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密★启用前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调研测试

化学试题

本试卷共4页,四个大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L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

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

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

和答题卡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1.下列科学家中,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的是

A.拉瓦锡B.门捷列夫C.道尔顿D.阿伏伽德罗

【答案】B

【解析】

【详解】A.拉瓦锡在化学学科中的主要成就,是首次利用天平为化学研究的工具进行定量实验,并首先

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

B.门捷列夫在化学学科中的主要成就,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首次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C.道尔顿在化学学科中的主要成就,是首先发现了电子,提出了原子论;

D.阿伏伽德罗在化学学科中的主要成就,是提出了分子学说.故选B

2.下列成语或俗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B.积沙成塔C.火上浇油D.花香四溢

【答案】C

【解析】

【详解】A、滴水成冰,只是水的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积沙成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火上浇油,发生了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花香四溢是物质的分子在不断运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3.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图示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答案】A

【解析】

【详解】A、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读数偏大,故A错误;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如果

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故B正确;

C、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

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C正确;

D、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

去闻气体的气味,故D正确;

故选Ao

4.某同学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在科学探究中这句话属于

A建立假设B.设计实验C.收集证据D.作出结论

【答案】B

【解析】

【详解】某同学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

计实验,而不是建立假设、收集证据、作出结论。故选B。

5.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应用实验证明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A.门捷列夫B.道尔顿

C.拉瓦锡D.汤姆生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应用实验证明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家是C.拉瓦锡。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化学史。

6.保存珍贵文物可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为

A.N2B.O2C.CO2D.H2O

【答案】A

【解析】

【详解】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符合题意;

B、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是空气中含量第二多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约占空气体积的0.03%,含量较少,不符合题意;

D、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较少,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空气质量指数日报》评价的主要污染物的是

A.CCh浓度B.O2浓度C.N2浓度D.SO2浓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空气质量日报中的空气污染物有: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等,二氧

化碳、氧气、氮气均属于空气的组成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D。

8.下列物质在氧气里燃烧时,能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是

A.铁丝B.硫C.镁条D.木炭

【答案】B

【解析】

【详解】3Fe+2O2点燃FeaCh:S+O2点燃SO:2Mg+Oz速空2MgO;C+O?点燃CCh;生成物中只有

二氧化硫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因此选B。

9.结合如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①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说明没有产生氧气

B.实验③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且二氧化镒质量减少

C.该实验证明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D.实验①的反应速率比实验③的快

【答案】C

【解析】

【详解】A、实验①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说明氧气浓度不足,并不能说明没有产生氧气,错误;

B、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二氧化锌质量不变,错误;

C、该实验证明氧气可以支持燃烧,正确;

D、由图可知,实验①的反应速率比实验③的慢,错误;

故选Co

10.下列示意图分别是实验室氧气的制取、收集、验满的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答案】A

【解析】

【详解】A、实验室加热高铳酸钾制取氧气,为防止高锦酸钾进入导气管,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故A

正确;

B、在收集气体时为了尽可能的排出空气,应该将导管伸入到接近集气瓶底部,故B错误;

C、在验满时应该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故C错误;

D、熄灭酒精灯的正确方法是用灯帽盖灭:用灯帽盖住火焰,使火焰缺氧而自然熄灭,严禁用嘴吹灭酒

精灯,故D错误;

故选A„

11.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A.氨气B.铁C.水D.硫酸铜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氨气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氨分子构成的,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硫酸铜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2.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锢、睇、铺、镐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其中错元素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核电荷数是63,则铺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63B.89C.152D.215

【答案】A

【解析】

【详解】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铺核电荷数是63,则铺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3。

故选:A„

13.下列各组元素中,都属于金属元素的一组是

A.B、HgB.Be、BrC.Ni、LiD.N、Sn

【答案】C

【解析】

【详解】A.B(硼)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Br(澳)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Ni(镇)、Li(锂)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符合题意;

D.N(氮)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硅(Si)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如图为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硅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B.硅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D.图中w的值为8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故A错误;

B、硅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3,则其位于第三周期,故B正确;

C、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14,其相对原子质量不等于14,故C错误;

D、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14,贝1]14=2+8+%〃=4,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空气与人类的生存休戚相关。能用于医疗急救、炼钢、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气体是,

占0.94%,空气是(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答案】①.氧气##。2②.稀有气体③.混合物

【解析】

【详解】氧气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因此能用于医疗急救、炼钢、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气体是氧气;稀

有气体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的0.94%;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16.下图是初中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请按要求填空。

abcdefgh

(1)仪器g的名称叫O

(2)可以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填字母序号)

(3)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o(填字母序号)

【答案】(1)胶头滴管

(2)d(3)h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仪器g的名称为胶头滴管,故填:胶头滴管;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可以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试管,故填:d;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实验室常用加热仪器是酒精灯,故填:ho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工业上制取氧气主要有下列步骤:

ET1降温加压」、击大।蒸发出氮气」茄“人、7fc贮存|人心心二|

空气———~~>液态空气--------->剩余液体~>蓝色钢瓶

-----①----------②----------③-------------

工业上常采用该方法制取氧气,这一变化属于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实验室可用

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镐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在化学反应中属

于___________反应。(选填“化合”或“分解”)

【答案】①.物理②.过氧化氢---------■水+氧气③.分解

【解析】

【详解】工业上常采用该方法制取氧气,这一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实验室可用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镒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其原理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镒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

成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工—■水+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

反应。

18.用“分子”、“原子”或“元素”填空: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组成中都含有氧_________,它们的分

子中都含有氧。

【答案】①.元素②.原子

【解析】

【详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碳(CO2)和氧气(02)中都含有氧元素,

它们的分子中都含有氧氧原子。

19.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微观角度看,水(H20)与过氧化氢(H2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0

(2)①下面五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0(填字母序号)

(+17)287(+11)281(+17)288(+13)283(+35)28187

②微粒D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是o

【答案】(1)分子构成不同

(2)①.A、C②.AF+

【解析】

【小问1详解】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

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它们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故填

写:分子构成不同。

【小问2详解】

①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相同,则属于同种元素,A、C的

质子数都是17,都属于氯元素,故填写:A、C;

②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的,发生化学变化时,易失去电子,D中最外层电子数为3,易失去电子,形成

的离子符号是AF+,故填写:AF+。

20.化学指导我们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认识世界。向盛有约20mL蒸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

酚酸溶液,搅拌均匀。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装

置如图),观察现象。

(2)小强发现气温较高时做这个实验能够更快的观察到实验现象。从分子的角度解释是0

【答案】(1)烧杯A中溶液变红,烧杯B中溶液不变红

(2)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加快(或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解析】

【小问1详解】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四处扩散,当扩散到烧杯A中时,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

性,能使无色酚献试液变红,故可观察到烧杯A中溶液变红,烧杯B中溶液不变红;

【小问2详解】

因为在受热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故能够更快的观察到实验现象。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1.请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1)酒香不怕巷子深0(2)加压时,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答案】①.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②.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1)酒香不怕巷子深是由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2)加压时,6000L氧气装入容积为40L钢瓶中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隔。

考点:分子的性质

22.小明同学在实验室用加热高镒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实验后发现试管炸裂了,请你帮

他分析,引起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有哪些?(请写出两条)

【答案】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没预热,就直接加热试管##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上倾斜了;先熄灭酒精灯,

没有及时移出导气管等(合理即可)

【解析】

【详解】发现试管炸裂了,可能的原因是: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没预热,就直接加热试管或加热时试

管口略向上倾斜了;加热后的试管,立刻用冷水冲洗;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气管等。

23.下图是氧化汞分解微观示意图,由此你可获得哪些信息?(请写出三条)

氧化汞_汞+氧气

(HgO)(Hg)+Q)

【答案】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②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③分子是由原

子构成的。(或④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⑤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⑥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⑦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⑧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解析】

【详解】由氧化汞分解微观示意图可知: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②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

分、原子不能再分。③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④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⑤化学反应前后,元素

种类不变。⑥该反应是分解反应。⑦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⑧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24.二氧化镒(MnCh)和氯化铁(FeCb)对过氧化氢(H2O2)分解都有催化作用。为比较MnO2和FeCl3对H2O2

分解快慢的不同影响,用下图左装置进行实验:启动传感器,注入H2O2溶液。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

情况如下图:

(1)初始时氧气的体积分数不为。,原因是什么?

(2)对比上图,能使H2O2分解较快的催化剂是,判断依据是什么?

【答案】(1)装置中含有空气,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是21%

(2)①.二氧化铳②.MnCh作催化剂时,产生等量氧气所需的时间比FeCb更短

【解析】

【小问1详解】

装置中含有空气,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是21%,所以测得装置中氧气的初始值不为0;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产生相同质量的氧气,二氧化锦用时较短,说明二氧化镐对过氧化氢的催化效果比氯化铁更

好,故:能使H2O2分解较快的催化剂是二氧化锦。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