)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和史实可知,在毛泽东带领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3)本题主要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和史实可知,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北京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解析】(1)三民主义(或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2)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或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3)邓小平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互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6、略

【分析】(1)本题考查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说明秦始皇认为是因为实行分封制,才导致春秋、战国时期混战不休,社会混乱,故秦始皇执政后废除了分封制,在地方实施郡县制度。(2)本题考查汉武帝大统一的措施。依据材料“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可知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针对这种情况,汉武帝采纳了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武帝还找借口,一次就削去当时半数的诸侯国,就这样,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削弱诸侯国势力,解决了地方问题,加强中央集权。【解析】(1)分封制度;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2)诸侯王势力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颁布实施“推恩令”。27、略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技术的出现,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生产关系也发生了变化,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和主张,于是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2)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思想主张。依据材料一所给信息“仁者爱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就是要爱人,要广泛地理解和体贴别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要强加于人。依据材料二所给信息“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体现了儒家的治国理念思想,儒家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也就是民本思想,爱惜民力。(3)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三所给信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知,它的意思是做事情应顾及他人的感受。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自己不喜欢的、不希望得到的,就不要施加给别人;依据材料四信息所给信息“兼相爱,交相利”可知,它的意思是反对人对人的压迫,主张不分等级贵贱,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处理现实人生中应该遵循人们要互相关心,谦逊宽容、真诚坦率、平等待人、互相尊重的处世原则。这种原则对现实社会的和谐进步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能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可协调社会矛盾,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解析】(1)社会大变革(或:社会发生剧烈变革)(2)仁;民本思想(或:重民、爱民、顺应民心)(3)人们要互相关心,互相尊重(或:关心他人);对现实社会的和谐进步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可协调社会矛盾,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28、略

【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孙武成就的知识.

(2)本题考查的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意思.

(3)本题考查了孔子及其创立的学派.

(4)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学习态度的知识.

(5)本题考查孔子的学说对后世的影响.

本题掌握孔子相关知识,重点熟记基础知识.【解析】(1)材料“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出自《孙子兵法》,是孙武的军事格言.孙武编著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孙武是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他的军事思想影响深远,被称为兵家的鼻祖.

(2)意思是说;在军事纷争中,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敌人而只了解自己,胜败的可能性各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只有每战都有危险.

(3)据所学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句话都是孔子的名言,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4)依据所学知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句话反映出的教育思想是学习态度一定要诚实,不自欺欺人.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儒家学说被确立为封建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故答案为:

(1)出自《孙子兵法》;孙武,春秋时期人.

(2)意思是了解自己;也了解敌人,百战都不会有危险.

(3)出自《论语》;孔子.

(4)在学习时;来不得半点虚伪,态度要老实.只有端正了态度,才有可能求得知识的深化,不断提高.

(5)孔子儒家学说被确立为封建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五、简答题(共4题,共40分)29、(1)秦始皇;汉武帝。

(2)统一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3)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的大一统。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4)秦皇“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逐渐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分析】【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分析评价;分析题目,问题(1)(2)根据所学知识知道,秦皇汉武是指秦始皇,汉武帝,秦皇的功绩是统一了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为了巩固政权,首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问题(3)(4)问汉武的功绩以及主要措施,根据课本知识,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民族关系上等等实现了大一统。主要措施,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思想上采取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济上实行盐铁由国家经营等。

考点:秦皇汉武的主要措施和功绩。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本题以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为情景命题,构思新颖,问题设计自然巧妙,是很好的命题形式,秦皇汉武是我国历史上两个著名的封建君主,他们的作为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希望同学们对历史人物要进行全方位的细致的掌握。30、略

【分析】

(1)本题考查唐朝与吐蕃的关系;把握唐代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后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2)本题考查唐朝对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和周边国家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主要原因.

(3)本题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综合梳理能力,综合梳理知识题是历史考试的一种基本能力要求,也是考试常见的一种题型,解答此题要注重我国自古以来中央政府和少数民族地区关系的知识积累.【解析】(1)唐代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后;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唐朝和吐蕃的关系可概括为“和同为一家”.

(2)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和少数民族关系密切,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促进了唐朝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文化辉煌,在少数民族中和世界上都有很大的威望,因而唐朝对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和周边国家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3)此题为开放性试题;为了使西藏的进一步繁荣发展,党和政府可以发展科技教育;发挥区域优势,发展地方经济;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中央政府和发达区域加大对西藏的帮助扶持力度等等.

故答案为:

(1)“和同为一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