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南城县2023-2024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卷
说明:
1.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按试题序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答在试题卷或其他位置
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6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汉语里的颜色词,不仅是记录颜色的符号,而且还具有丰富的情
感色彩和文化内涵。例如“翠绿”一词,不同于“油绿”的浓和亮,
它与湖色相似,带着一种青云碧波、山翠雾微般的恬淡。它好似雨后
的青梅,透着一层清新①(bo)发的诗意。再如“姚黄”一词,使
春天草木萌发的情景呼之欲出。看到它,仿佛看到了黄莺妖蝶姿态,
②的牡丹舒展开了片片饱满艳丽的花瓣。颜色词活跃在诗词文章之
中,点染于楹联歌赋之间。它与中华文化的灵气和活力相得益彰,更
将自然美、生活美与语言美、意蕴美融为一体。
1.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填入横线①处的字完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1do搏B.rdo博C.rdo勃D.ndo渤
2.填入文中横线②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花枝招展B.妩媚动人C.百花齐放D.浅尝辄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凝视历史,逝者如斯,素有“人文之乡”美誉的江西,从唐朝起,
便有了最早的中国历史上的私人书院。后来,由于战争连绵,官学几
乎废弃()但江西私人办学的风气依然存在,私学几经颠沛,穿
越了金戈铁马、烽火不息的宋、元、明、清,江西的书院就如中国历
史巨浪下的一堵磐石,时而破浪而出,,时而又隐
入浩瀚大洋,默默无语。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从唐朝起,便有了最早的中国历史上的私人书院之一。
B.从唐朝起,便有了中国最早的历史上的私人书院。
C.从唐朝起,便有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私人书院。
D.唐朝,便有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私人书院。
4.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oB.,C.!D.…
5.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A.时而激起千堆白雪B.荡起千堆白雪C.激起千堆白雪D.
形成千堆白雪
6.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周六上午,小宁坐在省图书馆自习大厅学习,大厅寂静无声。这
时,进来两位中学刍坐在了她旁边,他们一边拿出学习用具一边聊闲
天。看他们一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小宁礼貌地提醒他们:“”
A.闭嘴!你们是来学习来了,还是聊天来了?
B.请安静!这里聊天不合适!
C.对不起,你们能安静不?你们讲话已经打扰到我了。
D.对不起,请保持安静好吗?你看,大家都在学习呢!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20分)
(一)(每小题2分,共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鄂州①南楼书事
[宋]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黄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②。
【注释】①鄂州:在今湖北省武汉、黄石一带。②一味凉:一片
凉意。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写出了春天水天一色的美丽景象。第二句写出了荷花
绵延很远,香气扑鼻。
B.整首诗风格清新淡雅,语言通俗易懂,令人回味无穷。
C.全诗采用了情景交融手法,通过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的
惬意之感。
D.最后一句中的“凉”字,是清风明月带给诗人的愉悦感受。
8.诗的前两句写景,请从感官的角度,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
析。
(二)(10分)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衡①好学
许衡,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
师曰:“取科第耳!”日:“如斯而已乎?”
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
颖悟不凡,他曰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父母强之不
能止,如是者,凡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
书。尝从日者③家见《书》④疏义因请寓存手抄归。时兵乱中,衡夜
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⑤诸义而后发。
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J曰:
“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帝欲相之,以疾辞。卒后,四方学士皆聚哭,有数千里来祭哭墓
下者。
(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有改动)
【注释】①许衡:元初理学家、教育家。②凡:总共。③日者:
古时以占卜为业的人。④《书》:也叫《尚书》或《书经》,是一部追
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为儒家经典之一。⑥揆:揣度。
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谓()(2)尝()(3)或()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
(2)帝欲相之,以疾辞。
11.生前,帝欲相之;死后,四方学士皆聚哭。世人为何如此敬
重许衡?请结合选文谈谈理由。
(三)默写(6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木兰诗》中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木找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的矫
健身姿的诗句是:,O
(2)《春夜洛城闻笛》中因笛声唤起游子浓浓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3)《逢入京使》当中,写出诗人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
复杂情感的诗句是:,o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30分)
(一)(8分)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最美的流星
包利民
①天黑透了,枪炮声已渐渐停止,战士们蜷缩在战壕里,暂时放
松一下紧张的心情c经过一天的激战,两翼的阵地巳落入敌手。这个
营所在的阵地已被分割合围,情势非常危急,而且伤亡惨重。如果天
亮敌人发起进攻,是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的,大家都很担忧。
②李小豪仰卧在战壕里,剧烈的心跳好长时间才平缓下来。他望
向黑沉沉的天空,这本是一个很晴朗的夜,没有月亮,星光都点点地
闪现出来。蓦地,一颗流星拖着一条光尾划破夜空,消失于远方C身
旁的战友张南也看着星空,说:“天上一颗流星,她上就会死一个人,
不知谁又要牺牲了!”李小豪说:“迷信!咱们牺牲了那么多的战友,
那流星还不下成雨?”张南躬起身子,说「那是白天,你能看见吗?”
说完又重重地躺下,叹了口气说:“要是明早敌人再发起进攻,可怎
么办呢?”李小豪亦是无语。
③这时,战壕那边一阵骚动,两人忙奔过去,只见负重伤的副营
长已经牺牲了。那一刻,两人都想起了刚才那颗流星。营长阴沉着脸
说:“咱们不能这样坐以待毙,应该派人突围出去,向主力部队汇报
战况,然后里外夹击歼灭敌人!”由于电台损坏,和大部队早已联络
不上了。张南挺身而出:“营长,我突出去!带主力部队连夜赶回来,
把敌人全消灭掉!”营长看了看张南,点了点头,拿出一颗信号弹装
进手枪,交到张南手里,说:“大部队要升始进攻的时候,你打出信
号弹,我们就反攻!”张南把手枪往腰里一别,跃出战壕,消失在黑
暗中。
④过了一会儿,远处传来枪声,战壕里的人全都把心提到了嗓子
眼儿。特别是李小豪,更是坐卧不安。良久,枪声停止了,战壕里一
阵沉寂,每个人都望向黑沉沉的远方,也不知张南有没有突围成功。
大家能做的,只是这种煎熬般的等待。时间缓慢地流逝着,李小豪不
转眼珠地盯着夜空,并没有流星再划落,张南应该没事吧!
⑤已近午夜,一些战士已经睡着了,而李小豪依然望着夜空,此
时他最怕的,就是有流星,他也有些相信张南的话了。张南和他不仅
是战友,还是同乡,两人一起参军,从抗战到解放战争,他们都在一
起。正自想着,忽然,一颗流星从远方天际升起,闪过一道绚丽的光。
李小豪吓得一下子坐起来,心里一片茫然知悲哀,张南完了!直到身
边的战士抄起武器,远处也传来枪声,他才蓦然惊觉,那不是流星,
是信号弹,是张南打出的信号弹!随着营长的一声“冲”,他们跃出
战壕,向敌人的阵地扑去。
⑥李小豪得知好友张南没事,信心大增,他一边冲一边灵活地躲
闪着敌人的火力。喊杀声震天,主力部队已突破敌人的第一道防线,
反包围成功、在炮火的光亮中,李小豪忽然看见了张南,他急忙移动
过去,张南正向阵地上的残敌射击。李小豪刚跑过去,张南却忽然一
晃栽倒在地。李小豪扑过去抱起他,见他头上和胸前都冒出血来,一
时心慌,大喊他的名字。张南睁开眼睛,见是李小豪,吃力地说:“我
是不成了!兄弟,刚才你看见流星没有?那就是我的星星!”李小豪
望了一眼夜空,含着泪说:“我看见了,那个流星最大,最好看!”
同时,他想起了那颗美丽的信号弹。张南闻言嘴角泛起一丝微笑,慢
慢地闭上了眼睛。
⑦许多年过去,枪炮之声早已成了遥远的回忆,李小豪常常在夜
里醒来,望向窗外的星空。偶尔会看见流星,他的心就会风起云涌。
是的,这许多年中,这一辈子,他再也不会看见那个漆黑的夜里,那
颗带着希望的星星从黑暗中升起。那是生命中最灿烂的流星,让他心
里时时划过怀念与感动。
(选文略有改动)
(1)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A.选文通过一次悲壮激烈的反击战,塑造了以张南为代表的有
血有肉的战士形象C
B.选文第③⑤段加点词“跃出”分别表现了张南坚定果敢和李
小豪的勇敢无畏。
C.选文第⑤段运用插叙,交代了张南与李小豪多年并肩战斗的
历程和深厚情谊。
D.选文结尾自然收束,紧扣线索,结构严谨;升华主题,情寓
于中,让人泪目。
(2)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张南闻言嘴角泛起一丝微笑,慢慢地闭上了眼睛。
(3)分析选文标题中“流星”的含义。
(二)(每小题3分,共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新冠肺炎开始,在全球肆虐的疫情是人类进入21世纪后经历
的一场巨大灾难。令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生活中一个平常的举动一
一摸脸,竟然是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c医学工作者指出,当人们
用沾染病毒的手触摸脸部时,病毒会通过鼻子、嘴巴或者眼睛上的黏
膜组织进入体内,并在喉咙的细胞中开始自我复制和扩散。病毒还可
能从脸上或者脖子上的一个细小伤口进入血液中导致人感染。
人类触摸自己面部的表现是出于自我意识的反应。美国肯塔基大
学心理学家查普曼教授指出,自我意识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自我意
识的丧失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和空虚感,严重的会导致自残行为。不
过人类有一套心理机制保护自我意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触摸自己的
脸是最简单、直接的提升自我意识的方法。
【材料二】
很多学者认为,在人类语言形成的早期,肢体动作占据主导地位:
触摸面部、额头、下巴和脖子是早期人类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总
之,不管你是否相信,摸脸曾经是我们“说话”的一种方式。不过随
着人类语言的发展,语音变得越来越丰富,如今人们触摸面部已经没
有了具体的交流意义。然而,摸脸的行为作为人类语言进化的残留物
成为了今天人类的习惯动作。
加拿大儿童语言学家劳拉•佩蒂特则发现,类似做鬼脸这些儿童
肢体动作存在着跨语言和跨文化的相似性。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触摸
脸部等习惯性肢体动作的进化源头和认知机制。
随着语言的发展,肢体动作逐步失去了其在交流中的主导作用,
退化成语言的辅助机制。由于高级思维过程是由语言作为支撑的,人
在进行思考时会下意识地触摸脸部或者头部。
【材料三】
英国杜伦大学芮斯兰德教授利用超声波扫描技术研究了怀孕
24〜36周的准妈妈。研究发现,触摸面留和调节情绪有关,心理压
力较大的孕妇其体内胎儿会更多地呈现触摸自己面部的姿势。美国迈
阿密大学的神经学家指出,由于脸部生有大量的神经末梢,触摸面部
皮肤会刺激神经活动,从而导致人体激素水平的变化,进而降低压力
和焦虑带来的负面情绪。由此可见,人们之所以会在不经意间摸自己
的脸,实际上是在调节情绪,使自己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材料四】
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古安伍德教授研究了噪声等容易引起负面情
绪的刺激对触摸面部行为的影响。古安伍德教授让14名成年人参与
到一个工作记忆的任务中,每一个参与者必须在5分钟内记住若干个
光点在一个平面中的位置。在实验过程中,参与者会随机受到高频噪
声的干扰。噪声的频率是古安伍德教授提前设定的,目的是引起参与
者的烦躁、不安和焦虑等负面情绪。实验结果发现,当出现噪声时,
参与者触摸面部的行为比不出现噪声时显著增加,然而,由噪声引起
的脑电波变化却随着参与者下意识触摸面部的行为而消失了。
14.下面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病毒通过鼻子、嘴巴或者眼睛上的黏膜组织进入体内是导致
感染的唯一途径。
B.人们只要不触摸自己的面部,就不会感染和传播病毒。
C.不同语种和文化传统的两个儿童的肢体动作具有某种相似性,
比如做鬼脸。
D.在【材料四】的实验过程中,噪音是导致参与者下意识触摸
面部行为的根本原因。
15.下面说法与材料内容不相符一项是()
A.自我意识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严重丧失自我意识的人会进
行自残。
B.很多学者认为,早期人类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肢体动作,
即触摸面部、额头、下巴和脖子。
C.随着人类语言的发展,语音变得越来越丰富,如今人们触摸
面部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
D.古安伍德教授实验表明噪声会增加参与者触摸面部的行为。
(三)(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第一份工资
曾祥伍
①父亲把一个鸡蛋夹到他的碗里,说,我给你找了一份网吧的工
作,你愿意去吗?他惊讶地看了父亲一眼,没有说话。
②不知道中了什么邪,高二的下学期开始,平时成绩挺优秀的他
迷上了网络游戏,开始还瞒着家里,隔三岔五地过过瘾。后来竟然一
头扎进网吧,玩得昏天地暗最长的一次是两天两夜没下线,成绩自然
一落千丈。
③班主任三番五次地登门,母亲的眼泪似平要将整个家淹没,而
父亲的咆哮就像已热夏天里的干雷,足以把桌子上的碗震落下来。换
回来的却是他的一句话一一我不想读书了,读书没意思。整个家立即
像掉进了冰窟窿。可是,恨透了网吧的父亲竟然说为他找了一份网吧
的工作,他会信吗?直到父亲又把刚才的话说了一遍,他确信父亲不
是在讽刺他,才犹豫地点了点头。
④第二天早上,父亲送他去网吧。他发现竟然是他以前经常光顾
的那家网吧。父亲似乎跟这里的人很熟,对一个中年人说些多多关照
之类的话后就走了C
⑤中年人问他能干什么,他红着脸半天说不出话来。他除了会玩
游戏之外,其它电脑知识一无所有。中年人看出了他的窘相,就说你
什么都不会,怎么能在这里打工呢?要不是看你父亲的面子,我不会
收你的。你先从最简单的收费开始吧。
⑥长那么大,他第一次听到这么刺耳的话。他觉得自尊心受到了
损害,他差点扭头就走了。
⑦可是,他最终点了点头。
⑧就这样,他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之旅。但是他发现就算是
收费这样简单的事情要做好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按照中年人的吩咐,
他要面带微笑,辨别钱的真伪,然后打卡。动作稍微慢一点,还会受
到顾客的呵斥。有时候他站了一天,腰酸背疼的,刚想坐下休息一会,
中年人就会走过来说,这里要求站着服务。他原本以为到网吧打工,
没事的时候可以上上网,现在他发现想错了,即使没事,中年人也不
允许他离开岗位半步,更不用说玩游戏了。他觉得中年人对他太苛刻
了,稍微犯点小错,或者动作慢些,就会遭到训斥,甚至当着很多人
的面不客气地对他说,如果下次还这样,就扣发工资。每当这时候,
他就会思念起他的老师来。老师是多么耐心啊,从来不会用那么强硬
的语气跟他说话,
⑨晚上回到家,母亲已经准备了一桌好饭。父亲特意开了瓶酒,
说是为了庆祝他找到第一份工作。看着眼睛红红的母亲,强作笑容的
父亲,他没有接父亲递过来的酒杯,埋下头默默地扒饭。也许是站了
一天有些累了的缘故吧,他第一次觉得母亲做的饭是那么有味道,以
前,他总是埋怨母亲做的版不好吃。
⑩有一天,所有的人都在静静地上网,网吧里只听得见电流的声
音。他百无聊赖地站着。这时,他发现一位大娘走了进来。她绕室内
走了一圈,然后在一位跟他年纪相仿的少年旁边停了下来。少年因为
专注于游戏,竟然没有发觉旁边站了个人,接着,他看到了不敢相信
的一幕。这位大娘在少年旁边看了一会儿,竟然哭着给少年跪下了,
大娘的哭声惊动了所有的人,大家都停止了上网。在大娘断断续续的
哭诉中,他了解到了事情的原委,大娘是从乡下来的,少年是她的儿
子,她千辛万苦挣钱给儿子进城读书,可是儿子却用来上网,已经有
差不多一个学期没进教室了,而她一直还蒙在鼓里。大娘是来求儿子
去读书的。他看到豆大的汗粒从那位少年的额头上滚落,而大娘那撕
心的声音撞击着他的心,他感觉眼睛潮潮的。不知道为什么,这一刻,
他内心深处开始厌烦起网吧来。每天重复做着单调的一件事,远没有
丰富的校园生活有滋味,但少年的执拗使他不想跟父亲开口说什么。
一个月终于过去了。这天,他问中年人,能不能把这个月的工
资结了?
怎么了?想打退堂鼓?这点苦都吃不了,你今后还能干什么?
中年人一点都不客气。
我想继续读书去。他嗫嚅着。
中年人思考了一下,说,按规定,三个月试用期结束才能开工
资的,这也是我当初与你父亲谈好的。不过,你的情况特殊,可以考
虑。
就这样,他拿着从中年人那里领来的第一份工资一一500元钱,
回了家。
第二天,他把钱交到父亲手里,说我读书去……
现在,当他坐在高大的写字楼里,读着自己喜爱的书,干着自
己喜欢的事,便常常想起自己的第一份工资来。当然,他也是事后才
知道,他所谓的第一份工资,其实是父亲自己掏的腰包,只不过是搞
艺术的父亲换了一种形式艺术地给了他而已。
16.通读全文,梳理文中沾染网瘾的少年心理变化的过程,完成
填空。
网游成瘾,感觉读书没意思一初见老板,①—f遭遇训斥,
感念老师母亲f大娘跪劝,想念校园生活f结领工资,②—O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采用第三人称,叙述了沉迷网络游戏不想读书的他在父
亲安排下,在网吧工作,最终回心转意重返课堂读书的故事。
B.文中特意交代他平时成绩挺优秀这一细节,说明他学习基础
好,与他成绩的一落千丈形成对比,交代了父亲为他找一份网吧工作
的原因。
C.最后一段第一个“艺术”是说父亲的工作性质;后一个“艺术”
是说父亲教育儿子采用了富有创造性的巧妙方式。
D.文章以父子问话儿子惊讶的反应开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的阅读兴趣,并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18.品味画横线语句,自选角度进行赏析。
(1)班主任三番五次地登门,母亲的眼泪似乎要将整个家淹没,
而父亲的咆哮就像闷热夏天里的干雷,足以把桌子上的碗震落下来。
(2)看着眼睛红红的母亲,强作笑答的父亲,他没有接父亲递
过来的酒杯,埋下头默默地扒饭。
19.小说结尾写“其实是父亲自己掏的腰包,只不过是搞艺术
的父亲换了一种形式艺术地给了他而已”,通读全文,结合文章内容
说说父亲教育儿子的“艺术”体现在哪些方面。
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10分)
20.下列对《骆驼祥子》相关内容的叙述,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祥子在曹先生家拉包月,不小心跌伤了曹先生,祥子提出用
工钱做赔偿,但曹先生并没有扣他的钱。
B.老车夫和孙子小马儿的遭遇让祥子感到“向来没有的难受”,
在他们身上,祥子似乎看到了自己的过去和将来。
C.祥子发现跟踪曹先生的孙侦探就是当初抓自己的乱兵排长,
两人狭路相逢。孙侦探敲诈了祥子的所有积蓄,这让祥子再次陷入人
生的低谷。
D.尽管祥子卖掉了赖以生存的车,请来了“收生婆”,还请来了
“虾蟆大仙陈二奶奶",虎妞还是因为难产而死。
21.结合你对《骆驼祥子》的阅读,完成下列两项任务。
(1)任务一:老舍先生为什么以“骆驼祥子''作为全书的题目
呢?请你结合小说内容来分析。
(2)任务二:表达观点,感悟人生百态。
人类文明的精神成果都凝聚在那些经久不衰的经典作品当中。每
一部经典,都闪耀着创作者智慧的光芒,折射出社会的百态人生。请
结合《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人物形象谈谈你的感悟。(50字左右)
五、写作(5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一篇作文。
定格瞬间的美,凝聚成永恒。对于袁隆平爷爷而言,我们记住了
他在田间端详稻穗的样子;对于张桂梅校长而言,我们记住了拿起喇
叭给学生鼓劲的样子;对于父母而言,我们记住了他们冒雨接送我们
的样子;对于同学而言,我们记住了他帮助我时微笑的样子……平凡
的你我他,也有一帧帧让人动容的画面,也有一个个值得被铭记的样
子。
请以《我记住了你的样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补全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写出人物的精神;②书写端
正规范,不少于600字;③注意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
名。南城县2023-2024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卷
说明:
1.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按试题序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答在试题卷或其他位置
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6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汉语里的颜色词,不仅是记录颜色的符号,而且还具有丰富的情
感色彩和文化内涵。例如“翠绿”一词,不同于“油绿”的浓和亮,
它与湖色相似,带着一种青云碧波、山翠雾微般的恬淡。它好似雨后
的青梅,透着一层清新①(b6)发的诗意。再如“姚黄”一词,使
春天草木萌发的情景呼之欲出。看到它,仿佛看到了黄莺妖娇姿态,
②的牡丹舒展开了片片饱满艳丽的花瓣。颜色词活跃在诗词文章之
中,点染于楹联歌赋之间。它与中华文化的灵气和活力相得益彰,更
将自然美、生活美与语言美、意蕴美融为一体。
1.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填入横线①处的字完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1do搏B.rdo博C.rdo勃D.ndo渤
2.填入文中横线②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花枝招展B.妩媚动人C.百花齐放D.浅尝辄止
【答案】1.C2.B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妖娇(yaordo):妩媚艳丽动人。
勃发(b6fa):蓬勃生发;突然兴起,爆发。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花枝招展:像花枝迎风摆动一样。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
B.妩媚动人:形容女子长得好看,楚楚动人,让人心动。
C.百花齐放: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
格的艺术自由发展c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
D.浅尝辄止:咚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作深
入研究。
横线处开容牡丹这种花让人心动,是拟人的手法,因此用“妩媚
动人”恰当;
故选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凝视历史,逝者如斯,素有“人文之乡”美誉的江西,从唐朝起,
便有了最早的中国历史上的私人书院。后来,由于战争连绵,官学几
乎废弃()但江西私人办学的风气依然存在,私学几经颠沛,穿
越了金戈铁马、烽火不息的宋、元、明、清,江西的书院就如中国历
史巨浪下的一堵磐石,时而破浪而出,,时而又隐
入浩瀚大洋,默默无语。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从唐朝起,便有了最早的中国历史上的私人书院之一。
B.从唐朝起,便有了中国最早的历史上的私人书院。
C.从唐朝起,便有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私人书院。
D.唐朝,便有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私人书院。
4.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oB.,C.!D.........
5.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A.时而激起千堆白雪B.荡起千堆白雪C.激起千堆白雪D.
形成千堆白雪
【答案】3.C4.B5.C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病辨析。
画线句语序不当,“最早的中国历史上的”应改为“中国历史上
最早的”;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依据语境可知,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括号内应使用逗号,
表示句中的一般停顿;
故选Bo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衔接。
依据后面“时而又隐入浩瀚大洋,默默无语”,可知“时而破良
而出”后横线处应填入“激起千堆白雪”,以与后句形成对比,更具气
势和力量。
故选C。
6.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周六上午,小宁坐在省图书馆自习大厅学习,大厅寂静无声。这
时,进来两位中学三坐在了她旁边,他们一边拿出学习用具一边聊闲
天。看他们一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小宁礼貌地提醒他们:“”
A.闭嘴!你任是来学习来了,还是聊天来了?
B.请安静!这里聊天不合适!
C.对不起,你们能安静不?你们讲话已经打扰到我了。
D.对不起,请保持安静好吗?你看,大家都学习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分析题干可知,具体情境为:小宁在省图书馆学习,旁边坐了两
位比较吵闹的中学生,小宁想要提醒他们安静。根据题干“礼貌地提
醒”可知,小宁的提醒语气要委婉、有礼貌。
A."闭嘴”语气生硬,不礼貌,不符合题意;
B.祈使句,语气不委婉;
C.“你们能安静不?”不礼貌,容易让他人产生不适感,不符题
意;
D.委婉劝告,同时又不会让人产生不适感,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20分)
(一)(每小题2分,共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鄂州①南楼书事
[宋]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芟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②。
【注释】①鄂州:在今湖北省武汉、黄石一带。②一味凉:一片
凉意。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写出了春天水天一色的美丽景象。第二句写出了荷花
绵延很远,香气扑鼻。
B.整首诗风格清新淡雅,语言通俗易懂,令人回味无穷。
C.全诗采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通过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
的惬意之感。
D.最后一句中的“凉”字,是清风明月带给诗人的愉悦感受。
8.诗的前两句写景,请从感官的角度,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
析。
【答案】7.A8.视觉、嗅觉。山光、水光、月光。是眼睛
的视觉所感到的;菱花、荷花的香气,是鼻子的嗅觉所感到的。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A.《鄂州南楼书事》描述的情景是:武昌的夏天,热得可怕c那
天晚上,人登上高高的南楼乘凉。他倚栏而望,明月已近中天,皎洁
的清辉倾泻而下。四面的山光与水光相连用映,一片通明;方圆十数
里、盛开着黄(菱)花、荷花,凉爽的夜风中,不断有淡淡的芳香扑
面而来。“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黄荷香''的意思是:站在南楼
上倚着栏杆向四周望去,只见山光、水色连在一起,辽阔的水面上菱
角、荷花盛开,飘来阵阵香气。所以第一句写出了夏天水天一色的美
丽景象,而不是“春天”;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从感官的角度赏析诗句。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美荷香”的意思是:站在南楼上倚
着栏杆向四周望去,只见山光、水色连在一起,辽阔的水面上菱角、
荷花盛开,飘来阵阵香气。这里的山光、水光、月光,是眼睛所看到
的,是从视觉的角度来描写;黄花、荷花的香气,是鼻子所闻到的,
是从嗅觉的角度来描写的,通过视觉和嗅觉描写了水天一色的美丽景
象以及夏季的夜晚芟花和荷花的清香扑鼻。
(二)(10分)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衡①好学
许衡,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
师曰:“取科第耳!”日:“如斯而已乎?”
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
颖悟不凡,他曰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父母强之不
能止,如是者,凡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
书。尝从日者③家见《书》④疏义因请寓存手抄归。时兵乱中,衡夜
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⑤诸义而后发。
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J曰:
“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帝欲相之,以疾辞。卒后,四方学士皆聚哭,有数千里来祭哭墓
下者。
(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有改动)
【注释】①许衡:元初理学家、教育家。②凡:总共。③日者:
古时以占卜为业的人。④《书》:也叫《尚书》或《书经》,是一部追
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为儒家经典之一。⑥揆:揣度。
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谓()(2)尝()(3)或()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
(2)帝欲相之,以疾辞。
11.生前,帝欲相之;死后,四方学士皆聚哭。世人为何如此敬
重许衡?请结合选文谈谈理由。
【答案】9.①.对……说②.曾经③.有的人
10.(1)于是告辞离去,许衡的父母极力挽留也没能留住。
(2)元世祖要任用许衡为宰相,许衡称病辞谢了。
11.从“如斯而已乎”可知许衡年少心怀大志,积极进取,令人
敬佩;在战乱家贫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学习,刻苦勤奋值得称赞;
“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可知他
品行高洁,令人敬佩;“帝欲相之,以疾辞”可知,许衡不想入朝为官,
他的淡薄名利,令人敬仰。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句意:老师对他的父母说。谓:对……说。
(2)句意:曾经在酷暑天路过河阳。尝:曾经。
(3)句意: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摘梨吃。或:有的人。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重点词:
(1)遂:于是,就;去:离开;强:极力;止:留住。
(2)欲:想要;相:任用为宰相;以:凭、靠;疾:病;辞:
辞谢。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结合原文“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
’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
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可知,许
衡认为读书并非仅为科举取士,所提问题使老师惊讶,甚至不能作答,
他的胸怀大志令人称奇;
结合原文“且贫无书”因请寓宿,手抄归。时兵乱中,衡夜思昼
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诸义而后发”可知,出生贫困,借书手
抄,白天诵读,夜理深思,身体力行,他的勤学苦读令人称赞;
结合原文“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布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
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
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可知,逃难之人纷纷摘路
旁之梨解渴,独许衡不摘,梨树无主,心却有至,他高尚的道德情操
令人称颂。
【点睛】参考译文:
许衡,自幼就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岁入学,老师交给学生剖章
析句,许衡问他的老师说:“读书是为了干什么?”老师说:“为了科
举考试中第!”许衡说:“就为了这个吗?”
老师大为惊讶°每次叫他读书,他都要问书文的旨义。时间长了,
老师对他的父母说:“这个孩子聪明非凡,将来有一天肯定能远远超
出常人,我不适合当他的老师。”于是告辞离去,许衡的父母极力挽
留也没能留住,像这样,共换了三任老师。逐渐长大之后,许衡嗜好
读书如饥似渴,可当时遭遇天下大乱,且家里贫穷,没有藏书。曾经
在别人家里见到《书经》的注疏,于是就请求留宿下来,亲自抄写书
籍。当时正处在战乱时期,许衡晚上思考,白天诵读,亲身体验,努
力践行,举止言谈一定要揣度书中的大义然后才实行。
曾经在酷暑天路过河阳,渴得很厉害,道旁边有棵梨树,大家都
争着摘梨吃,唯独许衡在树下正身独坐,神情自若。有人问他为什么
不摘梨吃,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而拿来吃,是不可以的。”那人说:
“世道混乱,这棵树是没有主人的。”许衡回答:“梨树无主,我的内
心难道也没有主人吗?”
元世祖想要任用许衡为宰相,(但是许衡)以自己有病(为理由)
辞谢了。许衡去世后,四方有学之士都来聚集(灵前)痛哭,也有远
从数千里外赶来痛哭在墓下的人。
(三)默写(6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木兰诗》中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的矫
健身姿的诗句是:,O
(2)《春夜洛城闻笛》中因笛声唤起游子浓浓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3)《逢入京使》当中,写出诗人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
复杂情感的诗句是:,o
【答案】①.万里赴戎机②.关山度若飞③.此夜
曲中闻折柳④.何人不起故园情⑤.马上相逢无纸笔
⑥.凭君传语报平安
【解析】
【详解】木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注意易错字词“赴、戎机、度、
折柳、故园、逢、凭”的正确书写。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30分)
(一)(8分)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最美的流星
包利民
①天黑透了,枪炮声已渐渐停止,战士们蜷缩在战壕里,暂时放
松一下紧张的心情,经过一天的激战,两翼的阵地已落入敌手。这个
营所在的阵地已被分割合围,情势非常危急,而且伤亡惨重。如果天
亮敌人发起进攻,是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的,大家都很担忧。
②李小豪仰卧在战壕里,剧烈的心跳好长时间才平缓下来。他望
向黑沉沉的天空,这本是一个很晴朗的夜,没有月亮,星光都点点地
闪现出来。蓦地,一颗流星拖着一条光尾划破夜空,消失于远方c身
旁的战友张南也看着星空,说:“天上一颗流星,地上就会死一个人,
不知谁又要牺牲了!”李小豪说:“迷信!咱们牺牲了那么多的战友,
那流星还不下成雨?”张南躬起身子,说:“那是白天,你能看见吗?”
说完又重重地躺下,叹了口气说:“要是明早敌人再发起进攻,可怎
么办呢?”李小豪亦是无语。
③这时,战壕那边一阵骚动,两人忙奔过去,只见负重伤的副营
长已经牺牲了。那一刻,两人都想起了刚才那颗流星。营长阴沉着脸
说:“咱们不能这样坐以待毙,应该派人突围出去,向主力部队汇报
战况,然后里外夹击歼灭敌人!”由于电台损坏,和大部队早已联络
不上了。张南挺身而出:“营长,我突出去!带主力部队连夜赶回来,
把敌人全消灭掉!”营长看了看张南,点了点头,拿出一颗信号弹装
进手枪,交到张南手里,说:“大部队要于始进攻的时候,你打出信
号弹,我们就反攻!”张南把手枪往腰里一别,跃出战壕,消失在黑
暗中。
④过了一会儿,远处传来枪声,战壕里的人全都把心提到了嗓子
眼儿。特别是李小豪,更是坐卧不安。良久,枪声停止了,战壕里一
阵沉寂,每个人都望向黑沉沉的远方,也不知张南有没有突围成功。
大家能做的,只是这种煎熬般的等待。时间缓慢地流逝着,李小豪不
转眼珠地盯着夜空,并没有流星再划落,张南应该没事吧!
⑤已近午夜,一些战士已经睡着了,而李小豪依然望着夜空,此
时他最怕的,就是有流星,他也有些相信张南的话了。张南和他不仅
是战友,还是同乡,两人一起参军,从抗战到解放战争,他们都在一
起。正自想着,忽然,一颗流星从远方天际升起,闪过一道绚丽的光。
李小豪吓得一下子坐起来,心里一片茫然知悲哀,张南完了!直到身
边的战士抄起武器,远处也传来枪声,他才蓦然惊觉,那不是流星,
是信号弹,是张南打出的信号弹!随着营长的一声“冲二他们跃出
战壕,向敌人的阵地扑去。
⑥李小豪得知好友张南没事,信心大增,他一边冲一边灵活地躲
闪着敌人的火力。喊杀声震天,主力部队已突破敌人的第一道防线,
反包围成功、在炮火的光亮中,李小豪忽然看见了张南,他急忙移动
过去,张南正向阵地上的残敌射击。李小豪刚跑过去,张南却忽然一
晃栽倒在地。李小豪扑过去抱起他,见他头上和胸前都冒出血来,一
时心慌,大喊他的名字。张南睁开眼睛,见是李小豪,吃力地说:“我
是不成了!兄弟,刚才你看见流星没有?那就是我的星星!”李小豪
望了一眼夜空,含着泪说:“我看见了,那个流星最大,最好看!”
同时,他想起了那颗美丽的信号弹。张南闻言嘴角泛起一丝微笑,慢
慢地闭上了眼睛。
⑦许多年过去,枪炮之声早已成了遥远的回忆,李小豪常常在夜
里醒来,望向窗外的星空。偶尔会看见流星,他的心就会风起云涌。
是的,这许多年中,这一辈子,他再也不会看见那个漆黑的夜里,那
颗带着希望的星星从黑暗中升起。那是生命中最灿烂的流星,让他心
里时时划过怀念与感动。
(选文略有改动)
(1)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A.选文通过一次悲壮激烈的反击战,塑造了以张南为代表的有
血有肉的战士形象C
B.选文第③⑤段加点词“跃出”分别表现了张南的坚定果敢和
李小豪的勇敢无畏C
C.选文第⑤段运用插叙,交代了张南与李小豪多年并肩战斗的
历程和深厚情谊。
D.选文结尾自然收束,紧扣线索,结构严谨;升华主题,情寓
于中,让人泪目。
(2)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张南闻言嘴角泛起一丝微笑,慢慢地闭上了眼睛。
(3)分析选文标题中“流星”的含义。
【答案】(1)B(2)运用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表现张南完
成任务,目睹我军反击成功后的欣慰与自豪,也表明张南光荣牺牲。
(3)既指自然界真正的流星,也指张南发出的信号弹,更指张
南等为革命献出生命的战士们,饱含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B.有误,B项第⑤段中的“跃出”不仅指李小豪,还有以营长为
首的战士们。
故选B。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本题要求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结合“张南闻言嘴角泛起一丝微笑,慢慢地闭上了眼睛”分析,
这里对张南牺牲前的神态(细节)进行了刻画。
通过“嘴角泛起一丝微笑”的神态描写,生动地刻画出张南微笑
的样子,表现了张南在牺牲前对于自己已经完成了任务感到自豪,为
能目睹我军反击成功感到欣慰;
“慢慢地闭上了眼睛”的细节描写,表明了张南光荣牺牲了。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含义。本题的含义可以从表面(字面)意思
和深层含义两方面回答。
结合第②段“他望向黑沉沉的天空,这本是一个很晴朗的夜,没
有月亮,星光都点点地闪现出来。蓦地,一颗流星拖着一条光尾划破
夜空,消失于远方”可知,“流星”是指自然界的真正的流星;
结合第⑤段“正自想着,忽然,一颗流星从远方天际升起,闪过
一道绚丽的光。李小豪吓得一下子坐起来,心里一片茫然和悲哀,张
南完了!直到身边的战士抄起武器,远处也传来枪声,他才蓦然惊觉,
那不是流星,是信号弹,是张南打出的信号弹!”可知,“流星”是指
张南打出的信号弹;
结合第⑥段“张南睁开眼睛,见是李小豪,吃力地说:'我是不
成了!兄弟,刚才你看见流星没有?那就是我的星星!'李小豪望了
一眼夜空,含着泪说:'我看见了,那个流星最大,最好看!'”可知,
“流星”还指张南等为革命献出生命的战士们,“最美的流星”饱含着
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二)(每小题3分,共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新冠肺炎开始,在全球肆虐的疫情是人类进入21世纪后经历
的一场巨大灾难。令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生活中一个平常的举动一
一摸脸,竟然是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c医学工作者指出,当人们
用沾染病毒的手触摸脸部时,病毒会通过鼻子、嘴巴或者眼睛上的黏
膜组织进入体内,并在喉咙的细胞中开始自我复制和扩散。病毒还可
能从脸上或者脖子上的一个细小伤口进入血液中导致人感染。
人类触摸自己面部的表现是出于自我意识的反应。美国肯塔基大
学心理学家查普曼教授指出,自我意识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自我意
识的丧失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和空虚感,严重的会导致自残行为。不
过人类有一套心理机制保护自我意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触摸自己的
脸是最简单、直接的提升自我意识的方法。
【材料二】
很多学者认为,在人类语言形成的早期,肢体动作占据主导地位:
触摸面部、额头、下巴和脖子是早期人类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总
之,不管你是否相信,摸脸曾经是我们“说话”的一种方式。不过随
着人类语言的发展,语音变得越来越丰富,如今人们触摸面部已经没
有了具体的交流意义。然而,摸脸的行为作为人类语言进化的残留物
成为了今天人类的习惯动作。
加拿大儿童语言学家劳拉•佩蒂特则发现,类似做鬼脸这些儿童
肢体动作存在着跨语言和跨文化的相似性。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触摸
脸部等习惯性肢体动作的进化源头和认知机制。
随着语言的发展,肢体动作逐步失去了其在交流中的主导作用,
退化成语言的辅助机制。由于高级思维过程是由语言作为支撑的,人
在进行思考时会下意识地触摸脸部或者头部。
【材料三】
英国杜伦大学芮斯兰德教授利用超声波扫描技术研究了怀孕
24〜36周的准妈妈。研究发现,触摸面皆和调节情绪有关,心理压
力较大的孕妇其体内胎儿会更多地呈现触摸自己面部的姿势。美国迈
阿密大学的神经学家指出,由于脸部生有大量的神经末梢,触摸面部
皮肤会刺激神经活动,从而导致人体激素水平的变化,进而降低压力
和焦虑带来的负面情绪。由此可见,人们之所以会在不经意间摸自己
的脸,实际上是在调节情绪,使自己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材料四】
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古安伍德教授研究了噪声等容易引起负面情
绪的刺激对触摸面部行为的影响。古安伍德教授让14名成年人参与
到一个工作记忆的任务中,每一个参与者必须在5分钟内记住若干个
光点在一个平面中的位置。在实验过程中,参与者会随机受到高频噪
声的干扰。噪声的频率是古安伍德教授提前设定的,目的是引起参与
者的烦躁、不安和焦虑等负面情绪。实验结果发现,当出现噪声时,
参与者触摸面部的行为比不出现噪声时显著增加,然而,由噪声引起
的脑电波变化却随着参与者下意识触摸面部的行为而消失了。
14.下面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病毒通过鼻子、嘴巴或者眼睛上的黏膜组织进入体内是导致
感染的唯一途径。
B.人们只要不触摸自己的面部,就不会感染和传播病毒。
C.不同语种和文化传统的两个儿童的肢体动作具有某种相似性,
比如做鬼脸。
D.在【材料四】的实验过程中,噪音是导致参与者下意识触摸
面部行为的根本原因。
15.下面说法与材料内容不相符一项是()
A.自我意识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严重丧失自我意识的人会进
行自残。
B.很多学者认为,早期人类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肢体动作,
即触摸面部、额头、下巴和脖子。
C.随着人类语言的发展,语音变得越来越丰富,如今人们触摸
面部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
D.古安伍德教授的实验表明噪声会增加参与者触摸面部的行为。
【答案】14C15.C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
A.根据材料一“令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生活中一个平常的举动
一摸脸,竟然是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医学工作者指出,当人
们用沾染病毒的手触摸脸部时,病毒会通过鼻子、嘴巴或者眼睛上的
黏膜组织进入体内,并在喉咙的细胞中开始自我复制和扩散:可知
A项“唯一途径”的说法是错误的,过于绝对;
B.根据材料一可知,感染和传播病毒的途径除了触摸自己的面部
外,还有其他途径;
D.根据材料四"当出现噪声时,参与者触摸面部的行为比不出现
噪声时显著增加“,可知“噪音不是参与者触摸面部行为的根本原因”;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
C.结合【材料三】“由此可见,人们之所以会在不经意间摸自己
的脸,实际上是在调节情绪,使自己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分析
可知,选项“如今人们触摸面部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错误。
故选C。
(三)(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第一份工资
曾祥伍
①父亲把一个鸡蛋夹到他的碗里,说,我给你找了一份网吧的工
作,你愿意去吗?他惊讶地看了父亲一眼,没有说话。
②不知道中了什么邪,高二的下学期开始,平时成绩挺优秀的他
迷上了网络游戏,开始还瞒着家里,隔三岔五地过过瘾。后来竟然一
头扎进网吧,玩得昏天地暗最长的一次是两天两夜没下线,成绩自然
一落千丈。
③班主任三番五次地登门,母亲的眼泪似平要将整个家淹没,而
父亲的咆哮就像已热夏天里的干雷,足以把桌子上的碗震落下来。换
回来的却是他的一句话一一我不想读书了,读书没意思。整个家立即
像掉进了冰窟窿。可是,恨透了网吧的父亲竟然说为他找了一份网吧
的工作,他会信吗?直到父亲又把刚才的话说了一遍,他确信父亲不
是在讽刺他,才犹豫地点了点头。
④第二天早上,父亲送他去网吧。他发现竟然是他以前经常光顾
的那家网吧。父亲似乎跟这里的人很熟,对一个中年人说些多多关照
之类的话后就走了C
⑤中年人问他能干什么,他红着脸半天说不出话来。他除了会玩
游戏之外,其它电脑知识一无所有。中年人看出了他的窘相,就说你
什么都不会,怎么能在这里打工呢?要不是看你父亲的面子,我不会
收你的。你先从最简单的收费开始吧。
⑥长那么大,他第一次听到这么刺耳的话。他觉得自尊心受到了
损害,他差点扭头就走了。
⑦可是,他最终点了点头。
⑧就这样,他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之旅。但是他发现就算是
收费这样简单的事情要做好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按照中年人的吩咐,
他要面带微笑,辨别钱的真伪,然后打卡。动作稍微慢一点,还会受
到顾客的呵斥。有时候他站了一天,腰酸背疼的,刚想坐下休息一会,
中年人就会走过来说,这里要求站着服务。他原本以为到网吧打工,
没事的时候可以上上网,现在他发现想错了,即使没事,中年人也不
允许他离开岗位半步,更不用说玩游戏了。他觉得中年人对他太苛刻
了,稍微犯点小错,或者动作慢些,就会遭到训斥,甚至当着很多人
的面不客气地对他说,如果下次还这样,就扣发工资。每当这时候,
他就会思念起他的老师来。老师是多么耐心啊,从来不会用那么强硬
的语气跟他说话,
⑨晚上回到家,母亲已经准备了一桌好饭。父亲特意开了瓶酒,
说是为了庆祝他找到第一份工作。看着眼睛红红的母亲,强作笑容的
父亲,他没有接父亲递过来的酒杯,埋下头默默地扒饭。也许是站了
一天有些累了的缘故吧,他第一次觉得母亲做的坂是那么有味道,以
前,他总是埋怨母亲做的版不好吃。
⑩有一天,所有的人都在静静地上网,网吧里只听得见电流的声
音。他百无聊赖地站着。这时,他发现一位大娘走了进来。她绕室内
走了一圈,然后在一位跟他年纪相仿的少年旁边停了下来。少年因为
专注于游戏,竟然没有发觉旁边站了个人,接着,他看到了不敢相信
的一幕。这位大娘在少年旁边看了一会儿,竟然哭着给少年跪下了,
大娘的哭声惊动了所有的人,大家都停止了上网。在大娘断断续续的
哭诉中,他了解到了事情的原委,大娘是从乡下来的,少年是她的儿
子,她千辛万苦挣钱给儿子进城读书,可是儿子却用来上网,已经有
差不多一个学期没进教室了,而她一直还蒙在鼓里。大娘是来求儿子
去读书的。他看到豆大的汗粒从那位少年的额头上滚落,而大娘那撕
心的声音撞击着他的心,他感觉眼睛潮潮的。不知道为什么,这一刻,
他内心深处开始厌烦起网吧来。每天重复做着单调的一件事,远没有
丰富的校园生活有滋味,但少年的执拗使他不想跟父亲开口说什么。
一个月终于过去了。这天,他问中年人,能不能把这个月的工
资结了?
怎么了?想打退堂鼓?这点苦都吃不了,你今后还能干什么?
中年人一点都不客气。
我想继续读书去。他嗫嚅着。
中年人思考了一下,说,按规定,三个月试用期结束才能开工
资的,这也是我当初与你父亲谈好的。不过,你的情况特殊,可以考
虑。
就这样,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人入场临时用电管理篇
- 志愿者上山送服务培训
- 合租生活技能培训协议
- 保姆对外沟通技能合同
- 广告展示合作协议
- 家具定制竞争优势分析协议
- 拍卖参与者回访协议
- 团体活动服务协议
- 施工工人劳务协议
- 报关基本知识
- 2025年医保政策法规考试题库及答案试卷(宣传解读)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内蒙古财经大学
- 山东省日照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2
- 基于社区的慢性病预防策略研究
- 2025家庭教育指导师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调查规划设计院招聘高校毕业生2人历年自考难、易点模拟试卷(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中外航海文化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 高中化学 硝酸-课件 学习资料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大学附中七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春季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课件(统编版)
- 动态成本控制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