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__

课程基本信息学科历史年级高一学期2024-2025第一学期教学内容分析1.课标分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于本章的要求为: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做的努力及其存在的局限性。2.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中外历史纲要》第五单元的第一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课程内容分为三个子目,分别为: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两次鸦片战争、以及开眼看世界。其中,第一子目主要对比了中外各国的力量和政策;第二子目讲述了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以及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第三子目则展示了一批开明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国际形势,初步提出向西方学习的观点。本节课涉及的知识点较为繁杂,教材对部分历史内容的叙述较为简略,可能会使学生在阅读和理解上遇到一定困难。但教材上设计了“学习聚焦”、“历史纵横”和“学思之窗”等栏目,能够有效辅助学生的学习。教学重难点重点: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形式;《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内容难点:鸦片战争的性质、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教学过程设计导入:以大英博物馆现存的中国文物导入。给学生说明,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个博物馆,目前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3万件。其收藏品类之全、历史跨度之长,不亚于中国本土任何一家博物馆。让学生思考:中国的国宝为何在英国?一、新课讲授1.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的形式1.1展示鸦片战争前,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十八世纪后半期,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手摇纺纱机、水力纺纱机以及蒸汽机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使英国的纺织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彭程:《鸦片战争前英国对中国的鸦片贸易》引导学生思考,英国需要更大的市场、更多的原料。1.2展示中国和世界形势地图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当时面临着严重的边疆和侵略危机。2.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2.1展示鸦片输入中国的表格图引导学生思考: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对华输入大量鸦片3.讲述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结合地图,讲授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结合两则材料,讲授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材料一:英国资本家也相信,“只消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鸦片战争史论文专集》材料二:1837—1839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平均每年不到100万镑,1845年则增长到239万多镑。其中主要工业产品棉布棉纱的输华总值,从1842年的70多万镑,增长到1845年的173万多镑。——《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的史料》4.结合两次鸦片战争签订的条约,让学生分析《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内容和影响。5.结合学者的评述,根据古人与今人的对比,讨论鸦片战争的影响?4.开眼看世界通过材料一和材料二,引导学生概括林则徐、魏源、徐继畬的代表作。5.以习总书记的讲话总结,启迪学生不忘国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